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真州八景

真州八景

举报
开通vip

真州八景真州八景 真州,旧有八景,即:北山红叶,东门桃坞,南山积雪,西浦农歌,资福晚钟,天池玩月,仓桥塔影,泮池新柳。八景各有特色,是融建筑、山水、花木以至文物、古迹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富有诗情画意。清代仪征藉画家诸乃方作有真州八景图八幅。如今,景物虽大都湮没,作为历史文化将永远存在。故寻迹追踪,作真州八景介绍。 北山红叶东门桃坞南山积雪西浦农歌资福晚钟天池玩月仓桥塔影泮池新柳 北山红叶 北山,原名城子山。古人说,城子山“截然平陈,望之若横州,若长城,若偃月,岗阜靡迤二十余里,西迎大江之怒涛,而东送之入海”。山上...

真州八景
真州八景 真州,旧有八景,即:北山红叶,东门桃坞,南山积雪,西浦农歌,资福晚钟,天池玩月,仓桥塔影,泮池新柳。八景各有特色,是融建筑、山水、花木以至文物、古迹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富有诗情画意。清代仪征藉画家诸乃方作有真州八景图八幅。如今,景物虽大都湮没,作为历史文化将永远存在。故寻迹追踪,作真州八景介绍。 北山红叶东门桃坞南山积雪西浦农歌资福晚钟天池玩月仓桥塔影泮池新柳 北山红叶 北山,原名城子山。古人说,城子山“截然平陈,望之若横州,若长城,若偃月,岗阜靡迤二十余里,西迎大江之怒涛,而东送之入海”。山上旧有东巡台、壮观亭、扁岫亭、澄澜阁、八蜡庙、北山寺等建筑,是真州的游览胜地。东巡台是为纪念魏文帝曹丕的。曹丕曾率领十万大军到这一带,准备渡江攻打吴国,因为天险难渡,只好罢兵归去。以后便把这座山称为曹山。壮观亭是宋代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法米芾(元章)建造的。米芾曾在真州担任发运使,他很喜爱这一带的风景,经常邀集宾朋登临游览,先后写了《壮观亭诗》、《壮观赋》,说自己“扶筇上瑶台,一笑领清绝”,“邀宾壮观不辞寒,玉立风神气上千”。北山寺原名崇因永庆寺,最早是南宋丞相吴敏所建,寺旁水池中栽有白莲,花开时香遍北效,人称香国。八蜡庙是祭祀先啬、神农的地方,以后又增祀苗再成、黄得功两位南宋名将,庙内有大殿、客堂、游廊、月台、厅院等。历代许多名人学士都慕名而来,鹄立北山之上,饮八面来风,望大江东流,“起骚人之思,动击楫枕戈之想”。一些诗人称赞这里是:“襟带湘岷水,屏晋楚峰”,“吴客到应忘月观,淮乡胜不数平山,飞檐曲槛霄霏处,叠嶂工几席间”。到了深秋季节,山上枫树一片通红,衬托着蓝天、白云、如黛青山,又是一番景色。诸乃方描写“北山红叶”是:“骡马指丹枫,曲径遥通,老僧客剪秋崧,暮霭茶烟林杪,叶比花红”。如今,枫林已不可寻,亭台古迹也已湮没,展现在眼前的,是宁扬高速公路的英姿。 西浦农歌 现在胥浦农歌村一带的农民,历来爱好唱歌。每到栽秧季节,秧田里不时传出高亢宛转的歌声,此唱彼和,持续不断,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奋斗不息的昂扬情怀。“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春日的农村原来就很美丽,加上动听的歌声在空间回荡,更为朴素自然的农村景色增添了情趣。因此,前人把胥浦农歌列为真州八景之一。厉惕斋的《真州竹枝词》中说:“江村何处唱回波,袅袅音声柳外过,惯是乡民腔调好,我曾胥浦听农歌”。清代的陶元睿也写诗描述:“西溪一带打鱼湾,时听歌声远近间,五月村庄农事急,须知稼穑本来艰”。陶元睿诗中所说的西溪,也是真州一景。这西溪从铜山发源,曲曲折折流到胥浦沿溪有笔直林、田畦、渔村、尼庵,江南诸山时隐时现,清越农歌此伏彼起,确是仪征的山阴道、若耶溪。清代的骈体文大家吴锡麒赞美西溪是,“九曲相引,风萝自声。一碧所环,云水无次。驯鹭翘于渡,口老鱼闯乎波心”。放棹归来,残蝉落日,依依相送,“江光荡晚,入画之树全迷;雨响生空,归巢之羽相接”,真是“瞑犹可恋,乐不知疲”。诗人胡桐描述西溪是,“僻地多清趣,招情惬性情。过桥分野色,到秋声。竹栝青如染,亭幽暑不生。使君高兴发,又结鹭鸥盟”。 东门桃坞 东门桃坞,又称新城桃坞。据说,新城古时候确有一座城,是东晋时谢安所筑。当时,东晋皇帝的弟弟司马道子专权,这位曾经指挥过淝水大战,打得前秦军队“草木皆兵”的谢安被排挤到扬州做地方官,他看到这一带面临长江天堑,背倚两淮平原,沿江丘陵蜿蜒,形势险要,就在这里筑起一座新城,做好各种准备,防止司马道子搞政变夺权篡位。所以, 有人也把它称作谢公城。以后,这一带开挖了运河,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现在的旧港一带,曾经是运河进入长江的港口,商贩往来不绝,形成了一个繁华兴盛的商埠。运河两岸,土地肥活,农业比较发达,当地农民又有植树栽桃的丰富经验,沿河高地培植了大批桃树,有时桃、甜桃、蟠桃、水蜜桃、六月白等品种。每到春日,“沿堤十里谢公城,千万桃花无限情,才过一丛花下立,又看前路众花迎”,衬托着一望无际嫩绿的麦苗,成为踏青游春的理想场所。纪映钟《游新城桃》坞诗:“谢公城不见,彷佛见桃源。十里飞霞绮,一溪通水村。日迟行酒促,风静落江翻。薄暮登前阜,清江露远痕”。诗人杜睿“倚望遥天,明霞涨一川”,“绿是江南树,青为渡口烟”。诸乃方笔下的桃坞是:“满坞绛云,莺啭初晴。新妆林际笑脸迎,恍入武陵,溪口闲看饷春耕”。山色,江光,花香,鸟语,构成了一幅绚丽多采的画卷,彷佛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南山积雪 真州城南,隔江遥对江南诸山,从南京尧化门到龙潭、下蜀、高资一带,山峦起伏,延绵不断,远远望云,恰是仪征的屏风图画。前人说这里是“满目好山青簇簇,连开骇浪白皑皑”,“新月初黄映江出,远山一碧送船归”,称赞“仪征城南天下稀”。冬季大雪后,群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过去,当地人民大多相约到南门外大关帝庙楼上去观赏雪景,“三层楼外大江横,滚滚寒涛听有声,欲览众山都不见,满天苍霭若有情”。到了春天,冰雪消融,山洼背阴处,还残存着一些积雪,远眺群山,青黛中镶嵌着片片白色,显得清。丽这就是真州八景之一的南山积雪。另有一种说法叫文墩积雪,诸乃方画的就是文墩的雪景。文墩是宋代东园故址,那时候,也有人在雪后去追寻东园遗迹,径幽路僻,野旷天低,玉树琼树,清光照人,又是另一番景色。 天池玩月 天池,又名莲花池,也就是城南河。它是引盐的屯船坞,清代时,管理淮南批验盐引所和盐政亲临验的驻节之所“真州使院”,也设在天池近侧,每年六月初,新纲开所开江,大批盐船都要到这里来集中,听候巡盐御史等官员的掣验,还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庆祝活动,非常热闹。平时,这个地方环境清幽,登楼眺望,或举棹泛舟,都别有情趣。有一阙描述天池玩月的词:“不作五湖,为憩真。州天池俨似镜湖秋,盐使昔曾停绛节,乐继登楼。皓魄漾中流,宜放扁舟。笛声惊起白沙鸥,知否秦淮歌舞地,无此清幽”。词人把它与著名的镜湖相比,又说胜过笙歌燕舞的秦淮河,对它的评价是很高的。词中所说的盐使指的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这位两淮巡盐御史很喜爱这个地方,“我爱真州老树阴,江天疏豁散烦襟”,任职期间都要在真州间使间院小住,消夏纳凉,还邀集一些著名文士诗酒唱和,留下了不少诗作。“天池回合大江,缥缈楼临下界纷”,“高楼三面水,一面环百渚,隔岸江南山,遥青粲可数”,都是说的天池和使院的情景。真州使院在清雍正以后开始冷落,后来推行票盐制,真州不再是盐运必经之地,高楼倾圯,河道淤塞,天池玩月便成为历史陈迹了。 仓桥塔影 仓桥塔影的塔,就是如今矗立在工农街边上的天宁塔。这座塔,最初是唐代景龙年间一位泗州和尚集资建造的,距离现在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建塔时,说是为了镇压白沙,可见离江不远,周围的市面也不繁盛,塔后只有一个简陋的永和庵供和尚居住。到了宋代,真州成为漕运的中转枢纽,南方各地的粮食从长江进入运河,都要在这里卸落,然后转运到北方的汴京去,加之淮南的产盐又在这里集散,这就大大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宋时,现今的东门、南门一带兴建起很多粮仓、盐栈,还有河道通向城内,简陋的永和庵也换成规模宏大的报恩光孝禅寺,后来又改名天宁万寿禅寺。塔以寺名,从此便称天宁塔。寺前有河,河上有桥,原名文惠桥,因为附近多粮仓,江淮发运使衙门也在附近,于是又叫仓桥。塔、河、桥相映成景,这就是仓桥塔影。天宁塔,如今只剩下剥蚀灰黯的砖身,可在当年,却是画栋飞 檐,金碧辉煌。无论是旭日东升,夕阳西上,还是月白风清的夜晚,你伫立桥上,仰观古塔的雄姿丽采,俯视塔影摇曳于波光潋滟之中,确是各具特色,目迷神怡。尤其是在火树银花的灯节,塔的七层飞角上挂起红灯,又有九连灯垂直而下,远远望去,分不清是塔上的灯,还是灯做的塔;而这灯塔倒侵在一片清虚之中,水上水下,灯光闪烁辉映,形成了仓桥塔影的另一佳境。登临天宁塔,也是过去仪征人的一个游览项目。前人留有登塔诗:“丹峰千尺插青天,此日招携历绝巅。面面挥飞开日月,重重务兀锁云烟。南来王气金陵满,东下长江碧汉连。披豁消然尘虑涤,恍疑身在斗牛边”。据说,登七层最高处,不仅全城在望,还可远眺镇江、扬州、六合以及烟波浩渺的洪泽湖、高邮湖。塔下原有慧日泉,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寺内读书写经时曾饮用此泉水,书写镌刻“慧日泉”三字于井栏上。历代很多文人学士慕名到这里品泉饮茗,清代诗人王渔洋就有“自怜五载真州客,初试东坡慧日泉”的诗名。近年,在天宁寺旧址(现为真州粮库)的一口井上发现镌有“古慧日泉”、“光绪十二年重建”字样的井栏,井水亦尚清冽,现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资福晚钟 资福寺初建于北宋,原来在城东东岳庙附近,也叫东寺。明代万历年间,一个名叫樊养凤的知县,自称精通风水,提出要将寺庙和学宫互换位置,和尚不赞成,秀才也反对,但都拗不过这位父母官,最后还是把资福寺搬到了学宫位置(现在县委机关所在地),孔夫子的牌位换成了释迦牟尼的塑象,泮池改成了放生池。从那以后,资福寺又几次修建,有大殿、客堂、斋、知止轩、昙华室等建筑,还栽植了很多树木花草,尤多柏树、松要树。花菲香阁,青松筛月,小桥流水,梵钟声声,这情景使人感到身心明净,杂念顿消。历代很多人到这里来游览观赏,留下很多诗文。有人说这里是,“萧萧古寺白云封,偷得闲来看老松,过路晚风何处起,忽闻天外一声钟”。有人称赞它是,“花菲香阁傍严城,满院风来爽籁生。丛菊凌霜开净域,寒松筛月弄秋声。桥退一水心源活,地辟双林眼界清。象教自来参福慧,喜闻梵呗惬幽情”。 泮池新柳 泮池是学宫前的一个水池,池呈月牙形,中有堤,称瀛洲。池水原来外河相通,有“泮水源通淮泗远”的说法。池边遍植细柳,池内满泛荷花,流觞曲水,要嫩碧,芹藻飘香,伴随着雀鸣莺簧,构成了一个上佳的读书环境。周围原有一组建筑群,孔庙的肃穆,奎楼的飞檐,牌坊的巍峨,宫墙的富美,以及明伦堂、四贤祠、尊经阁等,让人瞻仰留连,给真州八景之一的泮池新柳增辉生色。物换星移,这些群在二十世纪初叶相继消失,只留下一座奎光楼,与鼓楼、宝塔鼎足而立,成为源远流长古真州的象征。奎光楼,又名文昌阁,初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是欧阳修的裔孙、当时的仪征知县欧阳照主持建造的。楼有三层,登临其上,眺望大江奔流东去,运河蜿蜒西来,山峦起伏,阡陌纵横,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前人描述登临时的情景是,“凌云空际出楼台,奔赴江山眼底来。盖代文人因地胜,雄州图画自天开”,还在楼上竖起扁额,说是“秀挹江山”。遗憾的是,这仅有的奎光楼也于七十年代初期因年久修而拆除了。泮池附近的几座牌楼也是值得一提的。过去,封建王朝实行科举制,曾经有个规定,凡是得中状元、榜眼、探花的,要在当地的学宫前分别竖立牌坊。这在当时来说是很了不起的荣誉。因为一个读书人,要经过院试、乡试取得优秀成绩才能到京城参加会试,还要由皇帝亲自出题策问,合格的为进士,其中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而会试、殿试又是几年才举行一次,这就是说,几年中全国才出一个状元。在一个县来说,出一个状元,竖起一座牌坊是很不容易的。可是,仪征在清代中后期的一百一十多年间,却连续竖起了三座牌坊,实现三鼎甲(状元陈琰,榜眼江德量,探花谢增,同一时期,还出现陈嘉树、陈父子)。过去,仪征的读书人都以家乡的三鼎甲而自豪,经常有人在牌坊下留连徘徊,激励自己奋发上进。 1北山红叶 北山,原名城子山。古人说,城子山“截然平陈,望之若横州,若长城,若偃月,岗阜靡迤二十余里,西迎大江之怒涛,而东送之入海”。山上旧有东巡台、壮观亭、扁岫亭、澄澜阁、八蜡庙、北山寺等建筑,是真州的游览胜地。东巡台是为纪念魏文帝曹丕的。曹丕曾率领十万大军到这一带,准备渡江攻打吴国,因为天险难渡,只好罢兵归去。以后便把这座山称为曹山。壮观亭是宋代书法米芾(元章)建造的。米芾曾在真州担任发运使,他很喜爱这一带的风景,经常邀集宾朋登临游览,先后写了《壮观亭诗》、《壮观赋》,说自己“扶筇上瑶台,一笑领清绝”,“邀宾壮观不辞寒,玉立风神气上千”。北山寺原名崇因永庆寺,最早是南宋丞相吴敏所建,寺旁水池中栽有白莲,花开时香遍北效,人称香国。八蜡庙是祭祀先啬、神农的地方,以后又增祀苗再成、黄得功两位南宋名将,庙内有大殿、客堂、游廊、月台、厅院等。历代许多名人学士都慕名而来,鹄立北山之上,饮八面来风,望大江东流,“起骚人之思,动击楫枕戈之想”。一些诗人称赞这里是:“襟带湘岷水,屏晋楚峰”,“吴客到应忘月观,淮乡胜不数平山,飞檐曲槛霄霏处,叠嶂工几席间”。到了深秋季节,山上枫树一片通红,衬托着蓝天、白云、如黛青山,又是一番景色。诸乃方描写“北山红叶”是:“骡马指丹枫,曲径遥通,老僧客剪秋崧,暮霭茶烟林杪,叶比花红”。如今,枫林已不可寻,亭台古迹也已湮没,展现在眼前的,是宁扬高速公路的英姿。 关于红山的来历还有另一个故事。若干年前十里长山下有一条沙河,河里有一条黄鳝,经千年修炼成精。这条黄鳝精顺着沙河游进长江,冒充东海龙王兴风作浪,掀翻船,抢船家金钱美女。有时还把江堤钻破到圩里作乱,大江两岸的老百姓恨天恨地,咒骂龙王无道。玉帝知道了以后,就叫东海龙王去查明真相。龙王来到长江一查,发现是黄鳝精在为非作歹,调来虾兵蟹将捉拿。黄鳝精见大势不好,慌忙向老窝逃去。龙王拿着宝剑亲自追赶。黄鳝精逃到山下洞口,急忙向洞里钻,被龙王赶上一剑砍下黄鳝头,鲜血直流,这样就把山上的土染红了。当然这都是传说,龙山的得名盖是这座山势宛如一条黄龙,从西往东卧在长江之滨。原来龙山头之巅还有一座“斩龙庙”,建于明代初年,清咸丰年间被太平军烧毁。龙本来就是吉祥的象征,龙也确实给龙山带来活力。红山上的红砂自然不可能是龙血或是黄鳝精的血染成的,之所以是红色那是因为砂中含有矿物,是翻砂铸件的主要材料。 2城南积雪 真州城南,隔江遥对江南诸山,从南京尧化门到龙潭、下蜀、高资一带,山峦起伏,延绵不断,远远望云,恰是仪征的屏风图画。前人说这里是“满目好山青簇簇,连开骇浪白皑皑”,“新月初黄映江出,远山一碧送船归”,称赞“仪征城南天下稀”。冬季大雪后,群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过去,当地人民大多相约到南门外大关帝庙楼上去观赏雪景,“三层楼外大江横,滚滚寒涛听有声,欲览众山都不见,满天苍霭若有情”。到了春天,冰雪消融,山洼背阴处,还残存着一些积雪,远眺群山,青黛中镶嵌着片片白色,显得清。丽这就是真州八景之一的南山积雪。另有一种说法叫文墩积雪,诸乃方画的就是文墩的雪景。 文墩是宋代东园故址,那时候,也有人在雪后去追寻东园遗迹,径幽路僻,野旷天低,玉树琼树,清光照人,又是另一番景色。 3泮池新柳 泮池是学宫前的一个水池,池呈月牙形,中有堤,称瀛洲。池水原来外河相通,有“泮水源通淮泗远”的说法。池边遍植细柳,池内满泛荷花,流觞曲水,要嫩碧,芹藻飘香,伴随着雀鸣莺簧,构成了一个上佳的读书环境。周围原有一组建筑群,孔庙的肃穆,奎楼的飞 檐,牌坊的巍峨,宫墙的富美,以及明伦堂、四贤祠、尊经阁等,让人瞻仰留连,给真州八景之一的泮池新柳增辉生色。物换星移,这些群在二十世纪初叶相继消失,只留下一座奎光楼,与鼓楼、宝塔鼎足而立,成为源远流长古真州的象征。奎光楼,又名文昌阁,初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是欧阳修的裔孙、当时的仪征知县欧阳照主持建造的。楼有三层,登临其上,眺望大江奔流东去,运河蜿蜒西来,山峦起伏,阡陌纵横,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前人描述登临时的情景是,“凌云空际出楼台,奔赴江山眼底来。盖代文人因地胜,雄州图画自天开”,还在楼上竖起扁额,说是“秀挹江山”。 遗憾的是,这仅有的奎光楼也于七十年代初期因年久修而拆除了。泮池附近的几座牌楼也是值得一提的。过去,封建王朝实行科举制,曾经有个规定,凡是得中状元、榜眼、探花的,要在当地的学宫前分别竖立牌坊。这在当时来说是很了不起的荣誉。因为一个读书人,要经过院试、乡试取得优秀成绩才能到京城参加会试,还要由皇帝亲自出题策问,合格的为进士,其中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而会试、殿试又是几年才举行一次,这就是说,几年中全国才出一个状元。在一个县来说,出一个状元,竖起一座牌坊是很不容易的。 可是,仪征在清代中后期的一百一十多年间,却连续竖起了三座牌坊,实现三鼎甲(状元陈琰,榜眼江德量,探花谢增,同一时期,还出现陈嘉树、陈彝父子)。过去,仪征的读书人都以家乡的三鼎甲而自豪,经常有人在牌坊下留连徘徊,激励自己奋发上进。 4天池玩月 天池,又名莲花池,也就是城南河。它是引盐的屯船坞,清代时,管理淮南批验盐引所和盐政亲临验的驻节之所“真州使院”,也设在天池近侧,每年六月初,新纲开所开江,大批盐船都要到这里来集中,听候巡盐御史等官员的掣验,还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庆祝活动,非常热闹。 平时,这个地方环境清幽,登楼眺望,或举棹泛舟,都别有情趣。有一阙描述天池玩月的词:“不作五湖,为憩真。州天池俨似镜湖秋,盐使昔曾停绛节,乐继登楼。皓魄漾中流,宜放扁舟。笛声惊起白沙鸥,知否秦淮歌舞地,无此清幽”。 词人把它与著名的镜湖相比,又说胜过笙歌燕舞的秦淮河,对它的评价是很高的。词中所说的盐使指的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这位两淮巡盐御史很喜爱这个地方,“我爱真州老树阴,江天疏豁散烦襟”,任职期间都要在真州间使间院小住,消夏纳凉,还邀集一些著名文士诗酒唱和,留下了不少诗作。 “天池回合大江,缥缈楼临下界纷”,“高楼三面水,一面环百渚,隔岸江南山,遥青粲可数”,都是说的天池和使院的情景。真州使院在清雍正以后开始冷落,后来推行票盐制,真州不再是盐运必经之地,高楼倾圯,河道淤塞,天池玩月便成为历史陈迹了。 5胥浦农歌 现在胥浦农歌村一带的农民,历来爱好唱歌。每到栽秧季节,秧田里不时传出高亢宛转的歌声,此唱彼和,持续不断,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奋斗不息的昂扬情怀。“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春日的农村原来就很美丽,加上动听的歌声在空间回荡,更为朴素自然的农村景色增添了情趣。 因此,前人把胥浦农歌列为真州八景之一。厉惕斋的《真州竹枝词》中说:“江村何处唱回波,袅袅音声柳外过,惯是乡民腔调好,我曾胥浦听农歌”。清代的陶元睿也写诗描述:“西溪一带打鱼湾,时听歌声远近间,五月村庄农事急,须知稼穑本来艰”。陶元睿诗中所说的西溪,也是真州一景。这西溪从铜山发源,曲曲折折流到胥浦沿溪有笔直林、田畦、渔村、尼庵,江南诸山时隐时现,清越农歌此伏彼起,确是仪征的山**、若耶溪。 清代的骈体文大家吴锡麒赞美西溪是,“九曲相引,风萝自声。一碧所环,云水无次。驯鹭翘于渡,口老鱼闯乎波心”。放棹归来,残蝉落日,依依相送,“江光荡晚,入画之树全迷;雨响生空,归巢之羽相接”,真是“瞑犹可恋,乐不知疲”。诗人胡桐描述西溪是,“僻 地多清趣,招情惬性情。过桥分野色,到秋声。竹栝青如染,亭幽暑不生。使君高兴发,又结鹭鸥盟”。 6东门桃坞 东门桃坞,又称新城桃坞。据说,新城古时候确有一座城,是东晋时谢安所筑。当时,东晋皇帝的弟弟司马道子专权,这位曾经指挥过淝水大战,打得前秦军队“草木皆兵”的谢安被排挤到扬州做地方官,他看到这一带面临长江天堑,背倚两淮平原,沿江丘陵蜿蜒,形势险要,就在这里筑起一座新城,做好各种准备,防止司马道子搞政变夺权篡位。所以,有人也把它称作谢公城。 以后,这一带开挖了运河,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现在的旧港一带,曾经是运河进入长江的港口,商贩往来不绝,形成了一个繁华兴盛的商埠。运河两岸,土地肥活,农业比较发达,当地农民又有植树栽桃的丰富经验,沿河高地培植了大批桃树,有时桃、甜桃、蟠桃、水蜜桃、六月白等品种。 每到春日,“沿堤十里谢公城,千万桃花无限情,才过一丛花下立,又看前路众花迎”,衬托着一望无际嫩绿的麦苗,成为踏青游春的理想场所。纪映钟《游新城桃》坞诗:“谢公城不见,彷佛见桃源。十里飞霞绮,一溪通水村。日迟行酒促,风静落江翻。薄暮登前阜,清江露远痕”。诗人杜睿“倚望遥天,明霞涨一川”,“绿是江南树,青为渡口烟”。诸乃方笔下的桃坞是:“满坞绛云,莺啭初晴。新妆林际笑脸迎,恍入武陵,溪口闲看饷春耕”。山色,江光,花香,鸟语,构成了一幅绚丽多采的画卷,彷佛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13 7仓桥塔影 仓桥塔影的塔,就是如今矗立在工农街边上的天宁塔。这座塔,最初是唐代景龙年间一位泗州和尚集资建造的,距离现在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建塔时,说是为了镇压白沙,可见离江不远,周围的市面也不繁盛,塔后只有一个简陋的永和庵供和尚居住。到了宋代,真州成为漕运的中转枢纽,南方各地的粮食从长江进入运河,都要在这里卸落,然后转运到北方的汴京去,加之淮南的产盐又在这里集散,这就大大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宋时,现今的东门、南门一带兴建起很多粮仓、盐栈,还有河道通向城内,简陋的永和庵也换成规模宏大的报恩光孝禅寺,后来又改名天宁万寿禅寺。塔以寺名,从此便称天宁塔。寺前有河,河上有桥,原名文惠桥,因为附近多粮仓,江淮发运使衙门也在附近,于是又叫仓桥。塔、河、桥相映成景,这就是仓桥塔影。天宁塔,如今只剩下剥蚀灰黯的砖身,可在当年,却是画栋飞檐,金碧辉煌。无论是旭日东升,夕阳西上,还是月白风清的夜晚,你伫立桥上,仰观古塔的雄姿丽采,俯视塔影摇曳于波光潋滟之中,确是各具特色,目迷神怡。尤其是在火树银花的灯节,塔的七层飞角上挂起红灯,又有九连灯垂直而下,远远望去,分不清是塔上的灯,还是灯做的塔;而这灯塔倒侵在一片清虚之中,水上水下,灯光闪烁辉映,形成了仓桥塔影的另一佳境。 登临天宁塔,也是过去仪征人的一个游览项目。前人留有登塔诗:“丹峰千尺插青天,此日招携历绝巅。面面挥飞开日月,重重务兀锁云烟。南来王气金陵满,东下长江碧汉连。披豁消然尘虑涤,恍疑身在斗牛边”。据说,登七层最高处,不仅全城在望,还可远眺镇江、扬州、六合以及烟波浩渺的洪泽湖、高邮湖。塔下原有慧日泉,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寺内读书写经时曾饮用此泉水,书写镌刻“慧日泉”三字于井栏上。 历代很多文人学士慕名到这里品泉饮茗,清代诗人王渔洋就有“自怜五载真州客,初试东坡慧日泉”的诗名。近年,在天宁寺旧址(现为真州粮库)的一口井上发现镌有“古慧日泉”、“光绪十二年重建”字样的井栏,井水亦尚清冽,现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8资福晚钟 资福寺初建于北宋,原来在城东东岳庙附近,也叫东寺。明代万历年间,一个名叫樊养凤的知县,自称精通风水,提出要将寺庙和学宫互换位置,和尚不赞成,秀才也反对,但都 拗不过这位父母官,最后还是把资福寺搬到了学宫位置(现在县委机关所在地),孔夫子的牌位换成了释迦牟尼的塑象,泮池改成了放生池。从那以后,资福寺又几次修建,有大殿、客堂、斋、知止轩、昙华室等建筑,还栽植了很多树木花草,尤多柏树、松要树。花菲香阁,青松筛月,小桥流水,梵钟声声,这情景使人感到身心明净,杂念顿消。历代很多人到这里来游览观赏,留下很多诗文。 有人说这里是,“萧萧古寺白云封,偷得闲来看老松,过路晚风何处起,忽闻天外一声钟”。有人称赞它是,“花菲香阁傍严城,满院风来爽籁生。丛菊凌霜开净域,寒松筛月弄秋声。桥退一水心源活,地辟双林眼界清。象教自来参福慧,喜闻梵呗惬幽情”。 活动日记 清代仪征藉画家诸乃方作有真州八景图八幅。如今,景物虽大都湮没,作为历史文化将永远存在。 大码头----(仪征唯—的古街)古建筑遗产保留重要性 2.大码头文史简介 1.地理早在宋代,仪征统称为真州即辖扬子、六合二县,东邻扬州,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历史文化古城。大码头位于南城门外临江地区,城南的大码头是过去对河西街、都会街(过去有人叫陈家湾)和商会街(过去叫水巷子)的统称。是一个丁子形的街道。它,地处水陆要冲,连接古运河、护城河(有遗迹),旧时仪征内河水运多集散于此。都会桥为一大型石拱桥,是仪征最大最高的石桥,架于通江河上,桥下有江、淮、泗三股流水会合,故称“都会”。其实这里在清代以前(包括清代)是两淮漕盐纲运必经的水运码头。 2.经济大码头泗源沟原为仪征临江的一大商埠,也是仪征古代近代商业经济最集中处,这里存有古码头遗迹,古运河由此通江达淮,隋唐起即为漕盐纲运中转之处,四个省的食盐都要从大码头运出,是淮盐的主要集散地。自唐宋时代起,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宋时就能生产麻纸绢细手工细布,明时又有造船业,在抗日战争以前比城里繁荣得多,店面鳞次栉比,规模也大得多,如绸布店"鲍义记","义源祥","永康"其规模超过当时扬州、镇江。大码头有大小商店数百家。《老残游记》一书中就曾经提到:“到了仪征大码头,可以随便吃一些美酒佳肴,那里住有数万富户。又地处长江中下游,水产丰盛,开有很多鱼行,其中鲈鱼莼菜最为出名。”有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宋.欧阳欧)"沙头漂渺千家市,舻尾连翩万斛航"(宋刘宰) 之谓繁华兴盛。(清.王世禛)的《真州绝句》:“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各省盐运巨型船只沿江层层停泊,南北数十层,东西近二十里,约有2 O00多艘,大船有4O 米长,船桅密集,白天远望如一片大森林,夜晚灯火辉煌如繁星半天,那时有"船到仪征小,人到扬州老"的谚语,城南街市繁华,仅浴室有三十多家,有“真州城南天下稀,穿河东吃河西“之俗谚。相传清帝嘉庆对其皇子说:“你生在皇家,不如生在真州盐商家",晚清,作为盐运集散地,上江盐商于江边建有多座大型会馆,现在都会街向西,有不少会馆。有普善堂、星沙会馆、寿福宫、衡郡会馆、安益会馆、金斗会馆、莲溪书院、神州会馆等,以星沙会馆、衡郡会馆最为壮观。星沙馆为江西省星子县与湖南省长沙市盐商共建,内筑有戏台、年初二开始唱戏至二月止,台上悬“飞阁临江”匾额。有说唱形式流传下来真州道情词为证:(三.都会篇):"出南门.慢步游.走河西. 到码头. 都会桥下水悠悠. 东边有座关帝庙 .西有星沙看戏楼. 城隍宫紧靠河边口.泗源沟通商巨埠.看长江水向东流。" 现土产公司地身(老街上)还有一个天花府。 仪征最大的当典首推大码头的肇大,清朝同治十三年由戴宣怀三子开设(都会街406号, 主房子己列入被拆范围),置产及流动资金有六十多万大洋。凡来押者,二十月满期月息百分之三。1907年,国民党张治中先生在十=圩当**,穷极无奈,因+=圩当典估值低,曾二次跑到大码头肇大去典当衣物。 清光绪年间大码头开通第一条轮船运,那时一般正常到南京、扬州和镇江,要跑到大码头泗源沟,这里每天有一班上下水小火轮,上水到南京,下水到扬州。另外还有一条“普济”轮渡是专门开镇江的。由仪征泗源沟经十二圩瓜州开往镇江的普济轮渡能载百吨载客千人。 抗日战争前后,邮政局也设在大码头都会街,而城里只有邮箱和代办所,有这么大、这么多的商业及会馆,等等,不难看出大码头的之大之繁荣了。 3.人文 都会街向西几百米就是伍子胥渡口,城中曾建有伍公祠。(春秋伍子胥逃楚投吴,是在当地的俩位见义勇为者“浣纱女”和“渔丈人”的舍命帮助下成功的,解剑渡江处,得名)。(宋.文天祥):“子胥流向江南去,我独他皇夜走淮“。大码头向东几百米有挡军楼(泗源沟船闸附近),并有仙人洞之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经过此处都要下船通过,此后凡皇室人员过这都按此惯例。 由于交通发达,商业兴盛,自宋代起,当时仪征即是浏览胜地,又是繁荣发达的商埠。历来文人学士乐于在此会友作文,留连忘返,曹丕、李白、孟浩然、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文天祥、曹寅、郑板桥.....等文人雅士,都到过真州,留下大量诗篇,称誉真州为江淮都会、东南佳丽,天开图画,烟雨奇观,并将真州烟雨与扬州明月、瓜洲灯火齐名。当时名园名书名文称“真州三绝”,江边则有江上别墅、东津别墅、花港渔墅、白沙翠竹江村。 公元1101年,苏东坡在其人生最后一年又到仪征曾在大码头船上住过一个月,后经书画大家米芾接至城中的东园居住。 大码头河西街的对岸,过去还有一条河东街,这里食盐堆积如山,一个照壁上刻有“蓬莱仙境”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那就是闻名的真州八景之一“天池玩月”。清代时,管理淮南批验盐引所和盐政亲临验的驻节之所“真州使院”,也设在天池近侧,每年六月初,还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庆祝活动,非常热闹。有一阙描述天池玩月的词:“不作五湖,为憩真。州天池俨似镜湖秋,盐使昔曾停绛节,乐继登楼。皓魄漾中流,宜放扁舟。笛声惊起白沙鸥,知否秦淮歌舞地,无此清幽”。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很喜爱这个地方,“我爱真州老树阴,江天疏豁散烦襟”,任职期间都要在间使间院小住,消夏纳凉,还邀集一些着名文士诗酒唱和,留下了不少诗作。“天池回合大江,缥缈楼临下界纷”,“高楼三面水,一面环百渚,隔岸江南山,遥青粲可数”,都是说的天池和使院的情景。 现在都会街向西,曾有玄坛庙、杨泗将军庙,过桥有个关帝庙。 1927年当时最大北洋军阀孙传芳兵败仪征大码头,三万多人被北伐军歼灭,败军挤满大码头街道,至此孙传芳之势力全部覆灭。 近代,民国二十一年章士钊一代名流在这一带为仪征轮帆角争运工潮胜利作出贡献,使近六万劳工和+万民众摆脱失去生计之苦。 193l年这一带进步青年和进步人士积极投入轰轰烈烈抗日救亡运动,出现很多可歌可泣 事迹 优秀志愿者事迹材料平安创建事迹材料优秀班集体事迹材料工会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优秀教师事迹300字 ,组织"抗救文艺宣传队"`"支援绥远抗敌后援会",话剧团经常在大码头演出<<打倒日本歌>><<枪口对外歌>><<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亡国恨>><秋瑾>,教唱<八百壮士><英雄团长谢晋元>…..我党领导的地下组织打入敌人内部,建立交通线.……1939年冬,新四军陶勇司令员率苏皖支队开辟仪征抗日柝根据地…… 一九五二年三月,仪征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铁木农具在大码头伐成立, 当今流行歌曲《城南小巷》(黄淑之词陶思耀曲蔡红虹演唱) 抒发了游子的故乡情结和对故乡发展的美好祝愿。 歌词: 故乡的小巷深又长,青石板路上木屐响,沿着古老的墙根去追萤火虫,月亮下我的童心给了纺织娘。今夜我来寻小巷,却不知小巷在何方?萤火虫点亮霓虹灯,照亮我记忆中的小巷。 因此,大码头古街(都会街,河西街,商会街)是仪征研究发展史一个不可缺少组成部分。
本文档为【真州八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6-28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