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女大提琴家列传之三——丈夫皆为小提琴家的大提琴双雌

【doc】女大提琴家列传之三——丈夫皆为小提琴家的大提琴双雌

举报
开通vip

【doc】女大提琴家列传之三——丈夫皆为小提琴家的大提琴双雌【doc】女大提琴家列传之三——丈夫皆为小提琴家的大提琴双雌 女大提琴家列传之三——丈夫皆为小提琴 家的大提琴双雌 女大提琴家列传之三 艾夫皆为小提琴家的 音乐人沙龙 ?夏宏 《诗经》丹篇第一首《关雎》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语.古人将男女之情以琴,瑟喻之. ,都是古代的弦乐器,形相似,音也相似;只不过琴略大,少弦,有徽;瑟略小,弦多,琴,瑟 无 徽,仅此而已.两情相悦,谓之琴瑟和谐;反之则谓琴瑟不调,这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 而今抚琴之人大都被奉为稀世珍宝,弄瑟之木更是失传久矣.然而,当...

【doc】女大提琴家列传之三——丈夫皆为小提琴家的大提琴双雌
【doc】女大提琴家列传之三——丈夫皆为小提琴家的大提琴双雌 女大提琴家列传之三——丈夫皆为小提琴 家的大提琴双雌 女大提琴家列传之三 艾夫皆为小提琴家的 音乐人沙龙 ?夏宏 《诗经》丹篇第一首《关雎》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语.古人将男女之情以琴,瑟喻之. ,都是古代的弦乐器,形相似,音也相似;只不过琴略大,少弦,有徽;瑟略小,弦多,琴,瑟 无 徽,仅此而已.两情相悦,谓之琴瑟和谐;反之则谓琴瑟不调,这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 而今抚琴之人大都被奉为稀世珍宝,弄瑟之木更是失传久矣.然而,当初《诗经》中所描绘的那种 男唱女和的美妙意境在今日的现实生活中倒是尚未绝迹.既然琴瑟同为弦乐器,那么夫妇俩皆为提 琴家者的艺坛伉俪则真正称得上是"燕莺成双,相调谐乐"了.本文要介绍两位丈夫都是小提琴家 的女大提琴家. 娜塔丽娅?古特曼 (NataIiaGutman) 古特曼1942年6月14日出生于今哈萨克共和国境内 的卡赞.她降生时正是前苏联饱受纳粹铁蹄肆虐的年代. 其实,在希特勒的军队大举入侵之前这座城市倒是聚集着 众多艺术家和天才艺人的一方净土.古特曼的外祖父阿尼 西姆?伯林(AnisimBedin)是一位小提琴家,曾当过伟大 的奥尔的学生;而同为小提琴家的外祖母似乎来头更大, 不仅受过奥尔的教诲点拨,还曾得到过约阿希姆的耳提面 命呢.在她的上一代中,继父罗曼?沙波兹尼科夫(Roman Sapozhnikov)则是当时全苏颇负盛名的大提琴家,她几乎 通晓大提琴领域的所有经典曲目.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古特曼自小就对音乐特别迷恋,还 在上幼儿园时她就经常在家竖起耳朵偷听隔壁继父为他的 学生们上的课.5岁那年她得到了一把儿童大提琴,他一 拿上手就能以正确的姿势象模象样地拉奏起来.起先是她 外祖父,后来是继父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小古特曼的启蒙老 师.不过,小姑娘的学习进程实在是太快了,9岁时她已 能在公众场合举行她的处女秀演出.为了使她的学习更有 系统,她被送人莫斯科的格涅辛音乐学校,成为该校大提 琴班上年龄最小但却是最具才华的小提琴手.她的第一个 老师是老资格的大提琴演奏家兼作曲家阿斯拉玛兹扬 (SergeiAslamazyan),三年之后又转到学校里最优秀的女教 师科佐鲁波娃(GalinaKozolupova)的班上,并以优异的成 绩毕, 为了进一步深造,古特曼又考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 但仍要求科佐鲁波娃担任自己的专业指导教师.莫斯科音 乐学院本来仗着自己是京城最高音乐学府,一向老子天下 第一,哪会把外校的老师放在眼里.然而面对这位前途未 可限量的古特曼他们不得不向她破例,同意让科佐鲁波娃 来这里继续带古特曼,结果一教又是五年.在莫斯科音乐 学院学习的五年古特曼认为是她人生经历中特别重要的时 期.在与心爱的老师的朝夕相处中她已把自己成为一名大 提琴家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艺磨练得只欠东风了.由于学业 骄人,她被院方留校并成为在学院任兼职教授的罗斯特罗 波维奇的助教.从这位名冠全欧的演奏大师身上古特曼又 汲取了更为丰富全面的艺术素养,也正是在罗斯特罗波维 奇的鼓励下,素有大志的古特曼决定放下教鞭走上舞台, 开始自己演奏家的艺术生涯.1962年在第二届米科夫斯基 20045AVSTATEoFTHEART87 88 音乐人沙龙 国际音乐比赛上,年仅20岁的少女古特曼一举冲入三甲, 初战告捷.在同年稍后于亚布拉格举行的德沃夏克大提琴 比赛中她更是力挫群雄,摘取了比赛的金牌.由此古特曼 在好手如云的前苏联乐坛上脱颖而出,成为当时一颗令人 瞩目的乐坛新星.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东,西方的冷战对峙甚嚣尘上,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古特曼能够出访西方的机会甚少,而她 也只能将自己的艺术才华贡献给国内和东欧兄弟的听众 们.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967年她又报名参加了在西德举 行的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这次她又无可争议地拿到了第 一 名.在比赛中,个子瘦小的古特曼镇定自若,丝毫不受 场内外非音乐因素的干扰,百分之百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演 奏水准终于得偿所愿,凯旋而归.这次比赛的成功为她打 开了通往西方的大门,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就经常活跃于 东,西欧两个音乐舞台之间,成为促进原本"老死不相往 来"的东西方音乐艺术界交流沟通的一名使者.除事业上 春风得意而外,她的感情生活也在向着她招手,一直云英 未嫁的古特曼在国内的演出中渐渐地与一位比自己小4岁 的小提琴家走到了一起,他就是卡冈. 奥列格?卡冈(OlegKagan)是一位生命短暂又常被世 人忽视的优秀小提琴艺术家,他1946年l1月22日出生于 远离祖国陆地的萨 哈林岛(库页岛) 一 个爱好音乐的犹 太裔家庭里.由于 父亲在前苏联海军 部队中服役,因而 后来他们全家又迁 往波罗的海沿岸的 拉脱维亚,卡冈就 是从这里起步走上 音乐之路的.1953 年7岁的卡冈进入 设在首府里加的拉脱维亚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小提琴教师 布朗(JoachimBraun).13岁那年,经过层层选拔,卡冈被 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着名的小提琴教授库兹涅佐夫(Bori Kuznetsov)慧眼识才带到了首都,库氏让他住在自己的家 中亲自开小灶言传身教.在这位名师的调教提携下,卡冈 的琴艺突飞猛进.库兹涅佐夫除担任中央音乐学校的教授 之外也在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兼课,因而后来卡冈也顺理 成章地升入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继续在库氏门下打磨琴 艺.1964年,还是在校学生的卡冈参加了在罗马尼亚举行 的第二届埃涅斯库国际音乐比赛,获得第四名.第二年,在 北欧的芬兰设立了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在前次未能 尽兴的卡冈当然不愿放弃这个机会,已经从学院毕业了的 他毅然报名参加角逐,此番一举中鹄,赢得了头一届西赛 的桂冠,为前苏联争得了荣誉.当时的卡冈才刚满19岁, 载誉而归端的是年少得意,英姿勃发.在1966年他还参加 了第三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结果以微弱的差距屈 居同胞特列亚科夫(VictorTretyakov)之后名列第二.蜇伏 了二年之后1968年卡冈再战江湖,终于在德国莱比锡举行 的巴赫国际音乐比赛中以比对手高出一大截的明星优势再 取一枚金牌.卡冈长得高大英俊,风度翩翩,因而身边总 不缺美女娇娃相随左右.当他与古特曼结识时他已离了一 次婚,前妻还给他留下了一个孩子.尽管这位离了婚的王 老五又引发了众多美女的想入非非,然而卡冈却对比自己 年长4岁且相貌平平的古特曼情有独钟,向她展开了激烈 的情感攻势,终使古特曼降贵纡尊与之结成了秦晋之好. 在随后的几年里,他们的一双儿女玛丽娅和亚历山大 先后降生,为这对琴坛伉俪平添了不少温馨欢快的气氛. 不过,由于卡冈外出旅行演出的任务相当繁重,古特曼不 得不忍痛暂时牺牲自己的事业更多地承担起在家相夫教子 的角色.而卡冈在象自己慈父一般的教师库兹涅佐夫去世 之后,又受到伟大的奥伊斯特拉赫的赏识,这使他在乐坛 上更为春风得意八十年代东,西方的关系逐步改善,前 苏联犹太人开始大批迁居国外,卡冈古特曼夫妇也于1980 年获准移居西方.他们共同出现在爱丁堡艺术节上,在由 斯维特兰诺夫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的合作下他们演奏了勃 拉姆斯的《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重协奏曲》,以此宣告了 他们艺术新生的开始.就古特曼而言,自八十年代中期起 她在国际乐坛的知名度越来越响,她被频繁地邀请在世界 各地举行独奏 音乐会.1985 年,她应邀在 伦敦演奏了普 罗科菲耶夫的 《交响协奏 曲》,结果引来 满堂彩.伦敦 《每日电讯报》 的评论家罗伯 特?亨德森在 第二天的报纸 上这样写道: "古特曼女士在这场演出中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甚至超越了伟大的罗斯 特罗波维奇."众所周知,罗大师正是这部作品的受赠者和 首演者,其权威性毋庸置疑.事实上,古特曼对自己的这 位当年恩师也是推崇备至.然而当被问及"二十世纪大提 琴作品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专为罗斯特罗波维奇而作的,如 果你的演奏诠释与他有所不同时你是否感到有力"时, 古特曼坦然告之:"尽管我曾是他的学生和助教,但我演奏 作品的目的可并不是要演奏得象他一样,虽则我喜欢他的 演奏.举例来说,当一个人演奏肖斯塔科维奇或普罗科菲 耶夫的作品时,假如他是一位具有独到见解和自身个性的 艺术家,那么他的演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就不应当是罗斯特罗波维奇的 录音,而应该看看作曲家在总谱匕说了些什么,因为罗斯 特罗波维奇并没有写 这些作品,因此说到 底他也只是一位作品 的诠释者而已." 除能娴熟完美地 演奏大提琴的经典曲 目之外,古特曼还是 当代大提琴作品的热 心传道士,其中尤其 喜爱卢托斯托夫斯基 和施尼特凯的作品, 认为他们的作品立意深远,旋律规整,作曲手法尽管新颖 简单但却具有无懈可击的艺术效果.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 是:施尼特凯将自己创作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题赠给 了古特曼;四年以后又将他的《第二大提琴协奏曲》献给 了罗斯特罗波维奇,由此可见古特曼在当代大提琴界的地 位.此外,施尼特凯创作的唯一一部大提琴奏呜曲的受赠 者也是古特曼. 除了独奏以及与丈夫举行二重奏音乐会外,古特曼对 室内乐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他们夫妇俩与伟大的钢琴 家李赫特保持着长年的忘年交友谊(李赫特是古特曼继父 的生前挚友),而由他们组成的钢琴三重奏组多年来蜚声 海内外,并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唱片录音. 古特曼与卡冈不仅在艺术上相携共进,他们的家庭生 活也非常圆满和谐.卡冈多才多艺,他的绘画水平之高在 音乐界是独领风骚的.在国内时每年夏天,他们都会带着 三个孩子开着车到莫斯科西南角兹文尼鲁罗德一个中世纪 情调的小镇上去度假.面对着翠郁青葱的美丽山谷卡冈通 常会灵感大发,即兴作起画来,而古特曼也会情趣盎然地 展示一下自己的烹饪手艺.当然也会有他们的好友远道而 来与他们一起住上一段时问.他们整天抚琴弄乐,有时甚 至还化装着客串演歌剧呢.移居国外后,古特曼和卡冈也 喜欢在芬兰的库莫享受类似的休闲体验.然而,自1989年 起卡冈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病状,他于1990年7月15日 去世,年仅44岁. 卡冈去世之后,古特曼仍兴致不减地积极从事着演奏 音乐人沙龙首人龙 和教学.近年来她的演出舞台主要集中在欧洲2000年在 柏林音乐周的开幕仪式上她与由阿巴多指挥的柏林爱乐乐 团合作演奏了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唐?吉诃德》,此 外她还出现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瑞士的卢塞恩艺术节以 及伦敦的BBC逍遥音乐会上从1999年以来古特曼每年都 要在德国的斯图加特音乐学院开设大提琴大师班课程.而 每年的六月初,她又广邀她的艺术家同行一起参加在德国 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的特根西湖举行的国际音乐节.这 是占特曼自己的音乐节,是1990年由她和卡冈共同创办 的卡冈去世后古特曼继承了丈夫的遗愿仍然坚持每年定 期举办为了纪念相守终生的丈夫,古特曼将艺术节的名 称改成了"卡冈国际音乐节" 古特曼的演奏录音除早年在苏联的一部分由原 Melodiya唱片公司发行了少许几款以外大部分的演奏都由 德国的LiveClassics唱片公司予以整理出版,形成一个系 列,它大致为世人勾勒出了古特曼大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 轨迹,成为研究欣赏她演奏艺术不可多得的珍贵档案,可 惜国内不易购得.卡冈录音的情形也相类似,这更拉大了 人们对这对艺术成就颇高的琴坛伉俪的认知距离. 莎朗?罗宾逊 (SharonRobinson) 在七个世纪七十年代,正当那边厢卡冈,古特曼正在 AVSTATEoFTHEART 90 音乐人沙龙 欧洲风生水起,风头正劲之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对琴 坛佳偶也崛然而起.尽管这两对夫妇天各一方,素昧平生, 然而彼此的艺术与人生竟也有几分相似.男的一方都是小 提琴家,女的均为大提琴家.又比方说在结成连理时男的 都已是二婚,而女方则都是大姑娘上轿,自然,他们之间 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古特曼的丈夫英年早逝,只留得 她一人成琴单音孤;而另一对则不仅依然健在,至今还在 乐坛上厮守唱和,他们就是美国大提琴家莎朗?罗宾逊和 她的丈夫吉米?拉雷多. 莎朗?罗宾逊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美国南方休斯顿 的一个音乐之家.她的父亲是男低音歌唱家,母亲则会拉 小提琴.在母亲的影响下几个孩子都从小就开始学习弦乐 器.莎朗由于从小就长得比同龄女孩更为细长,在母亲的 建议下她选择了大提琴.她7岁那年就举行了人生中的第 一 次音乐会.上中学时她进入北卡罗莱纳的一所音乐学校 学习,这时她已将自己的人生与大提琴演奏牢牢地联系在 一 起了.从音乐学校毕业后,19岁的莎朗又相继进入南加 州大学和皮博蒂音乐学院学习并取得学士学位.1974年, 25岁的她在纽约举办了她的首次出演,技惊四座,从此便 开始了她职业的演奏生活. 在国际乐坛上,最主要,最重大的国际音乐比赛大都 集中在欧洲,在美国本土鲜有堪与伊莉莎白,日内瓦,柴 科夫斯基,肖邦等并驾齐驱的顶级赛事.代表着美国最高 水平,也最具权威性的赛事要数创办于1940年的利文垂特 国际音乐比赛了,象钢琴家伊斯托敏,格拉夫曼和范?克 莱本,小提琴家帕尔曼,朱克曼,郑京和等都是在此项大 赛上脱颖而出进而红遍欧美的.1975年,莎朗?罗宾逊在 列文垂特的大提琴比赛中拔得头筹,迅速确立了她在国际 大提琴界的地位和声誉. 也就在同一年,罗宾逊与小提琴家兼中提琴家吉米? 拉雷多(JaimeLaredo)在一次社交聚会上不期而遇.此时 的拉雷多刚离了婚,重又恢复了打单身的王老五身份.拉 雷多尽管来自南美小国玻利维亚,但却是一位出道已久的 名人了.他7岁就来到美国拜师求艺,是小提琴名家金戈 尔德(JosephGingold1909—1995)和加拉米安(IvahGaramain 1903—1981)的得意弟子.1959年,17岁的拉雷多在第三 届伊莉莎白国际音乐比赛中一举夺魁,次年更应邀在卡内 基音乐厅登堂入室,被视为第三世界艺术家实现美国梦的 典范和楷模.与此同时,拉雷多在婚姻上也堪称是一个早 婚的典范,他19岁便与出生于底特律的女钢琴家鲁思?梅 克勒(RuthMeckler)结婚成亲.梅克勒比丈夫大4岁,这 位鲁道夫?塞金的学生以演奏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 的钢琴作品而在琴坛独树一帜.不过,这种姐弟恋式的婚 姻在经过了最初的痴狂与激情之后不久就显现出它的草率 和轻狂来.由于双方都无法正确地平衡艺术与生活两者关 系,他们陷入了一系列的猜忌和冲突之中.分分合合的纷 争到1974年缘分走到了尽头,宣告离异.正当拉雷多的情 感生活出现真空之际,性格活泼开朗,一头金发的罗宾逊 迅速进入他的视野.两人可谓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尽管 拉雷多年长罗宾逊8岁,但这丝毫不能成为这对恋人比翼 双飞的障碍.他俩于1976年结婚,从此在音乐舞台上人们 便不时可以看到他俩夫唱妇随,情深意笃的身影.有意思 的倒是拉雷多的前妻在与拉雷多离婚之后却仍然使用鲁 思?拉雷多的名字继续从事演奏事业. 罗宾逊和拉雷多的结合不只是情感上的两情相悦,更 是艺术上的心心相印.作为分别获得过伊莉莎白小提琴比 赛金奖和利文垂特大提琴比赛桂冠的拉雷多和罗宾逊,他 们独奏的机会应该是顾此失彼,应接不暇的,然而现实却 是自两人成婚后他们的独奏音乐会数量急剧减少,甚至于 连各自单独录制独奏的唱片也很少(罗宾逊从艺至今一共 只录制过两张个人的独奏专辑).他俩把对艺术的热爱都 倾注于室内乐重奏之中. 1977年,也就是罗宾逊和拉雷多结婚的第二年他俩就 偕美籍犹太裔钢琴家卡利许斯坦(JosephKalichstein,1945一 )组成了一个钢琴三重组(以下简称L—R—K三重奏).当 初他们心目中的楷模就是载誉美国长达2O余年的斯特恩一 罗斯一伊斯托敏的黄金组合.卡利许斯坦毕业于朱丽娅音 乐学院,是1969年利文垂特钢琴比赛金奖得主,他与拉雷 多,罗宾逊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金牌组合". 1977年1月在当选总统吉米?卡特的就职典礼上这个钢琴 三重奏组首次公开亮相,为卡特的执政伊始大唱了一曲赞 歌.此后L—R—K三重奏就开始了他们驰誉全国的大规模巡 演.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他们坚持定期举办室内乐系 列演出,迄今为止已将贝多芬,勃拉姆斯,拉威尔和肖斯 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全套三重奏作品灌制成唱片.在欧洲 这个三重奏组也享有盛誉.对于他们的演奏艺术,《纽约时 报》的乐评中这样写道:"他们的演奏热情似火,音乐因变 化起伏而显得扣人心弦,使人心潮澎湃.在卡利许斯坦键 盘上奏响的精确而富力度的琴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 戏剧性;而从罗宾逊和拉雷多先生那柔美温馨的分句中又 分明能触摸到作品的抒情性和深刻意境,使听众心旷神怡 而回味无穷."在2002年三重奏组成立25周年庆典之际, 在阿斯本音乐艺术节上,他们隆重地推出了一系列的庆祝 演出,其中包括演奏贝多芬的全套钢琴三重奏,以及与珂 斯本室内乐团一起合作贝多芬的《c大调三重协奏曲》,由 拉雷多兼任指挥.经过他们多年的苦恼经营,如今纽约的 第92大街已成为一个全美最有影响力的露天的室内乐演奏 的大本营,为演奏家和室内乐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不可多 】磋的理想场所.基于他们对室内乐演奏所 !们被全美音乐家协会授予"2002年室内乐 的称号., 1定的三重奏组合外,罗宾逊拉雷多夫妇也 ]名艺术家们自发组织的室内乐重奏.在他 】大师有小提琴家斯特恩,林昭亮,中提琴 lTree,1934一),原籍波兰的钢琴家艾克 c,1950一)和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等.其 】勃拉姆斯的三首钢琴四重奏荣获了1991年 勺乐演奏奖,而勃拉姆斯的两首弦乐六重 德尔松的弦乐五重奏也被《企鹅唱片评鉴》 . 音乐人沙龙 音乐圈内是有口皆碑的.因着这个缘故不少当代作曲家都 乐于将自己的音乐新作题赠给她.美国当代女作曲家兹维 利希(EllenTaaffeZwilich,1939一)是美音乐界第一位普 利策奖获得者,这位朱丽娅音乐学院的作曲博士曾师从加 拉米安学习小提琴,还曾在斯托科夫斯基领导的全美交响 乐团里演奏过.在2001年兹维利希先生创作了题献给罗宾 逊夫妇的《小提琴,大提琴双重协奏曲》和为I厂R—K三重 奏度身定制的《三重协奏曲》并由被题献者首演并录制了 唱片.另一位美国少壮派作曲家丹尼埃普尔(Richard Danielpour,1956一)则于2002年罗宾逊与拉雷多银婚之 际向这对琴坛伉俪献上了他的大礼:一部标题为《爱之臂》 (TheArmsofTheBeloved)的小提琴,大提琴双重协奏曲. j乐坛,莎朗?罗宾逊认为是一位精力充沛 :术个性的大提琴家,她曾荣获由林肯艺术 ;瑞?菲舍尔独奏艺术家奖和皮亚蒂戈尔斯 二十一世纪以来,罗宾逊这位音乐界的莎 }光程度竟然压倒了在影片《本能》中一脱 颓势的那位电影界的情感女神莎朗(斯 节目《今日秀场》(TodayShow),《午夜秀 lOW》的常客.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星期 ;曾专门制作了一辑介绍她艺术人生的专题 雷多并未生育小孩,固而毫无家庭的牵累, 『精力都投诸了他们所共同挚爱的音乐事业 f人豁达豪爽,急公好义,有男子气,这在 同样,在2003年罗宾逊又在林肯艺术中心首演 了作曲家罗雷姆(NedRorem,1923一)为她而 写的大提琴与乐队作品:《读莎士比亚有感》 (AfterReadingShakespeareo此外,为罗宾逊或 她们夫妇俩创作作品的当代知名作曲家还有帕 特(ArvoPart,1935一),寇赫纳尔(Leon Kirehner,1919一)等. 屈指算来,当年在丈夫眼中被惊为天人的 罗宾逊如今已逾知天命之年,而拉雷多更是花 甲过三了,可是他们的艺术活动却丝毫未见减 少.罗宾逊除了钢琴三重奏外她那瘦弱然而精 神矍铄的身影仍频频亮相于世界各国的音乐舞 台和各大音乐艺术节上;而拉雷多则自上个世 纪70年代起就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指挥 领域,他担任苏格兰室内乐团的指挥兼独奏长 达20年之久,此外他也是圣保罗室内乐团和他 所居住的佛蒙特州交响乐团的指挥.作为加拉 米安的早期弟子,拉雷多与以后的几位师弟最 鲜明的区别就在于他不喜张扬,不事炫耀,然 而却在默默无闻中带教出了一位当今最炙手可 热的小提琴新星莉拉?约塞弗维兹(LeilaJosefowiczo然 而,在一件事上拉雷多与妻子罗宾逊却一反常态,扮演着 一 个异常活跃的角色.他俩都是反战的积极份子,曾和其 他一批着名的艺术家一起在联合国核裁军会议期间举行义 演,呼吁世人早日销毁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 罗宾逊与拉雷多的"二人转"已经唱了28年,随着年 龄的渐渐增长两人的艺术造诣可谓是炉火纯青.情感也可谓 是历久弥坚.或许,出身于印弟安背景的作曲家奥特(David Ott,1947一)奉献给他俩的那首作品《对话》(Conversation) —— 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奏能恰如其分地用音乐描摹出这位 琴坛佳偶相知相爱的共同心曲吧.?[编辑:杨晓东] 下期预告:美国乐坛的东西两大.教母" 045AVSTATEoFTHEART91
本文档为【【doc】女大提琴家列传之三——丈夫皆为小提琴家的大提琴双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27
浏览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