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哲学论文--克尔凯郭尔

[工作]哲学论文--克尔凯郭尔

举报
开通vip

[工作]哲学论文--克尔凯郭尔[工作]哲学论文--克尔凯郭尔 生存哲学 摘要:索伦?克尔凯郭尔是被世界公认的二十世纪伟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影响深远。他把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他的信念上,放弃了同时代人对自己的理解和赞成,把自己的孤独的生存致力于揭露亲眼目睹的人类困境,致力于解释他自己对个人生活的指导原则的选择,并力求为我们找到如何生活的哲学。他在个体生存中摆出各种选项,以及让我们要自我参与、自我选择、实现自我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但克尔凯郭尔也告诫我们如果不把这些“真理”付诸生活,这些真理就什么也不是。 关键词:克尔凯郭尔、生存哲学、个体...

[工作]哲学论文--克尔凯郭尔
[工作]哲学论文--克尔凯郭尔 生存哲学 摘要:索伦?克尔凯郭尔是被世界公认的二十世纪伟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影响深远。他把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他的信念上,放弃了同时代人对自己的理解和赞成,把自己的孤独的生存致力于揭露亲眼目睹的人类困境,致力于解释他自己对个人生活的指导原则的选择,并力求为我们找到如何生活的哲学。他在个体生存中摆出各种选项,以及让我们要自我参与、自我选择、实现自我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但克尔凯郭尔也告诫我们如果不把这些“真理”付诸生活,这些真理就什么也不是。 关键词:克尔凯郭尔、生存哲学、个体、群众、生存或存在 引言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哲学家、神学家。他虽然出生于19世纪,甚至比尼采还早几乎半个世纪,但他却是在20世纪才为众人所熟知;他的思想是属于当代的,但几乎淹没在19世纪的众哲学家中。而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克尔凯郭尔已被公认为当代存在主义之父、基督教新正统主义之父和后精神分析大师。为什么他的地位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的一生迷雾重重但又平淡无奇,白天在街头和人友善地争论,晚上独自在家奋笔疾书,虽说他一生没参与过什么重大的事件,但他的思想深邃,几乎对社会所珍视的每一种 [1]观点都提出了挑战,他乐于反思生活,他把“在每一处地方制造困难看做是我的任务”。在当时,他的作品一经发表,常常是立刻遭到大肆的挞伐和无情的嘲讽,他的思想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先知性的人物总是孤独的,“他只能在孤独和寂冷中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宿命似乎就是与整个丹麦社会为敌,他是整个丹麦社会的‘牛虻’、现代社会中的苏格拉 [2]底,一位日常生活的‘困难制造者’”。在克尔凯郭尔去世近半个世纪后,才有人意识到他的重要性。在20世纪,克尔凯郭尔的重大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才开始显现出来,而克尔凯郭尔真正成为具有世界之泛影响的思想家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时由于人类精神危机的加深,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日益扩大,而克尔凯郭尔作为存在主义哲学之父的价值才真正为当代世界所重视。直至今日,他仍然是一位现代人生活和精神的伟大警示者,他的影响广泛涉及哲学、宗教学、心理学、文学批评与社会批判等方面。 人们对他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当代存在主义大师雅斯贝尔斯宣称:“今天,我觉得, [3][4]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哲学”,他认为是“克尔凯郭尔和尼采使我们睁开了眼睛”;著名哲学家李石岑在《超人哲学浅说》中特别强调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所给予近代人生活上的暗示力,亦不下于尼采”。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主要是关于个体生存的哲学,他的一生旨在找到他“能够为之生为 之死的观念,他要求的哲学是建议我们如何生活的哲学、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哲学。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介绍这位伟人的一些思想。 一、克尔凯郭尔哲学产生的背景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都是与他的一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他的思想完全出于他独特的个人生活体验,要理解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除了要了解到与他自身的性格、受到的教育等有关之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克尔凯郭尔的生活背景。 我们已经知道,19世纪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步入工业化的时代,而在克尔凯郭尔看来,“这个时代是僵化、肤浅、非人性的,这是一个广告和宣传兴盛之极的时代,其中拜金主义的魅力正与日俱增地把人们对天赋、才干、声名和爱情的崇拜扑灭。技术的发展虽然改善着人的生活,但克尔凯郭尔总忍不住担心,会不会在将来某一天,人们利用科技手段预测到在某一确定时间内发生的某一确定事件,倘若如此,人生将被彻底的预先决定了,这 [5]样的人生将是可怕的”。但这种可怕的未来生活图景还不是最招他痛恨的事,其实他最批判的是道德伦理上的小市民气息,即平均化,这是一种机械复制。在19世纪的当时社会依然有许多人追捧“平均化”,因为“平均化”表面上看起来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但克尔凯郭尔看到的是这种“平均化”直接抹杀了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忽视了作为个体的人所发挥的作用,它取消了个体的独立的真实存在,继而取而代之以虚幻而抽象的“大众”的概念。 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19世纪民主运动所追求的“平等”只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以及人与人之间智性方面的“平等”,他认为本质上忽略了人与人之间原本就有的差别的“平等”。克尔凯郭尔所倡导的“平等”是精神性的,即他以人首先成为个体的人为前提,不能抹杀人的个体性,然后,这些个体才有可能在“上帝”前获得精神上的平 [6]等。“平等”是“永恒背景下、个性主义之上的平等”,也就是说每个人要从公众“普遍的人”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那么,作为主体个体与个体的人在“上帝”眼中则是“平等”的。 19世纪人们的心目中分量极重的哲学思想史黑格尔的哲学,所以,克尔凯郭尔把批判的矛头又对准了黑格尔哲学,他把毒害19世纪精神的责任推到了黑格尔身上。他把黑格尔称为“教授”,这是带有讽刺之意的。在他看来,“教授”构建了宏大雄伟的宫殿,而他自己却生活在宫殿的地下室或旁边的狗窝里,同样地,对于黑格尔体系的建构者们他也是持讽刺态度的,“大多数体系制造者对于他们所建立的体系的关系宛如一个人营造了巨大的宫殿,自己却侧身在旁边的一间小仓库里:他们并不居住在自己营造的系统结构里面”[7]。 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哲学批判首先表现在,黑格尔相信,哲学应是客观理性的,但克尔凯郭尔认为这样的哲学并未意识到对理性的强调和追求真理的客观性的局限性。“发现所谓的客观真理,完成所有的哲学体系(倘若需要)评论这些哲学体系并且显明这些哲学体系的不圆融不一致,这有什么益处呢,提出一套国家理论、把各种细节组合成一个单一的整体、并且由此构建出一个我并不在其中居住的、而是被人评头论足的世界,这对我有 [8]什么益处呢,”克尔凯郭尔认为,追求理性的和客观的哲学可能在理智上对人有促进作用,但哲学必须与自己的生活有关,必须有助于人的生活,帮助个体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其次,黑格尔辩证法中没有个体的独立地位,在黑格尔看来,个体在本质上是所处时代的代表,而这就没有给具有独特思想与感受的个体提供任何空间。黑格尔的辩证法的重心是亦比亦此的合题,他主张截然对立的观点能够而且应该综合,但克尔凯郭尔的辩证法核心却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他认为个体必须在三中互相排斥的生活方式中做出选择。最后,克 尔凯郭尔坚决批判黑格尔的“积极”自由观,即个体通过顺应时代的理性思想来维护自己的自由,他认为这种自由是在逃避人采取行动时所应承担的责任,这是他所强调的个体的自由不能允许的。 二、个体—克尔凯郭尔哲学的出发点 个体,是克尔凯郭尔生命哲学(存在哲学)的思想出发点,克尔凯郭尔曾说:“我能 [9]够和世上的一切但不能和我自己脱离关系;我甚至连睡着的时候也不能忘掉自我”,由此可见,自我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意义重大。在这里,自我也就是个体,每个个体就是一个自我,我们首先是不能忘掉自我的存在,不然一切对于我们来说就什么都不是,个人只有当他成为真正的个人,脱离共在,才能尊崇个人心中的信仰,才能“在朝前走的时候不 [10]环顾”,克尔凯郭尔认为如果有人死了,我们所有的人对死者所说的或所做的事,这些都不是为了死者的缘故,“因为我们的话是一点也帮不了他的;而是为了自己的缘故,为 [11]了使我们不致失去生的快乐”。克尔凯郭尔一生最反对的就是黑格尔忽视了个人具体的生存、以精神抽象的普遍性抹杀个人的个性的错误观点,他自己毕生的哲学著述活动仿佛是对这种观点的有力反驳,他的许多著作实际上带有精神自传的性质,是源自他个人的生活体验。克尔凯郭尔认为的这种具体的个体就是以他本人为原型的具体的个体,就是他的人生。克尔凯郭尔认为,首先,这个个体不是纯粹的理性的个体,而是一个带有肉身的感性的个体;再者这个个体不是自我意识而是自我感知,也就是说他的个体、自我不是一种在理性范围里的意识,而是当下的瞬间直接的东西,必然和感性联系在一起的;最后,这种自我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在故我思”,克尔凯郭尔认为因为我本身就在,因为人在社会当中是以存在的方式而存在,所以他才可能感知,也可能通过感知而获得思想。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每个时代都有他代表性的病症,比如,他所处的时代的最大病症就是对个人的压抑、蔑视和遮蔽,所以他总是给予个人以优越显赫的位置,而对与之处于对立的“群体”则不屑一顾。克尔凯郭尔再三强调“群众就是虚妄”,“即使每一个人在私下里都具有真理,然而一旦他们聚集在一起,成了一个群众——一个具备应该属之于它的 [12]每种确段意义、会投票的、喧闹的、有声有响的群众——虚妄就立刻显明可见”,群众之所以是虚妄,“在它的基本概念之中就是虚妄,因为他使得个人成为完全不知悔改极不 [13]负责任的东西,或者至少由于把责任切成碎片而大量削减了个人的责任感”。克尔凯郭尔说:“灵魂的优越之处是只看重个体。”但是“没有人想成为这样一种高度昂奋的东西,即成了一个个体,他要求时刻付出努力”,因为“集合起来,抱成一团”对人永远是一种诱惑,虽然克尔凯郭尔认为“群体之所在便是最严重的腐败所在”。“庸众”一向惯于用“合群的自大”攻伐那些为了民众而又不为民众所理解的、从事创造性工作的独异个体,克尔凯郭尔认为“苏格拉底的伟大在于,甚至他受到指控而面对公民大会的时候,他的眼睛所 [14]看到的不是众人,只是个体”。 他对于群众的印象一直都是不好的,也源于他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他在日记中曾这样述说:“昨天午夜,有个衣衫褴褛的人被抓住了,据更夫说是因为他大肆谩骂了某些人,但是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此事的更夫并没有亲耳听到,而那嫌疑犯倒挨了一顿鞭笞——多么地不公平,据 [15]信人们对此毫无知觉,也不去打抱不平”。克尔凯郭尔从旁观者的冷眼旁观这类举动中看到了人的精神性的沦丧,在他看来,这样的群众由于整天陷入无所事事、浑浑噩噩的忙碌中去,而丧失了人性的积极向上性,所以,他认为“在今日之舞台上,我肯定是唯一强 [16]大的人——因为众人意味着弱小,规模越大,力量越小”。 在这里,我国近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也曾多次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运用“群众”形象作 为一种文学形象来对近代19世纪中国的群众进行了批判,“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 [17]远是戏剧的看客”,在他的作品中,这个“群体”形象往往以模糊的面目出现,在他的作品《示众》中是“看客”,在《阿Q正传》中是“闲人们”,在《孔乙己》中是“短衣帮”,在《复仇》中是“路人”。在这几部作品中,这种“群体”通过“挤”、“看”、“说”表达着自己的独特存在,以观赏、评论对象的痛苦为其娱乐,但是终于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的“群体”形象是由具体的一个个个体构成的,但他们都是伪个体。鲁迅始终明确地意识到“中国文化的缺失是对个人的压抑,个人意识的缺乏是导致中国社会普遍停滞不前 [18]甚至严重衰败的深层根源”。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也可以看见这样的“群众”存在。比如,在2011年10月13日,佛山两岁小女孩在路上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18个路上先后经过,但都熟视无睹,而其间小女孩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过去,最终,小女孩抢救无效死亡,这就是让人痛心的小悦悦事件。还有许多此类事件在中国发生,谁人之过,当然很大程度上与我们中国的“群体”素质有关,我们应该警醒,不能重蹈覆辙。这也是克尔凯郭尔所呼吁的,我们应该着重看到个体、个人的重要性。 三、生存或存在——克尔凯郭尔的哲学逻辑 既然个体是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支点,那么克尔凯郭尔究竟是如何分析个体的呢,他认为“生存”总是个体的“生存”,他对于个体生存的彰显,使他才被后世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尊为现当代存在主义哲学之父,据雅斯贝尔斯的看法,“真正的哲学思索必须源自一 [19]个人的个别存在”。其实,在他伸张其生存哲学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圆满贯通的答案,但是他转向了对生存展开的具体样态即个体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过程的描述和分析上。 在这里,我认为克尔凯郭尔的生存或者说是存在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两种哲学思想上,一个是他的生活辩证法即生存的三个阶段。他间接地用三种生活方式来充分展示个体的可能性的生活体验,他认为生存就是在生活道路上的特定阶段中的各种生活。在克尔凯郭尔的著作中,他曾这样说:“有三个生存境界:审美的、伦理的和宗教的。其中还有两个相应的边界地带:反讽构成了审美和伦理境界的边界地带,而幽默则对把伦理和宗教境 [20]界彼此分开”。在这里,克尔凯郭尔仅仅是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三种可能的生活方式,这三种可能的生活方式就是克尔凯郭尔所要表达的个体生存的概念,以这三种生活方式间接说明了什么是存在,无论你过的是哪种生活方式,这都能证明你个体自我的存在。但在过哪种生活之前,每个个体都必须参与、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最终能超向赢得自我、实现自我的终级奋斗目标前进,那么这样才能证明这个个体是真实的存在,是个体的生存。这里就涉及到自我参与、自我选择、自我实现三个环节即一个生活过程的三个环节。这就是我将要说的他的第二个体现生存的哲学思想——三个环节。 在克尔凯郭尔的哲学视野内,每个个体都必须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因为个人“怎样”生存的问题是至关重大的根本性问题,而这个“怎样”落实在选择的行为中。自由选择是自我参与过程中面临着的选择,这种选择是自由地选择。克尔凯郭尔特别的强调选择的自由,就是说在做出选择时,个体不需要按照理性规则和公认的道德准则行事,否则就不是自由选择,只有在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才是自由的选择。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自我参与生活就是自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么,到底有哪几种生活方式,克尔凯郭尔在他的生活辩证法或人生辩证法中对三种生活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描述。那么,克尔凯郭尔向我们提出的三种生存层面是否穷尽了所 有的可能性,为了弄清楚是否还有其他的选择,我们首先看看这三种生活方式是如何被描述的。 第一种生活方式是审美的或感性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一切都是“为自己而活”,生活被感觉所支配,这是一种唯美的感性的人生观。克尔凯郭尔认为一个人感性生活是当下之所是,即在此种生活方式生活的人关心的是当下瞬间个人的满足,这种个体是一个孤立的存在物。西方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唐璜的生活就是这样一种生活。唐璜是感性的代表,肉欲的化身,他是位花花公子,整天游离于女子之中,服从娱乐原则,遵守情爱指示,追求生活中的无穷享受,但他总得不到满足,所以最后这种生活对于他而言是一种空虚、痛苦、煎熬,这是一种败坏堕落的生活,是一种满足个人直接欲望却始终不会得到满足的生活。 第二种是伦理的生活;人们的生活为道德准则支配,以“善”为目标,所以个体所想的是能为他人着想,采取的行动是要对相关的全体是最好的,是“为他人而活”。一个人的伦理生活是将来之所是,不再是仅仅考虑当下的满足,而是与世界联系起来,这种个体是存在于国家、社会关系中一般的人,所以在这种生活中个体就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克尔凯郭尔在《非此即彼》中讨论了如下的例子,试验某人是否愿意过伦理的而不是审美的生活,即是否考虑结婚。婚姻包括建立二人群体可能还有孩子,所以这时就必须放弃只为自己考虑的想法,必须要考虑什么对这个群体是最好的。因此,克尔凯郭尔认为,结婚的决定包括—或至少应该包括—选择伦理的,而不是审美的生活方式。 第三种生活方式是宗教的生活,这是最后一种生活方式,在此阶段中,人可以为上帝而活,个人与上帝直接沟通。克尔凯郭尔认为,“宗教是非理性的;宗教信仰者逾越普遍性的界限,并且和上帝建立一对一的关系;上帝可能会要求信仰者做一些有悖于伦理的事 [21]情,以试验其信仰”,虽然这其中有荒谬的事情发生,还可能与伦理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但在克尔凯郭尔看来,这种荒谬是检验信仰强度的尺度,它会始终伴随着信仰,所以仍然有人愿意信仰上帝。 以上三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可以分别看作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上帝的生活选择,上帝就成为了我们感知到的有限存在物更高的存在物,如果有人认为还有更高存在物,那么就还有第四种生活方式。 在我们弄清楚克尔凯郭尔的三种可供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后,我们就可以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了,但这又有点让人恐惧。首先我们所决定的选择并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我们选择之后,必须又要对此负有责任,因为这是自我个体的生活。有的人试图逃避这种恐惧,只是按照他们周围人的期望行事,在克尔凯郭尔看来,这样的人只是围绕着 [22]他人的一系列面具而已,“实际上一无所事,不过是一种与他人的关系而已”,有的人花很少时间选择自己所要过的生活方式,结果却丧失了种种机会,所以克尔凯郭尔说“选择 [23]和及时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在为生活做辩护的不同可能方式中做出选择,克尔凯郭尔认为,自我试验非常重要,在这点上他同意尼采,如是说:“人不得不进行自我试验„„而且在合适的时候进行。人不应该逃避自己面临的各种试验,纵使这些试验可能是人所能进行的最危险的游戏,纵使这些试验的进行最终没有证人或裁判,而只有我们 [24]自己”。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应试验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发现什么方式是适合我们的,用我们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似乎有某条道路选择了我们,这条路适合我们。 既然我们已然知道如何选择,那么我们还必须提醒的是无论这个被选择的方向是什么,我们选择了之后就必须置身于一个单一的方向,把自己所有能量放于这一方向,这也就是克尔凯郭尔所谓的拥有“心灵的情清洁”之意,这同时也是朝着信仰的第一步行动。 克尔凯郭尔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像他一样找到自己能为之生为之死的单一的东西。 在自由选择这一个环节中同样也需要激情,选择的每一个生活方式都需要激情,宗教层面尤其需要,因为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存在着荒谬的事情,“只有激情——我们生命中生而具有的对上帝的内在需要——才能促使我们做出跳向荒谬——即克尔凯郭尔所谓的信 [25]仰——的一跃”。克尔凯郭尔以为激情不仅是我们所有人都同样而且是可能同时拥有的,过上值得过的生活的主要前提条件。个体也可能遭遇没有激情的危险。那么,这时个体就容易受到“公众”抽象化,这样个体就会丧失自我的声音,只是或为和公众自身一样的某种抽象。这是与克尔凯郭尔的个体思想大相径庭的。所以克尔凯郭尔希望我们个体首先应要充满激情,并带着这种激情自我参与生活,自由选择生活方式。 最后一个环节是自我实现,就是把人变得越来越个体化,同时也越来越脱离社会的存在的过程。在克尔凯郭尔看来,“获得”自我是我们作为人的核心生活目标我们是否成功地实现了这个目标,决定了我们是作为个体的自我真正生存着,所以实现自我应成为我们一生当中的首要任务。克尔凯郭尔认为,要想获得自我,实现自我,首先要感受到“一种孤独的需要”是必要条件,克尔凯郭尔曾说:“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在多长的时间里, [26]以及在怎样的层次上,他能够甘于寂寞,无需得到他人的理解”。除非花时间独处,要不然不可能判定出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是重要的。在这种独处的过程中,也即正处于获得自我的过程中,但是许多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独处,“这种类似极度群居性动物的,害怕独处 [27]的人比那些欣赏孤独之重要性的人多得多”,他们把孤独当做一种惩罚,“在我们的时代里,拥有精神毕竟是一种犯罪;因此,那些爱好孤独的人自然而然地会被划入罪犯的行列”[28]。也许这正是克尔凯郭尔只能在孤独和寂冷中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的原因。除了花时间独处外,克尔凯郭尔强调自我实现即实现的正是个人责任感,承担生命如何发展的巨大责任可能是让人倍感紧迫的。19世纪的人们有很多追求平均化,克尔凯郭尔认为这实际上是对 它削弱了个人的责任感,个人的抹杀,群体也把个人变得彻底的顽固不化与不负责任...... [29]是人的责任感成为一种幻觉”,所以个人很有必要实现自我。最后要想实现自我,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必须选择生存或存在的一种层面即一种生活方式,然后充满激情委身于这种生存,尽管没有任何保障,尽管有可能别人不会欣赏甚至不能理解我们的个体选择, 但我们必须学会独处,这是实现个体责任感的必要条件。 结语 以上仅仅只是克尔凯郭尔思想中的一部分,总体上看来,虽然她并没有明确给我们提出应该如何生活的建议,这是因为,人类的困境正如他看到的那样复杂,因而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并没有唯一正确的方式,要凭借自我试验,所以他也就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指导我们寻找各自的道路。他给了我们一些基础性的选项,描述了选择时所包含的东西、解释了我们为自己做选择为什么是至关要的和及时的。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从中做出选择;他还建议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自我”,我们必须充满激情地委身于一种事情。这就是我们能从他的哲学中能学到的,这就是有益于我们生活的哲学。 参考文献 [1] [美]W?考夫曼编著,陈鼓应等译:《存在主义》,商务印刷馆1994年版,第82页; [2]魏韶华著,《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鲁迅与克尔凯郭尔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第9页; [3]相大春著,《沉沦与拯救》,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4]王齐著,《走向绝望的深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5]王齐著,《走向绝望的深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6]王齐著,《走向绝望的深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7][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著,彼得?P?罗德选编,晏可佳、姚蓓琴译,《克尔凯戈 尔日记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第87页,第103条; [8]转引自布雷托尔,前引书,《克尔凯郭尔的日记》,第5页; [9][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著,彼得?P?罗德选编,晏可佳、姚蓓琴译,《克尔凯戈尔 日记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第1页,第2条; [10][俄]列夫?舍斯托夫著,徐凤林译:《雅典和耶路撒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版,第298页; [11][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著,彼得?P?罗德选编,晏可佳、姚蓓琴译,《克尔凯戈 尔日记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第16页,第31条; [12][美]W?考夫曼编著,陈鼓应等译:《存在主义》,商务印刷馆1994年版,第90页; [13][美]W?考夫曼编著,陈鼓应等译:《存在主义》,商务印刷馆1994年版,第91页 [14][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著,彼得?P?罗德选编,晏可佳、姚蓓琴译,《克尔凯戈 尔日记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第106页,第127条; [15][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著,彼得?P?罗德选编,晏可佳、姚蓓琴译,《克尔凯戈 尔日记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第4页,第11条; [16][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著,彼得?P?罗德选编,晏可佳、姚蓓琴译,《克尔凯戈 尔日记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第107页,第130条; [17]鲁迅著,《随感录?四十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33页; [18]魏韶华著,《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鲁迅与克尔凯郭尔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第21页; [19][法]让?著,翁邵军译:《存在哲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5页; [20]选自《最终的非科学性的附笔》,见[美]W?考夫曼编著,陈鼓应等译:《存在主义》, 商务印刷馆1994年版,第50页; [21][美]苏珊?李?安德森著,瞿旭彤译:《克尔凯郭尔》中华书局,第54页; [22][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著,《非此即彼》,前引书,第98页; [23][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著,《非此即彼》,前引书,第104页; [24]转引自布雷托尔,前引书,《克尔凯郭尔的日记》,第49页; [25][美]苏珊?李?安德森著,瞿旭彤译:《克尔凯郭尔》中华书局,第75页; [26][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著,彼得?P?罗德选编,晏可佳、姚蓓琴译,《克尔凯戈 尔日记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第103页,第124条; [27][美]苏珊?李?安德森著,瞿旭彤译:《克尔凯郭尔》中华书局,第78页; [28]转引自布雷托尔,前引书,《致死的疾病》,第363页;
本文档为【[工作]哲学论文--克尔凯郭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9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25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