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

举报
开通vip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吃”在四季》2012年06月02日 23:16:16 春季 阳气生发,人的精力也易于奋发,好像只有外长之势而无内藏之功,易发生热性传染病。因此,春季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油腻烹煎之物,应当选食一些鸭梨、橘子、甘蔗等果品为辅助。常食绿豆汤、绿豆芽,取其清淡、甘凉,以免积热在内。 夏季 气候炎热,万物华实,身体热量不易外散,有中暑的可能,所以饮食宜甘寒、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暑热兼湿之时,汗出易多,使人常易贪食生冷、寒凉之物,过食则伤脾胃。因此,在炎暑之季,切忌过食...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吃”在四季》2012年06月02日 23:16:16 春季 阳气生发,人的精力也易于奋发,好像只有外长之势而无内藏之功,易发生热性传染病。因此,春季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油腻烹煎之物,应当选食一些鸭梨、橘子、甘蔗等果品为辅助。常食绿豆汤、绿豆芽,取其清淡、甘凉,以免积热在内。 夏季 气候炎热,万物华实,身体热量不易外散,有中暑的可能,所以饮食宜甘寒、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暑热兼湿之时,汗出易多,使人常易贪食生冷、寒凉之物,过食则伤脾胃。因此,在炎暑之季,切忌过食生冷,更不可多食油腻厚味,饮食宜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常选食西瓜、冬瓜、绿豆汤、酸梅、冰糖煎水代茶饮等,取其清热、解暑、利湿、养阴益气之功。凉拌苦菜可防止肠炎;海带丝凉拌更适合老年,既化痰去湿又可增加锌、碘,预防癌症。此外,还可常吃绿豆粥、荷叶粥、薄荷粥。在盛夏季节,平日阴虚的人,即使常服参、茸等温补之品者,也应减服停服。 秋季 气候由热转凉,处处有干燥的征兆,人体也同样有燥感,如鼻干、口干、皮肤干,甚至干咳等。此时的饮食不要过分清淡,应适当增加些油腻,常饮银耳汤、梨汁及其它果汁,尤其是梨汁。一般多在午饭后或午觉后喝,以养肺阴。 冬季 水冰地冻,万物闭藏,这时就应去寒就温。饮食上宜多食肉、蛋、枣、仁之类。天寒季节,血流缓慢,血液变得粘稠,抗病能力减退,所以少饮些酒和喝些附子羊肉汤是有利于身体的。有高血压的病人,冬季可常服些山楂水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用餐中的“宜”》2012年06月02日 23:14:34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饮食更为关注,单纯吃得饱已经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如何能吃得好吃的健康已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 科学饮食是非常有讲究,根据现代医学概念,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饮食方法应具备:早餐宜早:人体经过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食,精神才能振作,因此早餐宜早。 宜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助于唾液分泌,帮助消化,且能减轻胃的负担。 宜暖:俗话说:“一热三解”,暖食味道好。中医认为,胃喜肯恶寒,寒易伤脾胃。食用生冷食品及瓜果均宜适量,应利于胃的消化、吸收;否则,会造成腹疼、呕吐、腹泻等病症。 宜少:在日常饮食中,少吃多滋味,忌暴饮暴食,要做到善食还要善节。 宜软:坚硬的食物难以消化,尤其是老年人及胃弱者,一日三餐烹煮饭菜应以烂熟为好。 宜淡:中医认为,多食咸,伤心伤骨;多食辣,伤肝伤脉;多食酸,伤脾伤筋;多食甜,伤肾。因此,节制饮食,多吃淡味,于健康大有益处。 宜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吃蔬菜、豆制品有利健康,也不易发胖;常吃素食,还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宜坐:饮食保健专家指出,边走边吃,不卫生;蹲着进食,不利于消化。因此,坐着用餐,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宜静:用餐时,宜安静地品尝美味;而谈笑进食,非常容易呛咳;哭着用餐,或者生气吃饭,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食物搭配”的学问》2012年06月02日 23:05:35 1(土豆烧牛肉土豆烧牛肉:由于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时所需的胃酸的浓度不同,就势必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引起胃肠消化吸收时间的延长,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 2(小葱拌豆腐小葱拌豆腐:豆腐中的钙与葱中的草酸,会结合成白色沉淀物——草酸钙,同样造成人体对钙的吸收困难。 3(豆浆冲鸡蛋 豆浆冲鸡蛋:鸡蛋中的粘液性蛋白会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从而失去二者应有的营养价值。 4(茶叶蛋 茶叶煮鸡蛋:茶叶中除生物碱外,还有酸性物质,这些化合物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有刺激作用,且不利于消化吸收。5(炒鸡 炒鸡蛋放味精:鸡蛋本身含有许多与味精成分相同的谷氨酸,所以炒鸡蛋时放味精,不仅增加了鲜味,反而会破坏和掩盖鸡蛋的天然鲜味6(红白萝卜混吃 红白萝卜混吃: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但红萝卜中却含有一种叫抗坏血酸的分解酵素,它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一旦红白萝卜配合,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就会丧失殆尽。不仅如此,在与含维生素C的蔬菜配合烹调时,红萝卜都充当了破坏者的角色。还有胡瓜、南瓜等也含有类似红萝卜的分解酵素。 7(萝卜水果 萝卜水果同吃: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进入人体后,经代谢很快就会产生一种抗甲状腺的物质———硫氰酸。该物质产生的多少与摄入量成正比。此时,如果摄入含大量植物色素的水果如橘子、梨、苹果、葡萄等,这些水果中的类黄酮物质在肠道被细菌分解,转化成羟苯甲酸及阿魏酸,它们可加强硫氰酸抑制甲状腺的作用,从而诱发或导致甲状腺肿。8(诱人的海鲜 海味与水果同食:海味中的鱼、虾、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且易使海味中的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一种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胃而引起不适,使人出现肚子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含鞣酸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因此这些水果不宜与海味菜同时食用,以间隔两个小时为宜。 9(桔子别和牛奶同吃牛奶与橘子同食:刚喝完牛奶就吃橘子,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先与橘子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相遇而凝固成块,影响消化吸收,而且还会使人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10(酒和胡萝卜不同吃 酒与胡萝卜同食:最近,美国食品专家告诫人们:酒与胡萝卜同食是很危险的。专家指出,因为胡萝卜中丰富的β胡萝卜素与酒精一同进入人体,就会在肝脏中产生毒素,从而引起肝病。特别是在饮用胡萝卜汁后不要马上去饮酒。 11(汽水好喝不与酒同饮 白酒与汽水同饮:因为白酒、汽水同饮后会很快使酒精在全身挥发,并生产大量的二氧化碳,对胃、肠、肝、肾等器官有严重危害,对心脑血管也有损害。 12(吃肉别喝茶 吃肉时喝茶:有的人在吃肉食、海味等高蛋白食物后,不久就喝茶,以为能帮助消化。殊不知,茶叶中的大量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从而延长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既容易形成便秘,又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浅谈现代饮食与健康》2012年06月02日 22:55:56 饮食的特点就是:合理膳食为健康充电,缺啥补啥;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食物。 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人体要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 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1] 每天进食要保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总摄入量的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 俗话说:“吃在脸上”。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吃”是美容养颜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所以,皮肤养护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一定条件下,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体内分解过程中可产生诸多酸性物质,对皮肤和内脏均有强烈的刺激性,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皮肤粗糙,往往是血液中肌酸含量增高造成的。[2] 2、多吃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富含防止皮肤粗糙的胱氨酸、色氨酸。可延缓皮肤衰老,改变皮肤粗糙现象。这类食物主要有:黑芝麻、小麦麸、油面筋、豆类及其制品、紫菜、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和花生仁。 3、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蛋白质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一旦长期缺乏蛋白质,皮肤将失去弹性,粗糙干燥,是面容苍老。肉类及鱼、虾、蟹等蛋白质食物过食,可引起过敏。 4、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肤色较深者,宜经常摄取萝卜、大白菜、竹笋、冬瓜及大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叶酸和维生素C的食品;皮肤粗糙者,应多摄取富含维生素A、D的果蔬。如胡萝卜、藕、菠菜、黄豆芽等黄色,绿色蔬菜以及鸡蛋,牛奶,动物肝脏。同时还要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足够的植物纤维素,以防止因便秘而带来的皮肤和脏器病变。 5、少饮烈性酒。长期过量饮用烈性酒,能使皮肤干燥、粗糙、老化。少量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产生弹性而更加滋润。 6、适当饮水。正常的成年人每同应饮水2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供应,可延缓皮肤老化。 7、早餐少摄入使人肥胖的事物。肥胖是导致皮肤老化和病变的危险因素。但不可过分节食,以免皮肤失去活力。 8、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既可清除身体疲劳,也是使皮肤保持健美的一味良药。适当药浴。凡含有柠檬酸和维生素的中草药或水果、蔬菜,均可做成药浴剂。适当的药浴会使皮肤白皙,光滑,柔软,滋润,细腻。 保证身体健美除了坚持锻炼外,还要有均衡的营养。然而,许多人在健美饮食的安排和选择上往往走进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反面: 1、吃荤油易发胖,吃素油苗条。其实无论荤油素油,人体吸收后每克均产生9千卡左右的热量,没有多大差别。由于素油吸收率高,若消耗不了,多食反而容易使人发胖。吃瘦肉可长肌肉。许多人认为多吃瘦肉会长肌肉。其实未必如此,因为肌肉主要靠体育锻炼获得。 2、有人认为,肉、蛋等高蛋白食物是肌肉最好的能量来源,现在的健美运动员流行的食谱是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包括粮食、豆类、水果,认为这才是肌肉最好的能量来源。想要体形健美的女性,每日摄取蛋白质80-90克,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再加上合理的锻炼就能达到目的,不必过多的吃肉[3]。记得多的吃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以防止因蛋白质摄取过多而造成酸血症。 3、多吃肉类蛋白质不会长脂肪。每克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氧化后均产生4(1千卡的热量。无论蛋白质还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所产生的热量身体消耗不了,都会变成中性脂肪贮存与皮下,使人发胖。 4、用热油锅炒菜。过热的油锅中,容易产生一种硬脂化合物,人若常吃过热油锅炒出来的菜,不易消化,易患低酸性胃炎和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可诱发胃癌。由于中国菜基本上都用热油锅炒,所以现在我们在做中餐时,简化烹调,提倡中菜西做,也就在同行中流行。 5、用生水冷却蛋。将煮熟的蛋浸在冷水中,蛋壳随好剥,但病菌却仍有机可乘。如果要让蛋壳好剥,只需在煮蛋的时水中加如少量食盐。 6、目前的餐饮习惯是在客人吃完饭后就马上把水果端上让客人享用,这存在一个误区。饭后马上吃水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单糖类物质,若被饭菜堵塞在胃中,就会因腐败而形成胀气,导致胃部不适。吃水果宜提倡饭前一小时,饭后两小时后品用。在酒店经营中,餐厅不可能为让客人合理食用水果,让客人等很长时间。这也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 7、多添佐料调味。胡椒、桂皮、五香等天然调味品具有一定的诱发性或含毒性,多食用会给人带来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还会诱发高血压,胃肠炎等多种病变,甚至导致人体细胞畸变,形成癌症。 1、饮食上应多吃能促进胆固醇排泄、补气养血、延缓面部肌肉衰老的食品,如鲜玉米、红薯、蘑菇、柠檬、核桃和富含维生素E的卷心菜、菜心、花生油等。 2、常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对于防止皮肤衰老,保持皮肤细腻滋润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E对于皮肤抗衰老有着重要作用[3]。因为维生素E能够破坏自由基的化学活性,从而抑制衰老。维生素E还有防止脂褐素沉着与皮肤的作用,含维生素E多的食物有卷心菜,葵花子油,菜子油等。维生素A、B也是皮肤光滑细腻不可缺少的物质。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有鳞屑;若缺乏维生素B时,会出现口唇皮肤开裂,脱屑及色素沉着。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鱼肝油,牛奶,奶油,禽蛋及橙红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肝,肾,心脏,奶等。 3、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皮肤要光泽红润,就需要供给充足的血液。铁是构成血液中血红素的主要成分之一,故应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海带、紫菜等。多吃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食物。胶原蛋白能使细胞变的丰满,从而使肌肤充盈,皱纹减少;弹性蛋白可使人的皮肤弹性增强,从而使皮肤光滑而富有弹性。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多的食物有猪蹄,动物筋键和猪皮等。 4、注意碱性食物的摄入[4]。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鱼,肉,禽,蛋,粮谷等均为生理酸性。酸性食物会使体液和血液中乳酸、尿酸含量增高。当有机酸不能及时排除体外时,就会侵蚀敏感的表皮细胞,使皮肤变得粗糙和缺乏弹性。为了中和体内酸性成分,故应多吃些富含生理碱性的食物,如苹果,梨,柑橘和蔬菜等。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 《面点与小吃的基本知识》2012年06月02日 16:25:42 1、面点的发展演变 春秋战国 出现小麦、谷物等面点原料,整粒熟制 秦汉以后 人们懂得将小麦磨成粉,制成“饼” 宋代 原料充实,饼店规模可观 元明清时 面点制作技术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晚清起 面点行业处于停滞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 面点数量、品种、工艺均大大提高,呈现繁荣景象 2、七种面团的特性与代表品种 (1)冷水面团 特性:色白、筋力强、富有弹性、韧性和延伸性。 硬面团 面条、水饺、馄饨 软面团 馅饼 稀面团 春卷皮、拨鱼面 (2)沸水面团 特性:由于水温高,面粉中的蛋白质完全变性, 淀粉大量糊化,因而面团黏糯、柔软、 无筋力,可塑性强。 代表品种:适宜制作炸糕、汤面饺等,如锅贴 饺子、蒸饺、波丝油糕等。 (3)蓬松面团 特性:是在面团调制过程中,面团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通过加热气体膨胀后制品蓬松, 呈海绵状组织结构。 代表品种: 生物蓬松面团(加入酵母) 馒头、包子、花卷等 化学蓬松面团(加入可食用的化学疏松剂) 油条 物理蓬松面团(加入鲜蛋或油脂高速搅打) 蛋糕 (4)油酥面团 特性:起酥 代表品种为:龙眼酥、菊花酥、水晶酥等。 (5)浆皮面团 特性:糖浆、油脂和其他配料搅拌成乳浊液后加入面粉调制而成 代表品种:广式月饼、提浆饼、鸡仔饼等。 (6)米粉面团 特性:是指事先将大米淘洗、浸泡、磨成浆,然后将水吊干或让其发酵而成的粉团。 代表品种:汤圆、松糕、泡粑等 (7)薯类面团 特性:即在制面团时加入了马铃薯、红薯、山药等的面团。 代表品种:苕饼、山药糕、火腿洋芋饼等 3.时新面点 速冻:饺子包子,饭 快餐:方便面,羊肉泡馍 保健:降糖降压,增钙,美容补脑 (三)小吃 概念:小吃是指正餐以外供应的风味食品,主要由米、面做原料制成,也有用肉或其他原料制品者。 地方代表品种 北京的“驴打滚”、“艾窝窝”、“炒肝”、“豆汁”; 天津的“狗不理”、“酥麻花”; 江苏的“黄桥烧饼”、“五丁包子”、“苏州汤圆”; 上海的“南翔馒头”、“素包”、“糯米烧卖”; 浙江的“猫耳朵”、“宁波汤圆”; 四川的“龙抄手”、“赖汤圆”、“担担面”等等。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 《酒文化》2012年06月02日 15:58:02 (一)酒的起源和发展 黄帝时期 起源 夏朝或以前 酿酒已经存在 周代 我国已有了一套比较完善和科学的酿酒工艺 汉代 开始酿造葡萄酒,产生了酒类专卖政策 宋朝 有了制曲酿酒的专门著作《北山酒经》 国内流传的酿酒鼻祖有: 1,仪狄酿酒《世本》先秦官吏所撰,“仪狄始作于酿”公元前2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 杜康酿酒: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酒说,杜康作禾酒《》亦有此说。三国曹操诗云“何以解忧,唯有 杜康”。今汝阳有酒祖殿 始于黄帝时期 结论:酿酒在夏之前已存在,周起已有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 周武帝已有葡萄酒的酿制技术 宋代《北山酒经》已有详细制麦煮酒和“火酒”的灭菌 保鲜技术 (二)酒的基本知识 1、酒的六种分类 (1)按酒度(容积百分比、质量百分比、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酒度三种表示法) (2)按酿造方法和酒类特点总分类 发酵酒 蒸馏酒 配制酒 (3)按酒类的酒度分类 低度酒——酒中含酒精组分在20%(V/V)以下 高度酒——酒中含酒精组分在38%(V/V)以上 中度酒——酒中含酒精组分在20%~38%(V/V)之间 (4)按原料分类 白酒 黄酒 果酒 (5)按用曲种类分类 大曲酒 小曲酒 麸曲酒 混曲酒 其他糖化剂 (6)按香型分类 茅香型(又称酱香型):茅台、郎酒 泸香型(又称浓香型):五粮液、洋河大曲 汾香型(又称清香型):汾酒 米香型:桂林三花 其他香型:如药香型(董酒)、凤香型(西凤酒)、芝麻香型等 2、酒的酿造工艺和保健功用 白酒的酿造工艺: 白酒分大曲酒和小曲酒 酿造方法:1.固态发酵法,即糖化和发酵合在一起的双边发酵法。 2.液态发酵法,既用现代产精生长方式,把糖化合发酵分开 酒的保健功用: 驱寒、帮助消化、安神镇静、舒筋活血等 4、酒的文化魅力 (1)酒人 仪狄和杜康:最早的酿酒人和古代酿酒专家 刘邦:爱好喝酒,有醉酒斩白蛇的典故 李白:一生嗜酒,称为“酒仙”“诗仙” 杜甫:嗜酒,一生作酒诗300多首 白居易:嗜酒,用酒以消除疲劳 苏轼 :生于饮酒世家,会喝酒也会酿酒 (2)酒事 项羽饮酒悲歌别虞姬 卓文君当垆卖酒 曹操煮酒论英雄 王羲之醉书《兰亭帖》 欧阳修《醉翁亭记》 (3)酒礼 宴饮之礼中的“献报酬” 献——宴饮正式开始,主人先恭敬肃立,端起酒杯向客人敬酒 报——客人饮毕,回敬主人,再给主人和自己斟酒 酬——为劝客人多饮,主人再先饮以倡之 (4)酒俗 汉族:满月之酒,婚丧之酒,生日之酒,节日之酒,宾客之酒 苗羌族:饮喱酒 彝族:转心酒(轮流唱), 杆杆酒(坛重锦竹麦秆请人喝) 壮族:打整 布依族:约束酒,猜拳酒,对酒歌 高山族:聚饮会饮,聚众豪饮,通宵达旦 蒙古族:待客必酒,饮至大醉,主人高兴;少饮不饮之客,主人不高兴 藏族:临分敬青稞酒,或饮喱酒 傣族:饭后请酒,大呼三次,敬酒;或请少女敬,若客不善饮,其可代之。 (三)名酒简介 1、中国名酒简介 (1)中国著名白酒的品牌 茅台酒:产于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酱香型 五粮液:产于四川宜宾市,浓香型 汾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清香型 泸州老窖特曲:产于四川省泸洲市,浓香型 剑南春:产于四川省绵竹市,浓香型 洋河大曲:产于江苏省泗阳县洋河镇,浓香型 古井贡酒(浓香型)、董酒(药香型)、西凤酒(凤香型)、全兴大曲(浓香型)、双沟大曲(浓香型)、 郎酒(酱香型) (2)中国著名啤酒、葡萄酒、果酒的品牌 啤酒类: 青岛啤酒(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啤酒厂1903) 北京啤酒(国宴用酒) 上海啤酒(淡爽型) 葡萄酒、果酒类: 张裕红葡萄酒 张裕味美思 张裕金奖白兰地 中国红葡萄酒 长城干白葡萄酒 2、主要世界名酒 葡萄酒、啤酒、白兰地、威士忌、金酒、伏特加、朗姆酒、特吉拉酒、香甜酒 (四)酒的品评 1、感官品评的原理和方法 P266 2、感官品评法——“差异品评法” 一杯品评发:逐杯品评,鉴别差别 两杯品评法:一杯数评酒,一杯待评酒,品评两者之差及差异内容 三杯品评法:一种酒两杯,分一样一杯,对比品评两种差别及差异 顺位品评:一次品评集中酒样,坚定优劣 记分品评:分类酒样,分轮品评,分别记分 记评语:以参评人总分排列名次 3、感官品评程序 (1)色(色泽):酒液注入标准酒杯达2/3,使酒杯液面稍高于眼平视线直视、侧视或向下直视 观察色调 分辨色度 查看外观(静态观察透明度、动态观察流动性和气泡) (2)香(气味):酒杯置鼻下3-5厘米,鼻孔对准酒杯 静态闻香分辨 动态闻香分辨 最终闻香校定 香气鉴别要点(杯鼻保持一定距离;先呼后吸气;吸入酒气量均等;不反复闻香) (3)味(滋味) 按标号顺序品味,再逆次序校对,特殊异香留后品评 酒液入口慢而稳,充分利用舌间、舌根的各味感区 酒液触及舌面,低度酒可大口鼓漱,高度酒停留口腔数秒 分辨舌面触觉反应,验证酒的回味对口腔刺激的余波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茶文化》2012年06月02日 14:34:29 (一)茶叶的基本知识 1、茶叶的不同命名方法和代表性茶种 (1)根据形状命名:如“瓜片”、“雀舌”、“眉茶”等 (2)根据产地的山川名胜命名: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 (3)根据外形色泽或汤色命名:如绿茶、红茶、白茶等。 (4)根据香气、滋味特点命名:如“兰花茶”、“苦丁茶”等。 (5)根据采摘时期和季节命名:如“明前茶”、“雨前茶”、“春茶” (6)根据加工制造制造工艺命名:如“炒青”、“花茶”、“砖茶”等 (7)根据包装形式命名:如“袋泡茶”、“罐装茶”等 (8)根据品种名称命名:如“乌龙”、“铁观音”等 (9)根据添加的果汁、中药以及功效等命名:如柠檬红茶、人参茶、减肥茶等 (10)根据茶叶供销路命名:如“内销茶”、“边销茶”、“出口茶”等 2、茶叶的分类 (1)基本茶类:主要指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加黑茶六大类 (2)再加工茶:主要指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中药保健茶以及含茶饮料等 3、茶具的种类 煮水器、备茶器、泡茶器、盛茶器、洁涤器 (二)我国七大茶类的特色、基本工艺和代表性茶种 (1)绿茶类 特点:不发酵茶,香浓、味醇、形美 基本工艺: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 代表性茶种:碧螺春、龙井 (2)红茶类 特点:发酵茶,叶红汤红 基本工艺:萎调、揉捻、发酵、干燥 代表性茶种:祁门红茶 (3)乌龙茶类 特点:半发酵茶,外形色泽青褐,冲泡后叶片有红有绿 代表性茶种: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 (4)白茶类 特点:轻微发酵茶,汤色清淡、味醇美 基本工艺:萎调、晒干或烘干 代表茶种:福鼎大白茶 (5)黄茶类 特点:“黄汤黄叶” 基本工艺:闷堆渥黄 代表茶种: (6)黑茶类 特点:叶色油黑或黑褐 基本工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代表茶种:湖南黑茶、湖北来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 (7)花茶类 特点:香气浓郁、滋味醇浓、汤色明亮 基本工艺:利用绿茶作为基本原料进行再复制 代表茶种: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 (三)茶艺——各类茶的冲泡技法 1、龙井茶冲泡技法 赏干茶 品泉 温润饱 再冲泡 品茶 2、绿茶的冲泡技法 赏干茶 冲泡 赏茶舞 品茶 3、乌龙茶的冲泡技法 福建泡法(20道程序) 倾茶入则 鉴赏待茗 孟臣淋霖 乌龙入宫 悬壶高冲 推泡抽眉 春风拂面 重洗仙颜 若琛出浴 玉液回壶 游山玩水 关公巡城 韩信点兵 三龙护鼎 细品佳茗 广东潮汕泡法 温壶 置茶 冲泡 斟茶 台湾泡法 与福建泡法相似,特别突出闻香程序 4、红茶的冲泡技法 清饮:冲泡 饮用 调饮:冲泡 调味 饮用 5、普洱茶的冲泡技法 洗茶 冲泡 浸泡 观色闻香 品茶 6、白茶的冲泡技法 赏茶 高冲法冲泡 静置3分钟 品茶 7、黄茶的冲泡技法 赏茶、洁具、擦干杯中水味 冲泡至1/2处 再冲泡至七八分满 加盖浸泡5分钟 品茶 8、花茶的冲泡技法 看茶胚质地 冲泡 “目品” “鼻品” “口品” 饮食文化周问答文章-----------你所不知道的食品秘密2012年06月02日 11:32:49 确现代白领,这个突出的群体以自身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学识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对着众多的竞争对手,所以白领们时刻都在接受新信息、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可以说,现代白领是知识量最庞大的群体之一了。不过,大千世界千奇百怪,即使是白领也会有很多不知道的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 一、苹果比咖啡更能有效提神 苹果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水溶性食物纤维和有机酸,是人们公认的健康之果。 不仅如此,苹果还具有天然的怡人香气,这种清香气味对于人体来说,有舒缓压力、提神醒脑的功效,而苹果中充足的矿物质硼,也同样可以使困倦的大脑快速恢复清醒状态。喝杯咖啡不如吃个苹果的道理就正在于此了。 二、酸梅汤主要的功效是解油腻 每到夏天,人们都喜欢买杯冰凉可口的酸梅汤用来缓解体内燥热。但据现代医学研究得出结论,酸梅汤中的主要原料乌梅、山楂可以有效解除人体体内多余油腻,陈皮也可以有效抑制剩余糖类转化为脂肪。不仅如此,酸梅汤还是一种碱性饮品,饮用后有助中和糖类和脂类的酸性效应,加速它们的代谢分解。因此,解油腻才是酸梅汤最为人推崇所在。 三、可乐原是绿色的 可乐是人们最常见的饮料之一,但可乐前身其实是一种草药汁,是绿色的。到后来被人们添加了添加剂焦糖色后,才逐渐变成了今天这种棕褐色的饮料。 四、纯蜂蜜会永不变质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食物会永不变质,那就是纯蜂蜜了。这是因为纯蜂蜜不但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而且水分含量极少,导致细菌和酵母菌无法存活,储藏久了蜂蜜只会糖化。因此,保存期限最悠久的纯蜂蜜已足有3300年的历史,而纯蜂蜜也就被人们称为永不变坏的食品了。 五、19世纪30年代的番茄酱是一种药品 番茄酱是现代人们常见食品之一,但在19世纪,番茄酱并不是食品而是药品。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番茄酱可以有效降低人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看来,19世纪将番茄酱作为药品销售也并非毫无道理。 其实,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冷知识是需要很多积累和用心,如果不想愧心于“白领”这个名号,其实要补充的可能还要多得多。 饮食文化周 问答文章-----------8种果蔬的科学吃法2012年06月02日 10:43:24 有时,一些“现代饮食观”其实是错误的。比如“食物应尽量生吃,果汁总是健康的”的说法。英国《每日邮报》近期刊登专家文章,分析了8种果蔬的科学吃法。 胡萝卜整个烤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指出,将胡萝卜整个水煮或烤着吃,会使人体获得的健康化学物质增加25%,其中包括某些已知抗癌物质。 豆类可吃速冻的 豆类在采摘去皮后两个小时就进行速冻,有效锁定了营养物质。新鲜豆类从采摘到餐桌至少要三四天时间,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丢失严重。 土豆带皮热水煮 用动物脂肪油炸土豆是最糟糕的吃法。最健康的吃法是,整个土豆连皮烤或煮。土豆皮下层所含维生素高达80%。水煮的时候,最好用热水煮土豆,以防可溶性维生素散失。 烧西红柿加点油 听装西红柿、西红柿汤、甚至番茄酱都是有益健康的食物。烧番茄加点油能增加人体对番茄红素的吸收。 卷心菜烹调要加盐 煮这类蔬菜时候最好加点盐,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营养丢失,口感全无。这类蔬菜生吃或者稍加蒸煮最有营养。 多吃水果少喝果汁 水果采摘后应该尽快食用,以保持其中的维生素、抗氧化剂及矿物质等。果汁会让人发胖,还会导致胃肠胀气及龋齿危险增加。 爆玉米花也营养 玉米富含胡萝卜素和纤维素。爆玉米花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爆玉米花不健康,问题不在于玉米本身,而在于添加的盐、脂肪和糖上。 罐装食品可尝试 罐装水果蔬菜的营养取决于采摘后多长时间被装入罐中,以及罐装过程中增加的盐、糖及其他不健康化学物质的多少。与新鲜果蔬相比,罐装果蔬营养更少,50%以上的维生素C会丢失。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罐装蔬菜比不吃蔬菜更好 饮食文化周问答文章---------令你惊讶的食物营养误区2012年06月02日 10:14:39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食品中的营养开始有了一种模式化的看法。提到某些营养素,一定会让人们想到某种食品,而说到某些食物,也往往会让人们想到某种与营养有关的成分。 比如说,一说到维生素C,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柠檬和橙子;一说到钾,人们马上会想到香蕉;一说到胡萝卜素,人们肯定会想到胡萝卜;一说到菠菜,马上就会想起草酸;一说到芹菜,马上会想到降血压…… 其实,食物的健康作用,是不能这样模式化的。很多食物的营养真相,会令我们十分惊讶~不信吗,看看下面几个食物营养价值的例子: 谁是食物中的含钾冠军 芋头中所含的钾,比香蕉多50%左右。事实上,所有薯类都是钾元素的绝佳来源。只要把一碗大米饭换成同样淀粉含量的土豆,摄入的钾就能增加10倍~排尿量较大的人,如糖尿病人、肾结石病人、痛风病人、高血压病人等,以及吃咸味太重的人,很容易损失过多的钾,吃薯类替代主食实在是个好主意。 其实,在绿叶蔬菜当中,钾含量超过香蕉的比比皆是,比如菠菜、芥兰、莴笋叶、空心菜、苋菜、紫背天葵等。既然中国人能吃到品种丰富的绿叶菜,又何必一定要和不爱吃青菜的西方人一样求助于香蕉呢, 镁的真正好来源 镁对于强健骨骼、控制血压都很重要,还被誉为“抗压力营养素”。不过一说到镁,人们通常还是会想起香蕉。其实,它只不过是水果中的含镁冠军而已。几乎所有的深绿色叶菜都是镁的好来源,含量能够达到甚至超过香蕉中的水平。理由很简单:每一个叶绿素分子当中都含有一个镁离子,所以颜色越绿,含镁越多。 另一个镁的最佳来源是坚果和种子类,比如吃50克西瓜子,就相当于吃200克绿叶菜的镁。不过,绿叶蔬菜的热量只有香蕉的三分之一,坚果类的二十分之一左右。所以,如果怕胖的话,吃绿叶菜补充钾和镁才是最佳选择。 不吃蔬菜水果也能补充维生素C 一般都认为番茄是蔬菜中的维生素C佼佼者,其实,土豆中所含的维生素C比番茄还多~不仅土豆,甘薯、芋头、山药等薯类食品都含有不少维生素C。各种绿叶蔬菜当中所含的维生素C,基本上都超过番茄。 青椒的确是蔬菜中的维生素C冠军,但它酸度较低,维生素C在烹调当中的损失比较大。尽管土豆的维生素C含量只有青椒的三分之一,但由于淀粉对维生素C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土豆在蒸煮过程中的维生素C损失很小。所以,如果用土豆做主食,即使不再吃其他的蔬菜水果,维生素C也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过去北方人冬天吃不上蔬菜,很多人却并不缺乏维生素C,因为他们经常用土豆和红薯作主食。 小结 要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千万不要只记住几个所谓的“代表”,其实,很多食物的营养价值并不比它们差,只不过知名度较低而已。因此,健康的饮食不必拘泥于某种食物,最要紧的是各类食物的合理搭配。一种食物你不爱吃,完全可以用其他食物来替代。——这样是不是会更轻松、更开心呢, 饮食文化周问答文章---------------什么时间喝什么茶2012年06月02日 08:58:51 我们对于茶并不陌生,也有很多人都喜欢喝茶。当然茶的养生保健功效也很大,不同的茶具有不同的保健功效。但是不同的茶也有自己最佳的饮用时间,如果饮茶时间选的不对,也很有可能让你喝出病来。下面就告诉大家什么时间喝什么茶。 早上适宜喝红茶 人在睡了一夜之后,身体往往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喝红茶则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能够祛除体内寒气,让大脑供血充足。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空腹喝茶。 午后适宜喝青茶或绿茶 通常情况下,人体在中午时分会肝火旺盛,此时饮用绿茶或者青茶可使这一症状得到缓解。 晚间适宜喝黑茶 人在吃了三餐之后,身体会积聚一些肥腻之物在消化系统内,倘若晚饭后能够饮用一杯黑茶则有助于分解积聚的脂肪,既暖胃又助消化。黑茶性质较温纯,不会影响睡眠。 上一篇 下一篇共68篇 分享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喝什么奶好,常见奶大比拼2012年06月01日 23:57:39 奶类食品种类繁多,好喝又营养,是每日健康饮品。常见的奶类饮品有钙含量最高的牛奶、含色氨酸的羊奶、乳糖不耐受者最佳选择的豆奶、口感好易消化的椰奶、具有浓郁的坚果味道的杏仁奶等等。美食杰小编和大家一起认识这些奶类产品的优劣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过更加如意的生活。 奶粉、水奶都是营养品,可以补充个人每日所需。特别是微量元素的摄入量。而且可以很好补钙,强健骨头,满足骨骼健康。可是,喝什么奶好呢,市场上最常见的奶有牛奶、羊奶、杏仁奶、豆奶和椰奶。下面是它们的营养分析。 奶类品种繁多,除牛奶之外,你对其他奶了解多少,美国“每日健康新闻网”最近载文列出各类奶品营养优劣的比较,帮你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一款。 一、全脂牛奶 优势:钙含量最高,蛋白质也是其他奶的近两倍。无论是全脂牛奶、低脂牛奶、还是脱脂牛奶都可提供较全面的营养。 劣势:乳糖不耐受会导致腹痛、胀气或腹泻。但研究发现,乳糖不耐受患者每天可以分次少量饮用牛奶。 二、豆奶 优势:豆奶含蛋白质和钙,不含饱和脂肪、且热量低,是乳糖不耐受者的最佳选择。 劣势:豆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 三、羊奶 优势:羊奶蛋白质分子与牛奶不同,更容易消化。其钙含量与全脂牛奶相同,但色氨酸(人体必需的一种氨基酸)含量更高。 劣势:羊奶含乳糖,一些人群不宜饮用。另外,有些人对羊奶的酸甜味道及膻味不习惯。 四、杏仁奶 优势:具有牛奶的多种属性,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脂肪含量相当。杏仁奶具有浓郁的坚果味道。是牛奶或大豆过敏者的更好选择。 劣势:蛋白质含量较少,每杯只有1克,而牛奶和豆奶分别为8克和7克。杏仁奶中也不含牛奶中所含的B族维生素。 五、椰奶 优势:由椰肉和椰子汁制成,口感好,比牛奶更容易消化,而且胆固醇含量低。 劣势:热量高,过量饮用易导致发胖。钙和蛋白质含量较低,饱和脂肪含量较高。 满汉席 满汉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用的盛大筵席。清初满人入主中原,满汉两族开始融合,皇宫市肆出现了满汉并用的局面。满汉席是清代皇室贵族、官府才能举办的宴席,一般民间少见。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满汉食珍、南北风味兼用,菜肴达三百多种,有中国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誉。北京仿膳饭庄现承制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始于清代中叶,是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巨型筵宴。既有宫廷肴馔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满汉全席原是官场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作的一种全席。最好的公开使用场合,是科举考试结束后地方官史宴请主考官的时候。主人是地方上最高官员,客人是钦差大臣;主客之间往往又是“门生故旧”,因此满汉全席上的菜点都是菜其精细而丰盛的。入席时大小官员一律顶戴朝珠,身着公服就座。筵席的场面、规模、等级、陪宴人员的职位、供应筵席用的烹饪原料及果、酒的品种和数量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官府中举办满汉全席时首先要奏乐,鸣炮,行礼恭迎宾客入座。客人入座后由待者上进门点心。进门点心有甜、咸两种,并有干、稀之别。进门点心之后是三道茶,如清茶、香茶、炒米茶,然后才正式入席。满汉全席上菜公冷菜、头菜、炒菜、饭菜、甜菜、点心和水果等,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一般分三天吃完。 满汉全席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烹饪技艺精湛,富有地方特色。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擅于烧烤、火锅、涮锅,又显示汉族烹调特色,扒、炸、炒、溜、烧等皆备,菜品口味也极丰富。 孔府宴 孔府是孔子诞生和其后人居住的地方。典型的中国大家族居住地和中国古文化发祥地,历经两千多年长盛不衰,兼具家庭和官府职能。孔府既举办过各种民间家宴,又宴迎过皇帝、 钦差大臣,各种宴席无所不包,集中国宴席之大成。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宴饮是“礼”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中国古代宴席的典范。 全鸭席 首创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特点是宴席全部以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各类鸭菜肴组成,共有一百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用同一种主要原料烹制各种菜肴组成筵席是中国宴席的特点之一。全国著名全席有:天津的全羊席、上海全鸡席、无锡全鳝席、广州全蛇席、苏杭全鱼席、四川豆腐席、西安饺子宴、佛教全素席等等。 文会宴 文会宴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形式自由活泼,内容丰富多采,追求雅志的环境和情趣。一般多选在气候宜人的季节和风景优美的地点。席间珍肴美酒,赋诗唱和,莺歌燕舞。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都是在文会上创作出来的,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兰亭文会上写成的。 烧尾宴 古代名宴。专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盛行于唐代,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烧尾”一词源于唐代,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兽可变人,但尾巴不能变没,只有烧掉;二说是新羊初入羊群,只有烧掉尾巴才能被接受;三说是鲤鱼跃上龙门,必有天火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龙。此三说都有升迁更新之意,故此宴取名“烧尾宴”。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 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一、 鲁菜 宋以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体,对京、津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现今鲁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其著名品种有“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窝” 等。胶东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而驰名,口味以鲜为主,偏重清淡,其著名品种有“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等。建国后,创新名菜的品种有“扒原壳鲍鱼”、“奶汤核桃肉”、“白汁瓤鱼”、“麻粉肘子”等。 二、川菜 在秦末汉初就初具规模。唐宋时发展迅速,明清已富有名气,现今川菜馆遍布世界。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重视选料,讲究规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烹调方法擅长于烤、烧、干煸、蒸。川菜善于综合用味,收汁较浓,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如家常味、咸鲜味、鱼香味、荔枝味怪味等二十三种。代表菜肴的品种有“大煮干丝”、“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等 三、粤菜 西汉时就有粤菜的记载,南宋时受御厨随往羊城的影响,明清发展迅速20世纪随对外通商,吸取西餐的某些特长,粤菜也推向世界,仅美国纽约就有粤菜馆数千家。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尤以烹制蛇、狸、猫、狗、猴、鼠等野生动物而负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三蛇龙虎凤大会”、“五蛇羹”、“盐 火局鸡”、“蚝油牛肉”、“烤乳猪”、“干煎大虾碌”和“冬瓜盅”等。 四、闽菜 起源于福建省闽候县。它以福州、泉州、厦门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盛产多种海鲜,如海鳗、蛏子、鱿鱼、黄鱼、海参等,因此,多以海鲜为原料烹制各式菜肴,别具风味。著名菜肴品种有“佛跳墙”、“醉糟鸡”、“酸辣烂鱿鱼”、“烧片糟鸡”、“太极明虾”、“清蒸加力鱼”、“荔枝肉”等。 五、苏菜 起始于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与浙菜竞修秀,成为“南食”两大台柱之一。江苏菜是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成的。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烧、煨、炒而著称。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南京、 镇江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尤以鸭制的菜肴负有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清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桂鱼”、“西瓜鸡”、“盐水鸭”等。 六、浙菜 以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浙江盛产鱼虾,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湖山清秀,山光水色,淡雅宜人,故其菜如景,不少名菜,来自民间,制作精细,变化较多。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久负盛名的菜肴有“西湖醋鱼”、“生爆蟮片”、“东坡肉”、“龙井虾仁”、“干炸响铃”、“叫化童鸡”、“清汤鱼圆”、“干菜焖肉”、“大汤黄鱼”、“爆墨鱼卷”、“锦绣鱼 丝”等。 七、湘菜 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其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烹调方法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其著名菜肴品种有“腊味合蒸”、“东安子鸡”、“麻辣子鸡”、“红煨鱼翅”、“汤泡肚”、“冰糖湘莲”、“金钱鱼”等。 八、徽菜 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的。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 ,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徽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早在南宋时,“沙地马蹄鳖,雪中牛尾狐”,就是那时的著名菜肴了。其烹调方法擅长于烧、焖、炖。著名的菜肴品种有“符离集烧鸡”、“火腿炖甲鱼”、“腌鲜桂鱼”、“火腿炖鞭笋”、“雪冬烧山鸡”、“红烧果子狸”、“奶汁肥王鱼”、“毛峰熏鲥鱼”等。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中国餐具的认识及发展》2012年06月01日 23:46:10 民以食为天,从维持基本的生存到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饮食活动跨越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许多领域,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神韵的一种文化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文明的标尺,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一个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状况,展现出一个民族的特质和精神追求。 精彩纷呈的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到今,研究者对此多有涉猎。但是,对于其中的餐具文化,涉猎者却不多,其研究也多集中在个别餐具或某一特定时期与地域的餐具上,例如王仁湘的《中国古代进食方式的考古学研究》、赵荣霞的《黄河流域古餐饮器具文化浅谈》。至于较全面、具体地揭示中国餐具的历史演变,各类餐具——从材质到形制的产生、演变和消亡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仅有一些讲烹饪工艺的书籍偶尔笼统提及)。而餐具从材质到形制的发展演变,既是人类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果,更是人类饮食方式和文明进步的标志。基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掘成果,对中国餐具的演变发展做一系统梳理与研究,以期能够较为全面地揭示中国餐具发展的全貌,并为下一步从审美角度揭示中国餐具的文化内涵的综合研究打下基础。 一、远古时代的餐具 人类起初既无规范的进食方式,甚至也没有严格意义的烹饪,只是随手将食物取来送入口腔,一切顺其自然,人类在这一时代的饮食方式,与其它灵长类动物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因此并无餐具的存在。人类饮食文化的真正萌芽和餐具的出现,是在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能够使用火和人工取火,从生食进入熟食阶段才开始的。而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制陶业的出现,则不仅标志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真正开始,也标志着饮食器制作和应用习俗的发生,这一时期在历史分期上属于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裴李岗文化出土的陶器中,属餐具的主要有碗、钵、盘、杯等,材质是泥和夹沙的红陶,此外还出土有骨质的餐勺,这些餐勺以兽骨为主要制作材料,常见的形状有匕形和勺形。前者为扁平长条形,后者的窄柄有平勺,且制作较为讲究。两种餐勺的表面磨制都很光滑,用于取食的一端往往还磨出刃口。往往在柄端还打有一系绳的小孔,便于携带。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和其他一些文化遗址出土的饮食陶器中,属餐具的主要有杯、钵、碗、盉、觯、觥、簋、壶(壶的形制除了早期的耀水壶、双连壶等以外。新增了立式壶、三足壶)、豆、盘、皿、斝、尊、杯、高足杯、觚、角、爵等,材质有泥和夹沙的彩陶、灰陶、黑陶和蛋壳陶,此外尚有髹漆的木质餐具,如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碗,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最早的嵌玉漆器——高柄朱漆杯。以及骨质的餐勺、餐叉,如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27件骨质餐勺,它们多用骨片磨成,这些餐勺都是长条形,有的尾端有穿孔,最大的长16.7厘米,在江苏邳县属大汶口文化的刘林遗址也出土了57件骨质餐勺。此外,在龙山文化、齐家文化、河姆渡、马家窑文化遗址,都有数量不等的骨质餐勺或餐叉出土,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餐具制作还是以陶土质地为主。 夏商周三代:餐具在种类上除沿袭前代外,出现了角、爵、枓、勺、箸。制作材料除陶土外,还增加了铜(包括铅)、玉、骨、象牙,以及髹漆的木制品餐具。如在北京市房山县疏璃河燕国早期贵族墓葬出土的彩绘贴金嵌绿松石漆觚、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和彩绘兽面嵌螺钿漆豆。不过餐叉出土的比较少,仅见到河南郑州二里冈商代遗址出土的一件骨质餐叉。从考古发掘所见的实物来看,箸大约是在这一时期才出现的,目前能看到的年代最早的箸出自安阳殷墟1005号墓,有青铜箸6支,为接柄使用的箸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的青铜冶铸业在商周时期发展到顶峰,青铜文化一跃而取代石器文化,青铜文化兴旺了一千余年。青铜器普遍进入了商周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在商代青铜器中,饮食器具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同时,因周朝以“礼”治国,礼乐盛行,宴饮活动成为国家礼治的重要内容,饮食活动和饮食器具往“礼”化方向发展,于是作为礼器的青铜餐具大量涌现,它们包括鼎、鬲、簋、盨、簠、敦、豆、铺、盂、盆、鍪、俎、匕、勺等饮食器,以及爵、角、觚、觯、饮壶、杯、盉、斝、尊、壶、等酒器。由于“藏礼于器”,奴隶主阶级的理想、道德、心理倾向也反映在青铜餐具的制作风格上,故青铜餐具从一开始就带上了神秘和威严的色彩,形成按照礼制组合的所谓鼎制度,明确规定不同地位的人使用器具的数目,即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这使得青铜餐具既是祭祀时使用的礼器,也是日常生活用具,具有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双重性质。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餐具 古老的抓食吃法,逐渐被借助餐具将食物送入口中的进食方式所替代,抓食吃法已越来越限于个别食肴,因而出现了柶、斗、瓒、刀、削、签、筴等不同种类的进食餐具。制作材料包括骨、角、木、铜、玉等。有些餐具的形制也在发生变化,如勺就从最初的尖叶形餐勺到宽柄尾的舌形餐勺,再演变为窄柄舌形餐勺,成为中国古代餐勺的主流形态,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餐叉的使用在上流社会重又受到重视,考古发现了 这个时代较多的餐叉,如河南洛阳中州路2717号墓,一次就出土骨质餐叉51件,在洛阳西工区,山西侯马古城遗址也出土有餐叉。但自战国以后,出土的餐叉就非常稀少,汉魏时代只有零星发现,唐宋时代几乎没有餐叉出土,元代仅出土有两件。显然,在中华民族的餐具序列中,餐叉并没有因漫长的历史进程而形成经久不变的传统,而是基本被筷子(箸)这一更为适合国人饮食需要的餐具所替代了。 这一时期箸的使用开始多起来了,从出土实物看,如在湖北长阳县清江香炉石遗址,出土有属商代中期和春秋时代的箸,有骨质的,也有象牙的,箸面还装饰着简练的纹饰。再如在云南祥云属春秋时期的大波那木椁桐棺墓中,也出土有铜箸2支。 髹漆工艺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有了极大地进步,如1956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的西周春秋时期的10多件漆豆、漆盘,1957年在河南信阳战国墓更出土有整套的餐具(杯、盘、俎、案、豆、勺),在四川青川县郝家坪的一座战国墓中,也出土了1件正、背面都绘有彩纹的漆餐勺,表明漆器餐具和其他漆器已成为当时贵族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日用工艺品了。 用金银贵金属制作的餐具开始出现。从考古发掘看,在战国早期的曾乙侯墓出土的金质盏、勺、杯、器盖。相传建国前出土于安徽寿县的楚王银匜,现藏于美国芝加哥的楚国银质器皿,以及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襄王墓出土的3件银盘等,都表明以金银贵金属制作的餐具开始进入中国的餐具序列。这些金银餐具虽然数量不多,但其制作工艺复杂精细,造型端庄,纹饰华丽,显现出极高的技术和艺术水平。三、秦汉时期的餐具餐具主要有箸、勺、碗、盏、盘、钟、壶、钵、盆、箪、笥、杯、卮、尊、案等。制作材料有陶、木、青铜和玉,还出现了盛食物的竹器,圆的叫做箪,方的叫做笥。汉代的餐具,青瓷碗盘逐渐普及,在普通百姓中逐渐取代了以前的粗陶和竹木餐具。箸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各地汉墓均有竹箸或铜箸出土,如马王堆汉墓、湖北云梦大坟头和江陵凤凰山等地汉墓、湖南长沙仰天湖8号汉墓等。箸甚至已随中原的饮食习俗远传至西北边塞,如1959年在新疆汉“精绝地”一座房址内,就发现有木箸。 汉代是我国古代漆工艺史上大发展的一个时期,漆制餐具因在耐用、轻便、美观等方面,远甚于青铜和陶器制品,故漆器餐具在贵族日常生活中受到欢迎,上流社会大量使用轻巧美观的漆器餐具,如耳杯、盘、壶、盆、碗、勺、筷子和食案等。形制上,出现了凤形勺、扁壶等新器形,以及耳杯盒(马王堆一号汉墓和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墓均有出土,每盒内装10个耳杯。)双层漆笥(江苏邗江胡场五号汉墓出土,上层有五个小漆盒,可分别盛放不同的食物。)这样的组合餐具。这些漆制餐具颜色多是黑、红或紫红,图案纹饰绚丽多彩,有的还镶嵌金银边沿,如湖北江陵县凤凰山一六八号墓出土,现藏荆州博物馆的彩绘七豹纹扁漆壶、彩绘三鱼纹漆耳杯(西汉早期)及同类的鱼纹耳杯。湖北云梦县秦汉时代墓葬中也出土了不少漆木餐勺,这些餐勺都是圆棒形细柄,用红漆打底,黑漆绘纹饰。汉代漆器餐具制作十分精良,《汉书。贡禹传》形容当时髹漆的食具“杯案尽文画金银饰”,对其制作所耗费的工夫,《盐铁论。散不足篇》称之为“一杯棬用百人之力”,故当时漆器昂贵,一般只有贵族、官僚、地主和大商贾享用。 同时,从汉代开始,由于前此的政治社会大动荡,三代以来的流行价值观被打乱,具有礼器性质的青铜器那种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动摇,青铜餐具开始回归于日常实用,金银容器也从中亚引进到中国,于是,银制餐具开始较多地出现在上流社会的餐桌上,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取代了青铜器,同时还影响了瓷器的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可以盛装物品的玻璃容器,现在作为餐具首次加入了中国的餐具序列,这些玻璃餐具有碗、盘、耳杯、玻璃托盘和高足玻璃杯等,这不仅标志着中国餐具在材质上的扩展,而且也是中国玻璃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餐具 餐具最大的变化是瓷器开始逐渐取代陶器,外来的金、银、玻璃等材料制作的餐具进入上流社会。中国瓷器的发明是在商代中期。最早在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文化遗址发现了一种质地坚硬、施玻璃质青釉的器物,如大口尊等,火度很高,轻轻敲击能发出悦耳的金属声。以后在河南、山东、江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现。瓷器的制作从商代中期开始,一直到西周、春秋、战国,工艺水平在逐渐提高,于是在人们生活中瓷器开始取代陶器。东汉青瓷、黑釉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的正式诞生,把瓷器工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瓷器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陶器、金银器、铜器的许多形制,瓷器也能做出,瓷器的许多优越性被人们所认识,因此瓷器使用日益多起来,许多原来由陶、铜、漆、银制的器皿开始让位于瓷器,这为日后瓷器的兴盛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餐具种类有碗、盏、盏托、钟、钵、盘、碟、簋、五盅盘、耳杯、箸等,并且碗开始出现大小配套的成套产品。造型风格受当时审美风潮的影响,由矮胖端庄往清瘦秀丽一路转变,纹饰也受到西域文化和外来佛教影响。 漆器餐具有漆案、盘、耳杯、槅、盒、壶、樽、匕、勺、食架、箸等。如1984年6月初,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马鞍山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中发掘出共约80件木器漆,其中有案、盘、耳杯、盒、壶、樽、匕、勺等,其犀皮漆耳杯是至今发现最早的犀皮漆实物。而“槅”则是从满足使用功能需要出发的一种创新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设计者在方形木胎上用竹条隔成左右对称的七个格子,不同的格内可放不同的物品或食物,如同现在的快餐盘。这种餐具后来在南北朝时期得以盛行。这批漆器中最有特色的是彩绘图案。这些彩绘大都用油彩,即油调色粉为颜料,有的地方晕出深浅变化,所以被称为古代的“油画”。漆画内容和画面构图有明显的东汉遗风,叉使用了一些新的技法。1997年江西南昌发掘出的东晋墓中的“宴饮图漆盘”。在装饰甲供技法方面,则出现了金银镶嵌的加工工艺。 青铜餐勺的形制表现出一种复古倾向,考古发现一种属于这个时期的宽柄尖叶形餐勺,器形与战国时代的同类餐勺十分相似。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比较活跃。南方的海外毛衣也很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中外文化大交融的一个时期。因此西域各国的金器、银器、玻璃器等大量输入内地。(这时期出土了许多西方式样的金银餐具,它们大部分来自当时的波斯萨珊朝,也有一部分来自东罗马(拜占庭),少部分来自古代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这些材料新颖、造型精美的器物,如胡瓶、扁瓶、高足杯等,被中国人迅速接受。受域外文化的影响,处于功利和审美的目的,中国的上层社会也开始狂热地追求金银制品,金银制作的餐具开始在上层社会盛行,贵族使用的金银食具甚至动辄就上百件。而来自外国的玻璃餐具(罗马、波斯萨珊朝)大量输入我国,更带动了中国玻璃餐具制造业的革命性变化。 此外,玉器餐具亦有存在,但从出土数量不多的情况看,这一时期玉器餐具的使用似乎不是非常普遍,种类也较单一,主要是玉耳杯、高杯玉杯、玉盏等。 五、隋唐五代时期的餐具 由于瓷器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铜主要用于制作货币,铜器用具的制造受到限制,故一般日用品多用陶瓷替代,因而促进了瓷器制造的飞跃发展,出现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还烧纸成功了釉下彩、花瓷等新品种和著名的唐三彩。由于白瓷在使用上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 故白瓷及以白瓷为基础的彩绘瓷从此逐渐成为中国餐具的主要制作材料。餐具品种包括:碗、盘、碟、盆、槅、洗、钵、杯、耳杯、盏托及酒樽、酒壶、酒盏、酒杯等器具。酒樽,主要是用作盛酒之器。汉代最为盛行,至唐初未衰。中唐以后,盛酒器开始出现新的变化,逐步向酒注过渡,然樽仍相沿而末尽替,即使在宋代,仍继续使用酒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从六朝兴起的饮茶之风的盛行,促进了瓷器的生产,出现了包括茶盏、茶托、汤瓶、茶匙等在内的茶具,以及烧纸茶具的名瓷窑。 这一时期,高足盘成为隋代最具典型的器物,碗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器,被大量生产,其形制受饮茶风气的影响,由深腹、直口、平底、向身浅、敞口外撇、宽圈足转变,其胎壁也从厚重逐渐转向轻薄。 我国开始大量出现金银器皿的时间是唐代。从魏晋开始,不断经由丝绸之路输入我国的中亚、西亚的金银器皿,经中国工匠仿造和逐渐消化,终于在安史之乱(公元756年)以后完成了其中国化的过程,把金银器皿的制造推向全盛,尤其是银器,因其在上层社会的盛行,更具有了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当作进奉的礼物。而出土的随葬陶器复制银器的物证也表明,在当时的中上层社会,银质餐具已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器具而存在了。 由于金银器具的中国化,所以餐具中有些西域风格的器形(如八楞带柄杯、高足杯、带柄壶、多瓣椭圆盘等)已被放弃或很少使用。种类也从唐初仅有的盘、碗、杯、勺、箸、碟、壶、盆等,扩展到茶具、酒具。造型也更加多样,如盘子,就有圆口、葵口、菱形、海棠形、桃状、叶形、椭圆形等,盘底或为平面无足,或有圈足、三足、四足等;再如箸,多采用白银打制,此外还有用金和犀角做的,形制则有两端细圆,中部略粗的,也有首粗足细圆棒形的。由于唐代金银餐具在制造上已经运用了钣金、烧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捶打、刻凿等工艺技术,因之不仅造型精美、工艺复杂,而且还以富丽豪华的纹饰图案著称。 例如在长安隋代李静训墓、西安何家村和江苏丁卯桥出土的大量容器,其中就有银盘和成套的箸,西安沙坡村出土的银碗、银杯,西安出土的唐大中十四年的7枚鎏金莲花形茶托子,唐代晶城大明宫禁苑遗址出土的鎏金狮子纹银盘,以及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银盘、银壶和银杯,在内蒙古昭盟喀喇泌旗楼子店出土的4件银盘。再如藏于公元901年浙江临安的吴越国王水邱氏墓,墓中不仅发掘出了银杯、银碗和银筷子,而且发掘出了直接复制银器的瓷杯,可谓佐证。 隋唐时代的玻璃餐具,数量逐渐增加,但种类不多,主要有玻璃茶具(茶碗、茶托)和玻璃杯等,唐人多用玻璃杯做酒具。 从唐代开始,由于对金银贵金属的推崇,不仅金银餐具出现在宫廷和显贵家族的餐桌上,而且金银器制品被瓷器大量仿制,如当时定窑和越窑生产的杯、盘、碗等的形制,直接模仿当时流行的金银器制作,采用花口、起棱、压边的做法,制作即为精细,造型优美。这种仿制直接推动了以白瓷为代表的细瓷的发展。用金银包边的餐具也开始出现,如西安一隋代公主墓中出土的金扣玉碗和藏于伦敦大卫基金会的产于越窑的银扣瓷碗。 五代瓷器在生产工艺上,由于原料甲供更为精细,成型技术的提高,以及窑炉结构和装烧技术的改进,烧成的瓷器具有玻化程度高,胎质细密、器具轻薄,形制多样的特点,因而瓷器风格由唐代的雍容浑厚一变而为优美秀致。 餐具在种类上虽仍以碗、壶、盘、盏、杯、碟、匙等为主,但在形制上有了变化,如碗。除承袭唐代的唇口、花瓣口、卷沿外,出现了直唇大腕、小圈足碗,而盘则出现了花瓣口沿方形、三角形等。釉色有白釉、青釉、黄釉、黑釉等。 唐代漆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是“金银平脱”的工艺,它使漆器具有辉煌华丽的效果。但是,这一时期的出土漆器遗物较少,能见到的餐具仅有甘肃武威境内的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平脱宝相花漆碗”,但据《酉阳杂俎》、《安禄山事迹》、《唐语林》等文献记载,唐玄宗时,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赐给安禄山许多金银平脱漆器,其中就有混沌盘、大脑盘、匙、箸等,足见当时金银平脱漆器是一种极为奢侈的贵重工艺品。五代漆器餐具则有在前蜀王建墓中发现的银铅胎漆碟。 补充回答: 六、宋代的餐具 宋代是继汉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又一高峰,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审美趣味的变化,使得餐具制造往精美方向发展,这当中要首推瓷器餐具。 由于宋代瓷器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地更加普遍,南北各地都有著名的制瓷窑场,如北方的定窑、磁州窑、汝窑、官窑、耀州窑、钧窑……,南方的龙泉窑、景德窑、吉州窑、建窑……。技术水平的提高,如铜红釉的发现与应用,窑炉体积的扩大,优质瓷土的选用,覆烧工艺的创造与推广,以及各种装饰技法的采用,使得宋瓷在工艺造型、釉色、装饰等方面的都达到了中国古代陶瓷制作的一个高峰,同时也由于宋代冶铜业大量用于铸钱,所以瓷质餐具在宋代成为餐具的主流。 宋代瓷质餐具在种类上虽然仍沿袭前代,仍以碗、壶、盘、盏、杯、碟、匙等为主,但是工艺造型、装饰技法和装饰风格上却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如在瓷质上有白瓷、青瓷之分,在造型上既有时尚的挺拔秀丽,也有仿古的青铜式样,在装饰上有为上层社会推崇的模印贴花、浮雕、划花、刻花,也有民间喜爱的白地黑彩彩绘,釉色有白釉、青釉、黑釉、酱釉、黄釉、绿釉等,上色有釉上彩,也有釉下彩。此外,由于宋代观茶色和斗茶风尚的盛行,大大刺激了黑釉茶盏的生产。 民用漆器的兴盛,使漆器餐具在宋代也十分流行,从出土实物看,碗、盘、勺、托、钵、盒、均有,且以一色漆器为多。在装饰风格上,宋代漆器受宋瓷影响,一改大加装饰的传统,追求实用、典雅和庄重,因此在造型和比例上别具风采。如湖北省监利县福田寺宋墓出土的的花瓣形圈足黑漆碗(北宋早期,现藏荆州博物馆),口直径22.5厘米,底直径11厘米,通高7.7厘米,木胎,口沿是花瓣形,矮圈足。胎体用圈叠法制成,胎上裱一层麻布,再上灰髹漆,所以轻薄而坚实。器外髹黑褐色漆,器内髹朱漆,与传统漆器相同,但圈起不加纹饰,以造型和一色漆的色泽和光泽取胜,具有古朴典雅的独特风格。再如在洛阳、杭州、淮安、江苏各地宋墓中,也发现了众多朴素无纹、造型多变的盘、碗、托、钵、盒、罐等餐具,其涂漆全部为里红外黑,不加金银彩绘及其它装饰,但造型简洁大方,如莲瓣口的碗、盘、葵花形的盏托,椭圆形的盂、钵等,闪现着与前代迥异的新风格。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现,金银餐具依然受到宋人的喜爱。盒、盘、盆、碗、盏、杯、钵、渣斗、匜、壶、托、盅、碟、箸等餐具,出土的数量都非常大,且多为银制。如1960年在四川德阳孝泉镇清真寺,一次就出土宋代窖藏的117件金银器,其中就有碗、盘、钵等餐具。这批器物采用錾花、刻花、镂空等技法打凿出孔雀连枝花、双凤连枝花之类的图案,立体纹饰工整细致。再如1993年在四川彭州市天彭镇西大街金银窖藏出土的象钮莲盖银执壶,造型十分别致。而1992年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的五瓣花型金杯,则明显地带有波斯桑朝银器工艺和佛教艺术的影响。1986年7月在内蒙古东部科尔沁草原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中,则出土有八曲花式金盒、金花银盒、金花银钵、银长盘、银盏托、银壶、蓝金银勺等大大小小餐具,其造型与装饰在具有游牧民族风格的同时,还显现出与汉族文化融合迹象。辽代耶律羽之墓也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银器皿,其中五瓣花形金杯、鎏金錾花银把杯、金花银碗等,还保持着唐代的风韵。江西都阳东湖北宋大观三年(1109)墓和安徽合肥的一座窖藏则出土有银箸。 铜制餐具能见到的主要是箸,如四川阆中一座南宋铜器窖藏,一次就出土很多铜箸。吉林农安万金塔墓中也发现辽代铜箸。 宋代玻璃工艺维持在唐代的水平,前代出现的玻璃杯、碗等仍然流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玻璃形制,例如1969年出土与河北省定县6号塔基的花口玻璃杯,口径16厘米,高10厘米,为淡绿色玻璃制成,杯口大、且呈六瓣花瓣式,圜底,底部中间内凹,器壁很薄。 七、元代的餐具 元代虽然仅有短短的90多年,但由于它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和战乱,重新实现了统一,大量少数民族移居内地和交通的发达,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所以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文化的繁荣,自然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水稻、面食成为主食,以全羊席为代表的清真食品为内地人民所接受,蒸馏酒(烧酒)酿造方法的传入,商业的繁荣和饮食业的兴盛……如此等等,极大地影响了元代餐具的发展变化。 瓷器餐具,由于其本身具有的轻便、耐用、便利等诸多优势,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瓷器制作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唐代开始,瓷器餐具逐渐在我国餐具序列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元代瓷器餐具,虽然在种类上与前代无多大差别,但因得益于元代瓷器的成就——这一成就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在风格、造型等方面都与宋代瓷器餐具有了明显区别。 首先,瓷器造型变得庞大厚重,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除了烧制小件餐具外,还普遍烧制起大件餐具,如口径达57厘米的大盘,40厘米左右的大碗等(这些传世器物多存于国外,尤以中东地区为多,如伊朗阿特别尔寺、土耳其托布卡比、萨拉伊博物馆等),且为数不少。这些大件餐具胎体厚重,体积较大,气魄雄伟,使元代瓷器餐具的风格由南宋时的细腻婉约一变而为粗犷豪放,具有元代瓷器共同的时代特征。而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一是马上得天下的蒙古统治者的喜好,二是元代瓷器向中东地区的大量出口,要适应当地生活习惯的需要。 其次,瓷器的色彩也开始改变,除了传统的青釉、白釉、白地黑花等品种,具有北方民族风格的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凭借其瓷质细腻、色泽洁白和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菁可爱,图案装饰雅俗共赏,一举成 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使瓷器的审美趋向从单纯追求类玉类冰的青釉、白釉、青白釉,转变为欣赏白瓷衬托下的花纹,青花瓷器包括餐具开始大行其道,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与此同时,釉里红及高温铜红釉、蓝釉和低温孔雀绿釉的烧制成功,也为瓷器餐具提供了新的品种,使餐具日益往精美的方向发展。 其三,青花餐具因在当时主要面向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出口,故在造型和图案装饰上既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同时也带有西亚文化的特点。如形制较大,装饰上用中国传统图案,但有些盘、碟图案纹样布局又按伊斯兰数学原理安排。 金银餐具在元代依然受到上层社会的追捧,由于工艺技术的进步,故金银器皿无论在造型还是纹饰上,都十分精致,且数量不少。如在苏州虎丘元代吕师孟墓出土的金盘、金碗、银盒等就多达55件,而在安徽合肥出土的元代金银碗、盒之类更多达100多件。1955年在安徽合肥市小南门内原孔庙大成殿发掘出元代金银器11种,计102件,有金碟、进杯、银碟、金杯、银匜、银碗、银勺、银果盒、银筷子等。江苏金坛也曾发现窖藏银器30件,有大银碗、小银碗、银盏、银盘。这些发现充分说明元代金银餐具在上层社会的使用是十分普遍的,但总体上是银多金少,给人一金贵银滥的印象。元代箸的使用有增长的趋势,形制与宋代基本一样,大都是圆柱形或圆锥形,也有六棱形、八棱形的,一般比较重视箸首的装饰 元代的漆工艺和陶瓷工艺一样,处于一个过渡转变阶段,技法上仍以“剔红”、“剔犀”和“戗金”为主。由于瓷器餐具占据了主导地位,髹漆餐具虽然制作日益精良,但日用的涵义逐渐降低,更多具有的是观赏意味。如现存于故宫博物馆的剔红花卉圆盘(张成造),剔红山水人物八方盘(杨茂造),其观赏的价值远大于使用的价值。元代玉器在吸收宋、金玉器高潮的镂雕技艺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同时浮雕技法也被运用的出神入化,逐渐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元代玉器中的餐具器皿类所占比例较大,造型构思别致,制作精巧,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玉双人礼乐耳杯,激昂素无锡市钱裕墓出土的玉镂雕桃形杯,具有极强的仿生性。仿古玉在元代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其形制多摹仿商周青铜器,但纹饰仍留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玉龙纹活环尊,风格独具特色。 八、明清时代的餐具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巩固其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使政治得以稳定,经济得以繁荣,对外贸易有了惊人的发展,于是,农业有了显著发展,丝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格外发达,商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大批新兴城镇崛起,非农业人口大量增加,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饮食行业的发展和繁荣。1644年,清军入关,满清王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行使权利。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效政策后,满清王朝使五十多个民族统一为一个整体,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出现了“康乾盛世”。 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最终导致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由明代到清代,逐渐发展到历史最高峰。不仅烹饪技术更加高明,方法更加多样,烹饪食物种类更加繁多,而且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烹饪理论和方法的专著。同时,宫廷和上层社会因社会富裕,其膳食宴席日渐奢华。饮食业的繁荣和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餐具的发展变化,明清两代,餐具制品不仅品类繁多,而且制作日渐精良。明清餐具虽以瓷器为主,但金银器、漆器、玉器和玻璃器等材质的餐具也大行其道,深得人们尤其是宫廷和上层社会的喜爱。 就瓷器生产而言,明清两代其生产工艺达到了历史最高峰,青花制作工艺完全成熟、釉下彩中的釉里红、釉上彩中的青花五彩、斗彩、以及颜色釉、白瓷等,分别在不同时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如明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成化年间的斗彩(成华斗彩在明末清初曾风行一时,据《博物要览》记载:“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次若草虫子母鸡劝杯,人物莲子酒盏,五供养供盏,草虫小盏,青花纸薄酒盏,五彩齐箸小碟,香合,各制小罐,皆精妙可人。”)清康熙年检的哥釉青花、黄地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雍正年间的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乾隆时发展出的青花釉里红、黄釉青花釉里红、青花胭脂紫等,以及清代在继承明代斗彩和五彩基础上发明的素三彩、粉彩、墨地三彩、抹红三彩、虎皮三彩、胭脂红、珊瑚红、墨彩、金银彩,乃至受西方绘画影响的珐琅彩,使明清时代的瓷器餐具在色彩上可谓是五彩缤纷。 而从装饰图案看,从花卉、瓜果、花鸟、山水、缠枝纹、龙凤,到人物故事、清装仕女和吉祥图案,乃至戏曲故事、斗鸡、戏狗,从高雅到通俗,可谓无所不包,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社会从皇室宫廷到民间百姓的习俗、嗜尚与审美追求。此外,明永乐年间的白瓷也到达了极高的成就,就胎质细洁,釉色白莹,给人以甜的感觉,故有“甜白”之称,其薄胎的碗、盘、高足杯等小件器皿,几达光照见影的程度。 在瓷器餐具的器型上,除前代已有的碗、盘、高足碗、高足杯、执壶、碟,以及仿青铜礼器的豆、簋、簠、鼎外,明代创造了鸡心碗、压手杯、鸡缸杯、葡萄纹杯、尖底莲子碗、波斯型执壶,清代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借鉴少数民族生活用具和为适应外销需要,新创了琵琶尊、锥把瓶、荸荠扁瓶、纸槌瓶、橄榄瓶、棒追瓶、莱菔尊、马蹄尊、爆竹壶、铃铛杯、贲巴壶、笠式碗、金钟杯、变形笠式碗、变形高足杯、凤尾尊、马蹄尊、观音尊、牛头尊、花觚等,以及西洋、日本风格的器形等。体形上,明洪武青花瓷有直径达40厘米以上的特大碗,直径达40-55厘米的菱口大盘,以及直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和盘、盏托。永乐青花瓷有口径达62-63.5厘米的大盘,尤其是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和洒蓝瓷钵形大碗,前者大、中、小各种式样竟达数十种。如胎体极厚重的平口沿大碗、器身如筒而矮短的墩子碗、卧足馒头心碗、折腰形合(盖)碗、仰钟式碗、花瓣式碗、葵口薄胎、口大而身高的盏、口撇而身矮的马铃式碗、口撇而大、底矮而阔的草帽式碗、口底直径相近而身高直的筒子杯,以及尖底帘子碗等。后者口径达26厘米左右,高在12.5厘米。德化白瓷的酒杯(有梅花杯、海棠杯、仿犀角杯等多种形式),康熙斗彩中的十二月套杯(一套12只,从正月到十二月,每只绘有代表该月的花朵,胎薄釉润,彩画工细),可谓品种繁多,大小皆备。产生于康熙年间的珐琅彩瓷器,是一种极其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也是瓷器中的新品种,它采用由景德镇高温烧制的白瓷,在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用油料上彩后二次烧制而成。珐琅彩瓷器是以玩赏为主的宫廷器皿,故多为盘、碗和茶壶等小件器皿。康熙时多以在蓝底、深红底、黄底、粉红底、紫底上绘制彩色西番莲和缠枝牡丹做图案。雍正珐琅彩比康熙时有了进一步地发展,图案出现以花卉翎毛为主的人物、山水,并配以诗文,使珐琅彩瓷器成为集书、诗、画和瓷器工艺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乾隆时,从中期开始,因乾隆皇帝的兴趣转向景泰蓝,珐琅彩开始衰落 作为餐具家族中的茶具,在明清时期有了新的发展,由唐宋时的追金崇银,转而推崇陶、瓷。并因明代饮茶方式由唐宋的烹点团茶改变为冲泡散茶,导致新式茶具茶壶的出现。茶盏由黑釉瓷一变而为白瓷、青花瓷和紫砂。尤其是紫砂茶具,一方面因其特性可以使茶的纯香得到最佳的发挥,故最适合制作茶壶。(鉴赏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能“发真茶之色香味”,“注壶越宿,暑月不馊”。)另一方面它还迎合了明人饮茶追求以平淡、闲雅、端庄、质朴、内敛、温厚等内涵的自然和谐精神境界的需要,所以紫砂茶具一经问世,很快就风靡大江南北,明人为此达到了狂热的程序,以至“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一壶重不数两,价值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饮茶之风首先源自文人阶层,故紫砂茶具从一开始就被讲究茶理的文人士大夫所关注,所以紫砂茶具的制作始终不断有文人参与设计、指导,以至逐渐赋予了它文人艺术品的性质,具有更多的文人文化意味,这使得紫砂茶具一方面缺少时代特征,但另一方面又更具个性特点,更像艺术品,从而和其他餐具有了明显不同 明清两代既是中国漆器工艺史上又一个黄金时期,也是一个有盛而衰的发展阶段。漆工艺经过数千年的创造,各种髹饰品种已然齐备,无论是以质地和色泽取胜的一色漆器,还是用漆或油彩描绘的多彩漆器,无论是在漆地上做减法的剔红、剔黑、剔黄、剔犀等雕漆制品,还是以添加不同材料为特色的填漆、戗金银、嵌螺钿、嵌金、嵌银等填嵌漆器,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明代漆器的造型也以丰富见长,仅以餐具中的盘、盒等小件器皿论,除了常见的圆形、方形,还有椭圆形、委角方形、莲瓣形、方胜形、梅花形、八角形、银锭形、菊瓣形、舟形等多种形制。清代漆器的品种也非常丰富,有填漆碗、描金碗、剔彩盘、填漆盒、描金盒、剔红盒、犀皮圆盒、漆壶、漆碟、黑漆描油盒等。 明清时期的金银器等贵金属制品,多属皇室和贵族使用,因此就以奢华浓艳,竭尽巧饰和技艺的高、精、难著称。餐具用黄金制作的有金箸、碗、盘、匙、爵、壶、杯、盂等,这些黄金制作的餐具被皇室贵族大量使用,如北京定陵出土金银器500多件,其中有金壶、金碗、金盆、银盘等。明人《天水冰山录》记载严嵩加藏金银器,仅纯金器皿就达3185件之多,重达11033两,而慈禧太后更是挥霍,她个人使用的金餐具竟重达5816两,银餐具重达10590两。再如箸,仅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月《御膳房库存金银玉器皿册》上所记载当时官中所用的,就有金镶玉、金镶汉玉、紫檀金镶玉、紫檀金银嵌玛瑙、紫檀金银嵌象牙、铜镀金驼骨、银镀金,以及象牙、乌木等材料制作的,其奢华程度可见一斑。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的最高峰,集中国玉文化之大成,其质地之精美、品种之繁多、雕琢之精湛、应用之广泛,可谓空前绝后,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最高成就。就玉器餐具而言,由于对材料要求高,雕琢难度大,故在隋唐以前一直较为少见,宋元时期数量岁有所增加,但只有到了明代,玉器餐具 才大量出现,使用范围也空前扩大。明代玉器餐具中,时尚餐具高贵典雅,仿古餐具古色古香。其种类有碗、杯、盏、盒、壶、盘、盂、盅,及仿古而制的樽、簋、鼎、觚、爵、觥、壶、斝、羽觞等,其中尤以形制各异、造型奇特的玉杯最具特色 到清代中期,主要是乾隆时期,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达到巅峰。这一时期玉器作坊星罗棋布,名匠层出不穷,玉料充足,工艺先进,皇家重视,民间普及,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向以大、多、精为主要标志的鼎盛时期。玉质餐具主要有各种时尚的杯、碗、壶、盆、盏、盅,仿古的鼎、豆、尊、觥、觚、爵等,这类作品数量多,形体大,造型浑厚,雕琢精美绝伦,是宫廷玉器中的精华所在。受具有伊斯兰艺术风格的来自痕都斯坦玉器(玉文化研究中称为“痕玉”)的影响,清乾隆时期制作出了仿“痕玉”风格的碧玉菊瓣盘、白玉叶式杯、白玉双环碗和青玉双耳碗等,这些杯、盘、碗、胎壁薄如蝉翼,光亮鉴人,外形多模仿日常所见的花、果、叶等植物造型,具有强烈的写实意味。 乾隆晚年在极度崇古的思想指导下,推崇三代彝器,把中国古代仿古玉推向了新高峰。这类餐具全部或局部采用青铜器造型,或在青铜器造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变化形成新的风格,全部以浑厚质朴、端庄典雅、古色古香而令世人为之倾倒。如碧玉兽面纹簋、青五异兽觥形壶、碧玉兽面纹活环壶、碧玉龙耳活环觚、碧玉爵、青玉匜及龙纹觥、三羊尊、异兽形瓶等,都堪称经典之作 此外,明清时期以犀牛角为材质的餐具也极为精美。明代犀角酒杯主要有两种形制——横卧式和竖立式。横卧式是依照一段天然木根的形象,中心挖空贮酒,槎尾上竖雕出叉桠,有老者坐在“酒船”上,意态闲适,承袭了宋元以来的浪漫主义风尚。竖立式作成底小、中空、喇叭口的样子,取法古代青铜觚和犀觥。杯沿和柄部雕成子母辟邪、教子升天大小龙、灵芝仙草种种浮雕形象。 清代工匠沿袭了明代雕制犀牛角酒杯的传统,但进一步利用犀角浑厚苍深的色质,制作出仿古铜器的造型和花纹,故宫博物院藏犀角雕螭杯、犀角雕爵、犀角雕四角鼎,精巧别致,古色古香,是乾隆时期仿古风尚的体现。从明朝末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商船来到中国广州、泉州、宁波等口岸倾销商品,西方的玻璃产品和玻璃制造技术也随之传入我国,到清代,我国古代玻璃器皿的制造发展到一个最为辉煌的时期,玻璃器皿品种繁多,单玻璃餐具就有碗、盆、尊、豆、渣斗、钵、杯、盘等。色彩有红、黄、蓝、绿、紫、白、黑、金等,非常丰富,而且工艺技术高超,装饰方法也很多样,如乾隆,嘉庆年间生产的白底套蓝玻璃缠枝莲纹碗、黄地套红玻璃龙纹钵、黄玻璃碗等,其造型、色彩、装饰和生产工艺都令人叹为观止。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餐具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我们民族文化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随着国人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的变化,从种类、形制、材质,到生产工艺、装饰技法与图案等,都经历了由单一、简陋、粗拙往丰富、多样、精致、华美的变化,而这一变化过程所显现出的,除了餐具本身种类、形制和材质的变革之外,在更深的层面上则折射出社会习俗、审美风尚的变迁及其对餐具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这种影响,将能使我们看到人类如何在“吃”这一维持个体生命有限存在的功利活动中,力图超越这一活动的有限性和功能性,赋予简单地“吃”更多超功利内容的努力,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人类饮食活动的认识,而这将是笔者下一步关于中国餐具审美文化研究的任务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中国古代传统饮食礼仪》2012年06月01日 23:40:28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一、宴饮之礼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 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在古代正式的延宴中,座次的排定及宴饮仪礼是非常认真的,有时显得相当严肃,有的朝代皇帝还曾下诏整肃,不容许随便行事。宋真宗曾下诏批评朝中筵宴仪容下端的现象,事见《宋史?礼志十六》的记述: 景德二年(1005年)九月,诏曰:朝会陈仪,衣冠就列,将以训上下、彰文物,宜慎等威,用符纪律。况屡颁于条令,宜自顾于典刑。稍历岁时,渐成懈慢。特申明制,以儆具僚。自今宴会,宜令御史台预定位次,各令端肃,不得喧哗。违者,殿上委大夫、中丞,朵殿委知杂御史、侍御史,廊下委左右巡使,察视弹奏;同职殿直以上赴起居、入殿庭行私礼者,委閤门弹奏;其军员,令殿前侍卫司各差都校一人提辖,但亏失礼容,即送所属勘断讫奏。…… 朝中筵宴,预宴者动辄成百上千,免不了会生出一些混乱,所以组织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史籍上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并不太多,我们可以由《明会典》上读到相关的文字,可以想象古代的一般情形。“诸宴通例”说:(筵宴)先期,礼部行各衙门,开与宴官员职名,画位次进呈,仍悬长安门示众。宴之日,纠仪御史四人,二人立于殿东西,二人立于丹墀左右。锦衣卫、鸿胪寺、礼科亦各委官纠举 凡午门外饮赐筵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题准光禄寺,将与宴官员各照衙门官品,开写职衔姓名,贴注席上。务于候朝外所整齐班行,俟叩头毕,候大臣就坐,方许以次照名就席,不得预先入坐及越次失仪。……又题准光禄寺掌贴注与宴职名,鸿胪寺专掌序列贴注班次。每遇筵宴,先期三日,光禄寺行鸿胪寺,查取与宴官班次贴注。若贴注不明,品物不备,责在光禄寺;若班次或混,礼度有乖,责在鸿胪寺。 二、待客之礼如何以酒食招待客人,《周礼》、《仪礼》与《礼记》中已有明细的礼仪条文,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礼仪的具体内容。 首先,安排筵席时,肴馔的摆放位置要按规定进行,要遵循一些固定的法则。带骨肉要放在净肉左边,饭食放在用餐者左方,肉羹则放在右方;脍炙等肉食放在稍外处,醯酱调味品则放在靠近面前的位置;酒浆也要放在近旁,葱末之类可放远一点;如有肉铺之类,还要注意摆放的方向,左右不能颠倒。这些规定都是从用餐实际出发的,并不是虚礼,主要还是为了取食方便。 其次,食器饮器的摆放,仆从端菜的姿式,重点菜肴的位置,也都有陈文规定。仆从摆放酒壶酒樽,要将壶嘴面向贵客;端菜上席时,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气,如果此时客人正巧有问话,必须将脸侧向一边,避免呼气和唾沫溅到盘中或客人脸上。上整尾鱼肴时,一定要使鱼尾指向客人,因为鲜鱼肉由尾部易与骨刺剥离;上干鱼则正好相反,要将鱼头对着客人,干鱼由头端更易于剥离;冬天的鱼腹部肥美,摆放时鱼腹向右,便于取食;夏天则背鳍部较肥,所以将鱼背朝右。主人的情意,就是要由这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仆人若是不知事理,免不了会闹出不愉快来 再次,待客宴饮,并不是等仆从将酒肴摆满就完事了,主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要作引导,要作陪伴,主客必须共餐。尤其是老幼尊卑共席,那麻烦就多了。陪伴长者饮酒时,酌酒时须起立,离开座席面向长者拜而受之。长者表示不必如此,少者才返还入座而饮。如果长者举杯一饮未尽,少者不得先干。长者如有酒食赐与少者和僮仆等低贱者,他们不必辞谢,地位差别太大,连道谢的资格都不给侍食年长位尊的人,少者还得记住要先吃几口饭,谓之“尝饭”。虽先尝食,却又不得自己先吃饱完事,必得等尊长者吃饱后才能放下碗筷。少者吃饭时还得小口小口地吃,而且要快些咽下去,随时要准备回复长者的问话,谨防发生喷饭的事。凡是熟食制品,侍食者都得先尝一尝。如果是水果之类,则必让尊者先食,少者不可抢先。古时重生食,尊者若赐你水果,如桃、枣、李子等,吃完这果子,剩下的果核不能扔下,须怀而归之,否则便是极不尊重的了。如果尊者将没吃完的食物赐给你,若盛器不易洗涤干净,就得先都倒在自己所用的餐具中才可享用,否则于饮食卫生有碍 尊卑之礼, 历来是食礼的一个重要内容,子女于父母,下属对上司,少小对尊长,要表现出尊重和恭敬。对此,不仅经典立为文,朝庭著为令,家庭亦以为训。《明史?礼志十》有“庶人相见礼”,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曾两度下令,都为的是申明餐桌上的尊卑座次的排列礼仪。洪武五年(1372年),凡乡党序齿,民间士农工商人等平居相见及岁时宴会谒拜之礼,幼老先施。坐次之列,长者居上。十二年(1379年)令,内外官致仕居乡,惟于宗族及外祖妻家序尊卑,如家人礼。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坐于无官者之下。与同致仕官会,则序爵,爵同序齿。 古代的许多家庭,少不了以食礼作为家训的训条,教导子孙谨守。清人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引《屠羲英童子礼》,就提到这样的训条:凡进馔于长,先将几案拂试,然后双手捧食器,置于其上,器具必干洁,肴蔬必序列。视尊长所嗜好而频食者,移近其前,尊长命之息,则退立于傍。食毕,则进而撤之。如命之侍食,则揖而就席,食必视尊长所向。未食,不敢先食;将毕,则先毕之,俟其置食器于案,亦随置之。 三、进食之礼 饮食活动本身,由于参于者是独立的个人,所以表现出较多的个体特征,各个人都可能有自己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习惯。但是,饮食活动又表现出很强的群体意识,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在家庭内,或在某一社会团体内,所以还得用社会认可的礼仪来约束每一个人,使各个个体的人的行为都纳入到正轨之中。进食礼仪,按《礼记?曲礼》所述,先秦时已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此条陈如下: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身,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肴之序,遍祭之。”进食之前,等馔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辨肴,客不虚口。”所谓“三饭”,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 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如果主人进食未毕,“客不虚口”,虚口指以酒浆荡口,使清洁安食。主人尚在进食而客自虚口,便是不恭。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宴饮完毕,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和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给主人的仆从。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复又坐下 “共食不饱。”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共饭不泽手。”当指同器食饭,不可用手,食饭本来一般用匙。 “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毋啮骨。”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毋嚺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类似的仪礼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让我们还是以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所引《屠羲英童子礼》为例,以下的这些话自然还是由《礼记》上演绎出来的:凡饮食,须要敛身离 案,毋令太迫。从容举筯,以次著于盘中,毋致急遽,将肴蔬拨乱。咀嚼毋使有声,亦不得恣所嗜好,贪求多食。安放碗筯,俱当加意照顾,毋使失误堕地。……当代的老少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多多少少承继了古代食礼的传统。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中国饮食文化发展》2012年06月01日 23:37:27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煲:用泥裹后烧; ?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麦,大麦。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9(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饮食文化周知识竞答--------陕南和西藏饮食文化2012年06月01日 18:59:36 陕南饮食文化 陕南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衣食足而思文化”,陕南饮食文化,以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载入史册。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载:陕南人“尚滋味”、“好辛香”。 陕南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我国南北方动植资源在此交汇生长。陕南有众多的地方风味小吃和名菜佳肴,既有北方风味,也带南方特点,经数千年民俗风情的演变,而更具陕南地方特色。如陕南浆水面,就是楚汉相争时,由汉王刘邦和谋臣萧何共同品尝后命名的;汉水蒸盆子、皮豇皮等,源自汉刘邦时期。汉阴炕炕馍民间传说为牛郎追赶织女所带的干粮,颇具文化韵味。西乡李家村出土的史前陶灶,安康出土有汉代陶灶。汉代陕南城固人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后,促进了陕南饮食文化的发展。东汉佛教传入陕南,斋席、斋饭和吃素习俗开始兴起,元末明初伊斯兰教在陕南传播,清真食品传入陕南各地,古“庙”会渐渐兴起, 为民间风味小吃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遇。近代,“七七事变”以后,陕南成了抗战的大后方,难民相继迁入陕南,京、鲁、豫、湘等菜也陆续在陕南登场。也丰富和促进了陕南饮食文化的发展。陕南的饮食类型大体可分为平川和山区两大类,但同是山区,秦岭和巴山有别。地处汉江谷地的平川地区,饮食结构中,主食以大米为主,面粉次之,杂粮则作为调剂。正如俗语云:“秦岭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大米类的食品主要有米饭、稀饭、米面皮子、米糕馍、元宵、粽子、糍粑、甜酒、油炸米饺、米粉等;面粉类食品主要有面条、蒸馍、拌汤、烙饼、油条、包子、花卷、麻花、油糕、饺子、馄饨等。秦巴山区的主食以玉米、红薯、洋芋、杂豆为主,面粉、米饭较少,单以玉米做的食品有玉米干饭、玉米饼、浆粑馍、搅团、糊肚、玉米稀饭、浆粑或玉米、洋芋、红薯、杂豆混合饭,或洋芋糍粑、洋芋馍、汤圆等。平川地区居民的饮食讲究饭菜搭配,蔬菜十分丰富;山区山珍野味和山野菜较多。 陕南人在饮食上有三种偏爱:一是爱吃酸。酸是陕南饮食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俗话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这种酸,不同于醋酸,而是浆水菜的酸、泡菜的酸、腌菜的酸,是一种自然的酸。吃米饭也要炒以浆水菜或泡菜、腌菜为佐料的各种炒菜,还以泡菜佐餐下酒,什么“酸菜鱼”、“酸辣肚片”、“酸辣鸡丁”、“酸辣洋芋丝”等菜肴也离不开泡菜、腌菜、浆水菜。陕南人所居多为山区,雨量较多,气候潮湿,为驱寒散湿,有喜酸辣的习惯。又因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还因山区蔬菜较少,加工成酸菜,可节省和保存菜类二是爱吃肉。当地俗话有:“三天不动荤,说话没精神”、“三天不喝油汤,心里燥得发慌”的顺口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陕南人对吃肉的偏爱。陕南人爱吃肉,早在《隋书?地理志》中即有记载:陕南人“性嗜口腹,多事田渔,虽蓬室柴门,食必兼肉”。陕南农户家家养猪,过去养猪主要不是为卖钱,而是自己食用。每逢过节,尤其是过年,一般农家都要杀“过年猪”,一时吃不完,或腌或熏,加工成“腊肉”,供一年四季随时食用。高山地区,有许多农家并不富裕,然而在茅舍中却吊满了腊肉。对于肉食烹制,城镇和平川较为讲究,注重味道与蔬菜的搭配。山里人吃肉,注重实在,讲究肉块要厚要大,每块足有50 g,100 g重。三是爱喝酒。所谓“无酒不成宴席”。陕南人爱喝酒说什么“有酒不怪菜”,炒一碗酸菜,或弄几个生辣椒,也宴酒。特别是山里人用大土碗盛酒,豪爽得很,凡饮一醉方休。城里人多喝瓶子酒,平川和山区农村,多喝自烤自酿的柿子酒、苞谷酒、高粱酒、阳桃酒等农家烧酒。饮酒时第一杯酒要敬给上席的老者或尊者,酒过三巡后,便开始猜拳、行令、打通关。输者喝酒,一般以3杯为限。 西藏饮食糌粑、酥油、茶叶,还有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四宝”。酥油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来的黄油。酥油茶是砖茶或沱茶熬到色泽红黄时,再加酥油,盐巴打制而成的,如打茶时加进核桃仁,葡萄干、鸡蛋,味道将更可口。酥油、糌粑和茶,在西藏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使高原人代代繁衍生存下去的主要靠糌粑。大麦类的青稞是西藏高原的主要农作物,常见的有白青稞、紫青稞两种。酥油和糌粑是最方便的食物,出门时,带一袋糌粑,一盒酥油、一块茶,一口锅,遇到有牛粪、有泉水背风向阳的地方、随处可以烧茶进食,这是最典型的、最常见的高原野餐。西藏人普遍爱吃肉,肉以牦牛肉、绵羊肉为主。他们不爱吃山羊肉,狗肉是西藏人深恶痛绝的。肉有生吃、风干吃和煎、炒,烹煮几种吃法,西藏各地气候高寒,干肉可以经年不坏。干肉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个保存起来,意即整肉腔;一种是切成1尺长1寸宽左右的肉条,挂在雪风里吹干。主要饮料是青稞酒,酒用青稞酿成,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时加入酒曲用木桶或陶罐封好,让它发酵。两三夭后,兑上凉水,再过一两夭便可饮用。青棵酒色泽橙黄,色泽酸甜,酒精成分较低。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 《食疗护理篇》2012年06月02日 23:21:34 一、明目篇(一)、吃什么好1、含维生素A多的食物动物肝脏。这类食物能增强在暗中看物的能力。2、含胡萝卜素多的食物胡萝卜。最好用油煮熟了吃或凉拌时加点熟油吃。胡萝卜在人体里能转变维生素A。3、含核黄素(维生素B2)多的食物蛋奶肉等。能保证眼睛的视网膜和角膜的正常代谢。4、枸杞子,味甘性平,平补肝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肝肾阴亏、目眩、目昏多泪等症状。且服用方便,可以入药、嚼服、泡酒,但平日可用来泡茶最为实用。5.一些明目的维生素 (1)、维生素A。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各种动物的肝脏、鱼肝油、蛋黄中。(2)、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胡萝卜、西红柿、波菜、韭菜、杏、 红薯等绿黄色蔬果中。(3)、维生素C。维生素C对眼睛也十分有益。人眼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血液中高 出数倍。如猕猴桃、樱桃、 红椒等。 (二)、十种食物助您明目养眼 胡萝卜富含蔗糖、葡萄糖、淀粉等,其中以维生素A的含量最多和丰富的胡萝卜素,可维护眼睛和皮肤的健康。 菠菜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它不仅是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也是护眼佳品。 海带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尤其是含丰富的碘,对人体十分有益。 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因带酸性,所以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烹煮过程中不易破坏。 黄瓜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尼等营养成分是难得的排毒食品。维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五倍,能美白肌肤,使其保持弹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青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糖类、纤维质、钙、磷、铁等营养素,是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 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铁等,是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 枣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对人体有益的14种氨基酸,维生素含量高出苹果、香蕉几十倍,有“活维生素丸”的美称。 杏含有适量的维生素C及丰富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10. 韭菜富含维生素A原、维生素C 二、减肥篇一)、吃什么好主食及豆类的:粳米、黑豆、黄豆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对脂肪的代谢有调节作用,有利于减肥。肉蛋奶:鲫鱼、鲤鱼、虾类、鸡蛋、牛奶等。蔬菜的选择:适宜多吃冬瓜、番茄、紫菜等,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又有很多膳食纤维,可以润肠通便,有利于减肥。水果:适宜多吃草莓、猕猴桃、西瓜、葡萄、枇杷、山楂、梨等,这些水果有降脂通便的作用。(二)、注意事项1、不应减少蛋白质:要保证蛋白质的供应。食物有三大功用,供给热量、构造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肥胖者耍减少热量,主要是减少供热量多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但不能将构造身体组织及调节生理机能所必需的蛋白质减少,以免损害身体健康。2、保证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即多食蔬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是保证健康不可缺少的食物。蔬菜含纤维素和水分多,体积大而热量低,可增强饱腹感,又因纤维素可促进肠道蠕动,可克服肥胖病人常会伴有的便秘。3、食物要清淡:即要少吃盐。肥胖的人随着体脂肪增多,水分和盐类均有滞留的现象。食盐具有亲水性,体内盐多时,水滞留得也多,能增加体重。所以,烹调用盐要减少,只需要正常人的一半就可以了。4、要注意健康的烹饪方式,尽量避免油炸、煎等,应选用煮或蒸等方式。5、限制脂肪: 主要是限制含脂肪高的肥肉类、硬果及食油。根据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脂肪供给的热量最容易使人发胖6、限制碳水化合物:主要是限制谷类和糖。所 以,减肥要以减少粮食为主,还要少吃各种糖果、糕点。 三、乌发篇(一)、乌发吃什么好1、主食及豆类:黑米、燕麦、面筋、玉米、黑豆、黄豆及含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豆腐、豆制品等。2、肉蛋奶类: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芝麻、海带等;牛肉、鱼肉、乳类、蛋类等,还是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3、蔬菜:多吃富含铁质的木耳、金针菜、苜蓿、芥菜、红菜苔、芹菜、苋菜、芝麻、海带等。4、水果:可多吃的蔬菜和水果还有,胡萝卜、洋葱、草莓、桑葚、苹果、梨、杏、猕猴桃、西瓜、甜瓜等。5、其它:可适当食用花生仁、葵花子、西瓜 子、南瓜子、核桃仁等坚果。(二)、饮食禁忌少吃动物类油脂,少吃白糖。 四、养肺篇(一)、养肺吃什么好除了食物应当注意什么饮食主要以养阴为主,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生津养肺的食物和水果,如雪梨、甘蔗、柿子、荸荠、银耳、菠萝、鸭蛋等,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防伤阴损肺。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炖冰糖服用;黑芝麻炒熟、研末,用蜂蜜调服。可适当多吃一些水果,其中以梨、甘蔗为首选。但凡脾虚湿重而泄泻者,肺寒咳嗽而痰粘者,则不宜多吃上述水果。多喝点绿豆粥、荷叶粥、 红小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食物。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划清界限”,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虚弱者若适当多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除了这些还有专家指出清肺的食物,如胡萝卜、梨子、木耳、豆浆、蜂蜜等。清肺梨与冰糖、蜂蜜红枣一起可生津止渴,清热止咳等。食用白萝卜,以痰多、咳嗽者较为适宜;食用百合,以熬粥、煮水效果较佳; 食用绿豆,适宜于内火旺盛的人;而荸荠能清热生津,生吃、煮水均可。 五、防衰老篇(一)、延缓衰老吃什么好1、多吃些富含软骨素食物如猪骨汤、牛骨汤、鸡皮、鸡骨汤等,可增强皮肤的弹性2、多吃些富含碱性的食物酸性、碱性食物。3、多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例如,猪皮、猪蹄、甲鱼等。4、维生素A能维持皮肤的柔韧,和光泽维生素C、E为抗氧化剂,可防止皮下脂肪氧化, 增强皮肤表皮和真皮细胞的活力,避免皮肤早衰。 (二)、教你足部按摩防衰老泡脚:用热水泡脚, 特别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脚,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网,加快血液循环。按摩脚:洗脚后,双手搓热,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按摩,对头昏、失眠、厌食、面色晦暗、疲劳、高血压、便秘等有防治作用。抬脚:每天将双脚跷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脚、腿部血液循环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环。搓揉腿肚: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动另一条腿。此法能增强腿力。扳足:取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和足踝关节各20,30次,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扭膝: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各20次左右。可治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甩腿:一手扶物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上跷起,然后向后甩动,使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尽量伸直。在甩腿时,上身正直,两腿交换各甩数十次。此法可预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无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六、解酒篇(一)、解酒吃什么好1.在睡前,补充大量的水,醒后再补充一次,有助缓解脱水引起的不适。如过还可以吃些东西的话,可以选择一些水果或果汁,还可以喝适量的蜂蜜水,因为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如呕吐的话喝一些高良姜汤,可以温中止呕。2.在饮酒后可吃些水果或果汁,如西红柿汁、西瓜汁、葡萄、香蕉、柚子、橄榄等;醒酒后通常会有胃部不适或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时可以提供一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酸奶、豆浆、粥、米粉、藕粉、面片、烂面条等,待有食欲后可恢复正常饮食。饮食宜清淡,可吃些动物肝脏。(二)、饮食禁忌忌用油腻、过 冷、过热、干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甜食及各种小食品。酒后忌饮茶。 七、止血篇(一)、吃什么可以止血1、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2、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促进组织再生及伤口愈合。3、维生素K主要参与凝血过程,可减少出血。4、B族维生素与糖类代谢关系密切,缺乏时代谢障碍,伤口愈合和失血耐受力均受到影响。5、维生素A能促进组织新生,加速伤口愈合,故应补充足够维生素。(二)、适宜伤口愈合的食物1、锌——缺锌会使纤维细胞功能下降。锌主要存在于木耳、海带等食物中。2、脂肪——脂类的缺乏会导致伤口愈合缺损。鱼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益处。3、葡萄糖——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者,供给充足的能量是伤口愈合不可缺少的。在伤口愈合期可多吃含糖丰富的水果,既增加糖分,又能摄取足量的维生素。4、蛋白质——饮食中增加蛋白质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机会。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5、维生素A 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它主要存在于鱼油、胡萝卜、西红柿等食物中。6、 维生素C 可以促使伤口愈合。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大枣是维生素C的宝库。 (三)、不利于伤口愈合食物獐肉、腐乳、葱、辣椒、韭菜等因为它们容易引发感染、不利于伤口愈合。此外,吸烟、喝酒、心情不好信心不足都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不同年龄段的饮食讲究》2012年06月02日 23:19:00 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合理的膳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此期生长发育旺盛,身高、体重迅速增长。为了使儿童能健康地发育成长,除了要注意营养要求以外,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儿童的营养要求:儿童活泼好动,肌肉系统发育有些快,故对热能和蛋白质的需要量有些高。在蛋白质中,赖氨酸对生长发育更为重要,要供应充足的钙和磷,同时还应保证维生素C、D、B1和B2的食入量和铁、碘、锌、镁等元素的供给量。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全身各部位、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为使青少年能健康地成长,在饮食中要注意如下特殊要求:(l)热能青少年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故对热能的需要量有些多,平均每天需要热能大约2800卡。(2)蛋白质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且在质量上也比成年人要求高,每天大约需要蛋白质80,90克。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动物性蛋白,如蛋类、乳类、瘦肉类及动物肝脏。另外,还应将动物性蛋白分配到三餐中吃,不可集中在一顿饭吃,以防增加胃肠道负担。(3)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如果长时间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会患夜盲症、干眼病;维生素B;缺乏,会患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会患口角炎、舌炎;维生素C缺乏,会患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则影响其骨能发育等。为此,青少年最好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4)无机盐青少年需要有足够的钙、磷、铁、碘等元素。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材料,青少年缺少了钙和磷,骨骼发育就会出现障碍,严重时可患软骨病。铁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增长,血量逐渐增多,需要的铁也就有些多,如果缺铁就容易发生贫血。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代谢和神经骨骼的发育。青少年如果食碘不足,就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迟钝。 人到老年以后,由于消化器官衰退,消化和吸收功能逐渐减弱,再加牙齿脱落,咀嚼有些困难,故应注意以下事项:(1)不要吃得太饱:老年人活动量少,消化功能差,吃得过他不仅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还会造成身体发胖,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增加心脏负担。因此,适当节制饮食,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2)不要吃得太成:老年人的食盐量,以每日不超过10克为宜。食盐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引起浮肿,钠盐储留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庄、冠心病、脑溢血的发病率。(3)不要吃糖和脂肪过多:老年人运动量少,吃糖过多不仅会引起或加重糖尿病,且糖在体内会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老年人胰腺功能有些低,吃多了脂肪易造成消化不良,动物脂肪中胆固醇含量有些高,会造成动脉硬化和肝脏掼害。(4)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无机盐,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防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这对预防便秘,肠道肿瘤和动脉硬化有一定作用,维生素有健身、抗衰老和预防癌症的作用。(5)要合理调整膳食:老年人饮食要多样化,不要偏食,也不宜进食非常干和非常烫的食物。宜多食些易消化的菜泥、羹汤、果汁类食物和含钙、磷、铁有些多的食物。在保证营养要求的基础上,务求清淡。(6)要少食多餐: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有些差,易感饥饿和头晕,故易少食多餐。每餐可吃七分饱,在睡前或两餐之间酌情进食少量食物,如牛奶、糕点等。 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合理的烹调方法》2012年06月02日 23:17:34 合理的烹调是增强食欲,保证营养不被破坏的关键。那么正确合理的烹调方法是什么, (l)主食的烹调淘米时要轻洗,不宜次数太多,也不宜用力搓,以减少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丢失。对于存放过久的米,则要多淘洗几遍。米的吸水率在浸泡两小时后最大,所以,先将米浸泡两小时,然后再煮饭为好。米浸泡后煮饭,不但时间可节省 4 0,,米中的维生素 B;也只损失 35,。最好采用炯饭或带水蒸饭,如做捞饭,米汤也应当饮用。煮饭、煮粥、煮豆、炒菜、都不宜放碱,因为碱容易加速维生素C及维生素B;的破坏。 (2)蔬菜的烹调选购新鲜的蔬菜,含维生素和无机盐有些多,如蔬菜存放过久,则营养素会大量丢失。蔬菜宜先洗后切,烹调之前现切,这样可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切菜时一般不宜太碎,可用手拉断者,尽量少用刀,因为铁会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炒菜时要急火快炒,避免长时间炖煮,且要盖好锅盖,防止溶于水的维生素随蒸汽跑掉。炒菜时应尽量少加水,煮菜时应先将水烧开,然后再放菜。炖菜时在油中先加盐增强温度,或适当加点醋,既可调味,又可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做肉菜时适当加一点淀粉,可以不可以保护肉中的蛋白质,不至使其过于变硬,既好吃、又容易消化。烹调时尽可能不用钢锅、铜铲。因为铜可以不可以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用铝锅烹调,维生素c损失最少。
本文档为【饮食文化周知识问答文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1KB
软件:Word
页数:63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5-23
浏览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