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 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

(doc) 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

举报
开通vip

(doc) 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doc) 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 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 任璧莲的《爱妾》说起 2010年第6期暨南(哲学社会科学版) No.62010JournalofJin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总第149期 SumNo.149 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 —— 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 许双如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对族裔,文化身份的追寻一直是华裔美国文学...

(doc) 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
(doc) 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 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 任璧莲的《爱妾》说起 2010年第6期暨南(哲学社会科学版) No.62010JournalofJin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总第149期 SumNo.149 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 —— 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 许双如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对族裔,文化身份的追寻一直是华裔美国文学所关注的重要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美国华裔作家任璧莲的 新作《爱妾》,是其继《典型的美国人》及《莫娜在希望之乡》之后,对文化身份问题,族裔性和传统文化的新思 考.该作一方面延续前期作品中流动性文化身份的主题,更提出文化身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从而使文化身 份问题得以超越血统和种族的樊篱;另一方面又突破性地强调对族裔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任璧莲以《爱 妾》回应了对其创作主旨的质疑并实现了对其前期作品的超越. [关键词]任璧莲;《爱妾》;文化身份;族裔性 [中图分类号】110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5072(2010)06—0087—07 1000— 文化身份一直是华裔美国文学所关注的重 要议题,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在当代华裔作家一 任璧莲的作品中又呈现出一片新景象:她没有 停留在以往的文化认同模式,而是以强烈的后《爱妾》由各个人物穿插交互的自白构成. 现代精神来观照文化身份问题,在一系列作品跟随人物时空交错的叙述,我们进入当代美国 中质疑和解构美国主流社会霸权文化观,在对一个种族混合家庭的生活,体验其悲欢离合,感 待族裔,文化认同等问题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坚定的反本受交织其中的复杂情感.第二代华裔卡内基? 质主义立场和广阔的”世界主义”视野,但也正王违背母亲意愿娶了白人女子布朗蒂为妻,两 由于其反本质主义文化身份观和”世界主义”人抚养着两个亚裔养女及最小的亲生儿子.王 立场引起了批评界质疑的声音.妈妈去世前留下遗嘱让中国亲戚兰兰前来照顾 面对质疑,任璧莲不急于辩解,而是于孩子们.由于族裔,文化背景差异以及对彼此 2004年推出新作品《爱妾》(TheLoveWife,关系的猜忌,这个成分复杂的家庭发生了种种 2004)?,继续以虚拟的文学为文化批评手段,矛盾冲突,王家人都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困惑: 表达其对文化身份及相关问题的新探索,新我是这个家的什么人?这是我的家吗? 思考.透过这个家庭的生活图景,我们分明看到 [收稿日期]2009—11—11 [作者简介]许双如(1970一),女,广东揭阳人,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华裔美国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范式与理论关键词研究》(批准号:09C~00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之理论问题探析》(批准号:07K04). ?国内目前对该书名有几种不同译法,或译为《爱妾),或译为《爱妻),也有人译为《俏太太).笔者认为《爱妾》的译名更符合小说质 疑本质主义身份观的主题.小说中布朗蒂与兰兰之间疑似”妻”与”妾”的微妙关系,其实正是对白色霸权话语中”主”与”次”,”中 心”与”边缘”的身份设置模式的喻指. ? 88?许双如: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2010年11月 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多元文化时代的美 国社会.小说围绕对”中国儿子”与”美国儿 子”,”收养的”与”亲生的”,”主”与”仆”,”妻” 与”妾”等几对隐喻性的,充满歧义的关系的探 寻,着力描写这个”杂混”家庭中成员之间的矛 盾,困惑和情感纠葛,其实是以隐喻的手法表现 美国少数族裔在多元文化语境下追寻文化身份 过程中的困惑和焦虑,艺术性地揭示文化身份 问题的复杂性,并对建构多元文化身份进行超 越性的探索.任璧莲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 时坦言,文化差异,族裔和文化身份是她所着迷 的话题,也是其作品一贯的主题,虽然”(《爱 妾》)这部小说所专注的问题是?何为家庭?? „何为自然的??……但在当前的全球化语境 中,自然而然随着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何为国 族?”„l可见,家庭关系只是《爱妾》的表层结 构,对族裔和文化身份问题的探讨才是其寓意 所在. 在现代性历史语境下,人的主体成了各种 异质的意识形态互相冲突的领域,处于一种分 裂状态,而伴随这种分裂状态的是文化身份的 危机感.对于处在文化边缘地位的族裔散居者 来说,其文化身份危机感及随之而来的焦虑感, 无根感尤为深切,正如赛义德在《最后的天空》 中痛楚的叩问:”身份——我们是谁,我们来自 何方,我们是什么——对于流浪者而言很难维 持.”[2]l《爱妾》中的各个人物都经历过这种 身份危机和焦虑.卡内基的焦虑来自其徘徊于 两种身份之间所产生的困惑:是认同本族裔传 统观念,成为母亲所期望的孝顺的中国儿子,还 是追求个人自由,归化为彻底的美国人?他自 幼经历种族主义歧视,为了融入主流社会,努力 挣脱母亲的影响,疏离有关中国的一切.卡内 基代表了第二代华裔,他们与其父母辈有着全 然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一心想得到主流社会 的接纳,为了”宣称自己是美国人”,不惜疏离 甚至鄙弃自己的祖先文化.然而,正如蒲若茜 在《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一书中所指出的,他 们处于被双重”他者化”的尴尬境地]1?. 一 方面,在美国种族主义话语之下他们对本族 裔传统文化的离弃并没能赢得主流社会的接 纳,他们仍然避免不了主流社会的”他者”凝 视.另一方面,他们自小由家庭中接受中国传 统文化的熏陶,不管其承认与否,祖籍国文化已 经深深植根于其血液之中,构成其”自我”的一 半,但主观上他们却努力远离或”他者化”自己 身上”中国”的这一半,结果导致自我的迷失或 分裂.如卡内基在遭到种族主义者挑衅时,他 的对抗手段却是抬出其引以自豪的资本:他拥 有性感的白人妻子及丰厚的财富.显然,卡内 基内化了美国种族主义对华人的”他者”凝视, 接受了种族主义的”白色”强权和价值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以 此证明自己的美国性.然而,他以抗拒中国传 统文化作为追求美国性的代价却又使他陷入困 境.从卡内基的身份困惑中,我们看到的是中 国性与美国性两种异质文化力量在他身上的角 力,看到的是第二代华裔徘徊在两种文化边缘 的痛苦和迷茫. 王家的两个养女同样因为自己的族裔和历 史背景而产生身份的困惑.时常有人问她们 “你是哪里来的”,好奇的目光似乎在不断提醒 她们是异类——东方人,外国人,被收养的,这 使她们深受困扰和伤害.林英敏在《这是谁的 美国?》一文中也表达过同样的感受:”我很难 把美国当做自己的家园,因为老是有人问我是 从哪儿来的.”L4在这种”他者”的凝视下,华裔 难以获得对其”美国人”身份的认同感,但是, 连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都不是他们的家 园,那何处是家?小说中,”收养”这一意象也 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在美国的华裔/亚裔或新 移民,不就像是美国的养子女吗?无论其是否 在美国土生土长,无论其为美国社会作出多大 贡献,他们始终都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他者”烙 印.对此,任璧莲有切身的体会:”……但我又 必须说有时候我确实仍能感觉到自己身上的 „他者?的烙印.如果哪一位亚裔美国作家没 有这种感觉,我会感到惊讶…ooo~9 任璧莲不仅刻画了王家两代华裔的身份困 扰,她对白人布朗蒂和新移民兰兰的身份设疑 对于当今美国社会或许具有更为深刻的启示意 义.兰兰在王家的身份颇为微妙:她究竟是保 姆抑或意图对女主人取而代之的妾?布朗蒂感 第32卷第6期暨南(哲学社会科学版)?89? 到兰兰的到来对其身份和地位构成了强大威 胁,她甚至开始疑惑:”这还是我的家吗?”“这 是谁的家?”l6]247.任璧莲为布朗蒂与兰兰设置 这样一种微妙的”主”与”仆”/”妻”与”妾”的 关系,并非在玩弄暧昧,吸引读者,而是赋予其 深刻的寓意.其喻指的是美国白人与少数族裔 移民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长期以来,美国社会 一 直以”白色”文化为主导,非白人移民在美国 社会处于次等地位.到了20世纪后期,随着新 移民浪潮和多元文化主义呼声的高涨,白人主 流社会感到其文化主导地位受到威胁而日益惶 恐不安,并对少数族裔和移民产生了敌视和排 斥情绪.在一些保守派文化精英的推波助澜之 下,这种情绪颇有蔓延之势,出现了一股强大的 “白人土着主义”,要求扞卫白人的主导地位. 如美国保守派代表人物阿伦?布鲁姆就在《美 国精神的封闭》一书中惊呼美国正在走向分裂, 美国文明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并将 之归咎为移民潮和多元文化主义j.美国右翼 学者亨廷顿更是直接鼓吹只有WASP(具有盎 格鲁一撒克逊血统并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白人) 才能体现美国精神的内核,并警告说拉丁裔新 移民的大量涌入会将美国文化连根拔起,直至 消亡】.《爱妾》中布朗蒂的身份焦虑以及与 兰兰之间的纠葛,正是这一社会情绪的反映. 这种社会心态既为少数族裔移民寻求文化认同 之路设置了重重障碍,又对双方都造成了极大 的精神困扰. 小说对人物之文化身份焦虑的剖析揭示了 当代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现实是何等复杂,少数 族裔移民追寻文化身份的过程是何等艰难,同 时也传达出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批评 意识,充分展现了作家准确把握及表现社会情 感的艺术功力. 任璧莲不仅通过作品反映社会问题,更可 贵的是孜孜不倦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她匠 心独运,通过人物奇妙关系的设置和心理纠葛 的探析,赋予人物身份以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多 变性,从而为文化身份问题超越诸多障碍提供 了可能. 罗蒂在《偶然,反讽与团结》一书中认为: 真理是被制造出来的,而非被发现到的,历史是 由无数偶然事件组合而成].任璧莲显然赞同 这一观点.故事一开始,作家就通过女主人公 风趣的描述揭示了王家这个新式家庭其构成过 程中的偶然性:”不管怎么说,我们家是一种 „即兴创作?.……是我们所选择的东西.”-6jl 该家庭之奇特在于,它是偶然选择的结果.卡 内基由于偶然捡到一名弃婴而”选择”与白人 女子布朗蒂共同抚养该弃婴,后来为了反抗母 亲,他”选择”与布朗蒂结婚.几年后中国养女 温蒂作为”第二选择”也来到王家.而兰兰的 加入更是为这个家庭的组成增添了戏剧性. 既然历史是由偶然事件组成的,那么事物 就不存在一种固有的永恒的本质,事物之间也 不止一个确定的惟一的关系.在这个由于偶然 “选择”而”即兴创作”而成的家庭中,各个成员 的身份长期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不但两个养 女的身份属性不明,即使是女主人布朗蒂,其在 家庭中的身份地位也面临挑战:她虽与卡内基 结婚生子,却一直得不到王妈妈的接受;兰兰名 为保姆,在她眼中却更像是王家的主妇.任璧 莲不断通过穿着拖鞋的脚,凑在一起的黑脑袋 等意象的运用渲染兰兰在王家的安之若素并将 之与布朗蒂的焦虑心态相衬托,有意布下迷局: 谁才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孩子们心目中的母亲? 谁才是所谓的”爱妾”?小说中最具颠覆性的 人物关系在于:卡内基最后发现自己并非王妈 妈的亲生儿子,而自认为王家”仆人”的兰兰原 来却是王妈妈的亲生女儿.种种似是而非,变 动不居的身份,似乎表述着这样一种文化观:文 化身份并非固有的,与生俱来的,也非静止的, 一 劳永逸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中.任璧莲曾 说过: …… 族裔性是很复杂的,不是固定不 变的单一的东西.现在有些人认为,如果 你是华裔,那就是你最重要的身份,生来就 有,永不改变.如果你想把自己造就成别 的什么人,那就是背叛了你的真实自我. ? 90-许双如: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2010年11月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任璧莲这一文化身份观显然是反本质主义 的.它从某种程度上呼应了美国学者班奈迪 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社群:反思国族主义之缘 起与传播》中的观点:国家,民族具有时代性,虚 构性,个人的国族归属并非与生俱来,亘古不 变?lJ.任璧莲通过在叙事中对人物身份的非 固有性和变动性以及家庭构成过程中的偶然性 和不确定性的强调,将这一反本质主义文化身 份观作为一件有力的武器,直接解构了霸权文 化话语中僵化的国族属性概念.萨义德在《文 化与帝国主义》的导言中写道:”我们要想就什 么是美国性格达成共识,就得承认美国人性格 错综复杂,不具单纯的清一色的同一性”. 霍米?巴巴在《献身理论》一文中也指出,坚持 文化的固有原创性或纯洁性是站不住脚 的[1]3酌.《爱妾》中人物族裔身份的不确定性 和混杂性无疑是对传统观念中民族和文化的地 道性,纯洁性的质疑.而兰兰与布朗蒂之间可 能的取代/被取代关系的设置,更是对”白人土 着主义”的直接挑战!随着美国社会进入要求 多元共存的族裔时代,以华裔为代表的少数族 裔群体不再竭力争取主流文化的接纳,而是通 过积极寻找自己的话语权来争取平等的社会权 利,提出由”边缘”走向”中心”的要求.任璧莲 赋予兰兰以主人般的地位,正是对这一要求的 呼应,她通过兰兰这一形象申明:美国也是少数 族裔和移民的家,他们也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以任璧莲的逻辑,如果我们同意文化身份 并非固有的本质,而是可以变化的动态结构,那 么我们就不会再像丽兹和温蒂一样受”你是哪 里来的”这类问题的困扰,文化身份问题也就迎 刃而解.既然文化身份不是恒定不变的,我们 还有什么必要再追问”我是什么人”,”我的本 性是什么”这类本质性问题呢?但我们也看到, 人类总是需要某种认同感或某种文化身份作为 精神归宿,这也是身处多种异质文化语境下的 少数族裔一直苦苦追寻的精神家园.那么我们 如何才能追寻到我们认同的文化身份呢? 霍尔认为文化身份的形成关键在于主体在 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定位”的方式,包括被定位 和自我定位J8.任璧莲则通过笔下人物处理 文化身份危机的方式提出,文化身份的形成取 决于主体的自我认同和主动选择.在任璧莲看 来,”我来自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成 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要认同什么社会”.她 在访谈中多次强调”选择”对文化身份建构的 意义.”美国的由来就是有一群英国人决定不 再做英国人,身份的变化一开始就是美国文化 的特点.”?oj”每个所谓?族裔集团?的族裔都 是每个人自由选择的.”【l在《爱妾》中,我们 时时可以体会到任璧莲所赋予”主动选择”的 意义.如果说这个家庭起初的组建只是出于偶 然的选择,那么其成员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身 份困扰之后,最后却是通过主动选择获得了身 份认同.丽兹和温蒂最终承认养母才是她们真 正意义上的母亲,从而通过情感的选择走出了 身份困扰.兰兰作为新移民,其选择是接受新 文化,融入新生活.卡内基则走过了从叛逆,迷 失,痛苦到最后获得文化认同的心路历程,其选 择是将影响自己的中西两种文化加以调和,从 而得以从文化身份分裂的痛苦中获得解脱. 在《爱妾》中,任壁莲通过强调主动选择在 文化身份建构中的作用,使血统,种族不再具有 决定性地位.其对血统,种族的淡化不仅通过 无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来彰 显,更借王妈妈之口加以明确表述.在王妈妈 (任璧莲)看来,构成家庭的不是血缘关系,而 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认同和关爱.正是彼此的关 爱与共同的生活理想使得这一家人得以超越血 ?反本质主义是在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相对主义,多元文化理论等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诞生的一种理论言说或者口号,其思想核心是批 判,解构,颠覆,破坏所谓的”本质”,”普遍真理”.反本质主义文化身份观在解构一切中心,质疑一切权威的121号下,打破了本质主 义文化身份观对文化身份的”铁板一块”的僵化的概念,认为人并不 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所谓人的本质是社会建构出来的. 根据斯图亚特?霍尔在”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一文中对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文化身份观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本质主义文化身份观认为文化 身份是固定的,不变的,有着持续的所指和意义.而反本质主义文化身份观则认为文化身份并非外在于历史和文化,一劳永逸,”固 定的本质”(fixedessence),而是一种”正在”(being)状态,也是一种”形成过程”(becoming),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第32卷第6期暨南(哲学社会科学版)?9l? 缘,种族和文化背景的障碍,和谐共处在同一屋 檐下.”在一个基于共同理想而非血统和遗传 而创生的民族中,其家庭也应该是按同理而凝 聚成的——即根据选择而不是根据生物学因 素,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这既是任璧莲对 “何为家庭”,也是对”何为国族”的回答.家庭 不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而是由成员情感选择 而凝聚成的,一个社会,国族的构成和维系也并 非由种族和血统决定的,而是其成员选择的结 果.翻开美国的移民史,我们看到各族移民由 于历史的选择来到美国这一梦想之地,在追求美 好生活的奋斗过程中,共同为美国的建设做出了 贡献.他们一同生活在美国这个大家庭,无论他 们有何种肤色,来自何种文化背景,只要认同美 国文化,认同美国社会,都可以选择美国人这个 文化身份,都属于美国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任璧莲在文化身份具有流动性的观点之基 础上进一步提出文化身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对族裔文化身份建构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它 颠覆了”血统论”,否定了血统世系在国族属 性,文化身份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否认与 生俱有的,静止不变的文化属性,从而使文化身 份问题超越了血缘,种族的樊篱,为少数族裔在 追寻文化身份的道路上迎来豁然开朗的前景. 任璧莲在《爱妾》中所反映出来的反本质 主义文化身份观与其前期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一 脉相承的.在《典型的美国人》中,任璧莲大胆 质疑和挑战主流话语中僵化的”美国人”概念, 提出重新定义”美国人”,在《莫娜在希望之乡》 中更是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文化身份具有”流动 性”的观点,甚至认为每个人的身份可以自由转 换.可见其反本质主义立场是一以贯之的.反 本质主义文化身份观以差异,多元,变动,发展 取代本质主义的同质,一元,僵化和停滞,在某 种意义上是先进的.然而,反本质主义容易走 向极端,陷入彻底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彻底 相对主义的身份观在解构本质主义身份观的同 时却抹杀了文化身份以及主体的历史性,抹杀 了差异的客观存在.这正是任璧莲前几部作品 引起一些批评者担忧的原因所在.如在《莫娜 在希望之乡》中,主人公莫娜以一种儿戏般的, 任性的口吻宣称:”美国人就是你想成为什么人 都可以”[17149.这一文化身份观固然是对单一 的,铁板一块的本质主义身份观的解构,但这一 法伊阿本德式的”怎么都行”[18]1的含混状态将 导致本体性的丧失,与历史断裂,事物之间的区 别丧失,势必回到同质化状态. 事实上,文化身份的追寻是个复杂而又艰 难的过程,美国少数族裔在经历了许多精神上 的痛苦和挣扎后,终于认识到舍弃族裔传统只 会令自己陷入身份混乱和分裂状态之中,他们 转而重新寻找传统,以”文化寻根”的方式寻求 文化身份认同.这反映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中 是寻找传统的声音渐渐强大,在20世纪末更是 形成了新的”回归”趋向M.或许是对质疑的 回应,或许是受这一回归趋向的促动,任璧莲在 《爱妾》中对其文化身份观作了新的发展,表现 出对族裔性和传统文化的极为重视并突破性地 将之提升为小说的另一主题.我们欣慰地发 现,在《爱妾》中,”世界性”文化身份的建构非 但没有像有些研究者所担心的那样以放弃族裔 性和抛弃历史为代价,而是以族裔性和传统文 化为基础.在如何对待族裔性和传统文化的问 题上,任璧莲采取的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态 度.一方面,如前所述,任璧莲努力强调文化身 份的流动性和可选择性,这一文化身份观必然 要求以开放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族裔性, 历史和传统.另一方面,任璧莲又肯定了文化 身份的历史性,通过文本不断提示多元文化身 份建构与族裔性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小说中王家人正是在向传统回归的过程中 确立自身的文化身份的.从丽兹将黑发染成金 黄色,最后又染回黑色,温蒂起初厌恶别人提及 中国到主动宣布要在万圣节扮成一段长城,还 担心别人看不出是中国的长城这一变化过程 中,我们看到的是少数族裔不再为获得主流文 化的接纳而疏离甚至抛弃传统和族裔性,而是 加以肯定和接受,从而走出了文化身份的迷失 和分裂状态.而卡内基在母亲去世后却深深感 ? 92?许双如: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2010年11月 受到与中国的情感联系,对中国诗歌产生了狂 热的兴趣,并且努力学习中文,其变化更表现了 少数族裔开始积极主动地寻找族裔传统,从传 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任璧莲正是通过描述 人物的心理成长过程,强调族裔性和传统文化 在文化身份建构中的意义.对此,我们可以从 任璧莲的访谈录中得到印证,她明确表示反对 抛弃族裔性的同化: …… 我的故事不是关于个人被充满敌 意和种族主义倾向严重的文化所毁灭,这 种文化之崇尚暴力与归顺,而且只有在我 抛弃自己血缘传统的条件下才接纳我—— 换言之,也就是要我与过去温暖我,滋养我 的移民文化断绝关系背叛我身上最真最好 的部分.这样的美国不是我所了解的美 国,……当我回顾我的一生时,我不得不承 认我身上最好最真实的部分是继承和学习 的混合体.[]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和族裔性并非静止不 变的,而是发展的,我们对于传统也不是要全盘 接受,而是应该有所选择,有所摒弃.正如卡内 基在母亲葬礼上思考如何处理母亲的遗物:”哪 些应该埋葬?哪些应该保留呢?”?虬新一代华 裔也应该思考:上辈人留下的传统,哪些应予以 保留和继承,哪些应予以摒弃?然而,在当代美 国社会,在多种异质文化混杂交融的语境下,少 数族裔性弱化,传统丢失的现象也是不争的事 实.卡内基一直担心亲生的混血儿子身上华裔 特征的消失,因为”这意味着即将消失的过 去”L6]1,也即历史的断裂,传统的消失,而这正 是卡内基或者说少数族裔群体所不愿意看到 的.尽管如此,任璧莲对于传统的延续还是充 满了期盼.小说中”家谱”这个意象被赋予了 深厚的象征意义,承载着作家殷切的期望.母 亲留下的这本家谱激发了卡内基强烈的”寻 根”意识,成为他与祖居国之间的情感纽带.这 本家谱最后传给了温蒂,象征着历史和传统在 新一代华裔身上的延续. 正如《休斯顿纪事报》(HoustonChronicle) 评论家芭芭拉?李思所说的,”一旦你接受了将 历史传统与美国梦共融于家庭生活这一观念, 你就要接受这种生活的挑战.”少数族裔面临的 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协调传统文化,族裔性与异 质的美国文化,美国性之关系.在少数族裔重 获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的同时,美国白人主流 社会却忧心忡忡,担忧少数族裔性会威胁到美 国性.那么,少数族裔对其传统文化和族裔性 的传承真的会影响美国性吗?为了保全美国性 就一定要弱化,疏离甚至断裂与少数族裔传统 文化和族裔性的联系吗?少数族裔性与美国性 之间一定是此消彼长,互相对立的两极吗?在 任璧莲以国族归属具有建构性,文化身份具有 流变性的观点解构了固有的国族属性,文化身 份概念时,就已经为这些问题的解答提供了必 要的前提,那就是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美国性已 经不是传统观念中白人专有的民族性.小说中 兰兰最终并没有取代布朗蒂的结局似乎暗示, 任璧莲并不希望看到少数族裔性与美国性处于 对立状态.她通过文本的建构努力调和少数族 裔性和美国性的矛盾.随着故事的发展,卡内 基终于理解了母亲对他要有”大故事”的期望, 同时对”有大故事的生活”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他也终于认识到他们这个多种族家庭实际上是 正常不过的美国家庭,认识到自己就是一个真 正意义上的美国人.任璧莲以此说明卡内基的 历史背景及其对族裔文化传统的继承并不会影 响他做个真正的美国人.美国性与族裔性完全 可以相互兼容并置,美国精神和移民的文化传 统同样都是族裔成长的精神力量源泉. 任璧莲对在文化身份追寻过程中既要超越 种族背景等障碍又注重传承族裔性和传统的主 张,正是其坚持多元文化主义的表现.她以这 种独特的多元文化主义身份观为解决美国社会 族裔问题指出了一条希望之路.小说中,王家 成员经历了徘徊和选择之后,终于获得了对自 我身份的认同,也实现了彼此的理解.小说结 尾,一家人为了守候共同的家,坐到了一起,布 朗蒂和兰兰的手也握在了一起,尽管彼此之间 仍有些不自在,尽管这个多种族家庭的前景仍 不明朗,但我们仍然可以读出作者对这个新式 美国家庭的美好未来的展望,读出她对建构一 个超越族裔矛盾的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世界 第32卷第6期暨南(哲学社会科学版)?93? 的信心. 任璧莲在《爱妾》中对文化身份建构与种 族,族裔性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超越和传承关系 的揭示是深刻有力而又富于艺术性的.从创作 思想的角度来讲,《爱妾》这部小说对于任璧莲 前期作品也是一种传承和超越.如果说任璧莲 在前几部作品中所表现的反本质主义思想倾向 带有彻底相对主义的嫌疑,那么《爱妾》则已成 功地摆脱了这种嫌疑.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 可以看出任璧莲在这部小说中既反对本质主义 铁板一块的同质化,又反对彻底相对主义对历 史和差异的抹杀.具体到文化身份问题上,任 璧莲所要强调的是,文化身份建构并不是为了 成为什么而要抛弃什么,而是以历史的,发展的 眼光看待文化身份,既要继承族裔性和传统文 化,理性对待差异,又要寻找各族裔作为”同一 国族人”的共性,建构超越族裔和文化差异的和 谐世界.正如她所说的:”我们必须看是什么东 西把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民族聚合起来,而不是 去看什么东西使我们各自相异”u9J拍.应该指 明的是,不去看不等于否认其存在.继承传统, 借鉴差异,着眼未来,超越过去,这才是一种积 极的建构性的态度.这也正是任璧莲通过《爱 妾》所表明的文化态度.因此,我们似乎不必担 心任璧莲的主张将退回同质化的”大熔炉”时 代.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任璧莲的多元文化主 义思想更趋成熟稳健,我们也有理由期待她在 探索多元族裔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OffthePage:GishJen.Washlngtonpost.corn,2004(9. 30) [2]EdwardSaid.AftertheLastSky[M].NewYork:Pan- theon,1986. [3]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华裔美国小说典 型母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GishJen.TheLoveWjfe[M].NewYork:VintageCon— temporaries,2004. [5]AmyLing.”WhoseAmericaIsIt?”[J].Transforma- tions,1998,(9?2). [6](佚名)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当代华裔美国文 学——美籍华裔作家任璧莲访谈录[J].国外文学 (季刊),1997,(4). [7]AllanBloom.TheClosingoftheAmericanMind[M]. NewYork:Simon&Schuster.1987. [8]SamuelHuntington.WhoAreWe?TheChallengesto America?sNationalIdentity[M].Simon&Schuster, 2004. [9]理查德?罗蒂.偶然,反讽与团结[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3. [1O]多元的文化,多变的认同——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访 谈录[J].文艺报?文学周刊,2003—08—23:(4). [11]BenedictAnderson.Imagined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theOriginandSpreadofNationalism(1983)Rev. ed.[M].LondonandNewY0rk:Verso,1991. [12]爱德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王坤,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13]霍米?巴巴.献身理论[M].朱立元,总主编.二十 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四卷).后现代景观(包 亚明,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4]Hall,Stuart.CulturalIdentityandDiaspora[A].q【d. from,LisaLowe,ImmigrantActs:OnAsianAmerican CulturalPolitics[M].Durham,N.C.:DukeUniversi. tyPress,1996. [15]单德兴.对话与交流[M].王德威,主编.台北:麦 田出版社,2001. [16]Q&AwithGishJen—AConversationwiththeauthorof TheLoveWife.Asian—AmericanViU~e.Imdiversity. corn. [17]GishJen.MonainthePromisedLand[M].New York:RandomHouse,INC,1997. [18](美)法伊尔阿本德.反对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无政府主义知识论 纲要[M].周昌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19]范守义.典型的美国人——一个美国故事[c]?任 璧莲.典型的美国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吴奕铸责任校对王桃]
本文档为【(doc) 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37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1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