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孩提是指二三岁之间,还在襁褓里的幼儿。也写成“孩抱”。《孟子·尽心上》中有“孩提之童”。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幼年泛称——总角;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陶渊明《荣木诗亭》“总角闻道,百首无戍”。 ...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孩提是指二三岁之间,还在襁褓里的幼儿。也写成“孩抱”。《孟子·尽心上》中有“孩提之童”。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幼年泛称——总角;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陶渊明《荣木诗亭》“总角闻道,百首无戍”。 10岁以下——黄口;             黄口是指十岁以下。《淮南子·汜论训》中有“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杜甫《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5岁(女)——及笄之年;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夹住,表示已经成年。《礼记》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大戴礼记》中有“束发而就大学”。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牡丹亭》中有“忽有一生,年可弱冠,风姿俊妍”。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论语》中有“三十而立”。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论语》“四十而不惑”。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论语》中有“五十而知天命”。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花甲是六十岁。《唐诗纪事》中有“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有珠”。 70岁——古古稀是七十岁。 杜甫有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因这句诗,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耄耋指八九十岁。《聊斋志异》中有“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聊斋志异》中有“儿福相,君亦期颐,更何求”。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