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学论文-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教育学论文-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举报
开通vip

教育学论文-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教育学论文-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蔡振春 (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断加 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这成为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大不和谐音符。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塑造贫困生健全 人格,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贫困生;感恩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

教育学论文-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教育学论文-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蔡振春 (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断加 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这成为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大不和谐音符。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塑造贫困生健全 人格,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贫困生;感恩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并且把和谐社会的建设 放在同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不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 要求,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指明了新的方向。和谐社会本质上要求人与自然、人与 人、人与社会达到全方位的和谐。而感恩意识正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方位 和谐的重要因素。 感恩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 情感和行为。感恩就是者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受者实施的知恩、 感恩、报恩的人文。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他人而单独存在。”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虽然拥有含蓄、内敛的情感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特征,但也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的古训。学会感恩,对于个人,有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用感恩心来融化人的自私心、冷漠 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对于社会,可以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 强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形成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 从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贫困生人数急剧增加,这为和谐社会的创建 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随着国家对于贫困生资助方式的不断推新和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 校中已形成了一道助困的和谐风景线。虽然国家对于贫困生的助困力度较大,但许多贫困生 在受助后却很少表现出感恩意识,甚至出现了忘恩负义的行为,这成为了高校中一大不和谐 的音符,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感恩已势在 必行。 一、国家、社会、学校应高度重视贫困生 据部2004年的统计,在全国普通高校中,贫困生约240万人,占到了在校总人数的20%, 其中特别困难学生约160万人,占在校总人数的5%~10%。高校贫困生人数的激增及由学生经济困难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社会、学校都从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加大了对贫困生的助困力度。 (一)物质资助力度逐年增强 为了实现“不让一个贫困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 承诺 党员整改承诺书工程质量保证服务承诺书供货时间与服务承诺方案食品安全承诺书我公司的设计优势和服务承诺 ,目前各高校都基本建立了 以“奖、贷、助、补、减”为核心的助困体系。奖即国家、省政府、学校或社会、个人设立 奖学金。贷即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1至2年内开始还 贷,6年内还清。助是指学校在教学、科研、、后勤及校园环境维护等方面,为贫困生设置勤 工助学岗位。补是指目前省财政厅划拨出一笔专款用于给贫困生做生活费补助和伙食费补助。 减即学费减免,按照国家规定,高校对部分缴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费全免或半免。 (二)精神层面关注度逐渐提高 在物质资助力度逐年增强的同时,各界对贫困生在心理、精神层面上的关注程度也在逐 渐提高。帮助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成了贫困生工作 的又一大重点。例如优秀教师与贫困生结对子,建立贫困生导师制,为贫困生开设专门的心 理辅导课程,举办贫困生勤工文化节,评选十佳勤助之星等都为提高贫困生的精神生活质量 创造了条件。 由此可见,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贫困生所得到的资助近年来已大有改善,相当一 部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有所缓解,并具备了健康、成熟的心态。 二、不和谐音符呼唤感恩 感恩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少些 仇恨和对抗,多些宽厚和爱心,才能最终形成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对于目前受到全社会高度 关注和有力资助的高校贫困生来说,懂得“感恩”才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达到高等的目的。 不可否认,在贫困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品德高尚、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的优秀学生。但却也出现了许多缺乏感恩意识的不和谐音符,具体表现如下: 1. 不知恩。对于家庭、社会、国家所给予的各种恩惠全然不知,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给 他的,不需要回报,缺乏基本的对“恩”的认识。如怨恨父母,亲情淡漠。某些贫困生因为 家庭经济困难从小就自觉低人一等,并产生怨恨情绪,对父母产生不满,进入学校后故意与 家人疏远,很少与家人联系。 2. 不感恩。虽然知道是恩惠,但心中却很淡漠,缺乏感激之情,没有实现从知恩到感 恩的飞跃。在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受个人资助念完大学的学生从不与资助方联系, 连封感谢信也没有。部分贫困生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当获得资助时毫不感激, 对于学校的各类补助都急于争取,认为应当无代价获得,甚至有“舍我取谁”的想法,却从 不曾想到国家、社会、学校为了给予他们补助需要做多少的工作,花多少的心血,不曾想过 是否还有更需要资助的同学。 3. 不报恩。认识到并且已经感到自身已受了许多恩惠,却还是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 献,从未想过要报答。从感情上来说,人对家乡的感情应该是最深厚的,但是在广东省的一 次问卷调查中,贫困生中只有3%的人愿意回家乡工作,97%的人想要留在大城市或沿海发达 地区。远离落后贫穷,追求高薪、高待遇,解决户口问题是他们心中唯一的目标。他们没有 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也该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帮助家乡脱贫致富。 4. 忘恩。完全忘记了当初被给予的各种恩惠,甚至“忘恩负义”,给国家社会带来危 害。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贷款,它的推行完全建立在国家、、学校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高 度认可之上。但近几年来,部分贫困生却丧失诚信意识,恶意拖欠贷款和利息,严重影响了 助学贷款的顺利进行。另外,许多贫困生仇富心理严重,人际关系紧张。因为自身经济困难 不愿与周围同学沟通交流,对社会上某些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不能正确看待,渐渐脱离集 体,甚至产生走极端的路子。 以上种种行为都是由于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所造成的。因此,要把感恩作为德育中的 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只有抓好了感恩,才能创造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为和谐 社会的建立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三、在贫困生工作中不断渗透感恩 感恩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它需要的点拨和引导,需要通过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 美好的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 为报恩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贫困生常常处于被施恩的地位,因此对于这一群体的感 恩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感恩可以把这种被动的接受上升为精神动力,并最终转化为主动的 行为,完善自我,回报社会,才真正达到了资助他们的目的。 感恩不是通过一二次说教就可以达到目的的,它是情感、道德、人性的结合。它需要者 在过程中逐渐渗透和积累,它需要被者在过程中自觉体会和发现。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层面: 通过认知层面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在认知的基础上, 通过情感层面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 回报恩情的冲动;通过实践层面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 感恩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 渗透,具体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社会、学校、家庭要有权责观念。当外来的关怀和资助成为习惯时,人便容易变 得麻木。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学校、家庭在关怀和资助贫困生时都是不求回报的,为了减 轻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在施助时也采取一种“无声”的形式,但是却忽略了要求学生应该承担 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应该让他们了解家庭和父母的真实的生活情况,让他们懂得他们的父母 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对于社会各界的各项资助他们也应该有最基本的了解,例如政 府排除万难为他们实施各项补助;学校为他们拓展勤工助学岗位;老师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 力帮助他们办理贷款和各项补助手续;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让他们在享受拥有的同时懂得回报,在看到自身努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付出,养成感 恩的心态和习惯。 第二,营造感恩大环境。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是感恩的关键。社会、家庭、学校都有责任 进行感恩,要让他们时刻体会到个人的成长与这三者是分不开的。此外,在母亲节、教师节 等特殊的时期可以开展相关活动,营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感恩活动中,从而增强他们的感 恩意识。同时学生自己的现身说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将发生在身边或自己身上的关于感 恩的事情以动人的方式进行讲述,能够使听众联想到自身,激起感恩之情。 第三,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事物的归因。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其心智和理论分析能力 还不够成熟,对事物发展缘由的归因分析往往显得片面和绝对化。例如在对待家庭贫困及一 些社会不公平现象时,要逐步引导他们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父 母或社会自身的问题,甚至产生不满情绪,产生仇富心理,应该看到很多问题都有着历史原 因,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正确认识事物的归因,端正自己的心态,坦然面对问题和挫折。 第四,为贫困生报恩、施恩创造条件。贫困生中有不少是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或不敢表 达情感的人,他们想要报恩、施恩却没有机会和勇气。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以诚意和实际行 动回报社会。回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例如在平时 鼓励他们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激励身边的人;对曾给予他们帮助的人表示谢意;积 极参加志愿服务帮助他人;毕业后支援家乡建设,用自己所学知识改变家乡落后贫穷的面貌。 第五,建立感恩长效机制。根据心理学原理,要使某种正确的认识、信念不动摇,只有 经过连续的、长期的才能巩固。感恩是不可能靠一次来实现的,一段时间的密集也并不意味 着一劳永逸。对于思想相对独立、活跃,人生价值观念不断受到冲击,不断更新,并呈现出 复杂化、多元化发展态势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建立感恩长效机制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一 方面强化贫困生的感恩实践,通过实践,在报恩、施恩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减轻 心理负担,进一步加深对感恩的认识,培养深厚的感恩意识底蕴,起到良性循环。另一方面 要把感恩同时代特点结合起来,在贫困生传统的感恩意识中融入新的时代特点,加强感恩的 针对性,实现感恩的可持续性。 在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是高校对于贫困生的德育中需要拓展的一 个重要领域。由于对象的特殊性,对于贫困生的感恩需要在方式、方法上进一步的探索和创 新,同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彰显合力,一致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全面 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的意见[Z].2004. [2]王争.感恩寻求德育实效[J].思想理论,2005,(20). [3]胡虹霞.关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 (3). 【作者简介】蔡振春(1979—),男,浙江长兴人,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助教,研究方向:思政与高教。
本文档为【教育学论文-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18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