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举报
开通vip

论文摘要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 高职学生压力应对教育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 (一)关于压力 心理压力是由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多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可以将引起压力的原因归为四类: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知。心理压力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工农大众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的是精神的创伤和自身发展...

论文摘要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 高职学生压力应对教育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 (一)关于压力 心理压力是由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多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可以将引起压力的原因归为四类: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知。心理压力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工农大众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的是精神的创伤和自身发展的压力。 (二)我国高职学生的压力特征 1.专业课学习难,压力大 2.对学校缺乏认同,自卑倾向重 3.不适应校园环境,情绪低落 4.就业预期不理想,悲观失望 二、针对高职学生压力的教育对策 (一)必要性 在压力面前,如果人们应对不得当,会深受其害。充分认识压力,有效应对压力,更好地适应社会显得十分重要。高职学生学会应对压力,才能较快适应学院新环境,从容面对现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二)“认知行为”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压力的应对教育 认知行为理论是目前世界心理学界应用最广泛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认知学派的观点是:人的认知,即对事物的理解、看法和信念等,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从而导致各种行为的产生。认知行为理论拓展了原有的认知理念,认为人们在改变了认知系统,并尝试新的行为模式后,会出现良好的结局,使人感受到积极的情绪。这将激励人继续以新的行为方式去应对外界刺激。学生只有在认知上改变了对压力的负面态度,在行为上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方式,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具体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如下: 1.培养积极的认知 (1)压力具有普遍性。当实践遭受挫折,人们往往出现抱怨、愤恨、不公平、无奈、任命、甚至是绝望。这是因为人们的认知有偏差,他们认为自己的遭遇是独有的。作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谁,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没有人总是一帆风顺。即便发生自己特别不能承受的事情,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必要怨天尤人,更没有必要一撅不振。 (2)压力可以减轻和避免。有些人在压力面前束手无策,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对压力无能为力。要让学生明白:无论发生什么,都不是最糟糕的,总有解决的办法。如果我们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及时避免不必要的伤害,甚至能完全摆脱压力的困扰。压力事件发生了,缓解压力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总有一种或几种可以发挥效力。 (3)压力具有双重性。我国自古就有这样的至理名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明困难、挫折对一个人的成功意义重大。在压力面前,能够积极应对,灵活处理的人,即便压力再大,也能较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心理学家也做过相关的实验,只吃半饱的小白鼠都很长寿,而每天“酒足饭饱”的小白鼠都过早夭折。奔波劳累可以激发人和动物的潜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我们的器官参与活动,保持生命的活力。事业的成功与否也一样。成功人士无不经历千辛万苦,甚至担当较大风险才达到最后的辉煌。 (4)对压力心存感激。正因为压力会让人变得坚强,会让人成功,我们应该换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压力—对它心存感激。一旦我们能摆脱对压力事件的怨恨,心存感激,所谓的压力立刻就变成了财富。 综上几点,有理由认为,只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压力,应对方法得当,谁都会成功战胜压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明白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不仅使他们明白了生活的真正含义,更使他们树立了不惧怕压力,甚至欢迎压力,战胜压力的信念。 2.鼓励积极行动,应对压力 压力固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好处,但前提是:我们要学会应对它。在压力面前束手无策,自暴自弃,一味地逃避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积极行动才能战胜压力。 (1)学会说不,量力而行 这个方法适合那些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体息的人,也适合那些抗挫折能力较低,不适应某些工作的人。我们看到有些领导者因为不堪重负,精神抑郁,最后选择自杀。也看到有些不适合某种工作的人坚持在自己的岗位,被各种各样的应酬所累,最后得了重病。应对这样的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放弃一些小事,抓住关键的大事去做,像“六点优先工作制”那样,每天最多六件就够了,没必要什么事都面面俱到,有些事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对于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干脆放弃,找一个适合自己的。  (2)合理宣泄这个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在不能摆脱压力困扰的时候,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是宣泄。把因为压力产生的一切不良情绪统统宣泄出去,这样对身体的损害最小。合理的宣泄方法有:剧烈的运动,比如跑步,跑得大汗淋漓;找到可以发泄情绪的道具进行发泄,比如橡胶手套和塑料棒;可以到空旷的地点大喊大叫;可以到音乐广场痛快K歌;可以找个自己认为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可以找一个知心朋友或亲人倾诉一番。 (3)学会寻求帮助 任何人遇到任何压力,只要有人帮助,就会得到缓解,“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人人都懂。最怕的是当事人不肯找人帮助,一是担心自己的事情被别人知道;二是不甘心自己解决不了问题而需要别人帮助。归根到底是心态没能摆正。但是,谁都会有困难,谁都需要别人帮助。 (4)培养真实的自信 在压力面前,不自信的人会感到更多的压力。所以,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最可贵的心理资源是“自信”。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的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地尝试新的、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就可以慢慢培养起自信。有了自信,未来的压力也就小多了。这是防患于未然的好方法,而且在关键时刻唤起人的自信,也可以大大减轻压力。 (5)给自己的心灵放假 当压力使人筋疲力尽,情绪低落或者不稳定、易激动,说明该体息了。最好的方法是去度假。或者回到环境清幽的农村老家,享受一段不问世事的清闲,或者去名山大川享受大自然的熏陶,彻底放松一下。唯有如此,才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放松,才能把积压的疲劳扫清,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所以,现在的劳动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年假,不能为了加薪不惜牺牲假期。每个周末也要放松一下。 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高职生不同应对方式的使用频次存在差异。面临困境时,六种应对方式的使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 2.高职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多使用求助方式;二年级的学生比一年级及三年级的学生更多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在自责应对方式上,性别与年级交互作用显著,三年级女生比一年级女生更多使用自责。 3.高职生应对方式随年级变化的趋势是求助、合理化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则随年级的升高呈波状起伏,退避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4.对口高职生比普通高职生较少使用自责和退避两种应对方式。 5.高职生与大学生在自责和退避两种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高职生比大学生更多使用以上两种方式。 6.高职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的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部分因子显著的高于大学生常模,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9.1%,说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7.不同应对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影响。较多使用解决问题、求助的高职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较少使用这两种应对方式的高职生;而过多使用幻想、合理化、退避、自责应对方式的高职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极其显著的低于较少使用这四种方式的高职生;且自责和性别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交互影响,在过多使用自责应对方式的高职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的低于男生。 8.高职生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各种心理症状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预测作用是不同的。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对各个因子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均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自责、合理化有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有负向预测作用;求助、幻想只对部分因子和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求助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幻想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退避对各因子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均无显著的预测作用。研究者大致都是从认知、行为、情绪三方面来进行讨论,并以“问题焦点的应对”、“情绪焦点的应对”、“逃避应对” 作为应对方式的三大模式。把高职生的应对方式分为解决问题、退避、自责、幻想、合理化、求助六种。 (1)高职生在六种应对方式的使用频次上存在差异。 (2)高职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年级差异。 (3)不同生源的高职生(对口高职生与普通高职生)应对方式存在差异。 (4)高职生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差异。 (5)高职生不同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预测作用不同。 本研究发现高职生在遇到困难和面临压力时使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其次是求助,最不常用的应对方式是自责,这一结果与陈启山、温忠麟(2005)对高职毕业生的调查具有一致性。这一结果的出现与应对的效果有关,因为积极的应对方式,有于困难和挫折的消解,也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保持,说明高职生一般能够理智地接受问题,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问题的有利方面,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针对问题采取直接行动,从而积极主动地应对困境,而较少采取自责的应对方式去获得暂时的心理或行为解脱。通过以上的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1)高职生对于不同应对方式的使用频次存在差异,高职生最多使用的是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求助、退避,再次是幻想、合理化,最少采用的是自责。 (2)高职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在求助应对方式上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比男生更多使用求助方式;在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上年级主效应显著,二年级的学生比一年级及三年级的学生更多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在自责应对方式上,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三年级女生比一年级女生更多使用自责的应对方式。 (3)高职生应对方式随年级变化的趋势是:求助、合理化两种应对方式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解决问题、幻想、自责三种应对方式随年级的升高呈波状起伏,退避随年级的增高而下降。 (4)对口高职生与普通高职生在自责和退避两种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对口高职生比普通高职生较少使用自责、退避两种应对方式。 (5)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在自责和退避两种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高职生以上两种方式使用较多。 这一结果提示我们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确不容乐观。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高职生自身的因素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首先,大学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高、个人成才一欲望强烈,身处我国经济转型和教育转型时期剧变的社会环境,他们必然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种种矛盾、困难、挫折和烦恼,但由于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阶段,认识问题、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强,情绪不稳定,缺乏社会经验和必要的应对策略,所以心理失衡常常发生。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刚起步,在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学校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办学过程中势必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给高职生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压力;其次,高职文凭含金量低,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高职生充满了对未来的困惑;第三,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缺乏心理辅导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不能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这都是造成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乃至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的原因。 (1)说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2)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影响,较多使用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的高职生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较少使用这两种应对方式的高职生;而过多使用幻想、合理化、退避、自责应对方式的高职生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极其显著的低于较少使用这四种方式的高职生。在过多使用自责应对方式的高职生中,女性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的低于男性高职生。 (3)高职生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各种心理症状及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的预测作用不同。其中,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预测变量,自责、合理化对各个因子及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求助、幻想二种应对方式只对部分因子和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求助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幻想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退避对所有的因子及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均无显著的预测作用。 四、综合讨论与主要结论 1.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高职生在遇到困难和面临压力时最主要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求助,最不常用的应对方式是自责,这说明从总体上来说高职生使用的应对方式是比较积极的,他们一般能够理智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并在他人的帮助下,有计划地针对问题采取直接行动,从而积极主动地应付困境。 应对方式在高职生群体中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职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年级差异,但这种差异正在逐渐缩小,表现为:高职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仅在求助纬度上达到了显著,年级差异仅在解决问题维度上达到了显著。高职生应对方式随年级变化的趋势是求助和合理化两种应对方式随年级升高而上升,退避应对方式随年级升高而下降,这可以说明随高职生年龄增长,个体会采取一些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来解决困境;而解决问题、自责、幻想三种方式呈波状起伏;可能与大三学生因为面临毕业,应激源发生变化,压力过大有关。不同生源的高职生应对方式存在差异,对口高职生比普通高职生较少使用退避和自责两种应对方式,这可能是由于两者不同的教育背景及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差异所致。 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差异,高职生比普通大学生更多采用自责和退避两种应对方式,可能是因为高职生的应对资源相对贫乏,而面临的应激源过于强大的缘故。这就启示我们应加强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1) 全方位、多角度,整体推进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 开设有关应对教育的课程或讲座,丰富高职生的应对知识 (3) 积极开展旨在提高高职生应对能力的专题训练活动 (4) 丰富高职生的应对资源 .主要结论 (1)高职生不同应对方式的使用频次存在差异,面临困境时,高职生应对方式使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 (2)高职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多使用求助方式;二年级的学生比一年级及三年级的学生更多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在自责应对方式上,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三年级女生比一年级女生更多使用自责。 (3)高职生应对方式随年级变化的趋势是求助、合理化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则随年级的升高而呈波状起伏,退避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4)高职生的应对方式存在生源(对口高职生与普通高职生)差异,对口高职生比普通高职生较少使用自责和退避两种应对方式。 (5)高职生与大学生在自责和退避两种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与大学生相比,高职生更多使用以上两种方式。 (6)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职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部分因子高于大学生常模,且已达显著性水平,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9. 1,说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7)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影响,较多使用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的高职生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较少使用这两种应对方式的高职生;而过多使用幻想、合理化、退避、自责应对方式的高职生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极其显著的低于较少使用这四种方式的高职生;在过多使用自责应对方式的高职生中,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的低于男性高职生。 高职生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各种心理症状及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的预测作用不同。 其中,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是具有普遍性的预测变量,自责、合理化对各个因子及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求助、幻想二种应对方式只对部分因子和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求助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幻想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退避对所有的因子及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均无显著的预测作用。
本文档为【论文摘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19-08-28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