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光摄影复习资料

风光摄影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风光摄影复习资料风光摄影复习资料 风光摄影 一、图片摄影 图片摄影概念:图片摄影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图片摄影是指凡是用照相机摄影都可以称为图片摄影;狭义的图片摄影是指商业照片摄影,凡是用于图片市场的照片拍摄都称为图片摄影。 1、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涉及面:风光摄影、纪实摄影、静物摄影、人像摄影等。该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讲风光摄影和纪实摄影,第二阶段讲静物摄影和人像摄影,第二阶段的课程主要在摄影棚进行。 课程特点:拍摄技术和艺术表现,作业练习量大 2、课程与图片摄影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什么是商业图片...

风光摄影复习资料
风光摄影复习资料 风光摄影 一、图片摄影 图片摄影概念:图片摄影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图片摄影是指凡是用照相机摄影都可以称为图片摄影;狭义的图片摄影是指商业照片摄影,凡是用于图片市场的照片拍摄都称为图片摄影。 1、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涉及面:风光摄影、纪实摄影、静物摄影、人像摄影等。该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讲风光摄影和纪实摄影,第二阶段讲静物摄影和人像摄影,第二阶段的课程主要在摄影棚进行。 课程特点:拍摄技术和艺术表现,作业练习量大 2、课程与图片摄影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什么是商业图片 商业图片由以下部分组成:广告用图片、企业用图片、装饰用图片;另外,还有一些收藏类图片也包括在商业图片内。这些图片质量要求高,画面内容重视普遍性和象征意义。 什么是编辑类图片 三个部分组成:报纸用图片、杂志用图片、出版物用图片;质量相对于商业图片来说稍低一些。画面内容重视信息量和真实性。 图片代理商 买卖图片的中间商,起到了摄影师和图片使用方的桥梁作用。图片代理商一般是图片社,目前很多摄影网站都在做图片代理。图片代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图片库 图片代理商商存放图片的数据库,它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以数据形式储存的,图片库也是图片代理商的简称。 3、图片市场 任何一个进入图片市场的摄影师,首先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拍摄用于销售的图片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这与以往消遣和娱乐而摄影有很大的不同。除了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还需要有非常灵活的头脑,不断分析图片市场畅销图片的流行趋势。 其次,摄影师需要分析自身的资源,了解图片市场的状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与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卖点 哪些图片具有市场价值,可用于哪些方面。一个从事商业图片摄影的摄影师既要重视现实的市场状况,又要重视图片的潜在需求。图片的卖点是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的。 机会 图片的价格和市场的需求都是摄影师十分关心的问题。价格的了解可以通过图片公司的报价和网络销售渠道获得。图片市场的需求就是用户的需求。 用途 使用商业图片: 广告、文献、网络、媒体、环境装饰、企业宣传、新闻出版等等。 类型: 不同的图片用户对图片的内容、题材和质量要求不一样,编辑类图片用户经常使用的图片是135的反转片,商业图片用户使用的图片通常是大、中画幅相机拍摄的120以上的反转片。但是,对于一些大中画幅相机难以获得的画面,比如体育运动、野生动物等,商业图片用户也能接受35mm反转片。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提高。1千万以上像数的数字图像也能够被一些图片用户所接受,但是这种图片的色彩动态范围一般较高,。 图片的用途与图片的质量密切相关,用于广告,画册的图片对画面的质量要求很高,一般是用大中画幅相机拍摄的。同样内容的图片用于宾馆、办公室的装饰,用在一般的杂志上,质量要求就低一些。 一般用于商业和收藏的图片对质量要求很高。要求能放大到3,5米,大于120的反转片才符合这类图片的要求。 画廊的照片都一试三份(大、中、小)大片长边4米,中片长边1米,小片长边24英寸。而且印数有限制,印数多的价格便宜。大中小的比例是1:2:4。 图片的买卖要有信誉,不能突破印数。也有出售版权的,出售版权也分出售使用权和版权。出售版权就是将底片出售,底片的买卖价格很高。 二、图片摄影的器材 摄影与技术进步紧密联系,图片摄影对图片质量要求是很高的,从事图片摄影的物质准备十分重要。图片摄影的器材与其它摄影相比显得更为重要。 照相机: 35mm相机经常都会用到。要求是功能完备,成像清晰,色彩还原正常。这样才能在各种条件下完成创作。大中画幅的相机能满足很多商业图片的创作,而且具有校正变形的特殊作用。因而很多图片摄影师都装备了大中画幅相机。专业数码相机图像质量越来越好,而且制作和传输都很方便,受到网络图片代理商和那些对图片要求不高的客户的欢迎 镜头 商业图片要求图像的精度很高,图像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镜头,因此图片摄影需要有好的镜头。一般来说原厂的镜头都有较高的质量。尤其是德国的专业镜头厂家,如莱卡、蔡斯、施耐德等镜头的质量都十分出色。 为了适应各种拍摄要求,各焦段的镜头都应该装备。固定焦距镜头的成像质量往往要比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好,但使用起来没有变焦距镜头方便。 感光材料 目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胶片在图片市场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数字影像。在图片市场,绝大多数交易的图片都是反转片。只有编辑类图片,才有部分使用数字影像。 在图片市场很少使用负片,因为反转片与负片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反转片直接产生正像,影像不会受后期制作的影响。 彩色反转片的分辨率可以达到5000线对/mm因而影像有最佳的锐度和对比度。 彩色反转片的曝光是由拍摄者掌握,而不是由后期制作者决定。 彩色反转片可以直接观看,可以方便的使用放大镜检查影像的质量。 反转片能提供特殊的色调,对强烈的色彩和微妙的色彩变化都能有最佳的表现。 彩色反转片有迫冲能力。 彩色反转片有更长的保存年限。 彩色反转片的归档,储存较为方便。 彩色反转片更容易进行图片交易,图片的编辑们喜欢用他们早已习惯的方式工作。 彩色反转片的品牌和型号不是很多。大多数摄影师都使用柯达和富士。 使用反转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彩色反转片,特别是专业彩色反转片对保存条件要求较高,主要是温度和湿度。长期不用应密封后放在冰箱的冷冻室。使用时提前从冰箱取出,在常温下搁置一个小时再开封。 彩色反转片不能后期校色,拍摄时要注意色温和曝光准确,否则对影像的质量影响较大。 彩色反转片的冲洗工艺复杂,要求严格,要选择有良好信誉的冲洗店。 第一部分 风光摄影 风光摄影是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为拍摄主体并着重描绘其美妙之处,是抒发个人情感的一种创作方法。在商业图片中风光照片占很大的比重。 在摄影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各种摄影形式和题材不断出现,延续至今,并成为摄影家们实践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其中以反映大自然面貌为对象的风光摄影无疑是最具影响力和自然精神的摄影样式。 风光摄影的主要特点则是能够真实地反映大自然的面貌、状态,如实地表达人类热爱大自然和关注大自然的心愿。因此,从表现自然和亲近自然的角度来看,风光摄影则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永恒的自然精神,这是其他摄影样式所不能企及的。 风光摄影是通过摄影家对于美的发现和创造,再现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景象,让美的灵魂闪烁其间,最终升华到艺术美的崇高境界,这就是让许多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们乐此不疲,锲而不舍,以生命相伴,以精神为伍,苦苦追寻的风光摄影。 第一章 风光摄影概述 一、风光摄影的基本概念 风光摄影是摄影的一个主要门类,有着丰富的拍摄内容。风光摄影的主要对象是纯自然的非人为的景观。在拍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可能将一些活动的人物、动体(或是人工建造的景物摄入画面,但这些人物和建筑都不是画面的主体,在画面中占较小的比例,与风景融为一体,成为整幅照片中的一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风光摄影的对象主要是自然风光,但也不排除对人文景观的表现,比如城市风光、园林景观等 风光摄影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也是体现摄影家对自然的理解、思考和感动。是摄影家通过与自然的对活,获得对自然和生命本质的领悟,从中得到精神的升华。 风光摄影大多以反映自然景观美好的一面为主,因此具有唯美的倾向。风光摄影比较注重形式的美感,注意用光、影、色彩、线条、块面和空间等造型手段和摄影语汇的表述,满足视觉上的愉悦和美感,画面尽可能追求完美,以达到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 风光摄影在追求被摄景观带给观众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心理上的直接反应的同时,更多关注照片内在精神的表达。从美学的观点看,风光摄影照片往往透出或壮美或优美的意境。为了追求美的效果,摄影家经常采取各种表现手法,利用光影条件和自然环境来改变自然景物的原始面貌,以达到摄影家艺术追求的完美境界。 这里所谓 “各种表现手法,利用光影条件和自然环境来改变自然景物的原始面貌,”是指同一景物,由于季节不同,气候状况不同,时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面貌。比如长城,拍摄的人很多,但各自拍摄的画面却不同,有的雄伟,有的苍茫,有的秀丽。正是这种千姿百态,给我们带来美的愉悦。 二、风光摄影的器材 1、照相机和镜头 就风光摄影师而言,中画幅以上的相机为最佳选择。比如要拍摄高清晰度的风景照片, 或准备后期制作大画幅的作品时,可选择4X5双轨座机。这种相机的可调移轴和大尺寸底片能确保图片质量;但其缺点也很明显:相机体积大,操作程序繁琐,配件较多,不适合快速拍摄。常见机型品牌有:林豪夫、骑士、星座等。 风光摄影中最常用的是中画幅相机,它几乎成为风光摄影师的必备相机。中画幅相机画幅适中,影像质量上乘,镜头齐全,操作方便。常见机型品牌有:哈苏、禄莱、富士、玛米亚、康泰时、宾得、勃朗尼卡等。 在中画幅相机中还有一种特殊规格的画幅,这种画幅也称为宽画幅,其规格是6X17cm。它的超宽画幅可以轻松地捕捉和较好地表现自然风光中恢宏宽阔的主题。6X17的大画幅也可以为你日后任意剪裁提供方便;但由于120胶片每卷只能拍摄4张,需要频繁更换胶卷。常见机型品牌有:林豪夫6X17、富士6X17。 135小型相机是风光摄影的传统相机,它以体积轻巧、携带方便、拍摄迅速而见长;缺点是底片面积较小,不宜制作大画幅的图片。常见机型品牌有:徕卡、佳能、尼康、康泰时、美能达等。 至于数码相机,其体积小,十分经济,携带方便、但数码相机由于图像传感器的面积小,动态范围窄,在专业风光摄影领域不太使用。作为风光摄影练习,和一般拍摄是很经济的选择。随着数码后背质量的提高,目前一些高质量的数码后背的图像质量几乎能够与120相机媲美。 120相机6×9画幅拍摄的画面 120相机6×17画幅拍摄的画面 对于数码相机,虽然不用感光材料,其感光元件的cmos或ccd的像素和面积直接影响影像的质量,用数码相机拍摄时应注意: 1、 cmos或ccd的像素和面积直接影响影像的质量,面积大影像的灰度和色彩动态好;像数高,图像的质量也相对好一些。用于图片摄影的数码相机应该选择那些图像传感器面积大、像数高的相机。当然价格也相应贵一些。 2、由于数码相机的感光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因而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但应注意,感光度越高,影像的噪点越严重。 3、数码相机具有白平衡调整功能,这就大大的方便了我们的拍摄,不用准备很多校色温滤镜。很多专业数码相机具备调整色温的功能,在色光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最好不用自动白平衡,以免出现误差。 4、数码相机使用方便,但影像质量与胶片影像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较暗的环境下和景物反差大的对象,影像质量存在明显的差距。 无论使用什么规格的相机,都离不开镜头。从风光摄影角度来讲,广角、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中焦、以至长焦都需要,且最好选择定焦镜头,因为定焦镜头成像素质是很优秀的。以哈苏相机为例(120相机),配备镜头的焦距应该是:50mm、80mm、150mm、250mm、或者40mm、80mm、180mm、350mm。在这两组镜头中任选一组,基本上能满足我们的拍摄需求。但定焦镜头要配备齐全,就是一大堆,携带起来很不方便,且价格也很昂贵,一些比较成熟的变焦镜头其像质也很好,能满足我们一般拍摄的要求。135和120相机目前都有一些比较成熟的专业变焦镜头,焦段能覆盖广角到远焦,这些变焦头光圈大,成像质量好,是我们外出拍摄的有力装备。 从功能上讲,广角镜头适用于拍摄较大的场景;标准镜头是最常用的镜头,40,左右的拍摄工作需要由它完成;中焦镜头用于拍摄中场景的画面;长焦镜头用于拍摄远距离景物或特写镜头。如果不能一次性将镜头配齐,那么选择购买镜头的顺序应该是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中焦镜头;如果讲经济实用的话,还可以再配备一只增距镜头,2倍或1(4倍均可。 另外,镜头前面的遮光罩也非常重要,它可以防止因阳光直接射入镜头而造成的光晕 与光斑。如果镜头很多,不能一一配齐遮光罩,不妨带一把黑色的折叠伞,它不但能起到任意一款遮光罩的作用,还能遮风避雨。 从摄影者的年龄上看,年轻人可以选择中画幅甚至大画幅的相机,而且最好是全手动的。所谓手动相机是相对于自动相机而言的,指的是手动调焦、手动测光、机械快门的传统相机。首先,因为年轻人有体力,眼神好,对他们来说有这份体力和能力去拍摄大、中画幅的照片;其次,提倡年轻人使用纯手动操作的器材,目的是打下扎实的摄影技术基础。摄影创作的成功与否,技术占了很重要的成份,纵使摄影者的拍摄意识再好,如果没有娴熟的摄影技术,一切都是空谈,而对摄影技术的熟练把握会为今后的摄影艺术创作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全手动机械相机可靠性好,只要使用熟练了,还是很快捷的 外出拍摄时携带哪些照相器材和辅助设备,需要根据具体的拍摄对象、路途的远近、交通工具的种类和运输能力等诸多因素来决定。要考虑到拍摄中会遇到的问题,尽量带上常使用的器材,如果不把器材带全,遗漏了什么机会,会造成终生遗憾。当然,背着几十公斤重的器材,无论是行走还是登山,都不会是件轻松的事,原本轻松快乐的野外采风,变成了苦不堪言的艰难跋涉。 总之,摄影器材的选择,不是绝对的,应根据个人的现有设备、身体条件、拍摄题材等因素综合考虑。轻装上阵,放松心情,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2、测光表和三脚架 风光摄影师的外拍设备中还有两样东西不能缺少——测光表和三脚架。 按照测光的方式可分为入射式测光表和反射式测光表。 入射式测光表测量的是光线照射的亮度,由于它可以接受光线的角度达180度,因此,测量的是光线的平均亮度。它适用于拍摄中、近景或光线亮度变化不大的风景。 反射式测光表测量的是光线照到景物之后反射出的亮度。一般反射式测光表测量的角度是1度到5度,所以也称点测光表。反射式测光表适用于远景或光线亮度不平均,景物光比反差十分悬殊的拍摄。一般机内测光系统都是反射式测光。 风光摄影师需要准备一块同时具有入射和反射两种功能的手持测光表,它既能进行入射光的测量,也能满足复杂光线下的反射光的测量,是风光摄影师必备的摄影器材。 常见的品牌有:美能达测光表、世光测光表等。 数码相机都具有多种测光方式,可以不用测光表。 测光表测光 独立式测光表测光功能更为强大、更为全面,对曝光的控制更加精确,专业摄影师一般都需要使用测光表。测光表的显示方式一般有指针式和液晶数字显示两种,使用时按下测光按钮,在测光表上指针或数字会显示出一定胶卷片速下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值。拍摄时根据这一组合值调节照相机的光圈和怏门,就能获得正确的曝光。测光表有反射式测光、入射式测光、点测光和闪光测光四种基本类型。 高档的专业测光表配合相应的附件后,能集这四种测光功能于一身,能适应各种照明条件的测光。但是专业测光表在测量反射光时都只有点测光功能,不过专业摄影对曝光要求十分严格,只有点测光才能满足要求。 专业测光表能够测量入射光,也能够测量反射光(点测光),也能测量闪光灯的照明,使用起来很方便,测光也很精确。 3、 脚架 手持相机进行拍摄,对某些拍摄内容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如新闻摄影、时装摄影等),但对于风光摄影和静物摄影来说,却很难保证其清晰度,因为风光摄影对光线的要求比较苛刻,大多是在早晚光线相对较弱的情况下用较小的光圈和较慢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如果没有三脚 架和快门线作为相机稳定性的保障,很难完成理想的作品。 风光摄影中最常用的是金属三脚架,它虽然笨重但是非常实用。三脚架的作用是保持照相机完全静止,使之能作三十分之一秒直至长达一整夜曝光提供可靠的稳定保障;在风中、水中以及软质的地面上拍摄,都要求三脚架具有一定的重量以保持其稳固不动。固定135照相机的三脚架至少要2(5千克重,固定中画幅或大画幅照相机则要求三脚架不轻于3(5千克。从稳定性角度讲,三脚架越重越好。 三脚架的云台应能使照相机灵活转动,即绕中心轴作上下、前后、左右以及360度旋转。球形云台体积小,携带方便;手把型云台体积大,操作稍复杂,但稳定性好。 为了提高设备的安装速度,捕捉到自然风景中精彩的光线瞬间,最好配备一个相机与三脚架快速装卸板,它能使你快速地将照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和方便地从三脚架上卸下照相机。 在使用三脚架的同时,相机上最好安装快门线。使用快门线控制相机的快门,可以避免因手指直接触动机身上的快门对相机产生的轻微震动,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影像的清晰度。快门线最好选用带长时间曝光锁定功能,可解决长时间曝光时相机快门的锁定。而且要准备两根快门线,以备丢失或损坏之急。 总之,不同类型的设备有不同的优劣,几乎没有那种是十全十美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4、滤色镜 风光摄影各种滤色镜五花八门,品种之多让人目不暇接。根据我们的经验,有三种滤色镜在风光摄影中有重要的作用。 1(紫外线吸收滤光镜(UV镜)。 它可以过滤掉景物中的紫外线,能减弱照片因紫外线造成远景蓝紫色。有些人认为,镜头前面装上UV镜会影响镜头成像的素质,而即使镜头表面有划痕并不一定影响成像,因为任何镜头都不可能有超级景深,实际上,使用安装上UV镜的镜头拍出的图片质量下降是很难用肉眼分辨出来的。使镜头在野外各种恶劣的环境中遭受伤害。而这种伤害一旦发生,对一枚镜头而言就是永远存在的,无法修补的。另外镜头表面一旦有划痕存在,对成像也是会有影响的,比如在早晚逆光拍摄的情况下,光线直接照射到镜头里,那些划痕就会让进入镜头中的光线折射出许多光晕,损害了照片的整体效果,甚至会将一张原本难得的摄影作品变成废片。所以,镜头前安装上UV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而且每只镜头都要安装,这笔钱一定要花。 2(偏振镜。 太阳光是非偏振光,它的光波不是沿同一个方向振动的,当太阳光照射到自然中的物体表面时,可能会产生眩光、反光这些偏振光。偏振镜能阻挡非偏振的光线,从而减弱了眩光、反光,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物体。偏振镜由两片玻璃构成,当彼此相对转动时,就能阻挡偏振光。转动偏振镜可以有效地防止眩光的产生。在太阳低悬于空中时,偏振镜可压暗蓝天,从而增加天空的密度,让照片看起来色彩更加饱和。偏振镜使用的效果与拍摄时太阳照射的方向有着直接的关系,顺光和逆光拍摄时,偏振镜的使用效果不明显;顶光拍摄时,偏振镜有作用,但效果不是最佳;当阳光与被摄体成90?时,效果最明显。这一点在高海拔地区最突出,日出和日落时,侧光拍摄风景使用偏振镜,能使原本很蓝的天空变成暗兰色。另外,所有偏振镜都会不同程度地阻挡进入照相机的光亮。但偏振镜不能消除金属表面的反光。按照旋转角度不同,偏振镜最多可降低2级光线强度。照相机内的TTL测光系统能自动地纠正这一偏差。如果使用手持测光表进行测光,则需要按照滤光镜的曝光系数进行曝光补偿。滤光镜 说明书 房屋状态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焊机说明书下载罗氏说明书下载GGD说明书下载 上都印有加用滤光镜时的曝光系数。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偏振镜则增加1.5级曝光。 3(渐变灰滤色镜。 由于胶片的宽容度有限,使得有些因为强光区域与弱光区域之间反差过大的场景无法 拍摄,这时需要使用渐变中性灰滤色镜来解决这个问题。它能让景物中的明暗反差减弱。渐变中性灰滤色镜是矩形而非圆形的玻璃片或塑料片,一半暗,一半亮,暗的一半涂有中性灰密度染料,可阻光1级或2级,密度渐变至亮的一半。将它装在镜头前,并使暗的一半对准场景中的强光区域,影像的反差就被人为地缩小了。原来因反差过大而无法拍摄的风景,因使用渐变灰滤色镜而能进行拍摄了。由于渐变灰滤色镜解决的是反差问题,所以使用这种滤色镜时无需增减曝光,通常按场景中的暗部进行曝光,目的是使阴影中的色彩亮一些,更好地呈现被摄体细节内容。渐变灰滤色镜还有一大用途,就是增加画面影像的某些气氛,比如阴天且多云时,加用渐变灰滤色镜后,会加重这种乌云密布的效果,给人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4、摄影包 摄影包的优劣取决于两点:其一是对摄影器材的保护性能。摄影包的功能不仅仅是作为摄影器材的存储器,更重要的是在户外旅行中给宝贵的器材以真正的保护,防止器材之间的摩擦和碰撞,防雨和防尘,它应该是你心爱器材温馨可靠的家。其二是实用方便性能。摄影包无论肩背、手提,一定要方便、舒适,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体力支出;另外摄影包内部要有合理的布局,使各种器材收取自如,得心应手,这一点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总之,安全可靠、方便快捷是摄影包的必备条件。 5、辅助设备 风光摄影器材还包括一些小配件:镜头纸、气吹子、毛刷子、手电筒、简单的修理工具、防雨罩等等,这些小东西虽不是主要器材,但一件也不能缺少,我管这些叫风光摄影的辅助设备。 第三章 风光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摄影起源于欧洲,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发明厂“银版摄影术”,并迅速在欧美等地推广和普及(因此早期风光摄影的实践活动主要还是在欧美的一些国家。 就风光摄影作品的风格而论,可分成两大体系,一是欧洲摄影家的作品,二是以美国西部摄影家群体为代表的美国摄影家的作品。 欧洲摄影家作品以细腻优美见长,追求形式的完美,具有较浓的人文气息,他们热衷于拍摄人们比较熟悉的风景,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他们还将更多的兴趣和精力投放到对摄影器材的改革和提高之中。在创作方法上,他们极力模仿欧洲成熟的古典主义绘画的形式和内容。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安法利•吉鲁、古斯塔夫•勒•格雷和意大利的杰科莫•卡纳瓦,他们极力推广卡罗式摄影法,率先采用干培纸负像工艺,并在风光摄影上成就卓然,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静态风光摄影上具有重要地位。 早期风光摄影的发展与风光旅游业的兴起是分不开的。把摄影与旅游相结合,组成旅游摄影团队,走市场的道路。他们利用风光摄影作品制作旅游明信片、画册和幻灯片出售,向游人介绍西部风景。美国西部的约塞米蒂峡谷最终能够成为最著名的原始生态国家公园,风光摄影家功不可没,其中著名摄影家有查理斯•维德、卡尔顿• E(沃特意斯、爱法华、麦布里奇,还有较晚进入约塞米蒂谷、成就卓著的大师级人物安塞尔?亚当斯。 早期的风光摄影以欧美为中心,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亚洲各国,许多欧美的摄影家还远足到埃及、巴基斯坦、叙利亚、耶路撒冷,还有到南亚诸国及印度、越南和日本。迄今为止,很少见到有关早期中国自然风光摄影的照片,成为摄影史上的憾事、在远涉亚洲各国的摄影家中有约翰•格林、利维特•哈特、约翰,沙•史密斯、路易斯•德•克拉克和马克西姆•杜贝等。 3(早期的风光摄影流派 在所有的摄影流派中,发端最早、盛行时间最长的当属绘画主义摄影,这一派别的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绘画主义摄影的历史功绩在于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发展。但是由于绘画主义的创作大都远离现实生活,加上摄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们审美趣味的不断发展,绘画主义摄影受到了 后来兴起的“自然主义摄影”的冲击。一时间,在风光摄影领域针对绘画主义摄影的弊端进行抨击和挑战的还有不少摄影流派,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自然主义摄影、印象主义摄影、新现实主义摄影和纯粹派摄影。正是这些摄影流派的兴起,给风光摄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风光摄影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自然主义摄影 1889年,美国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森鉴于绘画主义摄影的弱点,发表了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抨击绘画主义摄影是矫揉造作和支离破碎的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他的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挑战,对允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爱默森“回归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影响了他的学生和一大批摄影者,他们深入到美国的风景区和乡村,直接感受大自然,在实际的自然环境中拍摄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自然主义风光摄影作品。爱默森本人坚信自己的艺术主张,坚持风光艺术实践,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采睡莲》。这一时期,自然主义摄影流派的著名摄影家还有乔治?克里斯托弗?戴维斯、弗兰克?苏特克利夫和德尔?沙耶等,苏特克利大的《拾帽贝的人》也是自然主义风光摄影的代表作品之一。他们的这些作品对以后的风光摄影都有重要的影响。 清晨的雾气蒙蒙表现得非常真切,毫无雕饰的自然主义手法甚至会使人听到磕磕碰碰的奶桶声。爱默森立志为自然存真,1886年出版影集《诺福灾湖沼区的生活和风景》。 (2)印象主义摄影 “经典”的绘画主义摄影从19世纪80年代逐渐失去了导向力,趋于没落,但绘画对摄影的强大影响并没有就此消失。相反,它从更高更新的角度切入了摄影。因此,受绘画印象派的影响,便产生了印象主义摄影流派。 由于印象派绘画的主张及其成功的实践极大刺激了摄影家,许多摄影家开始重新审视精确聚焦和线性构图,追求动态的即时漫射效果作为一种审美时尚流行起来,摄影师们运用柔焦、软焦、漫射镜,甚至蒙罩印放等方法,使自己的照片与印象派绘画在视觉上接近。印象主义摄影在风光摄影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印象主义风光摄影家有乔治?戴维森、罗伯特?德马奇和康斯坦特?普约。具有影响的代表作品有戴维森的《葱田》,作品有意削弱照片的清晰程度,追求朦胧隐约、光晕雾浸的印象派效果,这是一幅典型的印象主义风光摄影的成功之作;而德马奇的《在草坪上》的影纹则与印象派画家独特的笔触酷似,至于普约的《夏日》,则与莫奈的《丽春花》和雷诺阿的《蒿草中的上坡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3)新现实主义摄影 新现实主义摄影又称“新即物主义摄影”、“直接摄影”,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该流派反对画意的、朦胧的自然风景的表达方式,提倡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儿。它的美学思想属于自然主义范畴。 新现实主义摄影的理论先驱是斯特兰德,他认为:“新现实主义乃是摄影的本质,对生命的表现力极强。”新现实主义摄影创始人阿尔波特?兰格?帕奇反对摄影依赖于绘画,强调摄影艺术必须依靠摄影的自身特性,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性才能创造美。他的代表作品《秋天的山毛榉树林》堪称新现实主义摄影的代表作品,德国摄影家卡尔•布劳斯菲尔德作为新现实主义摄影倡导者之一,他似乎对完整的自然风光不感兴趣,而是努力表现自然景物的局部细节,他所拍摄的自然风光小品的照片,因为放大到比真实物体更大的效果而引起人们的惊讶,他的风光摄影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4)纯粹派摄影 纯粹派摄影是成熟于20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其创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纯粹派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和性能,把它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妙的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细致的纹理表现和精确的形象刻画。该派摄影家们刻意追求所谓的“摄影素质”,极力反对绘画主义摄影的模仿绘画、缺乏摄影个性的种种弊端。从某种意义 上讲,纯粹派摄影的某些主张和动作是形式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混血儿”,它对自然风光摄影,尤其对以后的以反映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风光摄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纯粹派摄影在一定程度上曾促进了人们对摄影特性和表现技巧的探索和研究。 照片有种画意的味道。作为20世纪纯摄影的热烈鼓吹者,他尊重已成之形,竭力表现存在主义的客观精神。这幅“台阶之海”是弗雷德里克?H?埃文斯最为著名的不朽之作。 伦格一帕契的《世界是美丽的》专辑中,汇集了100幅客观记录建筑物、机械、动物或植物细节的图片。其中的照片均如这幅摩天大厦一般精确,细致(忠于现实。 卡尔?布洛斯菲尔德自1889年起开始用摄影研究植物结构,历时30年捕捉植物的每一处精巧细节,并于1929年出版《自然界的艺术形态》。这两本书被视为新客观摄影的里程碑。这幅”东方罂粟”摄于1920年,印制时被放大了5倍,并洗印成单色片。于是照片便产生了某种雕塑般的效果,堪称摄影史上最为动人的植物肖像。 纯粹派摄影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保罗• 斯特兰德、爱德华• 韦斯顿以及F64 摄影组织中的青年摄影家安塞尔• 亚当斯和哈里? 卡拉河。代表作品有斯特兰德的《 白马》 、韦斯顿的《 西红柿田》 、亚当斯的《 月升》 和卡拉河的《 经天空为哲学的香蒲》 等,这些作品对以后的风光摄影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4(中外风光摄影代表性人物 法国摄影家古斯塔夫?勒?格雷(Gustave Le Gray,1820--1882)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静态风光摄影上占有突出地位的是法国人占斯塔夫•勒•格雷。他在1850年前后,率先采用干蜡纸负像工艺,对卡罗式摄影法在欧洲大陆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开始时他曾从事肖像摄影,但很快转入风光摄影,并在这一领域取得突出成果。1850年,勒•格雷成为“美术沙龙”平面艺术组中的第一位摄影家,于1855年在世界展览上获得大奖,被誉为“在摄影各个方面成功的见证”。他于1856年拍摄的《海上的双桅船》,采用的是比较原始的蜡纸成像工艺,但成功的控制弥补了技术本身的不足,他的另一幅海洋题材作品《高悬的日光》也有相似的效果。此外,勒•格雷还为法国历史古迹委员会拍摄了一大批濒临消失的法国古典建筑,留下了宝贵历史遗产的真面貌。 美国摄影家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AIfred Stielitz,1864—1946)施蒂格里茨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1883年起在德国开始摄影活动,于1887年参加美国著名摄影家爱默森主持的《业余摄影师》杂志“假日作品竞赛”,以照片《闲聊天》获得首枚奖章,自此,施蒂格里茨成为欧美影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20世纪20年代后,施蒂格里茨的镜头开始更多地对准自然风光(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表现自古以来被绘画所忽视的东西,他曾经断言:“哪里有光,人们就能去哪里拍摄。”以乔治湖里的云和自然景物为对象的系列作品贯穿了他这种触摸自然灵魂的渴望。 拍摄于1922年的《云层,音乐,1号,乔治湖》是他早期10幅以云为主题的照片之一,照片以变幻涌动的云层和深蓝色山峦暗影之中的小屋,展现出一种在时间秩序中流动与宁静奇妙和谐的独特视觉感受。拍摄于1930年的《对等物》在即时运动、变化之中透露出轻灵、舒展。施蒂格里茨的新的摄影观念,吸引并影响了当时具有同样倾向的一大批摄影家,他通过自己主持的《摄影作品》杂志,热情地介绍和扶持欧美的先锐艺术家,他影响也直接启迪了更为年轻的一代摄影家,如安塞尔•亚当斯等,由于施蒂格里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摄影创作实践、美学探索以及坚持不懈的组织推介,一种截然不同于前一个世纪的崭新摄影观念——现代摄影观念,终于在20世纪20年代脱颖而出,成为20世纪摄影的主导美学观念,因此施蒂格里茨获得“现代摄影之父”的称号是恰如其分的。 这是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于1930年拍摄的《对等物》。照片拍摄的是变幻涌动的云层,展现出一种在时间秩序中流动与宁静奇妙和谐的独特视觉感受,画面在即时运动和变化之中透露出轻灵和舒展的气氛 美国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Edwand Weston,1886--1956) 爱德华•韦斯顿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1902年起利用父亲给的照相机开始学习摄影, 1908年到1911年,在伊利诺斯大学摄影专业学习,曾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州以及格伦代尔、新墨西哥、旧金山等地开设人像摄影室。1923年,他关闭了自己的照相馆,迁居墨西哥,专心于探索纯粹派摄影的创作实践。从这以后,韦斯顿则更多依赖对自然光神秘性的体验,通过照片描绘自然结构的奇异之处,从而挖掘出现实世界的神秘内核。韦斯顿对风光摄影的兴趣始于1923年前往墨西哥之后。1926年,韦斯顿返回加利福尼亚州,进入了他摄影创作的高峰期。他以充沛的精力和赋有灵感的独到体验,拍摄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其中包括自然形态的特写、裸体以及大量的风光作品。1932年,韦斯顿作为F64摄影家团体的创始人为直接摄影联合了更为广泛的力量,为纯粹派摄影的发展及其在风光摄影创作领域中取得的成就起到了领军人物的作用。这一时期他最感兴趣的题材之一就是沙漠。 韦斯顿的摄影艺术始终处于探索和创新之中。他独到的慧眼和前锐的表现,使他被世人称为“摄影界的毕加索”。安塞尔?亚当斯曾评价韦斯顿说:“实质上韦斯顿是现代为数不多的几个最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再现了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同时表现了造化的力量,他以意味深长的形象,呈现出万物最基本的和谐和统一。他的作品启发了人们的内在体验,并使人达到精神上的完美。”韦斯顿作为现代摄影第一位经典大师,在摄影界有崇高威望和巨大影响,而他开拓的“摄影视觉”,作为观察和体悟世界的一种新方式,并深刻地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艺术进程和文化视野。 美国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1902—1984) 安塞尔•亚当斯出生于美国旧金山,12岁起开始学习钢琴。14岁那年,随全家去内华达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度假,对摄影产生兴趣,开始学习摄影及洗印技术。早年的暗房训练,为亚当斯在以后的摄影实践中创立精确曝光的“区域曝光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是亚当斯风景摄影的黄金时期,他以经过反复磨砺的现代摄影信念和长达十余年的技术摸索经验,全身心地投入风光摄影。他的风光作品几乎都出自于美国西海岸,尤其集中在最初启发他灵感并留下难忘记忆的内华达山脉、约塞米蒂地区,他拍摄典型的西部风光,也拍摄枯树、沙丘和被侵蚀的岩石。但不论哪种题材,亚当斯都始终如一地以超乎想像的景深、宽广无垠的场景、丰富的黑白层次和精确到极致的曝光控制来表现自己选中的对象。亚当斯于1941年拍摄的《月升》,是其经典风光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幅。他于1960年拍摄的《月光和哈夫(多梅山》堪称风光摄影的传奇之作。 20世纪50至80年代,亚当斯在约塞米蒂开办摄影讲习所,并亲自授课。晚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学府授予的美术和古典文学博士称号,并成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在现代摄影初现辉煌的这个“经典时代”中,韦斯顿以其作品的多彩、独创,亚当斯以其作品的精湛、宏富,为现代摄影提供了两座精品宝库,而韦斯顿开创的“摄影视觉”,亚当斯所开设的“区域曝光系统”则指明了现代摄影不可逆转的方向。经过韦斯顿和亚当斯及其追随他们的一批摄影家们的共同努力,现代摄影终于以其即时、直接、客观、精细的特点和科学体系的成熟,成为整个摄影的主体形态。 安塞尔?亚当斯最有名的代表作(月升)。画面中天地寥廓(四野岭寂,天地之间,一轮半明半暗的园月孤悬在同一画面上,这需要对曝光精细的掌握(和对天光月晕瞬时变化敏锐的反应。这一切亚当斯似乎是在不经意间全部做到了,于是照片上的时间似乎凝滞,空间似乎定型,人的精神与宇宙的精神在此合二为一。 亚当斯曾拍摄过许多月亮照片(面(月亮和半园山)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幅。画面深沉而幽静。亚当斯所谓的“自然的氛围”在这里达到了极致(进而“超越了进取的人类(超越了历史”。面这种超越的“氛围”作为一种感觉(—种体悟(一种境界(反复出现于亚当斯的风光作品 之中。 安塞尔?亚当斯气势宏大的风光照仿佛是雄伟的交响乐章(充满了哲理性和庄严的古典美。他的风光照主要取材于约塞密蒂谷。1916--1960年间,他与这个壮美的峡谷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幅作品是他在1927年拍摄的约塞密蒂谷的巨石 (青草与烧焦的树干)是亚当斯一幅优秀的风光小品代表作,反映了自然物质的生衰轮回,表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精神。亚当斯用4x5英寸的胶片拍摄了这幅作品。为了使幼嫩的青草表现出明快的效果,选用了No.13浅绿色滤光镜,从照片上看,嫩草明快和透亮的光感与黑油油的树干形成了很好的反差对比。 美国摄影家比尔?布兰特(Bill Brandt,1904—1983) 比尔?布兰特是英国摄影界中风格最为多变,充满创新精神的摄影家之一。在1945至1950年之间,他行走于英国的乡村,将灵魂的郁闷通过奇异的风光进行倾诉。综观他的作品,不难发现这样的一种特色:摄影家很善于在画面浓郁的结构特征中留下一些透气的空间,在郁闷的气氛中找到可以“逃脱”的出路。当然,作品的细节异常丰富,自然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气息力透纸背,一种英国人特立独行的绅士风度?,在画面中一点一点渗透开来。他的代表作有1944年拍摄的《奇士维克应院》和1947年拍摄的《史前巨石柱》、《斯开岛》等,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风景摄影中的地位。他所取得的成就足够在风景摄影的领域中树起一面属于他自己的旗帜。甚至一代风光摄影大师亚当斯在看到布兰特的风景摄影作品后也赞不绝口,并且做出了相当高的评价:“很少有人会因为摄影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然而比尔?布兰特的照片却可以证明他是一位艺术家,他的照片也是一首最境界的诗。” 这是比尔?布兰特的作品<史前巨石柱)。作品中的史前巨石柱位于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附近,其中巨石阵是一个宗教中心,高大的石柱群只剩下局部的片断,石柱旁牛群在草地上漫步,巨石和牛群,一下浓缩了时空的距离。巨石的冷漠和坚硬一时间被偶尔出现的牛群打破了,其中透出历史的永恒和人生哲理。 中国摄影家郎静山(1892,,1995) 郎静山出生于江苏清和县(今为淮安)的一个封建家庭,祖籍浙江兰溪。1904年,12岁的郎静山在上海工部局学堂读书,开始了他的摄影实践。1912年,20岁的郎静山人上海《申报》馆工作,兼任摄影工作。五四运动之后,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开始受到重视。1927年冬,郎静山与胡伯翔、陈万里、张珍候等人发起成立了我国20世纪20年代最有影响的摄影艺术团体——“华社”(中华摄影学社)。1942年,郎静山再获美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荣衔,同年出版了《静山摄影集》和《静山美术摄影》画册。1947年,郎静山的作品应邀参加美国举办的世界50位摄影家联展。 郎静山是20世纪颇有影响的摄影艺术家,享居世界获最高荣誉的艺术大师之列,他的作品对20世纪前50年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早在20世纪30年代,郎静山就因“集锦摄影”而一举成名,驰名世界艺坛。郎静山借鉴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拍摄了许多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风格,后来更致力于“集锦”照片的创作,并自成一家,独树一帜(被称为“郎氏集锦”,得到中国和国际摄影界的赞誉。 郎静山的风光作品完全是中国味的。他对中国画有较大模仿,他将大自然中许多精彩的“个别”景物拍摄下来,然后通过娴熟的暗房技法把它们拼合放置在一幅作品中,作品整体感强,有较深的意境和中国文化的底蕴。他的作品飘逸、空灵,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他的作品对中国风光摄影艺术有很大的影响。他的集锦摄影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仿中国画。在众多摄 影家追求西洋绘画效果的风气下,“集锦摄影”独辟蹊径,追求中国绘画艺术的造型效果,形成了郎氏的摄影艺术风格。二是写意抒情。“集锦摄影”是以现实生活创作素材,通过摄影手段创造出主观的,合乎作者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集锦摄影”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赋予抒情,和现代生活有很大的距离,然而和中国传统的写意画是相同理的。三是师之法。“集锦摄影”中的作品,主要是模拟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山水画,在模拟绘画形式的同时,也要求作品模拟出不同时代、不同画派的艺术风格。郎静山的《金波泛筏》、《吴门归棹》、《晓汲清江》、《湖山搅胜》和《三过仙子婀娜娟娟》等,堪称郎氏风格的经典之作。 (松荫高士)是郎静山于1963年创作的一幅人物集锦照片。画面中人物背景虚化空白(突出了画面三维的空间关系,松树与人大小比例恰当,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感,整幅作品影调沉稳(气韵通畅,一幅典型的中国画风格的情景式摄影作品跃然纸上。 中国摄影家陈万里(1892--1969) 陈万里是中国摄影艺术的开拓者之一,“京派”摄影的代表者,北京“光社”的创始人之一。陈万里出身文墨世家,自幼饱读诗书,酷爱绘画书法,1917年开始从事摄影,主要进行风光摄影,经历数年在全国各地奔波拍摄。于1924年将自己的作品续集为《大风影》印刷出版,成为中国第一部个人摄影专集。陈万里的摄影风格是在浓厚的画意中独具大气磅礴,自然写真气韵,是中国摄影艺术“京派”的典型代表。他曾说:“最重要的在于能表现中国艺术的色彩,发扬中国艺术的特点。”陈万里不仅自己努力进行实地拍摄,还大力推动北京大学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摄影创作,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摄影组织北京“光社”后,还曾积极支持上海郎静山等人发起成立上海“华社”,是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中国摄影家蔡俊三(1891--1979) 蔡俊三,广东顺德人,中国“岭南画意摄影”的创始人,在风光摄影方面有很深的造诣。1927年从事摄影,因生平酷爱岭南绘画艺术,在摄影上便着力加以体现。他曾说:“摄影艺术和绘画艺术有不少共同点,我在摄影艺术上得到的一知半解,大概是受绘画艺术的影响和启发。”他认为:“从取材构图、光线、色调来看,自己觉得是属于古典的一派。”他对工细画特别青睐,因而在摄影上也着力于工细表现,时人评他的照片是“纤毫必现,剔透玲珑”,尤其在后期制作上从不假手他人,而是一切亲身操作,这使他的照片别具匠心,精彩过人。1928年,他的作品《春江水暖》人选英国伦敦摄影沙龙,后编人《英国摄影年鉴》。1929年,他的另一作品《青春》人选外国摄影沙龙,后也刊人年鉴。此后他先后多次参加国际影展,获奖126次之多,是为中国摄影赢得国际声誉的先驱者之一。 (荷花)是蔡俊三晚年的杰作。“纤毫必现(剔透玲珑”是他作品的艺术特色。 中国摄影家张印泉(1900一1971) 张印泉出生于河北丰润县,是中国著名的风光摄影家,中国早年北派摄影艺术的创始人。他一生拍摄了大量的风光摄影作品,他的写实风格的风光摄影作品,平实开阔、简朴明快、感情色彩浓烈,摆脱了当时笼罩中国摄影界的画意之风。张印泉与郎静山两位大师素有“南郎北张”之称,同是中国风光摄影乃至中国风光摄影艺术的开创与奠基人,但风格各异。张印泉的风光摄影作品,取材于自然实景和社会生活,淳厚自然,属写实风格的风光摄影,作品多以人物点缀,内涵丰富。张印泉早期作品追求“纯美”、“诗意”和“画意”,他的代表作有《雪竹》、《泰岱观云》、《凫塘点雨》、《力挽狂澜》和《晓市》等。 中国摄影家陈复礼(1916一 ) 陈复礼,原广东湖州人,香港著名摄影家,世界摄影大师。他20岁时赴南洋,1955年定居香港。他自20世纪50年代初从事摄影,1953年在越南创办摄影学会,定居香港后便致力于摄影创作。陈复礼擅长风光摄影,他的作品赋有诗情画意,是当代中国画意派摄影的代表。 他的风光摄影取法中国画的画意,又有古典诗词的文学功底,他的作品多用此类手法寄托情思,并注重影调、虚实、空白的处理。他认为,风景摄影若不考虑到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将是莫大的损失。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的足迹遍及中国各地,将中国的瑰丽风光以诗情画意的独创性的画面,展示给全世界。他的作品既有鲜明的现代摄影素质,又有浓厚的中国民族风韵,他的作品《剑湖烟雨》、《昨夜江边春水生》、《山色有无中》、《净化的世界》、《千里共婵娟》和《春江花月夜》等都是洋溢着盎然诗意的杰作。 这幅《昨夜江边春水生》是陈复札于199年拍撮的代表作,是其最早采用套放的技法摄制的几幅作品中的一幅。画面的黑白灰的阶调十分鲜明,在这幅作品中作者十分注意个人情感的抒发,作品的题款和钤印非常工整(作品的基本倾向是追求诗情画意,而不在形式上的仿画。 陈复礼的风光摄影作品虽然拍摄的是山水风光,但又很有生活气息,他的风光作品多以人物点缀,时代感强,既有意境又有意趣。他的很多作品是根据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来拍摄的,所以内涵很深,回味无穷。他曾以76岁的高龄游历长江三峡,拍摄的作品《长江万里图》更是诗情千丈、豪气万里的绝唱之作。《搏斗》是他拍摄于1967年的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奋斗精神。 陈复礼后来又尝试拍摄创作“影画合璧”的摄影样式,更是融诗意于影画之间,天衣无缝,堪称东方摄影的一大创造。他认为“影画合璧’’是一种摄影样式初风格的尝试和创新,试图通过这一手法的创新,使风光摄影能够达到更加完美无缺的境界。 (雨)也是陈复礼于1978年在黄山拍摄的作品。雨中黄山紫气烟岚(雨雾之中(近处的峰岩和松姿依稀可见,远山则漫润于迷蒙之中,画面中重峦叠嶂(相映成趣,表现出丰富的层次和空间。这是陈复札将诗情融入黄山胜景的代表作。 中国摄影家简庆福(1920一 ) 简庆福,广东中山人,香港著名摄影家,世界摄影大师。他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专业,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并融人中国传统的画意,因此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强烈的现代绘画的味道。简庆福于1939年开始从事摄影创作,1951年因拍摄的《黄山云》而一举成名,而于1952年拍摄的《水波的旋律》在各国际摄影沙龙中获奖数十次,从此确立了简庆福的国际声誉。差不多同时期的作品《海恋》、《两修女》等都在国际上引起反响。此后他的《大地》、《雪山盟》等作品都体现了简氏胸襟阔大、气魄雄伟的特色,成为中国摄影史上大视野风光的独创之作。此外简庆福带有现代色彩的探索性作品,也有很深的造诣,他能融抽象与具象于一炉,使具象得抽象之简约,抽象得具象之风采,如《西班牙斗牛》、《心有千千结》和《浮生若梦》等都是不可多得之杰作。 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经年过古稀的简庆福依然具有创新的思想,通过电脑的后期加工,创作出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品,他的精湛的合成技巧,赢得了人们的赞赏,简庆福的摄影创作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峰期。简庆福常说:“我从事摄影已有60个年头了,但好的片子大概也就十张左右,即便是大师,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也不会很多。”简庆福不愧为大师级的人物,他的冷静、睿智和胸怀,得以使他才情勃发,精品频出,成为当今中国风光摄影的黄钟大吕。 (温馨)是筒庆福鸟类摄影的杰作。逆光之下的鹭鸟洁白可人,栩栩如生,这是一个鸟的家庭,长鸟的守望、呵护(幼鸟的嬉戏、稚嫩,透出浓浓的温罄。 第四章 风光摄影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风光摄影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依据人类参与的程度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依据居住环境,可分为都市景观、乡村景观和自然景观。 另外还有根据气候和季节的划分,根据地域或地形地貌、植被环境来划分。因此我 认为,根据与人类参与的程度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较合适。 形态各异的风光摄影 风光摄影是一个大的摄影门类,按其内容和风格可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类别,在这些类别之间既有共性的规律也有个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类别的组成,风光摄影才会如此丰富多彩,魅力无限。将风光摄影分类介绍的目的是便于大家在实践中能够掌握规律,突出个性,同时也可以帮助提高对于各类风光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按照拍摄内容,风光摄影可分为六类:山川风光、田园风光、地貌风光、城市风光(包括建筑风光)、名胜古迹风光(包括园林风光)和小品风光。 (1)山川风光类 以名山大川为主要表现对象,如黄山、华山、泰山、长江、黄河等大景观的物象。这类照片表现的内容气势磅礴,自然辽阔,大气豪放,观其作品后使人有荡气回肠、为之一震的感觉。例如世界著名风光摄影大师亚当斯所拍摄的美国西部约塞米蒂的风光照片,中国著名摄影家陈长芬所拍摄的长城系列照片,王建军拍摄的中国西部风光照片,江苏摄影家郑云峰拍摄的长江三峡和黄河源头的照片等都具有这样一种宏大壮观的风格。山川风光在美学中当属壮美一类的文艺作品。在风光摄影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这是拍撮安徽深渡的一条大河。将岸边的山景与水中的轻舟—同融入画面,更能表现出河川的壮9e和秀美。 (2)田园风光类 以拍摄田园景色为主要对象。这类照片比较甜美,追求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照片中的场景不大,但比较完美,具有抒情的风格,使人观后能增强对田园景观的热爱和对田园般安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和简庆福的风光照片就属于这一类。陈复礼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功底较深,他的作品赋有诗情画意,具有较深的内涵和意境。简庆福早年学习绘画,他的作品追求精致、完美,有些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田园风光在美学中当属优美一类的文艺作品。 这是皖南宏村塔川的一处田园风光。早晨多云的天气不甚理想(用橙色渐变镜增加了暖色调的氛围。 薄雾笼罩下的田园山村十分美丽,面前面这棵深色的树更正人心动(它不但姿态美,作为前景,它让画画增加了空间感和立体感,使整幅照片具有了现场的真实感。 (3)地貌风光类 以山川、河流、沙漠、湿地等不同的地质、地貌为拍摄对象。通过对景物的形状、线条、块石、色彩和质感等细致的刻画来表现出地貌整体的视觉美感。这类照片比较注重形式美,讲究用光构图,注重表现地貌的肌理和质感。这类照片有在地面拍摄的,但更多的是在较高位置拍摄或通过航拍完成的,这类照片既有地质资料的研究价值,更具有视觉的审美价值。中国新疆的摄影家赵承安的风光照片多属于此类,他拍摄的一批新疆地貌风光照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拍摄地貌类风光照片时(要根据地貌的特色合理用光。这是新魔鬼城风光,在夕阳的照射下,沙包垦出了明暗对比的三疆效果,立体感强。由于低色温的影响,整个沙包群呈暖红色调,与天空中蓝冷色调形成对比色调,上下呼应,十分和谐。 这是在西藏一处沙丘拍摄的风景。利用侧光将抄丘的线形和质感表现得十分生动,远处山岩的黑色和天的蓝色形成了画面黄、黑、蓝三色的比衬,色块鲜明,用f16的光圈拍摄,明显增加了画面清晰的范围。 (4)城市风光(建筑风光)类 以城市建设景观为拍摄对象,其中包括楼宇、街道、广场、雕塑、公交道路、公园、绿地等城市建筑设施。城市风光照片是通过对建筑造型的对比和组合来表现城市的风貌。城市风光是人类文化、艺术、科技、智慧的结晶,是人造景观,因此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的节奏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度。这类照片往往能够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和对现代发达社会的追 求和向往。国内外有不少摄影家是以拍摄城市风光和都市生活为专长的,特别是早期的摄影家,留下了很多传世之作。 拍摄城市建筑风光,要注意楼宇之间的对比和陪衬的作用。这是拍摄上海的一处商厦,将主体楼宇置于明亮处,而将一街之隔的另一庄楼盘置于暗处,并作为前景(一明一暗,一主一次,蓝天背景中的主楼显得气势不凡。 这是法国巴黎城市中的一麈教堂(典型的法式建筑风格。利用近处树的枝叶作为前景,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 (5)名胜古迹风光(园林风光)类 以名胜、古迹、园林、寺庙的建筑和环境为主要拍摄对象。这些被摄景物具有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内容,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此类风光的外部形态以建筑艺术为主体,它的内涵意义属大文化的范畴。此类风光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因此形态、风格、内涵都有很大的差异,此类风光照片除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外,还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纵深感。此类风光照片具有建筑摄影表现方法的特点,追求光与影的表现力度,以表现名胜古迹的建筑特色和古朴风貌。 花果山水帘洞是小说(西游记)中传说的一处胜最,只有在雨水多的季节才能拍摄到洞前流水成帘的景观。 巴黎的卢浮宫举世闻名(而坐落在其广场之中的是华人建筑大师贝津铭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的金字塔式的玻璃建筑(此金字塔式的建筑不但为古老的卢浮宫增添了现代艺术的氛围,而且也为中国赢得了荣耀。 (6)风光小品类 此类照片拍摄的对象可涉及以上五大类风光所拍摄的内容,但多以拍摄其中各类题材的部分或局部景物为主。采用的是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大自然中相对较小的局部甚至是微观的景物,通过展现景物局部的视觉美,给人以新颖、别致和奇特的艺术享受。拍摄一棵树或树上的几片叶子,拍摄冰山中的一处悬挂的冰凌或坡面上的冰雪的质感,拍摄溪流中静卧的几块山石,拍摄古建筑的一扇窗格或房顶的一角飞檐……此类风光小品的画面一般不求完整,多拍局部,讲究构图、色彩和光影效果,追求对被摄景物形态的表现力度,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和唯美倾向。此类风光小品照片小巧玲珑,雅俗共赏,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要求拍摄此类风光小品的作者应具有较强的结构画面和用光设色的能力。 •风光摄影的题材既可以满足艺术创作的需要又能满足商业图片的需要,因此拍风光片的人很多。 •现实中的风光摄影素材十分广泛,从大的自然风光到小的景观小品,都能拍出好的作品来,关键在于探索发现。同一对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季节,拍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6(对风光摄影的理解 风光摄影的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变、美的表达和印象之深刻,是其他摄影样式所不及的。就风光摄影的种类及其特点而言:山川风光具有自然辽阔、气势磅礴的特点,使观者有荡气回肠的感受;而田园风光则甜美而抒情,体现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以纪实手法反映地形物态的地貌风光,在突出物象肌理和质感的同时,注意光影的运用和画面的构成,使其具有科研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城市风光则是以城市建筑和设施为拍摄对象,它注重表现建筑的艺术、文化的内涵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气息,它是人造的风景,所以更多体现出人文色彩和现代文明的智慧;而名胜古迹风光,虽与城市风光的特点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更注重再现胜迹的历史痕迹和古朴的风貌,它是用摄影的语言来阐释古代文明的外形与内涵,给观者感受到一种跨越历史的空间感;当然,较为轻松和赏心悦目的还是小品风光,它所拍摄的对象,可以涉及上面提及的所有内容,但根本的区别在于小品风光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大自然中相对小巧、局部甚或微观的景物,以一种独特的视觉形式表现大自然中的美,通过镜头的变化和对物象的处理,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风光小品更像一篇美文,为观者展示的是一个精美的视觉空间。 摄影是讲求美的,风光摄影的美则更多的是通过景物外部形态的形式美来体现的。因此,风光摄影应该更多地注重对形式美的追求和探索,从而在多种环境、天气和光线条件下寻找能够构成美的景物,将大自然的美景以及摄影家对于美的感受体现在照片中,奉献给读者,使风光摄影成为大自然与读者之间传递美的使者。 大自然是相对静止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摄影家往往就是在相对静态的风景中不断寻觅变化着的景色,而在对不断变化着的景色的观察中选择和捕捉精彩的瞬间。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由不同的摄影家去拍摄,便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究其原因,在于一个“变”字,光影在变,天气和气候在变,摄影家的观察角度和审美趣味也在变。因此,一些有成就的风光摄影家在拍摄实践中,始终都在追求一个“变”字,只有不断变化,才能捕捉到新的美的景致,找到新的感觉,取得新的突破。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风光摄影家面对大自然,除了表现美和创造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对大自然进行真实的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景观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动因,来自自然的力量和人为的因素。今日的美景,对明天而言,可能就是逝去的自然,美景不再依旧,所以一个风光摄影家如果能用相机记录下一个真实的自然,一个美的自然或者已经遭到自然力或人为毁损的自然,那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这些记录真实自然的照片可以唤起人们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热情,引起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关注,增强生存环境的危机意识,所以风光摄影家可以在广阔的领域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风光摄影离不开大自然,摄影家需要不断深入和观察大自然,熟悉景色变化的规律,需要注意发现和感受自然风光所体现出的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有时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创作的热情、技巧的运用和拍摄的效果,所以摄影家不能仅仅满足于深人大自然,还要善于从中发现美和感受自然美的意境和内涵,要用心灵与大自然进行交流,在反复的交流和碰撞中可以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对美的鉴赏水平,使摄影家的审美情趣得到升华。 拍摄风光照片与文学创作一样,应该“有感而发”,只有感觉和发现它的美的时候,才有可能拍出好的照片。对同一处风景,不可人云亦云,你拍我也拍,应该有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要以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它,发现其中的美,哪怕是一个局部的美也好,这对摄影家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只有那些让人心仪的风景,那些色彩、形态或是光影效果独特的风景,才是应该拍摄的,并且很有可能取得成功。 一位风光摄影家,首先要热爱大自然。山水草木,云霞雨露,对这些看似静态的无情之物,若能带着情感去观察和欣赏,它们或许就能变为表情达意的有情之物,从中可以体会到与景交流的乐趣。养成这样一种与自然交流和对话的习惯,就会由衷地去爱山、爱水,热爱自然风光中那些美好的东西,这种热爱之情与日俱增,只要保持住这样一种状态,保持住对大自然的爱,摄影创作的省悟就会长盛不衰,艺术之树才能常绿。 坝上草木茂盛,色彩瑰丽,处处皆景,侧逆光照射下的景致尤为精彩。树梢和草尖的少许亮色在深黑色的景物的衬托下熠熠生辉,一湾清水映着蓝天,给画面增添了鲜活的气息。 第五章、风光摄影的美学特征 一幅优秀的风光照片并非揿指可得,它是由美的景色、独特的艺术视觉和精湛的拍摄技巧完美结合而成的,它能体现出摄影家的审美眼光和艺术功底。从一定意义上讲,拍摄一幅风光照片要比完成一幅风景画还要难。因为画家可以依照理想中的景物结构画面,而摄影家只能在大自然中寻觅和发现同主观想像相近似的景致,然后运用相应的摄影技巧结构画面。相比之下,画家可以直抒胸臆,一挥而就,而风光摄影家只能在苦苦的寻觅中偶有所得,往往事倍功半,在作品中留下客观条件造成的几多缺憾。尽管如此,风光摄影毕竟是光与影的造化物,她的真切,她的灵性,她的瞬息之精彩,是其他造型艺术所无法替代的。风光摄影应是大自然的写照,她的美源于自然并同大自然一般永恒。 1、风光摄影与自然美 风光摄影的对象是大自然中的一切景物。“凡景便可成画”,这对画家来说也许是 可行的,但对摄影家而言,就不一定正确。画家可以去除掉不理想的景致和杂乱的背景,经过加工画出一幅较为满意的佳作,而摄影家面对那些光线平白、色彩暗淡、形态一般的景物,是不会照实拍摄下来的,即便拍了,照片也不会具有美感。因此,衡量一幅风光照片的优劣,要看照片能否反映出大自然中的美。评价摄影者是否优秀,要看他能否从众多的自然景观中发现和表现出大自然的美。 其实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美的画面,归纳起来不外乎是由点、线、面、形状、色彩等组合而成的,有些场景中景物的组合杂乱无序,让人见了不能生成美的感受;而有些场景中的景物形成的线条、块面等图案就显得简洁而有秩序,色彩醒目而柔和,观赏之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和审美享受。这种于景物中生成的美便是自然美,当然,这种美并不是存在于所有自然景物之中的。感受自然美往往因观察位置和角度不同而发生变化,从某些角度观察,美感就愈加强烈,有些则不太明显,有些竟毫无美的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位置,因为天气和光线的变化,观察景物时,自然美的感受也有很大的差异。自然美虽然存在于自然景物之中,但必须具有特定的条件才能观察和感受到它的存在。自然美的生成是人与大自然某种交流的结果,是自然美的客观存在与人的主观审美意识的一种契合。再美的景色,若不经人的发现,也就不可能产生美,也只有在主客观相统一的情况下。自然美才可能显现出来。 利于低角度的阳光拍摄 2(视觉感受 (1)感受 从视觉感受的角度来观察大自然是纷繁杂乱的,摄影师必须对取景器中能引起视觉兴奋的景色或被摄体进行选择与安排,摒弃那些引起视觉混乱的成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照相机和眼睛记录影像的方法不尽相同。当观看一个错综复杂场景中的某一处景色时,人的眼球并非与照相机的镜头完全相同。尽管人们依然看到了场景的全部,但选择性聚焦会使人集中于场景中的某一处景色,然后大脑对这个选择性影像与边缘信息一起进行处理,并对那些纷乱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过滤。但是,照相机并不处理信息,它仅仅记录信息(有时真实到“难以容忍”的程度。在同一个画面里充塞了杂乱无章的内容,观众很难从中找到视觉中心,无法得到美感。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复杂的画面变得简单,摄影师必须通过重新构图和调整数据迫使照相机对所记录的内容进行挑选,这需要经过一个自觉、仔细的过程来不断修正摄影师的眼光,调整其视觉感受。 (2)观察 视觉感受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不同于单纯的“看”,而是对眼前的事物聚精会神,观察一下光线是怎样照射到被摄对象上的,观察色彩,观察光的质量和方向,观察反差范围,观察纹理、图案、线条、形状与形态。同时,对类似树叶、岩石、草的图案,山涧小溪中水的清澈这样的细节,也不放过,尤其重要的是寻找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景色或局部。一张优秀的风光照片与对周围事物如何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是直接相关的。 虽然是顺光,但“S”的路和地面的反光表现了小街的深远。 画面虽然很暗,但人物在侧逆光的照射下很显眼,如果没有人,照片就没有意义 从云缝里射出的阳光将起伏的草地边沿照亮, 夕阳照射在土墙上,使墙成了桔红色,与天空的蓝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3)构思 思考也是拍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出色的构图始于心中,而不是始于相机,、在开始用照相机拍摄之前,先想一想,如何利用感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照相机、镜头、胶片、光线、空间、色彩结合起来。光线是不是最好的,反差是不是太强,超出了胶片允许的范围,柔和、阴暗的光照会不会效果更好呢,或者在白天另一个时间进行拍摄,视角效果又会怎样呢,角度太高还是太低,用普通广角镜头还是超广角镜,是不是用远摄镜头压缩景深,快门速度是否恰当,是否需要用三脚架,凡此种种如何处理,都需要经过思考后,确定一个相对有把握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在新疆的塔什库尔干附近的草地上仰望被薄雾遮顶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 运用草地上倾斜的木制电线杆作前景(增加了草地至山峰之间的纵深感,使得画面具有最大限度的空间感。 (4)排除 方案确定之后便涉及构图。而构图的关键便是如何排除画画上那些杂乱无章的要素,简化画面。如果必要,可以靠近被摄体,也可以用远摄镜头分离主体与背景。在风光摄影中,不必把每一棵树、每—块岩石、每—朵花以及每一座山都包括在画面内。只需将那些传递景物特征的线条、形态、图案、纹理、色彩凸显出来,并加以选择,避免在画面中包罗万象。在拍摄之前,在取景器里再次认真核实主体是不是已经做得最好了,能不能排除更多的内容,使画面效果更理想。 本来是周庄古镇河道旁一间平常的小屋,因为屋檐下悬挂“周庄”字样的灯笼,便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5)构图 经过认真的排除之后,需要用最理想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组织,通常称“构图”,即把兴趣中心或主体放在画面的什么位置。若放在中心,或许是一种中庸呆板的安排,另一方面,它也可能表达了一种宁静感。也可以把主体摆在画面的近景处,但要问自己,这样安排为什么,会是怎样的效果,还有地平线如何处理,该不该把画面均匀地一分为二,或者将地平线放在画面的更高或者更低的位置,效果是否会更好, 将古树与铁塔融入同一画面,意在表现古代物产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以反映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6)出新 寻找新方法,以表现熟悉的景物,不要总是用相同的方法拍摄相同的景色,尝试不同的镜头、构图、画幅与视角,要特别注意改变画幅所产生的效果。那么,视觉感受的不断调整,不断出新十分重要。其实,每一次拍摄实践,对视觉感受都是一次冲击和积累。经过多次的实践,摄影师的视觉感受会以量的增加和积累发展为质的变化和提高,也就是常说的摄影的眼光提高了,审美的层次提高了。所以摄影师要重视每一次摄影实践,在实践基础上,注意总结经验和体会。只有如此,作为摄影师的视觉感受才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川西高原群峰巍峨,林木苍天,以松的枝叶作前景,远眺仙乃日神山别有一番风味 3(发现与表现 其实,摄影家在大自然中寻觅和发现美的景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常人看来很不错的景色,拍成照片,往往就不一定具有艺术的美感,这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像摄影家发现和选取自然美景的眼力。比如—位不具有摄影眼光的游人在深山谷地,面对一挂飞流直下的瀑布,观其壮景,听其声震,感受扑面而来的水雾和凉气,他会惊叹(甚至兴奋起来,往往在激情涌动的情况下端起相机,拍摄下瀑布的壮景,至于拍摄的角度是否到位,光线的方向是否适当,画面的构图是否准确以及画面效果的预测等很少或根本不会考虑。相比之下,他们也就不可能像摄影家那样冷静下来,以摄影家的眼光,观察瀑布所具有的线条、块面、色彩和光影效果,并从中发现真正属于摄影画面才能够表现出来的那样一种美,这就是摄影家与普通摄影者的区别所在。其中重要的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发现”,而摄影家则是善于“发现”。罗丹语:“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一般认为中午顶光下的景物是不宜入照的,但在镜头前同时加上一块蓝色滤镜和一块偏振镜,中午时,给休整的驼队拍摄的这幅具有深蓝色基调的静态的风情照片,可渭“蓝色 的梦”。 要养成拍摄前观察景物的习惯,要注意培养能够预测照片实际效果的能力。比如,面对场景中的山、石、水、树……在现场环境和光线的照射下,拍成照片后,画面会是怎样一种形状、颜色和光影效果,应该做到“胸有成竹”。由于视角、分辨力和色彩感受的差异,人眼和镜头在观察同一个景物时,实际成像效果是有一定差异的,要以镜头的感觉来观察景物,这对提高摄影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用这种换位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眼光,在摄影界常称这种眼光为摄影的“第三只眼”。摄影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在大自然中发现美是离不开这“第三只眼”的。 要拍出好照片,还要有好的表现方法。什么是表现方法呢?比如在顺光条件下拍摄太湖风光,湖水、帆船与天空均呈白亮色调,照片几乎没有光比和反差,显得十分平淡。若在逆光下拍摄,则湖面波光粼粼,帆船呈剪影效果,与天空和湖水形成较大的反差(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明暗对比度,能够表现出太湖风光的意境。两种方法得到的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效果。 拍摄方法要有目的性,要能够体会摄影家的创作意图,进而表露摄影家的审美情趣。同是拍摄一片白桦林,在中等距离平视拍摄,画面会显得平衡和宁静;在近距离以蓝天白云为背景仰视拍摄,白桦林会显得高耸挺拔、气势不凡;若在附近的山顶高地远距离俯视拍摄,成片的白桦林层层叠叠、辽阔宽广,像金色的海洋,三种表现方法取得三种不同的画面效果,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只要达到了拍摄者预期的效果,可以说都是成功的: 假如拍成的照片和预想的效果不同,那就是采用的方法不当,需要摄影者作适当的调整。 林中(以低角度仰视物象,跟前的景象便有了很大的变化:树变得挺拔高耸,周围的树干向着画面的中心倾斜,呈环抱之势。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便是发现并以仰角和广角镜加以丧现的结果 在阳光的作用下(景物会产生许多有趣的图案(但是美丽的图案能否出现井被发现,往往取决于拍摄角度选择是否正确 这幅照片中的情景是从顺光位置移动到骆驼之后铡逆光的位置时才突然出现的 4(写实与写意 写实与写意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摄影创作方式。就风光摄影而言,写实的风光作品讲究照片的精确、质感、真实和自然,追求再现大自然的原始面貌,而写意的风光作品则是摄影家在被摄景物面貌基本真实还原的基础上,更多地依照主观情感和表现意图,运用摄影的技术、技巧,适当地改变被摄景物的形象、色彩、空间、基调和现场氛围,从而创造出比真实场景更具美感、更有意境的视觉图像。 写实性风光摄影注重被摄对象的人文价值和史料价值。例如旅游广告的风光摄影,要求照片的地域特征明显,能吸引游人,对游览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地貌风光摄影,要求照片真实可信,质感细腻,层次清晰,具有科考价值;生态环境风光摄影的对象如植被、水系、山体、动物等,要求照片不但能真实地反映景物的原始面貌,还能够表现出被摄影景物的生态状况、环境气氛和自然精神。世界著名的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在美国西部约塞米蒂拍摄的原始生态的风光作品,具有非凡的影调和质感,浑然天成的气势和卓越的艺术品质,堪称纯粹派写实风光摄影的典范。由于他的这些照片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约塞米蒂大峡谷观光游览,促成了约塞米蒂峡谷后来被国会定名为“美国国家公园”。 写意风光摄影注重艺术的感染力,具有惟美的倾向,在山川、田园和小品类风光摄影中显得尤为突出。观众在欣赏写意风光照片时,一般不太注重被摄景点的明确性和场景的真实性,而是强调照片是否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像风光摄影家王建军拍摄的西部风光,大多使用偏正镜等方法,增强了色彩的饱和度,改变景物的色彩效果,使得作品具有大气、凝 重和神秘的意境。香港著名摄影家简庆福善于拍摄山乡、荷塘、梅花、鸟类等题材的风光照片,其中不少采用了电脑合成技术,使照片达到了诗情画意和尽善尽美的效果。摄影大师陈复礼的风光小品,多用长焦距镜头压缩画面空间拍摄局部小景,如以粉墙黛瓦衬托着老树枯枝,水中倒映着晃晃悠悠的拱桥和骑楼,在一幅拍摄秋色深沉的池塘的照片上请画家画上几只白鸭(影画合璧)等。这些作品都是拍摄者依照主观创作的意图,运用镜头和滤色镜的变异功能以及电脑图像制作技术等手段,创造出突破常规的构图形式和视觉感受的新颖之作,写意风光摄影着力表现的是画面的意境和摄影作品所具有的视觉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 两幅相同场景拍摄的照片,一幅是在上午时分有薄雾迷漫的环境下拍摄的,另一幅是于下午雾气退尽之后拍摄的。前者于迷蒙之中透出飘渺的意趣,后者实情实景,于青山绿水之间显出浓浓的乡情。依中国画沦,前者写意而后者为写实 5(想像与创造 “艺术的升华在于想像力的发挥。”面对大自然中的千景万物,风光摄影者往往缺少的就是想像,发挥想像是风光摄影者成功的捷径。当摄影者置身于陌生的风景面前,往往会被整体或局部的色彩、图案所吸引,随后便是确定拍摄角度,调整光圈、速度和画面结构,最终完成拍摄,至于这幅即将拍成的照片的画画效果如何,如果采取特殊的拍摄方法(能否改变景物的面貌,能否创造出更新的画面,达到更为理想的意境等。他们往往很少加以考虑,这就是拍摄者缺乏想像的表现,也是拍摄实践中常见的毛病。如果是一位具有丰富想像力的摄影家,是不会轻易揿下快门,而会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想像”的翅膀,凭着感觉和经验,用心灵的眼睛上下搜索,让一幅幅与眼前相近似、更具完美的画面不断浮现在脑海中,依照这些想像中的画面,摄影家可以为之跋山涉水,为之苦苦等待,或许也会打道回府,择日再行拍摄,目的只有一个:想方设法或者“不择手段”地拍摄完成他心目中的那幅完美的照片。 丰富的想像力不是与生俱来、凭空臆造的,而是靠日积月累、集腋成裘逐渐形成的。一个摄影者,如果平日能细心观察、研究景物与自然美之间的关系,能博览群书(照片和风景画册),那么他的积累和经验就会丰富起来。面对熟悉和不熟悉的风景,他都不会贸然下手,而是以审美的眼光,从艺术的高度去静观和选择眼前的景物,做到“不揿则已,揿则惊人”,这才是一个优秀风光摄影家应该具备的美学素养和驾驭风光摄影题材的能力。 有想像才会有创造,这是艺术创作的规律。风光摄影者应陔在众多的场景中,选择出符合个人审美要求,具有个性特点的景色,运用娴熟的摄影技巧在构图、色彩、用光上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拍摄出的照片(即便别人拍过的景点)应该是面目一新,不与人同的创新之作。 6(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是指人们做事得以成功的三个重要条件。风光摄影系户外摄影,与天气、地理、摄影人的出行和实践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拍摄好风光照片,这三个条件至关重要。 所谓“天时”,是指自然界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同是黄山,四季景色却有很大的差异。同是长城,不同季节周围的环境和色彩大不一样:春花、夏绿、秋叶、冬雪,衬托出长城的四季面貌。天气的变化就更为频繁了:阴晴雨雾、晨曦黄昏、日出日没、风雪冰霜、云霞夜幕。同样是拍摄山乡景色,因气候的变化,照片的气氛、影调、色彩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某处景点的最佳景色一般只在某一个季节或某一两种气候条件下才能见到,如果是在特定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拍摄出理想的照片,便是顺应了“天时”。 傍晚时的一处码头,夕阳沉落,云霞满天,用广角镜将夕阳连同水中和空中之景物尽收眼底。此照得以成功,依仗“天时”也。 所谓“地利”,是指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特征,诸如山峦平原、峰崖洞壑、江河湖海、花草林木。就广义的地利而言,还有城市建设、古迹名胜、田园景色等,这些自然景物的形态变化主要表现为点、线、面、形、色彩的异同和变化。同样是山峦,有些平淡无奇就不能入画,有些就很有特色,拍成照片能生成美感;同样是村庄,皖南山区的山村就比苏北平原的村庄有特色,皖南山村的民居粉墙黛瓦,在山坳之中错落有致、藏藏露露、诗情画意, 感觉很美。风光摄影讲究景点的选择,景点选对了,也就是顺应了“地利”。有的摄影家为了寻找到一个好的拍摄景点。有时要花上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可见“地利”也不是轻易可得的。 山下一片平展的草地在晨光的照射下好似金黄色的地毯,黑色的牦牛:点缀其间,与远处暗色的山峦相呼应,使画面上下均衡,一派山阴牧牛风光跃然纸上 所谓“人和”,是指摄影者的审美眼光,拍摄现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拍摄的技术技巧,概括为摄影者的综合素质。如摄影者对自然美的发现、欣赏、捕捉和再现的能力,其中也包括对作品的构思立意、角度选择、构图设计以及处理色彩、光线、形态、线条等技术技巧的能力,所谓“人和”也就是摄影者的眼光和技术水平。如果摄影者发现了大自然中的美(但是由于技术不过硬,把握不住拍摄的要领,那么再好的美景,也无缘成为自己的作品,面对美景,先前所做的一切将付之东流。一群摄影者,同处在一个环境里,由于个人眼光和水平的差异,各个拍出照片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是“人和”因素的结果。“人和”对一个风光摄影者来说(是—个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 第六章、光影的变化与比较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光与影是成像的先决条件,也是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光造影,影显光,摄影的学问就是应用光线的学问,摄影者要熟知太阳从黎明到黄昏之间在天空中移动的位置,需要把握一天之中光线的变化,这样拍摄千姿百态的景物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拍摄风光需要对大自然有更深的了解,再好的美景,若失去了光的照射,也会黯然失色,可以说光是风光摄影的灵魂。光线具有三种重要的特性,即亮度、色彩和方向,三者的变化是由一天中太阳所处的不同位置所决定的,而三者之中任何一种特性都可能影响到现场气氛和画面效果。仔细研究光的三种特性,可以发现它们对于表现景物的面貌和营造风景的气氛是多么重要。 1(光的瞬息之变 所谓光的瞬息之变是指光的亮度、色彩和方向的变化,而其中对风光摄影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光的方向的变化。在不同光线照射下,同样的景物呈现的形态和面貌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只有熟知光线对景物形态影响的规律,灵活运用,才能拍摄出不同气氛和意境的风光作品。 (1)顺光 顺光是从相机背后射向景物的光线。顺光照射下的景物,面貌真实,色彩明亮饱和,能够完整反映景物的原貌,易于拍摄和控制曝光。顺光下几乎看不见景物暗部和阴影,照片没有深浅色调之间的对比和明暗反差,画而显得平实、呆板,这是顺光的弱点。 顺光照射下的景物虽然显得平淡(缺乏立体感,但是就景物的色彩和面貌的真实还原而言是其他光线所不及的,而拍摄有水面倒影的景物。就其效果而言,非顺光莫属, (2)侧光 侧光是从侧面射向景物的光线。由于阳光不断地移动,侧位光的变化很快,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摄景物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明暗反差大,立体感强,这是侧光照射下景物呈现的特点,景物在侧光的照射下可能会呈现出多种块面、线条、形态和色彩。以侧光拍成的画面,光影丰富而有张力,是风光摄影理想的光线,但也要注意控制曝光量,要兼顾到景物明暗两部分光比,不然会损失景物细部的层次,那是十分可惜的。 侧光照射下的景物,最大的特点是立体感强,于两维的照片中,能反映出景物三维的立体空间,因为有明暗反差和对比,照片便具有光影变化所产生的视觉力度。 •低角度的侧光 (3)逆光 逆光是从相机的正面也就是被摄景物的后方投射的光线,是既有魅力也最难驾驭的光线。景物的正面处在暗部,景物的轮廓或突出的部位能够受到光的照射。画面中的暗部总是 多于亮部,画面简洁,反差强烈,逆光照片显得幽深而神秘,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风光摄影的许多上乘之作,大多是在逆光条件下拍摄成功的,因此逆光也受到众多摄影者的青睐。但它也是一匹难以驾驭的黑马,有些拍摄者面对逆光下的景物往往激动有余而冷静不足,因为未能很好地控制和调整曝光参数,致使到嘴的“鸭子”飞掉了。拍摄逆光下景物要把握一个恰好的分寸:既要能最低限度明辨出景物正面的暗部层次(又要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反差,突出景物轮廓和高光部分的亮度,这个“度”把握好了,照片十有八九是成功的。 逆光下主体景物与背景始终能够保持分离的状态,能够在幽暗背景的衬托下突出主体,这是逆光的作用,也是逆光摄影的强项, 2(从黎明到黄昏 日光的色温是依据一天之中时间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的。从日出后的一个小时开始,到日落前的一个多小时之间,太阳的色温较高并呈白亮色,中午左右的光线尤甚,被照射下的景物很少能出现生动的画画,这就是许多摄影家更愿意在早晚拍摄而不是在中午时刻拍摄的原因。在黎明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天空中蓝冷色的光线作用下,景物会透出神秘的气氛,日出之后的光线则是由光谱中较暖的部分组成,在随后的时间里,地面的景物便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能引起观者周身的暖意。相同的过程和感觉存在于落日前的一个小时内,当太阳落入地平线后,天空又逐渐变成蓝紫色的光线,景物再一次被冷色调笼罩住,对于许多拍摄者来说,这标志着一天工作的结束,但是有经验的摄影家往往仍然坚持拍摄,因为此刻微明的光线可能会在照片上留下一种奇妙的不可思议的神秘景象。 面对低垂的太阳,被摄景物呈逆光效果,被处理成形态醒目、轮廓分明的剪影,此时应以天空为背景,并以天空的亮度为曝光依据再增加一级曝光量,使剪景更加突出(逆光下起伏的田野和湖面能显出丰富的层次和明暗交替的反差,但只有在较高处作俯视拍摄,这一景观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傍晚时分,侧光在表现被摄体的细部和色彩上要比顺光和逆光生动得多。当相机对着南方或北方拍摄时,便会产生侧光效果,侧光下的景物在深色和明亮的高光之间会产生一种令人兴奋的张力。由于侧光的照射,景物会在地面上产生不同形状长长的影子,会使画面出现十分有趣的空间感。 夕阳余晖,映红满天云彩(沉入海中,海水可以洗净她一天行走的疲劳,拍摄日落美景,往往会产生出诗人般的想像,这算是摄影创作之外的又一个美的收获 3(巧用顶光 顶光也就是中午前后,从头顶上方投射的光线。由于光线直射而下,被摄体的顶部受光,而正面和侧面均在阴影之中,因此照片的三维空间感和立体感较差。相比之下,拍摄者愿意拍摄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光线下的景物,而忽视对中午顶光下景物的拍摄。殊不知在一些特别的环境下,如南北走向的峡谷、老街,高楼林立的城市街景,以及茂密的森林和东西方向被高物遮挡而无法受光的景物,在早晚时间,景物处在阴影之中,层次、质感和立体感都无法表现。如果在中午时拍摄,由于光线的直射,峡谷中的溪流泛着银波涓涓流淌,在两旁深色山崖的衬托下像一条蜿蜒的白龙在峡谷中游动;直射的顶光穿过原始森林茂密的枝叶,投下一束束白亮的光柱与深暗色的树干形成强烈的对比,黑白相间的线条使画面显得十分有张力;大都市的街道上五颜六色的景物在顶光的直射下,显得十分醒目,两旁的高楼大厦的墙面或明或暗(由于朝向不一)形成明暗块面的对比,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中午顶光照射下的景物,应该以表现它的亮部景物的层次为主,因此测光应该以亮部为依据,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暗部的景物只能起到衬托的作用。 在风光摄影中(顶光往往不被认可,但在这幅照片中,顶光照射下的人物呈剪影状,与背景中明亮的幕士塔格峰形成强烈的对比,耸立的山峰,生活着的人群,有情有景,为风光照片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4(柔和的散射光 散射光是在多云或阴天的气候中产生的光线。散射光的光线比较柔和,如同在摄 影棚中反光伞下拍摄景物。这种光没有明确的方向性,被摄景物轮廓线柔和,没有明显的阴影,反差较弱。散射光下的景物色彩饱和、厚重,色彩还原能够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散射光下适合拍摄色彩艳丽或以色块、线条构图的风景。但是拍摄光影效果强烈的建筑时,往往因为缺少光影的反差和对比(照片缺乏表现力度。在大自然的景致中拍摄人像,以散射光的天气最为理想。 5(意境幽深的逆光摄影 逆光是风光摄影运用较多的光线,一幅优秀的风光作品应该是有意境的,而逆光恰是创造“意境”的高手,因此许多摄影家称逆光为“魔光”或“神秘之光”。逆光之下的水面(波光粼粼,船只和飞鸟为黑色的剪影,显得梦幻神秘;绿色的田野上,几株镶银的小树玉立在绿色的田野上。逆光摄影的优点很多。首先在逆光的照射下,能使主体与杂乱背景分离开。还可以将物体正面不和谐、不悦目的颜色隐没在阴影中,使画面简洁明快。逆光下的景物能增加画面的透视效果,提高照片的明暗对比度。逆光下的景物应以暗部测光,然后减少1,2级曝光量,这样暗部的层次既可以较好地表现出来,明亮的轮廓光也会显得透亮醒目。逆光下的景物除少量的轮廓高光外,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再加上深黑色的背景,整个画面呈冷低色调,增加了作品的神秘色彩。 逆光是摄影人喜欢采用的光线(其特点在于画面简洁、色调单纯、意境神秘幽远,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以草地中最亮的部分为曝光依据,画面中各个部分的层次和光比都能较好得到表现, 逆光摄影最常见的失误是曝光不足。因为在这种光线下拍照,测光表最易受到直射光的干扰,因此在按正常方式测光时,需要增加两级曝光量:由于参数的改变,从而兼顾到暗部层次的表现。另一个会经常出现的失误是产生炫光效果,迎面而来的直射光在镜头筒内易形成折射光是生成炫光的原因,炫光会降低影像的反差,直接影响到成像的效果。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选用足够长的遮光罩或用纸板、帽子等挡住直射光。一般情况下,不宜让太阳光直接摄人画面,但使用广角镜往往例外,广角画面宽广,将太阳拍入画面,有利于表现出风景照片的空间感,太阳与地面的景物上下呼应,画面显得充实丰满,光彩夺目。 在逆光下拍摄景物,要注意尽可能将相机处于较高的位置作俯拍(这样既可以将地面景物丰富的层次摄入画中,井能很好地反映景物顶部的亮色。 暗部虽然成剪影,但仍能分辨出远近不同的层次, 6(影凋的魅力 当一种影调的倾向在画画上占主导优势时(画面上就会形成一定的基调或主调,从而使整个摄影画面的影调结构形成更为统一、和谐的整体。这样一种以基调为主的调性主要可以分为中间调、高调和低调三种,它们个性迥异的视觉语言,有利于人们深入了解影调的特征(充分享受视觉语言的多种审美享受。 (1)丰富的中间调 中间调是以长调级谱为主调,辅之以适量的白色和黑色完成的、是人们所看到的许多画面的基础影调。中间调的色调(色彩)丰富,色调转变缓慢,反差较小,调子柔和,其调性语言是素洁、柔润、宁静。在风光摄影中,中间调的用光语言要求有适当的光比,亮部和暗郎之间的光比大约l:3最为自然。光比太小影调偏高,缺少高光层次,光比太大影调偏低,缺少暗部质感,最重要的是,中间影调的画面中需要少量的黑影调和白影调进行对比、陪衬,否则在一味追求细腻过渡的过程中,会使画面失之单调,缺乏生气。 一幅风光照片要有一种统一画面的色彩基凋,而中间(中灰)凋便是介乎于高调和低调之间的一种色彩基调,它的色彩丰富,包容明暗色彩和影调。这幅《桦林人家》便具有这样的特点 (2)明快的高调 高调又称“明调”或者”亮调”,它的基本影调为白色或浅灰,可以占画面的80,以上,从而以大面积的白色和浅灰色给人以明朗纯净、清秀之感。高调常适合表现宁静的风光,浅色的静物以及人像摄影中的女性和儿童等,以充分传达这样一种洁净的氛围,表达柔情似水的特征。在拍摄高调画面时,除了选择浅色调的物体,包括主体和背景都应陔是浅色调之外,合适的光照是非常重要的,正面光或散射光是产生高调的用光基础,比如多云或阴天的自然光(都可能造成很小的光比,减少物体的阴影,形成以大面积白色和浅灰为主的基凋。有一点必须强调,画面中除了大面积的白色和浅灰外,还必须保留少量有力度的黑色(这些黑色可以是风光摄影中极少量的阴影,这些黑色既能使之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又可避免因为缺少黑色后,高调很容易产生苍白无力的感觉。 •画面简洁,以白色为基调,灰黑色的景物只是点缀其间,占很少面积,这是高调照片的典型特征 (3)深沉凝重的低调 低调又称“暗调”,它的基本影调为黑色和深灰,可以占画面的70,以上,给人以凝重庄严和含蓄神秘的感觉,有较为强烈的冲击力。 与高调相反的是(低凋的拍摄除了要求选择深暗色的拍摄对象,避免大面积的亮色出现在画面中之外,更重要的是所选择的光线的光比要求大些,尤其是逆光和侧逆光是低调的理想光源角度。在这些光线下,不仅可以将被摄物体隐没在黑暗中,同时可以勾勒出被摄体的轮廓,通过“惜光如金”的用光,充分完成画面的低调结构语言。在低调中,要十分强调局部高光的运用,尤其在低调风光照片中,要注意以其少量的亮色使画面在总体的深暗色氛围下呈现生机,避免低调画面常常过于灰暗无神的弱点。如果说高调照片犹如乐师手中的小提琴的飘逸,使人轻松的话,那么低调照片恰似大提琴的低沉浑厚,让人坠入沉思的意境。反观摄影史上的名作,往往低调多于高调,深沉的感觉多于轻松的氛围,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 乌云低压(山峦黑暗,构成了画面灰暗的低调色彩。远处天边一小片亮光,为低调照片抹上了一道亮色:如同高调照片中有黑点一样,低调照片中是不能缺少亮色的,否则照片会死气沉沉,没有光彩 (4)把握调性 从视觉心理的角度理解调性,可以发现画面的影调之所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主要是“视错觉”在起作用,人们的视觉生理习惯对白色光敏感,对黑色感觉比较迟钝。所以,调子深的画面总比调子浅的画面显得重些,黑白分明的画面就显得醒目而黑白反差小的就显得柔和。把握“视错觉”的这些规律,对影调的构成是很有利的。人们在拍摄照片时,总是希望将当时的感觉更多地传达给观众,如果抓住观众的心理感受特征,就能通过影调使这份感受直达观众心里。如学会在镜头巾或以黑衬白,或以白衬托黑,或以高调抒情,或以低调传神,就可以拍摄出影调流畅、丰富、优美的风光照片。 这是沈阳附近山区的一处冬日雪景 照片具有明显的高调倾向,银装素裹,典稚宁静,观之赏心悦目, 第七章 画面构成 当人们置身于优美的风景之中时,往往会被其中的形态、质感、色彩和光线所吸引和陶醉,兴趣会促使人拿起照相机,却又不知如何框取面前诸多的景物,在画面结构的处理上遇到了麻烦。所谓结构画面,就是从自然存在的杂乱无章的景物之中找出构图秩序,把许多散乱的构图要素组合成一个可供观赏的整体画面,目的是让组合成的画面向观者传达摄影家已经体会到的兴奋和美感以及画面精彩之处。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气氛,或是壮阔的美,或是秀丽的美,所显现的色彩,有凝重的,也有淡雅的。 风景本身会向摄影者展示出外部的特征和蕴藏的美。作为摄影者最重要的是要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自己所发现的那些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视觉美的焦点上。构图方法和构图的语 言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关键在于摄影者能否把对风景的直觉与那些行之有效的基本法则结合起来,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变得愈加熟练,趋向完美。 1(重视第一感觉 优美的风光出现在眼前时,要记下它给人的第一感觉,即其中哪些是使人最兴奋的景物:是色彩,如秋染的山林;是形状,某一个具体的景物,一棵树、一座农舍或是一块图形很好的田垄;是光线,如一抹斜阳掠过山坳投射到山间小路上晚归的羊群;是其中的几个局部景物相互之间形成的有趣的图案结构,如线的延伸,块面的构成,或是点的分布,这些使人产生兴趣的东西,或许就是应该得到表现并能打动观众的构图要素。对于任何一个拍摄者,如果在一片风景前观察许久,思考过多(可能是无益的,这样也许会使人最先的也可能是最准确的那种感觉逐渐淡漠,而被以后眼花缭乱的景色搞得无所适从,左顾布盼,难以下手,重视第一感觉,这是创作心理的一种体验。也是经验之谈,不妨在实践中试试。 第一感觉确立之后,需要围绕感觉中的主体设汁画画。若以表现色彩为主,那么就要以色彩配置的原则来安排主体与陪体之间的色彩关系;若以表现形状为主,就要以构图的法则安排好主体与陪体间的位置关系;若要以表现光线为主体,就要注意曝光量的控制,体现出适当的反差比例;若以表现气势恢弘的场面景观(那就需要在确立画面主体的同时还要安排几个陪体景物来烘托主体,使画面大而不空,充实而宽广。第一感觉往往会激发摄影者的创作灵感,而灵感往往稍纵即逝。因此,作为一个风光摄影者,及时抓住自己对景物的第一感觉,对于激发灵感,创作出好的风光作品至关重要。 深秋时节(走进川西米亚罗景区,最能打动人的是色彩,满山的杂木,红蓝绿青,比比皆是 而繁杂的色彩对拍摄而言(是一件很堆的事,将更多的树色摄入画面往往适得其反,真正能够入画的草木也就两三株,这幅照片将隔水相望的两株红、黄各色的树色作为主体放进画面,下部配以潺潺流水,整幅照片透出浓浓的秋意 四川红原的红草地是每位入川的摄影家都想表现的风景,它的特点在于草红、天蓝,树黄(红草之间且有水洼地,能够映出天的青色(红,蓝,黄三色也是组成更多种颜色的基本色彩 2(点线面的游戏 点、线、面是自然美的主要自然物质属性,也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摄影艺术的画面构成离不开点线面的独立运用和组合运用。风光摄影的构图,应该首先考虑点线面的安排和布局。 下图: 从高处俯瞰港湾,发现海岸线蜿蜒曲折,形成一个反“C”构图,中间海面上渔船点点,由这许多点再汇成一个面,这是自然景观中常见到的点线面的组合。作为摄影者要善于发现美,并要做好点线面的组合游戏 线的构成 (1)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线是点的运动轨迹,面是点向周围的扩大,线的横向移动可以形成块面,粗的线也可视作窄的面,线的横向排列可以形成面,面与面之间的界线也可视作独立的线,线的多次转折与连接可以构成景物的形态,形状的边沿又可能是不规则的线。 一段熟悉的城墙,由十光照的角度和强度的原因(成了两条几乎单纯的对角线,画面简洁具有向外的张力,这就是光与线形组合产生的视角冲击力,更具有艺术的魅力 (2)线型的种类与性质 线有直线、曲线、折线之区别,并有粗细、浓淡、虚实之分。不同的线形,给人以不同的联想和感受,例如止线给人以稳定感和挺拔感,曲线给人以优美的动感,折线给人以突变的升降感,线的粗细、浓淡、虚实,义给人以轻重、刚柔、动静的感受。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沪定桥,没有昔日的纷飞战火,也没有斑驳残痕桥体的旧貌,只 有铁索和桥面木道构成的由近伸向远处的线。在这幅照片中,所要表现桥索线形的美学意义已经超过它本身记载历史的意义了, •梯田的曲线分割了画面,由线的分割形成大小不同的面,反映出画面的空间 (3)线与形的运用 线与形不但具有单独美,而且具有彼此之间的结合美和映衬美。对线感和形感的发现,往往会引发风光摄影家捕捉自然美的灵感和兴趣。摄影家拍摄风景,犹如猎人在大自然中寻觅猎物,敏锐的目光总会落到山水花木所形成的线和形及其体现出的单独美与组合美。可能是一株树的线形会使他止步,也许是几座山的线形的相互映衬会使他驻足流连。其实不少风光摄影佳作就是做的“线条文章”。 在线的鉴别、发现和运用中,明显、清晰的线并不难捕捉,但是隐约、含蓄的线常被忽略,这是对线型缺乏敏感的表现。例如,景物形态的边线、树冠的断续线、山体的边际线、窄的面也可以当作粗的线等。“构图无章,多有败笔”指的就是线形处理不当的结果,如地平线居中,将画面一分为二,山体水平线倾斜不稳,前景的线形繁杂零乱,几条线形之间缺乏疏空聚散的构成和布局等,这些不能很好地运用点线面组合画面,往往是风光摄影照片不能成功的原因。 照片中的景物首先是以块面的形式出现在眼前,而块面与块面的碰撞,连接的是一条条有形的线,它连接而又分离着块面,由此,线与面的组合便产生了美, 利用从云缝里射出的阳光,局部照亮被摄体,可以突出主体。 3(结构画面-中心 一幅风光照片,只能有一个中心景物,照片中的其他景物只能是从属性的,并尽可能地配合主体,烘托主体,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一幅照片如果没有明显的趣味中心,观众看了就会迷惑不解。因此,一幅好的照片应该能够让观众一眼就感觉出照片的趣味中心,并有所理解。主体可以是一个很完整的景物并且在画中占相当的比例,或者由于明显的质感而十分醒目;主体也可以不是一个完整的景物,它可以是一个形状,一个线条,一个物体局部的质感,或者是相互联系着的若干个物体的组合。假如摄影者没有努力去确定画面的趣味中心,作为画面的主体景物就不可能显现,画面缺乏内在情趣,结果主体景物的优势地位得不到突出,画面各个部分只能充当从属景物,此外,也没有什么醒目的形状和线条可以弥补这个缺陷,那么就会成为一幅无趣味中心的照片,也就没有什么欣赏的价值了。 这是园林中的一处小景。树和它在水中的倒影构成了照片框架式的构图,船便成了画面的中心景物,它的位置恰好安排在“黄金分割率”所谓的最佳视点上、 每一处风景,无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都包含着若干个景物,其中每一个局部景物都有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而被摄人镜头,最终应该选哪一处作为拍摄的主体呢,面临选择许多人会犯这样的错误:看见一处风景,就以为其中每件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并且把他们统统拍摄下来,这种“包罗万象”的拍摄方法是造成视觉混乱的根本原因(其实这个时候应该采取的方法就是“删繁就简”。 删繁就简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方法。要真正做到删繁就简,就必须在实践中遵循其中的规律。假如只有一个景物需要加以强调而使之处于优势的主体地位的话,那么画面中所有其他景物都应当适当删除,或降低到次要地位,如果允许那些可能引起视觉混乱的景物都很清晰地保留在画面上,它们就会同确定的主体景物分庭抗礼,即使画面中留有两个同样具有 吸引力的景物,也可能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从而破坏这幅作品的视觉效果。 有一种误解,即有趣的构图只能用特写的方法表现。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趣味中心要求的是一个醒目的景物,它可以是整个景物或景物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若干物体的组合;它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构图要素,也可以是几个要素的组合。 是否具有统一感是组合画面的关键,它是由一个连接因素把画面的各个部分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和周围的环境分离开来而独立存在的。这个有机整体还可以通过明暗对比或质感差别从周围的环境中被突现小来,达到突出主体、主次分明、统一和谐的画面效果。 这是皖南宏村一处风景。画面中的拱桥位置在整个画面的2/5处(这也是一般观众容易接受的最佳视觉位置 •在上面的画面中,骆驼特别是有人骑的骆驼是画面的主体,让主体的剪影在夕阳下更加突出 这张画面的趣味中心不太好界定,实际上是前面靠左的石柱,虽然整个画面都是石柱,后面的石柱和前面的石柱对主体形成依托。 趣味中心有时候并不是画面的主体,在画面中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画幅的选择 在风光摄影中,画幅的选择十分重要。同一处风景,选用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或者超长画幅进行构图,影像的视觉效果迥然不同。同一处风景,用一种画幅构图的照片可能是平庸之作,而用另一种画幅构图的照片可能就是精品佳作,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每一种画幅都有其构图的特点。如何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选择适合它们构图和拍摄的风景,扬长避短才是采用各种画幅拍好风景的关键。 (1)横画幅 横画幅与人的视野习惯有关。宽阔的地平线依次展开,物象横向排列,各种水平的横向联系,能舒心自如地向两边产生辐射的趋势,特别能满足人的双眼“左顾右盼”。横画幅构图还有利于表现物体的运动趋势,包括使静止的景物产生流动的节奏美。比如拍摄绵亘蜿蜒的群山,俯瞰拍摄高楼林立的城市全景,拍摄海湾中横向驶入的船队等,都会带来视觉上的满足。 横画幅照片的最大特点是让观众的视线对照片两侧边线以外的未见景物保留想像的空间。这幅照片便会让观众对船的横向排列和运动产生联想,在观众心中拓展了照片的横向面积,充实了照片的内容。 横画幅增加了安定静止的气氛 (2)竖画幅 垂直构图除了能有利于展示垂白高大的景物特征外,还能引导视线向上运动和向往,与人的向上开拓的心理和愿望有关。在垂直画幅中,一方面可以表现树木、建筑、高塔等高大垂直的物体,另一方面,在竖画幅的上下方位置安排一些呈对角线分布的景物,就会给人的视觉和心理带来飞升的感受,并通过仰看产生一种崇高的情感;如果站在高处向下俯拍并选择竖构图时,由于地面上的景物在画面上是由下向上展开的,很像中国画的立轴山水(会使人产生一种博大的胸怀。 这幅黄山云松的照片(由于选择竖画幅拍摄,给人以崇高的视觉感受,并对远处云 海奇峰以上更远的空间产生想像,使人回味无穷。 (3)方画幅 在摄影画面的构图中,还有用得不多的呈稳定状态的正方形构图。使用哈苏等方形画幅相机的摄影家,最能领会其中的意味。正方形能满足旋转动势的需要,有时能解决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的矛盾。但是由于两者边缘的均衡,正方形构图往往是摄影构图中最难把握的构图样式之一,需要长时间的磨合过程,否则会感到不习惯。在电影发展的初期,电影专家甚至提出把电影银幕定为正方形,认为正方形可以把横宽和纵深两个方向包括进去,是最理想的画面。有趣的是,现代电影的银幕不仅没有变成正方形,反而出现了更宽的遮幅式和宽银幕,这恰恰说明了现代美学观念需要更多更宽阔的横向心理场。 这幅拍摄于川西米亚罗峡谷的方画幅照片,给人以端庄、平稳的感觉。画面中色彩凝重,质感细腻,构图紧凑,并具有向照片四边呈放射状的张力。 (4)超长画幅 超长画幅具有更宽阔的横向心理场,具有电影蒙太奇表现方法的视觉效果,它具有宽阔的视觉场,在观看一幅长画幅照片时从左至右具有较大的移动空间。虽是一幅定格静态的风景照片,观看时仿佛是在看一幅移动的长卷,这种视觉感受在观看其他几种画幅照片时都不曾出现过,这恰恰是长画幅照片的视觉艺术的魅力所在。 (5)选择与比较 摄影师不可能像画师那样有足够的日、"司去考虑画面的格局,去决定画面的长宽比例——画家甚至还可以在绘画过程中推倒重来,而摄影师对构图的把握往往是在极其短暂的瞬间里完成的,是横是竖容不得有半点犹豫。加上底片的面积非常有限(一旦横与竖的格局决定后,再想改变它,试图通过后期的大面积剪裁毕竟得不偿失,这就要求摄影师对构图的把握有非常敏捷的处理能力。 摄影的构图还会受到习惯性横执相机的影响,包括平时看到的电视和电影都是横构图。因此大多数人拍照时都喜欢使用横构图的形式,不管场景中是否有直构图的需要,甚至几卷胶片拍下来竟会没有一张是竖构图,这是非常遗憾的。许多著名的摄影家都把竖构图作为一种基本功对初学者进行强化训练,确实很有必要。 5(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绘画的要决,画面的内容和结构再好(如果在关键的位置上没有精彩之笔的点缀,画面会显得平淡。风光摄影也是一样,再美的风景,如果不注意将其中最突出、亮丽的景物或物体安排在画而的最醒目的位置,照片就会失去趣味中心,缺乏神采。在风光摄影中,有许多景物和物体可以构成画而的中心,成为照片的点晴之笔:湛蓝的天空中一行归雁;金黄色的油菜花田中一位着红衣的农妇;山村的早晨,从农舍中袅袅升起的炊烟;桦林深处一座红色的小木屋;绿色的草原上,一束光柱穿透云层投射到一片羊群之中。那归雁、农妇、炊烟、木屋和羊群就是画面中的点睛之笔。绘画称点睛之笔为“画眼”,试想一下,以上几幅照片中如果缺少了这些被称为画眼的物体,那画面该是多么平淡无奇。 “画龙点睛’’是风光摄影常用的构图于法,所谓“睛”是指照片的主体景物,也是照片的视觉中心,该景物一般放在”黄金分割率”的最佳视点的位置 一般被称作点睛之笔的物体有几个特点:其一,体积小,与整个画面相比是面与点或面与线的大小比例,如果面积过大,反而起不到点睛的作用;其二,色彩要突出(黑白影调也是如此),与整个画面的基调色彩呈对比色,即画面是冷色调,主体景物就是暖色调,或互为相反的色调;其三,点睛之笔的景物最好处在画面黄金分割率的四个最佳视点的某个位置上,这样才醒目,具有视觉的冲击力。 这是在浙江安吉山区拍摄的一幅有云雾缭绕的山景照片,显而易见照片的中心景物即点睛之笔是照片右上角的红顶小屋。 6(空灵与意境 在画画上留有大面积单一的浅白色或深灰色调的空间,而被摄主体只占较少的面积,这是画面布局的一种形式。这种画面的构成具有抒情和写意的风格。留出的空白给画面以 意境,中国画论有“画留三分白,生气随之发”之说, 在风光摄影中,常常采用仰角拍摄的方法,将被摄景物,如一排树或起伏的远山置于画面的最下端,以大面积的天空作背景,画面留出很大的空白,显得辽阔和空灵,意境幽远。也有采用俯角拍摄的方法,将被摄景物如沙漠中的胡杨或山坡上一群暮归的牛羊置于画面的最上端,以大面积的沙漠或山坡上的绿草为前景,给画面留下很大的空间,画面上部的牛羊有远距离感,画面显得宽广、深远;晴天丽日下的太湖远近的景物都会显得很实,但在雾天拍太湖就大不一样,若以近处岸边儿株垂柳为前景,泊在雾中湖边的几叶小舟为中景,远处的一切都笼罩在白茫茫的雾中,隐隐约约,留有大面积的空白,整个画面显得空灵而淡雅。 照片中所谓的空灵并不等于空白,看似空白的地方蕴含着意境(黄山的云就是对空灵和意境最好的诠释。 在风光摄影作品中,大面积的空白其实并不空,而是蕴涵着一种意境。对拍摄者和观赏者来说都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绘的感觉和想像,照片中的空白是摄影的一种语汇,是风光摄影结构画面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这类照片空白多于实景,因此要求面积虽小的实景或是实物的形状、色彩、质感和动态等方面都要有特点或趣味,要醒目或夸张,要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否则画画就会显得空白平淡、乏味无趣。 照片里飘渺的云雾中透露出黄山的灵性。 7(均衡之道 风光摄影讲求美,而画面的均衡与否会自接影响到照片的美感。拍摄一株大树,如果将它置于画面的一边靠边框线的位置,而另一边空而无物,画面看上去一边重一边轻,有向一边倾斜的感觉,这幅照片渭之失衡,也就淡不上美了。如果能将附近的一座农舍(哪怕在远景位置)摄入画面一边较空的位置,看上去就感到左右均衡了,画面也就美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这是摄自横店影视基地中秦皇宫广场的一幅照片,两边的景物比例基本相等,这是在均等中求平衡的构图方法一例。 影响和制约画面均衡的原因至少有三种:其一是画面中景物大与小(有与无)比例的失衡,拍摄时只注重被摄主体,忽略了画面另一端哪怕是较小景物的陪衬和烘托作用,这是造成画面失衡的主要原因。其二是因为景物在画面中位置不当造成的失衡,假如拍摄者能够熟悉和运用“井”字形黄金分割率的构图法则,将主体景物置于或靠近法则中确定的四个最佳视觉中心点,那么画面自然也就感觉平衡了。这种构图的方法应该在实践中经常运用并养成习惯,拍摄的照片也就不会出现不均衡的现象了。其三是景物之间色彩(包括黑白)比例不当造成的失衡,如在逆光下拍摄远山的一幅照片,占画面2,3面积的远山和前景中的坡地都呈黑色的剪影,占1,3面积的天空则是浅蓝色的,很明显画面的下部黑暗色调的面积过大、过重,画面上轻下重造成画面失衡,如果能在前景的坡地中寻得一两片水洼地或白色的羊群,将反光的水洼或羊群摄人并置于画面的下端,与天空相呼应,那么画面也就获得了均衡的感觉。从上面举例看出,所谓均衡不是对称,也不是绝对平衡,假如画面左右两边各置一株树,位置和大小都一样,那画面就显得十分呆板,这样追求平衡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讲均衡,是追求一种不等的均衡,不是完成物质(数量)的平衡,而是追求视觉的均衡,这种区分是十分重要的,在拍摄实践中许多画面的均衡,常常是凭摄影者的感觉来确定的,而不是靠计算得出的。 从这幅照片中景物的数量比例来看,上部的景物明显多而重(但有了照片下部虽不多的景物的陪衬,照片已经得到了视觉感受中的平衡(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是照片在不均等中求平衡构图方法的又一例 暗色调的面积过大、过重,画面上轻下重造成画面失衡,如果能在前景的坡地中寻得一两片水洼地或白色的羊群,将反光的水洼或羊群摄人并置于画面的下端,与天空相呼应,那么画面也就获得了均衡的感觉。从上面举例看出,所谓均衡不是对称,也不是绝对平衡,假如画面左右两边各置一株树,位置和大小都一样,那画面就显得十分呆板,这样追求平衡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讲均衡,是追求一种不等的均衡,不是完成物质(数量)的平衡,而是追求视觉 的均衡,这种区分是十分重要的,在拍摄实践中许多画面的均衡,常常是凭摄影者的感觉来确定的,而不是靠计算得出的。 整幅作品若没有右下角的松岩(在视觉上照片便会有失重的可能,照片的重心会明显偏向左边,有了这—小块面积不大的景物(照片看上去均衡了。另外,前景的加入使空间感加强。 8(简约之美 大自然中的景致丰富多彩,风光照片并不是包罗的景致越多就越好,恰恰相反,画面越简洁,主体景物就越突出,给予观众的视觉感受就越深刻。一幅风光照片取景构图能够做到“增加一点则多,减少一点则少”,那才是好照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对被摄主体和陪体要选择,要避开周围一切与主体无关的景物,选择安排好主体和陪体的位置,使两者相呼应,构成完整的画面。其二,要选择和处理好背景,在拍摄主体的同时,要注意避开杂乱的景物,力求选择单一色调的景物作为背景。在特殊的情况下,有时无法避开杂乱的背景时,则可以选用长焦距镜头,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中杂乱的景物,使主体处在一个朦胧和单一的背景之中;在可能的情况下,有意选用逆光或侧逆光拍摄主体,由于光线的逆射和侧射,背景多处在光线照不到的阴影处,在这样深暗色背景的衬托下,主体会愈加醒目。当然在一些特殊的天气环境下拍摄风景照,背景也能达到简洁的效果。 就构图和取景的方法而言,绘画和摄影是有区别的,绘画表现景物往往用的是加法,而风光摄影表现大自然则是用的减法。作画是用颜色一笔一笔在白纸上画上美丽的景物,而摄影者在大自然中,首先是想方设法避开杂乱无章的景物,然后再将主体景物摄入画面,采取的是先减除后拍摄的方法。因此,拍摄风光照片,欲求得简约的画面效果,就要掌握和运用好减法的技术。 这幅照片通过增加曝光的方法,即以水面亮度测光,在此基础卜再增加2级曝光量,通过增加曝光的方法将水面上原来的中灰色调除去,使得画画简洁,曲线的渔网成“c”字型构图,充分展示了画面的简约之美: 9(虚与实 在所有摄影模式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三维空间的当属风光摄影,如何表现好深度空间对于风光摄影尤为重要。所谓深度是指画面的纵深感。体现深度感的方法很多,而设置前景、中景和背景三个景别则是体现画面深度常用的方法。另外,利用景物之间大与小的对比,景物色调之间深与浅、冷与暖对比的方法也能够体现出画面的深度。那么,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即利用景物之间虚与实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的深度。虚与实的画面效果,拍摄者是可以通过调节光圈的大小、控制景深的方法达到的。 虚与实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没有虚也就无所谓实,没有实也就无所谓虚。在摄影中(运用虚实关系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景物的真切和细致(此照片拍摄岸边虚动的油菜花就是为了突出水中“白毛浮绿水”的真切。 虚实对比的方法便于引导视觉的注意力投向照片中的主体景物。 利用拍摄虚晃的动体来表现画面的深度空间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用较慢的速度拍摄河道中行驶的帆船,虚晃的帆影与两岸的实景形成虚实对比。再比如用慢速度拍摄在沙漠上奔跑的越野汽车,虚动的汽车与周围起伏沙丘的细致沙纹形成虚与实的对比,造成了一个动态的深度空间。相比之下,动态的空间比静态的空间更为精彩。运用虚实对比的拍摄方法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在运用大光圈造成画面虚实效果时,要注意前景中的陪体是虚影,而画面中的主体一定是实像,画面中的主次、虚实关系不能改变;二是用慢速度造成画面虚实效果时,除动体之外,周围的景物一定要实,否则画面结像松散,虚实关系不明显,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持机不稳、相机抖动等原因造成的,解决的最好的方法是用三脚架支撑相机进行拍摄,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显然这幅照片中的主体是前景中的油菜花,而山区的民居和溪流在照片中只起到陪衬和交代环境背景的作用,让它处在虚影之中是符合作品创作意图的,这一虚一实比较完整地 反映了皖南山区的景色, 10(前景与背景 所谓前景与背景是相对于主体存在于场景画面巾两个景物,相对于主体而言,前景与背景也可以是独立存在的景物。在一幅摄影作品中,有时可以没有前景,主体景物本身就充当了前景的角色。另外,在一幅作品中,只要有主体就—定会有背景,即使是以天空或空白处为背景,这种空白背景也是一种摄影的语汇。 (1)前景 前景在风光摄影中的运用十分普遍,它在画面中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起到烘托、渲染和美化主体的作用,使得前景和主体景物之间相映成趣,并有内在的联系,其中要注意主体与前景的景致风格相一致,调子要协调一致,内容要一致。 二是起到点缀的作用,起到画面补白、填空的作用,还能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 三是起到扩大景深,增强透视感和空间感,增加画面三度空间的作用。 四是起到对比的作用,运用大与小、前与后、深与浅、高与低的表现手法,达到前景与主体之间的对比效果,从而加大表现主体的力度。 前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前景的位置可以放在照片四边或四个角的任何位置,但一般极少见前景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前景可以是虚像也可以是实景,主要根据主体景物的实际形状和表现意图来决定,拍摄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换前景的位置和大小比例,最终达到完美画面的目的。 前景与背景的关系不仅仅是虚与实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前景与背景的对比关系,才构成了画面三维的空间关系。从而造成了照片立体空间的视觉效果。这幅照片中近处的夜灯和远处的灯塔是构成画面空间的两个重要元素, (2)背景 除了主体以及处于主体前面的前景外,剩下的平面空白处都应属于背景范围。对于这一部分面积中景物的安排取舍,在画面结构中也有很重要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背景,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尽可能保留一些能点化主体所处环境的赋有特征的形象,从内容上能更好地为主题服务;二是尽可能排除那些可有可无的杂乱景物。以免主体被背景中的杂乱线条所割裂或是被无关紧要的景物分散注意力;三是要找到与主体具有对比的影调,避免主体被背景的影调所淹没。由于背景的作用主要是作为环境来说明主体的,它的典型化的程度直接影响了画面的表现力,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部应该是较为清晰的。人们之所以看到一些摄影画面中的背景是非常虚的,是因为背景对主体并没有任何的说明作用,或是太杂乱而被摄影师用控制景深的方法有意将其虚化。 同样,这幅黄山照片中的两座峰岩,一前一后,一虚一实,中间云雾缭绕,一个空灵的黄山景观展现在眼前, 第八章 视角与空间的变化 照片是平面造型艺术,但就其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而言,它确实应该算作空间艺术。以风光摄影为例,若把一处景点看成一个圆的圆心,以拍摄距离为半径,可以划分大小不等的圆,而圆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一个拍摄点或拍摄角度,那么从每个角度和点上观察和拍摄这一景物,都会产生不尽相同的图像效果。在风光摄影中,拍摄者可以利用距离和角度,开拓出一个很大很广的拍摄空间,拍摄者还可以选择和想像出任何一种空间样式。在风光摄影实践中,拍摄者不但要研究大自然变化的规律,还要研究由于距离和角度的变化对摄影空间影响的规律。自然景观的变化往往不是以摄影者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由距离和角度所形成的摄影空间,是可以按照拍摄者的想像和意图而改变的,改变的目的是求得最佳拍摄效果,达到与拍摄 者理想中的景物相统一的效果,这也是风光摄影中经常讲到的“以万变求一变”,意思就是以拍摄距离和角度的不断变化,来改变被摄景物的面貌和拍摄效果。 1(平视 所谓平视线上,是指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观察景物的高度。在风光摄影中,以平视的角度拍摄景物时,地平线往往在画面中轴线的附近,地平线上下两个部分的景物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基本相当,画面的视野开阔,显得平稳、宁静,常常给人以正常的透视感和心理上的亲切感,景物正面的原貌能够真实展现在眼前,在拍摄远景和较大场面的风景时多采用平视的角度。如在新疆或是西藏,用平视的角度拍摄远处巍峨起伏的山峦,画面上部是蓝天白云,中部是起伏的山峦,下部是羊群和草地,三个部分的景物均匀地分布在画面上,比例适当,相互照应,十分和谐。再比如拍摄水乡古镇中的小桥、流水、人家,若用低仰视或俯视的角度拍摄,都会有夸张的效果,使原本平实的景物失真变形,而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不但能真实地反映古镇风貌,而且让人有一种深入古镇近距离观察景物的平实和亲近的感受。用平视角度拍摄大景观时,容易出现地平线分割画面的情况,即天空一半、地面一牛,画面显得呆板,缺乏活力,因此要慎用平视角度。 •各占一半的平视构图、使画面显得开阔、宁静 •特别是竖幅画面,很忌讳各占一半构图,这样使人觉得很呆板 • 这张照片虽然也是平视,但远景的山占据了天空的位置,使我们不会感到呆板了 对于山水各半并呈对称构图时,用平视角度拍摄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水面上有实实在在的山峦等景物,而水中则是山峦的倒影,处在朦胧和虚影之中,画面具有朦胧与真实的对称的美,用这种方法拍摄漓江风光具有特殊的效果,画面中的云、山、水、树,有虚有实,虚实相同,天水一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拍摄倒影照片,不仅在湖边,还可以在雨后的路面和广场上,都有可能将周围的景物倒映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在雨夜拍摄城市街景和建筑物上的霓虹灯效果最佳。街上行驶的车灯、建筑物窗户中透出的灯光和霓虹灯以及各种彩灯都会在湿漉的路面上映现出来,上下交相辉映,五光十色,显示小富丽堂皇、气氛热烈的都市风情。一般来说,平视的对称构图,不论是上部或是下部,都要有内容。 这是城市公园的一处水榭,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岸上的景物,照片中上下景物比例均等虽显平稳,但却显现出安宁、平静的气氛,这就是平视取景照片最大的特点和优势。 2(仰角的变形与夸张 仰角是低于平视或置身于低矮位置拍摄地平线以上景物的角度,仰拍的照片改变了人们已经习惯的透视感和高度感,被摄景物与相机的距离越近,这种变化和感觉就尤为明显。比如远距离拍摄一棵树的时候,无论平视或仰视取景,照片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而采取仰角近距离使用广角镜头向上倾斜拍摄时,画面中近距离景物显得高大,而远距离的景物显得十分矮小,两者占据画面的面积比例相差很大,画面中景物的透视感得到明显的增强。 仰角拍摄的照片具有较强的表现色彩。在拍摄风光照片时,常常以大片的天空作背景,画面显得十分空灵,具有抒情写意的风格,在这样的背景衬托下,主体景物十分突出,背景中的景物往往排除在画面之外,虚实相间,简洁清晰。用仰角拍摄的风光照片大多具有写意风格,地面景物少,轮廓清晰简洁,大片的天空和云彩使人心旷神怡,给观者留有很大的想像空间。但仰角拍摄时,大片的天空一定要有内容,比如丰富变化的云彩等等。 一座船厂用的龙门吊车,山于从侧面低角度作仰角拍摄(便从视角上改变了吊车的结构,使之高耸入云,具有顶天之力。被夸张的吊车照片也更具有观赏性。 仰角近摄能使景物产生三角形的视觉效果,即上小下大的形状,景物本来平行向上的线条变成向上汇聚的形状,尤其使用广角镜作近距离拍摄时,这种汇聚的趋势和感觉就显得更为明显,并能产生一种向上的冲击力,景物明显变形,夸张的效果十分明显。如果想表现景 物的挺拔、崇高和伟岸的气势,采取仰角拍摄的方法,那是再适合不过了。当然任何一种表现方法都要实事求是,因景而宜,切不可滥用、强用,仰角拍摄也是一样,要做到适度,这种夸张透视的方法一定要慎用,否则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议会大厦(原来钟楼和两座辅楼的尖顶各呈平行线向上延伸,由于采取仰角拍摄,三座钟楼的尖顶的视觉走向似平是朝着远处同一处焦点汇聚(彻底改变了画面中建筑的线形结构和线形运动的方向(这是广角镜头仰角拍摄的特点,如果用大画幅相机采用移轴的方法拍摄就不会出现这种变形。 3(登高望远 多数照片,都是依照人的视觉习惯,以平视的角度拍摄的,或是近似于平视拍摄,这些照片往往并不能引起观者的兴趣。因视角的改变,画面辽阔宽广,景色为之一新。而采取俯视向下拍摄的照片,如同登高望远一样,俯视拍摄也是根据观赏者的视觉心理特征而选择的一种拍摄角度,是让观者能够随着相机镜头走到高处观察景物。当拍摄者在平地上平视时,只能看到前面的景物,而对后面重叠在一起的景物,就能清晰地拍摄和表现了,只有登高采取俯视才可以将近处和远处的景物尽收眼底。画面可以展现出地面众多的景物、地貌、场面和伸向远方的延伸线,给人一个全貌和总览的感觉,只要空气能见度好,从近处到视野中的地平线之间的景物历历在目,—览无余。 这是都市公园的一处风光,行走其间,绿树遮映,不得全貌,尔后登高俯视,不大的公园景物历历在目,俯视拍摄无疑增加了画面对整体景观的包容量。 从高处拍摄风景,能使有限的画面包容更多的景物。俯视地面纵横交错的景物,基本上是由点、线、面等形状的景物构成的,如果将这些构图的要素分片有机地组合起来,或许就是一幅幅可以独立构成的摄影画面,广阔的视野为画面的组合留有很大的余地。 俯角也是拍摄逆光下的风景的最佳角度。俯视可以同时看到景物的顶部和正面,在逆光的照射下,景物的顶部是明亮的,而正面是灰暗的,由于景物的明暗反差形成了地面上由近至远明暗交替延伸的景象,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这种迷人的画面效果是平视和仰视拍摄无法企及的。比如拍摄天安门广场,以仰角拍摄,可以突出天安门城楼的庄严和辉煌,而以俯角拍摄,则能展现出天安门城楼及其周围广场和故宫群楼等紫禁城大环境的壮阔和博大。 •这是在另一处拍摄点作俯视拍摄,由于变换了更广视角的镜头,画面包容的景物增加了许多,场面也更为广阔。 现在很多拍摄者登上飞机,从更高的角度俯拍大地面貌,满足了人们从不易达到的高度来观察自己生活的空间,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觉空间。在飞机上可以用更大的视野总览大地,将地面上的色块、线条、影调有选择地摄入画面,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世界,这类照片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 不同景别的运用 风光摄影如何取景是很有讲究的。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每一种景别都具有独特的画面效果,拍摄者要根据拍摄意图和实际效果来选择景别。比如一株形态很好的胡杨,若以近景拍摄,就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它的质感和色彩,如果采取远距离拍摄(就只能拍出胡杨置于画面很小的位置,本来形态不错的胡杨失掉了光彩,画面显得大而空,成了照片的弊端。不过远景构图在风光摄影中的使用频率还是较高的,尤其拍摄西藏和新疆风光,远景构图更能表现出宏大的气势,“远取其势”就是说明了远景的特点。远景画面有较大的空间容量,它主要表现自然景观的气氛、景物的宏大气势以及地理特征。从远距离拍摄风光景物,画面显得空灵而幽远,能够感染人的情绪,引发人们的想像力,借助了山川的起伏、河流的蜿蜒、道路的延伸、影调的明暗来渲染环境,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表现出大自然的壮阔之美和深远的意境。 改变拍摄距离,会产生画面所包容景物范围大小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意味着选取什么对象,要表现什么内容,这就直接关系到创作意图。例如在公园的一角,在远距离拍摄,是一幅三三两两的人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表现的是安祥平和的气氛。同一对象,在近距离拍摄,可能只能看到游人或某一处花草。很显然它们表现的主体不同,主题也相应发生改变。 拍摄距离的变化,包括景物范围大小不同画面构图的影调形式、线条结构形式也可能发生改变,因此,确定拍摄距离时要作周密的思考。 •在摄影构图中通常将包括的景物范围分为不同的景别: 远景 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广,是远距离拍摄的结果。它能提供广阔的视野和广大的空间。很多具体的景物都看不清细节。远景的构图注重整体大的块面影调、色彩与线型的结构。画面以表现景色的气势。风光摄影里远景的拍摄较多。 全景 相对于远景范围要小一些,通常以表现人的全身的画面为全景。或是在有限定的环境中表现其全貌。它是以完整的包容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并有适当空间环境组成的画面它的特点是事物或具体对象有完整的形象,环境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全景的任务是,展现特定环境中的某些具体对象或事物的特色。风光摄影里全景的拍摄较多。 中景 相对于全景来说,它只包括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的局部范围的画面,通常以表现人物膝盖以上的相貌的画面为中景。在风光摄影中,中景的范围要大一些,在有限的环境中,它以表现某一事物和某一对象的主要部分为中心,环境范围较小,风景摄影中的“小景”或“小品”大都为中景画面。 近景 相对于中景画面范围更小一些,通常以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相貌画面为近景。在风光摄影中,在有限的环境中是景物的一个局部,它的特点是能真切地表现物体的细部形态和质感。风光摄影里近景的表现很少。 •秋天的胡杨??中景 •夕阳下的岩石??近景 春天??近景 •近景 月牙??中景 •白桦林??中景 特写 相对于近景画面范围更小一些的构图,通常以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相貌的画面为特写。实际上,用常规方法在近距离所看到的景物范围都属于特写的范畴。特写常用来表现人物相貌之外,多用于表现小物件的构图。特写中的环境是很少的,往往只是寓意性的背景或衬底。在画面的表现上往往要求有精到的照明、布局、影调和色彩构成,注重细节的刻画。 风光摄影的构图 1、画面布局 选择画面的结构中心。在风光摄影中,对于内容和层次较多的景物,往往难以分清明显的主次,为了使画面不松散,要选择一个画面的结构中心用以呼应全局。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主题服务。例如:树、岩石、农舍、亭台等等。 处理好画面上各景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三维空间的景物在二维平面上展开,画面需要精心安排。除了遵从画面构成的一般规律外,根据风光摄影的表现特点,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自己主要表现什么,选择主体物,以主体物为中心结构画面。善于发现景物轮廓线和光影形成的线条,并把握好它们的节奏和在整个画面的走势。 ?巧妙表现画面各组成部分间的对比,使之在影调或色调的明暗、深浅、浓淡、冷暖等方面形成对比,在它们的虚实、疏密、大小、动静上形成对比。这就需要我们多变换一下拍摄的机位,选择最能表现景物的角度和光影 ?画面应达到均衡与统一,相互呼应,富有韵律感。要做到均衡与统一,首先画面要 平衡但要有变化,画面的基调要统一,通过色调、线条、影调来协调画面。 ?风光摄影表现的是景物的自然美,但应以景抒情,给人以深远的意境和动人的情调。在画面的布局上,应疏密得当,各景物之间要有足够的空间距离,才能获得畅游的想象空间。 2、空间表现 自然景物往往占有着深远广阔的空间,空间意识对风光摄影尤为重要。风光摄影的空间包括两个方面:画面的平面表现和空间深度的表现。画面的平面表现实际上是画面各景物的平面布局问题,画面空间深度的表现主要通过影调和透视规律来体现。空间深度的表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线条透视。 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要表现画面的深度应尽量避开水平线条,多利用场景中由近而远纵深延伸的线条,这些线条由近向远汇聚,形成空间深度。 拍摄点和镜头的焦距,可以影响透视效果。面对同一组景物,拍摄位置不同,景物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方向也不同。水平排列时,完全没有线条透视效果。纵向或斜向排列时,透视效果强;府拍时,镜头与地面所成的夹角越大,线条透视效果越弱;近距离拍摄比远距离拍摄空间感强,短焦距镜头比长焦距镜头的近大远小的透视感强。利用前景,也有助于空间的表达。 •影调透视 由于空气中的介质和水汽,对光线起了一定的散射与折射作用,近处景物明暗反差大、暗,色调浓,轮廓清晰;远处景物明暗反差小、亮,色调淡,轮廓越不清晰。这种影调、色调明暗浓淡的对比,也就衬出了远近的空间。晴天时,由于尘土和烟雾较少,影调的透视现象较弱。但紫外线强,远景容易蒙上一层蓝紫色。 运用不同方向的光线和不同的滤光镜,会加强或减弱影调透视的效果。顺光时,景物受光相同,影调平淡,透视效果弱。逆光或侧逆光时影调透视效果明显。 第十章 摄影用光 一、光的基本特点 1、光的强弱 光源的发光强度。影响被摄景物的造型效果。光的强弱取决于光源本身的强度以及光源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 光源的发光强度和被摄体表面所呈现的亮度的总和称为照度。 不同强弱的光照在同一物体上所呈现的亮度不同;同一光源照射不同距离物体产生的照度不同。 3、光的聚散 有的人把聚光称为窄光,把散光称为宽光。散光照射的范围大,光质相对来说要软一些;聚光照射的范围小集中,光质相对来说要硬一些。 4、光的方位 光源的方位的变化直接影响造型效果。摄影光位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和照相机的角度与位置。光位对于摄影有重要意义。有经验的摄影师往往选择不同的光位来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根据一天中太阳光相对于照相机的位置,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和顶光。还可以细分为,前侧光、侧逆光和顶逆光和脚光。 5、光的颜色(色温.白平衡) 4、光的方位 光源的方位的变化直接影响造型效果。摄影光位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和照相机的角度与位置。光位对于摄影有重要意义。有经验的摄影师往往选择不同的光位来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根据一天中太阳光相对于照相机的位置,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和顶光。还可以 细分为,前侧光、侧逆光和顶逆光和脚光。 根据一天中太阳光相对于照相机的位置,可分为: 顺光、侧光、逆光和顶光。 还可以细分为:前侧光、侧逆光和顶逆光和脚光。 5、光的颜色(色温) 一天中太阳光的色温是不同的。早晚的色温在4000K以下,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太阳光的色温在5500K;阴天的色温在6000K以上;晴天的天空光的色温在7000到9000左右。不同的灯光色温就更复杂。 拍摄彩色胶片,必须根据胶片的色温进行校色。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校正色温,早晚的色温低,拍摄出的照片白色就会变橙色。但是,为了表现黄昏的气氛,应将白平衡设在“日光”,照片就能反映出黄昏的色调。 风光摄影的技术特点 •选景要奇 角度、高度、距离 •取景要精 选择特点、突出主体 •抓景要快 时间的变化 云彩的变化 •表景要美 认真结构画面,用光影,线条、块面、节奏表现对象 •柔和侧逆光 •阳光从云逢里射出,照在主体上,突出了主体 •阳光从云逢里射出,照在主体上,突出了主体 •顶光 小范围的侧光突出主体,空间感增强 •散射光的特点 没有明显的方向,景物的各个受光面相等,明暗对比柔和,反差小拍摄的画面影调平淡,缺乏层次,但有时能拍出色彩柔和,层次细腻的作品 •顺光不适合表现这样的画面, 第十一章 几种特殊景色的拍摄方法 •云景 表现彩霞的云景应在一早一晚,天空中的色彩十分丰富。瞬息万变,不能错过时机。 用黑白片拍摄,为了突出云彩,应在镜头前加滤镜。突出白云,加中黄滤镜;表现云的层次,可加橙黄滤镜;体现云的气势,可以使用红色滤镜。 测光:一般对亮部测光,增加1,2级曝光。但这也很难规定。摄影家弗兰克林:“当拍摄天空时”根本就没有正确曝光这回事,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的影像同样美妙。因此,可以多拍几张。 雾景 由于雾的作用,远景朦胧,画面十分动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拍摄雾景必须有 前景,以突出由近渐远的透视效果和影调变化。 测光:用眼睛看雾景的亮度不高,其实它有很强的反射能力,应引起注意。可以用测光表对中级亮度测光为准,或是用灰板测试。 雾景宜选择有远近层次的景物。画面要简洁。 雨景 •雨天光线平淡,反差小,可以选择暗色调的前景增强影调的变化,提高画面的影调反差。 •表现雨的痕迹,可用慢速度快门 •拍摄时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曝光量,延长显影时间,借以提高影像的反差。 •雨天的题材可选择色彩丰富的雨伞、雨衣,以提高色彩的丰富性 特殊表现 慢门表现:对移动的物体用慢门拍摄,由于静止的物体十分清晰,动的物体就会留下奇特的影像。如流水、瀑布、雨、晚上行驶的车灯。 用1/25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的瀑布,流下来水被凝固了,如果用更快的快门速度拍摄,流水就会象冰粒一样凝固。 用低于1/15秒拍摄瀑布或流水,就会将流水拍成纱一样流动的影像,如果用更慢的速度,还能将流水拍成雾一样的图像 •曝光五个小时 •1/ 30秒拍摄的瀑布 用1秒以上的快门速度拍摄的小溪的流水 雪景 •雪景的表现内容很多,阴天的雪景比较昏暗,没有色彩。拍摄时应有色彩鲜艳服装的人物或其他东西来点缀。 •雪过天晴,色彩十分美丽,阳光下的暖调和阴影中的冷调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 •雪景的测光和曝光很容易出现误差,正确曝光对雪景的拍摄十分重要,曝光过度,画面会出现白茫茫的一片,雪没有层次。曝光不足,雪是灰色的。雪景测光应对雪测光,然后增加2级曝光 夜景 •拍摄夜景应事先选择好灯光好,有特色的地方。在天黑以前架好相机,可以采用多次曝光,这样城市和建筑的轮廓就有层次。 第一次曝光在天黑以前,按正常曝光减两级曝光。第二次曝光在城市的灯光都亮起来以后,进行长时间曝光,曝光时间根据灯光的亮度大约在1,10秒左右,为了有较大的景深,镜头的光圈可以小一些。
本文档为【风光摄影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87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1KB
软件:Word
页数:7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