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3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深度访谈手册

2013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深度访谈手册

举报
开通vip

2013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深度访谈手册2013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深度访谈手册 2013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深度访谈手册 评建办、深度访谈组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 录 1第一章 深度访谈基本知识 1一、深度访谈的内涵 1二、深度访谈的目的 2三、深度访谈的特点 2四、深度访谈的方法 2五、深度访谈的内容 5六、深度访谈的人员范围 6七、访谈对象的注意事项 7第二章 深度访谈参考资料 7一、关于高等职业教育 10二、关于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17三、关于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 20四、关于学校校情 23第三章 深度访...

2013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深度访谈手册
2013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深度访谈手册 2013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深度访谈手册 评建办、深度访谈组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 录 1第一章 深度访谈基本知识 1一、深度访谈的内涵 1二、深度访谈的目的 2三、深度访谈的特点 2四、深度访谈的方法 2五、深度访谈的内容 5六、深度访谈的人员范围 6七、访谈对象的注意事项 7第二章 深度访谈参考资料 7一、关于高等职业教育 10二、关于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17三、关于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 20四、关于学校校情 23第三章 深度访谈模拟题 23一、学校领导 25二、各系负责人、专业教研室主任及专业带头人 27三、教务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29四、监察督导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29五、组织人事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30六、学工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31七、团委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32八、财务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32九、图书馆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33十、实训中心、资产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33十一、招就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34十二、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35十三、社科部、基础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及专任教师 35十四、体育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及专任教师 36十五、有关教师 39十六、学生 42十七、其他 第一章 深度访谈基本知识 一、深度访谈的内涵 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在现场考察阶段采集信息、调查核实的主要方法。评估专家根据事先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学校汇报”、查阅资料以及现场考察过程中发现的疑问和核心问题,与访谈对象作启发式的交谈与询问,以掌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问题的实质,探讨和深度分析问题成因,达到了解准确信息、开阔思路、启迪思维、探究成因及解决问题的目的。深度访谈的结果将对评估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评估中,不同学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故深度访谈的对象、询问的问题及重点也可能不同,专家将视学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深度访谈的内容及访谈对象,所以无法事先掌握访谈的题目。有时专家为证实某一问题,会从多个方面去了解,所以所问的问题不一定就是被访者负责的工作或内容。虽然不能预先了解访谈的题目,但只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在评估过程中更好、更准确地回答专家的问题。 二、深度访谈的目的 1、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规律是否在全院教职员工中得到了充分的理解与执行,即对教高[2006] 16号文件理解得怎样,执行得怎样。 2、通过深度访谈与学校进行平等交流,深入了解存在的问题,分析深层次原因,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即对学校进行“诊断”和“开方”。 3、引导高职院校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涵建设上,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深度访谈的特点 1、平等、开放。即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深度的分析。 2、深度访谈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基本教育思想和基本管理方式与所有人谈;纯专业问题与对口人员谈。 四、深度访谈的方法 1、专家每次访谈都事先进行了整体设计和考虑,有其明确、清晰的目的。 2、对每一次访谈的对象,专家都是经过认真的选择,即能够准确、公正地提供想要了解的 信息。 3、对于专家特别关注的方面,一般会从多个角度采集信息,进行求证和判断。 4、访谈在宽松、平等的气氛中进行。一般在访谈对象的工作场所进行访谈,以建立宽松的氛围,也便于随时查阅有关资料。 5、对于了解不够透彻或有较大出入的问题,专家可能对访谈对象进行再次访谈。 6、专家访谈过程中,可随时让被访谈者提供证明材料。 五、深度访谈的内容 在实际考察过程中,专家会根据状态数据平台分析、校长汇报、资料查阅等实际情况,分析具体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考察需要设计针对性的访谈提纲和访谈内容。下表所列是以往评估过程中专家反映比较重要的一些访谈内容。 访谈主题 访谈目的 访谈对象 访谈要点 领导作用 了解学校领导对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掌握和理解水平;贯彻政策与经营管理学校的能力;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 相关部门 负责人 地方区域经济(或企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建设规划的设计;学校重大改革及突出效果;经费收入及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领导对高职教育的研究及成果。 师资队伍 了解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及成果。 职能部门 系、部领导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合作企业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政策、措施;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及下企业实践的政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承担实践教学工作状况;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课程建设 了解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教务处 系、部领导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合作企业 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设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试/考核方式改革;课程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教学研究成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想法。 实践教学 了解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与管理;实践教学效果。 职能部门 系领导 专业带头人 实训教师 兼职教师 学生 合作企业 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落实与管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专业建设与特色 了解重点建设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果。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学生 用人单位 合作企业 专业(群)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教学管理 了解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制度建设及运行状况;管理队伍及综合素质。 职能部门 教师 学生 合作企业 相关教学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及执行情况、效果;相关质量监控制度及运行情况、效果;教学管理队伍;学生管理队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评价 了解学生的就业质量,社会服务状况和社会评价 职能部门 毕业生 用人单位 合作企业 学生就业0>岗位情况(专业对口率,工资水平);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和对外培训情况;企业(行业)及社会对学校的回报情况;社会、家长对学校及学生质量的评价。 六、深度访谈的人员范围 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一般包括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专业带头人、教师、管理人员、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专家选择的访谈对象一般会涵盖学校所有职能部门和相关系部。 七、访谈对象的注意事项 1、要了解专家深度访谈的问题范围、侧重点,要认真学习《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 细则 测试细则下载防尘监理实施细则免费下载免费下载地暖施工监理细则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下载静压桩监理实施细则下载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操作规程》以及教高[2006]16号文内容,掌握其内涵与实质,并融入到日常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去。要注意评估指标体系中各关键评估要素的说明,从而了解评估对人才培养工作各环节的要求。 2、访谈内容分整个学校所有人应知应会的知识(如16号文的内涵与实质、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校训、校风、学校概况、学校的发展规划、目标、特色、专业情况等,特别是与办学条件相关的各项指标情况及其相应的内容,防止口径不统一)和与自己工作、学习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两部分,前者是所有教师、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内容,后者是每一部门从自己实际出发需要熟悉、掌握的内容。学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专业带头(负责)人、教师、学生干部是访谈重点对象,要熟练掌握有关知识。 3、深入了解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对本职工作要熟知。 4、部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教师分别要熟悉与本部门、本专业、个人相关的状态数据。 5、为了能回答专家从侧面想了解证实的问题,对非本职工作但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情况、制度等内容应有所了解。 6、要顾全大局,注意维护学校的形象,不要把个人情绪带到访谈中去。如果不是很清晰地知道非本职工作的或与自身无关的内容,可以如实回答说不了解,切忌回答出与实际不符或个人主观猜测的内容。 第二章 深度访谈参考资料 一、关于高等职业教育 1、高等职业教育的含义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是和普通本科教育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层次,而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依据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及主要体现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4)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5)素质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6)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7)建立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专业动态调整与淘汰机制。 5、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制建设 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坚持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创 新专业人才培养体制,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推行工学交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建立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6、“工学结合”的解读 (1)工学结合内涵:工作与学习结合、工厂与学校结合、工人与学生结合。 (2)工学结合本质:学习和工作的一致性,即学以致用。 (3)工学结合目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工学结合形式: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勤工俭学、订单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岗位见习等。 7、“工学结合”教学的主要特征 (1)模块化教学内容呈开放型和职业型。 (2)教学方法多为教学做结合、手把手、任务驱动、案例式; (3)“双证”融通的实践和理论教学;学校(教室)和企业(实训基地)一体化。 (4)双师型教师和外聘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兼职教师占较大比例。 (5)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 8、“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以企业用人订单为依据,组织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企业的“订单”不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定单,还要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要在企业订单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让企业参与定人才规格、定课程计划、定评估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 10、“双证书”制度 “双证书”制度是指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指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证书,也指人事部门的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包括其他部委及一些知名企业或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关于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1、教高[2006]16号文的全称及其出台的目的 全称为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教高[2008]5号文的全称及其出台的目的 全称为《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教高[2008]5号)。 为切实贯彻落实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08年4月9日教育部颁发了教高[2008]5号文,该文件明确了高职院校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 3、 苏教高[2011] 19号文的全称及其出台的目的 全称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通知》(苏教高[2011] 19号)。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划〉的通知》(苏教高〔2009〕39 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省教育厅关于做好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通知》(苏教高[2011] 19号),于2009年和2010年组织专家对11所院校按照新方案进行了试点评估。在系统总结试点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调研论证,对评估程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确定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完善。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的主要内容 (1)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3)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4)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5)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6)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7)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8)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9)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5、《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的主要内容 (1)服务经济转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2)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 (3)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 (4)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5)改革评聘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6)改革招考制度,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 (7)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 (8)完善保障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6、评估的全称、作用 (1)全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作用:促进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提高质量。 7、评估的核心 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8、评估的目的 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促进高职院校明确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加强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机制,彰显办学特色,增强办学活力,引导高等职业院校通过评估加快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建立健全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有效地发挥作用,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9、评估的指导思想 这次评估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院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强调评与被评双方平等交流,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注重实际成效,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10、评估的原则 (1)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原则 既要遵循教育部关于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宏观管理要求,也要通过评估彰显我省高职教育创新实践与特色成果。 (2)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原则 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原则 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 (4)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原则 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 (5)评价与引导相结合原则 既要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判断,更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与办法。 (6)分类指导原则 根据不同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以及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估工作,帮助学校扩大办学优势,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找出制约发展的瓶颈,并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 (7)科学与效率原则 客观、科学、民主、公正,简化工作程序,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8)评建成效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原则 对于评估工作成效突出的院校,在示范建设、教学建设项目评审、招生信息发布中给予政策激励。对于评建成效不理想的学校,省教育厅将通过限制招生、暂停教学建设项目申报等手段督促参评院校尽快改善人才培养工作。 11、评估的工作方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 “以评促建”就是以评估工作带动学校各项建设和发展。 “以评促改”就是通过评估工作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创新。 “以评促管”就是要通过评估更新学校的管理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说明评估只是手段,通过评估工作加强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才是最终的目的。 12、评估的步骤和主要方法 评估采取“平台分析,现场考察”的方法。 专家组进校前,通过对《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进行预审、分析,提出初步分析意见,确定进校后现场考察重点。 专家组进校后现场评估的主要方法: (1)听。一是听取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汇报;二是听课,专家组随机选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训课等进行听课并评价课堂效果。 (2)看。专家组对学校基础设施、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校容校貌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办学基本情况进行实地察看和评价,重点考察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的硬件与软件、产学合作、工学结合进展情况。 (3)查。专家组针对评估标准查阅评估资料、原始资料。 (4)访谈。专家组约请学校领导干部、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召开校内学生座谈会及问卷调查,召开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方及顶岗学生、毕业生座谈会。 (5)专业剖析+说课。一般抽取1个重点专业和1个普通专业围绕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专业特色共7个方面进行综合剖析,并从剖析专业选取1-2门课程进行说课,从而从中观、微观角度深入考察人才培养过程执行情况。 13、评估的主要指标体系 答:新一轮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包含7个一级指标、22个关键要素,见下表。 1、领导作用 1.1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1.2 办学目标与定位 1.3 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 1.4 校园稳定 2、师资队伍 2.1 专任教师 2.2 兼职教师 3、课程建设 3.1 课程内容 3.2 教学方法手段 3.3 主讲教师 3.4 教学资料 4、实践教学 4.1 顶岗实习 4.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4.3 教学管理 4.4 实践教学条件 4.5 双证书获取 5、专业建设与特色 5.1 专业规划、建设、管理、特色 6、教学管理 6.1 管理规范 6.2 学生管理 6.3 质量监控 7、社会评价 7.1 生源 7.2 就业 7.3 社会服务 14、评估的时间、状态数据 学校将于2013年6月中下旬接受江苏省教育厅的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本次评估考察 的状态数据平台是2010/2011学年、2011/2012学年共2个学年的状态数据,即分别是2010 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的状态数据。 三、关于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 1、建设批次、验收时间 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共有100所,分三批进行立项建设,2010年为第一批40所,2011年第二批30所,2012年第三批30所。学校属于第二批次,骨干院校建设周期为3年,学校将在2014年接受上级部门的建设成果验收。 2、总体目标 通过骨干建设,把五个高度对接化工产业链的重点专业建设成全国化工职业院校的示范专业,把教师队伍建设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双师型”、全能型教学团队,把南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和现代化工教学工厂建设成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典范,最终把学校建成“园校企合作特色鲜明、产学研合作效益突显的高端技能型化工高职院校”,打造我国东南部地区高端技能型化工专门人才培养高地和服务现代化工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 3、建设思路 以培养高端技能型化工专门人才为主线,通过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空间,通过“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强化育人能力,通过现代化工教学工厂和南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建设创新育人载体,通过重点专业建设保障育人质量,彰显“产学研结合、园校企一体化”的办学特色,增强办学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南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和现代化工教学工厂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双师型”队伍建设是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保障,而重点建设专业又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发展平台;“双师型”队伍建设为科创园、现代化工教学工厂提供人才、智力支持,而科创园、现代化工教学工厂则为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创造机会;重点建设专业利用专业优势为科创园、现代化工教学工厂提供技术服务,而科创园、现代化工教学工厂则成为专业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的良好载体。 4、建设项目 包括5个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重点建设项目。 重点建设专业(群)为:化学工程系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群)、机械技术系的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群)、自动控制系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应用化学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群)、经济管理系物流管理(化工方向)专业(群)等5个专业(群)。 重点建设项目为: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南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现代化工教学工厂等4个项目。 5、合作体制机制创新项目的“会——站——室” 会:是指“学校层面的合作理事会、专业层面的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 站:指“驻地、驻园、驻厂工作站”。 室:指“专家(教授)工作室”。 6、学校“四级递进、虚实结合”的化工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四级递进”是指“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层层递进培养”;“虚实结合”是指具有化工特色的虚拟技术、数字化手段与真实环境实际操作相结合。 7、“三维四层”实践教学体系 “三维”,是指高技能训练维、技术思维培养维、职业素养培育维;“四层”,是指针对课程及课程群的项目化实训室、针对专业及专业群的综合化实训中心、跨系部跨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真实职场氛围的校外工作性顶岗实习基地。 学校目前建有150多个院内实训室、实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166个院外顶岗实习基地,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知识、技能、素质螺旋上升的“三维四层”实践教学体系。 8、“三双工程” “三双工程”指的是“双系主任,双专业带头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目前学校国家骨干院校5个重点建设专业都建设了“三双”结构的教学团队。 9、南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 2011年由学校牵头,南京市六合区政府、国家级南京化学工业园、省级中山科技园和学校共同出资成立南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前期投资2000万元,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中唯一同时获得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科技创业园”资质的科技创新平台。 2013年3月,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下文认定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简称“双实双业基地”),这也是科创园自成立以来获得的首个国家级荣誉。 南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发挥了集聚各方要素和创新创业人才,孵化企业、项目、人才、教师企业家,反哺教学等重要作用。 四、关于学校校情 1、学校的发展历程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58年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先驱者范旭东、侯德榜等人创办的“远东第一大厂”——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錏厂厂办校。55年来,学校历经南化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南化分院、南京化工学校等变迁。2001年6月学校独立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升格以来,学校实现了“三次跨越”:2005年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进入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行列的化工高职院校;2007年成为江苏省首批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正式确定为国家骨干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这标志着学校正式跻身于国家一流高职院校行列。建校以来,学校培养输送了6万多名专门人才,为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目标、理念、思路 发展定位为“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办好专科,提升办学层次,以化工为主干,积极服务其他行业领域”。 办学目标为建设“特色明、水平高、创新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内一流高职院校”。 办学理念为“质量为本,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化工为本,促进特色优势发展;政校企合作共赢,产学研结合共进”。 办学思路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紧密依靠广大教职员工,‘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科学治校’,坚持‘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制度创新’发展战略,实现规模与内涵、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 3、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为“团结互信、进取争先,以服务求支持、以支持促发展”。 4、学校的校训:仁爱、求真、笃行、拓新。 5、学校的校风:文明、团结、勤奋、进取。 6、学校的教风:敬业、博学、爱生、奉献。 7、学校的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8、学校的基本办学状况 截止2012年8月31日,学校占地面积740亩,总建筑面积34.7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3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695.1万元;图书馆藏书78.56万册;在校普通全日制高职生9547人,有校内专任教师385人,校内兼课人员99人,校外兼职教师421人,校外兼课教师34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37.4%;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64.16%;“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6.49%。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丁志平、许宁,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张小军、潘传九、许宁。 截止2012年8月31日,在职教职工630人,其中专任教师385人。全日制在校生9547人。学校目前设有六系、三部、一基地、一院共11个教学单位:有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系、机械技术系、自动控制系、信息技术系、经济管理系6个系,社会科学部、基础科学部、体育工作部3个部,实训基地,继续教育学院。设置职能部门23个。 9、省级及以上重点(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 2011-2012学年学校设置专业39个(专业方向44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7个:包括5个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物流管理(化工方向))、2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专业(应用化工技术、工程造价)。6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个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等三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国家精品课程2门:化工单元操作、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省级精品课程8门:化工图样识读与绘制、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电工基础、营销策划、化工生产技术、化工工程控制系统应用、精细化工概论、化工基本生产技术。 10、学生管理特色与优势 学生工作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秉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宗旨,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两大使命,按照“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爱心”的“四心”准则,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安全稳定教育、日常 行为管理和贫困学生资助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学风校风建设、实践育人活动为重点,以学管队伍建设为保障,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学生管理方法,提供优质学生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环境。学校连续两届获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表彰,学生劳动教育工作获得江苏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获得江苏省高校主题教育活动二等奖。 11、教学管理的创新 学校建设了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出台了“南化院学生学分银行的管理规定”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企业实践等途径,获取一定的奖励学分存入学分银行,毕业前可用这些学分兑换公共选修课、计划内专业限选课、相应必修课等非核心课程的学分。学分银行调动了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发挥个人特长,提高就业竞争力,给学生提供发展、创造和成功的空间。 学校实行学分绩点制度,并以学分绩点为依据颁发副学士证书,是江苏省首家颁发副学士证书的院校。学分绩点制是国际通行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估体制,能够很好地衡量学生学业竞争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国际学习的需要提供保障。 第三章 深度访谈模拟题 一、学校领导 1、地方区域经济(或企业、行业)发展对学校所设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如何, 2、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是什么,学校制定“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的要点是什么,近两年如何组织实施的,取得的效果怎样, 3、学校的办学理念、思路是什么,如何在学校办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4、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 5、学校是如何贯彻执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办学指导思想的, 6、学校近两年来出台的改革措施及实施效果如何,下一步建设、改革、发展的工作思路如何, 7、学校在经费收入及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方面的情况。学校是怎样分配资源(经费、教职工、场地设施、人员引进聘用、奖励、奖助学金)的, 8、学校对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等关系处理得当吗,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哪些创新, 9、学校对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做出哪些具体决策,效果如何, 10、学校领导班子是如何保证教学中心地位的,制定了哪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效果如何, 11、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如何做好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 12、学校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中层干部工作能力、全校教职工凝聚力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13、学校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效果如何, 14、结合您的分工,谈谈您所主管的工作或部门的现实情况,你认为重点应抓好哪几项工作,优先顺序如何,目前的成效如何,下一步工作思路, 15、目前,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解决思路是什么, 16、学校评建工作是如何组织开展的,通过评建在哪些方面推动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二、各系负责人、专业教研室主任及专业带头人 1、专业带头人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职责有哪些, 2、专业岗位群分析,专业建设和设置专业方向的情况如何,专业(群)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如何, 3、如何进行专业调研,本专业怎么开展人才需求社会调研的,如何根据调研情况,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如何制订的,依据是什么,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体现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5、如何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与改革的,实施状况又如何,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情况如何, 6、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确定情况,(本专业学生针对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有哪些理论与实践课程来支撑,实践课程与能力训练是如何强化的,) 7、本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目标、思路、内容、措施是什么,改革实施后的教学成果或阶段性成果是什么, 8、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改革,实施情况如何, 9、专业课程建设、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修订情况如何,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改革情况如何,课程考试、考核方式及其改革情况,课程教学效果如何,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教学研究成果情况如何,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有何设想, 10、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与运行情况如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管理与运行情况如何,有何改善举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落实和管理情况如何,实践教学环节的运行有何问题、困难,有何应对举措, 11、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你对本专业的发展有何思路, 1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如何,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和教学效果怎么样,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教学团队建设(含双师型教师、新教师的培养)基本情况如何, 13、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的情况如何,在教材建设与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果如何,(重点是自编教材) 14、专业开展社会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情况如何, 15、本系是如何加强教学管理,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解决了什么问题,效果如何,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是如何落实与管理的,避免“放羊”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6、学生职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训练效果如何,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和参加社会鉴定状况,双证书获取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如何, 17、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系里和专业教学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如何,有何特色活动, 18、在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系里开展的工作及其效果,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怎么样, 19、进行了哪些毕业生跟踪调研,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情况如何, 20、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用人单位的评价怎样,学生的反馈意见如何, 三、教务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1、教务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考试与学籍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2、实践教学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校内、外实训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为地区或行业服务状况),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行情况、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成效, 3、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具体执行情况如何,取得的成效是什么, 4、学校是怎样进行专业教学计划管理的,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如何,效果怎样, 5、学校是如何组织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运行效果如何, 6、学校对考试与学籍管理是如何规定的,执行效果如何,学籍管理与奖惩制度实施状况, 7、学校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有哪些,在提高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还存在着什么问题,如何加以解决, 8、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状况如何,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是如何构建的,整体运行情况如何,对保证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效果如何, 9、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分工和配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0、学校开展社会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情况如何,社会(企业)对学校的回报情况如何, 11、学校教学科研(含示范专业、精品课)活动的立项、进展、成果情况如何, 12、学校开展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情况如何, 13、学校在教材建设与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果如何, 14、学校现有多少门国家级、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有哪些思路与措施,成效如何, 15、学校现有多少个国家级和省级的专业(群),在专业(群)建设方面有哪些改革思路和做法,成效如何, 16、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的思路是什么,课程建设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针对性,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如何,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及教学效果如何,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是什么,解决办法如何,课程(含实践课)体系与教学内容、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的状况如何, 17、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落实、开展、管理情况如何, 18、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兼职教师的培训、管理与聘用情况、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情况怎样, 19、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状况,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情况,校企合作情况,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及社会服务情况,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措施情况,学生对师资的认可度等情况如何, 20、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是多少,生均数有多少,近2年教学仪器设备增长与更新和现代技术含量提高情况如何, 21、实验室、实训基地、计算机、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情况(包括设备及使用、为社会服务等)和利用率怎么样, 22、学校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及其效果如何,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参加社会鉴定状况如何,双证书获取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如何, 23、学校的职业鉴定站具备哪些类型(别)的鉴定资格,在所具备的资格中对本校所设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证书的覆盖情况如何, 四、监察督导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1、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立、运行及实施状况怎样, 2、本院的教学督导工作是怎样开展的,开展状况怎样? 3、学校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有哪些,执行效果如何, 4、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如何贯彻预防为主实时调控持续改进的措施,效果如何, 5、学校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有哪些,在督导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还存在着什么问题,如何加以解决, 6、与其它职能部门(教务处、系部)的分工和配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方面)有哪些, 7、学校在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团队素质与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如何, 五、组织人事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1、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规划是什么,有何实施措施,取得的效果怎样, 2、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状况(学术和教学业务水平)如何,如何培养提高, 3、学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 4、学校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有何政策,学校“双师”素质教师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的措施,效果如何, 5、学校聘请兼职教师的情况如何,教学效果如何,对兼职教师的培训、管理工作如何, 6、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怎么样, 7、学校有哪些吸引人才的政策,实施效果如何,人员引进、成果表彰、评优评先、分配等方面向教学倾斜采取了哪些措施,执行效果如何, 8、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9、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状况,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情况及社会服务情况如何,学生对师资的认可度怎样, 10、对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建设有何设想, 六、学工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1、学生管理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能有哪些,全校学生管理教育组织系统构成和人员是如何分工的, 2、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院系两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 3、学生辅导员及班主任工作状况、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状况如何, 4、在日常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师生获奖情况如何, 5、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与奖惩制度实施情况怎么样, 6、学生日常思想工作的开展情况、效果如何,与各系学生管理工作的分工与配合状况怎样, 7、在学风建设和教学情况调查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8、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如何,学校近两年如何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效是什么, 9、近两年,在学生管理改革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改革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10、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及配合情况(学生及学生宿舍管理;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文体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如何, 11、勤工俭学的困难学生资助及贷款工作情况、奖学金的发放情况如何, 12、学校是如何解决学生迟到、旷课等问题的,有哪些综合措施, 13、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特色与品牌活动有哪些, 14、大学生就业、创业、创新活动开展如何, 七、团委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1、学生社团的组成、管理情况,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学生课外活动情况如何, 2、学生会及学生党、团组织及建设情况怎样, 3、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及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情况怎样, 4、学生活动开展有哪些创新举措与成效, 5、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的实施状况如何, 6、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的基本情况、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及建设情况怎样, 7、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基本估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有哪些, 8、大学生就业、创业、创新活动开展如何, 八、财务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1、学校近三年教育事业费及专项经费拨款情况如何, 2、学校近三年学费收入情况,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情况如何, 3、学校在经费方面采取了哪些向教学倾斜的政策,措施是什么, 4、学校近三年教育事业费预算决算情况如何, 5、日常教学经费、师资培训经费、图书资料费的投入保障情况如何, 6、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的经费投入状态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九、图书馆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1、图书馆舍面积、藏书册数情况(含电子图书、期刊等)如何, 2、阅览室座位数(含电子阅览室)及利用率如何, 3、图书馆开放时间,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如何, 4、近三年购买图书册数、经费增长情况如何, 5、图书馆书库流通量统计情况如何, 6、图书馆现代管理技术应用情况如何, 7、图书馆在适应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为学校师生开展了哪些服务, 十、实训中心、资产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1、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情况如何,近三年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经费投入情况如何, 2、近三年教学仪器设备增加与更新情况如何,现代技术含量如何, 3、实验实训室、计算机、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情况和利用率如何, 4、教科研仪器设备管理、耗材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实验、实训、见习、实习)是如何开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成效如何, 5、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如何,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效果如何, 十一、招就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1、学校招生、就业的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相关制度、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其实施效果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开拓生源市场和招生宣传工作状况、近3年招生计划及其完成情况、录取新生报到率、新生素质调研工作开展情况与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及配合情况如何, 3、录取新生第一志愿上线率、报到率、提档分数线情况如何, 4、与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及配合情况如何, 5、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工作开展情况、毕业生跟踪调研情况如何, 6、近三年来,是如何开拓就业市场的,就业市场状况怎样, 7、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相关职能部门的分工与配合状况如何,学生就业咨询指导工作状况如何, 8、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年底)就业率情况如何,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对口率、工资水平、稳定性)状况如何, 9、社会、家长对学校及学生质量的评价怎样,企业(行业)及社会对学校的回报情况如何, 十二、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1、学校开展科研的整体情况如何,在保证教学、科研两不误方面,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 2、学校有关科研管理的制度有哪些,执行效果如何, 3、学校最近三年来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起到了哪些作用, 4、学校在科研为教学服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5、学校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如何,为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学校科研队伍建设情况如何, 6、学校在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企业反馈意见如何, 7、学校在科研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请阐述一下解决的办法。 十三、社科部、基础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及专任教师 1、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管理、资源管理和应用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 2、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如何,效果如何, 3、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情况如何, 4、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的, 5、课程建设是如何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公共基础课在教学方面是如何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 6、对教学质量工作是如何监控的,效果如何, 7、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进展情况如何,有哪些特色,如何体现“必需、够用”,与专业课接轨情况如何, 8、“思政课”、“就业指导课”等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采取的主要措施、进展情况、效果如何,有哪些创新举措, 9、公共课在教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采取的相应措施有哪些, 10、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十四、体育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及专任教师 1、学校体育教师数量、结构、素质的基本情况如何, 2、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状况如何,有何特色举措, 3、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如何,与学校其它职能部门的分工配合关系如何, 4、近三年《大学生体能测试》达标率情况如何, 5、体育场馆、场地、体育设施情况、组织及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情况怎样, 6、目前,体育部在日常教学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请阐述一下解决的办法。 十五、有关教师 (一)专任教师: 1、高职教育理念:对16号文的理解与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2、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熟悉情况。 3、所任课程定位,学生就业岗位工作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有哪些,面向的工作岗位(群)能力、素质要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的做法及其效果如何,所任课程是如何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求的, 4、学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与效果如何, 5、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如何, 6、学校对教师进修、提高双师素质等师资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效果如何, 7、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如何, 8、本人参加进修、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情况如何, 9、骨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职责有哪些,本系(部)有哪些专业带头人(课程建设负责人)与骨干教师,教师梯队建设情况如何, 10、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效果如何, 11、你认为学校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思路是什么, 12、学校在教研、教改、科研项目立项与管理方面的政策有哪些,你所了解的学校教科研成果有哪些, 13、作为专任教师,你认为在工作方面目前最欠缺的是什么,怎样提高最有效,希望学校能给予怎样的支持, 14、教师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的困难、困惑与解决办法有哪些, 15、在教学过程中你是怎样教书育人的,如何与课程教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教会学生“做人”的, (二)专业课教师: 1、专业建设情况如何,本专业的专业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果,进行了哪些教学改革与试点, 2、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情况如何,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怎样,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情况如何, 3、专业课教师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如何, 4、对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的熟悉情况如何, 5、本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的做法及其效果如何,学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与效果如何,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如何,学校对教师进修提高双师素质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如何, 6、你所了解的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有哪些,你是如何落实和执行的, 7、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做法和改革及其效果如何, 8、学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与效果如何, 9、教师本人对学习进修、提高“双师”素质、到企业实践等有何打算和行动,成效如何, 10、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 11、在企业文化、工厂文化进校园、进学生头脑方面,教师做了哪些工作, (三)实训指导教师: 1、实践训练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如何,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如何,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及其效果如何, 2、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实施状况如何,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措施有哪些,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 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情况如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情况如何, 4、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鉴定状况与通过率如何, 5、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及其效果如何, 6、学生职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训练效果如何,学生“双证书”获取的比例和质量如何, 7、在强化技能训练时,如何指导学生提高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四)基础课教师: 1、有观念认为:基础课的教学重在了解,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学生过 英语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警句英语高中英语词汇下载高中英语词汇 下载英语衡水体下载小学英语关于形容词和副词的题 等级,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你所任课程的建设情况如何,相关的措施制度有哪些, 3、你所任课程是着重培育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如何做好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衔接, 4、作为基础课教师,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能做些什么方面的工作, 5、学校在鼓励基础课教师学历、职称方面的提高有什么措施,你对此的看法如何, 6、有的学生认为基础课对所学的专业或日后的就业没什么作用,对基础课的学习不重视,你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十六、学生 1、当年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并报考这所学校的,能谈谈你为什么报考这所学校或专业吗,结合你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本校的各方面情况,谈谈你对这所学校的看法和意见。 2、你是否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了解请简要说明。你所学的专业将来可以从事的职业岗位有什么,在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可升迁的职业岗位有什么, 3、入学后,有关教师是否对该专业的整体培养方案(而非科目课程进度)进行了详细介绍,你认为是否有必要了解,你认为必须掌握的职业专门技术有哪些,你认为将来从事职业工作的主要职业能力素质要求有哪些, 4、你认为在专业课程中,由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任教大概占多少比例,通过教师讲课,你感觉有多少教师有实际的行业方面的工作经验,上课时能理论联系实际,哪些课程是由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实践性课程一般是由什么教师任教,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给学生介绍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如果有的话请你简要说明行业现状。 6、你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还是素质教育,教师是如何教导你学会为人处事的, 7、你在校学习期间,在以下的考试类型中你参加过哪些类型的考试,(理论课程考试、实验课程考试、实际技能考核、综合训练考试、与社会接轨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其他类型的考试) 8、你在校参加的课程考试采取的考试形式有以下的哪一些,(笔试、面试、操作、成果(作品)、竞赛、其它形式) 9、你认为任课教师的总体的教学质量如何,你们通过什么渠道反映对任课教师教学的意见,你对学校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办学条件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10、你在哪些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过实习实训?到企业实习或生产认识有几次,有无专门的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你们的校外的实习实训由什么人员进行指导, 11、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实训的情况,你认为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能否满足学习需要,对学校校内外的实践条件有什么看法或意见, 12、你有没有参加过学校(或专业)组织的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实践项目, 13、你所在专业应取得(或能考取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有哪些,你认为本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开展情况如何,是得到普遍重视,融入教学过程,还是只注重考试组织,但与教学脱节,或者没有得到重视,从未组织开展过相关方面的工作, 14、你取得了哪些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主要通过哪些形式获得的,获取的难度如何, 15、你所在的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你认为这些改革对提升教学质量有何作用, 16、你们有哪些课程对考试进行了改革,考核方式有哪些, 17、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如何,你认为在实践教学运行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 18、请谈谈你所在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你认为在校期间需要掌握哪些专业技能, 19、请你谈谈你所在的专业的教学模式。你所在的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这些核心课程是否有利于你们发展的需要, 20、学校是否有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哪些课程进行了网络化教学,效果怎样, 21、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开展情况怎样,学校、院系和班级组织过哪些活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如何, 22、学校和院系有哪些学生社团,你参加了哪些社团,你认为这些社团对你们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帮助, 23、学校图书馆有多少藏书,专业相关的书籍占多大比例,阅览室平均每天开放多长时间,你平均一个月有几次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一个学期大约能借阅几本书籍, 24、学校各类选修课的开设情况如何,你选修了哪些选修课,你为什么选修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有助于提高你哪些方面的素质, 25、你的课余时间是怎么安排的,课后是否有老师辅导答疑, 26、学校实训室开放情况如何,课余时间是否有老师指导实训, 27、你们学校的校训是什么,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28、你们有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场地和设备情况如何,你个人有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你比较喜欢从事哪些体育锻炼, 29、请谈谈你对你们学校校园文化的认识。学校的校园文化能否满足你的需要,你们系域文化情况怎样, 30、学校(或系部)的学风如何,在学生中,是认真学习的占主流还是混日子的占主流, 十七、其他 其他部门,参照上述模拟题样本,根据部门职责、工作情况和填报的状态数据,自拟题目并做好准备工作。 PAGE
本文档为【2013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深度访谈手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1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0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