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分析

《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分析

举报
开通vip

《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分析《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分析 《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分析 2009年第l0期 总第193期 兰州学刊 LanZ}lOllXHekan No.1020o9 Genera1.No.193 《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分析 胡文华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是分化造字的产物,通过同时记录汉语语素的音和义来表词."亦声"是介于会意 和形声之间的一种表词方式."亦声字"记录汉语语素的方式分为四种:转移"某亦声...

《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分析
《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分析 2009年第l0期 总第193期 兰州学刊 LanZ}lOllXHekan No.1020o9 Genera1.No.193 《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分析 胡文华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是分化造字的产物,通过同时记录汉语语素的音和义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词."亦声"是介于会意 和形声之间的一种表词方式."亦声字"记录汉语语素的方式分为四种:转移"某亦声"之"某"的内涵,扩大"某亦声"之"某" 的内涵,缩小"某亦声"之"某"的内涵和不改变"某亦声"之"某"的内涵.从某种程度讲,"亦声字"是一种汉字的繁化.对 "亦声字"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分析汉字形声字的起源. [关键词]会意;形声;亦声;字素;语素 [中图分类号]H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5—3492(2009)10—0168—04[收稿日期]2009—04—26 [作者简介]胡文华,女,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字学方向博士生. 一 ,"亦声"研究概述 "亦声"是许慎在《说文》中明确指出的一种现象,释字 采用"从某从某,某亦声"的格式.仅仅看许慎标注的"亦 声",一共有223个.汉代以来,对于"亦声字"的研究,多归 入"六书"研究的范畴,这样很难完全清晰地阐述"亦声字" 本身的性质,特点,很难勾勒出"亦声字"与汉语语素之间的 关系.综观各家的研究成果,对于"亦声字"的研究主要表现 在三个方面:"亦声字"的归属,"亦声字"产生的原因,"亦声 字"的种类. (一)"亦声字"的归属 前人对于"亦声"的研究,要么归入形声字,要么归入会 意字,将其归入形声字的居多,清桂馥《说文解字义汪》中说, "谐声(形声)有亦声者,其例有二."朱骏声根据声近义通 的原则,在《说文六书爻例》中列举了"形声兼会意"字,共 337个,l2包含许慎所指出的"亦声字".孔广居《论六书次 第》把"亦声"归人形声(孔氏称"象声"),"其日从某从某,某 亦声者,谓之兼意谐声".江声《六书说》"所谓取譬相成 也,故日声在字后„„凡《说文解字》所云某声,某亦声,某省 声之等胥准诸此矣",也归人形声. 王风阳不同意将会意兼声字划人会意,"会意兼声字就 是我们说的同源形声字",他在《汉字学》中举了"珥", "冶","牺","柘"四个例子加以论证.经本植《古汉语文字 学知识》中也把会意兼声字纳入形声字范畴展开论述,"有人 认为,形声字的声符代表的是词的语音,它和词义并没有必 然的联系,因此《说文》中的义兼声字是站不住脚的,根本否 认有这种特殊的形声字"._6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 中也视"亦声字"为形声字.裘锡丰认为"亦声"为"形声兼 会意字",是属于形声字的,他在《文字学慨要》中讲到,"我 们在讲形声字产生途径时已经说过,如果在某个字E加注意 符分化出一个字来表示这个字的引申义,分化出来的字一般 都是形声兼会意字". 视"亦声字"为会意字的人不多,清段玉裁《说文解字 注》释"吏"下注:"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张度《六书 易解》"亦声者,有所主又有所兼之谓也,既日亦声则所主者 必为意矣„„是亦意为主矣,两者皆以意为主即是意兼声, 何以能有声兼意之一说也".黄以周《六书通故》认为"亦 声"属于会意,"形声会意皆合两体一成文,会意字有兼形声 者,《说文》已明着之日从某某,某亦声". 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亦声字"中有的属于会意,有的 属于形声,詹鄞鑫在《汉字说略》中就把"亦声字"分为两类: 一 类是会意兼声,如"佑","佐","供","字"等这类字归入会 意;另一类是形声字声旁表意,如"娶","暮"等字归人形声. (二)"亦声字"产生的原因 最早论及"亦声字"产生原因的还是《说文》四大家,其 中王筠的说法„直为后人引用,他在《说文释例》中认为, "其加偏旁而义遂异者为分别文,其种有二:一则正义为借义 所夺,因加偏旁以别之„„二则本字义多,既加偏旁,则祗分 一 义".„经本植的观点与王氏一致.段玉裁认为"亦声字" 产生的原因在于"声义同原",于是表声的偏旁和字义相近, 这样导致"亦声字"的增多.裘锡圭论述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时指出,"亦声字"是"加注意符分化出一个字来表示这个字 的引申义". (三)"亦声字"的种类 关于"亦声字"的种类,桂馥在《说文解字义证》中认为, "谐声中亦有亦声者,其例有二,从部首得声曰亦声„„或解 说所从偏旁之义而日亦声„„非此二例而日亦声者,或后人 加之."王筠《说文释例》"言亦声凡有三种,会意字而兼声者 一 也,形声字而兼会意者二也,分别文之在本部者三也."对 于亦声字的分类,存在分歧,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对"亦声字" 的详尽分析.. 二,"亦声字"的特点分析 (一)"亦声字"的定叉 《说文解字》种明确标注"从某从某,某亦声"的亦声字 有223个,通过对这些字从先秦古音,造字方法,表词方式和 历时字形变化等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定义: 亦声字是会合两个字素(两个稳性字素或一个活性字素 和一个稳性字素)表意,其中一个字素同时表音,从而记录汉 语中的词或语素的复素字. (二)"亦声字"的特点 亦声字的特点从其定义已能看出,通过对许慎界定的 223个亦声字进行分析,我们排除9个非亦声字和13个存疑 字,另外201个亦声字都具备如下特点: 1.亦声字都是复素字; 许慎解释"从某从某,某亦声",已经体现出对亦声字结 构的认定,亦声字不可能为独体字. 2.亦声字只能由两个字素(两个稳性字素或一个稳性字 素与一个活性字素)组成;此特点意即每个亦声字的表层结 构只能有两部分组成,如"睨"的表层结构由"日"和"兄"两 个稳性字素组成."谜"的表层结构由稳性字素""和活性 字素"迷"组成. 3.亦声字是分化造字现象的产物; 亦声字都是复素字,表层结构只能由两个字素组成,主 要原因在于亦声字是分化造字现象的产物.如: 娶:《说文》"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甲骨文作 ,合素造字表"迎娶"义.取:《说文》"捕取也.《周礼》: '获者取左耳.'《司马法》日:'载献碱.'碱者,耳也."甲骨文 写作Ql,以手取耳会意,本义为割取左耳.《左传?僖公二十 二年》:"且今之勃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考,获则取之,何有于 二毛?"后引申为"娶妇"之义,《易?蒙》:"勿用取金,见金, 夫有不躬,无攸利."《诗?豳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 不得."《史记?鲁周公世家》:"庄公取齐夫人为夫人日哀 姜.""娶"为合素造字,分化"取"的引申义,而"取"则渐渐不 再表示"迎娶"义. 最:《说文》"积也.从一从取,取亦声."取,除了表示本 义外,还柯表示假借义"聚积",如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需部》"取,假借为聚."《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取 人于萑苻之泽."《汉书?五行志下》"内取兹谓禽."颜师古 注:"取,如《礼记》'聚虐'之聚.""最"为加素造字,用来分化 "取"的假借义,表示"积聚".《史记?殷本纪》"(纣)大最 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傈相逐其间,为长 夜之饮." 4.亦声字体现汉字形音义的合理结合; 每个亦声字都以表意为主,同时兼顾体现所记录的语素 的饮.汉字记录汉语语素的方式有三种:一是通过记录语素 的音来记录语素;一是通过记录语素义来记录语素;一是通 过记录该语素的音和义来记录语素.这三种方式中,最后一 种无疑最直接,最恰当地记录汉语语素,亦声字记录汉语语 素的方式就是属于这一种.如: 债:《说文》"物直也.从人贾,贾亦声.„'贾"的本义为 "做买卖",《说文》"贾,贾市也."引申为"价值,价格".段 注:"贾,凡卖者之所得,买者之所出,皆日贾."《论语?子 罕》"求善贾而沽诸."其中"贾"意为"做买卖".又如《礼记 ? 王制》:"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郑玄注:"贾,谓物贵 贱厚薄也.„'惯"为加素造字,分化"贾"的引申义,"人 ()"表义类范畴,"贾"承担语源义,且"贾"同时标音, "馈"与"贾"上古音完全一致,都读作:见鱼[kect]."馈"记 录语素的音和义. 5.亦声是区别于会意和形声的一种表词方式; "亦声"记录的是汉语语素的音和义,而会意字是会合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素共同表意,该字的音由语素音转嫁,会 意字是通过记录汉语语素义来记录语素的,形声字则是通过 记录语素音来记录语素的. "是一种汉字的繁化. 6.从某种程度讲,"亦声字 据分析材料可知,"亦声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是加素造字 和合素造字(判断加素造字还是合素造字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以甲骨文字 形为准绳,如果"亦声字"存在甲骨文字形,就视为合素造字, 否则视为加素造字)._l每个"亦声字"相对于"某亦声"的 "某"而言是一种字形的繁化.如"娶"相对于"取"是繁化, "便"相对于"贾"是繁化.这种繁化是汉字表意功能的要求 和必然. (三)"亦声"与"会意"和"形声"的异同 会意和形声是汉字记录汉语中单音节词或语素的表词 方式,亦声同样是表词方式之一.亦声与会意和形声的区别 可以从下面的坐标中清晰地显现出来:这个坐标从历时与共 时的角度,选取造字方法,字形结构和发展演变三个方面,通 过比较来显示"亦声","会意"和"形声"的差别. 从图1,图2,图3中可以看出,亦声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都是复素字,造字方法中相同的有加素造字,合素造字.不 同点关键体现在字形结构方面,虽然都是复素字,但从表面 结构而言,亦声字只能由两个字素组成,而会意字和形声字 却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素组成,而且会意字可以由重 复字素组成,如"森",小篆字形写作森,由三个"木"重叠表 示林木茂盛阴森的样子."碧"从玉从石白声,由三个字素构 成"碧"的表层结构.在表词方式上,亦声字主要记录整个 词,会意字主要记录词义,形声字主要记录词音.从字音的 角度看,亦声字记录整个语素(音义结合体),因而可以见形 知音;会意字字音由语素音转嫁,不能见形知音.如"好", 《说文》"美也.从女从子."古代以妇女具有生育能力为美, 故从女从子会意."好"字记录汉语中的语素义"美也",字 音由语素音转嫁而来;形声字假借字形记录语素音,因而可 以见形知音.如"松",《说文》"木也.从木公声."在此"公" 表示语素"松"的音,借"公"字字形记录这一语素音,加上 "木"表示义类范畴. 三,"亦声字"的功能分析 亦声字的功能系统主要指亦声字记录汉语语素的方式, 通过具体分析发现,亦声字记录汉语语素的方式有四种:转移 "某亦声"之"某"的内涵,扩大"某亦声"之"某"的内涵,缩小 "某亦声"之"某"的内涵和不改变"某亦声"之"某"的内涵. 169 图1t亦声字 图2:会意字 历时 图3:形声字 (一)转移"桌亦声"之"某"的内涵 判断亦声字与"某亦声"之"某"的内涵之间的关系是以 亦声字的造字本义为参照的,主要依据能找到的最早文献记 载."某亦声"之"某"的内涵,换种说法,即该亦声字的造字 本义表示"某"的造字本义,使"某"不再使用或另表他义. 《说文》中许慎明确标明的223个亦声字中有29个属于此 类.如: 鼓:《说文》"击鼓也.从支,从直,直亦声:„'盏",甲骨 文字形作蚩,《说文》''陈乐立而上见也.从中从豆."郭沫若 在《卜辞通纂?世系》中认为"蛊,乃鼓之初文,象形". "鼓''甲骨文字形作龟,像人手持鼓锤击鼓之形后"壹"之 本义也由"鼓"承担,转移了"壶"的内涵,"壶"不再单独使 用. 170 鞍:《说文》"以鼻就臭也.从鼻从臭,臭亦声.„'臭",甲 骨文字形写作,"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自." 合素造字,会意,本义为"闻",用鼻子辨别气味,即后来的 "嗅"《苟子?礼论》"成事之俎不尝也,三臭之不食也." "髌"为加素造字,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认为"髌字亦 作嗅"."髌"转移"臭"的造字本义以后,"臭"用于表示其他 义,不再作"嗅"解. (二)扩大"某亦声"之"某"的内涵 这类字实际上是表示"某亦声"之"某"的假借义,这里 的假借义是相对于"某"的造字本义而言的.这类亦声字所 表示的"某"的假借义是比较固定的,223个亦声字中有24 个属于此类.举例分析如下: 晨:《说文》"早昧爽也.从臼从辰,辰,时也,辰亦声 „„ "甲骨文写作,小篆写作篙."辰",甲骨文字形作同, 《说文》"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郭沫 若《甲骨文字研究》中考证"辰与蜃在古当系一字.蜃字从 虫,例当后起","余以为辰实古之耕器.其作贝壳形者,盖蜃 器也"看来,"辰"本义为一种农具,假借以纪时,指午前七 时至九时,通"晨"."晨"合素造字以扩大"辰"的内涵,表示 "辰"的假借又,"臼"表义类范畴,"辰"表示语源义,且标音. 惬:《说文》"怯也j从心匡,匡亦声.""匡"《说文》释为 "饮器,售也„„"金文写作唾,本义为古代盛饭的用具,假 借为"惶恐,恐惧".《礼记?礼器》"年虽大杀,众不匡罹." 郑玄注释为"匡,犹恐也.""惬"加素造字表示胆怯,恐惧义. 表示"匡"的假借义,扩大了"匡"的内涵. (三)缩小"某亦声"之"某"的内涵 这类亦声字表示"某"的引申义,这里的引申义也是相对 于"某"的造字本义而言的.该亦声字分化"某"的引申义, 使得"某"不再表该引申义,这样就缩小了"某"的内涵.这 类亦声字有61个.举例如下: 玲:《说文?"送死者口中玉也从玉从含,含亦声." "含"《说文》释为"噪也."本义表示东西放在1:7里,不咽下也 不吐出.《史记?三代世表》"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 之,误吞之,即生契."后引申为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等 物品《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含玉.""玲"为加素造 字,分化"含"的引申义,缩小了"含"的内涵. 婚:《说文>"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日从 女从昏,昏亦声.""昏",《说文》释为"E/冥也.从日,氐省. 氐者,下也."本义为日暮,天刚黑的时候.古代结婚有"取妇 于昏时"的习俗,故引申指结婚."婚"分化"昏"的引申义, 缩小了"昏"的内涵. (四)不改变"某亦声"之"某"的内涵 这类亦声字的造字本义是以所加或所合素的那个字素 与"某"共同表达,不改变"某亦声"之"某"的内涵,只是"某" 以一个义项与另一字素会合表意,同时"某"表音.此类亦声 字有87个.如: 呢:《说文"日见也.从日从见,见亦声.《诗》日'见日见 曰消'""见",<说文》释为"视也.从儿从目."本义为看见, 引申为显露,显示.《汉书?元帝纪》"天见大异."颜师古 注:"见,显示.""呢"的造字本义由"日"和"见"的引申义共 同表达,且"见"标音,没有改变"见"的内涵. 柘:《说文》"宗庙主也,周礼有郊宗石室,一日大夫以石 为主,从示从石,石亦声.„'石",《说文》释为"山石也."本义 为石头."柘"合素造字,表示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匣.造 字本义由"示"和"石"共同表达,且"石"和"示"互为标音,没 有改变"石"的内涵. 综观亦声字的功能,不难发现,亦声字作为合体字,实际 上,与"某亦声"之"某"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扩大,缩小,改 变或不改变"某"的内涵,都体现出亦声字是汉字分化现象的 产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意味着汉字的繁化. 四,分析"亦声宇"的价值, (一)对《说文》自身的研究而言 本文对"亦声字"的定义和特点描述,使得《说文》中会 意字,形声字,亦声字的数量会有所变化,许慎以来有个普遍 的观点,认为形声字占汉字的80%以上,这是否可信,有待于 对《说文》中许慎所言的全部形声字加以研究以后才知道,但 "形声字"中由的属于"亦声",许氏没有指明.如: 箕:《说文》"簸也,从竹甘象形,下其兀也,凡箕之属皆 从箕.„'其"甲骨文作,为"箕"之象形,后加素造字,以 "箕"表示"其"的本义,转移"其"的内涵.从先秦古音来看, "箕"作"见之",而"其"作"群之",仅声组有清浊之分,读 音相近.按"亦声字"的定义,"箕"应视为"从竹从其,其亦 声"的亦声字.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二)对字量统计和形声字起源而言 由于"亦声字"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视之为一种专门的表 词方式.这不仅仅是通过对许慎《说文》中标明的"亦声"字 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我们从纳西东巴文字中中会意兼声的 情况也能得出这一结论,纳西东巴文中,会意兼声的字数量 相当多,仅方国瑜的《纳西象形文字谱》中的会意兼声字达 ,不少会意字的字素同时也标注字的读音中的一个或 277个 全部音节.如: /' ,《纳西象形字谱》99,dz,.y21khm33,山麓也.会意兼 声,从山(dz.y21),从(khtu33,脚),两字符各标示一个 音节.这个字的两个字符的位置是不能随意更换的, 不能写到"山"的上方.在李霖灿的《字典》142中写作Q, 或写作,及,可以看出,这个组合只能看作一个字, 不能算两个字.两字符组合会意,各自标示一个音节.赵净 修的《译~i}934和《注释》1295分别写作仓和. ?,《纳西象形字谱》100,dzj21~aa21,高山也.会意兼 声,从山(d五y21),从嗲(8aa21,高),两字符各标示一个音节. 又写作?,从吟在山的正上方.这个字中两个字符的位置也 是不能随意更换的,不能将嗲写到"山"的下方.李霖灿的 《字典》145写作,赵净修的《注释》1293和《译注》927分 别写作和?.纳西东巴文中字符的位置有的是表意的, 位置表意的字符跟另一字符组合形成的合体字不能随意拆 分开. 无独有偶,周克庸对常用和次常用的2500个简体汉字 (代表繁体汉字2597个)进行解析,检出"会意兼形声字"845 个,占到被统计字总数的32.4%,由此认为"'会意兼形声' 不仅是拥有大量字例的汉字结构类型,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 的汉字结构类型.""亦声字"既不置于会意,也不纳入形 声,势必会影响对各种字的数量统计.而且,对"亦声字"的 性质和特点分析,以及对古文字阶段"亦声字"的数量统计, 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形声字产生的原因.根据目前的许多分 析结论,认为形声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假借现象的频繁,"最早 的形声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而是通过在假借字上 加注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而产生的."l1实际上,唐 兰在《中国文字学》中提出形声产生的三种途径中,"声化象 意说"是非常有道理的.表意文字由会意发展到会意兼 声,即"亦声",是一条很明显的发展之路,无论汉古文字还是 比汉字更为古老的纳西东巴文字都说明,"亦声"是文字发展 过程中的一种表词方式,由此带来的合体字也是后来形声字 的,大源头.对《说文》"亦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解决许 慎对《说文》中不少字"兼类"现象的模糊界定. (三)对古汉字的字形整理而言 《说文》中的"亦声字",字形直接记录语素(音,义的结 合体),在复素字结构中,"亦声字"所体现的合理性在记录 汉语语素的实践中得到证实,223个许慎标明的"亦声字" 中,74个在小篆字形后,结构发生变化,但最后又回归"亦声";119个"亦声字"从小篆字形到楷书字形,结构没有发生 变化或楷书的结构与小篆一致,这些数量说明,"亦声字"的 结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这对以后古汉字的字形整理可能 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8[10][11]]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M].上海书店,1984:330, 280,350,350. [2][3][4][9]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第一册)[M].中华书局, 1988:459—460,427,432,466. [5]王凤阳.汉字学[M].吉林新华书店,516,7. [6]经本植.古汉语文字学知识[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95. [7][1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商务印书馆,1988:175. [12]李圃.甲骨文文字学[M].学林出版社,1996.首先提出"字素" 说,"具有独立造字功能和具有依附功能的两类字素,由于它们部属 于静态离析,所以当它们独立存在时,我们可以管它们叫做稳性字 素."(第二章第四节)"在造字过程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稳性字素 组合成的新字素,我们可以管它叫做活性字素." [】3].'加素造字"和"合素造字"为李圃在《甲骨文文字学》中提出的 甲骨文部分造字方法. [14]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 [15]周克庸."会意兼形声"是拥有大量字例的重要汉字结构类型 [J].文史哲,2009(1):147—153. [17]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刘俊沅] 171
本文档为【《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8-03-30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