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用中药及方剂

常用中药及方剂

举报
开通vip

常用中药及方剂常用中药及方剂 渗湿利水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萹蓄、瞿麦、茵陈、萆薢、威灵仙、土茯苓;利尿作用比较:泽泻>猪苓>茯苓健脾化湿药:茯苓、白术、苍术、山药、山楂; 理气药:陈皮、厚朴、木香; 助阳化气药:肉桂、桂枝、附子、干姜; 补益药:黄芪、党参、白术、白芍、当归、甘草。 木通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但关木通中含马兜铃酸(肾毒性物质),大量应用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所以要慎用。汉防已、广防已、马兜铃、天仙藤都含有马兜铃酸,要慎用。 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肉桂;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

常用中药及方剂
常用中药及方剂 渗湿利水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萹蓄、瞿麦、茵陈、萆薢、威灵仙、土茯苓;利尿作用比较:泽泻>猪苓>茯苓健脾化湿药:茯苓、白术、苍术、山药、山楂; 理气药:陈皮、厚朴、木香; 助阳化气药:肉桂、桂枝、附子、干姜; 补益药:黄芪、党参、白术、白芍、当归、甘草。 木通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但关木通中含马兜铃酸(肾毒性物质),大量应用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所以要慎用。汉防已、广防已、马兜铃、天仙藤都含有马兜铃酸,要慎用。 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肉桂;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泽泻渗湿利水为主药,茯苓、猪苓增强泽泻利水作用为辅药,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桂枝助阳化气。五苓散与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合方称胃苓散,治疗泄泻方剂。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治疗采食减少,多种泄泻。 五皮散:生姜皮、桑白皮(五加皮或地骨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是治疗水肿的通用方。茯苓皮渗湿利水兼能健脾;生姜皮利水;桑白皮降肺气、通调水道;大腹皮、陈皮理气除湿。本方重在健脾渗湿、利水消肿,针对肾性水肿、水盐代谢障碍等疾病,可辩证加减使用,常配合补气健脾药如党参、黄芪、白术,温里助阳药肉桂、附子、干姜等药物。 中药组方:茯苓、生姜皮、泽泻、白术、黄芪、山楂、木香、厚 1 朴、甘草;按0.5%~1%比例拌料,可以加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 等;方中茯苓、生姜皮、泽泻利水消肿,茯苓、白术、黄芪、山楂健脾利水消食,木香、厚朴调理气体,甘草调和。 保肝中药:五味子、柴胡、茵陈、白芍、郁金; 利尿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萹蓄、瞿麦; 解毒药:甘草、绿豆; 提高免疫力:黄芪、党参、五味子、茯苓、甘草、白术; 也可用车前草水、甘草糖水等解毒。 病毒引起的肾病,初期以清热解毒,宣散风热为 原则 组织架构调整原则组织架构设计原则组织架构设置原则财政预算编制原则问卷调查设计原则 (银翘散、双黄连);鼎盛期以泻火解毒,清热生津为原则(白虎汤、麻杏石甘散);深入期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主。 宣散风热:薄荷、菊花、桑叶、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清热泻火:石膏、栀子、知母、芦根、天花粉等; 清热凉血: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等; 清热燥湿:黄芩、黄连、黄柏、白头翁、龙胆草、苦参等; 清热解毒: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栀子、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等; 祛痰止咳平喘:浙贝、川贝、半夏、麻黄、杏仁、桔梗、枇杷叶、紫苑等; 健脾渗湿:苍术、茯苓、白术、黄芪、山药、黄柏、秦皮、陈皮、厚朴、山楂等; 利水消肿: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茵陈、萆薢、威灵仙、土茯苓等; 补益药:党参、黄芪、白术、白芍、当归、甘草等; 温理药:附子、肉桂、细辛等; 根据现代研究,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黄芩、牛蒡子、柴胡、鱼腥草、羌活等药物能够直接抗流感病毒;补气、滋阴、清热解毒的中药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如黄芪、党参、刺五加、当归、菟丝子、枸杞、五味子、茯苓、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金银花、连翘、大黄等能够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银翘散: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鼓、牛蒡子、芦根;以清热解毒,宣散风热为主。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宣散风热;薄荷、牛蒡子辛凉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利咽解毒;荆芥穗、淡豆鼓透邪外出;桔梗宣肺化痰止咳;竹叶、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甘草清热解毒,利咽止咳,调和诸药。用于温热病初期的基本方,有呼吸道症状者加化痰止咳平喘药,肾脏肿大者加利尿消肿药,热毒盛者加清热解毒药,采食减少者加健脾消食药。 双黄连:金银花、黄芩、连翘(1:1:2),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主,用于温病初期,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宣散风热;黄芩清热解毒,清泻肺热。 麻杏石甘散:石膏、麻黄、杏仁、甘草;以清肺平喘为原则。方中石膏大寒,清泻肺胃之热为主药;麻黄、杏仁宣肺平喘,麻黄虽为辛温,但与石膏配合,体现辛凉药性,甘草调和。临床常与二陈散配合治疗呼吸道疾病。 清瘟败毒散:生石膏、知母、甘草、犀角、生地、丹皮、赤芍;黄连、黄芩、栀子;玄参、桔梗、淡竹叶、连翘;本方清热泻火,凉 血解毒。白虎散清热泻火;黄连解毒散泻三焦火;犀角地黄散凉血散血;玄参、桔梗、连翘、甘草清利咽喉;淡竹叶利尿。本方药物多,要根据具体病症加减应用,如肾肿明显,加利尿消肿药;呼吸道症状者加化痰止咳平喘药,同时本方药物大多寒凉,酌加甘温补气药,如黄芪、党参等。 黄连解毒散: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以泻火解毒为主;四药均为清热解毒药,又是清热燥湿的代表药,黄连泻心、肝、胃火,黄芩泻肺火,黄柏泻下焦火,栀子通泻三焦,四药大苦大寒,用于实热症,但易于伤阴耗液。 白头翁散: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主,四药均为清热解毒,燥湿止痢药物,白头翁凉血止痢。 清热降火:知母,栀子,石膏等; 清热燥湿: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陈皮等; 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药子,蒲公英,鱼腥草,穿心莲等; 清热凉血:生地,紫草,白头翁等; 原虫病:健脾燥湿,解毒杀虫;青蒿,白头翁等。 母子安:白头翁、白芍各30g,黄连、秦皮、黄柏各20g,木香、甘草、瓜蒌各10g,当归、山楂各10g; “五皮散”加“黄柏散”治疗仔猪水肿病,疗效甚好;黄柏、大腹皮、陈皮各20g,黄连、黄芩、桑白皮、茯苓皮、姜皮各15g。 冬痢净:黄连须,贯众,石菖蒲,陈艾,虎杖,紫苏,藿香,苍术,陈皮,小茴香,甘草等11味中药;黄连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治疗痢疾为主药;贯众具抗病毒、抗菌作用;虎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害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口蹄疫病毒、疱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石菖蒲辛苦寒,具有健胃、驱风功能,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腹泻等症;藿香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具有解痉作用;甘草调和诸药;以黄连为主药,贯众和虎杖为辅药,藿香为佐药,甘草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强精益髓的功效。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山药:健脾益胃、助消化菟丝子:补肝肾,固精缩尿,脾肾虚泻川芎:行气活血金银花:清热解毒。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蒲公英: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痘,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平胃散 组成:苍术 (15g) 厚朴 (9g) 陈皮 (9g) 甘草 (6g)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苍术--燥湿运脾(君)厚朴--燥湿行气(臣)陈皮--行气和胃(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使)甘缓和中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 (24g) 黄芩 (9g) 人参 (9g) 炙甘草 (6g) 半夏 (9g) 生姜 (9g) 大枣 (4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 见少阳证者。 方解:柴胡--透达半表之邪(君)黄芩--清泄半里之热(臣)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佐)人参大枣--益气和中(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使)助参、枣扶正 逍遥散 组成: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 (各9g) 炙甘草 (4.5g)生 姜薄荷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口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君)白芍当归--养血柔肝(臣) 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佐)炙甘草--健脾益气(佐)调和诸药(使)生姜薄荷--辛散助疏肝解郁(佐) 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g 人参12g 白术12g 当归9g 柴胡3g 升麻3g 陈皮3g 甘草6g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胃气虚证。食少体倦,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3.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解:黄芪----补气升阳人参、白术、炙草----补气健脾当归----补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炙草----调和诸药 理中汤 组成:人参9g 干姜 9g 白术9g 炙甘草9g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所致者 方解:干姜--温中祛寒(君)人参--补中益气(臣)白术--健脾燥湿(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使)益气和中 配伍特点:本方治证系脾胃虚寒证。寒者温之,虚者补之。方中干姜与人参配伍,温、补并行而以温为主。如此则寒气去,阳气复,中气得补,健运有权,中焦虚寒诸证自可除矣。 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党参)9g 白术9g 茯苓9g 炙草6g 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苍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有齿 痕,脉虚弱无力 方解人参----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 炙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白术、茯苓为治疗脾虚生湿的要药。因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则易生湿,二者相配则促进脾的运化,燥湿、渗湿,以绝生湿生痰之源。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12g 山茱萸12g 山药12g 泽泻9g 丹皮9g 茯苓9g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症见腰酸腿软,眩晕,耳鸣,潮热,盗汗,遗精,消渴,手足心热,牙齿动摇,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要点:补泻兼施,补中寓泻,以补为主,以泻为辅。各药合用,使其补而不留邪,泻而不伤正。 麻黄汤 组成:麻黄9g 桂枝6g 杏仁6g 炙甘草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配伍要点:1,麻黄、桂枝相配,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是本方的主要配伍特点 2. 麻黄宣肺平喘,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顺应了肺的生理功能,回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平喘之功,属中药配伍相使为用。 桂枝汤 组成: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3枚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配伍要点:桂芍等量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本文档为【常用中药及方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1-14
浏览量: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