首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古诗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古诗答题技巧

举报
开通vip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古诗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古诗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古 诗答题技巧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高考辅导考试网 更新:2016-3-9 编辑:画心thea 高考文言:不懂就不懂,不必全懂。 对于高考文言文阅读,学生通常会抱怨文章晦涩难懂,读完后不知所云。做题时常常拿捏不定,犹豫不决,判断不准。其实只要了解高考文言文命题和选文的标准,就不难拿到全分。从命题角度看,所有考点全部来自高中语文教材范围,来自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见的...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古诗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古诗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古 诗答题技巧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高考辅导考试网 更新:2016-3-9 编辑:画心thea 高考文言:不懂就不懂,不必全懂。 对于高考文言文阅读,学生通常会抱怨文章晦涩难懂,读完后不知所云。做题时常常拿捏不定,犹豫不决,判断不准。其实只要了解高考文言文命题和选文的标准,就不难拿到全分。从命题角度看,所有考点全部来自高中语文教材范围,来自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见的文言知识,所谓立足于课内,选材于课外。而所选文章大多来自二十四史,正史中正面人物形象,其价值取向是不言而喻的。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必讲求字字落实,一一对应,力求无一字无来历,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 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将文言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往往错。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高考古诗:大胆使用术语,不懂也要装懂。 一般说来,诗歌的思想内容不是平铺直露,而是隐晦曲折的。 特别是在学生临场考试时,思考的时间很短,分析的内容较少,阐述的内蕴较浅,所以如果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那么,就完全有可能快速迅捷地捕捉到解题切入点,较完整地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较准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答案。 怎样读懂一首诗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中的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技法,写出了的特点,表现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 总之,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只要调动平时的积累,对高考命题做一些研究,掌握扎实有效的备考方法,高考语文的得分会稳操胜 券。 高考语文古诗文答题技巧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高考语文古诗文答题技巧总结 古诗 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的答案要点。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每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 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2(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 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 是诗的主旨。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 )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的什么特点,或抒发什么思想感情。 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离别类:双鲤、尺素,月亮,鸿雁,寒蝉,柳,芳草,鹧鸪鸟,南浦,芭蕉,燕,关山,长亭短亭,阳关曲。 ?情爱类:莲,红豆,红叶。 ?人格类:菊花,梅花,松, ?悲情类:梧桐,乌鸦,杜鹃鸟或子规,碧血,猿。 ?其它类:昆山玉,折桂,采薇,南冠,柳营。东篱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 诗歌就题材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 一样建功立业。 ?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 融入一物象中。 ?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 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复、 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 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第四种:结构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 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 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在全诗中具有统摄作用,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 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 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表恢复的:复、还 表兼代的:兼;领;权,行,假,署; 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兼词:诸焉盍旃叵 预备知识四:如何答好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粜;籴;穰;禳;觐。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偏爱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 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谊也。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词的本义。如“狐乃引弓送而射之”。?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成语有“引吭高歌”。?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 课 秩 逸 禁 对 如掾 工 僭 容 贷 狱 白 与 多 遽 尤 给 按 赡 典 令 差 执 延 省谢 第 折 赧 竟 坐 甫 寻 造 过 弑 用 4.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虚实意识: 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苏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2、所谓因人成事也 ?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 3、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 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 (5)语气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其一人大叫 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附:考纲所列18个虚词: ?而?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 设,表因果,表目的。 ?代词:通“尔“,人称代词。?构成复音虚词 ?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副词:“多么”。 ?乎?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介词:“于”、“在”、“从”。 ?乃?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代词:“你”、 “你的”。 ?其?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且?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助词,用于句首。 ?若?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构成复音虚词 ?所助词:?构成“所”字结构,“„„的人”;?和“为”呼应,表被动;?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 ?为介词:?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 么;?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兼词“于之”;?作形容词词尾? (11)也?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表疑问语气;?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用在句 末,表判断语气。 (12)以?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 表时间、处所,“于”。?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连词,“因此”、“于是,就”。 (14)于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 ?表比较,“比”;?被动,“被”。 (15)与?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连词,“和”、“及”; ?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动词。 则?副词:表判断,“就是”;?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 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者?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用在句中,表提顿”。 ?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之?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 5(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 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古今异义几种情况: ?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 ?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 ?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 ?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和“示” 常见古今异义如下: 1亲戚 2妻子 3中国 4所以 5无论 6更衣 7殷勤 8卑鄙 9其实 10春秋 11结束 12约束 13中原 14烈士 15牺牲 16虽然 17不好 18根本 19学者 20地方 21山东 22县官 23致意 24从容 25便宜 26故事 27南面 28可怜 29以为 30从而 31至于 32祖父 33不必 34因而 35智力 36前进 37即使 38向来 39因为 40老大 6.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个别实词故意译错; ?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强加因果关系。 7(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 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 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 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文言文翻译题: 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 3(译准句子语气和句间关系 备查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 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 “粪土当年万户侯” 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 ?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备查知识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 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 被动句: 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 所杀” “被”。 意念被动:兵挫地削 省略句: 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在?”疑问代词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 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定语后置: 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 “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反复。 (二).辨析用法 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流”和“交换”,前者多与表示比较“虚”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流体会,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等,后者则往往与表示“实”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换场地,交换物品等。 词性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诞辰”和“诞生”、“创见”和“创建”、“品位”和“品味”三组同义词,前者为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后者为动词,主要做谓语。 (三)体悟语境 词语的运用与语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词语有其基本意义,但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又往往有语境义,即产生的特写意义和临时意义。 3.成语辨析题 【答题经验】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搞清成语意思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重点: 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 是否混用。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 具体各类成语归类见考点五资料,特别强调: A(谦敬成语: 谦词类 敬词类。 还要注意部分成语在具体语境中也会产生谦敬意思。 B(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量齐观,善罢甘休,无时无刻,等闲视之 C(注意成语的语法用法:如不明词性用错。成语意思与语境矛盾或重复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 按内容分类: 1.怀古诗: 形式标志:古迹、古人名、“怀古” 写法特点: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 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壮志难酬。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 疾苦,担忧国家大前途命运。 2.咏物诗 形式特点:物象为题、“咏” 写作特点: 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3.山水田园诗 形式特点:景物描写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内容特点; 1)热爱自然美景 2)喜欢田园生活恬淡闲适 3)归隐,厌弃官场,对现实不满 4.战争诗 形式特点:“塞”、“征”、“军”、行文中有“胡”字 写法特点:典故使用 内容特点: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3)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战争的惨烈 4)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痛苦 5.行旅诗 形式特点:特殊意象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对写法、想象、联想 内容特点: 1)旅途的艰辛、寂寞、飘零之感 2)思乡怀人 6.闺怨诗 1)妇女队征战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2)盼归 3)希望丈夫建功立业 4)对战争的厌恶 7.送别诗 形式特点:“赠”、“送”、“别” 写法特点: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想象 内容特点: 1)依依不舍 2)慰勉或告白 3)想象别后 4)祝愿 答题方法 一 、鉴赏人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 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 9. 孤寂、落寞,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10. 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 11. 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 二、鉴赏事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 某某指什么,某某在诗中是什么意思,某某的寓意是什么, 答题步骤: 1)概括诗中所描绘诗中的主要物象 2)分析物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 3)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意象: 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菊花象征隐逸品格的高洁 折柳表惜别 梅花象征傲霜斗雪、坚强纯洁的精神 松树象征坚贞高洁。 竹象征正直谦虚的胸怀 梧桐象征凄凉悲伤 莲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 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 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 落叶代表悲秋、失意 落花流水象征韶华易逝、美人迟暮 闻雁叫而思归 望月怀远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鹿车:归隐山林 草木茂盛:表现荒凉、凄冷,以茂盛来反衬之,抒发盛衰兴亡 的感慨。 漏声:时间短暂 渔樵:隐士归隐山林 落叶落木: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岁月的衰老。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猿猴:哀伤 凄厉 沙鸥:飘零 伤感 玉:高洁、脱俗 沧州:隐居。蝉:高洁 寒蝉:凄凉。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 春雨是清新,凉爽的,让人感受到自然人生美好的一面 . 秋天的雨是冰冷的,是绵延不绝的,让人体会到悲凉,愁苦,冷清 二、鉴赏意境型(或景物形象) 提问方式: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用意境词: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 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1.鉴赏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字,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与要点: A、首先表明看法; B、用一两句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C、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D、适当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公式:?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2.鉴赏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本诗中哪个词是关键词,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解题方法:该词对突出主旨有什么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公式:对主旨的作用+在结构上作用 四、鉴赏表达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与要点: 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 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怎 样的主旨。 公式:手法+表达作用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象征、对照、铺垫、总起、白描、虚写与实写、直说与用典、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前后 照应、铺陈渲染用典、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想象、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互文、夸张、拟人 双关、比兴、用典等。 表达方式:抒情、议论、叙述、描写、说明等。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动和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虚和实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柳咏《雨霖铃》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是实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虚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对照 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用典作用:言简义丰 反复作用:强化情感,形成回环往复的美 排比作用:增强语势,节奏美和韵律美,使感情抒发强烈 比兴作用:生动形象,扩大诗歌意境,丰富诗歌内容 叠字作用:声律和谐,突出景物特征,营造意境氛围 五、理解诗句意义型 提问方式: 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试从内容主旨鉴赏这首诗, 答题步骤与要点: 阐明诗句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义; 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主旨。 公式:表意+深意++感情主旨+评价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痛苦、孤独、烦闷、悲叹、恬淡、闲适、 欢乐、喜悦、留念、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内容:思乡思亲、热爱大自然、怀才不遇、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官府厌恶战争、关心民 间疾苦等 六、评价观点态度型 提问方式: 有人认为本诗表达什么,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什么,你同意哪种看法, 答题步骤与要点: 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公式:观点+理由 七、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解题方法:明特色、举例证、析情感。 语言特点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 洗练、沉郁、委婉、 平实、典雅、通俗、自然、清新、雄浑、 优美、质朴、华丽、准确传神、言简意丰、音韵和谐等。平实淳朴、含蓄委婉、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磅礴、豪迈奔放、沉郁顿挫、悲凉慷慨、英俊飒爽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按内容分类: 1.怀古诗: 形式标志:古迹、古人名、“怀古” 写法特点: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 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壮志难酬。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 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 担忧国家大前途命运。 2.咏物诗 形式特点:物象为题、“咏” 写作特点: 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3.山水田园诗 形式特点:景物描写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内容特点; 1)热爱自然美景 2)喜欢田园生活恬淡闲适 3)归隐,厌弃官场,对现实不满 4.战争诗 形式特点:“塞”、“征”、“军”、行文中有“胡”字 写法特点:典故使用 内容特点: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3)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战争的惨烈 4)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痛苦 5.行旅诗 形式特点:特殊意象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对写法、想象、联想 内容特点: 1)旅途的艰辛、寂寞、飘零之感 2)思乡怀人 6.送别诗 形式特点:“赠”、“送”、“别” 写法特点: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想象 内容特点: 1)依依不舍 2)慰勉或告白 3)想象别后 4)祝愿 答题方法 一 、鉴赏人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 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超级管用的古诗鉴赏答题 模板 个人简介word模板免费下载关于员工迟到处罚通告模板康奈尔office模板下载康奈尔 笔记本 模板 下载软件方案模板免费下载 (免费) 老教师权威总结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超级管用的古诗鉴赏答题模板 语文学科中,古诗歌鉴赏这个题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个题目也是主干知识,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有学生在这个题目上面出错,甚至得到很低的分数。有的学生不是读不懂古诗,而是不会组织答案,即意思明白,却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因此这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很有用的古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有所帮助。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会全诗型 答题步骤: 、该词对突出诗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该词在诗歌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大家应该随便找几篇古诗,按照上面的答题模式组织一下答案,相信在考试的时候,你在诗歌鉴赏这主干题目方面不会丢很多的分,甚至拿到满分,竞争优势一定明显。 高考诗歌、古文、科技文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答题主要注意事项 1.明白诗歌体裁的基本特点。1)音乐性。古代诗歌的写作讲究 韵律,因此古诗往往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在试题中往往以考查叠词或其他节奏感明显的词语的运用理解的形式出现。2)跳跃性。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往往只是把现象摆出来,让读者阅读想象补充。往往考查对诗句的理解。3)内容高度集中性。古诗能够以一个景象就表达出许多情感。在试题上往往体现为对意象或意境的考查。4)抒情性。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或表达技巧的理解与鉴赏。5)哲理性。在试题中以对诗歌鉴赏的形式出现。 2.答题时要有观点、有分析,语句简洁。除非是填空题,或者一两分的题,否则,都应该有观点、有分析。尽可能分点答题。如:“×××××;×××××。”,“首先,×××××;其次,×××××。”,“?×××××;?×××××。”等。 3.不脱离诗句答题。不等于把原诗句照抄一次,但要点明是哪一句或者哪一词具有某种效果、作用。 4.有意识地使用一些答题专业术语。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情景交融、直接描写、直抒胸臆、雄浑豪放等。 5.注意诗歌阅读答题的步骤。1)读诗歌标题。标题往往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写什么,除了少量诗歌是“无题”,绝大多数诗歌都是文题对应的。2)读作者。作者信息便于我们理解掌握诗歌相关信息,要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别经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一般来说唐代作者的诗歌往往侧重于写景抒情;宋代作者则侧重于写景说理。3)读注解。注解对答题没 有帮助的话是不会出现的。4)读诗句,定基调。诗歌基调定好了,答题不偏离这个基调,一般就能拿分。 必修一第一单元和必修二第二单元都是诗歌单元。前者侧重于对意象、意境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表达技巧的掌握,后者侧重于诗歌形象的把握、诗歌语言的品味。当然,诗歌的鉴赏远远不是这几方面能够概括的。 意象、意境、情感 意象,意指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就是欣赏者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形象。意境,简单理解就是诗歌中通过描写特定景物表达诗人情感而达到的某种境界。意境往往由 意象构成。理解诗歌的意境有两方面要注意,一是意境的托出往往需要以写景作为铺垫,二是意境包括三个因素:景物、情感、境界。出现在诗歌中的意象都是经过作者选择过的,要细心体会描绘出来的意象的特点,组成的意境的特点,以此来感知作者情感。 考试意象、意境、情感等的试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概括诗歌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6.诗歌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7.诗歌中某句诗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表达×××情感的吗,为什么,8.具体阐述诗歌中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9.诗歌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10.诗歌描写了怎样 的情景, 答题规范:1)总观点,先总体回答诗歌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如画面特点、景物特点等。字数要尽量少。2)精炼直观地陈述诗歌图景或画面内容。最好把诗歌当做散文处理,不要搞成古诗文翻译。3)用稍微专业一些的术语概述画面与景物结合的特点。常见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4)结合诗句,指出诗歌中作者的情感特点。以上四个步骤可以灵活调换,但第一个最好不要调换。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试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赏析。 【答案】这首词借景抒情。诗歌中描写了春天特有的景物: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画面朦胧。若隐若现的春景与作者淡淡的却无法排遣的情感相吻合。体现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 力。 表达手法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是所采用的特殊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五种。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和议论。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真等。其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烘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白描、用典、联想与想象、欲扬先抑等。 考查表达手法的试题往往直接以“表达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形式出现,这类试题可以从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个角度来回答。如果提问不明确时,首先考虑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来答题。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艺。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诗歌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方法来写事物,5)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6)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做简要赏析。7)诗歌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8)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从考试答题的条理性来看,这类试题较为理想的答题步骤顺序如下:1)指明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结合具体诗句,简明分析这种 手法的表达效果。3)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什么什么感情。。第一和第三步可以在同一句中完成:1)用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情感。2)简明分析用了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试题】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诗歌比喻贴切,想象奇特,用词独特。把离别的眼泪想象夸张为“河水湖水”,把愁眉想象夸张为众多的山峰,使人感受到离别愁苦的深重。然而,全诗用词则更多是“软词”,如“眼波”“盈盈”,给人以清丽的感受,全诗体现“清丽”的特点。 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是指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既能充分寄托作者的主观感情,又能激发人们思想共鸣的物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即为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指情中景。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这个意象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事物形象即指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答题内容及步骤要求:1)简明总结形象的特点。2)结合诗句鉴赏诗歌怎样刻画这个形象。 3)这个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一步可以与第三步综合回答。 【例】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 别 杜 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试题】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 【答案】蜡烛是拟人化了的善解人意的形象。前两句写了惨然相视、默然无语、难舍难分的情态。在此,借写蜡烛流泪来表达离别伤心到了极点。以物喻人,形象生动。 诗歌语言 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这是诗歌时代语言风格。如唐朝诗歌多数是较直白的,而宋朝诗歌则较为含蓄。诗人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用词也会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独特的诗歌语言风格。 对诗歌语言进行鉴赏,首先应明确各种语言风格的具体表现特色。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平实、华美绚 丽、明白晓畅、雄浑豪放、清新婉约、委婉含蓄、沉郁刚健、简练生动、飘逸洒脱、幽默讽刺、苍凉悲壮„„ 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4)赏析×××的作品语言特色。 答题内容及步骤要求:1)简明地指出语言特色。2)结合全诗,用诗歌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一步和第三步可以综合回答,但是第三步的内容必须要完整。 【例】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试题】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试做简要赏析。 【答案】全诗语句直白,意思含蓄,讽刺深刻。前两句景中带情,展现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而“箫管迎龙”,后两句则与此相反,朱门担心春雨到来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寻欢作乐。前后反差对比,抒发了诗人的同情与愤慨之情。 炼字 诗歌具有两个明显的特性:语意跳跃性和内容高度集中性。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讲究炼字。诗歌鉴赏活动也需要品味这些字在诗歌中的妙处。 常见提问方式:1)有人认为,×字是诗眼,你同意吗,2)请找出诗眼。3)某句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5)×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7)请对首句中的××字进行赏析。8)简析×字在诗句中的表达效果。 答题内容及步骤要求。答题时不能孤立地鉴赏某个字,而应该把字放在具体句子中立体分析,这样回答才能丰满,才有说服力。第一步:指明要鉴赏的字,简要解释这个字在具体诗句中的含义,不一定是词典意义。第二步:把该字词还原到诗句中,展开想象和联想描述其所展现的景象。第三步:简明指出该字词营造了怎样的情境或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试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 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综合鉴赏 综合比较鉴赏试题一般都明确要比较的对象内容,在答题时要注意要求比较的角度。 常见提问方式:1)两首诗均写了某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2)有人认为,某诗中某词应该改为另一某词,你同意吗,3)你更喜欢哪一首诗,谈谈你的看法。 4)两首诗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5)有人认为某句诗可以删除,你同意吗,6)诗歌中×词与×词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矛盾,7)同一首诗歌中,前×句和后×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题内容及步骤要求。6、7其实是前五种试题的综合,对应前五种类型答题即可。第一步:点明要比较的内容的异同。第二步:联系诗句进行比较。第三步:阐述在表达诗人情感上的异同。这种比较本身就有异同的性质在内,因此,对于这类试题答题要注意是否全面。关于是非比较判断类的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考生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回答,做到言之成理即可,不必在是非方面犹豫不决浪费时间。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 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试题】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和旷达之情。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古文阅读 复习文言不能抛开课本 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是能够把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过秦论》《六国论》等这些较为容易理解而且很规范的名篇熟读背诵。熟读背诵之后,古文语感自然就有了,词类活用也能够理解了。高考所考查的大部分字、词、句,我们都可以从课本上找到与之相通的或相似的内容用法,所以,如果能熟练掌握课本上出现过的字、词、句的用法和意义,在考试中就可以完全凭语感作答,省时又省力。因此,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紧紧抓住课本,理解透课本上的字、词、句。 文言的学习要先死后活 语文学习的规律是“死去活来”,是“先死后活”,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更要注重这一点。何谓“死”,脚踏实地;何谓“活”,运用自如。你要“死”于记忆,死记硬背可以内化为人文素养。记忆一多,你的语感就会灵动起来,你的题目的隐含信息就能明确起来。你要“死”于“读懂”。读懂就是要精读,要一字一词地去扣,一句一句地去理解,惟其如此,你猜能提高文言学习的水平。你要“死”于积累,语文学习要重视积累,但文言的学习更是。要对一些实词、句式、类比思维积淀于心。你要“死”于模仿写作,要真正提高文言阅读的效率,不能只停留在读上,而要用心于写上。 文言答题诀窍 1.先看最后一题,以懂全文内容。 从目前来看,古文阅读试题最后一道选择题一般都是考查对全文的理解。粗读晚原文后,应该先阅读最后一道选择题,这样有助于对整个文段的理解把握。 2.从5个W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对于文言文,我们可以借用新闻的五个W来进行思考: 什么人,几个人,人与人之间的主次关系是怎样, 什么事,几件事,事与事之间是并列的还是有主次之分的, 时间与地点统一吗, 作者对人或事的态度如何, 3.树立翻译设分关键点意识,以直译为主。 翻译题在设计试卷过程中是会在一些关键点上设分。这些常设 的评分关键点是:古今异义的 词、有活用现象的词、望文生义的词、有通假现象的词、因省略而产生误解的地方、有特殊句式的地方。 1)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广义的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高考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与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混合出题。 辨析方法: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可以考虑可能是通假字。例:“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内”通“纳”。 2)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个义项。对于一词多义需要不断积累,同时在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把握多义词的准确含义。 3)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即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不相同的词。学习方法: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几种演变情况。A(词义扩大。如“江”,古时专指长江,而现在则可泛指一切大的河流。B(词义缩小。如“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中的“臭”,在文言中表示气味好坏都可以,现在只表示坏气味。C(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牺牲”本指作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已转换为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哭泣无涕,中心不戚”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 D(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地 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E(部分双音词。现代汉语中一些双音词,在古代汉语中大多是两个词,意义相差很大,这类需作为重点来看待。例:“祖 父”,古义为“祖辈和父辈”;“形容”,古义为“形体容貌”。F(偏义复词。在古代汉语中由两个单音节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在具体语境中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其意义虚化甚至消失了,整个词语的意义志由另一个语素来承担,这样的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出入”,在语境中偏取“入”的意义。 4)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A(名词的活用:?名词在句中一般做主语或宾语,不能带宾语。当两个名词连用时,要考虑其是否活用为动词。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中名词“市”作动词,买。?谓语前一般是状语,大多有副词或介宾短语充当,当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谓语前,要考虑其是否活用为状语。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名词“箕畚”作状语,用箕畚。 B(形容词的活用:?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若带了宾语,可活用为动词。如:“近岸,卷石底以出。”中形容词“近” 活用为动词,意为“靠近、接近”。?活用为名词。“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故”“新”活用为名词,意为“旧知识”“新知识”。 C(动词的活用:动词在句中一般做谓语,当它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有时前边有“其”或“之”,要考虑其是否活用为名词。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中动词“至”活用为名词,意为”到达的人”。 D(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两者均存在于动宾句中,但这种动宾句都是特殊的动宾句:?不能带宾语的词带了宾语;?这种动宾句不能按正常语序翻译。例:“无案牍之劳形”中动词“劳”使动用法,意为“使„„劳累”。 不及物动词不能带有宾语,当在句中带有宾语出现时,要考虑其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使动,意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F(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是指孔子觉得路过小了。形容词用作意动,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 形容词用如使动或意动时,一般来说,代词前面的形容词一定用如动词或意动,因为代词照例是不能被形容词所修饰的,如“苦其心志”“甘其食”;肯定了宾语之后,宾语前的形容词用如动词,如“危士臣”。 名词用作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 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子”意思就是“以„„为亲”“以„„为子”。 当名词、动词、形容词没有按照自身的语法习惯使用时,往往会出现活用现象。因此,要判断这些词类的活用现象,可以根据其语法功能以及其在句中的位置。 5)文言虚词 6)特殊文言句式。文言句式主要考察与现代汉语句式不同的特殊句式,以以下三类为重: 被动句。文言中的被动句很少用“被”字表示,而常用“于”“为”“为„„所„„”“见”“见„„于„„”等表示被动。另有一种是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例:“兵挫地削,亡其六郡”,“挫”即“被挫”,“削”即“被削”。 判断句。文言中得判断句一般不用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而主要用以下方式来表示: ?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然后在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基本形式有“„„者,„„也”、“„„也”、“„„者,„„”、“„„,„„也”。?在判断句中,人们所判断的不限于人或物,有时候是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前面叙述过了,然后用指示代词“是”或者“此”复指,使句意更加明确。但用来复指的指示代词往往省略不用。?主语后用“乃”“即”“则”“为”“皆”“非”等词表判断。?不用判断词,只靠主语谓语先后排列,从意义上表示判断。 变式句。变式句就是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这里对现代汉语语序稍作解释:状语,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补 语。变式句主要有三种情况: ?宾语前置。三种情况:A(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之前。例:“时不我待”,正常语序应是“时不待我”;“渺渺兮予怀”,即“予怀渺渺兮”。B(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介于动词或介词之间。例:“籍何以至此”即“籍以何至此”;“吾谁与归”即“吾与谁归”。C(用“之”或“是”作为宾语前置标志,多为“唯„„是„„”。如“唯利是图”,即“唯图利”。 ?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为定语在中心词前,而文言文中定语常常出现在中心词侯。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中“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 ?状语后置或介宾短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在动词前边的作状语,在动词后边的作补语;而文言文中,介词结构明明在动词的后边,翻译的时候却必须作状语。如“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必须译成“向孙将军求救”,而不能说成“求救向孙将军”。 4.要用直觉判断虚词的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文言文阅读中要注意18个文言虚词意义的总结、积累。 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也就是实用类文章阅读文本,新课程考试大纲是这样界定的: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技小品等为实用类问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着重考查对问题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筛 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查考生的分析、提炼、概括能力;分析综合类试题还会结合文本的深沉意蕴,作者的情感取向,人物的思想、观点、态度等设题,其中对句子含义的分析,成为设题的重点;评价、探究题中,评价要求贴近文本、就文评价,探究的点和面要适当拓展。 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主要注意事项 1.解题要强调整体阅读。实用类文本一般语言质朴、观点明确、层次清晰。在解题时,要边读边圈画,找出重要的语句。 2.要熟悉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这样有助于迅速弄清文本的主要意思和思路。如新闻分为消息和通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四部分组成。导语是放在主体前,将新闻中最重要、最鲜明、最典型的内容概述出来,引导读者迅速把握新闻主要内容的开头部分。再如传记除介绍人物的事迹外,往往还要突出人物的精神,阅读时要分清哪些是基本事实的叙述,哪些是作者的评论,哪些是细节描写,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人物。 3.熟悉常见题型。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分为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项能力层级共9个考点:?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觉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科技文阅读题常见的设题角度 1.科技文阅读命题规律。 ?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对文中重要词语或概念的理解,含对指代义的理解,重在检测对关键句子或判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要认真读好原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找到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谨防望文生义一类选项的干扰。 ?考查对文中局部信息的筛选、提取和辨别。题目的指向非常明确,有的虽然没有明示,但实际上尽是在某一段落内就可以找到答案。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注意用词的肯定性、可能性、推测性。 ?侧重考查对全文范围内的关键信息、重要信息的筛选、辨别及判定。或者是对全文不同地方的内容进行提取,或者而是对全文重要内容,如主旨、意图、意义等进行提取,或者是根据文章意思转换表述形式。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感知;然后在扣住关键语句,充分认识哪些信息是最重要的,是事关全局的,增强筛选和提取的自觉性;最后对照题目,逐一找准题干每一选项对应的区间,按需踩点,与原文进行对照比较,瞻前顾后找准联系。 ?检测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测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文章已经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合乎事理、情理、逻辑的分析、综合、推演和测定。具体而言,一是内容上要有着落,二是推断的过程要合乎思维规律。 科技文阅读常见的设题角度 科技文主要考察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它设题也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一般情况下,常见的设错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增删变义。对原文语句中的限定词、修饰词加以改动来扩大、缩小说明范围或改变原意。 2.颠倒语序。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等。 3.无中生有。选项设置如果脱离语境单独理解是合情合理的,但文中根本没这种意思。 4.以偏概全,混淆概念。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重要特别留意那些新的概念,思考这些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主从关系还是并列关系,等等。 5.打乱时空,张冠李戴。这类错误悬想常常把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彼地发生的事情,甲的成就说成乙的,或者把乙的特征说成甲的,等等。 6.无限拔高或贬低主旨。这种错误常体现为对文章所表述的主旨无限拔高,有的则是有意贬低。这类试题往往会与偷换概念一起考查。 当然,选项的设置远不止以上几种。在备考过程中,应该举一反三,认真总结。 阅读题 阅读题答题应掌握的基本方法及需要注意的细节 一、留意信息提示语。一般而言,考场阅读文段在信息提示方面的思路都是比较清晰,选文也较为规范,其外在形式表现多有明显的提示性词语,常见的有如下几类:1)“也”“另外”“此外”“除此之外”“另一方面”“同时”“与此同时”“换言之”等这类表示列举的词语,提示读者前后文有并列的事例或观点存在;2)“因此”“总之”“所以”“由此而知”“可见”等这类表示推断或小结的词语,表明后文将会有新的观点;3)“其实”“简直是”“从一定意义上说”等词句表示强调观点;4)“不过”“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词语,表明对前文否定,后文将有新的观点。当然还有其他信息提示语,考生可不断总结积累。考生在阅读时应留意相关信息提示语,这有利于理清文章思路,提高阅读效率。 二、注意偏正类句子。人们说话一般来说都有强调的侧重点或通过词语或通过与其来表达语句的偏重点,其中偏正类语句的使用是表达技巧之一。所谓偏正类语句,一般指下面几种句子结构形式或情况:1)表示因果的句子、表示转折的句子、表示条件的句子、表示假设的句子、表示递进的句子,还有就是并列复句中的“不是……而是……”这种形式的句子。以上这类句子语意强调侧重点在后面。因此,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看试题强调什么。 三、尽可能按分值分点答题。这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试题赋分只有1~2分,那么,做一点答题即可。如果试题是4分或4分以上,一般情况下要分点来答题。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试题一个要点2分,设分4分自然分两个要点来答题较为合理,以此类推。分点答题 的好处在于能够让评卷老师知道你的答题思路,不会漏判,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分数。这是一种有效的答题技巧。另外,分点答题,各个要点是独立的,而不是包含关系,否则分点也等于不分。分点可以以下面几种形式出现: 形式一:×××××××;××××××。 形式二:首先,×××××:其次,××××××。 形式三:?××××××;?×××××××。 如果各要点能分行表述就不要放在同一行里陈述;即使不能分行也尽可能让个要点之间稍有间隔,使答题观点一目了然。 四、按分值,先观点后分析作答。如果试题赋分较高,尽可能先观点后分析。评卷过程中, 主要是看答题是否切中要点。摆出了观点,应该做简要分析,尤其是回答那些分值较高的试题。 五、尽可能用原文相关信息语句答题。在回答问题时,如果原文由相关足以表述信息的语句,就尽量用原文语句来概括表达,即使有字数限定,也尽量要用能负载原文信息的相关术语或语句概述。即使有的试题要求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也同样可以遵循这一原则。 六、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拓展。一般情况下,根据试题赋分来判断答题是否需要展开是一个好方法。赋分只有一两分,当然不需要拓展,或者说拓展较少。另外,还要看试题属于什么类型。 七、抛弃满分意识,强化高分观念。现代文阅读答题,很难拿到满分。有的考生总是以满分作为答题的出发点,答案力求尽善尽美, 这是不对的。但不追求满分不代表不追求高分,答题要规范,尽可能得到高分即可。 八、根据理解程度答题,把握时间。考场阅读选文,有的容易理解一些,有的则较难。阅读较难的选文时,就必须要注意: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思路内容全部理清才做题。一般情况下,22分分值的大阅读题,多数考生在12~16分钟之内就可以做完。有的考生用了将近30分钟,花费的时间不少,可是在这一大题上的成绩却并没有因此而比其他考生有明显的提高,反而还影响了整体答题,误了诸如作文答题的时间,导致总成绩下降。 指代性试题答题规范指导 一、指代性试题答题规范 指代性的试题包括考查指代性词语和考查指代性句子两种试题形式。为了使文章更为简洁明了,人们往往喜欢运用指代性的词语或句子,使文章更为含蓄,富有韵味,也以此体现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考场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其实就是要求考生把这些指代性的语句进行逆推“解密”。“解密”能力的高低,体现着读者对文章把握能力的高低。 常见的提问方式。1.词语类提问。如“这些×××”中“这些”指代什么。2.句子类提问。如“×××”这句话指的是什么。3.概括性提问。如“作者在第×段中所描写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或指出“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注意事项。1.回答这类提问时,要前后仔细阅读,找出对 应内容。2.一般不需要拓展。这类试题一般赋分不是很高,答案也较为明显,只要答出指代内容即可,一般不需要拓展。 3.要注意检验回答指代内容是否准确。一般情况下,只要把问题带入原材料中对照,这类指代内容在相应词语或句子前后就可以找出答案。但是,有的时候,指代内容与指代语句相隔较远甚至是分散于全文段落,这就要求考生答题时注意要把指代性答案带回原材料,看答案是否与原文内 容相一致。 理解含蓄句子类试题答题规范指导 一、理解含蓄句子类试题答题规范 指代性的试题包括考查指代性词语和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的解答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的解答方法 考试卷上的古代诗歌,在表达上肯定有其独特性,这就是所谓的技巧。考生需要培养“识别 独特”的敏感意识,这样答题就容易找到方向。 一、强化识别“修辞手法”的意识 “比喻、比拟、衬托”这三种修辞格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所以不管试题有没有提示,考 生一定要有将这三种修辞格依次对号入座的意识。 例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 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 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人。曾流离迁徙于 汴洛、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9. 本题虽然没有明确说考查表达技巧,但是考生可以推测:命题者问“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既然提到“方法”这个词语,可见试题考查的还是作诗的技巧,只不 过换了一种问法而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呢,“比喻”在诗中找不到,“比拟”在诗中也找不到,那就试一试“衬托”吧。最后一句中的“惆怅”是这首诗抒发感情的标志词,这一点考生应该能看出来。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总教案 一.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1.月 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 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一般情况下,古诗中 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 愁。李煜 yù《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斜阳 多传达凄凉失落、 苍茫沉郁、 怀古幽情。 李商隐 《乐游原》 “夕 : 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风 多传达哀怨、惆 chïu 怅 chàng、凄苦、苍凉等情思。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5.海 辽阔力量深邃 suì 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juã。 6.江水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7.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 wǎng、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8.小雨 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9.暴雨 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 dí 污秽的力量。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云 游子飘泊,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 人情”。 11.天阴 压抑愁苦寂寞。 晴:欢愉光明。 12.水 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 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 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1.杨柳。 “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留恋等情思。 2.落花。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陆游《落花》: “满地残红点绿苔 tái。” 3.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代表坚强、傲岸、有生命力。李白《赠 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 chǎn 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4.菊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隐逸高洁,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 赏它清高的气质。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 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 ” 的高尚情操。 5.梧桐 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凄凉和悲伤。李清照 《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出词人 寂寞愁苦情怀。 6.芙 蓉:又称为“荷”、“莲”。 有三大类象征义: a.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 b.离愁别绪、相思之苦。怀念之情和凄美意境。 c. 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 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7.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8.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9.叶子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0.竹:气节积极向上 11.莲:“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12.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富贵、美好。 兰:高洁。 13.草: 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 地位的卑微。 14.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 凋零失意人生、 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追怀。 1.菊:隐逸 高洁 脱俗 2.梅:傲雪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3.兰:高洁 4.牡丹:富贵 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6.花开:希望青春 人生的灿烂 7.花落: 凋零 失意 人生、 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追怀 8.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 地位的 卑微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 坚强 生命力 5.竹:气节 积极向上 6. 梧桐:凄苦 7.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 江湖诡谲 juã 7.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9.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 幻灭 12.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 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 坷、挫折 14.江水: 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1.杜鹃: 凄凉、 哀伤的象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 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贺铸《忆秦娥》:“梨花雪,不胜凄断, 杜鹃啼血。” 杜鹃鸟凄厉地鸣叫,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 伤心欲绝。 2.蝉:多传达悲凉、凄楚、哀婉之情。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 深怀想家园之情。 3.鸿雁:常引起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薛道衡《人日 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4.鸳鸯: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的情思。卢照邻《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5.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6.鸿鸽:理想追求。 7.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8.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9.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10.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 11.莼[chún]羹鲈 lú 脍 kuài: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 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12.双鲤 lǐ: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 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13.庄周梦蝶: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借 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14.(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15.鸿雁: 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是大型候鸟, 每年秋季南迁, 花 草 类 自 然 景 观 类 树 木 类 风 霜 雨 雪 水 云 类 植 物 类 动 物 类 1 人 或 事 意 象 类 颜 色 类 人 的 品 质 、 行 为 活 动 类 地 点 类 器 物 类 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16.鹧 zhâ 鸪 gū 鸟: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 “行不得也哥哥” ,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17.燕子: 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表现爱情的美好, 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 jiã 颃 háng,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 慨和悲愤。 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1.灯: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 激情。 3.吹笛、 吹箫、 吹笙: 多传达离别之苦、 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4.饮酒:有时传达一种得意喜悦之豪情。如李白《将尽酒》“人 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 zūn 空对月。” 白:纯洁 无暇;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chuǎn。 1.英雄: 追慕。 自愧自叹 2.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六朝旧事、 南朝旧梦: 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4. 击楫 jí: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5.娥眉:美女; 6.峨眉:高尚的德行; 7.青青子矜 jīn:有才能的 人 8.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9.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 cháng 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10.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11.怀桔:指孝顺双亲。 12.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13.山林宫阙 quâ: 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 突。 “宫阙” 是朝廷的代称, 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 “山 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 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14.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以鸿雁在野、哀鸿遍 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5.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咏 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16.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 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 17.君子之行: 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1.古迹: 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 17.樯 qiáng 橹 lǔ。 18.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19.簪 zān 缨 (冠):官位 名望 1.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 友 的感情。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 宵又称为灯节。 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祈 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 wù 日,称为秋社。古人 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 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 kuài 炙 人 口的《清明》。 6.上巳:此日人们临水祓 fú 除不祥,叫做修 禊 xì。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7.端午: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 以纪念屈原。 8.七夕: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 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9.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 hã 家赏月的佳节, 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 酒的习俗。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 的阴极阳生之时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在有些古诗中, 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名字, 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诗歌 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 景物、 哪些事情, 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 反映的节令。 1.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 自省 鞭挞 tà 3.古迹: 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 密切相联) 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7.乡村:思归 厌俗 田 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8.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11.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12.深夜:愁思怀旧 1.流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或者用来表现时光 流逝的无情。 2.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3.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常表离别之情。 4.月亮 月亮是思念的代名词,引发离愁别绪。 5.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 yíng 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6.琴瑟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 它所发出 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常勾起身处边关的人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让 人怆 chuàng 然泪下。 7.杨柳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8.芳草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 《雨打芭 蕉》,表凄凉之音。 10.梧桐 梧桐常与秋雨的意象一起使用,秋雨打梧桐,更增一分愁滋味。 11.松柏 傲霜斗雪的典范,坚贞顽强高洁品行的象征。 12.梅花 独立、高洁人格的象征。 13.竹 2 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 14.菊 花表达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15.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16.杜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 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 情思。中国古代有“望 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杜鹃在中国古典诗 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17.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 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 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 “雁书”、 “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18.哀鸿 “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 飞,哀鸣嗷áo 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 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 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 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 所、哀伤苦痛。 19.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 是高洁的象征, 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 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20.高山流水 也作 “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 。 钟子期善于听琴。 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 流水的典调时, 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 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 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雅。 21.碧血、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语出《庄子?外物》:苌弘是周朝的 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 xiá 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 “苌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22.登楼凭栏 登楼远眺,极目而望,在辽阔空旷的环境下,是很容易生出愁绪 来的。诗人借登临来抒发思念之情,飘零之感或者怀才不遇,年 华逝去之慨。 二.常式问 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 中的作用。 三.变式问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 这首诗歌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或: 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 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四.答题模式 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 准确理解形象的基 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五.答题公式 本诗用„的意象, 渲染了的„„氛围„„ 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六.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桥 萧立之 自把孤樽 zūn 孹 bî 蟹斟 zhēn, 荻 dí 花洲渚 zhǔ 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 柔橹 lǔ 风前语夜深。 综观全诗,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句 简要分析人物的心情。 答: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 形象的基本含意。 “自把孤樽孹蟹斟”“一江秋色无 人管” 是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其中“自”“孤樽”等词是关键。 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可以概括为: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 3 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步, 紧扣要求, 整理思路, 形成答案: 秋天的月夜, 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 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从中我们 可以感受到人物心境, 虽然孤独一人, 并没有茕茕孑立的凄 凉之感,而是在橹声秋色中显得怡然自得。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 tù 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 huì 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竹而曰“孤生”以 喻其孑孑孤立而无依靠,“冉冉”是柔弱下垂的样子。这显 然是女子的自喻。“为新婚”不一定是已经结了婚, 是指已 经订了婚,但还没有迎娶。“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从这两句看来,男方所在甚远,他们的结婚或非易事。这女 子曾企盼着,不知何时他的车子才能到来,所以接下来说: “思君令人老, 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 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这四句又用比。蕙和兰是两种 香草,用以自比。“含英”是说花朵初开而未尽发。“扬光 辉”形容其容光焕发。如要采花当趁此时,过时不采,蕙兰 亦将随秋草而凋萎了。 这是希望男方趁早来迎娶, 不要错过 了时光。最后二句“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诚然。这 女子的疑虑已抒写毕尽, 最后遂改为自我安慰。 她相信男方 谅必坚持高尚的节操,一定会来的,那么自己又何必怨伤 呢,诗中塑造了一个已有婚约而尚未成婚,男方 迟迟不来迎娶,遂有种种疑虑哀伤的女子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 chãn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答: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 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 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 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 “瀑布” 乃是胸怀大志、 不惧艰难、 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 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 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 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 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 后者是 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 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 ? ? 却原来侬 nïng 家鹦 yīng 鹉洲 边住。 [注]?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 然图景,其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 而 意象则 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答:流水 白云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点明渔父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 红 尘的 “世外桃源” 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 , 自豪之情; ?写出渔父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xx 年高考湖北 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 chǎn 水送别 韩琮 cïng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 说明。 答:“水”是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它的含义比 较广泛, 如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以水比喻广阔、绵长、深重的愁绪;毛泽东“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中的水则是时光易逝的象征等等, 这些意象广 大中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这里要考生对两首诗中出现的 “水” 的意象进行比较分析, 抓住诗句,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上一首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这与 李白的“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下一首借流尽 年光的“宫前水”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沧桑变化的 感慨。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 行人语, 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 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 声 ,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地 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2016 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人物形象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 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3.诗中的生动地表现了„„特点,是怎样具体 表现出来的, 4.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二.解答思维流程 古诗词中的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形象、诗 人“我”的形象和景物形象。分析诗词中的形象, 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 意境的特征和 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 或体会其哲 理内涵。通常可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或动静等 角度分析理解。 三.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 人物形象: 豪放潇洒、 英姿飒爽、 武艺不凡、 斗志昂扬、 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 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 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 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 羁旅天涯等 四.答题思路 可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 的总体特征和意 义,并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 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具体而言,回答这种题 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 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 4 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五.公式 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这首诗描写了„ 的一个„ 的„形象。 六.专题训练 初冬夜饮? 杜 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本诗作于会昌二年, 当时杜牧受人排挤, 被外放 黄州,又转池州、睦洲等地。?欢:指酒。《易林》:“酒 为欢伯,除忧来乐。” 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 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第二句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 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 。 表达了诗人流转无 定的困苦、 思念故园的情思、 仕途不遇的 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等复杂的情感,耐人寻味。 分析:首句诗人以汲黯 自比, 暗示自己是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 “偶求欢”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难解,抑郁难 遣,只能借酒浇愁的心绪。第二句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 影相吊,怜影自伤,更觉悲凉寂寞,“霜”在此蕴含风寒、 风尘之意, 不仅与 “初冬” 暗合, 更暗示了作者心境的孤寒, “客袖”已见乡思之切, “侵霜”更增流徙之苦,只此四字, 概括了多年来的宦游生涯,饱含了几多辛酸~ “烛盘”则关 合题目中的“夜饮”,真可谓字不虚设。 山中与幽人对酌 zhuï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结合全诗的内容,简要赏析“我”的形象特点。 答:从诗的第一、三句,可以看出“我”性格豪爽、洒 脱,不拘礼节;从第四句可以看出“我”有高雅的情趣;从 题目可以看出,“我”向往隐居山林、超离俗世的生活。 阅读下面一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 cù 罢秋千, 起来慵 yōng 整纤 xiān 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刬 chàn 金钗 chāi 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xiù。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 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 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 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答: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 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 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 周弼 bì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 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 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 分析。 答: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 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 、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 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 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 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2016 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景物形象类 2 一.设问方式 1.诗中描写了某物 的哪些特点,使用了什么手 法, 2.两首诗均写了某物, 但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加以说明。 3.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对表情达意有 什么作用, 二.答题思路 参照“鉴赏人物形象”。 三.常用概述景物形象特点的词语: 景物形象:凄凉、悲伤、高洁、哀伤、凄清、凄切、孤 独、离愁、纯洁、姿态美好、清雅高洁、晶莹澄澈、绚丽多 姿、凌雪傲霜、冷落萧条、凄凉荒寒、衰败荒凉、 寂静清冷、荒凉冷落、零落憔悴、幽静闲适、清秀可人、静 谧安详、 和平宁静、 浪卷云涌、 气势飞动、 苍凉黯淡、 xīn 馨 香四溢、蜂飞蝶 diã 舞等。 四.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táng (宋)苏轼 东风袅 niǎo 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 《海棠》 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 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 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 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阅读 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感怀 刘基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 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 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 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 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1)结合全诗,说说颔联表达的情感。 答:颔联描写了故国高阔、山川空茫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对 , 当时社会的深深思考。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颈联有何特点,起何种作 用, 答:动静结合的手法。用鸟飞的动与乔木的静相结合, 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登高所见 。 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特征,塑造了一个怎样 的形象, 答:登高远望,满目苍凉,怀古伤今,不禁悲从心来, 怆然兴叹。诗人通过高阔的天地、渺茫的山川、高飞的 小鸟、苍凉的乔木等景物,营造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 氛,塑造了一个在动荡社会中壮志 不能实现、 忧国忧民 的诗人形象。整首诗表现出对故国的热爱之情, 流露出 诗人的为国为民的壮志豪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 gã 溪驿 yì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 小标题。 答:驿站秋夜难眠图。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 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 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 滴漏、 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出“乱”的部 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 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 使烦乱的 心情更推进一层。 尾联用 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阅读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回答后面的问题。 念奴娇 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 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 chãng 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 袖冷,稳泛沧溟 míng 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 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词的上片写景, 其中 “明河共影” 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笔下洞庭夜景的突出特色是什么, “妙处难与君说”之 “妙处”在词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 “明河共影”的意思是: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 分清晰。“夜景”的特色是澄澈。“妙处”是指此时此刻此 景中作者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 词的下片抒情。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 了怎样的心迹、情怀, 答: 作者用比喻手法表白自己在岭南这段时间, 其心如 冰雪一般纯洁。借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自己坦荡、旷达、豪 迈的情怀。 2016 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意境类 3 一.常式问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二.变式问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思想, 三.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 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 于 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 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 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 想感情。 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 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 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四.意境特点的术语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 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 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五.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 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六.答题公式 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 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主观感受,交融的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七.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回 林景熙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画面,营造了 )的情感概括这些景物 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诗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可概括 为:幽寂、荒凉、冷清。情景的氛围特点可概括为:凄凉悲 怆。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此种环境中的人应是愁肠百结、乡思无限,应是孤独、寂 寞、伤感。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诗歌开篇便 如愁云乍起,“荒馆”、“月笼秋”展现了秋月惨淡、客馆 荒凉的景物, 阵阵捣衣声更是触发起无限的愁肠。 尚未入睡 的欧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 正是愁肠百结、 彻夜不寐的诗人 的自况。 景物描写营造出凄 凉悲怆的氛围, 从而抒发了诗人 异乡漂泊的离愁别恨。 游月陂 bēi 宋?程颢 hào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 诗人写了百尺高台、 美丽的水光月色, 树林和泉声, 营造了宁静 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闲适 的心情。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 简析其效果, 答:反衬。淙淙的泉声更 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绝句二 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作者经过 “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杜甫草堂时。 问: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魅力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春 光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 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营造了一种明 净绚丽的春景;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 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4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 zhēn 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 寒更有未眠鸥。 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答: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诗中描写了“荒馆”、“月”、 “砧声”、“莲叶”、“鸥”等景物。诗人在一个秋天的月 夜,借宿在驿馆之中,捣衣的砧声撩起了诗人思乡的情绪, 夜深却无法入眠,“深夜无风”,何来枯荷的响声,原来未 眠水鸥也辗转反侧, 弄得枯荷沙沙作响, 使人听了倍感孤独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回答问题时,要统观全诗,结合诗 歌表达的情感分析,语言尽可能简练、典雅。 [注]答题的语言要尽可能简洁, 有一定文采, 适当使用 典雅的有文言色彩的词句更好。 恰当使用四字句、 整句等句 式也是不错的。如上题答案中的“恨离家之远” “伤战乱之 久”,“倦极而眠”、“清宵而立”“白日反眠”等。 春行即兴 李 华 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 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 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 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 又体现 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阅读下面杜甫《恨别》这首诗,回答问题。 恨别 杜甫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步骤一)这首诗写了作者 “春行” 时的所见 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 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二)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 而是景 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三)诗中“花自落”“鸟空啼 ”之 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8 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洛阳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分析首联的内容,并说说此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首联的“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 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 量词中体现出来。首联即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 题旨,有总起全诗,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一联中的 “清宵立”、“白日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态, 答:“清宵立”,写诗人因思家、忆弟而夜不能寐,忽 步忽立;“白日眠”写诗人于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这 两句互文对举,表现了诗人坐卧不安的举动和心绪。 清宵而 立,白日反眠,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 写, 曲折地表达了思家、 忆弟的深情, 言近旨远, 语浅情深。 [解析]此诗上元元年作于成都。抒发了诗人流 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 骨肉的怀念, 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 定叛乱的迫切心情。首联即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 “四千 里” “五六年”分别点明了离家之远和战乱之久。第二联描 述流落蜀中的情况。由于“兵戈阻绝”,故土难返,只好老 于锦江边上。 “老” 字悲凉沉郁, 寻味不尽。 第三联通过 “宵 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 忆弟的深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尾联回 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 盼望尽快破幽 5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 lù 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 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 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 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分别阅读李煜和朱敦儒的《相见欢》,然后回答问题。 相见欢 李煜 yù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簪 zān 缨”指代什么,“几时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以丝缕喻愁思, 突出了思绪的纷繁复杂, 无始无终, 无法理清和难以排解的 伤感、悲凉的心绪。“簪缨”本是贵族官员的服饰,此处指 代世族。“几时收”三字,饱含诗人对国事的悲痛、忧伤和 内心的苦闷。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心事的表露, 也是 对南宋朝廷偏安苟且的愤懑和斥责。 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 答:两首词词牌相同,格律一样,但风格有较大差异。 李煜词抒发深切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无言独上西楼” 的诗人,举头见“如钩”的残月,俯首是“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触景生情,万千愁绪,悲凉至极。一个“斯人独憔 悴”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全词哀婉动人,有婉约之风。而 朱敦儒的《相见欢》 尽管也流露出对故土的怀念和国破家亡 后的凄凉苦闷心情,但词人选取“大江”“落日”“悲风” 等意象来描写, 气氛苍凉凝重,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末句 , 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对前线军民的关怀。 词人的 凄苦,是建立在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之上的。全词情 感激越, 语尽而情意悠悠不尽,具有豪放之风。 [解析]下片开头三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 愁” 通过比喻使 , “离愁” 这一主观抽象之物变得具体可感。 “簪缨”本是贵族官员的服饰,此处指代世族。“几时收” 三字,饱含诗人对国事的悲痛、忧伤和内心的苦闷。两首词 词牌相同,格律一样,但风格有较大差异。李煜词写离愁哀 婉动人,有婉约之风;朱敦儒词通过“夕阳”“大江”“悲 风”等意象寄托作者的国破之痛,感情激越,有豪放之风。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之感。 答:燕子 兴亡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答:?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 史诗的特色。 ?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 词的正宗风韵。 ?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 曲风味。 题义公禅 chán 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依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是一位高僧,此诗写其禅房周围环境。 问: 义公禅房周围环境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环境有 何作用, 答: 禅房空林环绕,秀峰迎门,幽谷临阶。夕阳雨霁之 时,山峦格外清净,又有水汽飘落,更显庭院阴凉;这一环 境恰如莲花般纤尘不染, 脱俗绝世; 衬托了义公的清德高风, 情调高雅,襟怀绝俗,从而寄托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 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 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 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 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 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 jì 堆鸦。江州司马,青衫 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语看, 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 简要分析。 答: 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 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 首词作一赏析。 答: “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 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 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 6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 nán 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 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 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 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分别称春社 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 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 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答: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 在这 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 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 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 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凉州词 王之涣 黄 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 雄奇险峻的画 面,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 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 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 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 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 凉床、 月影和梧桐, 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 “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2016 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语言风格型 一.语言风格常用术语简介 7 生 动 形 象 朴 素 自 然 含 蓄 蕴 藉 幽 默 风 趣 庄 重 典 雅 清 新 明 快 绚 丽 华 美 音 律 和 谐 整 散 结 合 其 他 主 要 作 家 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 ?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描写逼真,绘声绘 色,惟妙惟肖;?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注意 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举出实例,分析其生动形象成因或表现。 语言自然不做作,少雕饰 发自内心,出于至诚,感情真挚;明白如话,清新自 然,不堆砌,少修饰,不做作,真切平实,通俗易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举出实例,说明表现,概说 好处 语言含义深刻,含而不露,言在此而意在彼 引而不发,含而不露,欲言还休,富有言外意、弦外 音、话中话,深沉厚重,深蕴含蓄,“不着一字,尽 得风流”。 举出实例,揭示其丰富内涵,略析其成因及好处 语言诙谐机警,活泼有趣 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 揭露事物本质, 富于讽刺意义, 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 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 举出实例,说明用意,分析好处 语言平实沉稳,严肃郑重 采用典范书面语,拒绝俚词俗语;常用古语词、成语; 多用专有名词、术语;多长句、复句。庄重严肃,堂 皇正大,深沉厚实,义正辞严 举出实例,说明成因和用意,略说好处。 语言干净利落,明白晓畅 语言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斩钉截铁,单刀直入, 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痛快淋漓,雅俗共赏 举出实例,分析特征好处 语言酣畅淋漓,辞藻华丽 辞藻华丽,注重修饰,表意细腻, 体物入微,穷形尽 相,多 用辞格,讲究技巧,富于联想、想象,纵笔泼 墨,气势如虹,内容丰富,表意充分 举出实例,分析特征好处 语言具有音乐美 合辙押韵,节奏匀称,平仄调配,抑扬顿挫,音律讲 究;多用叠词象声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语。读 来朗朗上口,听来悦耳动听,富音乐性 举出实例,分析成因好处 整句与散句错 杂 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环美、错落美, 活泼多致,丰富多彩,显得文采富赡,文气十足,情 浓意满,酣畅淋漓 引出整句,分析其语言美感,略说整散结合之妙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 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 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 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 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 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 南岸”中的“绿”等等。 二.主要作家和流派的语言风格 李白 清新飘逸 杜甫 沉郁顿挫 白居易 通俗鲜明 陶渊明 冲淡平和 淡远闲静 8 王维 韩愈 苏轼、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李煜、 刘禹锡 谢朓、 谢灵运 屈原 王昌龄 曹操 杜牧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主 要 流 派 豪放派 婉约派 宫廷诗 田园诗 山水诗 边塞诗 讽喻诗 咏史诗 怀古诗 送别诗 三.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 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四.答题模式 第一步, 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如清新 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 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 答题公式 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 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本诗在语言上„ 通过对„的描写, , 写出了„,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六.专题训练 邯郸东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东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东至深夜,家里人围坐 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 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明白晓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 崔颢 hào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 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答: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本 诗的语言特色是:朴素率真。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 的。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明白道出;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过程何心理展露无疑。 感情朴实, 流露自然。 第三步,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刻画了一 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蕴涵了作者欣赏、赞许的感情。 诗中有画 恬淡优美 深奥险怪 豪迈奔放 婉约含蓄 隽永 自然 雄浑悲壮 雄壮豪迈 豪放磅礴 旷达俊爽 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 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 神奇 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 描写想象。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缠绵宛转 恬淡宁谧 清新优美 悲凉慷慨 沉郁激愤 雄浑壮阔 幽深绵长 意蕴深远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这首诗语言 朴素自然,犹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 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 一个素朴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江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 zhì 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 lù 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答: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 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 老妻画纸为棋 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 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 骤三)。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wú 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 mǐ”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 答: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 效果。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表现了春光浓重, 扑面而来, 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题。【08 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 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 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 人震惊 。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A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 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 感, 答: 肝胆: 指自己的爱国之志, 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 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 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 答: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简要 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 眼前的 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 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 形成了 沉郁、凝重的风格。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诗的语言特色。 答:这首诗语言明白晓畅、多用口语。“黄 莺儿” “莫教” “惊妾梦” 等语言口语化, 民歌色彩浓厚 。表达了国中少女对征人的怀念之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请简要赏析 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9 答:(步骤一)《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步骤二) 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 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 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 史见证人的身份, 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步骤三)抒发了诗 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途径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前两句写作者途经秦陵的所见所感, “崩”的含义是, 答: 一是指始皇和秦帝国的灭亡, 一指秦始皇在人们心 目中形象的崩塌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 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 鹉,念粉郎言语。 请赏析“乱洒衰荷”中的“乱”字的妙处。 答: 一是写出雨跳珠乱溅的视觉景象和雨洒衰荷发出的 凌乱声响, 一是表现出凭栏凝伫、 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心绪 之乱 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中哪个字锤炼的好,请 简要赏析。 答:“乱”字。一是写出杏花纷繁茂盛、纷纷凋零的景 象,一是表现等待情人的主人公忐忑不安的纷乱心绪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 春色沉沉锁建章 。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答: “锁”字。一是写出满庭春色被闭锁在宫廷高墙之 内的景象, 一是表现宫女被 锁宫中以及宫女的青春年华被锁 在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 jì 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请赏析“画出西南四五峰”中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 的作用。 答: 一是写出山峰从云雾中显露出来的景象, 一是用拟 人手法,赋予云以生命“画出”,生动表现出山峰的美妙如 画,一是表现观者——诗人的惊奇与喜悦之情 送李端 卢纶 lún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试结合这一特点鉴赏一下 诗的语言特色。 答: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 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 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颈联写 回忆以往,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 凉回荡。 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 掩面而泣, 冀望相会。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 景,基调悲凉。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田家少闲月,仲春时节正是农家繁忙之时,妇姑相唤, 冒雨浴蚕,可诗作结尾诗人却收笔于“闲着中庭栀 zhī 子 花”。请对“闲”字简要赏析。 答:是以
本文档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古诗答题技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9KB
软件:Word
页数:78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12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