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居易

白居易

举报
开通vip

白居易唐宋作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白居易,他的《长恨歌》,《琵琶行》均为我所喜爱。有“诗魔”、“诗王”之称的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经为了报答喜爱文学的皇帝的知遇之恩,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查时政。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长恨歌》是白居易于元和九年写作的,当时白居易与陈鸿等人游仙游寺,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相与感叹不已,于是依王质夫的建议,白居易作《长恨歌》, 陈鸿作《长恨歌传》。根据同游时的谈论和感慨,陈鸿认为,白居...

白居易
唐宋作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白居易,他的《长恨歌》,《琵琶行》均为我所喜爱。有“诗魔”、“诗王”之称的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经为了报答喜爱文学的皇帝的知遇之恩,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查时政。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长恨歌》是白居易于元和九年写作的,当时白居易与陈鸿等人游仙游寺,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相与感叹不已,于是依王质夫的建议,白居易作《长恨歌》, 陈鸿作《长恨歌传》。根据同游时的谈论和感慨,陈鸿认为,白居易作《长恨歌》其意“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但从作品本身来看,《长恨歌》的主题并不像其创作初衷那样简单,而写作手法、人物塑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也与创作之初意所不符,甚至矛盾。 那么,精工于现实主义文学的白居易写的《长恨歌》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呢?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主题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但大多数学者还是认同双重主题说,认为此诗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喻和同情的交织。我认为这双重主题———讽喻政治、同情爱情,正是在白居易矛盾思想的指导下写出的看似矛盾的双重主题。 诗的开头“汉皇重色思倾国”,这一深深蕴含着作者讽刺色彩的句子,点开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伏笔,用民谣“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生女”,来进一步抨击,讽刺其任用内戚祸乱朝政。其讽喻效果更加明显,其后大篇幅的爱情悲剧描写,凄苦悲美,看似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深深同情,实则是以其悲剧形式警戒后人,让人看到如此悲剧便是其重色轻国的下场,不但国家不保还被迫赐死爱妃,落得“如何四纪为太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杨两人也只能“天上人间永别离,此恨绵绵无绝期”。所有这些都是现实给予李、杨的应有报应,所以其离别写的愈悲切“: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下场写的愈孤苦,“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裘寒谁与共”,相思写的愈凄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也就越能达到警示后人的作用,达到其“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的写作初衷,以上也都印证了《长恨歌》的政治讽喻主题观点。
本文档为【白居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KB
软件:Word
页数:2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08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