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水灌溉重点

节水灌溉重点

举报
开通vip

节水灌溉重点一、绪论 1.水资源短缺的四种类型:工程型缺水、设施型缺水、污染型缺水、资源型缺水 2.我国的灌溉分区: A常年灌溉带    多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mm,包括西北内陆区和黄河中上游部分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青海、新疆、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不足200mm,年蒸发量则达2000—3000mm。黄河中上游地区: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及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这一地区的绝大部分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由西部200mm向东渐增至400mm,其中70%—80%集中在8—9月,且多暴雨,十年九旱,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节水灌溉重点
一、绪论 1.水资源短缺的四种类型:工程型缺水、设施型缺水、污染型缺水、资源型缺水 2.我国的灌溉分区: A常年灌溉带    多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mm,包括西北内陆区和黄河中上游部分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青海、新疆、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不足200mm,年蒸发量则达2000—3000mm。黄河中上游地区: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及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这一地区的绝大部分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由西部200mm向东渐增至400mm,其中70%—80%集中在8—9月,且多暴雨,十年九旱,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B不稳定灌溉带  多年平均降雨量大于400mm小于1000mm,包括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 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苏北、皖北和京、津二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00—900mm,60-80%降雨集中在6-9月。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 。海拔200m以下。全区降水量300~900mm,自西向东递增;7~9月占全年60%以上,而4~5月仅10%—15%,春旱严重,且持续时间长。 C水稻灌溉带    多年平均降雨量大于1000mm,主要是长江中下游,珠、闽江地区及西南部分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上海及江苏、安徽的大部分。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多年平均降水量800-1800mm,圩垸内地势低洼,易遭洪涝灾害。 珠闽江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本区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属湿热多雨的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地貌单元以高原山地为主。全区为亚热带与热带气候类型,年降水量1000—1500mm 3.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有哪些? 答:(1)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效率 (2)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 (3)节省劳力 (4)对土壤地形的适应性强 二、第一章 5.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气象条件: 气温、大气湿度、风速、日照时间、辐射强度 (2)作物条件:作物品种、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面积〕、生育阶段,作物状况受到气象和土壤条件的限制。如当土壤水分较少时,作物生长受到抑制,叶面积指数较小,同时气孔开度减小,蒸腾和蒸发量减少 (3)土壤因素: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等 (4)农业技术 6.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形态法 答:①按物理形态划分:固态---土壤冻结时才存在                     液态—土壤水分存在的主要形态-                       汽态---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含量少                ②按运动特征划分: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                       毛管水:上升毛管水、悬着毛管水                       重力水 9.水分存在形式与作用力: 10.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与换算 此外,为了将土壤所含实际水量与降雨量、蒸发量进行比较,常需要将一定深度土层中的含水量换算成水层深度(mm),换算公式如下: 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mm)×土壤含水量(体积比)                     =土层厚度(mm)×土壤含水量(重量比)×土壤干容重 由于灌水量常用m3/667m2或m3/ha来表示,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常用水的体积来表示土层内的储水量:               m3/667m2 = 1.5 mm     水层厚度(mm) = 1.5×储水量(m3/667m2)     水层厚度(mm) = 10 ×储水量(m3/ha) 11.如何进行农田土壤水分的调控? 答:生产实践中,由于降雨与灌溉的间断性与农田需水的持续性导致农田水分不足和水分过多现象经常出现。要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就需要采取适当的灌排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调节土壤水分。 1)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 A.降雨量不足; B.降雨入渗量少,径流损失较多; C.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损失水量过大。 2)调节措施: A.灌溉是补充土壤水分的主要方法。  B.采用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降雨利用量,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3)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 ① 大气降水补给农田水分过多; ② 洪水泛滥、湖泊漫溢、海潮侵袭或坡地地面径流汇集等使低洼地积水成灾; ③ 地下水位过高,上升毛管水不断向上补给;或因地下水从坡地溢出,大量补给农田水分; ④ 地势低洼,出流条件不好。 4)调节措施: ①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农田水分过多成灾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加以治理。洪灾、涝灾、渍害和土壤次生盐碱化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同时出现。需要根据灾害发生的原因,采取不同措施或综合措施。 15.如何区分水多的几种灾害,即如何区分洪灾、涝灾、渍害和土壤次生盐碱化? 答:洪灾:因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称为“洪灾”; 涝灾:降雨过多,积水难排,酿成灾害,叫做“涝灾”; 渍害:因降雨、灌溉水量太多,或因地下水补给水量太多,使土壤长期过湿,危害作物生长,叫做“渍害”; 土壤次生盐碱化:在我国北方地区,当地下水位过高,蒸发强烈时, 往往诱发土壤次生盐碱化。 16.何为作物需水量、作物耗水量,作物需水量的组成、二者之间有何异同? 答:(1)作物需水量是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2)作物需水量的组成: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量+棵间蒸发量+组成植株体的水分 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量+棵间蒸发量 或者是: a作物生理需水:作物生命过程中各种生理活动(如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所需要的水分。植株蒸腾实际上是作物生理需水的一部分。 b作物生态需水:指生育过程中,为给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所需要的水分。棵间蒸发即属于作物的生态需水。 (3)作物耗水量,简称耗水量:就某一地区而言,指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 (4)异同点:作物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作物耗水量是一个实际值,又称实际蒸散量。 作物需水量与作物耗水量的单位一样,常以 m3 亩-1 或 mm 水层表示。 18.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有: (1)直接计算法:从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中选择主要因素,如水面蒸发、气温、湿度、日照和辐射等,根据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上述因素与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归纳出经验公式。具体方法有①蒸发皿法(以水面蒸发为参数,也称为a值法)②产量法(以产量为参数,也称为k值法)③多因素法④模系数法                              (2)间接计算法:,通过参考作物需水量间接计算作物实际需水量ETO,乘以相应的作物系数,得到作物实际需水量。方法分为①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布莱尼一克莱多法、以辐射为参数的计算方法、能量法、彭曼综合法、Penman-Monteith法)②实际作物需水量计算(分别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和水分胁迫条件下进行计算) 20.如何利用水量平衡原理确定灌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答:(1)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方程:Wt-W0=WT+P0+K+M-ET W0、Wt分别为时段初和任一时间t时的土壤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湿润层内的储水量; WT―由于计划湿润层深度增加而在单位面积上增加的水量(mm或m3/hm2); P0为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雨量(mm或m3/hm2); K为时段t内的地下水补给量(mm或m3/hm2),即K=kt,k为t时段内平均每昼夜地下水补给量(mm/d或m3/hm2/d); M为时段t内的灌溉水量(mm或m3/hm2); ET为时段t内的作物田间需水量(mm或m3/hm2),即ET=et,  e为t时段内平均每昼夜的作物田间需水量(mm/d或m3/hm2/d)。 为了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要求,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土壤含水量(或储水量)必须经常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即通常要求不小于最小允许含水量θmin(或最小允许储水量Wmin)和不大于最大允许含水量θmax(或最大允许储水量Wmax)。     当计划湿润层内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或储水量)降低到或接近于最小允许值(θmin或Wmin)时,即需进行灌溉,以补充土壤水分,维持作物的正常生长      Wt-W0=WT+P0+K+M-et           (2)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a、有效降水量P0 设计降水量: 选择降水典型年的方法有三种: a) 按年降水的频率选择典型年。因降水量在年内分布不均,尤其是在灌溉季节内降水变差大的地区,雨情往往会不符合设计要求。   b) 按作物生长时期降水量的频率选择典型年。如果灌区主要作物的生长期大致相同时,用此法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c) 按年降水的变化特征分阶段选择典型年,例如可以按干、湿季分别统计计算降水量发生的频率。 有效降水指能被田间作物有效利用的当地降水。一般认为小于2mm(亦有认为小于5mm)的降水对作物无实际意义,为无效降水;降水过大将产生径流和深层渗漏,此两者也为无效降水。因此,有效降水量一般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P0 = P - P径 - P渗 P0= σP b、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是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一般可取为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 计划湿润层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阶段、土壤性质以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有关。对某一特定作物其深度随作物的生长而增加,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c、土壤适宜含水量及上、下限的确定 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含水量称为土壤适宜含水量。土壤适宜含水量介于θmax与θmin之间,随作物品种及其生育阶段、土壤性质等因素而变化。 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既不产生深层渗漏,又要满足作物对土壤空气含量的要求,故一般可取为田间持水量。 土壤含水量的下限土壤允许最小含水率(θmin )应大于凋萎系数,以作物生长不受抑制为准,根据经验取60%左右的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点)比较适宜。 d、地下水补给量 地下水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作物根系活动层内而被作物利用的水量。 其大小与地下水埋藏深度、土壤性质、作物种类、作物需水强度、气象条件、根系层土壤含水量等有关。 地下水位越接近根系活动层,毛管作用越强,地下水补给量也越多。生产实际中常采用经验数据或经验公式确定。 地下水(或下部土层)对根系层的补给可在实测两层间土壤含水量(或基质势)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土壤水分通量获得 。 e、 由于计划土壤湿润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可利用水量 作物生育期内计划湿润层的深度是不断变化的。 若计算时段内计划湿润层深度无变化,则WT 项可设定为零;若时段内计划湿润层变化较大,由于计划湿润层的增加,将增加部分有效水量,此时,WT 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21.如何根据水量平衡图解法拟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答:采用水量平衡图解分析法拟定灌溉制度,其步骤为: 1)根据各旬的计划湿润层深度H和作物所要求的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和下限,求出H土层内允许储水量上限Wmax及下限Wmin,绘于图上。 2)绘制作物田间需水量(ET)累积曲线,由于计划湿润层加大而获得的水量(WT)累积曲线、地下水补给量(K)累积曲线以及净耗水量(ET-WT-K)曲线。 3)根据设计年雨量.求出渗入土壤的降雨量P0,逐时段绘于图上。 4)自作物生长初期土壤计划湿润层储水量W0。逐旬减去(ET-WT-K)值,即至A点引直线平行于(ET—WT—K)曲线,当遇有降雨时再加上降雨入渗量P0,即得计划湿润土层实际储水量(W)曲线。 5)当W曲线接近于Wmin时,即进行灌水。灌水时期除考虑水量盈亏的因素外,还应考虑作物各发育阶段的生理要求,与灌水相关的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灌水和耕作的劳动组织等。灌水定额的大小要适当,不应使灌水后土壤储水量大于Wmax,也不宜给灌水技术的实施造成困难。灌水定额值也象降雨入渗量一样加在W曲线上。 6)如此继续进行,即可得到全生育期的各次灌水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 22.简述说明非充分灌溉的基本思想 答:(1)非充分灌溉:灌溉水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要求而采取的灌溉制度。或需水量ET亏缺的灌溉,即ETa400kPa) (3)按各部分在灌溉季节可移动程度进行分类:①固定式灌溉管道系统、②移动式灌溉管道系统、③半固定式灌溉管道系统 (4)按灌水方法进行分类:①喷灌系统②滴灌系统③微喷灌系统④低压管道输水地面灌溉系统 (5)按压力的来源进行分类:①自压灌溉管道系统、②机压灌溉管道系统 5.灌溉管道系统的规划布置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1)水源与灌区的相对位置 (2)灌区的面积大小、形状和地形 (3)作物的分布 (4)耕作方向 (5)灌溉季节的风速风向 7.试述管道系统工作制度特点。 8.简述输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及特点。 答:(1)小型管网的布置 小型管网(千亩以下,或千亩以上灌溉管道系统中的第二、三级管道以下的管网) ①平原地区:管道为直线,上下级管道互相垂直,上级管道布置在地块中间,向两边分水,末级管道一般与耕作方向相一致。 ②山丘地区:末级管道(支管或毛管)一般沿等高线布置,避免走逆坡。 小型管网布置形式有:“一”字形、“T”形、“L”形、梳齿形、“丰”字形、“工”字形、环状管网、山丘区辐射树枝状管网布置、梯田管灌区管网布置 (2)大型管网的布置 千亩以上灌溉管道系统的骨干管网,由给水栓向二级管网供水。一般按最短路径的原则布置,各管段的管径应为经济管径。按用水概率确定管网流量。 六、第五章 1.地面灌水技术分为:畦灌、沟灌、淹灌三种方法。 2.地面灌水技术方法以及它们的使用条件。 答:(1)畦灌法:是用临时修筑的土埂将灌溉田块分隔成一系列的长方形田块,即灌水畦,又称畦田。灌水时,灌溉水从输水垄沟或直接从田间毛渠引入畦田后,在畦田田面上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坡度方向均匀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及毛细管作用,以垂直下渗的方式逐渐湿润土壤的地面灌水方法。 (2)淹灌法:是先使灌溉水饱和土壤,然后在士壤表面建立并维持一定深度水层的地面灌水方法。它仅适用于水田,如水稻、水生蔬菜以及盐碱地的冲洗改良。 淹灌要求:①格田布置应尽量整齐,最好呈矩形或近似矩形。 ②格田长边一般应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布置,短边(即格田宽度) 顺地面坡度布置为宜。 ③每个格田均应有自己独立的进水口,由毛渠或农渠供水;并应有自己独立的排水口,将废泄水直接排入毛沟或农沟。 ④为便于更有效地控制格田灌排,还可在格田内设置田间水尺或采用自动给水栓和泄水口,以自动控制格田中的水层深度。 (3)沟灌: ①沟灌法:是在作物种植行间开挖灌水沟,灌溉水由输水沟或毛渠进入灌水沟后,在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借土壤毛细管作用从沟底和沟壁向周围渗透而湿润土壤的;与此同时,在沟底也有重力作用浸润土壤。因此,沟灌法与畦灌法相比较,更具有明显的优点。 ②沟灌法适用于灌溉宽行距的中耕作物,如棉花、玉米和薯类和蔬菜等作物。 ③沟灌灌水后不会破坏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结构,可以保持根部土壤疏松,通气良好; ④不会形成严重的田面土壤板结,能减少深层渗漏; ⑤在多雨季节,还可以利用灌水沟汇集地面雨水,并起排水沟的作用; ⑥沟灌能减少作物植株之间的土壤蒸发损失,有利于土壤保墒; ⑦开灌水沟时还可对作物兼起培土作用,对防止作物倒伏效果显著。 ⑧但是劳动强度较大。 3.简述改进畦灌的灌水技术 答:(1)可根据田间的实际灌水实验,如采用不同的单宽流量、不同的改水系数,来实际测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与灌水的均匀度; (2)“三改”灌水技术: ①长畦改短畦      ②宽畦改窄畦    ③大畦改小畦 除此之外还有波涌灌法和长畦分段短灌法。 4.简述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方法 答:(1)膜畦灌:是将塑料平铺在畦面上,作物种在塑膜下畦面内,灌水时将水引入畦田后,水在膜上流,并经由放苗孔或人工打的补水孔和膜缝渗入士中。 (2)膜沟灌:是在沟底和沟坡甚至一部分垅背上铺上塑料薄膜,作物种在沟坡或垅背上,水流通过沟中地膜上专门打的补水孔渗入土壤内。 (3)膜下滴灌:土壤表面覆膜,滴灌带设置在膜下的灌水方法。这种灌水方式特别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如在我国的新疆已得到大面积应用。     膜畦灌、膜沟灌、膜下滴灌与传统的畦、沟灌及滴灌相比较,具有田面蒸发和深层渗漏减少,不冲刷畦、沟,田面不板结,地面糙率降低,保温保墒和提高田间灌水均匀度及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等优点。 5.地面覆盖形式包括 :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沙石覆盖三种。 6.涌流灌溉法:涌流灌溉,是对地面沟、畦灌的发展,又称波涌灌溉或间歇灌溉。涌流灌溉是把灌溉水断续性地按一定周期向灌水沟(畦)供水,它向灌水沟(畦)供水不连续,灌溉水流也不是一次就推进到灌水沟(畦)末端;而是水在第一次供水输入灌水沟(畦)达一定距离后,暂停供水,然后过一定时间后,再继续供水,如此分几次间歇反复地向灌水沟(畦)供水的地面灌水新技术。 7.简述涌流灌溉法的优缺点 答:优点: (1)比同条件下的地面沟(畦)连续灌溉可节水10%—40% (2)田间水有效利用率可提高20%—45% (3)田面水流推进速度通常为连续沟(畦)灌的1.2—1.6倍 (4)灌水均匀度可提高10%—25% (5)可以提高工效30%左右 缺点:涌流灌溉需向灌水沟(畦)间歇性地交替放水和停水,可通过人工控制或自动控制实现。 但若用人工对灌水沟(畦)进行反复地封口、改口和开口,灌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非常繁重,而且也很不易按设计计划控制封口、改口和开口的时间以及其流量。因此,涌流灌溉应尽可能配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专用控制装置和带阀门的管道。 8.涌流灌溉田间灌水方式: 定时段---变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法、定流程---变时段法 、增量法 9.简述渠道防渗的作用 答:(1)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2)减小渠床糙率系数(3)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4)防止渠道长草,减少泥沙淤积,节省工程维修费用(5)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效益。 10.对渠道防渗工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防渗渠道断面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2)地下水位高于渠底时,应设置排水设施。(3)防渗材料及配合比应通过试验选定。(4)采用刚性才材料防渗时,应设置伸缩缝。(5)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冻深大于10cm的地区,应考虑采用防治冻胀的技术措施。(6)渠道防渗率,大型灌区不应低于4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5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70%;井灌区如采用固定渠道输水,应全部防渗。(7)大、中型灌区宜优先对骨干渠道进行防渗。 11.渠道防渗所用材料分类: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①土料防渗②水泥土防渗③砌石防渗④塑料薄膜防渗(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⑤沥青混凝土防渗⑥混凝土防渗等。其中混凝土衬砌是当今渠道衬砌的主要形式。 12.简述渠道防渗的类型及特点 答:①土料防渗  特点:投资少、施工简便,其防渗效果与夯实程度及影响深度有关 ②砌石防渗    特点:就地取材、施工简单、抗冲、抗磨、耐久 ③砖砌石防渗  特点:砖砌护面也是一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防渗衬砌措施,其优点是造价低廉、取材方便、施工技术简单、防渗效果较好 ④混凝土防渗  优点:防渗效果好,一般能减少渗漏损失水量的85%~90%以上;糙率系数小,可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减小渠道的断面尺寸;不生杂草,减少淤积,便于养护管理;经久耐用,一般可用40~50年 ⑤沥青防渗    特点:沥青材料护面具有防渗、耐久、抗碱、造价低、施工简便等优点 ⑥塑料薄膜防渗特点:具有重量轻、运输方便、施工简单、造价低、耐腐蚀、防渗效果好等优点。但应防止杂草丛生,草根穿透薄膜。 七、第六章 1.干旱区雨水农业利用的主要形式:聚集利用、叠加利用、自然利用 2.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是导引、收集雨水径流,并把它蓄存起来,作为一种有效水资源而予以灌溉利用的工程技术措施。 3.简述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的组成. 答: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包括集导引技术、储水技术和灌溉利用技术三个方面,由三大部分组成,即集水工程、蓄水工程和灌溉工程。集水工程与导引工程是雨水集蓄工程的基础;蓄水工程为雨水聚集工程的核心;灌溉工程是雨水聚集工程的目的。 (1)集水工程 集水工程主要包括建立集水区,应用工程技术措施处理集水面,提高集水效率,聚集天然降水,为旱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集水区位置应尽量靠近并稍高于蓄水设施位置,或与蓄水设施组合形成为一个整体;集水区面积的大小,既取决于聚集水量,又与灌溉利用方式、灌溉用水量有密切关系,需通过优化设计确定。 (2)蓄水工程 蓄水工程通常由引水渠沟或管道、入水口、拦污栅、沉沙槽、蓄水设施以及放水装置等部分组成。 (3)灌溉工程 利用集蓄雨水径流灌溉作物,通常都采用最为节水的灌溉方式,目前主要选用滴灌、微喷灌和渗灌。 由于灌溉田块蓄水设施的位置不同,以及各种灌水方式下工作水头大小的要求不同,所以蓄水设施的灌溉取水、放水方式也不同。 4.简述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类型 答: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一般常依据雨水径流微型聚集区域的结构性质划分为4种类型: 1)田面集蓄灌溉工程类; 2)坡面集蓄灌溉工程类; 3)路面集蓄灌溉工程类; 4)屋面庭院集蓄灌溉工程类 。 5.拦截与聚集雨水径流技术一般包括集水面的处理、集水效率的确定、聚集水量的分析计算等三部分内容。 6.如何进行集流面规模设计?(集雨效率与集水量计算) 答:在集流面材料确定后,通过来用水分析计算,依据集水、用水平衡的原则可确定集流面尺寸。全年单位集水面积可集水量(不含导引过程的输水损失):     式中:Fp为保证率等于P的年份单位集水面积上全年可集水量(m3/m2);Ey为某种材料集流面全年集流效率。 Rp为保证率等于P的全年降雨量(mm)。
本文档为【节水灌溉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