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冀教版 初一信息技术 教材参考

冀教版 初一信息技术 教材参考

举报
开通vip

冀教版 初一信息技术 教材参考冀教版 初一信息技术 教材参考 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材说明 本册安排了信息与信息技术、多媒体世界、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四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1—5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序号 标题 内容 信息;信息表现形式;信息活动; 1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信息社会;信息技术; 计算机发展历程;计算机工作原理; 2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计算机的应用; Windows的操作界面;Windows的操作; 3 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 Windows的资源管理;Windows...

冀教版 初一信息技术 教材参考
冀教版 初一信息技术 教材参考 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材说明 本册安排了信息与信息技术、多媒体世界、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四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1—5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序号 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内容 信息;信息表现形式;信息活动; 1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信息社会;信息技术; 计算机发展历程;计算机工作原理; 2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计算机的应用; Windows的操作界面;Windows的操作; 3 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 Windows的资源管理;Windows的帮助; 4 计算机互联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因特网 利用网络浏览、搜索、下载信息; 5 访问因特网 电子邮件、论坛、远程登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信息、信息活动、信息技术等知识,以及计算机的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原理、上网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情况有个总体、系统的了解,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由介绍信息开始,然后是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计算机基本的操作系统,最后是网络原理和上网,依次逐步深入,由浅入深,自然过渡。让学生能处理信息,利用网络处理问题。建议8个课时完成。 第1课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主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活动等。接着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信息处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教材中“信息岛”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信息的定义,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信息,了解信息。“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活动,理解信息和信息活动,不要求学生做统一的回答,只要答案有理有据即可。“实践与 探索”是针对本课内容的两个小活动,是对信息相关知识的一个扩展、延伸和练习。本课有很多有关信息方面的概念,要结合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更好的了解信息的有关内容。 第2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本课首先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在不同社会时期的作用。然后进一步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计算机系统都由什么组成,知道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最后让学生思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都在哪些领域有哪些应用。 第3课 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本课从启动Windows操作系统开始,使学生通过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构成、Windows的操作、Windows的资源管理、Windows的帮助等内容,熟悉计算机操作环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使学生明白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家,管理着计算机中的软、硬件资源,并是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实现了人机对话。 第4课 计算机互联网络,本课从我们生活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开始,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既而介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因特网的工作原理。通过本课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应用和工作原理。了解怎样构成计算机网络,网络是如何工作的,都需要什么硬件和软件资源。 第5课 访问因特网,通过安排利用网络搜索、收藏“南极科考”相关信息并使用电子邮箱、论坛、远程登录发送信息,网上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处理信息,引领学生掌握利用网络浏览、搜集、下载、传递信息的方法。 本单元作为开课之篇,既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潜能,又要注意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充分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内容,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要理解和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及其价值,并加以分析和提炼。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思考和探索等方式,结合视频教学、实地考察、案例学习、问题驱动及交流展示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信息的基本含义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应用进行提炼和概括,让学生领略并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单元(6—11课) 多媒体世界 序号 标题 内容 媒体与多媒体;多媒体技术; 6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图形图像的概念;图形图像的数字化; 7 图形图像 数字图像的压缩和加工处理; 8 声音 声音的数字化;音频的加工处理 视频的形式;数字视频的压缩和加工处理; 9 动态图像 什么是动画,简单的动画制作 10 图文处理 在Word中编辑文字、图文混排; 11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在PowerPoint中编辑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 多媒体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使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中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学习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所必需的内容。 本单元介绍了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和作用。通过活动了解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特点、格式及采集、加工的方法。介绍了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建议6个课时完成。 第6课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安排了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含义,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技术发展趋势等内容。这一课是学生学习多媒体知识的出发地。要让学生们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多媒体,对多媒体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采用比较形象、声文并茂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第7课 图形图像,本课安排了图形图像的概念、数字化过程、压缩、数字图像的加工处理等内容。了解图形、图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矢量图,什么是位图,两者的区别,分别有什么文件格式。图像在多媒体方面的作用,能对图像进行加工,达到不同的效果。 第8课 声音,从声音表达信息开始,引入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介绍声音和音频的关系。在“信息岛”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数字音频格式,几种格式的应用等。安排了使用Adobe Audition音频处理软件编辑音频的活动,学习对音频文件加工处理等。 第9课 动态图像,视频和动画都属于动态图像,两者的产生原理很相似,两种媒体形式都是活动画面。本课介绍了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的区别和转换,数字视频的文件格式、压缩、编辑处理等,了解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学会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加工处理视频。 第10课 图文处理,通过制作“多彩的中学生活”电子报纸这一活动,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图文处理软件Word的应用,包括如何输入文字、插入图片、绘制表格,图文编排和打印输出的方法。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积极性,通过调动愿望——认识操作——完成任务——提高巩固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们掌握Word软件的应用。 第11课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本单元的综合活动课,通过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来体会各种媒体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共同表达信息的效果,以及学习在PowerPoint中如何合理搭配各个媒体,从而让学生对多媒体演示的整体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要把知识性内容和操作性内容结合起来,可以采取各种教法,比如:让学生们进行感性认识,观看图片、多媒体演示、实物,自己动手操作,然后体会总结出知识性内容;操作性的内容,就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着操作,不要限制他们,等等;可以先给学生们提出一个疑问或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带着疑问或兴趣开始教学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解决疑问、加深认识,最后结束课程的时候,由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自我总结。 第三单元(12—16课) 电子表格-——Excel 序号 标题 内容 认识Excel; 12 数据的计算 在Excel中使用公式、函数等进行数据计算; 13 数据的排序 在Excel中对数据排序; 14 数据筛选 在Excel中筛选有用的数据; 15 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 在Excel中将数据分类汇总; 16 图标的制作和修饰 在Excel中制作数据图标; 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对数据(文字、数值、符号等)进行处理,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电子表格可以输入输出、显示数据,可以帮助用户制作各种复杂的电子表格文档,进行繁琐的数据计算,并能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各种复杂统计运算后显示为可视性极佳的表格,同时它还能形象地将大量枯燥无味的数据变为多种漂亮的彩色图表显示出来,极大地增强了数据的可视性。电子表格有着很广泛的用途,用于各种“表格”式数据管理的领域,如财务、行政、金融、经济、统计和审计等众多方面。Excel是基于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子表格软件,它既有功能强大的各种处理模块,可以进行数据计算、分析和统计,完成多种多样的图和表的设计;同时它又具有友好的图形界面,易学易用的按钮式操作,使用户能轻松地处理数据,是当前十分流行的数据处理工具。本单元通过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数据统计活动使学生来熟悉电子表格——Excel的功能,学会运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工作。学完本单元,学生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图表直观地表现数据。建议5个课时完成。 第12课 数据的计算,通过统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的活动任务,熟悉电子表格工具,掌握输入数据、添加表头和数据求和等操作。 第13课 数据的排序,通过排列雅典奥运会奖牌榜的活动任务,学会运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以及学会根据表达信息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表格格式。 第14课 数据筛选,通过统计各国游客入境情况的活动任务,学会运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自定义筛选、高级筛选)。 第15课 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通过对我国2003年城市国际旅游情况汇总的活动,学会运用Excel进行分类汇总。通过统计运动会比赛成绩的活动,学会利用数据透视表和生成数据透视图来呈现信息。 第16课 图表的制作和修饰,通过制作网龄与网络认识图表,学会利用图表的形式描述数据,掌握图表的制作和修饰方法。 本单元学生通过完成感兴趣的、和现实密切联系的活动任务,学习运用 Excel处理数据。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提出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教师也可以采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作为活动任务。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与数学知识相联系,探寻数据处理的规律。体会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中数据处理工作的帮助。 第四单元(17—22课) 图像处理——Photoshop 序号 标题 内容 认识 Photoshop; 使用选取工具合成图像; 17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 认识 Photoshop中的图层; 18 认识 Photoshop中的路径 Photoshop中的路径含义;路径的使用; 19 调整图像色彩色调 Photoshop中的色彩调整工具; 20 认识通道 通道的作用和使用;蒙版; 21 绘制图画 Photoshop中的绘图工具;图层样式; 22 制作公益广告画 综合实践课 目前,人们所说的图像处理,指的是对图像进行某些加工,使之能够输入计算机,并用计算机完成存储、编辑、组织、展示、传输等操作的过程。图像处理任务要在软件的支持下才能完成,用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查看、编辑、存储、绘制、管理图像文件。目前,能够用来处理图像的软件很多,例如,Windows系统中的“画图”程序、“照片编辑器”程序,Photoshop,PaintShopPro以及国产图像处理软件“金山画王”等。本单元安排了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认识和使用,Photoshop重要的功能就是图像合成,本单元首先介绍了图像合成的方法,图像选取的工具总结等,然后是图像色彩的处理和通道的使用,最后介绍到Photoshop的绘画功能等。学生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学会图像处理,能够对图像进行色彩、亮度和大小进行调整,能实现多张图片的合成,并且能运用Photoshop绘图。建议6个课时完成。 第17课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本课介绍了认识Photoshop,安排“我和埃菲尔铁塔合个影”这一活动,学习使用魔棒、仿制图章、抽出等工具完成照片的合成。安排“合成宽幅风景图像”和“制作皮影效果图像”等活动,练习图像合成的三种形式。从中了解Photoshop中的图层、选区等概念。 第18课 认识Photoshop中的路径,通过制作“鼠标小汽车”,熟悉并运用 Photoshop中的路径,了解路径的作用,并进一步学习使用Photoshop中的选取工具选取图像。 第19课 调整图像色彩色调,学习使用Photoshop的对比度、色阶、色相等工具调整图像的色彩色调,进一步体会色彩与表达信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第20课 认识通道,本课安排制作“蝴蝶掌心舞”的图画这一活动,介绍了Photoshop中通道的功能和用法,通道在调整颜色方面的作用等。涉及到蒙版的使用和功能等,主要学习艺术图画的处理。 第21课 绘制图画,绘图是Photoshop的一个功能,本课通过绘制一幅“美丽家园”图画,学会使用Photoshop中的绘图工具绘制图画。 第22课 制作公益广告画,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使用Photoshop制作生活中用到的公益广告画,体会Photoshop这个工具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同时提高学生对公益活动的认识程度。 教师应运用适当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中学会图像处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Photoshop这一工具。用Photoshop很容易制作出具有某种效果的作品,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时,不仅使学生掌握用计算机处理图像的基本技能,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地渗透、总结知识与方法。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逐层深入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先介绍用Photoshop合并图像并进行初步编辑加工的操作方法,然后介绍用Photoshop处理图像的常用操作,最后学会使用Photoshop绘图,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逐步积累、螺旋上升。教学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同一任务或操作,注意培养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涉及了一些美术知识,应指导学生合理地运用美术知识来创作美观协调的作品,适当地把一些美术知识整合到本单元的教学中,探索信息技术教学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方式。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改编、套用或重新设计教材中的有关实例或任务,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第一课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时代,信息以多种形式展现在我们身边,信息无处不在。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信息, 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活动,从而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特征、重要作用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认识人类的信息活动及信息社会,了解信息的价值;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本课建议1课时。 一、信息在我们身边 教材首先提供了一张展示上学路上情景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所包涵的事物(人、车、公益广告、红绿灯等)并回想自己上学路上的情景,让学生自己说出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体会信息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学生可以继续观察红绿灯图片、雷恩英语广告的图片,联系红绿灯和广告的作用体会红绿灯提供禁止与准许通行的信息,商品广告提供某种商品的信息,体会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所有感知到的事物都包含信息。 接下来教材讲到了从古到今,介绍了人类表达信息的各种方法,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当今的制作网站、发布主页,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信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表达发布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目前对于信息的定义争论激烈,典型的定义就有几十种。教材第3页的“信息岛”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信息定义,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信息,了解信息。课后的“知识链接”介绍了信息与资料、消息、情况、知识、情报的区别,介绍了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学生可以结合这部分资料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信息。 “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查阅信息相关资料,联系理论与生活实际,多角度思考、理解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的表现形式 教材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靠文字、声音或图像等具体形式来表现和传递。表现和传递信息的具体形式被称为信息载体,信息载体不是信息本身,但信息永远离不开信息载体。通过多种载体形式综合表现的信息被称为多媒体信息。 对于某些学生来讲,这部分内容也许不很容易理解,教师可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理清信息、信息表现形式、信息载体等概念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该部分的“探究”给出了家庭生活的一个片断,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 的活动(看书、听收音机、看电视、上网),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同学讨论图中人物接受了哪些形式的信息,其中哪些属于多媒体信息。 三、信息的传递过程 信息传递过程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免有些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玩发电报游戏等方式,在游戏活动中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然后结合教材中给出的信息传递示意图,根据“信息岛”中的详细解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至于其中的信源、编码等概念,学生理解即可。 “探究”让学生通过举出生活中信息传递的实例,进一步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 四、人类的信息活动 人类的信息活动分为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和信息传递等几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并根据教材第6页“信息岛”的介绍加以理解。 信息收集是对信息集中的活动和过程。生活中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等都可以收集信息。 信息加工是将信息分析、表达出来是信息加工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说出生活中一些信息加工的例子,通过自己体会的实例来理解信息加工的含义。 信息存储是将信息以各种形式保存起来就是信息的存储。结合教材前面介绍的我国从古至今存储信息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信息存储的变化。 信息传递是把信息传送给另一方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教材在前面已重点介绍过。 “探究”属于扩展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事,思考自己以前做过的信息处理活动,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引导他们分析信息处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充分理解每个环节作用。 四、信息的价值与共享 信息的价值与共享是信息的特征。有的教材中将信息的特征归为载体性、价值性、可传递性、时效性等。其中载体性指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可传递性是指信息始终存在于传递过程中的。这些特征实则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时效性也只有信息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所以本教材在这只涉及信息的价值性与共享性。 由于该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教师应举出例子,引导 学生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结论。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使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信息社会 这一部分内容教材叙述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描述了各个社会阶段的特点,了解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信息社会。并且课后的知识链接“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特点比较”详细阐述了两种社会形态的特点区别,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六、信息技术 在学生了解了有关信息的情况后,水到渠成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 教材中第11页的“知识链接”介绍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有关情况,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历程。教师还可以查找一些相关的小故事,让学生们更好的去认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及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 七、关于实践与探索 “实践与探索”是针对本课知识设计的两个小活动,是对信息相关知识的一个扩展、延伸和练习,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对本课内容作一个总结。 作业1需要了解的信息有:观看北京2008奥运会应该了解的信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 作业2则通过观察、访问、记录、分析、归纳进一步巩固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等活动。 信息的十大特征 信息有十个基本特征: 1.可量度。信息可采用某种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如现代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 2.可识别。信息可采取直观识别、比较识别和间接识别等多种方式来把握。 3.可转换。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如自然信息可转换为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形态,也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或计算机代码。 4.可存储。信息可以存储。大脑就是一个天然信息存储器。人类发明的文字、摄影、录音、录像以及计算机存储器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存储。 5.可处理。人脑就是最佳的信息处理器。人脑的思维功能可以进行决策、设计、研究、写作、改进、发明、创造等多种信息处理活动。计算机也具有信息处理功能。 图书一直是人类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最有效的手段,至今依然如此。图书市场始终是最活跃的地方之一。没有图书,人们的生活将不可想象。 6.可传递。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行的。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话等是人类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7.可再生。信息经过处理后,可以其他形式再生。如自然信息经过人工处理后,可用语言或图形等方式再生成信息。输入计算机的各种数据文字等信息,可用显示、打印、绘图等方式再生成信息。 8.可压缩。信息可以进行压缩,可以用不同的信息量来描述同一事物。人们常常用尽可能少的信息量描述一件事物的主要特征。 9.可利用。信息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利用性。 10.可共享。信息具有扩散性,因此可共享。 信息的要素 语义要素 如果信息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它就具有一定的语义。从广义上讲,这种语义并非专指用人类语言表达的意义。有些鱼类在水中能够发出一种只有它们自己才懂的信息,这些信息也是有意义的。从狭义上讲,信息一般要求都能够为人类破译并理解,因而都能用人类语言表达。 差异要素 信息表现差异才成为信息。信息表现的差异主要有: (1)有与无 表现“有”、“无”差异的信息是最简单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信息。 (2)多与少 多少是了解世界不定性中部定度的量值。“多”与“少”是一个定性概念,“多少”是一个定量概念。多少还可以表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了解程度。 (3)强与弱 对客观事物在运动中所产生的力的强弱的了解,也是人们在了解客观事物众多要解决的不定性中不定度的一个重要量值。 (4)时空差异 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获得信息,但在什么时候和在什么地方能够获得信息是无法预知的。 传递要素 事物的特征经过表现与传递,为其他事物所感知才能称为信息。两个事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叫做通信,信息传递过程,也叫通信过程。 载体要素 信息是事物特征的表现,这些特征是靠物质介质和物质载体来表现的 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信息处理工具是计算机。本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和计算机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了解主机内部基本构成,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理解计算机软件及其重要作用。 本课建议1课时。 1(从手脑计算工具到计算机器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从手指计数到今天的计算机,要学生还是从历史角度来认识计算工具。学生可以阅读教材中的信息岛“计算机器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深入理解计算机器及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教师还可以通过更具体的实例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内容是比较抽象但又非常重要的内容。 教材14页信息岛中给出了计算机工作原理图,图中的实线代表“控制信号”的流向,包括原始数据、中间数据、处理结果、程序指令等。虚线代表“数据信号”的流向。接下来教材对组成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作了详细的介绍。计算机具体的工作流程学生可以参考教材16页的信息岛“计算机工作过程” 了解。 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部分内容,可以先介绍一个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再让学生结合例子阅读教材,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 15页信息岛“总线”介绍了计算机传送数据和指令的三种总线,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工作过程,学生作为阅读材料了解一下即可。 3(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由各种器件组成,直观地看,计算机硬件是一组设备,它是计算机工作的物质基础。教材在这部分安排了一个活动,即让学生打开计算机主机箱,对照图片,分别找到相应器件。学校有条件的话,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将某些部件如内存条、硬盘等拆卸下来观察,而不是传统的教师在前面演示、学生观察这些硬件设备。 对于硬件各部分的功能,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了解,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一一讲授。该部分只要求学生知道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即可,更深的技术原理性知识不需掌握。 4(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相对来讲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使用各种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WPS、“画图”软件等),使学生得到直观感受。 计算机软件系统部分只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什么是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及其它们的作用即可,同样不需掌握技术原理。 5(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学习和生活方式随之改变,信息技术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去了解计算机应用的行业、领域,并组织学生讨论。 6(关于实践与探索 “实践与探索”是要求学生列出组装计算机的配置清单,需要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器件和各器件的市场价格。学生可以实地到市场去做调研,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市场价格,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为什么计算机采用二进制 由于人的双手有十个手指,人类发明了十进位制记数法。然而,十进位制和电子计算机却没有天然的联系,所以在计算机的理论和应用中难以畅通无阻。究竟为什么十进位制和计算机没有天然的联系,和计算机联系最自然的记数方法又是什么呢? 这要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起。计算机的运行要靠电流,对于一个电路节点而言,电流通过的状态只有两个:通电和断电。计算机信息存储常用硬磁盘和软磁盘,对于磁盘上的每一个记录点而言,也只有两个状态:磁化和未磁化。近年来用光盘记录信息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光盘上海一个信息点的物理状态有两个:凹和凸,分别起着聚光和散光的作用。由此可见,计算机所使用的各种介质所能表现的都是两种状态,如果要记录十进位制的一位数,至少要有四个记录点(可有十六个信息状态),但此时又有六个信息状态闲置,这势必造成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因此,十进位制不适合于作为计算机工作的数字进位制。那么该用什么样的进位制呢,人们从十进位制的发明中得到启示:既然每种介质都是具有两个状态的,最自然的进位制当然是二进位制。 二进位制所需要的记数的基本符号只要两个,即0和1。可以用1表示通电,0表示断电;或1表示磁化,0表示未磁化;或1表示凹点,0表示凸点。总之,二进位制的一个数位正好对应计算机介质的一个信息记录点。用计算机科学的语言,二进位制的一个数位称为一个比特(bit),8个比特称为一个字节(byte)。 二进位制在计算机内部使用是再自然不过的。但在人机交流上,二进位制有致命的弱点——数字的书写特别冗长。例如,十进位制的100000写成二进位制成为11000011010100000。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计算机的理论和应用中还使用两种辅助的进位制——八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二进位制的三个数位正好记为八进位制的一个数位,这样,数字长度就只有二进位制的三分之一,与十进位制记的数长度相差不多。例如,十进位制的100000写成八进位制就是303240。十六进位制的一个数位可以代表二进位制的四个数位,这样,一个字节正好是十六进位制的两个数位。十六进位制要求使用十六个不同的符号,除了0—9十个符号外,常用A、B、C、D、E、F六个符号分别代表(十进位制的)10、11、12、13、14、15。这样,十进位制的100000写成十六进位制就是186A0。 二进位制和八进位制、二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之间的换算都十分简便,而采 用八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又避免了数字冗长带来的不便,所以八进位制、十六进位制已成为人机交流中常用的记数法。 第三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 本课主要介绍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构成、功能与特点、鼠标键盘的基本操作,以及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资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了解Windows的界面、特点以及Windows的基本操作;理解文件、文件夹、路径的概念,学会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等。 本课建议1课时。 1(本课在学生亲自启动计算机开始,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机、显示器、键盘的变化。启动后,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界面。教材介绍了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功能,并重点介绍了Windows的特点。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图标、任务栏、快捷方式、窗口、菜单等概念,以通俗易懂、形象的语言给出,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些概念并不要求学生去记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能熟练操作即可。 2(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鼠标和键盘Windows常有的输入设备。教材给出了鼠标的几种操作方法,不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他们理解各个操作方法的作用,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 教材设计了玩纸牌游戏的环节,旨在使学生熟悉鼠标操作。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提示,打开纸牌游戏,尝试用鼠标控制纸牌游戏的进程,联系鼠标的操作。 对于键盘的输入,教材设计了在记事本中输入汉字的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练习键盘的操作和汉字的输入。 中文输入时,中文标点的输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键盘上显示的都是英文标点,而且有的中文标点在键盘上还没有相似的符号(比如中文的顿号),因此,学生在初学阶段需要记忆一些中文标点的键位。在输入时,关键的一步是就要保证按钮变成(标志是空心的句号和逗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切换到智能ABC输入法,指导学生在输入法的各种状态下(如中英文、全角半角等)输入标点。 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中文输入外,可以让学生尝试输入英文。让学生知道如 何进行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如何使用输入法输入大小写英文字母、英文标点符号等。 3(Windows的资源管理 教材中是从操作系统的功能上介绍Windows的资源管理的。分为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等。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的提示,分别查看CPU的性能参数、使用情况,查看内存的性能参数和使用情况,了解所用计算机外围设备的配置、性能等情况。这些内容,学生只要有初步了解即可,不必深究。 对于文件管理,学生应作为重点把握。在该部分内容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打开资源管理器,认识资源的树状结构。文件夹的展开是展开它的层次结构,观察哪几个文件夹在同一层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鼠标单击与双击的不同:在“资源管理器”中的左窗口中,单击某个磁盘/文件夹图标将其打开,同时在右侧窗口中显示打开的磁盘/文件夹中的内容;双击则是在打开的同时,将该磁盘/文件夹下一级子文件夹按树状结构展开。 学习文件路径时,学生可以通过在地址栏中的显示信息帮助理解。还可联系下面的事例来理解:要想找到某校的某个同学,按照“城市/区/校名/年级/班级/姓名”路径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 创建文件夹时,注意在同一文件夹下不要出现同名文件或文件夹;选定文件和文件夹“复制”时,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操作方法(菜单、快捷键、工具按钮)。 在进行删除操作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随意删除他人文件,特别是一些系统文件;通过让学生使用“回收站”的“还原”命令,恢复删除的文件,让学生了解回收站的作用;在确认“回收站”中内容确实无用后,再使用“清空回收站”,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4(Windows帮助系统 Windows帮助系统是学习使用Windows的一个很好的帮手,通过它可以了解Windows中的一些常识使用方法和规则等。 5(关于实践与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与探索”指导学生学习安装软件,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软件的,让学生能独立的完成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第四课计算机互联网络 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它。本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介绍了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因特网。 本课建议1课时。 1(计算机网络 本课教材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在这一部分涉及了探究的活动: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见到哪些场所使用了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旨在使学生将计算机网络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中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这部分内容产生兴趣。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第35页插图来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有大概的了解;也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相关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系统。 “探究”对网络的组成有个整体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本校的网络示意图,加深他们对网络组成的认识。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教材把计算机网络得功能归结为三个: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分布式计算。这一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同样需要教师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列举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依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中给出了五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并且给出了星型、环型、总线型拓扑结构示意图,信息岛中给出了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介绍资料,学生应仔细阅读,了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上网查找其他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网络分类的内容。 “探究”让学生去实际调查有关局域网的信息,让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5(因特网 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由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连接而成,各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可以互相交换信息。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因特网原理性内容,在下一课将重点介绍因特网的应用。 教材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因特网,接着介绍网络的通信协议,并在39页信息岛中介绍了因特网的通信协议TCP/IP协议,最后介绍了用来标识因特网上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在40页信息岛中介绍了IP地址人性化的名字——域名的相关内容。 “实践与探索”让学生自主的去了解和认识因特网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让学生自主的去讨论和交换信息。 本课的知识链接让学生了解一下现在几种常用的因特网接入方式。 第五课 访问因特网 因特网是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平时接触不到的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帮助。本课教材以收集“南极科考”相关信息活动为主线,主要介绍了如何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搜索信息、下载信息以及如何发送电子邮件,发布论坛信息,如何通过远程登录访问信息等内容。 本课建议1课时。 1. 浏览信息 教材首先讲到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必须借助于浏览器,浏览器种类很多,常用的教材给出了两种。但目前最常用的除了这两种外,还有TT浏览器等。学生可以上网下载不同的浏览器,看看他们在浏览信息的功能上有什么不同,哪种更适合自己。 教材给出本课的活动:利用网络收集“南极科考”的相关信息。并给出参考网址。接下来的信息岛介绍了网址的相关知识,学生阅读了解网址的一般格式组成。教师指导学生多登陆几个网站,分别看看各网站以及网站分页的网址都是什么样的,并联系上一节课提到的域名,在比较中加深学生对网站网址的理解。 2. 搜索信息 因特网上的信息及其丰富,要想查找某一类信息,一点点浏览查找,既耗时又有可能根本找不到。为此,一些网站专门设置了查询信息的服务,并且还出现了许多专门的搜索网站。 教材中给出了两种常用的搜索方法:关键词搜索和分类搜索。专门的搜索网站如百度、Google等一般采用关键词搜索。教师可指导学生打开www.baidu.com或www.google.com ,搜索南极科考的相关内容。学生也可以登陆搜狐(www.sohu.com)、新浪(www.sina.com)网站通过点击导航栏中的“搜索”,选择所查信息的相关的类别,然后进行查找。信息查找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比较两种搜索方法,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3. 下载网上信息 我们查找到的信息往往需要保存到本地机上,便于我们使用。网上信息的类型有很多种,文本、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各有不同的下载方法。教材针对不同的信息类型给出了不同的下载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介绍,分别对文字、图片、网页、网站等进行下载收藏和保存。另外还提醒学生可以使用专门的下载工具快速方便地下载信息。常用的下载工具有Flashget、迅雷、网络蚂蚁等。学生可以尝试使用这些工具下载。 4.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之一。目前,电子邮件的出现已经日益取代了传统的书信往来。教师指导学生在河北远程教育网申请邮箱。登陆www.educast.com.cn,单击导航栏中的“邮箱”,在打开的页面中选择注册,按照注册要求填写注册信息,完成注册后便可以申请到河北远程教育网的邮箱。教师在学生申请到邮箱后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发邮件、发附件、查看邮件等。学生按照教材活动的要求,尝试给同学发送图片。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如何注册电子邮箱,使用电子邮箱收发邮件。 5. 论坛 论坛也是当前因特网上特别活跃的一项服务项目。它是因特网上人们讨论问题的一块区域。教师指导登录河北远程教育网的论坛(),让学生亲自进入论坛,看看论坛的结构设计,看看论坛中人们的发言,体验论坛的 作用,同时学会如何使用论坛、如何利用论坛上的信息等。 另外因特网上还有很多即时通讯软件,使人们可以像电话一样即时地对话交流。教材45页中的“信息岛”便介绍了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件,教师可以让学生下载并使用自己喜欢的通讯软件进行通讯,体验网络的另一奇妙之处。 6(远程登录 Telnet是Internet的远程登录协议。它可以使我们坐在计算机前通过Internet网络,登录到另一台远程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可以在隔壁房间里,也可以在地球的另一端。当登录上远程计算机后,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计算机直接操纵远程计算机,享受与远程计算机本地终端同样的权力。Telnet曾经是Internet交通网络的主要部分,但现已被万维网替代。学习该部分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远程登录的原理,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什么是远程登录。 7(关于知识链接 教材中的“知识链接”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计算机病毒的相关信息,学生应该认真阅读,在以后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搜索其他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网络病毒的能力。 第六课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迅速发展的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它给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频设备带来了方向性的变革,将对大众传媒产生深远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将加速计算机进人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进程,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深刻的革命。 本课是第二单元“多媒体世界”的第1课,是学生学习多媒体知识的出发地,本课从多媒体技术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应用引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材分别介绍了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特征及多媒体系统组成,使学生全面了解多媒体技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处理之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建议 可以首先在课堂导入这个环节下功夫,让学生们对多媒体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让他们先感受一下身边与多媒体和多媒体信息有关的内容。可以询问学生在电影、电视、网络上得到的信息,都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多媒体主要能用在哪几个方面,从而引出新课。 在本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较为形象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总结与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有关的概念、含义、特征、前景等。 建议1个课时完成。 一、媒体与多媒体 讲授这一部分时,需要先澄清学生对于媒体的一些理解。“媒体”一词有多种含义,它既可以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磁带、光盘等实物,也可以指信息表达的形式,甚至还可以指专门从事信息传递的机构,如电视台、报社等等。这些概念可能都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一些痕迹,而本教材中的媒体,指的是信息表达的形式,即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因此要把这个概念界定清楚。 另外的一个难点,就是多媒体的含义。可能会有学生把多媒体理解为类似于“1+1=2”的简单的几种媒体的拼凑、组合,而实际上多媒体是一个整体,几种媒体在其内部互相合作,共同协作从不同的角度(动态、静态信息,图、文、声音、视频、动画等)来完成对一个整体信息的表达传递,可以进行举例说明,如多媒体计算机。也可以让学生将单一的媒体与多媒体进行比较,体会它们在表达信息上的不同。 二、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以多媒体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整理,综合起来进行处理和控制,以达到表达信息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多媒体技术具有了以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时间同步性、超文本或超媒体结构为主的特征。让学生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以及教材的提示,说出多媒体技术可以具体用在哪些方面。 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样的信息素材适合什么媒体形式表达,比如什么样的信息适合用文本表达,什么信息适合使用图片表达等。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深入,将多媒体技术的几个主要特征进行详 细解释,举出具体的实例。 三、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这部分的知识处于概括化和具体化之间,可以让学生把这部分与前面学到的计算机系统组成联系起来,让他们回忆和说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情况,然后说出:除了这些之外,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相对应,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都需要哪些独有的组成部分。 讲述这一部分时,尽量将知识具体化,多媒体硬件可以举出实物来展示,也可以展示图片;对于多媒体软件,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常用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件及其作品,可以用图片、多媒体演示等形式来介绍。最后可以由学生指出:哪些属于多媒体硬件,哪些属于多媒体软件。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接触实物,观察和安装、调试音频卡、光驱等设备,安装和尝试使用一些常用的多媒体软件;还可以在观察实物的同时,为学生介绍设备的功能等。 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这一部分中,教材所给出多媒体技术发展几个趋势,它们涵盖了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大部分应用范围。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必须要直观、趣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观看一些关于军事、医学、游戏领域中多媒体技术使用的视频资料,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说出:在这些领域里,多媒体是如何使用、如何发挥特点与优势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操作一下多媒体设备,亲身体会多媒体表达信息的效果。 第七课 图形图像 本课主要介绍图形图像这一媒体表现形式。图形图像是重要的媒体形式,能够形象生动的表达信息,人类使用图像表达信息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知道现在人们一直在使用。本课学生要知道什么是图形图像,图形图像的分类等,能进行简单的数字化图像的处理加工。 建议1个课时完成。 一、图形与图像 通过举人类不同时期的图像例子,让学生了解图形和图像两个概念,介绍图像多表达的信息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图形图像在表达信息方面有什么优势和不 足,可以现场为学生说出一些主题,让学生探讨用什么图形图像表达更确切。 二、图形图像的数字化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就是将照片、图画等经过计算机处理,转化成电子照片、图片等。 “信息岛”中通过介绍“图像分辨率”、“像素深度”、“矢量图”、“位图”等概念加深对图形图像的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理解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1(位图 介绍位图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组成位图的基本单位——像素,像素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概念,它广泛的使用在数码世界里。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的小点,若干个这样的小点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位图图像。可以从这里引申出位图图像在显示时的特点:它由一定面积内的像素数量来决定,面积一定时,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像素越少,图像越模糊;而像素数一定时,图像的面积越小越清晰,面积越大越模糊。 衡量单位面积内像素数量的标准是分辨率,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各种文件格式的位图图像,试着把它们放大或者缩小,这样就更能直观的感受分辨率对于位图图像的影响。也可以指导学生修改电脑屏幕的分辨率,观察修改前后屏幕图像的变化。 2(矢量图 讲解矢量图时,应尽量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过程:一组计算机指令,描述了图形的点线面形状和色彩等,计算机通过存储和读取这样的指令,来存储和显示一个个图形,这是它和位图的最大区别(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给他们举例介绍一些这样的指令)。然后根据这个特点,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 (1)理解为什么矢量图的大小与清晰程度无关,而是同样的清晰程度; (2)总结矢量图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主要用于哪些方面(教师要点拨)。 三、数字图像的压缩 为了减少存储容量,利于信息的保存,需要将图像压缩。如果说数据库是一个桶,那么单位数据的体积越小,同一数据库存储的信息也就越多。其次图像压缩有利于数据传输。由于数据压缩是一种“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筛选,又由于可以用“代码”表示一组数据,所以压缩后的数据非常“精干”,这样就可以 极大地减少必须传输的数据量,以满足们的要求。第三,图像压缩是便于特征提取,以利计算机模式识别。例如用计算机对卫星图像中不同类型的农作物进行分类时,使用图像压缩方法,只要考虑区分植物与非植物的特征以及区分植物类型特征即可,从而减少了数据量又满足了实际需要。 一般的图形图像都是经过压缩处理过的,数字图像的压缩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根据图像的内容、格式、应用范围等采取不用的压缩编码方式,达到不同的效果。教师要介绍清楚图像压缩的原因和原理。 四、数字化图像的处理 图像处理工具很多,方法很多,针对处理的效果,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处理不同的图片,达到不同的效果,逐步掌握工具的功能,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工具的用法,和尝试使用多种工具达到同样的效果,比较工具的优缺点。 ------= 第八课 声音 本课主要介绍音频这一媒体形式,介绍了音频的形式、格式转换、编辑处理等。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声音和音频的关系,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的区别,能进行简单的音频编辑处理。 建议1个课时完成。 1(首先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声音,声音都包括哪些,声音有哪些作用,没有声音会怎样,引导学生探讨声音如何在多媒体技术中发挥作用,进而导出“音频”的概念。需要强调:声音和音频并不等同,音频是声音的信号形式,是信号化的声音,因此音频与各种设备、技术是息息相关的。 教材中从介绍乐器声音的处理原理引出电子音频的处理,容易让人理解,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了解什么是音频信号。 让学生思考话筒、音箱里的音频与计算机里的音频是否一样。告诉学生音频分为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数字音频是在计算机内部进行存储和处理的,而话筒、音箱中使用的则是模拟音频,因此在多媒体技术中,音频的模拟、数字转换是非 常频繁的。 2(音频文件的格式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提供给学生各种格式的音频文件,或者让他们自己进行搜索查找。 音频文件格式转换。利用超级解霸的MP3格式转换器把WAVE格式的音频文件转换为MP3格式,原因是WAVE格式的文件占用的空间太大。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设置不同的文件层次、位率和频率,看看不同的设置下输出的音频文件在大小、属性、效果上有什么不同。除了压缩WAVE文件之外,还可以尝试把MP3格式的文件转换为WAVE格式,在选择源文件时,既可以点击“添加文件”来添加一个或多个文件,也可以点击“添加目录”添加某一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单击“删除所选”去掉不需要的源文件,在“设置”中将转换后的文件输出到某一个文件夹里。 3(音频的编辑。有些音频文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比如起止位置、声音大小和效果等,需要对其编辑加工处理。由学生提出修改效果,尝试编辑加工,使用音频编辑软件进行编辑。 教材中介绍的Adobe Audition V1.5工具是众多音频编辑软件中的一种,有录制声音、去除噪音、合成音频等多种功能,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音频,形成不同的效果,了解软件的更多功能。 数字声音并不是只有在计算机中才利用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声音和音乐都是数字化的,比如常见的VCD中的伴音、CD音乐、IP电话、卫星电话、数字卫星电视等。至于在专业的科研、音像等领域,数字声音和数字音乐已经取得了绝对的支配地位。 第九课 动态图像 本课主要介绍了视频和动画这两种多媒体形式的含义、原理、特点、编辑处理等。学完本课,学生要知道什么是视频,什么是动画;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有什么区别;初步了解数字视频压缩的原理,知道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视频编辑处理。 建议1个课时完成。 一、视频 教材中主要介绍了视频的应用形式,一般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都是模拟视频,但在计算机处理的是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视频形式。这就存在着两种视频形式的转换问题,需要借助一些设备,如视频卡等。学生要了解这两种视频形式应用的领域和范围等。 数字视频压缩 数字视频经过压缩还能保持视频画面和声音的质量,在压缩过程中只保留有变化的数据,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信息岛”中的视频文件格式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其中mpg(mpeg)的用途最广,除了计算机,还能在VCD、DVD影碟机中直接播放。教师介绍播放不同格式视频文件的工具,如Windows Media Player,Real Player,超级解霸等。学生通过学习,要了解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分别有什么区别,都应用在什么情况下, 视频编辑处理 教材中介绍的视频编辑软件是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还有Animator等。 视频采集的方法与音频相似,除了搜集、获取现成的视频素材之外,主要就是拍摄获取。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是模拟信号的,可以用带有视频卡的设备转化为数字信号,数码摄像机和数码摄像头等拍摄的视频是数字信号。 视频编辑处理主要是镜头的组接、画面与声音的合成等。学生可以根据素材和自己的创意对视频进行针对性编辑。 二、动画 1(这里只是简要的对动画的原理、分类、应用等知识简要介绍一下,动画的制作和应用,在第二册的第一单元详细介绍。 在介绍动画原理的时候,一是要指出:动画的原理与视频相似,它们都是由一系列静止的图像画面连续播放而组成的,二是要说清楚动画与视频的区别,视频是由摄像设备拍摄下来的,而动画则是用各种工具、软件绘制、制作出来的。 (动画的分类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与实例相结合,比如:实时动画(电2 子游戏中的动画场面),逐帧动画(网页上的广告、Flash小动画、教学中的动画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等)。除了教材上的分类方法之外,还可以依据制作技术和手段的不同,动画分为以手工绘制为主的传统动画和以计算机制作为主的电脑动画;Flash动画可以分为逐帧动画、补间动画等。 3(动画的制作 关于动画制作向学生们着重介绍的,一是动画制作的软件,二是动画制作的简单信息。 第十课 图文处理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文字、图片的编辑处理和图文排版等内容,通过制作“多彩的中学生活”电子报纸,学习图文混排等。了解文本和图片在表达信息方面的特点,了解Word的功能,能比较熟练的使用Word进行文字和图片、表格等的排版。 建议1个课时完成。 教材分析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处理一些图文信息,这就需要借助工具,Word就是最常用的图文处理软件。本课以“描绘多彩的中学生活”为活动任务,介绍在Word中如何输入文字、插入图片、表格,编排图文,由此来表现Word处理信息的优势,同时培养学生整体美的意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选择其他的活动主题,练习使用文本和图片表达信息。 教学建议 本课要注重从实际需要出发,注意调动学生们向别人表现、展示自己所掌握的各种图文信息这一愿望,从这种强烈的愿望出发,通过任务,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和使用Word的各种命令、功能。通过调动愿望——认识操作——完成任务——巩固提高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们对于Word这个软件和图文处理这两方面,都有较为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一、活动主题 教材中给出的任务活动贴近于初中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学生的背景环境和心理特点,可以将他们对于中学生活的期盼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通过Word尽情的表达出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他活动(如展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人朋友物品以及自己知道的各种信息等),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除了从“开始”菜单中打开Word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打开,如在桌面上新建并打开一个Word文档、双击桌面上的Word快捷方式(在此之前 要把它发送到桌面上)等。打开Word之后,让学生观察认识标题栏、菜单栏(以及各个菜单)、工具栏等等。 1(编辑文字 本课设定的任务是“描绘多彩的中学生活”,可以让学生们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在学校、家庭的学习、生活情况生动地描述出来。 将光标在文字上拖动,选中的文字呈反相显示,也就是变为黑底白字,对反相显示的文字可以使用菜单命令和工具按钮进行各种操作,包括:字体、字号、颜色、位置、间距等等。 保存文件,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教师应该把为什么要经常保存文件的道理解释清楚(为了防止由于断电、计算机故障造成的死机等原因使数据丢失),首次写作的文档,需要选择“文件——另存为”命令,而再次打开、编辑它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单击工具栏的“保存”按钮直接保存了。 2(插入图片 (1)Word自带的艺术字效果比较多,也很有个性,可以让学生们逐一尝试“艺术字库”中的各种艺术字效果。 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艺术字效果,一是先执行“插入——图片——艺术字”命令,再在文字框里编辑艺术字的内容,也可以在编辑好的文字上拖动选中,再执行这个命令。 选择了某个艺术字效果之后,可以单击艺术字,会出现一个“艺术字工具栏”,可以让学生们尝试这个工具栏上的各个操作,编辑艺术字的内容、转变艺术字效果、格式、形状、文字环绕方式、对齐方式和文字间距等等。 (2)除了插入艺术字之外,插入的图片还包括剪贴画、自选图形、组织结构图、图表、绘制新图形等,可以从扫描仪和照相机中选取,也可以选择“来自文件” 以便从计算机中寻找图片插入到文档中。让学生们多尝试一些,插入之后,将这些图片拖放,也可以右击图片并在快捷菜单中进行各种操作,为图片添加边框、底纹、题注、超链接,也可以设置图片的格式等。 提醒学生:对艺术字和图片进行设置、修改时,要注意版面整体结构的和谐,体现美感。 插入的各种图片,文件格式不同。可以联系前面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们观察 一下,哪些属于图形,哪些属于图像,哪些是位图文件,哪些是矢量图文件。 3(插入表格 首先告诉学生们在这里制作表格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的规划中学的学习、生活,所以在绘制之前,应该引导学生们对自己中学的前景有一个大致的设计,然后根据这个心目中的设计来制作表格。 4(美化文档 在Word中可以使用“底纹和边框”、背景颜色等美化文档。提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格式使文档更漂亮。可以让学生思考尝试还有哪些工具能美化文档。 5(打印文章 在打印之前,先指导学生将打印机与计算机连接好,进行各种打印设置,最后将文档打印输出。最好让学生亲自实践,对于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让其了解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第十一课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多媒体世界”的综合活动课,通过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体会多媒体表达信息的特点,以及各种媒体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共同表达信息的效果,学习在PowerPoint中如何合理搭配各个媒体,从而让学生对多媒体演示的整体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同时培养学生树立大局观,合理规划工作流程的意识。 建议1个课时完成。 教学建议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如何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这些媒体形式很好的结合起来,发挥每一种媒体的优势、共同传递信息呢,从而引出:PowerPoint能够制作和播放多媒体演示文稿。 一、活动与任务分析 本课的活动任务是制作一个主题为“历史上的名人”演示文稿。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任务分析”是这个活动的整体设计制作思路,可以让学生们先思考然后写出来,包括:介绍哪一位(或几位)名人,他们的基本情况。准备材料、初步制作、编辑处理和播放观看这四大过程的总体想法,教师要加以引导提示,提醒学生这几个过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然后让他们上网搜索一些文字、图片、音视频和动画等素材。 对于打开PowerPoint,可以让学生尝试其他运行方法,比如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一个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打开,等等。 二、添加文本 新建一个空白演示文稿之后,在右侧会出现“幻灯片版式”,包括“文字版式”、“内容版式”、“文字和内容版式”和“其他版式”,可以让学生从里面选择自己想要的版式,以实现标题、文本和图表的不同搭配,另外也可以选择“空白版式”,然后按自己的想法在某一位置插入文本框,文本框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对应的是文本的两种排列顺序。通过上述方法,明确设计出版式。 当光标指针移到文本框边缘时,会出现四向箭头,这表示可以拖动文本框了,但如果把指针放在了框边缘的控点(白色小圆圈)上,出现的则是双向箭头,这表示可以拉伸或缩小框的范围,这一点要注意。可以让学生回忆Word中的相应操作,进行对比。 三、添加图片 让学生把搜集好的图片放在某一文件夹里,通过“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可以在这个文件夹里找到所需的图片,插入到幻灯片里。 通过“插入——图片”,还可以插入剪贴画、艺术字、组织结构图和自选图形,操作与Word相似;此外还可以选择“插入——图片——新建相册”,把关于这个名人的图片放到一起,做成一个可以按顺序播放的电子相册。 在插入各种图片之后,为了更清楚地进行演示,可以在图片的上、下、左、右任意位置添加文本框,对图片添加一些说明文字,同时要注意整体的协调和美观。 四、添加音频视频 添加音频和视频的操作基本相同,单击“插入——影片和声音”,会出现这些命令:“剪辑管理器中的影片”、“文件中的影片”、“剪辑管理器中的声音”、“文件中的声音”、“播放CD乐曲”、“录制声音”,可以把管理器中存在的影片或声音 进行编辑、插入,也可以插入自己搜索得到的影片或声音,还可以播放CD唱片中的音乐,或者自己录一段声音,插入到幻灯片中。 五、链接动画 在PowerPoint中添加动画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一种方式是插入超链接。 教材中提供了用超链接方式插入动画的步骤,插入完毕之后,当放映到这里时,只需单击带有下划线的链接文字,便可以播放动画。 这里的“提个醒”是比较重要的,创建超链接是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中的重要环节,用它可以实现很多跳转的效果,可以把文稿中的任何一个对象(文本、图片等)链接到另外的某个文件(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可以转到本文档中的某个位置,或者链接到某个网页、电子邮件等,实现信息之间的跳转,体现了演示文稿处理信息的方便快捷。 六、播放多媒体作品 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和编辑、处理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们思考一下:如何放映才能体现出演示文稿的优势特点呢,学生们回答之后,教师可以提示:添加素材、编辑修改,是演示文稿制作的主体,放映也是表达信息的一个重要环节。放映方式的不同,会体现出不同的表达效果和情感,对我们接收信息的效果也会相应的不同。 单击“幻灯片放映——设置放映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更改“放映类型”(全屏幕或窗口放映)、“放映幻灯片”(放映哪些幻灯片)、“放映选项”(是否按ESC键退出、是否加旁白和动画)、“换片方式”(是否手动)、“性能”(是否使用硬件图形加速和设置放映时的分辨率)等。 单击“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可以单击幻灯片里的每个元素(文本、图片等),然后在右侧的“添加效果”菜单中对这个元素的进入、强调、退出和动作路径设置各种不同的效果,如果学生们对这个效果不满意,还可以单击该效果框,单击“更改”菜单(也就是原来的“添加效果”菜单)更换其他效果,设置好之后,在工作区中的各个元素边角上会出现先后顺序的标号,播放的时候会按照这个标号顺序放映。 单击“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可以设置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方式效果,可以设置切换的速度(快速、中速或慢速)、切换时的各种声音效果,还可以设置换片方式(单击鼠标换片与每隔多少秒换片,也可以同时存在),设置好之后, 可以单击“应用于所有幻灯片”,让这个效果存在于所有的幻灯片中。 每个效果设置好之后,都可以单击右侧下方的“播放”按钮来查看效果,并进行修改,修改好之后,单击“幻灯片放映”来观看当前幻灯片的放映,当所有的幻灯片都修改好之后,单击“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来观看所有幻灯片的放映。 第十二课 数据的计算 传递信息的途径很多,表格就是很常用的一种,表格的作用是表达信息,是以纵向、横向两个方向的交叉来确定每一个位置,每个位置上有一个数据,数据与位置(即纵向、横向的交叉点)是一一对应的,出于对表达信息的不同需要,可以将某些位置的数据按照某种规则来操作,以不同形式表达信息,如:要从高到低查看成绩,就要把数据进行排序,等等。 普通的表格,学生们大多都见到过,而Excel电子表格,有的学生就不了解了,本课是“初识Excel”,目的在于通过使用Excel,使学生了解电子表格在表达信息方面的功能作用、它与普通表格的异同等等。 本课提供的活动是统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情况,由于这个活动贴近于学生生活,因此能吸引学生兴趣,而且需要进行求和操作,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Excel电子表格的含义、作用。 本课要制作的表格是关于1999—2004年期间某城市居民家庭中,各项消费金额的数目,需要把这些数据输入到Excel中并统计各年份的消费总支出。 Excel中的功能是与普通表格相似的,竖的行、横的列,分别对应了Excel的字段和记录,这可以让学生与普通表格进行对比来理解。 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 1(认识Excel窗口 除了教材中提供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在快捷菜单中新建并打开一个Excel工作表等方法来运行Excel。 Excel窗口的各个部分,建议将它们与Word窗口以及普通的表格分别加以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组成Excel窗口的各个部分的含义及作用。 2(数据输入 先将各个消费项目的名称输入,然后分别输入对应的金额数据,这样做的目 的是为了更明确项目、年份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纵向和横向的位置,共同决定了某一数据的位置。 在输入过程中,如果双击单元格,那么光标就会插入到数据中,可以进行修改;如果单击单元格,那么在输入新数据的同时,原有数据将会消除。可以让学生多尝试操作,体会对单元格双击和单击的不同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一种。 如果单元格的大小不符合需要,可以通过教材提供的方法来调整行高和列宽,从而使单元格能完整地容纳数据。“提个醒”中给出的是调整某一行整体行高和某一列整体列宽的方法。 “探究”:可以通过上面的“提个醒”中的方法来调整一整行的行高和一整列的列宽,如果要调整的数据并非一整行、一整列时,可以拖动鼠标选中要调整的单元格区域,选择“格式——行——行高”、“格式——列——列宽”来调整多行、多列的行高和列宽。建议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之后自己体会。 3(添加表头 在第一行输入表格名称,然后合并第一行的单元格并居中显示后,第一行就会成为只有标题内容的表头。 4(数据求和 计算出每年的家庭消费总支出,也就是计算每行的数据总值,教材中提供的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年份(也就是该行)的各个数据的数值之和。“试一试”中是将单元格中的求和公式复制到其他行里进行求和运算,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比较各个年份的数据总值。 以上介绍的是公式求和,还可以采用函数求和,Excel中有很多具有各种用途的函数,SUM就是求和函数,运算时,SUM后面的括号中表示求和的数据范围,这个范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间隔的。 由于学生们还未学过函数的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将活动中和“知识链接”中的相关函数知识,用近似的知识例如二元坐标轴等进行引导,使学生们理解。 Excel工作表在计算机中存储为.xls类型的文件。 第十三课 数据的排序 在传递、表达信息的时候,有时是随意的,有时则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表 达信息,从而能够反映出相应的内涵、情感等。用表格来表达信息也是如此,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比如按数值大小排序、按英文字母先后顺序排序等,如果是普通表格,排序的工作比较繁琐,而Excel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轻松的完成排序。 本课的活动就是通过将2004年雅典奥运会各个国家金牌和总奖牌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名,表达出的信息内涵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高低,从而反映各国各地区的综合体育实力强弱。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排序、排序的条件、怎样排序、Excel如何实现排序等,从而掌握在Excel电子表格中进行数据排序的方法。 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 1(数据排序: 要进行排序,就要先确定排序的条件,也就是依据什么、怎样依据、如何排序。本课活动的排序条件是:金牌榜按照金牌——银牌——铜牌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总奖牌榜按奖牌总数排序,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在金牌榜中排序时,将主要、次要、第三关键字分别设置为金、银、铜牌,排列顺序选择“降序”,这样金牌榜就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好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设置操作来体会关键字与排序条件的关系。 输入名次的时候可以使用填充柄来操作,填充柄可以根据首项数据来自动填充其他各项的数据。 2(制作总奖牌榜: 运行Excel的时候,会同时打开三个工作表:Sheet1、Sheet2、Sheet3,可通过单击窗口下方的工作表名称来实现几个工作表的切换。将金牌榜复制到新工作表之后,可以通过求和计算出每个国家的奖牌总数并以此排序,制作总奖牌榜。 3(使用“条件格式”设置格式: 可以将表格按数据分为几段,分别为这几段设置格式。 使用条件格式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符合条件的数据,为它们设置格式。如果只有一个条件,那么在“条件格式”对话框中“条件1”选项组中进行设置即可,如果有多个条件(如:金牌数大于10而小于20),就需要在“条件1”、“条件2”、“条件3”等选项组中设置,从而找到符合多个条件的数据。设置好之后,表格中符合条件的数据就会变为所设置的格式。 可以让学生反复操作,经过多种尝试来掌握。 “格式——自动套用格式”中,提供了多种表格格式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以供选择,还可以在该对话框中单击“选项”,通过复选框来决定表格中的数字、字体、对齐、边框、图案、列宽、行高等项是否应用于选定的格式方案。 4(关于知识链接 本课知识链接提供了“Excel对数据的识别”和“数据填充技巧”的内容。学生可尝试输入相关数据,看看Excel到底是怎样识别数据的。数据填充技巧介绍了填充柄的特殊功能,学生在以后的Excel制表中加以运用,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第十二课 数据筛选 在信息表达的过程中,对原始的信息往往要根据需要进行筛选,选择之后再表达出来,从而使原来的信息以不同的效果再次呈现,达到预想的效果。本课介绍的Excel的数据筛选具有精确查找所需数据,从而进行各种操作处理的功能,这在使用条件格式查找时,不如数据筛选更精确、快捷,因此可以将数据筛选与条件格式的效果对比贯穿于本课,让学生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体会数据筛选的优势。 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 1(自动筛选: 自动筛选可以依据较为简单的条件对数据进行筛选。 “试一试”中,选择了“自动筛选”之后,工作表中会出现一个下拉列表按钮,单击它会出现下拉列表,这里给出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筛选条件,如“前10个”,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任务1是要从高到低排列前10位,即降序排列。 在数据显示方面,数据筛选与条件格式的最大区别就是:默认状态下数据筛选是只把符合条件的数据显示出来,将其他数据隐藏起来;而条件格式则显示所有数据,只是根据设置的格式来修饰相关数据。这一点建议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和理解。 如果想看到其他的数据,就可以选择“数据——筛选——全部显示” 来实 现。 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通过选择“与”、“或”两个单选框,就可以实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还是只需满足任意一个条件,可以让学生多尝试,体会它们在效果上的区别。 2(高级筛选: 自动筛选所提供的筛选条件比较简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很复杂的筛选条件,就要使用高级筛选功能了。 高级筛选所需要的条件由自己设定,通过输入筛选条件来设定条件区域,建议让学生说出自己所输入的筛选条件的含义、能达到什么效果,加深他们的理解。 在“高级筛选”对话框中,“列表区域”是需要进行筛选的数据区域,“条件区域”就是刚才通过输入筛选条件设定好的。 本课涉及到了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和“或”的关系,可能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建议教师结合其他实例(如生活中的例子)来介绍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让学生多次尝试和对比。 3(关于实践与探索 在完成实践作业时,有些筛选条件的设定比教材中的复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关于筛选条件原理的基础上,仔细分析思考和操作,直到做出满意的效果。 第十五课 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 本课主要介绍了分类汇总和制作数据透视表两种统计数据的方法。 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 一、分类汇总 对表格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可以按照需要进行不同的分类汇总,即将数据信息进行分类之后,再根据各类别来统计每一类数据,这是为了满足不同的查看、分析、使用数据信息的需求,因此本课的学习应当体现实际需求与电子表格中的信息之间的联系。除了本课任务、实践作业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说出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需要汇总的数据,为什么要汇总、汇总之后的便利等等。 本课活动任务是将2003年我国22个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接待入境旅 游人数,按照城市所在省份和地区进行汇总统计,由此看出哪些省份和地区国际入境旅游比较繁荣发达,可以引导学生们从经济、地理、社会等角度来深度思考和分析:为什么有些省份和地区的国际旅游发展的比较好。 1(数据输入和数据分类: 输入教材中提供的数据,制作完成表格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将各城市分类归入各省和地区,也可以结合前面学到的有关网上搜索信息的知识来查找。以“省份”和“地区”为关键字分别排序,可以复习关于排序的知识。 排序对于汇总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们思考、说出,教师不必给出统一答案。 2(数据汇总: 在“分类汇总”对话框中,有一些下拉列表。在“分类字段”中,可以选择按照城市、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省份、地区各个字段分别进行汇总(因此必须要先按照省份和地区进行排序);在“汇总方式”中,可以选择对数据求和、计数、计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汇总方式。在下方的复选框里还可以选择是否替换当前的分类汇总、是否将汇总结果显示在数据下方,等等。 概要查看的三个按钮,功能各有不同,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对比,由于数据可能会比较复杂,所以要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分析,理解三个按钮各自的功能,各个部分的信息是哪些方面的体现、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等等。 二、数据透视表 实际生活中对于数据的一些统计要按照多个条件来分类统计和组织,Excel的数据透视表就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 教材中的活动是将学校运动会每个人的成绩按照班级和项目来分类,进行分别的组织统计,除了教材中给出的材料,教师还可以在本课让学生们思考:数据透视表都能体现出信息表达的哪些效果,什么样的数据在统计时需要用到数据透视表等。 1(绘制数据透视表: 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1”对话框中,列出了几种需要分析的数据的数据源类型,也就是要对哪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除了对Excel的数据列表或数据库进行分析外,还可以对其他地方的数据进行分析,甚至还可以对一个数据透视表或数据透视图进行分析。还可以在下方选择要创建的是数据 透视表还是数据透视图。 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2”对话框中,可以选定要统计分析的数据的区域范围;在“布局”对话框中,可以把右边的字段名称拖动到中间的图上,以便组建数据透视表的结构(如果操作错误,只要把字段按钮拖回右边即可),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布局,不同的布局方式能体现出什么样的效果、风格。 “试一试”中,可以按照需要将各个字段分别添加到“行区域”、“列区域”、“页面区域”、“数据区域”中,这样各个字段的数据就相应的安排到了各个区域中。单击字段右边的按钮,出现下拉列表,可以选择在想要显示的各个分类前的复选框中打对勾,这个分类的信息就会显示在表格中了,如果想显示所有的分类信息,可以在“全部显示”框中打对勾。 在“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中,可以对数据透视表进行设置报告格式、图表向导、显示或隐藏数据、刷新数据等操作,以实现不同的信息表达效果和美化效果,可以让学生尝试操作,并说出各种操作所能起到的作用。在这里还可以让学生将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与Word中的图片工具栏、艺术字工具栏进行对比,尝试说出它们在表达信息的效果上,各有什么特点。 2(生成数据透视图: 除了数据透视表之外,还可以绘制数据透视图来统计、分析数据。数据透视图,实质上是数据透视表的图片化,以图的直观形式来展现表格的内容。 在学生们建立数据透视图并进行操作尝试之后,可以让他们思考、回答:数据透视图与数据透视表相比,在数据分析、表达效果、操作处理等方面,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3(关于实践与探索: 在实践作业第二题中,任务涉及的字段比较多,可以建议学生先理清线索,分析清楚再进行操作。 第十五课 图表的制作和修饰 本课主要介绍在Excel中如何制作、编辑和打印输出图表。 图表是以直观的、点线面构成的图和行与列组成的表来反映数据信息,反映 的是数据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不同类型的图表风格是不同的,在表现信息的效果上也是不同的,这在本课后面的知识链接中介绍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尝试不同类型图表的制作,在做的过程中思考和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 除了学习电子表格中的图表之外,还可以通过本课的活动,了解到随着网龄增长和思想成熟,对网络的正面认识会越来越多、占据主导地位。 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 1(绘制图表: 在步骤1的对话框中,先选择默认的柱形图,其他类型的图表可以在完成任务之后再来分别尝试,与柱形图进行对比,找出各类图表的异同。 步骤2中,可以选择将系列产生在行或列,这样是选择将数据按照行或列来编排,具体到这个图中,就是各个柱形代表的是各行还是各列。 步骤3中,可以让学生观察X轴、Y轴的名称与它们对应的数据,结合“任务分析”中的内容,思考并说出X轴、Y轴与数据的对应关系,以及X轴与Y轴之间的关系。 步骤4中,可以选择将绘制好的图表作为新的工作表生成,还是插入到当前的或指定的工作表中。 以上这些操作,有很多是选择性的,因此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们尝试,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限制学生。 2(编辑图表: 图表绘制好之后,还可以进行编辑、装饰。当鼠标指针移至图表中的某个区域时,就会显示区域名称。除了右击图表区,在快捷菜单中设置效果,还可以在“图表工具栏”中选择下拉列表中的各个区域,进行各种操作,修饰成不同的效果。 可以让学生将“图表工具栏”与前面学到的其他工具栏进行对比。 3(打印工作表和图表: 选中表格区域并单击“边框”按钮边的向下箭头之后,会出现各种边框以供选择,虚线表示不显示的,实线则表示显示的(默认的是全都不显示的虚线),可以让学生们观察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还可以单击这个列表下端的“绘图边框”,出现“边框工具栏”,利用这里的工具来绘制自己想要的边框效果。 打印之前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将它与Word进行对比,说出两者在打印设置 方面的异同。 本课内容、活动,理解起来较为容易,重点在于让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和操作,要让学生大胆尝试,从而全方位认识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第十八课 认识Photoshop中的路径 路径是Photoshop中的重要工具,本课通过制作“鼠标小汽车”图像的活动,介绍了路径的重要概念和工具。内容包含各种路径工具的设置及使用方法,路径在抠除图像背景,勾勒图像边缘和与选择区域两者间的转换等方面的应用。 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 1(使用“路径” 做选区 使用“路径”工具选取“鼠标车身”图像时,有两点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一是鼠标的轮廓一定要闭合,即在鼠标轮廓环绕一周点一些点之后,要回到起始点单击;二是在勾画轮廓的时候可以让点与点的距离短一些,尤其在勾画弧形地方时,因为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完整图像的破坏。 利用“转换点工具”单击闭合路径后,可以在各个锚点和线段上拖动,改变位置和方向,从而修改路径,达到自己满意的轮廓效果。 “路径”面板下部有一些按钮,如“用前景色填充路径”、“将路径作为选区载入”、“创建新路径”、“删除当前路径”等,可以让学生分别尝试操作,体会它们的功能。 单击“将路径作为选区载入”按钮后,勾画出的鼠标轮廓转化为了选区,就可以对选区进行各种操作了。可以提醒学生:只有将某个区域转化为选区之后才能对它进行操作。 2(直接选择工具与转换点工具的应用 直接选择工具选择路经,可激活路径,显示锚点;选择路经段,改变路径形状,但不改变锚点位置;选择一个或多个锚点,可移动一个或多个锚点,改变路径形状和锚点位置。 用转换点工具单击锚点,不管它是什么性质的锚点,都会变为直角点; 拖动鼠标会生成平滑点;单击并拖动平滑点的其中任一个方向线上的柄,改变它的 方向,就可使平滑点变为角点。 3(使用“磁性套索工具”做选取 Photoshop中有三种套索工具,都可以建立复杂的几何形状的选区。套索工具用于建立自由形状的选区,属性栏可设置羽化值大小和勾选消除锯齿。因为是自由形状选区,单个选区时Shift,Alt,Shift +Alt没有效果。多个选区时这三个键与选框工具相同,Shift相加,Alt相减,Shift +Alt相交。 多边形套索工具用于建立规则的多边形选区,属性栏同样可设置羽化值大小和勾选消除锯齿。单选区时Shift可用,可调节多边形选区边的角度,以45度为单位旋转,可以绘制任何形状的多边形。多个选区时这三个键与选框工具相同,Shift相加,Alt相减,Shift +Alt相交。 本课主要介绍了磁性套索工具。磁性套索工具能自动分辨出图像边缘特别适用于快速选择边缘与背景对比强烈且边缘复杂的对象。 磁性套索工具的工具任务栏与套索工具和多边形套索工具相比,新增了套索宽度频率,边缘反差,笔尖。 边缘反差用来指定套索对图像边缘的灵敏度,可输入1-100%之间的数值。数值高可用来探查与周围强烈对比的边缘,数值低的可用来探查低对比度的边缘。笔尖用来设定绘图板的笔刷压力。当此项被选中,则光笔的压力增加时, 会使套索的宽度变细。 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磁性套索工具”的过程中,自己观察,体会磁性套索工具的作用。 第十九课 调整图像色彩色调 调整图像的色彩,是处理图像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对图像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参数设置进行调整,以达到各种所需的效果,如明亮与暗淡、鲜艳与柔和等。本课通过几个处理照片的活动,介绍了如何处理图像色彩。对于色调、色阶、对比度、饱和度等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分析、思考,结合活动任务体会理解。 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 1(亮度/对比度调整 利用亮度/对比度可以简单调节图像的色调范围。学生打开“亮度/对比度”对话框,拖动对话框中三角形滑块,调整亮度对比度:向左拖动,图像亮度和对比度降低、向右拖动时,则亮度和对比度增加。在调整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像的变化,体会调整亮度/对比度的作用。 2(色阶调整 色阶图根据图像中每个亮度值(0~255)处的像素点的多少进行区分。右面的白色三角滑块控制图像的深色部分,左面的黑色三角滑块控制图像的浅色部分,中间灰色三角滑块控制图像的中间色。 移动滑块可以使通道中(被选通道)最暗和最亮的像素分别转变为黑色和白色,以调整图像的色调范围——因此可以利用它调整图像的对比度:靠左的滑块用来调整图像中暗部的对比度,右边的白色三角用来调整图像中暗部的对比度。左边的黑色滑块向右移,图像颜色变深,对比变弱(右边的白色滑块向左移,图像颜色变浅,对比也会变弱)。两个滑块各自处于色阶图两端则表示高光和暗部。 中间的灰色三角滑块,它控制着Gamma值,而Gamma值又是衡量图像中间调的对比度。改变Gamma值可改变图像中间调的亮度值,但不会对暗部和亮部有太大影响。将灰色三角滑块向右稍动,可以使中间调变暗,向右稍动可使中间调变亮。 教师指导学生尝试调整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拖动滑块的位置、程度、数值与图像效果变化的联系,它们是怎样对应的。 3(曲线调整图像色调 学生通过在曲线对话框中改变曲线,来调整图像的色调。 (1)曲线右上角的端点向左移动,增加图像亮部的对比度,并使图像变亮(端点向下移动,所得结果相反)。曲线左下角的端点向右移动,增加图像暗部的对比度,使图像变暗(端点向上移动,所得结果相反)。 (2)利用“调节点”控制对角线的中间部分(用鼠标在曲线上单击,就可以增加节点)。曲线斜度就是它的灰度系数,如果在曲线的中点处添加一个调节点,并向上移动,会使图像变亮。向下移动这个调节点,就会使图像变暗(实际是调整曲线的灰度系数值,这和色阶对话框中灰色三角形向右拖动降低灰度色阶,向左拖动提高灰度色阶一样)。另外,也可以通过Input和Output的数值框控制, (3)如果想调整图像的中间调,并且不希望调节时影响图像亮部和暗部的效果,得先用鼠标在曲线的1/4和3/4处增加调节点,然后对中间调进行调整。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曲线的功能十分强大,应在不断的实践中去领会,才能懂得它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快速、准确地利用色调曲线的功能来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等效果。 4(关于知识链接 绘画、图像都离不开颜色,所有的图案都是由基本形状和颜色组成,颜色是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颜色的原理是美术的基础。本课知识链接便介绍了三基色与三原色。 该部分内容并不需要学生深入掌握,只是作为了解内容即可。 第二十课 认识通道 通道是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制作及处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通道用来保存图像的颜色数据,用来存放和编辑选区。本课教材介绍了通道的概念及其分类,并通过制作“蝴蝶掌心舞”的艺术作品,来熟悉和了解通道在图像处理中的功能。 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 1(使用滤镜“高斯模糊” 滤镜主要用来处理图像的各种效果。Photoshop中提供了13种类型的滤镜。详细介绍见第二十二课的“知识链接”。本课教材使用了“高斯模糊”滤镜。高斯模糊滤镜的作用是快速模糊选中的图像部分,产生一种朦胧的效果。 虽然滤镜种类很多,但所有的滤镜都有几个相同的特点,使用者必须遵守这些操作要领,才能准确有效的使用滤镜功能。 (1)Photoshop会针对选区进行滤镜效果处理。如果没有定义选区,则对整个图像作处理;如果当前选中的是某一图层或通道,则只对当前图层或通道起作用。 (2)滤镜的处理效果是以像素为单位的,因此滤镜的处理效果与图像的分辨率有关。用相同的参数处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其效果会不同。 (3)当执行完一个滤镜命令后,如果按Shift +Ctrl +F组合键,系统将打开“消褪”对话框。利用该对话框可将执行滤镜后的图像和源图像混合。还可以在该对话框中调整“不透明度”和“模式”选项。 (4)只对局部图像进行滤镜效果处理时,可以对选区设定羽化值,使处理的区域能自然地与源图像融合,减少突兀的感觉。 2(使用通道制作选区 选取“手”图像时,教材中使用通道制作选区。在Photoshop中,有多种办法来选择图像的不同区域,如使用魔棒工具,本课教材我们使用分析图像的单个通道,来查找建立选区。由于选区是直接从通道蒙版数据得到的,所以,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选区通常比用其他方法得到的选区精确得多。它包含了细节和精确性的色阶。通道中的灰度图代表了透明度不同的选区。通道转化成选区时,其中纯白的部分是完全被选中的,而纯黑的部分则不能被选中,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灰色依灰度不同,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选择程度。被转化成羽化程度不同的选区,颜色越靠近黑色(越暗),其对应选区的透明度越低。 3(关于知识链接 本课知识链接介绍了通道和色彩模式。通道的概念较难理解,但也很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通道概念的基础上,亲自操作,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通道的本质和通道的功能,并能掌握通道在处理图像中的运用。色彩通道的功能是存储图像中的色彩元素。图像的默认通道数取决于该图像的色彩模式,如CMYK色彩模式的图像有四个通道,分别存储图像中的C、M、Y、K色彩信息。色彩模式的内容只需学生了解即可,不必做深入认识。 第二十一课 绘制图画 对于图像信息的处理,包括创造图像信息和修饰图像信息等多个方面,前面学到的都是使用Photoshop修饰图片的内容。除了修饰图片,Photoshop还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可以用Photoshop中的各种工具、命令来绘制创造出各种效果的图像,展示丰富多彩的信息。 本课通过绘制“美丽家园”的图画,使学生了解Photoshop中的绘图工具,并能够使用这些工具创作出绘画作品。 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 1(使用滤镜绘制蓝天白云 教材中给出的新建图像的设置参数是一个参考值,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它来设置。 背景色的蓝色可以作为蓝天的颜色,前景色的白色可以作为白云的颜色,选择滤镜的“渲染——云彩”,就展示出了蓝天白云的效果。 2(使用画笔工具绘制绿草 设置前景色时,拾色器中的颜色是渐变的,可以用鼠标准确定位,找到自己喜欢的绿草颜色。 画笔中的112(沙丘草)、134(草)都可以用来绘制绿草,可以指导学生自由选择,并且通过调整画笔粗细,绘制出合适的草地形状。 3(使用自定义工具绘制花朵 选择“自定形状工具”之后,在“工具选项栏”中选择“填充像素”按钮,这样可以在拖动出花朵的形状后自动填充前景色,可以提醒学生,绘制出的花朵的大小、位置要合适,与绿草的比例协调,颜色上可以丰富一些。 4(使用油漆桶为房子填充颜色 绘制的房子大小和位置要与整个画面协调,在房子轮廓绘制完成后用“油漆桶工具”填充颜色。填充时,填充的是某个封闭轮廓内的颜色,如门、窗、墙壁等,所以可以把它们分别填充为不同的颜色,如果用“油漆桶工具”单击轮廓的边缘,还可以给房子的轮廓边缘上色。 在“渐变编辑器”中,提供了一些颜色渐变的方案以供选择,还可以通过调整滑块、数值来自己决定想要的渐变效果。 5(使用文字工具添加文字 文字工具共有4个,分别是横排文字、直排文字、横排文字蒙版、直排文字蒙版。教材中使用了横排文字工具。 Photoshop将文字以独立图层的形式存放,输入文字后将会自动建立一个文字图层,图层名称就是文字的内容。文字图层和普通图层一样的性质,如图层混合模式、不透明度等,也可以使用图层样式。 如果要更改已输入文字的内容,在选择了文字工具的前提下,将鼠标停留在文字上方,光标将变为,单击后即可进入文字编辑状态。编辑文字的方法就和使用通常的文字编辑软件如Word一样。可以在文字中拖动选择多个字符后单独更改这些字符的相关设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多个文字层存在且在画面布局上较为接近,就有可能单击编辑了其他的文字层。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将其他文字图层关闭隐藏起来。 在使用文字工具在图片中输入主题文字之后,可以对文字进行修饰,展示各种艺术效果。教材中给出的是添加投影和描边的效果,在完成这里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图层样式”对话框中多尝试其他的操作,添加其他各种效果及其组合,从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6(关于知识链接 本课知识链接给出了“绘画中的构图”和“透视”两个内容。 无论是计算机绘画还是手工绘画,构图都是绘画的重要部分,构图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透视是绘画法理论术语。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这两部分内容教师应在学生开始本课任务前指导学生了解掌握,提醒学生在绘画活动中加以运用。 第二十二课 制作公益广告画 本课是本单元的综合课,设计了制作公益广告画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综合运用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工具完成作品,熟练掌握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方法。 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 1(有关主题广告 本课活动是以“生命„„水„„”为主题设计公益广告。首先教师应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公益广告,公益广告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本课广告主题的深刻含义。并且还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深入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意本主题广告。 2(关于图像选取 教材中使用路径工具来选取“鱼” 的图像。其实教材在本单元涉及到了多种制作选区的方法,各种方法都有适合的条件。学生可根据自己选择的图像特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制作选区,选取图像。 3(有关羽化 羽化图像是指模糊图像选择框的边缘。产生一种边缘像素与背景相混的效果。羽化值越大,朦胧范围越宽,羽化值越小,朦胧范围越窄。可根据想留下图像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羽化时,把握不准可以将羽化值设置小一点,重复按Delete,逐渐增大朦胧范围,再选择自己需要的效果。
本文档为【冀教版 初一信息技术 教材参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7KB
软件:Word
页数:56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1-09
浏览量: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