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

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

举报
开通vip

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 实习一 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 【目 的】 1、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分布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2、在实例分析中学会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时间、空间和人群,。运用恰当的表格或图形来描述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建立病因学假设。 【时 间】2,4学时 【内 容】 课题一,某地各年龄组的人口数和恶性肿瘤死亡数已在下表中给出。请计算各年龄组的死亡构成比和死亡率,并将结果填入表中。试问当地哪个年龄组的人死于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 表1,1 某地某年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情...

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
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 实习一 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 【目 的】 1、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分布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2、在实例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中学会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时间、空间和人群,。运用恰当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格或图形来描述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建立病因学假设。 【时 间】2,4学时 【内 容】 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某地各年龄组的人口数和恶性肿瘤死亡数已在下表中给出。请计算各年龄组的死亡构成比和死亡率,并将结果填入表中。试问当地哪个年龄组的人死于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 表1,1 某地某年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年龄组,岁, 人口数 死 亡 数 死亡构成比,,, 死亡率,1,10万, 0, 356,980 11 15, 232,505 22 30, 205,032 142 50, 121,382 443 70及以上 20,047 107 合计 935,946 725 课题二,某地1995年年常住人口为2528人,1995,1997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期间无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1, 图1,2 某地1995~1997年某病发病情况 问题, 、请计算该地区1995年1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的某病患病率。1 2、请计算该地区1995年、1996年、1997年的发病率。 课题三,某市于199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抽样调查城市及郊区人口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情况,共调查2018724人,其中市为1050292人,郊区为968432人,所获资料见表1,3。 表1,3 1998年某市城郊脑卒中发病与死亡情况 人口数 病例数 发病率,1/10万, 死亡数 死亡率,1/10万, 病死率,%, 市区 1050292 1588 1033 郊区 968432 828 739 合计 问题, 请计算市区和郊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将结果填入表中相应栏内,并进行比较。 课题四,1998年某镇新诊断200例糖尿病人,该镇年初常住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常住人口数为10500人,年初该镇有800例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 1、计算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计算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计算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计算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课题五,1986年元旦前夕,某小学10天内在教职工中突然发生肺炎20例,占教职工总人数的42.6,,20/47,,学生137人虽与教师接触密切但未发现病例。病例均以症状和肺部异常为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爆发系一次暴露于共同致病因子所致。发病与接触病人无关,与集体分购甘蔗时接触并吸入所附尘埃有关。恢复期病人血清IgE增高显著,甘蔗表面分离出以青霉菌,毛霉菌,红酵母及酵母样菌为优势菌株。吸入霉尘可能是此次过敏性肺炎爆发的原因,资料见表1,4。 表1,4 购买甘蔗或在分购现场停留与肺炎发病之关系 ,2, 购买否 分购时在现场否 人数 病例数 罹患率(%) + + 27 16 + , 15 3 , + 1 1 , , 4 0 合 计 47 20 问题, 试计算上述四种情况下过敏性肺炎的罹患率,将结果填入表中, 课题六,为加强对HBV母婴传播的研究,作者对某单位孕妇HBV感染情况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见表1,5。 表1,5 某单位不同年份孕妇HBV标志物检出情况比较 年份 检测人数 阳性人数 感染率,%, 1991 463 124 1992 420 157 1993 439 197 1994 368 194 合计 1690 672 问题,请计算不同年份HBV感染率,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实例分析】 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 数年以前,美国东南部一个内科医生曾经报道过一种从没被认识到的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此篇报道的阅读人群只限于一个州,再者由于当时的卫生服务有限,因此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率被完全的忽视了。 关于这种疾病正在讨论中的是,虽然这种疾病靠临床症状可以轻易地被诊断,但当时病原学还不是很清楚。而且,发病机理、传播方式、免疫性以及社会和环境因素等都尚在争议中。关于这种疾病的不同原理和理论也很多。 为了了解这种疾病的程度,我们将一份调查 问卷 关于教学调查问卷关于员工内部调查问卷员工内部调查问卷基药满意度调查问卷论文问卷调查格式 寄给八个州的所有正在从事实际业务的医生,让其统计在过去五年里他们所见过的所有病例。其中,只有四分之一的医生有应答。据他们统计在过去一年里病例数从622增加到7017。 接下来一年,一位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的流行病学专家被指定来调查这种疾病。在通过简 ,3, 单的观察之后,一次领域性的调查随之开展来了解这种疾病的本质和程度。 问题1,我们可以将流行性疾病的病因分为哪几个范畴, 调查工作在南卡罗莱纳西北部的5个郡县进行,正在那里流行该疾病。调查地区包括24个有磨坊的乡镇,人口为500,1500。这些村庄的卫生状况差异比较大,有些地区有公共供应水系统,有些有污水处理系统,有些地区两者皆有,而有些地区两者都没有。调查主要聚焦在单一种族的家庭。在每一个村庄,调查员每一年中有两个星期前往各个户去寻找病例。每个调查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均被记录。通过回忆或体检来确定疾病是否发生,若碰到有疑问的病例,可交于对诊断这种疾病有较多经验的专家来判断。 问题2,你需要哪些信息来描述流行特征, 问题3a,观察表1资料并将其制图。 问题3b,观察表2资料并将其制图。 表1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月份 发病数 发病率,1/1000, 1 0 0.0 2 4 0.2 3 28 1.2 4 120 5.5 5 310 13.7 6 432 19.7 7 154 6.8 8 57 2.5 9 28 1.3 10 14 0.6 11 0 0.0 12 0 0.0 注,每个月调整为31天,个别村庄发病高峰在不同的月份。 表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年龄组 男性 女性 (岁) 人口数 发病数 率,1/1000, 人口数 发病数 率,1/1000, ,4, ,1 327 0 0. 365 0 0.0 1, 233 2 8.6 203 1 4.9 2, 408 30 73.5 365 16 43.8 3, 368 26 70.7 331 28 84.6 4, 348 33 94.8 321 32 99.7 5, 1,574 193 122.6 1,531 174 113.7 10, 1,329 131 98.6 1,276 95 74.5 15, 1,212 4 3.3 1,510 17 11.3 20, 1,055 1 0.9 1,280 51 39.8 25, 882 1 1.1 997 75 75.2 30, 779 4 5.1 720 47 65.3 35, 639 4 6.3 646 51 78.9 40, 469 10 21.3 485 34 70.1 45, 372 7 18.8 343 18 52.5 50, 263 13 49.4 263 12 45.6 55, 200 5 25.0 228 6 26.3 60, 164 9 53.6 153 3 19.6 65, 106 4 37.7 105 2 19.1 ?70 80 6 75.0 114 2 17.5 合计 10,812 483 44.7 11,238 664 59.1 问题4,通过看图对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讨论 南卡罗莱纳州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年龄别、性别发病率 表3 该疾病的分年龄和婚姻状况发病率 ,5, 已婚女性 未婚女性 年龄组 (岁) 人口数 发病数 率,1/1000, 人口数 发病数 率,1/1000, 16,29 1,905 89 46.7 1,487 16 10.7 30,49 1,684 98 58.2 141 4 28.4 ?50 387 4 10.3 26 0 0 合计 3,976 191 48.0 1,654 20 12.1 问题5,利用表3的资料,分析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发病率的差异 问题6,利用表4的资料,计算以下各项的罹患率, (1)工厂工人和非工厂工人,不管性别, (2)女性工人和非工厂工人 (3)男性工人和非工厂工人 表4 该疾病的分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是否磨 性别 年龄组(岁) 病例 健康者 合计 罹患率,%, 坊工人 ,6, 女性 是 ,10 0 0 0 , 10,19 2 330 332 0.6 20,29 4 194 198 2.0 30,44 2 93 95 2.1 45,54 0 9 9 0.0 ?55 0 5 5 0.0 否 ,10 28 577 605 4.6 10,19 5 200 205 2.4 20,29 12 204 216 5.6 30,44 16 220 236 6.8 45,54 4 91 95 4.2 ?55 1 92 93 1.1 男性 是 ,10 0 0 0 , 10,19 3 355 358 0.8 20,29 1 361 362 0.3 30,44 3 318 321 0.9 45,54 0 93 93 0.0 ?55 1 51 52 1.9 否 ,10 23 629 652 3.5 10,19 4 161 165 2.4 20,29 1 12 13 7.7 30,44 0 10 10 0.0 45,54 1 14 15 6.7 ?55 4 26 30 13.3 表5 南卡罗莱纳7个村庄9个月内感染该疾病的人口数和家庭数 总人口 4,399 ?感染家庭的人口数 424 ?非感染家庭的人口数 3,975 115 总病例数 77 ?感染家庭的首发病例数. 38 ?感染家庭的其他病例数. (一个感染家庭中首发病例后出现的病例) 798 总家庭数 问题7a,利用表5的资料,计算在所有人群中总的罹患率。 ,7, 问题7b,以户为单位的罹患率。 问题7c,如果一个家庭中已有一个病例,那家庭中其他成员患同样疾病的危险度是多少, 问题7d,在感染和未感染家庭中,家庭平均人数是多少, 问题7e,解释上述的结果 表6 24个村庄一年间该疾病分经济状况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家庭社会 发病数 人口数 发病率,1/1000, 经济状况 层1,最低, 99 796 124.4 层2 240 2,888 83.1 层3 260 4,868 53.4 层4 177 5.035 35.2 层5 132 5,549 23.8 层6 23 1,832 12.6 层7(最高) 2 769 2.6 合计 933 21,737 42.9 问题8a,利用表6的资料,描述社会经济状况和疾病发病的关系。 问题8b,一般来说,与社会阶层低相联系的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发生, 在本次调查中亦包括卫生情况的调查。在调查中,每一个村庄作为一个单位,对一般卫生质 量、排泄物的处理和饮用水的供应进行评分。下面的图形就利用一张散点图来反应了24个村庄 的卫生评分和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在散点图中,卫生质量评分高即代表卫生质量好。, ,8,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发病率与卫生状况的关系图 问题9,讨论卫生质量和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问题10,现在总结一下这种疾病的重要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了研究饮食在这种疾病中发挥的作用,研究者们调查了7个村庄的所有家庭来比较各 种食物的日平均消耗量。表8显示在有病例和无病例家庭中四种食物的消费模式。 表8 7个村庄中有病例家庭和无病例家庭的食物消费模式 有病例家庭 无病例家庭 合计 高消费量 9 208 217 低消费量 52 472 524 鲜肉 合 计 61 680 741 高消费量 6 275 281 鲜奶 低消费量 50 396 446 合 计 56 671 727 高消费量 29 289 318 咸肉 低消费量 29 391 420 合 计 58 680 738 高消费量 18 231 249 果汁 低消费量 40 451 491 合 计 58 682 740 问题11,你怎样分析表8所示的数据, 问题12,请分析表8所示的数据 问题13,请解释这些数据结果的意义 表9 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应考虑的病因 流行病学特征 说 明 通过皮疹鉴别,日光可使皮时间 季节变化 夏季高峰 疹加重。,可能的解释, 人群 年龄、性别分布 没有小于1岁的病例 母乳和牛奶喂养 ,9, 1,14岁儿童发病率增高 快速增长,营养需要量增加 生育年龄,需要量增加, 20,50岁的妇女发病率增高 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 家庭中可能最少获得营养。 因没有了工作,可能得不到大于50岁的男性发病率增高 足够的食物 婚姻状况 已婚妇女高危险度 婚姻生活、生育 社会经济状况 发病率与经济状况成反比 营养性食物比较贵 职业 非磨坊工人发病率增高 磨坊提供补足食物 地点 有病例的家庭 病例的家庭成员发病率高 相似的饮食结构 【实例阅读】 新疆1986,1988年一次戊型肝炎流行的流行病学研究 【提 要】 1986年9月至1988年4月,新疆南部地区的和田、喀什,克孜勒苏三个地区(州)发生了一起戊型肝炎流行。波及23个县市,持续20个月,经历了两个流行期,共发病119280例。罹患率为2.96%,死亡705人,病死率为0.59%,最高乡罹患率为33.02%,病死率为0.53%。发病以青壮年为多。维吾尔族农民占绝大多数,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女性,特别是孕产妇的发病和病死率远高于男性。潜伏期19~75天,平均42天。有同其他型急性肝炎相类似的症状和体征,呈较强的自限性。临床型与亚临床型感染的比为1,2.56,而9岁以下的儿童为1,13。儿童中的感染与成人无差异,但以亚临床型为主,对粪便中排出病毒规律的研究表明,潜伏期末和急性早期排出大量病毒,病后两周末检出病毒,因而本病的隔离期为病后2,3周。本次流行为饮用水源遭受污染而引起,而健康人同病人的密切接触在本病呈长期持续流行中起了重要作用。 【戊型肝炎流行简史】 1955年12月1日至1956年1月20日,在印度新德里邦爆发了一起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此次流行为自来水水源被污染所引起。1980年,Wong DC等通过血清学排除试验,证实为流行性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1989年9月,在东京召开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和经血传播疾病国际学术会议上,将该病及其病毒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HE)及戊型肝炎病毒(HEV)。印度新德里邦的流行,为世界范围内本病流行的最早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迄今,已判明在世界许多国家有本病流行。主要在亚洲,包括蒙古、中国、阿富汗、印度支那半岛、缅甸、泰国、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巴斯基坦、印度尼西亚、独联体的一些中亚共和国,其次在非洲,包括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塞俄比亚、苏丹、索马里、乍得和象牙海岸,中美洲至少在墨西哥发生过流行,在欧洲,于本世纪中期也发生过和本病相同特征的疾病流行,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也判明有散发病例发生。在中国,新疆南部地区1986,1988年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流行,其流行强度、涉及地区、持续时间,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流行。1986年9月在和田地区洛浦县开始流行,当时尚无特异性的实验诊断方法,用血清学方法排 ,10, 除确立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诊断后,全面开展了流行病学及防治工作。但由于尚无有效的预防性技术措施,病例迅速增多,流行不断扩散,形成了涉及三个地区(州)23个县市持续20个月的大规模流行。此外,在辽宁、吉林、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也发生了小规模的流行,大部分省(自治区)判明有散发病例。 【临床学特征】 (一)潜伏期调查 在已被证实生活接触为本病主要传播途径的流行区进行了本项调查研究。采用个案调查方法,对只有单一传播可能因素的,且只接触了一例正处于传染期的病人(原发病例)的健康人(可能的续发病例)进行道踪观察。确认续发病例的标准是(1)发病前与处于传染期的原发病例有肯定的日常生活接触史;(2)排除有与原发病例同源感染的可能;(3)排除其他来源的感染;(4)按原发病例相同的标准进行诊断。依此,自续发病病同原发病例接触之日起,至续发病例的发病之日止,所经历的天数被定为本病例的潜伏期。取各续发病例潜伏期的中位数,定为常见潜伏期,并以个例中最长和最短的天数定为本病的最长和最短潜伏期。结果表明,本病的常见潜伏期为42天,最长和最短潜伏期为19~75天。 (二)临床表现 急性戊型肝炎的症状与体征,其出现率见表6,1。患者起病急,有同其他型急性肝炎的类似临床特征。ALT升至峰值的时间平均为7.5天。ALT异常持续时间为3~48天,平均16.5天。血清胆红素升至峰值的时间平均为9.13天。重症肝炎占急性肝炎总数的1.67%。本病呈较强的自限性,经休息、加强营养和适当治疗,大部分病例可痊愈。重症肝炎的病死率高达61.5%,66.7%,未见慢性转归。 表6,1 急性期戊型肝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出现率 症状与体征 出现率,,, 症状与体征 出现率,,, 症状与体征 出现率,,, 食欲不振 70.4 右上腹痛 23.2 破肤瘙痒 28.8 厌油 59.2 疲倦乏力 86.4 发热 33.6 恶心 88.2 肝区痛 49.6 畏寒 14.4 呕吐 44.8 肝大 81.6 咳嗽 5.6 腹胀 60.8 肝区压痛 96.8 咽痛 14.4 腹泻 11.2 脾大 23.5 鼻塞 7.2 上腹不适 53.6 黄疸 76.8 关节痛 8.8 尿黄 81.6 皮疹 0.8 (三)亚临床感染 在戊型肝炎流行期间,对发病和非发病家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在所调查的人群中,临床型与亚临床型感染之比为1:2.56,而9岁以下的儿童为1:13。人群中临床型的病例以青壮年为主,但儿童中的戊型肝炎感染与成人有差异,以亚临床型为主,发病家庭 ,11, 亚临床型感染明显高于非发病家庭(表6,2,6,3)。说明儿童不仅对戊型肝炎易感,而且以 亚临床型居多,而临床型的罹患率明显低于成人。 表6,2 不同人群戊型肝炎感染频率年龄分布 HE发病家庭 HE未发病家庭 合计 年龄组 检测 抗,HEV 检测 抗,HEV 检测 抗,HEV , , , 人数 阳性数 人数 阳性数 人数 阳性数 0, 9 5 55.6 6 1 16.7 15 6 40.0 5, 11 8 72.7 15 5 33.3 26 13 50.0 10, 13 7 53.8 8 3 37.5 21 10 47.6 15, 54 35 64.8 44 17 38.6 98 52 53.1 50, 11 5 45.5 11 3 27.3 22 8 36.4 合计 98 60 61.2 84 29 34.3 182 89 48.9 2各年龄组之间χ=2.75 P,0.05 2HE发病与非发病家庭的9岁以下儿童之间χ=5.47 P,0.05 表6,3 不同人群戊型肝炎感染频率性别分布 HE发病家庭 HE未发病家庭 合计 性 临床型 亚临床型 抗,HEV 检测 检测 抗,HEV 检测 抗,HEV 别 , , 人数 人数 阳性数 人数 阳性数 例数 , 例数 , 阳性数 , 男 54 19 35.2 15 27.8 34 63.0 38 16 42.1 92 50 54.3 女 44 6 13.6 20 45.5 26 59.1 46 13 28.3 90 39 43.3 合计 98 25 25.5 35 35.7 60 61.2 84 29 34.5 182 89 48.9 2男女之间HEV感染,χ=2.2 P,0.05 22发病与非发病家庭之间,男性χ=3.91 P,0.05 女性χ=8.70 P,0.01 (四)传染期与隔离期 选择临床症状典型的急性病例,采集其发病前后的系列粪便标本。用免疫电镜检查病毒颗粒的方法,研究患者从粪便中排出病毒颗粒的规律(表6,4)。每例病人排病毒颗粒的持续时间为3~12天不等。60份粪便中有17份排出病毒颗粒阳性,占28.3%。排病毒的高峰在发病前1~4天至病后1周,此后阳性检出率随病程而递减,发病两周后粪便中无病毒颗粒排出。据此,本病的传染期为潜伏期末至病后两周。其隔离期定为从发病之日起至病后2~3周为宜。 阳性 采集标本时间 天 标本分数 分数 率,,, ,12, 发病前 1,4 3 3 100.0 发病后 1,3 10 7 70.0 4,6 10 4 40.0 7,9 8 2 25.0 10,12 7 1 14.3 13,24 22 0 0.0 合 计 , 60 17 28.3 【流行病学特征】 (一)流行强度与时间分布 本次戊型肝炎流行,流行强度超过1955,1956年新德里的流行,为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流行。1986年9月和田洛浦县的肝炎病人数明显增多,10月迅速上升,传播至和田地区的7县1市,1987年1月达高峰,2月开始下降,5月下旬病情基本控制,在此第一流行期中,罹患率为前一年度同期的34.8倍,为1978~1985年8年平均发病的19.47倍。1987年7月中旬开始了第二流行期。和田地区再度流行,且传播至喀什与克孜勒苏州,9月中旬达高峰,11月初开始下降,至1988年4月流行被控制(图6,1)。本次流行的总罹患率为2.96%(新德里为1.63%),县最高罹患率为14.93%,乡最高罹患率为33.02%(新德里地区为3.54%)。病死率为0.57%,比国外其他流行(1~2%)为低,但高于新德里的病死率(0.21%)。此外,本病的青壮年(15~44岁)罹患率最高,为5.20%(新德里为2.9%),14岁以下儿童和45岁以上者较低,分别为0.87%和2.50%(新德里为1.3%和2.0%)。 (二)地区分布 本次流行波及了三个地区(州)的23个县市。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苏的罹患率分别为 6.28%、1.30%和2.35%。以农村为主,农村罹患率为4.08%,城镇为0.03%。 (三)人群分布 1、年龄与性别分布 本病以青壮年发病为多,儿童与老年人发病较少。最小发病年龄不足1岁,最大发病年龄为90岁。15~44岁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72.8%,罹患率为4.58~6.37%。男女性别比为1.25:1(u=9.4 P,0.01)。病死率男女性别比为1:4.07(表6,5)。 2、民族分布 维吾尔族的罹患率最高,为6.46,,汉族为0.65,,回族为3.41,。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罹患率为汉族的9.9倍,为回族的1.9倍,其发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9.66%,汉族占0.29%,回族占0.045%。 3、职业分布 农民的罹患率最高,为4.08%,占全部病例的93.78%。干部、工人和学生的罹患率较低,为0.03%,占全部病例的6.22%。 ,13, 4、育龄妇女及孕产妇分布 妇女罹患率为2.63%,低于男性(3.29%),但女性病死率(1.18%)高于男性(0.29%)。育龄妇女的罹患率为9.31%,病死率为1.41%,其中20~30岁妇女肝炎死亡专率可达234.6/10万,而同龄男性为25.3/10万。孕产妇罹患率为23.8%,病死率为13.46%,以妊娠晚期的孕妇病死率较高,为20.96%;中期和早期分别为8.46%和1.50%。这是一组在防 治上应予特别关注的高度危险人群。 5、家庭分布 对1571户居民抽样调查表明,共有发病户422户,每户2,5例病人的发病户有93户,占总发病户的21.8%,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家庭2代病例同首例病人的发病间隔时间为15,60大者占82.9%。 表6,5 新疆南部地区119280例戊型肝炎年龄、性别分布 人口数 发病数 发病率, 年龄组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0, 274407 273193 547600 1570 1061 2631 0.57 0.39 0.48 5, 284407 286703 570911 1645 1547 3192 0.58 0.54 0.56 10, 258686 244781 503467 4131 4078 8209 1.60 1.67 1.63 15, 189472 195507 384979 10364 7287 17651 5.47 3.73 4.58 20, 157621 171664 329285 11012 9967 20979 6.99 5.81 6.37 25, 150679 165307 315985 8737 7703 16440 5.80 4.66 5.26 30, 134345 129742 264087 6781 5696 12477 5.05 4.39 4.72 35, 106374 106893 213267 6605 4774 11379 6.21 4.47 5.34 40, 84731 80070 164802 4665 3302 7967 5.51 4.12 4.83 45, 69827 66560 136387 3347 1996 5343 4.79 3.00 3.92 50, 68193 64970 133163 2556 1889 4445 3.75 2.91 3.34 55, 58802 46095 104897 1522 774 2296 2.59 1.68 2.19 60, 204376 155372 359748 4143 2128 6271 2.03 1.37 1.74 合计 2041720 1986857 4028577 67078 52202 119280 3.29 2.63 2.96 ,14, 【流行因素】 (一)经水传播 对15,45岁的病例和相应的健康人进行了病例对照斫究,比较了4种暴露因素的作用(表6,6)。结果表明,经常饮生水者较不饮生水者的发病危险性高3.7倍,归因危险性为6.99%( P, 0.01)。 表6,6 15,45岁肝炎患者与相应健康人群暴露因素比较 2因素 χ P OR值 95,可信区间 户外肝炎接触史 51.09 ,0.01 2.25 1.81,2.80 经常赶集 10.88 ,0.01 1.43 1.16,1.77 经常吃把扎食品 9.27 ,0.01 1.61 1.18,2.18 经常饮生水 14.68 ,0.01 3.70 1.90,4.21 对饮用不同水源的人群调查表明(表6,7),饮涝坝水、河渠水者的罹患率(7.69%)远高于饮井水者的罹患率(1.25%)。前者高发病的相对危险性比后者高2.67,14.25倍,平均高6.17倍。而对32个涝坝水水样进行生物污染指标的检查,大肠菌群与细菌总数超过允许标准者占78.13%,说明涝坝水源遭到了严重污染。新疆南部地区的绿洲,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而1986年7月1日和1987年6月10日却降了两场大暴雨,为10年来最大降雨,恰在地面形成大量经流,地面上包括粪便在内的污物随雨水大量流入灌溉渠和涝坝等供水系统,使主要饮用水源——涝坝与水渠被污染。由于经济与文化落后,当地维吾尔族农民仍保留有不卫生的习惯,大部分人习惯饮用未经煮沸的涝坝水。因而,在雨水的冲刷使涝坝和水渠遭粪便污染的l个潜伏期内,出现了大批肝炎病例而造成流行。因此,本次流行主要由于饮用水源遭粪便污染而引起。 表6,7 饮用不同类型水源人群戊型肝炎的发病比较 饮水类型 调查人数 发病人数 罹患率,,, 涝坝、河渠水 260 20 7.69 井水 401 5 1.25 合计 661 25 3.78 2χ,17.85 P,0.01 RR=6.17 RR95%可信区间,2.67,14.25 (二)生活接蚀的传播 本次流行持续时间长达20月之久,许多疫区的流行曲线,呈现长时期的多峰型,这些 ,15, 无法用单纯的水型传播解释。采用1:2配比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同处于传染期的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史者比无接触史者,其发病的相对危险性高18倍。此外,用检测尿胆原的方法对传染期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动态的系列监测,其接触者有14.5%呈尿胆原阳性并最终确诊为病人,有50%的病户出现了新的病例。以上均说明,健康人用病人的生活接触在本病流行 中起重要的传播作用。 可以认为,本次戊型肝炎的流行,系饮用水源遭污染而引起,即水型爆发;而健康人同病人的密切接触,即生活接触传播途径,在本病呈长期持续流行中起了重要作用。 【防治措施】 (一)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本次流行期间,尚末建立有效的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预防手段。因而,采取了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即进行宣传教育,管理水源、粪便、食品,隔离并治疗病人,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概括为“一宣、四管、一大搞”通过有力的行政干预进行落实,实践证明,是当前防治本病的有效措施。 (二)被动免疫 在流行期间,进行了"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抗戊型肝炎的保护性试验研究。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本试验研究,选择已被证实生活接触为重要传播途径的流行区作为试验区。 在试验区内,选择临床表现典型、经血清学确诊的病例,在其发病前l周至发病2周同其在家内外有过密切接触的10~60岁的人,被定为研究的实验和对照对象。将密切接触者随机地分配至实验组与对照组内。实验开始后,用双盲法对两组所有的观察对象,观察实验开始后2,5月内的肝炎发病情况。结果表明(表6,8),实验组的发病率(8.97%)与对照组的发病率(7.94%)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议,从而证实,用戊型肝炎非流行区的人胎盘血制备的丙种球蛋白制剂,对危险人群没有预防戊型肝炎的保护性作用。因此,需进一步研制高效价的特异免疫球蛋白制剂,才能提供有效的被动免疫方法。 表6,8 对照组与实验组戊型肝炎发病情况比较 对照组 实验组 2性别 x 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男 48 3 6.25 28 2 7.14 0.04 女 30 4 13.33 35 3 8.57 0.85 合计 78 7 8.97 63 5 7.94 0.29 (三)主动免疫 1989年,Reyes等从实验感染的动物的胆汁中提取了大量的HEV,并获得了该病毒的基 ,16, 因组克隆。根据HEV的形态十大小、理化性质和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将其归属为杯状病毒。毕胜利、马学众等人成功地分析了戊型肝炎病毒中国新疆株的全基因核苷酸序列。这些病原学、特别是分子病毒学的成就和进展,为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必将大为促进研制进程。疫苗的研制成功,将提供有效的主动免疫方法,最终解决戊型肝炎的预防问 题。 ,摘自《流行病学研究实例》第三卷, ,17,
本文档为【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7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17
浏览量: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