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潥阳市社渚镇产业结构调整制约因素及对策 2

高等教育.潥阳市社渚镇产业结构调整制约因素及对策 2

举报
开通vip

高等教育.潥阳市社渚镇产业结构调整制约因素及对策 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潥阳市社渚镇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的难题。目前农村大多数劳动力仍然从事农业,收入的源泉也主要是农业活动;而我们的农业又受人多地少之困,难以开展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技术落后,人均劳动收入也非常低;扩大农业产量,市场容量又有限,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不能提高;遇到天灾,价格上升,产量却下降,收入也不能提高。结果,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收入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成为今后发展的一个潜在隐患。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农民利...

高等教育.潥阳市社渚镇产业结构调整制约因素及对策 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潥阳市社渚镇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的难题。目前农村大多数劳动力仍然从事农业,收入的源泉也主要是农业活动;而我们的农业又受人多地少之困,难以开展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技术落后,人均劳动收入也非常低;扩大农业产量,市场容量又有限,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不能提高;遇到天灾,价格上升,产量却下降,收入也不能提高。结果,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收入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成为今后发展的一个潜在隐患。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农民利益自身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业产业结构在近几年已经开始调整,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国内外有不少有关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但大多数是从宏观方面出发进行定性描述,从而得出的理论性或政策性的建议,缺乏理论对具体区域的应用。本文拟以促进社渚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视角,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结合社渚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社渚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社渚镇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  社渚镇  调整  优势 目    录 1前言与概况    1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及意义    2 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2 2.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2 3社渚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3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    3 5制约因素      4 6对策    6 7 结论    9 致 谢    10 参 考 文 献    11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12 1前言与概况 1.1前言 社会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数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改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经济结构主要是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严重地阻碍经济增长。关键在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以及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本论文针对社渚镇农业产业结构的分析与提出见解。 1.2概况 1.2.1自然概况 社渚镇地处溧阳市西南边缘,是苏、皖“溧(阳)、高(淳)、郎(溪)”三市(县)的交界,属茅山革命老区。2001年1月由原社渚镇、河口乡、河心乡、殷桥乡合并组建新建制镇。行政区划面积126.3平方公里,总户数16654户,总人口54259人(其中非农人口5480人),下辖2个居委会、22个行政村、412个村组。全镇耕地总面积108567亩,水田99746亩,旱地8795亩,粮食种植面积83850亩,属半丘陵半圩区地区。 该镇种植方式以“稻—麦(油)”两熟制为主。属中亚热带北缘和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18.9度,降雨量1658毫米。季风特征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日照充足。丰富的光、热、水资源给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适宜农、林、桑、茶、果等的发展。 1.2.2社会经济情况 社渚镇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七年,有”千年古镇”之美誉,现行政区划面积207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人,辖30个行政村和两个居委会。社渚镇地处溧阳西南边陲溧(阳)、高(淳)、郎(溪)三市县交界,紧连104国道,芜申运河、扬(州)溧(阳)高速公路、239省道穿境而过,为苏锡常与皖东南连接的交通枢纽,属茅山革命老区,是江苏省省政府确定的“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 但由于历史与地理条件、市场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镇、村两级的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409万元,比溧阳市乡镇平均的77442万元低8033万元,低10.4%。财政收入3068万元,比溧阳市乡镇平均的6534万元低3466万元,低53%。全镇净收入5~10万元的有5个行政村,5万元以下的有17个行政村、分别占行政村总数的22.7%和77.3%,有赤字的12个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4.5%,村级经济累计负债209.66万元。该镇不仅镇、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部分农民的生产生活也与全市的平均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及意义 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简单地说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质的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包括农村三次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的关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三者之间及其各自内部不协调的地方进行调整,使结构趋于合理,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2.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用占世界9.1%的可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8%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成为密集型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国之一。中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在市场需求引导下,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正向优质高效的商品农业发展。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镇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三是中国农业的不断开放,与世界农业的关联越来越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市场和国外产品,技术的挑战日益明显。四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市场化改革,而农村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在于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五是农业产业化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农民增收缓慢的直接原因是劳动生产力低下,要改变这种落后局面,就必须突破农业经济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办工业的理念谋化农业,使农村具有城市的功能。 3 社渚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慢,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1、种植结构过于单一,农民的收入较低。从种植结构看,该镇大部分低收入农户的种植结构仍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为主,经济类作物较少,一些市场需求大,利润高的作物在农村仍较少种植,而从事现代养殖业等其他产业的农户则更少。目前,卖粮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每亩水稻除去农药、化肥、种子,每亩纯利润仅五、六百元,农民辛苦种地半年下来,仅相当于外出打工半个月的收入。 2、生产经营过于分散,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该镇的农业经营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规模较小,由分散的、各自为战的农户直接进入市场,难以回避交易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例如,从该镇下西村的水芹种植生产过程来看,水芹种植基本以一家一户,2~3亩为单位,产业化水平低,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体系,农民几乎要担负全部的市场风险,却无法享受通过加工、运输等增值而带来的丰厚利润,使得收入增长缓慢。 3、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较低。低收入农民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论是种地还是养殖仅满足于产量的增加,不注重质量的提高,再加上农业科技在基层推广力度不够,一些优新品种引进不够,使得一些适销对路,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仍处于总量不足、发展不够的状态。如当前的一些无公害农产品在该镇由于各方面原因仍没有实现有效推广,许多农民种植的仍是多年前的作物品种。 4、受农业病虫害的影响,部分农户出现收入急剧减少。近年来,农村连续受到禽流感、稻飞虱、牛布氏病、猪蓝耳病等突发事件影响,部分专业农户收入大幅下降,甚至于出现亏损,如去年的水稻稻飞虱使每亩农田平均减产200多斤,今年的猪蓝耳病使一些养猪大户损失近万元,一些200多斤的猪仅以80元低价出售,部分农户今年收入减少已成定局。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 4.1产业优势 1.农业产业比重大。社渚镇拥有从农人员3.12万,耕地5.35万亩。06年社渚镇农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农业总产值达2.3亿元,占整个社渚镇经济总值的 73.2 %,同比增长15.3%,增幅高出全市平均的3.1个百分点。 2.新兴产业发展快。社渚镇近年来发展了以桂花树、香樟、兰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业,总面积达2.36万亩;以番茄、黄瓜、茄子、西瓜、油桃、甜瓜为主的蔬菜水果业,常年蔬菜面积11.5万亩,果树5.94万亩;以养殖鳙鱼、灰鲢为主的水产养殖业,面积达21.5万亩;此外还有大棚面积3120余亩,草莓100多亩。 4.2资金优势 积极吸引“三资”投入。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支撑,“三资”(民资、工商资本、外资)投入为主体的投资模式。2003年以来,全市“三资”投入经济发展资金达35亿元人民币,新办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企业520多家。 4.3自然优势 属中亚热带北缘和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18.9度,降雨量1658毫米。季风特征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日照充足。丰富的光、热、水资源给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适宜农、林、桑、茶、果等的发展。 5.制约因素与分析 5.1农村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1、村落分散。由于历史原因,全镇290个自然村分散于126.3平方公里镇区范围内,一些村组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环境恶劣,例如该镇刘家边村有656户,2018人分布在28个村民小组,居住分散,规划零乱,居住用房与生产用房混在一起,造成的后果就是路难通、水难通、电难通、有线电视更难通。目前,全镇仍有3个10户以下的自然村,2个5户以下的自然村需要整体搬迁集中居住。 2、道路较差。全镇农村道路以砂石路为主,约207.2公里,占已建成道路253.22公里的80%以上,到2005年为止仍有186公里村级道路需建设。例如该镇耿村13个自然村,9条机耕路,其中砂石路6条,土路3条,总长度达9公里,砂石路长年坑坑洼洼,农民出行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机动车更是难以通行,不仅给群众出行、农户的农副产品交流带来不便,而且还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一些丘陵地区村组如新山村,由于长期受超载采石车辆辗压,道路坑洼破损严重,仅靠简单修复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农田基本生产条件特别是抗旱排涝能力脆弱。由于地处半丘陵半圩区地区,全镇易涝、易旱农田面积有17167亩,易涝农田面积有22177亩,分别占农田总面积23.1%和29.8%。受旱时需二级翻水的农田面积有8849亩,需三级翻水的农田有8318亩,分别占农田总面积的11.9%和11.2%。一些丘陵山区村组如新山村群众种田灌溉靠小塘、小坝,看天种地,而近年来塘坝内淤泥积满,严重影响容量,一遇干旱年景,等待群众的是减产,甚至是绝收。此外,再加上部分农田水利设施长期年久失修,设备老化更增加了农民种田的风险。如宋村的卫子山电灌站始建于60年代,主要零部件严重老化,已无力承担近千亩农田的灌溉任务;下西村的南门电灌站也始建于60年代,闸门、闸壁严重风化,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严重威胁着农田的灌溉和排涝。 5.2农民素质相对不高
本文档为【高等教育.潥阳市社渚镇产业结构调整制约因素及对策 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9-01-16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