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鲁迅《野草》与周作人《雨天的书》比较

鲁迅《野草》与周作人《雨天的书》比较

举报
开通vip

鲁迅《野草》与周作人《雨天的书》比较鲁迅《野草》与周作人《雨天的书》比较 摘要:鲁迅的《野草》与周作人的《雨天的书》,这两部作品集都写于五四退潮时期,都是时值二人在创作上需要新的调整蜕变时期,给予后人瑰丽的精神财富。本文就创作体式、创作手法,以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品格、精神品格、心理追求上进行分析。 关键词:鲁迅《野草》周作人《雨天的书》 《野草》收入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当时发表在《语丝》杂志上,1927年7月由北新书局出版。鲁迅曾对人说过,他的哲学全在《野草》里。 关于周作人传播于当下的名篇,《苦雨》《初恋》《娱园》...

鲁迅《野草》与周作人《雨天的书》比较
鲁迅《野草》与周作人《雨天的书》比较 摘要:鲁迅的《野草》与周作人的《雨天的书》,这两部作品集都写于五四退潮时期,都是时值二人在创作上需要新的调整蜕变时期,给予后人瑰丽的精神财富。本文就创作体式、创作手法,以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品格、精神品格、心理追求上进行分析。 关键词:鲁迅《野草》周作人《雨天的书》 《野草》收入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当时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在《语丝》杂志上,1927年7月由北新书局出版。鲁迅曾对人说过,他的哲学全在《野草》里。 关于周作人传播于当下的名篇,《苦雨》《初恋》《娱园》《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等等,大多也都收在散文集《雨天的书》。该书出版于1925年12月,收录作者1923年冬至1925年间(少数例外)所写的散文小品五十余篇。 这两部作品集都写于五四退潮时期,都是时值二人在创作上需要新的调整蜕变时期。鲁迅的野草总有一种秋凉、冬冷,但这是给人生命刺激的冷,是鲁迅常说的严寒增强人的战斗意志的那种意味的冷。比如:《秋夜》“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腊叶》“这使我记起去年的深秋。繁霜夜降,木叶多半凋零,庭前的一株小小的枫树也变成红色了”。在 这冷中有一种绚烂,一种生命的奔流。《腊叶》“在红,黄和绿的班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灼灼。”更令人直觉地体会到鲁迅这一时期的生命美学,是在《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辞》,那种生命热能遭受压抑的奔突: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并且无可朽腐。 《野草》散文诗一部分是独语体,一部分是以“梦”来展开篇章的象征体,比如《失掉的好地狱》。一部分是以戏剧形式来结构文章,比如《过客》。在文本的阅读中,更会捕捉创作者情绪、审美、意志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品格。这里主要分析《野草》中的《复仇》《复仇》(其二)、《雪》《风筝》诸篇什。 《复仇》《复仇》(其二),表现了鲁迅式的“复仇”内涵。《复仇》象征性的人物,细腻而尖新的描写,复沓而有力的段落,一段一段“以得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则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则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是怎样能够得到这种人类所深切向往的“大欢喜”之中呢?那是裸立的两人,“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他们俩将要拥抱,将要杀戮……”,“然而也不拥抱,也不杀戮,”“他们俩这样地至于永久,圆活的身体,已将干枯,然而也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为什么要如此决绝?因为有路人的围观。“拼命地伸长颈子,要赏 鉴这拥抱或杀戮。他们已经豫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在旷野上裸立的二人这一象征性意象中,以他们对这一人类最为深切的欲望,或拥抱或杀戮,对路人都毫无动作,来对“看客”复仇。这里有着鲁迅式让人“无戏可看”的决绝。 《复仇》(其二),作者依据了耶稣被钉十字架时《马可福音》第十五章的记载:“将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他们给他穿上紫袍,又用荆棘编做冠冕给他戴上,就庆贺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又拿一根苇子,打他的头,吐唾沫在他的脸上,屈膝拜他。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紫袍,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去,要钉十字架。”《复仇》(其二),连续复沓的是耶稣被钉杀时,如同大波一样不断扩散的痛楚。“钉碎了一块骨,痛楚也透到心髓中,”“突然间,碎骨的大痛楚透到心髓了,”“他腹部波动了,悲悯和咒诅的痛楚的波。”“遍地都黑暗了”一方面是耶稣受难,但他“不肯喝那用没药调和的酒,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样对付他们的神之子,而且较永久地悲悯他们的前途,然而仇恨他们的现在。”“四面都是敌意,可悲悯的,可咒诅的。”“上帝离弃了他,他终于还是一个‘人之子’,然而以色列人连‘人之子’都钉杀了。”“钉杀了‘人之子’的人们的身上,比钉杀了‘神之子’的尤其血污,血腥。” 关于“耶稣被钉杀”,鲁迅1928年所作的《看司徒乔君 的画》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耶稣荆冠上的吻”文字:我曾得到他的一幅“四个警察和一个女人”。现在还记得一幅“耶稣基督”,有一个女性的口,在他荆冠上接吻。 这回在上海相见,我便提出质问: “那女性是谁?” “天使,”他回答说。 这回答不能使我满足。 因为这回我发见了作者对于北方的景物――人们和天 然苦斗而成的景物――又加以争斗,他有时将他自己所固有的明丽,照破黄埃。至少,是使我觉得有“欢喜”的萌芽(joy),如胁下的矛伤,尽管流血,而荆冠上却有天使――照他自己所说――的嘴唇。无论如何,这是胜利。 “无论如何,这是胜利。”对于受难的耶稣,鲁迅是这样想象的。从中可见鲁迅深沉的悲怆感、信念感。 在散文诗《雪》里,鲁迅表达了对故乡与北京的记忆。他怀念故乡的雪,“滋润美艳之至”,那里是他的故土,对那里的雨雪他有着“拟人”一般的感情: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 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冷绿的杂草”,江南的雪,冷而富于生机。作者由这雪怀念着,想到了雪地里堆雪罗汉的乐趣,想到了童心童趣: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文章后半部分,作者神往于朔方的雪,北方的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这朔方的雪充溢着与苦寒天气斗争的不屈精神。鲁迅爱这精神,赞美这精神。在鲁迅《看司徒乔君的画》一文中表明了对于北方抗争严寒的欢喜: 我知道司徒乔君的姓名还在四五年前,那时是在北京,知道他不管功课,不寻导师,以他自己的力,终日在画古庙,土山,破屋,穷人,乞丐…… 这些自然应该最会打动南来的游子的心。在黄埃漫天的人间,一切都成土色,人于是和天然争斗,深红和绀碧的栋宇,白石的栏杆,金的佛像,肥厚的棉袄,紫糖色脸,深而多的脸上的皱纹……。凡这些,都在表示人们对于天然并不降服。还在争斗。 这欢喜在于北京的风物,在表示人们对于天然并不降服,还在争斗。他赞美生命中这种积极对抗的力量,这是生命向上不屈的精神。但这一“争斗”,与天然的争斗,在鲁迅,是含有受创之感的。 在那个回忆雪野乐趣,童心童趣之中,就已经有了这种颓然感受,那个堆起来的雪罗汉,“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之后就没有样子了: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在雪罗汉以他“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给人带来乐趣之后,“终于独自坐着了”,“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就是有这样的落寞、 颓废。但是作者要在这落寞颓废之中,有所振奋有所争斗: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个人付出了,牺牲了,受创了,但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对故乡与北京的记忆,也体现在散文诗《风筝》之中。作者首先由北京的冬季引起:“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简笔勾勒出北京冬天的明朗、朴素、寒冷,而远处的“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是这样深切的触动?这自然是鲁迅内心深处的一种波澜。“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关于春日的这一段描写,萧红的《小城三月》与之意境相似:“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像地衣那样绿,透出在这里,那里。”“天气一天暖似一天,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 在《风筝》里由北京空中的风筝,忆起了故乡的风筝。 由故乡的风筝想到了“我”与“小兄弟”由风筝引起的误会,不快。“我”不喜欢风筝,“小兄弟”喜欢风筝,在“我”的眼里,又幼稚又痴傻,但他很专心: “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我”始终认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玩意儿。在一个小屋里践踏了他的风筝之后昂然出去。二十年后,从书上得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觉悟以前的荒唐。两层意思:一是对“小兄弟”的忏悔;二是提倡“游戏是儿童的天使”,需要保护。这种感情主要由北京的风筝和故乡的风筝而引起,感情的变化是在20年后。 “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时值隆冬,但由空中的风筝,想到了“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故乡的天空,故乡的童年,少年,那关于风筝的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 作者将“小兄弟”的“幼稚”“痴傻”和“专心”,与之后“我”对他制作的风筝进行的践踏、粗暴干涉,进行对比描写。“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旧不很看见他了,但 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惊惶”“瑟缩”,“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看一下周作人的气质,从照片上所显现的来看,青年时期含蓄挺拔,中年以后,那是有着沈从文所说的“任何时翻呀著呀”以及“朴讷无华”这样的一些特质。“在亲切一点上,我们可以找出一个对比,是在任何时翻呀著呀都只能用那朴讷无华的文体写作的周作人先生,他才是我所说的不在文学上糟蹋才气的人。”《雨天的书》,文章多是在“朋友”的拟想中,或是由家人妻子所给予的触发中,写下来的。显示出周作人的,是想到“水乡住民的风趣”;怀念初恋少女,也有自身的伤悼,伤悼自己“自谦而强烈”的恋影;对北京向往那“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等等。如果说鲁迅是给人以战 斗的精神,那么周作人是以温暖给人精神的安慰。 首篇《苦雨》以致“伏园兄”这样的书信体,表达由衷喜爱“水乡住民的风趣”。“北京近日多雨,你在长安道上不知也遇到否,想必能增你旅行的许多佳趣。”接着笔锋一转,“雨中旅行不一定是很愉快的,我以前在杭沪车上时常遇雨,每感困难,所以我于火车的雨不能感到什么兴味,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G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他写到故乡的雨,对这故乡的雨水,一方面他有着对于“梦似的诗境”的喜爱,一面也有“危险极也愉快极”的喜爱。“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梦似的诗境”。“倘若更大胆一点,仰卧在脚划小船内,冒雨夜行,更显出水乡住民的风趣,虽然较为危险,一不小心,拙劣地转一个身,便要使船底朝天。二十多年前往东浦吊先父的保姆之丧,归途遇暴风雨,一叶扁舟在白鹅似的波浪中间滚过大树港,危险极也愉快极了。我大约还有好些‘为鱼’时候――至少也是断发文身时候的脾气,对于水颇感到亲近。” 北京“苦雨”,但周作人也写了孩子们、蛤蟆们所感到的乐趣。他的精神也因此腴润一些。“这回的大雨,只有两种人最喜欢。第一是小孩们。他们喜欢水,却极不容易得到,现在看见院子里成了河便成群结队的去‘趟河’去。赤了足伸到水里去,实在很有点冷,但是他们不怕,下到水里还不 肯上来。喜欢下雨的则为蛤蟆。从前同小孩住高亮桥去钓鱼钓不着,只捉了好些蛤蟆,有绿的,有花条的,拿回来都放在院子里,平常偶叫几声,在这几天里便整日叫唤,或者是荒年之兆,却极有田村的风味。” 或许是“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还有“危险极也愉快极”的乐趣,引发他更多地写水乡乌篷船的生活。在《乌篷船》散文中,他更多地写了乌篷船的样子,乘乌篷船游览的情形。《乌篷船》也是书信体。以“子荣君”开始,设想对方的览胜需要,来介绍自己的故乡。“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关于故乡,主要说的是“船”――乌篷船。用了近八百字篇幅说明乌篷船的样子,这八百字的说明文,如果不是水乡的人,不是怀念水乡的人,不会这么去写,读者通常也不会有兴趣去读。但也真是显出了知识性,也可看出作者对乌篷船的爱。但后面的文字,非水乡的人,同样有着很大兴趣。“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接着写游赏闲静心情。“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殇,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还有乡村意境,“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 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还有随意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 对于青年读者而言,周作人的散文“冲淡平和”一时难以领受,只感到其知识性,说明性,有些像科普文,不热烈奔放,不鲜活绚烂。但周作人有着热烈的情思,只是他要隐,痛苦地隐。此期写下《初恋》《娱园》等等,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初恋心情。《初恋》回忆十四岁时跟着祖父的妾宋姨太太寄寓在杭州的花牌楼,间壁所住着的姚姓家的女儿,“我不曾和她谈过一句话,也不曾仔细的看过她的面貌与姿态。”“虽然非意识的对于她很是感到亲近,一面却似乎为她的光辉所掩,开不起眼来去端详她了。”“我在那时候当然是‘丑小鸭’,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是终不以此而减灭我的热情。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的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迷蒙的喜乐。”这真是一个有所自谦,而又怀着强烈感情的男子。 《娱园》,也是在这中年时候写下的怀人文章,是写对“同年同月生的”“平表姊”的怀恋。“有三处地方,在我都是可以怀念的。”“因为恋爱的缘故。第一是《初恋》里说过了的杭州,其二是故乡城外的娱园。”“遍地都长了荒草,不能想见当时‘秋夜联吟’的风趣了。”回忆了印象中的平表姊,游戏玩闹时将她的衣裳披在身上激灵喜悦。“没有一 个人注意的,所以我隐秘的怀抱着的对于她的情意,当然只是单面的”,“有一次大家在楼上跳闹,我仿佛无意似的拿起她的一件雪青纺绸衫穿了跳舞起来,她的一个兄弟也一同闹着,不曾看出什么破绽来,是我很得意的一件事。”他怀念着这些女性,自然有着顺乎人性自然的理念提倡,但也有自身的伤悼,伤悼自己“自谦而强烈”的恋影。对于娱园认识的平表姊,一直有着娱园一样的荒废而热烈的情感,“她的影象总是隐约的留在我脑底,为我心中的火焰(Fiammetta)的余光所映照着。” 《故乡的野菜》,从“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说起,讲到“我的妻”,“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接着叙说“浙东的事”,描叙“荠菜”,描叙“妇女小儿”,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如同荠菜如同妇女小儿一样的天然生趣、柔嫩而活泼的声音,“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 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 三春戴养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清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此文一个特色是将“野趣”与雅趣结合起来,说的是野生的荠菜,普通的妇女小儿,但会发掘出“风雅的传说”。后面又分别记述了“黄花麦果”、紫云英等野菜,以及妇女小儿与之有关的故事、歌唱,还写到日本《俳句大辞典》的歌咏。 在《北京的茶食》一文中,他表示寻觅的,是在这古都,那舌苔上味蕾的享乐感,“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因为尚未寻觅到,向朋友们呼吁请教,“北京的朋友们,能够告诉我两三家做得上好点心的饽饽铺么?”文章先由日本的饮食说起,“在东安市场的旧书摊上买到一本日本文章家五十岚力的《我的书翰》,中间说起东京的茶食店的点心都不好吃了,只有几家如上野山下的空也,还做得好点心,吃起来馅和糖及果实浑然融合,在舌头上分不出各自的味来。想起德川时代江户的二百五十年的繁华,当然有这一种享乐的流风余韵留传到今日,虽然比起京都来自然有点不及。对于北京,他看重的是这样的古都,应该有点什么吃的流传下来。”吃起来馅和糖及果实浑然融合,他的确很恋于 舌头上的感受。“北京建都已有五百余年之久,论理于衣食住方面应有多少精微的造就,但实际似乎并不如此。” “即以茶食而论,就不曾知道什么特殊的有滋味的东西。固然我们对于北京情形不甚熟悉,只是随便撞进一家悸悸铺里去买一点来吃,但是就撞过的经验来说,总没有很好吃的点心买到过。”确实很诚恳很恳切,写来也是很亲切很家常。 于日常享乐上,周作人明确表示对于古都的迷恋,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货色没兴趣,“我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货色,有点不大喜欢,粗恶的模仿品,美其名曰国货,要卖得比外国货更贵些。新房子里卖的东西,便不免都有点怀疑,虽然这样说好像遗老的口吻,但总之关于风流享乐的事我是颇迷信传统的。” 周作人感到兴味,甚至沉醉的,是“异馥斋的丈许高的独木招牌”,“我在西四牌楼以南走过,望着异馥斋的丈许高的独木招牌,不禁神往,因为这不但表示他是义和团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阴暗的字迹又引起我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 接着周作人引发了感慨,“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周氏散文,是在读书人的文气中,包含着清新的生动,甚至激越的情感。清淡而腴润,清涩而质朴,这是周作人给我们带来的散文审美享受。他的散文,没有热烈奔放的感情, 没有活灵活现的艺术呈现,但自有一种绵亘强烈的精神气质。 周作人有着读书人的本色,那么翻呀,译呀,写呀,自身也构成北京文化的符号。提到北京,得想到这么一个人,冲淡平和,留恋诗书纸香。但现今这种灵魂已然淡化,难得看到这种文气。在很多的“革命”之中,无从感觉地消逝了。 但是他的文人气,在以后的时代路程中,有所不良的发展。譬如作于四十年代的一篇《红姑娘》,文章取材是令人感动的,但“文抄公”式写来,读来费解。“红姑娘”,这一取材是多么乡土多么小女儿性!在乡野间,在小女孩与大自然接触的时候,通常会玩这样一种名叫“红姑娘”的一种果实,将里面的果肉汁液,用柔嫩的,有耐性的小手,一点点给揉捏出去,成为一个空壳之后,可以含在嘴里,往外鼓气吹,伴随着气流的涌出,会发出婉转悦耳的声音。现在城市里市面上常可以看到“红姑娘”,作为水果一类出售。带着乡思,还有小儿女的恋情,买回来尝一下,真实的感到这果实真有小女孩气。那么娇柔,外面包裹着一层,剥掉之后,露出里面的莹润光滑的果实,是一种黄色,不是儿时印象中的深红。不忍吃,吃一口,会感到细籽儿的酸甜。这一种野草原产自南方,后来在北方,现在在南方已基本绝迹,主要在内蒙以及东北生长安家。 但作者写来全是摘引历代的典籍,这固然有益,但与普 通的读者就隔远了。其发挥了学者的本领,查找了方方面面的书籍,将中国历史上与日本有代表性的叙述呈现在我们面前,看看人类是如何认识体会这种果实的。 《本草衍义》:“酸浆,今天下皆有之,苗如天茄子,开小白花,结青壳,熟则深红,壳中籽大如樱,亦红色,樱中复有细子,如洛苏之子,食之有青草气。” 明周宪王《救荒本草》:“姑娘菜,俗名灯笼儿,又名挂金灯。” 《元故宫记》:“忽见一枝常十八,摘来插在帽檐前。” 《燕京岁时记》:“每至十月,市肆之间则有赤包儿斗姑娘等物,……斗姑娘赤如珊瑚,圆润光滑,小儿女多爱之。” “在中国,喜爱他的原因在于玩和吃。在日本还是在于玩,拿来吹着玩。”日本《本朝食鉴》:“女儿爱玩,去瓤核吹之,鼓颊而鸣作草蛙之声。”“日本《和汉三才图会》:含之于舌上,压吹则有声,复吹扩。”“她们将壳剥开,挑选完全无疵的酸浆子,先用手指徐徐揉捏,待至全个柔软了,才把蒂摘去,用心将瓤核一点点的挤出,单剩外皮,这样就算成功了。放在嘴里使它充满空气,随后再咬下去,就会勾勾的作响。” 这日本的玩法,实在于中国乡间已非常平凡了。提到其中玩法,北方女子或许都很熟悉。此文是写乡土果实,写小女孩的记忆,令人心弦共鸣。令人遗憾的是,放弃了白话文 朴素性,回归文言的涩味,过于浓重。一篇写乡土写小女儿的散文,为什么不能在用语写法上“接地气”一些?明朗朴素一些?再者是对中国乡间现实情形,存在隔膜。关于“红姑娘”,写来所根据的材料,都是书籍上的。 对于这种文言复古的现象,沈从文于四十年代有着严厉的批评。五四文学革命倡导白话,但是翻阅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文集、杂志,可以看到复古之风竟又是那么强烈。在《论冯文炳》文章中,沈从文曾对新文学作家作品出现的文言复古现象指出:“在现时,从北平所谓‘北方面文坛盟主’周作人、俞平伯等散文糅杂文言文在文章中,努力使之在此等作品中趣味化,且从而非意识地或意识地感到写作的喜悦,这‘趣味的相同’将使中国散文发展到较新情形中,却离了‘朴素的美’越远,而同时所谓地方性,因此以来亦已完全失去了。”(本文原载刊物不详)沈从文一方面肯定,适当地汲取文言“使中国散文发展到较新情形中”,同时提出警惕,担心将会使得“朴素的美”与“地方性”消逝掉,将新文学“朴素的美”与“地方性”视为宝贵品质,这是难得的卓越远见。在自身的语言创作实践中,沈从文汲取五四的营养,发展五四倡导精神,追求语言文字的“经济、准确和明朗”,其优美性在于“用人心人事作曲”,追求音乐性。 《野草》与《雨天的书》,仿佛钻石的一面闪烁出它恒久的光芒。周氏兄弟各自完成了“自我”,他们的作品也因 此属于广大的大众,给予后人丰富瑰丽的营养。
本文档为【鲁迅《野草》与周作人《雨天的书》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5-23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