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人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举报
开通vip

成人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 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B) A.昏聩.馈.赠功亏一篑. B.恶.心恶.劣深恶.痛绝 C.装载.记载.载.歌载舞 D.贻.误怠.慢心旷神怡. 【解析】A项的读音分别是昏聩.(kuì)、馈.(kuì)赠、功亏一篑.(kuì),B项的读音分别是恶.(ě)心、恶.(è)劣、深恶.(wù)痛绝,C项的读音分别是装载.(zài)、记载.(zǎi)、载.(zài)歌载舞,D项的读音分别是...

成人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 语文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B) A.昏聩.馈.赠功亏一篑. B.恶.心恶.劣深恶.痛绝 C.装载.记载.载.歌载舞 D.贻.误怠.慢心旷神怡. 【解析】A项的读音分别是昏聩.(kuì)、馈.(kuì)赠、功亏一篑.(kuì),B项的读音分别是恶.(ě)心、恶.(è)劣、深恶.(wù)痛绝,C项的读音分别是装载.(zài)、记载.(zǎi)、载.(zài)歌载舞,D项的读音分别是贻.(yí)误、怠.(dài)慢、心旷神怡.(y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A.犹豫陷阱歌功颂德 B.缘由部署握手言和 C.辍学慷慨克不容缓 D.湍急揣度众志成城 【解析】C项的“克不容缓”中的“克”应该是“刻”。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B)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与他的书画一样,都非常富有。他在艺术上苦心经营,形成了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最终达到的境界。 A.个性面貌大智若愚 B.个性风貌大巧若拙 C.性格面貌大智若愚 D.性格风貌大巧若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C) A.最近文学界沸反盈天 ....,原因是某文学奖评奖程序不公,大家对最后结果非议颇多。 B.登场亮相后,我意识到,我那原以为能够力压群雄的参赛作品真的是相形见绌 ....了。 C.尽管他们已经连续两次夺冠,但正所谓欲壑难填 ....,他们仍希望能获得第三次胜利。 D.对新组建的国家队,很多人都拭目以待 ....,希望他们能在明天的比赛中创造好成绩。 【解析】C项中的成语“欲壑难填”,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A.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作家,作家就是其成长衍生的情感、观察和思考。 B.团队的组织者能否正确地指引方向,是一个团队能否成为优秀团队的决定性因素。 C.只有建立起国家监督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在消费中蒙受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的精神赔偿费。【解析】A项“作家”与“情感、观察和思考”主宾搭配不当。应把“作家”改为“作家的作品”。原句为“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作家,作家的作品本质上是他的自叙传,是由他的成长经历衍发的情感、观察和思考。”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 ①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②天色愈阴暗了③下午竟下起雪来 ④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⑤将鲁镇乱成一团糟⑥满天飞舞 A.③②①④⑥⑤ B.②③⑥①④⑤ C.③①⑥④⑤② D.②③①⑥④⑤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共16分,每题4分) 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通过眼睛,人们不仅能够观察外界,甚至能看出彼此的内心世界。为何人类的眼睛如此与众不同?在对比了人类与其他81种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之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只有人类拥有比脸上及其他部位颜色更浅的巩膜——眼白。这个关键的解剖学特征加强了人类凝视的力量。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它们有着暗色的巩膜,这使对方很难确定它们巩膜的边缘,因而难以猜测它们的视线到底投向何方。事实上,也正因为我们如此独特,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人类眼白的面积是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几倍,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眼睛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我们在关注什么,也可以轻易地辨认眼睛注视的方向。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眼睛称作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眼睛在流露情感方面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人与人的交往,有90%的非语言信息来自面部,眼、眉、嘴、鼻以及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都会表达不同的含意——而眼睛则集中了面部表情的大部分信息。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视网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现代研究发现,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或恐惧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平常的四倍;遇到郁闷、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没有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研究人员将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了比较测试,以观察头部与眼睛的运动对改变他们视线的效果究竟如何。实验结果表明,1岁左右的尚未进行语言学习的婴儿便会追随其他人的目光,而不是人脸面向的方向。因此,当一个大人头不动却只用他的眼睛表示他在看着天花板,婴儿也随着他看天花板。然而当大人闭上眼,把头扭向天花板的方向,婴儿通常不会随着看过去。非洲大猿(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它们恰好遵循同我们完全相反的视觉追踪机制。当我们只用眼睛盯着房顶(脸朝前),他们一般不会跟着看。但是当人的脸朝着房顶(眼睛闭上).他们便会跟着看过去。当我们使头和眼睛的指向不同时,我们便发现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了:人类对于目光的方向极其敏感。这恰恰是和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都不具有的本领。 7.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的、引人注目的”,这句话表明了人眼结构上的特别之处。 B.“颜色更浅的巩膜”,使人类的目光看起来更有凝聚力,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C.“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因为它们不想暴露自己的视力缺陷。 D.“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表明其他灵长类的动物不用眼光来交流。 8.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有90%的信息来自面部,而其中的大部分由人眼来传递。 B.含有1.37亿个感光细胞的视网膜,能即时处理收到的信息并将其传递至人的大脑。 C.眼球底部的三级神经元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脑神经也会支配瞳孔、眼球的活动。 D.现代研究表明,瞳孔的放大、收缩及保持不变,反映出人类不同的心理活动状态。 9.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与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研究人员之所以拿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为的是排除成人思维的干扰。 B.类人猿的目光表现为追随观察对象的头部活动,而人类则是追随对象目光的方向。 C.只要大人闭上眼睛,然后不管他们头部会如何活动,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 D.人类的眼睛优越于其他灵长类之处,就是能够更多地通过眼睛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10.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B) A.人眼有哪些秘密 B.眼睛是心灵之窗 C.人眼如何表达情感 D.眼睛的实际功用 非选择题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在外行走,常有绿树掩映的村庄撞进眼帘。树木和村庄相融相映,让人捉摸不透到底谁主谁次。其实,是村庄在树木里还是树木在村庄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丛丛翠色诱人地环绕着村庄、村庄也在树木里更显妩媚的时候,让人内心不由自主生出一份宁静与祥和。由此,我固执地认为,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只有树木,才能让村庄青春永在。 面对这些村庄,心中莫名地翻腾着一种对家乡怪怪的思绪,细细想来,这要归结于那些矗立在眼前同时也植根于内心的树木。很多年前,和邻乡一位当过支书的老人说起我的家乡,“一个村庄里连棵树都没有,那地方有什么好啊!”他的这句话叫我的心急跳了一下,也急痛了一下。后来我自己回到家乡,看着满目荒凉然而又魂牵梦萦的土色故乡,也只能任由五味交替腌渍灵魂。 曾经的家乡的树木,就这样又一次走进了记忆走进了心灵。我想,一棵树立起来高不盈数丈,倒下去也高不过数尺。然而,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现在的家乡,几乎看不到树木,一个个村庄赤裸裸地矗立在黄土地上刺目刺心,灰蒙蒙地缺少生机和灵性,肆无忌惮地弥漫着一种悲哀的情绪。 家乡以前也曾有一片几百亩大的树园,绿在村庄的东南角。园子里长满了杏树、桃树、柳树、榆树、沙枣树,由玩伴儿牛牛的爷爷看护。每天放学,我和牛牛都要先到树园里铲草、玩耍然后才会回家。春天的榆钱,夏天的酸杏,秋天的毛桃和沙枣,可以说是我们童年最奢侈的果品。而离村庄不远的看头山则是公社的林地,山上同样也长满了榆树、沙枣和毛桃树。每年的春天,淡淡的花香都会弥漫在周围的一片村庄之中,让人不由得想把这清香的空气永远留存。 现在这些树木呢?我问过很多家乡人,得到的结果却让我唏嘘不已。包产到户后,树园也分片到户了。满园的树木便陆陆续续遭到砍伐,能用的被搭了棚圈,不能用的成了烧柴; 树园的旧址现在早已经住满了人家。曾有一段时间,政府为了减少开支,裁减了护林员,将防风林划片承包给了个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砍伐。村庄里的树木也因庄院的改建而了无踪影,以至于在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中,家乡都很难看到树的身影了。 前不久和童年伙伴聚在一起,说起童年趣事,说起看头山、树园,也谈到家乡的现状,这才陆续知道,山上坡地因退耕还林种植了柠条,今年的雨水好,山上又能看到绿色了。只是因为干旱,树木的成活率不高。大家都说,恢复绿色家园的难度很大,但应该庆幸的是,毕竟已经迈出可贵的一步。 一棵树站起不盈数丈,躺倒也不过数尺,尺与丈之间就是丈量灵魂的尺度。一片站立的树是一个地方灵魂的美丽展示,一片躺倒的树则是这个地方灵魂在集结死亡。家乡将何去何从? 我当然忍不住要想,让家乡成为绿树里的村庄,也应该是经历了颇多变故的家乡父老的愿望吧! 11.文章从绿树掩映的村庄带给作者美好的感受写起,这有什么作用?(6分) 由此联想到家乡“连棵树都没有”的现状(3分),引出对家乡曾经绿树满山的回忆,并为祝愿家乡有美好的将来作铺垫(3分)。 (意思对即可) 12.文中说,“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意。(6分) 伐树与种树的选择,看似是在“尺与丈”之间(3分),却会在人们的心头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伐树让人既痛恨又怜惜(3分)。 (意思对即可) 13.家乡树园的昔兴今废,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6分) 从前繁茂的家乡树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让他永远想念(3分);现在的家乡树园,满目荒凉,缺少生机和灵性,成为作者成年的哀伤(3分)。 (意思对即可) 14.作者在文中说,“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后来又追问“家乡将何去何从”。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7分) 作者所谓“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意在表明树木是村庄生命力的象征(3分)。“何去何从”是一个反问,这一反问意在表明,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和命运而言,建设绿色家园,给人们以宁静与祥和至关重要(4分)。 (意思对即可)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无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林昉《钓鱼记)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你心里想的是鱼,眼里看的是鱼,神色变化(而为鱼所察觉),因此鱼就跑了,哪里能有收获呢? (意思对即可) 16.文中先说“乙竟日无所获也”,结尾说“乙如其教,连取数鱼”,这样的对比说明了什么?(6分) 通过乙钓鱼效率的提高,突出了甲所说道理的正确性(3分),也表明乙乐于听取别人意见,从善如流(3分)。 (意思对即可) 17.钓鱼人对于得失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生活道理?(5分) 做事不能急躁,要淡定从容(2分),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保有内心的宁静,才能取得好的成绩(3分)。 (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开封:打开信封。 18.这首诗是怎样渲染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通过“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等一系列描写(3分),层层渲染,写出了诗人客居洛阳,思乡故乡和亲人的真切情感(2分)。 (意思对即可) 19.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2分),反映出诗人担心匆匆写成的家书不能完整充分地表达自己情意的心理(2分)。 (意思对即可)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进步是文明的动力,是发展的需要。请以“进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本文档为【成人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9-19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