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丧葬习俗中广东梅州客家人的祖先崇拜

家丧葬习俗中广东梅州客家人的祖先崇拜

举报
开通vip

家丧葬习俗中广东梅州客家人的祖先崇拜家丧葬习俗中广东梅州客家人的祖先崇拜 家丧葬习俗中广东梅州客家人的祖先崇拜 [摘要]宗族祭祖是我国古老的四大礼俗“冠婚丧祭”之一,家丧葬习俗中的祖先崇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广东梅州市客家人聚居区是目前我国保持这一礼俗最隆重的地区,而这种活动至今普遍盛行于当地的村村店店。该仪式行为是研究客家地区文化的重要窗口。客家文化的特质不是唯一的,它表现出儒家文化、移民文化和山区文化的特质种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对客家文化的影响突出的表现在崇祖先而作为一客家文化表现出一种寻根思源的情怀。 [关键词]家丧葬习俗;广东梅州客...

家丧葬习俗中广东梅州客家人的祖先崇拜
家丧葬习俗中广东梅州客家人的祖先崇拜 家丧葬习俗中广东梅州客家人的祖先崇拜 [摘要]宗族祭祖是我国古老的四大礼俗“冠婚丧祭”之一,家丧葬习俗中的祖先崇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广东梅州市客家人聚居区是目前我国保持这一礼俗最隆重的地区,而这种活动至今普遍盛行于当地的村村店店。该仪式行为是研究客家地区文化的重要窗口。客家文化的特质不是唯一的,它表现出儒家文化、移民文化和山区文化的特质种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对客家文化的影响突出的表现在崇祖先而作为一客家文化表现出一种寻根思源的情怀。 [关键词]家丧葬习俗;广东梅州客家人;祖先崇拜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祭祖活动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左祖右社”(《周礼》);“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人们通过祭祖形式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感谢,并祈求祖先保佑家族经济繁荣与人丁兴旺,为家族成员降福免灾。 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敬奉极为虔诚,无论祠祭还是墓祭,祭祀的礼俗繁细,祭祀的形式多样、祭奠的仪式隆重。客家人丧葬 礼仪 关于商务司机的礼仪须知经典商务礼仪礼仪中的美术巫鸿教师职业形象与礼仪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也十分繁琐,体现了独特的丧葬习俗,客家祖先崇拜既保留浓厚的儒教伦理道德观念,又受到周围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研究粤东客家人独特的祖先崇拜文化,虽然并不能代表整个客家社会,但在粤东梅州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对探讨客家人的民系意识、保存客家文化、研究客家社会的民情风俗,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丧葬礼俗是人类沿袭陈规哀悼、追思、安葬、祭奠死者的仪式。《礼记祭法》日:“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日命,其万物死皆日折,人死日鬼”。有学者认为,“鬼”与“归”是同声假借,象征人死即灵魂回归。这种灵魂不灭的观念导致祖先崇拜与厚葬之风盛行,社会逐渐赋予其凝聚血族和标志等级的意义,于是丧葬习俗日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化,其文化意义及社会功用不断被加强。汉民族的丧葬观念强调“慎终追远”、“事亲至孝”、“重敛厚葬”。我国商周时代已经有完整而系统的丧葬制度,载于《仪礼》、《礼记》等文献典籍。战国时期归并为六大仪程:招魂、小敛、大敛、殡礼、朝夕哭礼、卜笼葬地与葬日。汉晋南北朝葬俗流行烧、撒纸钱,后演化出焚烧纸扎的生活用品。佛教盛行后各地普遍做“斋七”(每七天斋祭一次,共做七次)。中原丧葬礼俗的繁文缉节,既承载了尊宗敬祖、报恩孝亲、悼念祝福等文化理念,又有封建迷信、贪恋奢侈、愚昧虚荣等糟粕。丧礼在民间俗称“送终”、“办丧事”,古代视其为“凶礼”之一。《周礼春官》日:“以丧礼哀死亡”。客家丧俗据说是“循乎古礼”,礼仪十分繁琐,以梅州地区的丧俗为例。客家人对于丧葬之俗,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客家人祖先崇拜意识很浓,对慎终追远的事,十分重视。一般丧葬仪规可分为葬、埋葬和葬后三个部分,或谓之三个阶段。一般实行二次葬~ 1、寿衣出厅厦 通常在病人临终之际,亲人将准备好的寿衣给他(她)穿上,俗称 “着寿衣”。男子寿衣通常为长衫,女子寿衣通常为大襟衫。寿鞋为唐装鞋,女子的唐装鞋通常绣花。病人弥留或断气之后,安放在祖屋上厅,俗称“出厅厦”。男人放在上厅左边,女人放在右边。尸体旁边点燃长明灯,香炉内香火不断。年幼夭折的,通常放在左右横屋的小厅。在外面死亡的,一律放在祖屋的大门口,即所谓“冷尸不得入屋”。 2、抬被、盖被 在祖屋上厅放一块长方形木板,铺上一块长方形的白布,此白布俗称“抬。被”。将死者或弥留之际的病人放在抬被上,从头到脚用红布盖上,此红布俗称“盖被”。死者人棺时,四个人将“抬被”的四角提起,便可以将尸体移入棺木中。 3、摇孝帘、买水、开孝 病人断气后,敲打铜锣三响,表示已经寿终。家人在厅堂横挂白色的帷幕,俗称“孝帘”,并在桌上摆放香炉、死者的灵位牌或遗像。死者的长子或长孙,穿着孝服到附近的河边或溪边。要先跪拜河神,投三枚铜钱(或硬币三元)于河中,用新瓦罐盛满水,俗称为“买水”。回来为死者洗脸,俗称‘‘买水沐尸”。死者的亲属请风水先生选择出枢的吉日良辰,并在祖屋上厅张贴出来,内容包括死者去世时间、享寿、入硷时间及出枢时间,俗称“开孝”。如果病人晚上死,要在第二天早上开孝,病人白天死,要在当天晚上开孝,开孝期间,子孙守灵并早晚哭灵,直到死者棺木出框。 4、报丧、探亲 病人寿终后,儿孙马上派族人奔告亲友,俗称“报丧”。报丧者不能进入主人屋中,主人在大门口给报丧者一个红包。报丧者将写着死者去世时间、享寿、人硷和出枢时间的信交给主人,主人看过烧掉。接到报丧后,亲友陆续到死者家吊唁,客家人俗称“探亲”。如果前来的是男眷,就敲铜锣一下,如果前来的是女眷,就敲铜锣二下。旧时行跪拜礼,现在行鞠躬礼。男眷三鞠躬,女眷五鞠躬,前来吊唁的亲友都要给“香银钱”。 5、小硷、大硷 移尸于棺内,俗称“小硷”。小硷时棺材不盖,棺内放两条儿子穿过的裤子,表示儿子的孝心,但裤子的口袋和纽扣必须剪掉,以免死者带走子孙的财产。死者头枕藤枕,男子左手握巾扇,右手握米饭团,女子仅右手握米饭团。据说死者的灵魂要过狗冈,米饭团是喂狗的。大硷俗称“盖棺”。大硷开始前,必须敲打铜锣三响,呼唤家人亲朋瞻仰死者的最后遗容。死者的子女亲属要“亲视含硷”,主持人以一小钉,串五色布,钉于棺盖,再由子孙依次钉之,俗称“子孙钉”。表示死者子孙满堂,功德圆满。 6、停枢、出枢 大硷后,将棺材放在祖屋的厅堂中,每日三餐必须上供。停枢时间一般三天,用麻布缠绕棺材,用油漆将棺材表面刷成红色,漆一次叫“一桶”,一般讲究三至七桶。出枢前先举行祭奠,再扶枢出 殡,时间通常在上午。客家人出殡讲究排场,由八人抬棺,以示排场大。族人敲锣打鼓开道、放鞭炮、撤纸钱,举着花圈、挽嶂、冥旗,抬着灵枢的族人走在中间,孝子贤孙紧跟棺枢,最后是送葬的亲朋好友。 7、做斋、拜红门、做七 在梅州地区,老年人“过身了”、“归仙了”,一定要请“斋公”(和尚)“做斋”(念经、做法事)即为死者超度亡灵。做斋一般在棺木出枢后举行,要在祖屋上堂重新布置灵堂,灵桌上供着死者的牌位,牌位前放着彩纸扎成的灵屋、衣食住行的各种用具。一般做一天一夜;富裕人家做七天七夜:做斋期间,死者家属一律素食,待办完“斋抵”后,便设宴款待亲朋和乡邻。做斋完毕,子孙将各种彩纸扎成的灵屋、衣食住行的各种用具全部烧掉,供死者在阴间享用,俗称“拜红门”。此后逢七举行祭奠仪式,俗称“做七”。一般人只做“一七”,富裕人家做“七七”。周年要举行祭奠,俗称“开小孝”,三年举行祭奠,俗称“开大孝”。开大孝后,一切恢复正常。中国古代盛行土葬,司马光《传家集葬论》认为:“葬者,藏也。孝子不忍其亲之暴露,故敛而藏之”。传统儒家文化重视葬俗,《论语为政》:“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礼记祭统: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孝子之事,莫重于葬”。客家葬俗既受儒家文化的影 响,又体现客家人独特的祖先崇拜心态。 汉民族一般讲究人死之后“入土为安”,尤其视挖坟开棺为不吉利,甚至是对祖先的亵渎。梅州山区却依然流行“二次葬”、“多次葬”,即人死入土安葬若干年后,通常是三至五年(男双女单),再挖开墓穴,将骸骨装入特制的陶瓮,俗称“捡金”,装遗骸的陶瓮,称之为“金盎”。再请风水先生选好吉日,把“金盎”重新安葬在修好的坟莹里。如果以后发现“风水”好的墓地,子孙们还会重新取出迁葬。故而民间俗语有:“九葬九迁,十葬万年”。“阴人不妥,阳人无安”。据乾隆年间《嘉应州志》卷一《舆地部风俗》载:“葬数年必启视,洗骸,贮以瓦罐,至数百年远祖,犹为洗视。或屡经起迁,遗骸残蚀,止余数片,仍转徙不止”。此种丧葬陋习,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而且流弊极为深广。甚至在历史上引发无数l参剧:“往往因争一穴之地,小则废时失业,经年累月;大则酿成惨剧,家破人亡。有的乃至成为械斗,特别是客家内部宗族械斗的动因之一”。关于“二次葬”、”多次葬”的成因,普遍的说法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不忍丢弃祖先骸骨,于是背负祖先骸骨而行,定居后再重新安葬,形成了“二次葬”、“多次葬”的习俗。近年有研究者认为,“二次葬”、“多次葬”原是百越土著的葬俗,是中原客家人接受土著葬俗文化的结果。 一、客家墓祭中对开基祖的崇拜 客家人极为崇拜开基祖,开基祖披荆斩棘、创基立业、功高德望,理应受到子孙的尊敬。客家人对开基祖的墓祭十分隆重,每年全族 人敲锣打鼓,备好牲礼为开基祖扫墓,如:东郊张氏“留徐堂”,是张氏十六世祖“孝创公”于清道光年间兴建。因此“留徐堂”张氏宗族,尊“孝创公”为开基祖,张氏宗族除特别祭祀开基祖“孝创公”外,还特别祭祀“其翰公”和“其翔公”,他们读书中举光耀门庭,祠堂里不仅有专门的牌位,子孙们每年还要到他们的墓地祭祀。“其翰公”为留徐堂长房的祖先,“其翔公”为留徐堂二房的祖先。“其翰公”墓地位于白宫镇飞凤岗,墓碑尚完好无损。“其翔公”的墓地,裔孙们费尽周折于2003年才找到。张氏宗族在梅县长沙镇寻到一块风水宝地,花数万元巨资,修建了一座精美的墓地,将“留徐堂”开基祖“孝创公”与“孝创婆”,以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其翰公”与“其翰婆”、“其翔公”与“其翔婆”合葬于一处,每年合族为其扫墓。梅州、蕉岭、平远张氏宗族每隔两年,去蕉岭为“万山公”举行隆重的墓祭。每隔三年,去福建上杭为“化孙公”扫墓。据台湾《屏东张氏族谱》所述:以前闽、粤、赣张姓尊唐朝名相张九龄为始祖,而自从南宋以来则尊张化孙为始祖。张氏宗族尊张化孙为入闽始祖,确属文化认同,不一定有血缘关系。客家人重视开基祖墓祭,除了对开基祖的崇敬外,亦在增强宗族的凝聚力。 二、客家葬俗中对风水的迷信 客家人极为迷信墓地风水,在客家人的思想观念中,坟墓风水关系到:宗族兴衰、人丁兴旺、子孙祸福、升官发财,甚至富贵贫贱、贤能愚钝、科场得失、相貌美丑都与风水密切相关。明清时期多次 因为争风水宝地引发械斗与诉讼。《嘉应州》(卷八)载:(客民)“惑于风水之说,有数十年不葬者,葬数十年必启视,贮以瓦罐„„甚至听信堪舆,营谋吉穴。侵坟、盗葬,构诉兴狱,破产以争尺。俗之愚陋,莫以为甚”。民间讲究“观形喝势”以定吉凶,即“凭直觉观测将山比作动物,如狮、象、龟、蛇、凤等,并将动物所隐喻的吉凶与人的吉凶相联系”。通常在风水师指点下,选择吉时吉地将死者安葬在风水宝地。由于追求坟墓风水,客家地区夫妻分葬的现象很普遍,所谓:“爷葬南山,娘葬北山”。显然不符合汉民族夫妻合葬的葬俗。如:“留徐堂”张氏七世祖公的坟墓在蕉岭,七世祖婆的坟墓在梅州月梅,每年张氏家族不辞劳苦,分别赴两地进行墓祭。从而导致梅州坟莹遍山,过于分散、过于杂乱的现象。客家人深受儒家思想和灵魂观念的影响,笃信风水的根本目的是祈求祖先庇佑,是风水信仰在民间功利性的表现。“风水信仰与佛家的因果报应说相结合,使民众对风水的信仰更加虔诚。他们希望吉地安葬祖先,使祖先荫庇自己,达到子孙满堂、事业兴旺的现实效果,道出风水信仰的动力一现实利益”。至今梅州客家人对风水观笃信不移,讲究按山形脉势选吉地为祖先造坟,遇到灾祸、疾病及不如意之事,便再迁吉地,不仅劳民伤财,且常导致各族姓争吉地纠纷,尤其乡村为争风水宝地偷葬、抢葬,从而引发宗族间的打架斗殴屡见不鲜。 三、客家葬俗对造坟、修井的重视 客家人极为崇拜历史上有功绩的祖先,对开基祖的坟墓建造相当考究。最好的坟墓用青岗石建筑,富有者的坟墓庄重华丽,墓地宽阔,墓身高大,墓碑堂皇。当过大官的,墓前还竖旗杆,列石马石俑。如:闽粤翰张氏宗族都尊“张化孙”为始祖,“张化孙”生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死于咸淳三年(1267),享年93岁,葬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白砂镇茜洋村的大坪岗上。1995年,其墓地按原样修复,墓前重竖18根华表(代表张化孙生18子),墓堂占地908平方米,谐“久灵发”吉祥之意,墓地占整座山头有3000多平方米,呈“金盘载珠”的自然造型,气势恢弘,蔚为壮观。梅州有专门建筑坟莹的泥水工匠,普通客家人的坟墓也造得比较讲究,大多依山势斜坡而筑,后高前低,以“坐椅地堂式”为最多以“墓庐式”为最豪华,酷似客家民居围龙屋的造型。墓碑后安葬了“金盎”的弯隆形墓室,是围龙屋的“上厅堂”;碑前及碑侧插香燃烛的蜡庵,是围龙屋左右的“横屋”;碑前摆放品的祭台,犹如围龙屋前面的“晒坪”;坟前挖筑的半圆形墓塘,宛如围龙屋前的“池塘”;而墓后筑造的半圆形坟头,正像围龙屋后面的“龙山”,象征承接“龙脉”之处。客家人为长眠地下的先人,设计如此的坟莹造型,表明客家人信奉“人死灵魂在,事死如事生”的祖先崇拜观念。客家人的墓碑,男子皆称为“公”,女子皆称为“孺人”。宋帝被元赶南下,逃到梅县松口,危难之际,遇到一队砍柴的樵妇,樵妇们搁下柴草堵住路口,手拿柴刀分头把守,护送皇帝一行渡江,宋帝感于她们 的忠义及救驾有功,封赠全体樵妇为“孺人,在客家人的思想观念中,修祖坟不但是尊祖敬宗,缅怀祖德,而且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随着华侨回乡寻根问祖增多,梅州地区出现了一股重修祖墓的热潮,并且得到海内外众多裔孙的支持和捐赠。重修祖墓的碑铭随处可见。如;“留徐堂”张氏宗族重修“孝创公”墓地,花费三万余元,并立碑纪念。碑文如下:重修孝创公碑记的经济实力,有些贫困家庭,不惜举债办丧事。正如刘佐泉所言:“客家社会的祖宗观念要比神佛观念更强烈;丧葬之礼诸多繁文缉节,支出浩繁以散财为尽孝,不惜举债卖田以赴”。如果丧葬之礼办得简单,就被视为对死者的怠慢,对祖先的不敬。由于历史、文化、社会、世俗诸多方面的原因,丧葬改革,在客家山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四、结语 粤东客家祖先崇拜的变迁,大致经历了辉煌——衰落——恢复——削弱几个历史时期。 辉煌期:中国乡村长期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使宗族成为辅助国家治理社会“教民、养民的群体”,对农村社会来说承担着政治、经济、宗教等一系列“社会功能”,强化了传统社会的”长老统治”、“礼俗社会”的乡土特征。也形成了完整发达的祖先崇拜体系。粤东客家人长期聚族而居,族内都有“公田”俗称“蒸、尝”,奠定了祭祖的经济基础,族长、房长是宗族祭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强烈的崇祖意识和宗族“血缘观”,使大规模的宗族祭祀成为可能。 种类繁杂的祭祀仪式,又强化了族人祖先崇拜的思想和行为。粤东地区建于明清时的大型祠堂,今天依然可谓群星璀璨,展示着客家人祖先崇拜辉煌的历史。 衰落期:解放后政府取缔宗族的合法性,人民公社、生产队相继成立。族田、被没收,部分祠堂、墓地被毁。全民破”四旧”,神权、族权成了革命对象,大量神兔、牌位、族谱被焚烧,各种大张旗鼓地祭祖活动被禁止,清明到祖坟烧点纸钱也是偷偷摸摸,民间祭祖转入隐蔽状态,祭祀仪式大大简化,但祖先崇拜的情结依然在客家人内心深处。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大削弱了祖先崇拜的经济基础、组织机构和思想观念,客家人的祖先崇拜到了历史上最衰落。 恢复期:改革开放后,政治环境日益宽松,社会经济发生大变革,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解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随着本地经济的发展,又有海内外客家后裔的支持升温。修祠堂祖墓、续族谱家谱、重设神完牌位、祭祀列祖列宗,成为粤东客家宗族的普遍行为。由于宗族内多有通晓祭祀礼仪、热心宗族事务的长者,客家人根深蒂固的宗族观、血缘观对族人的凝聚作用。祭祀仪式日益隆重,逐渐恢复了解放前的整套程序礼仪。 削弱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城乡户籍制度进一步改革,为村民走出封闭乡村提供了机会,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大规模的宗族祭祀逐渐减少,妇女更多地参与祭祀活动。 同时粤东外来人口也增多,传统的血关系来强化宗法关系。祖先崇拜是客家民系最主要的信仰,对客家人的精神世界影响最为深远。客家人祖先崇拜的意义在于通过繁琐的祭祀活动,加深宗族内部成员之间的认同感,提醒族人自觉保持和发扬族风,激励后人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祖先崇拜产生的亲情是维系整个客家社会群体的精神纽带,海内外的客家人虽然分布极广,客家社会大型、庄严、隆重的祭祖仪式,对海内外的客家后裔,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宗族联祭一般择期在大宗祠举行,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子孙也回来参加祭祀大礼。客家人祖先崇拜虽然有历史的局限和封建糟粕,但是“饮水思源”、“爱国爱家”、“尊祖敬宗”、“尊老爱幼”、“光宗耀祖”的思想对维系炎黄子孙对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有重要意义。客家祖先崇拜既保留浓厚的儒教伦理道德观念,又受到周围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研究粤东客家人独特的祖先崇拜文化,虽然并不能代表整个客家社会,但在粤东梅州一带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对我们探讨客家人的民系意识、保存客家文化、研究客家社会的民情风俗,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档为【家丧葬习俗中广东梅州客家人的祖先崇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27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3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