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屏蔽泵技术资料

屏蔽泵技术资料

举报
开通vip

屏蔽泵技术资料屏蔽泵技术资料 屏蔽泵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装置内所有的屏蔽泵。 1. 屏蔽泵的正常操作 1.1. 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 确认辅助配管、电气、仪表等已符合运转要求。 ? 对下列项目进行确认 ? 确认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从泵侧看为逆时针); ? 确认轴承监视器的指针未进入红色区; ? 检查泵的各部件并对电机作绝缘检查; ? 全部关闭泵的出口阀和进口阀; ? 如有辅助系统,则打开其阀门; ? 全开进口阀,使液体充满泵内部、进口配管系统。屏蔽泵电动机的转子室内也流入液体。泵使用温度低于0?时,,...

屏蔽泵技术资料
屏蔽泵技术资料 屏蔽泵 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下载怎么下载操作规程眼科护理技术滚筒筛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装置内所有的屏蔽泵。 1. 屏蔽泵的正常操作 1.1. 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 确认辅助配管、电气、仪表等已符合运转要求。 ? 对下列项目进行确认 ? 确认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从泵侧看为逆时针); ? 确认轴承监视器的指针未进入红色区; ? 检查泵的各部件并对电机作绝缘检查; ? 全部关闭泵的出口阀和进口阀; ? 如有辅助系统,则打开其阀门; ? 全开进口阀,使液体充满泵内部、进口配管系统。屏蔽泵电动机的转子室内也流入液体。泵使用温度低于0?时,,泵充满液体要放置20分钟以上,使泵充分冷却。微开出口阀,打开排气阀,充分排气。 1.2. 屏蔽泵的启动 ? 打开进口阀; ? 确认泵已充分排气:进行10,20秒钟运转后,关闭出口阀,停泵。再次进行点动运转,充分排出泵内部的气体; ? 启动泵,检查泵出口压力表是否在规定的压力上,并慢慢打开——————————————————————————————————————————————— 出口阀,使排出量达到工作点流量为止; ? 注意入口过滤器(60,80目)的前后压差。压力差增加时,表示过滤器有堵塞; ? 屏蔽泵运转平稳后检查泵的流量、压力、电流、轴承监测器、冷却水、噪声、振动、汽蚀等情况; ? 打开泵的出口阀门,当流量达到一定量,突然发出响声和振动,这时继续开大阀门,流量仍不增加,说明有汽蚀(此操作应尽可能避免进行,如需进行,只能操作一次),屏蔽泵在汽蚀状态下绝对不能继续运转; ? 在过大的流量下运转时,泵输出部会有振动声,但泵主体无异常,此时要关小出口阀门, 减小流量; ? 泵发生异常时,要立即停止运转。 1.3. 屏蔽泵的停车 1.3.1. 正常停车 ? 关小出口阀至最小流量; ? 停泵; ? 全关进、出口阀; ? 在电动机充分冷却后,停辅助系统; ? 需要检修的泵,还要排除泵体内的工艺介质,并吹扫干净,以备检修; ? 泵长时间停止,要排出泵内的输送介质及冷却系统等辅助配管内的液体。 ——————————————————————————————————————————————— 1.3.2. 紧急停止 在热继电器电路与电磁开关相连接的情况下,若电动机线圈的温度在规定数值之上,泵便会自动停止。通常热继电器在下列情况下将动作: ? 工作液的温度或冷却系统的异常引起的过热。 ? 线圈的电流过载,电动机也会因过载而引起电流继电器的跳闸。 1.4. 屏蔽泵的切换 屏蔽泵的切换方法和离心泵一样,请参照“离心泵切换”。 1.4.1. 屏蔽泵正常运转注意事项 ? 运转中或停机后不能立即触摸电动机外壁,有烫伤的危险。 ? 不得在最小流量下工作。 ? 屏蔽泵绝对不许无液空运转。 ? 屏蔽泵截流运转不许超过一分钟。 ? 屏蔽泵逆运转不许超过一分钟。 ? 运转中一旦过载继电器或热继电器动作造成电动机跳闸,则在确认其跳闸原因前不允许 再启动。 ? 屏蔽泵正式启动前,必须做点动运转。 ? 在打开排气阀排气时,液体为有毒或易燃时,应将液体或气体导入安全场所。 ? 屏蔽泵不允许在非正常工况下运转。 2. 屏蔽泵的日常维护 ? 出口压力表的指针有无异常。 ——————————————————————————————————————————————— ? 电流值是否过载,是否异常。 ? 有无异常声音和振动。 ? 对于有轴承监视器的泵,要注意监视器指针是否在红色指示带 范围内。 ? 泵各部分的温度,有无异常发热的部分。 ? 冷却水系统等的辅助配管中有无异常。 ? 有无液体泄漏的地方。 3. 屏蔽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表2—1) 表2—1 屏蔽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 原因 处理方法 1.不能启动 (1) 电源发生故障; 检查电源; (2) 热继电器不好; 检查; (3) 电机绝缘劣化; 检查绝缘电阻,电机干燥 (4) 转子堵转; 拆开检查,转子烧坏或转子装配时接触咬住。 2.液体不出来 (1) 旋转方向不对; 改变接线,再确认方向; (2) 出口阻力大; 泵重新选择,检查出口配管; (3) 充液不好; 充分充液; (4) 排气不好; 进行充分排气; (5) 发生汽蚀; 调整工艺或操作,防止汽蚀; (6) 吸入侧混入空气; 防止混入空气; ——————————————————————————————————————————————— (7) 吸入管堵塞; 检查清扫过滤器。 3.不能达到规定流量 (1) 叶轮腐蚀; 修理更换或变更材质; (2) 有异物混入; 检查配管或过滤器; (3) 旋转方向不对; 重新接线; (4) 叶轮堵塞; 清扫,检查堵塞原因; (5) 排出端阻力过大; 检查排出侧配管; (6) 液体粘度比规定的大; 符合原规定; (7) 吸入侧混入或积存空气; 防止混入空气,充分排气; (8) 吸入管堵塞; 清扫,检查过滤器; (9) 发生汽蚀; 调整操作防止汽蚀发生; (10) 变换使用条件; 调换时要充分讨论才能使用; (11) 反转; 改正旋转方向。 4.达不到规定的出口压力 (1) 叶轮腐蚀; 修理更换或变更材质; (2) 混入异物; 检查配管或过滤器; (3) 旋转方向不对; 改变接线,再确认方向; (4) 叶轮堵塞; 清扫,检查堵塞原因; (5) 出口侧阻力太大; 泵重新选择,再检查出口配管; (6) 液体粘度规定大; 符合原来规定; (7) 流量过大; 调节出口阀到规定流量; (8) (NPSH不良)汽蚀; 调整操作防止汽蚀发生; ——————————————————————————————————————————————— (9) 吸入侧混入空气或积存气体; 防止混入空气,充分排气; (10) 吸入管堵塞; 清扫检查过滤器。 5.启动后流量不足 (1) 叶轮腐蚀; 修理更换或变更材质; (2) 叶轮与泵壳接触; 重新调整,更换轴承; (3) 推力平衡不良; 重新调整; (4) 混入异物; 检查配管和过滤器; (5) 叶轮堵塞; 清扫,检查堵塞原因; (6) 液体粘度比规定的大; 符合原来规定; (7) 吸入侧混入空气; 防止混入; (8) 吸入管堵塞; 检查过滤器,清扫。 6.电机过载 (1) 绝缘老化; 检查绝缘电阻,干燥电机; (2) 转子堵转; 拆开检查,轴承烧坏或转子装配时接触咬住; (3) 叶轮与泵壳接触; 调整与修理; (4) 推力平衡不良; 重新调整; (5) 混入异物; 检查配管或过滤器; (6) 旋转方向不对; 改变接线,再确认方向; (7) 液体粘度比规定的大; 符合原来规定; (8) 液体比重比规定的大; 符合原来规定; (9) 流量过大; 调节出口阀到规定流量; (10) 泵规格不符; 泵借用时要充分研究再使用。 ——————————————————————————————————————————————— 7.振动大 (1) 轴套腐蚀或磨损; 更换改变材质; (2) 轴承磨损; 更换; (3) 叶轮与泵壳接触; 修理或更换; (4) 推力平衡不良; 重新调整; (5) 轴弯曲; 修理更换; (6) 配管振动、喘振; 检查配管; (7) 异物混入,吸入管堵塞; 检查清理; (8) 叶轮堵塞; 检查清理; (9) 环流系统堵塞; 检查清理; (10) 吸入端混入空气或积存气体; 仔细检查,排气; (11) 发生汽蚀; 调整操作,防止汽蚀; (12) 基座安装螺栓松动; 紧固螺栓; (13) 流量过大或过小; 调整运转条件; (14) 反转; 改正旋转方向; (15) 转子动平衡失调; 检查动平衡,调整平衡。 8.轴承磨损 (1) 转子堵转; 轴承烧坏,转子装配时接触咬住; (2) 轴套腐蚀或磨损; 修理更换; (3) 轴承磨损; 更换; (4) 混入异物; 检查配管和过滤器; (5) 轴弯曲; 修理更换; ——————————————————————————————————————————————— (6) 循环系统堵塞; 检查泵出口管线,清扫过滤器; (7) 断流运转或流量小; 加大流量; (8) 排气不良; 充分排气; (9) 发生汽蚀; 调整操作防止汽蚀。 9.轴承监察器动作 (1) 屏蔽套腐蚀; 修理更换或改变材质; (2) 叶轮腐蚀; 修理更换或改变材质; (3) 轴套腐蚀或磨损; 修理更换; (4) 轴承磨损; 更换。 10.液体温度升高时不出液 (1) 发生汽蚀; 调整错做防止汽蚀; (2) 吸入侧有空气,积气; 排气。 11.转子堵转 (1) 转子咬入异物; 清理异物,更换过滤网; (2) 轴承磨损; 查明原因,更换轴承; (3) 轴弯曲; 矫正弯曲,必要时更换轴; (4) 定子屏蔽套膨胀、变形; 检查介质温度及冷却水量; (5) 转子屏蔽套膨胀; 检查屏蔽套,必要时更换屏蔽套材质; (6) 轴承因热膨胀引起间隙小; 改变轴承(轴套)的材质、尺寸; (7) 电机烧坏; 更换定子; (8) 电机启动转矩不足; 更换转子; (9) 转子导条断裂; 检查电机的启动特性和负荷特性; ——————————————————————————————————————————————— (10) 电源电压低; 检查电源。 12.热继电器频繁动作 (1) 电机过载; 检查流量,液体的比重和粘度; (2) 电机过热; 检查夹套冷却水量及液体温度,清洗环流配管和夹套,检查电气线路有 无故障; (3) 热继电器设定值不正确或继电器本身存在问题; 切换热继电器,更换定子。 13.噪声大 (1) 排气不充分; 重新排气; (2) 反转; 改正旋转方向; (3) 流量过大或过小; 调整运转条件; (4) 汽蚀; 检查NPSHA; (5) 混入异物; 检查过滤器; (6) 泵壳内的水杂声; 检查泵送流量; (7) 叶轮与泵壳接触; 检查轴承及轴的情况,必要时,更换部件; (8) 内部螺栓松动; 拆泵检查。 屏蔽泵的维护与检修 1 .总则 本内容适用于输送一般化工介质屏蔽泵的维护和检修。 2.完好标准 2、1零部件要求 ——————————————————————————————————————————————— 2、1、1零部件尺寸公差要求,精度及材质的选择应符合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图纸要求。 2、1、2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表灵敏可靠并定期校验。 2、1、3主机完整、安全护罩齐全、基础牢固、泵座地脚螺栓紧固良好并且要求齐全。 2、1、4泵进出口管路、止逆阀、调节阀以及润滑冷却系统要求安装合理并且保持完好。 2、2运行状况 2、2、1泵的压力头流量平稳,能达到铭牌出力的90%以上或符合设计工况要求。 2、2、2润滑冷却系统畅通运转良好,轴承监测器、液位计等完整且指示准确。 2、2、3运行平稳,无异声,轴窜量和振动量以及密封的泄漏量符合规定要求。 2、2、4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工况要求 2(3技术资料 2、3、1检修、验收、运行、设备缺陷记录准确齐全。 2、3、2安装使用说明书及易损配件图纸齐全。 2、3、3设备档案记录内容准确,齐全。 2、4设备及其环境 2、4、1设备外壳防腐和保温设施完好齐全。 2、4、2设备表面无油垢、积尘、杂物。 2、4、3密封泄漏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要求。 3、设备的维护 3、1日常维护 3、1、1定时检查电机的电流、电压、温度及泵的进出口压力,流量是否符合运行工况要求 ——————————————————————————————————————————————— 3、1、2检查轴承监测器指示是否处在安全区域内工作;运转是否有异常响声和振动 3、1、3检查各紧固件是否松动 3、1、4检查密封处泄漏量 3、1、5检查泵的各部分温度,应特别注意循环液进、出的温度变化情况 3、1、6冷却水系统的流量和温度是否正常; 3、1、7带机械密封的泵应检查循环液的量是否足够,一般泄漏量小于3ml,h时为正常。 3、1、8备用泵的日常维护 a、 保证润滑冷却系统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b、 作好备用前系统过滤器清理保养工作. c、 室外泵冬季停车应采取保温措施,长时间停车必须将泵内的物料和冷却水系统 的非流动水全放掉,以免冻裂泵壳或腐蚀泵体。 3、2定期维护 3、2、1定期检查各运转部件的运转情况和拆检系统过滤器. 3、2、2定期检查清洗冷却系统和泵冷却夹套. 3、2、3定期校核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表等监测元件 4、设备的检修 4、1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 小修 中修 大修 检修周期 不定期 6个月 12-18个月 ——————————————————————————————————————————————— 4、1、1中修 a、检查轴承监测器是否完好; b、检查各部位联接螺栓紧固情况并消除泄漏点; c、检查与清扫冷却水系统,保证畅通; d、检查机封密封液冷却装置 e、检修或更换出口阀和止逆装置 f(检查、清理系统中的过滤器; g(检查循环系统中针形阀的密封状态和调节是否灵活。 4、1、2大修 a、包括中修内容 b、检查轴承、轴套和推力盘的磨损情况; c、检查定子、转子、壳体和轴的磨损和腐蚀情况,必要时对转子和定子做无损检测; d、全面检查电气接点和泵的绝缘情况,检查定子与转子的电气性能; e、测量转子的径向圆跳动值,必要时对转子部件做动平衡校验; f、清洗、检查冷却器及夹套,涂防锈漆和更换密封圈; g、若带机械密封的屏蔽泵,应检修或更换机械密封; h、清洗叶轮和泵壳内腔,检查叶轮、辅助叶轮的磨损和腐蚀情况,测量口环间隙; i、检查其它各零部件的磨损和腐蚀情况。 j、校验压力表和流量计, 轴承监测器。 4.2设备的检修 4.2.1拆卸前的准备 ——————————————————————————————————————————————— a、 检查检修前设备运行技术状况和监测记录,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故障的原因和部位,制定详尽的检 修技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b、 熟悉设计图样和技术资料; c、 备齐检修所需的工卡量具; d、 核实检修所需更换的部件符合设计要求; e、 按规定进行断电、排空、置换等工艺处理完毕,具备检修条件并办理安全检修证后, 交付检修; f、 其它检修施工安全方面的未尽事项,应执行《公司安全生产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的有关规定。 4.2.2拆卸与检查 a( 卸下辅助配管和冷却器等附属部分,检查有无堵塞和腐蚀。 b( 卸下中间连接体,检查联接螺栓的损坏情况及连接体的磨损情况。 c( 测量间隙g值,g的含义(见图1)。 图l 1. 固定螺栓;2.防松垫片;3.垫片;4.叶轮; 5.下部端盖或热屏;6.轴; 7.调节垫圈,8.轴套 d.卸下叶轮与辅助叶轮,检查其磨损和磨蚀情况,并测量记录口环间隙。 e.卸下轴承监测器,检查其完好情况。 ——————————————————————————————————————————————— f.检测轴的轴向窜动值。 g.卸下前、后石墨轴承与轴承座,检查石墨轴承表面有无磨痕和损伤,并测量其内径和长度值,做好记录。 h.若带机械密封的泵,机械密封的拆卸与检查参照有关规定。 i.卸下转子,不许擦伤屏蔽套表面;检查定子和转子屏蔽套表面的磨痕和腐蚀情况;校核转子部件的跳动值,必要时对定子与转子做无损检测。 j.卸下轴套和推力盘,检查它们的表面磨损和腐蚀情况,测量轴套外径值。 k.检查叶轮与轴、键与轴、轴套与轴的配合尺寸。 4.2.3质量标准 a.屏蔽泵各部螺栓紧固力矩值(见表2)。 螺栓规格 碳钢 不锈钢 M6 l5 1O M8 35 25 MlO 65 40 M12 75 50 M16 l50 150 b.石墨轴承 ?石墨轴承装入轴承座应保证周向能微移l0?左右。 ?本规程技术参数按电机座号分类,泵的功率范围与电机座号的对照见表3和表4。 表3 kW 泵的额定功率 电机座号 泵的额定功率 电机座号 ——————————————————————————————————————————————— ?1.5 0.75,3 3.7,6.27.O,15.O 110210310410 l5,2530,4555,110 5lO6lO710 表4 kW 泵的额定功率 电机座号 泵的额定功率 电机座号 ?1.51.5,4.25.5,7.5 220320420 11,1518.5,2230,55 520620720 ?石墨轴承磨损极限和其它主要参数如图2和表5所示( 图2 l.轴; 2.键; 3.推力盘;4.石墨轴承; 5.轴套 ФA.石墨轴承内径; ФB.轴套外径 表5 mm 电机座号 ФA标准值 标准长度 长度磨损极限 ФA,ФB 110 Ф24(0,+0.021) 45 0.8 O.3 210 Ф28(0,+0.021) 50 O.8 O.4 220310 Ф32(0,+0.025) 60 0.8 0.4 410320 Ф38(0,+0.025) 70 0.8 0.4 510420 Ф46(0,+0.025) 79 0.8 0.5 610520 Ф58(0,+0.025) 114 1.O 0.5 710620 Ф80(0,+0.10) 120 1.0 0.5 720 140 1.5 0.6 c.泵轴的轴向窜动量(见表6)。 表6 mm 类别 电机座号 标准值 极限值 不带机械密封 110 O.7,0.9 3.O 210 0.7,2.1 3.2 310 220 O.7,2.1 3.2 410 320 O.9,2.5 3.6 ——————————————————————————————————————————————— 510 420 1.1,2.9 4.O 610 520 1.2,3.0 4.1 710 620 1.4,3.4 4.5 带机械密封 O(4,0.6 1.00 d.关于g值的标准。 ?叶轮分类号与直径大小相应对照(见表7)。 表7 ? 叶轮代号 叶轮直径 叶轮代号 叶轮直径 J φ80 Zc φ210 Ja φ100 Ze φ220 R φ125 Zd φ235 Za φ150 U φ250 SZb φ160φ185 PV φ280φ315 T φ200 W φ350 ? g的标准值(见表8)。 表8 mm 电机座号 叶轮代号 g标准值 110 R 4 210 R.S.Ja .Za(J 4 T(Zb 4.2 310 220 R(S(Ja(Za(J 4 T(Zb 4.2 U(Zc(Zd(Ze 4.7 410320 R(S.Ja(Za(J 4.2 T(Zb 4.5 U(Zc(Zd(Ze 5 V(P 6 5l0 420 S 4.4 ——————————————————————————————————————————————— T(Zb 4.6 V(Zc(Zd(Ze 5 V(P 6 610 520 S 4.4 T(Zb 4.8 U(Zc(Zd(Ze 5 V(P 6 710 620 T(Zb 4.8 U(P 5.4 V(W 6.4 e.叶轮口环与蜗壳的配合间隙(见表9) 表9 mm 叶轮口环直径 间隙值 极限值 <100 O.4,0.6 1.3 ?l00 O.6,1.00 1.5 f. 轴套、推力盘的表面磨损伤痕深度若超过0.20mm时应换新。 g. 叶轮与轴的配合一般采用H7,js6配合。 h. 轴套与轴的配合,一般选用H7,k6的配合。 i.键与轴的配合尺寸(见表10)。 表10 mm 轴径 40,70 70,1lO 110,230 过盈量 O.009,O.012 O.01l,O(0l5 0.Ol2,0.017 j.叶轮、转子的动平衡试验,精度必须达到G6.3;叶轮的平衡重允许值(见表11)。 表11 mm ——————————————————————————————————————————————— 叶轮外径 ? ?200 201,300 301,400 401,500 不平衡重 g 2 3 6 8 k.叶轮口环与轴套的径向跳动值允许范围(见表12)( 表12 ? 叶轮直径 叶轮口环径向跳动 轴套径向跳动值 ?50 ?O.05 ?0.04 50,120 0.05,O.07 O.04,0.05 120,260 0.06,O.08 0.05,O.08 280,500 0.07,0.09 O.06,0.07 500,800 O(09,O.13 l.振动及表面温度 ?泵体振动值应小于30um; ?普通型泵的轴承部位表面温度不得大于80?。 m.检修注意事项: 设备在进行维护检修时具体工艺参数要以设备出厂时随机技术资料为准,未规定部分可参考本资料. 5(常见故障与处理 5.1常见故障处理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处理办法 泵无法起动 电源缺相 检查接线 绝缘不良 检查绝缘电阻值并干燥电机 转子卡住 拆卸检查轴承是否烧坏和转子组件有无触碰 ——————————————————————————————————————————————— 达不到规定流量值 叶轮腐蚀或磨损 检修或更换叶轮 异物混入 检查管道系统及过滤器清除堵塞 旋转方向不正确 变更电源接线确认转向 产生气蚀引起 重新排气(消除起因 叶轮被堵塞 清扫,排除堵塞 排出管道阻力损失过大 检查排出侧管道系统是否正常 吸入侧有空气混入 消除起因 扬程达不到规定值 叶轮损坏 检修或更换叶轮 流量过大 调整排出阀开度使流量达到规定值 异物混入 检查管道系统及过滤器清除堵塞 旋转方向不正确 变更电源接线并确认转向 管道阻力损失过大 消除起因 气蚀 消除气蚀起因 叶轮被堵塞 清扫,排除堵塞 吸入侧有空气混入 消除起因 电动机电流过载 绝缘不良 检查绝缘电阻值并干燥电机内部 叶轮和壳体接触 检查各有关部件,清除起因 转子卡住 检查轴承是否烧坏或各部件的配合是否正常 轴向推力平衡不良 消除起因 异物混入 检查管道系统及过滤器清除堵塞 工艺技术指标不符 重新调整 泵过热 绝缘不良 检瓷绝缘电阻值并干燥电机内部 叶轮与壳体——————————————————————————————————————————————— 或转子与定子接触 重新检修(消除超因 轴向推力平衡不良 消除不平衡因素 旋转方向不正确 变更电源接线确认转向 工艺技术指标不符 重新调整 循环冷却(润滑系统阻塞 检查清扫过滤器及管路 断流运转或流量过少 重新调整流量消除起因 夹套热交换器的冷却水不足 清扫除垢或调整水流量 气蚀 消除气蚀原因 异常振动或噪音 轴承磨损 更换轴承 轴套腐蚀或磨损 更换轴套 叶轮与壳体触碰 重新调整装配 轴向推力平衡不良 消除不平衡因素 轴弯曲 校正或更新 管道系统的振动冲击 检查管道系统(消除起因 气蚀 消除气蚀起因 异物混入 检查管道系统及粗滤器清除堵塞 吸入侧有空气混入 消除起因 轴承损坏 轴套腐蚀或磨损 更换轴套、轴承 轴弯曲变形 校正更新 轴承磨损 更换轴承 断流运转或流量过少 调整流量并更换轴承 冷却水流量及润滑液流量不足 消除异常因素更换轴承 热动开——————————————————————————————————————————————— 关动作 热动开关不良 检查热动开关并调整处理 绝缘不良 检查绝缘状态并干燥电机内部 断流运转或流量过少 调整流量 夹套热交换器的冷却水不足 清扫除垢或调整水流量 吸入侧有空气混入,润滑液不足 消漏和补充润滑液 轴承监测器失常 轴承磨损 更换轴承 轴套腐蚀或磨损,叶轮腐 蚀或磨损,屏蔽套损坏 更换轴套 修理或更换叶轮修理或更换转子或定子的组件、修复屏蔽套 工艺技术指标不符 调整到规定指标 5.2生产中最常见故障处理 5.2.1屏蔽泵转子抱死,无法启动 原因分析: a.屏蔽套选材不理想,因介质腐蚀造成穿孔,介质与转子或定子内部材料发生反应造成转子、定子配合间隙发生改变或定子绝缘被破坏,无法启动.此故障多发于设备投用初期或工艺物料发生异常变化一段时间内。 解决方法:重新选用适宜的屏蔽套材料,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5.2.2轴承异常损坏频繁: 原因分析: a. 泵气蚀严重,最常见于易汽化液体,泵吸入口阻力过大,可能原因为泵前过滤器阻塞 和配管工艺不合理. ——————————————————————————————————————————————— 解决方法:如果是过滤器引起气蚀可考虑经常清理过滤器和增加过滤面积等, 如果是配管工艺不和理,可考虑改造配管或泵改型. b. 冷却润滑系统阻塞或不足。本故障常见于运行一个周期之后发生. 冷却润滑系统阻 塞可考虑定期清理和清洗此系统和泵体冷却夹套,必要时在冷却水前加装过滤器并定期清理; 冷却润滑不足应加大冷却液流量,保证轴承、电机温度在允许值内. 6.试车与验收 6.1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a.确认各项检修工作已完成,检修记录齐全,检修质量符合规定。 b.仪表及联锁装置齐全、准确、灵敏、可靠。 c.打开循环冷却水系统。 d.关闭排出阀,打开吸入阀,然后打开排气阀充分排气。 e.非自身润滑的泵,润滑系统加好相应润滑液。 f.点动泵确认转子转向。 g.各项工艺准备完成,具备试车条件。 6.2 试车 a.空负荷试车 预防轴承烧损,本类型泵不允许空负荷运转。 c. 负荷试车 ? 检查泵的流量、扬程、应达到额定值的90,以上; ? 检查电流值,不超过电流设定值,设定值一般为工作电流值——————————————————————————————————————————————— 的1(1,1(25倍; ? 检查有无异音和异常振动,振动值应小于30um,噪音不得大于80dA; ? 检查轴承监测器是否处在安全区域内; ? 出、入口压力是否稳定正常。 6.3 验收 检修质量符合规定标准,检修资料齐全准确,经试车合格后按规定办理验收手续,交付生产使用。 屏蔽电泵 1用途和形式 屏蔽电泵是屏蔽电机和泵组合的密封整体,具有无泄漏的独特优点。用来输送易燃、易爆、腐蚀性、剧毒,易挥发和珍贵等液体。基本型是屏蔽电泵中最基本的型式,用途最广。在基本型B型的基础上,根据输送液体的物化性质和使用条件不同,设计制造了逆向循环型N型、高温分离型G型、自吸型Z型和泥浆密封型V型等。 2范围 本说明书中具体介绍了设计压力1.0MPa、2.0MPa、3.0MPa、4.0MPa、6.3MPa,输送介质温度不超过350?,不含颗粒的B型、N型、G型、Z型及含有少量颗粒的V型屏蔽电泵的使用要求、结构、安装及维护检查等内容。 3使用要求 3.1严禁空载运转。 3.2轴承监测器指示黄色区域时,应分解电泵检查轴承,指示红——————————————————————————————————————————————— 色区域必须停车更换轴承。 3.3在保护装置动作的情况下,没有查清动作原因并彻底排除故障之前,不答应继续运转。此时应检查三相电阴的不平衡和绝缘电阻。 3.4彻底清除装置内的铁锈及固体异物。为确保清洁的介质进入泵内,建议在泵入口处安装过滤器。 3.5试运转应在泵内完全布满工作液后进行。 3.6带冷却水的电泵,必须按规定的冷却水流量接通冷却水,然后开车运转。 3.7运转中,如发生异常声音或振动等,必须立即停车,查清原因,排除故障。 3.8不得逆向持续运转。 3.9断流运转不应超过30秒。 3.10不得在引起汽蚀的状态下运转。 3.11电泵的正常工作状态,必须是铭牌规定的性能参数范围,否则影响电泵的轴向推力。 3.12在分解检查泵时,也应检查循环管路有无异常情况。 3.13规格型号不符,不得使用。 3.14运转前,应充分排气。 3.15小于最小流量时,应增设旁通管线,否则不应运转。 4结构 4.1基本型(B及BA型) 基本型的结构剖面图如图1、2,BA型的分解照片如图形,B-V——————————————————————————————————————————————— 型、BA-V型剖面如图4、图5。 从屏蔽电泵的结构图可以看出:定子(20)的内表面和转子(19)表面装有非磁性的耐腐蚀金属薄板制成的定子屏蔽套(22)和转子屏蔽套(21),另外在各自的侧面用耐腐蚀的金属厚板与它们焊接密封起来,与输送液体完全隔离开,使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不受浸蚀。 输送的液体一部分从泵(01)的吸入口?泵的排出口?循环管(34)?后端盖(14)?后侧轴承(15B)与后侧轴套(17)之间的间隙?定子屏蔽套(22)与转子屏蔽套(21)之间的气隙?前侧轴承(15A)与前侧轴套(17)之间的间隙?叶轮(02)的平衡孔?叶轮吸入口。轴内特环方式(B-V型、BA-V型)的循环液体流动方向:泵体(01)吸入口?叶轮(02)? 前端盖(32)小孔(或连接体(33)小孔)?定子屏蔽套(22)与转子屏蔽套(21)之间的间隙?后侧轴承(15H)与后侧轴套(17)之间的间隙?后侧轴头螺栓(46E)通孔?轴(16)通孔?叶轮(02)。另一少部分液体从电机腔?前仙轴承(15A)与轴套(17)之间的间隙?叶轮(02)平衡孔?叶轮吸入口。循环液,对于轴承(15A)、(15B)的润滑冷却以及电动机的冷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循环液中假如有泥浆杂质或流量不足时,就会导致发生故障。 在液体中旋转的转子(19)是由前后两个轴承(15A)、(15B)所支撑的轴(16)构成一体,在轴(16)的前端装有叶轮(02),形成没有轴封的屏蔽电泵。 屏蔽电泵的叶轮(02)所产生的轴向推力,作用于前后推力盘(18)——————————————————————————————————————————————— 上。 当泵体(01)法兰与电动机法兰外径匹配时,采用B型,否则采用BA型,通过连接体起尺寸过渡作用。 4.2逆向循环型(N及NA型) 管路安装注重事项: a. 在泵停止工作时,假如管路能使排出液由于虹吸作用而引起逆流现象发生时,则需在排 出管路中安装逆止阀。 b. 吸入侧的管路,不要选用超过规定的粗管。 c. 吸入侧的管路,要尽量直、短,因自吸时间是由吸入侧管路内的帛气量来决定的。 d. 吸入侧的管路,朝泵的方向是向上倾斜,不要使管路内可能有贮存空气的空间。 e. 吸入侧的管路,无论是接头部分还是焊接部分均不许漏气。 f. 排出侧的管路,如图10所示,假如有空气贮留就会使自吸困难,因此需要设置排气阀。 g. 在排出侧的管路(如图11所示)上装有逆止阀时,在实际扬程较高时,会产生自吸困 难,故需设有排气管路。 h. 当吸入侧的管路较长或输送液体的沸点低的时候,在吸入侧管路的前端,设置底阀是缩 短自吸时间的有效方法。 自吸泵的运转注重事项: a. 开始运转前,必须往泵内充注液体,必须布满并排气。 ——————————————————————————————————————————————— b. 因长时间停车,泵内的残液减少时,需要往泵内补充液体。但对沸点低的液体,即使停 车时间很短,残留液体也会有所减少,也需补充液体。 c. 对于需要冷却结构的泵,在运转前首先接通冷却水。 d. 泵在运转后,假如超过5分钟仍然没有完成自吸作用,则应立即停车。 5安装和试运转 5.1安装前的预备 a. 在搬运屏蔽电泵过程中,要避免碰撞。 b. 在保管时,不要打开包装。 c. 逆向循环管路的阀门(N型、NA型)打开。 d. 接通电源。 e. 稍微打开排出侧的阀门。 f. 观察排出侧的压力。 g. 轴承监测器指示如何。 g1.超过量程??反转,校正接线。 g2.黄~红??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参照“6”。 g3.绿??正常运转。 i. 排出侧阀门不动,运转1~2分钟后,使泵停止运转。侍数分钟后(输送液体的粘度愈大, 停的时间愈长),再次操作排气阀(36)进行排气。如此,反复进行运转、停止、排气操作,直到气体排净为止。 ——————————————————————————————————————————————— 5.4运转 5.4.1试运转后,进入正常运转。首先,慢慢地打开排出侧的阀门,达到规定的流量。 5.4.2这时,对于装设旁通管路装置的,也要同样打开旁通管路阀门。 5.4.3逆向循规蹈矩环管路流量应符合有关规定(N型、NA型)。 5.4.4其它 a.检查电流是否超过额定电流。 b.检查压力表的读数,是否规定值。 c.轴承监测器指示是否正常。 d.运转的声音、振动有无异常现象。 经检查,假如发现上述任何一项有异常时,应切断电源,查找原因,其方法参照“6”。 6维护与检查 6.1分解 6.1.1把排出侧、吸入侧及其它辅助管路的阀门全部关闭。 6.1.2把排泄用的塞子(59)或排泄用的阀门打开,把泵内液体排出。此时,假如确认是安全的可把排气阀(36)打开,加速排液。 6.1.3辅助管路内的液体也必须排出。 6.1.4卸下循环管(34)(B及BA型)及热交换器(35)(G、V型)。 6.1.5由于泵承受配管的一些重量,故在泵体(01)的下面要适当地铺上垫木。 ——————————————————————————————————————————————— 6.1.6卸下紧固泵体(01)的螺栓(46B或46C)。此时没有排净的液体会流出,故应注重。 6.1.7卸下紧固机架(41)与底座(40)的螺栓(46D),沿轴向移动把电动机和叶轮与泵体(01)脱开。取下密封垫圈(66A),要无损地保管好。 6.1.8按图15所示,测量g尺寸,并记录。 6.1.9把用于防止叶轮(02)螺栓(46A)松动的止动垫圈(57A)打开,卸下螺栓(46A),即可取下叶轮(02)。注重小零件不要丢失应妥善地保管,非凡是调整垫圈(58)。应原封不动地捆起来保管。 6.1.10对于B及N型泵,要把螺栓(46B)卸下,再把前端盖(32)卸下来。拆卸时要利用前端盖(32)上的顶丝孔,用螺栓慢慢地顶开卸下来,当端盖离开电动机法兰时,电动机内残留的液体会流出,所以在操作时要注重。前端盖(32)和轴承(15A)一起取下的,在操作时注重不要碰伤转轴。 对于BA和NA型,要把连接体(33)的紧固螺栓46C卸下,再按照与前端盖相同的顺序进行分解。 对于G型泵,首先要把热交换器和导液管连接的法兰卸下,然后按BA与NA型泵的顺序拆卸。 6.1.11松开后端盖(14)的螺栓(46F),取下后端盖(14),同6.1.10。 6.1.12在抽出转子(19)时或者在保管中,应注重不要碰伤转子屏蔽套。 ——————————————————————————————————————————————— 6.1.13后侧轴套(17)的拆卸,要把止动垫圈(57B)打开,卸下螺栓(46E)之后,即可取下。此螺栓(46E)为左螺纹。推力盘(18)也即可取下。 在进行上述分解时,要注重各个零部件不要丢失和损坏。 6.2检查 6.2.1轴承(15A)、(15B) 经过长期运行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邓不下来,此时不应强取,而应该在轴承座内检查。 主要检查下列项目: a. 工作面有无光泽、损伤等。 b. 内径的磨损量应符合表2规定,参见图14。 c. 推力面放射形沟槽磨损程度。 假如检查未发现任何问题,则可继续使用。 假如发现上述的某一项不符合要求时,把紧定螺钉(48)松开,取下轴承。 6.2.2轴套(17)及推力盘(18) a.有无腐蚀。 b.工作面有无光泽、损伤等到。 c.磨损程度。 经过检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 6.2.3检查过滤器(03)、循环管(34)等管路内有无堵塞或附着异物等。 ——————————————————————————————————————————————— 6.2.4各个部件有无磨损等。 6.3组装 把零碎部件洗净,干燥之后,按解体逆顺序组装,但在装配时非凡注重下列事项: a. 为了防止轴套(17)的转动,必须按图14装上键(58B)或销子(60)。 b. 后侧轴套(17)装上后,应正确地销紧止动垫圈(57B。 c. 假如轴承(15A)、(15B)和推力盘(18)没超过规定磨损量,可继续使用。转子组装 后轴向窜量应符合表3规定。 V型轴向窜量:102-0.5~0.7;202-0.6~0.8;302、412-0.7~0.9;422、512、 522-0.8~1.0;532-0.9~1.1(mm)。 d. 叶轮轴向间隙的调整 如图15所示,把叶轮向外拉,测定g尺寸,再用调整垫圈(56)将g尺寸调整到表4规定值。 e. 上紧叶轮螺栓,用止动垫圈(57A)销紧。 f. 如密封垫圈之类零件及其接合 ,均需确认无有害的伤痕和污物后方可组装。对于管接 头和塞子之类零件,都要用新的密封带重新缠紧。 6.4故障及其原因和排除方法 详见表5。 表5屏蔽电泵故障及其原因和排除方法 ——————————————————————————————————————————————— 故障或现象 原因 电动机 泵 振动、噪声 排除方法 不能起动 电流过大 过热 绝缘 轴承监测器指示过大 轴承异常磨损 轴承损坏 不上液 流量太小 达不到扬程 能力降低 产生汽蚀 流量不稳定 振动大 振动逐渐增大 噪声大 噪声逐渐增大 电动机 线圈干燥不良 ? 干燥或返回本公司修理 雨水浸入 ? 检查接线盒和垫圈,保证雨水不能从接线盒浸入 规格不符 ? ? ? ? 返回本公司,更换正确规格 泵 腐蚀 ? ? ? ? ? ? ? 同本公司协商,改换材质 磨损 ? ? ? ? ? ? ? ? 修补或更换,改换材质 轴承负荷过大 ? ? 假如是N(或NA )型,同本公司协商改变逆向循环流量 轴弯曲 ? ? ? ? 校直 平衡不良 ? ? 同本公司协商 异物堵塞 ? ? ? ? ? ? ? ? ? 清除并采取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规格不符 ? ? ? ? ? 返回本公司,更换正确规格 使用条件 吸入阻力大 ? ? ? ? ? ? ? ? 检查清扫,假如带过滤器应分解检查,对于管路重新检查 净正压头不够 ? ? ? ? ? 对吸入液面的高度及吸入阻力进行检查并采取措施,可同本公司协商 排出阻力大 ? ? ? ? 清扫及重新检查管路 排出压力太小 ? ? ? 重新检查管路 异物堵塞 ? ? ? ? ? ? 清除并采取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 杂质混入 ? 采取防止杂质混入的措施 液体比重过大 ? ? ? 同本公司协商 液体粘度过大 ? ? ? ? ? ? 同本公司协商 排气不良 ? ? ? ? ? ? ? 重新按程序排气 存在气体 ? ? ? ? ? ? ? ? 查清原因,采用措施 冷却水不足或断水 ? 设置断水电路,假如变化很大,要重新考虑流量 配管不良 ? ? ? ? ? ? ? 要适当改变配管 缺相 ? ? ? 检修,保证三相电源 反相 ? ? ? 更换二根电源线位置 没接通电源 ? ? 检修配线及电气设备 7接线盒(图13)接线盒按出线口分有单、双口,接线斗有适用于橡套电缆和钢管布线的两种。电泵需远距离控制时,采用双口接线盒,不非凡提出只供单口接线盒。电动机与电源联接,电源的相序须与接线端子相对应。按照电缆之粗细,调整橡皮垫的内径(用户可配钴)。接线时应非凡注重:接线斗必须压紧使耐压密封面严密箍紧,否则不能防爆。 接线板上的G1、G2和1、2、3号标志是为连接监测器和恒温器而设置的。 602、702型号的电泵采用两个接线盒,Y-?起动方式。 8轴承监测器指示说明 轴承监测器指示及电泵状态 可能故障处 检查或处理方法 ——————————————————————————————————————————————— 表针逐渐增大、指针不摆动,有时运转不好。 电源电压升高或者轴承磨损增大。 先检查端电压是否正常再检查轴承磨损,如超过要求值,换新轴承。 表针摆动无规则,电泵流量、压力不稳,内部声音不正常有时端部发热。 循环液系统不正常,流量不足或有气泡。 检查循环液管路,检查电泵类型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表针忽然上升到红色区表针摆动幅度增大且有规则性波动,有时停机后再启动故障消失。 转子笼条胀开造成局部断条。 换同型号新转子。 表针忽然上升到红色区表针摆动幅度增大,且有规则性波动伴随泵内声音不正常。 叶轮摇动、转轴弯曲,口环磨损。 拆开电泵壳检查修理损坏处。 表针%26gt;0.75运转声不通畅,流量压力低下。 相序接反。 检查电源相序并重接电源。 表针正常,运转不通畅流量压力低下或运行正常表针%26gt;0.75。 模块三相电源线与电动机端子的相序一致。轴承监测器热元件线路接反。 检查模块三相电源线及电动机端子引出线的相序按正确相序接好。 表针%26gt;0.5,一相电流为零 断相 检查电源线,把电源接好。 表针忽大忽小或者摆动这种现象是暂时的。 管路混入异物或工作液有结晶或沉淀物。 检查工作液及循环管路排出异物。 电泵工作正常,电源线正接反接始终%26gt;0.75,有时停转一阶段再启动故障消失。 模块或轴承临界测器损坏或者轴承监测器系统——————————————————————————————————————————————— 回路有接地现象。 检查模块输入、输出电参数、检查电表电参数,检查模块及线路板、电回路的各联接线接地点。 表针无指示或反向 模块检查后再组装时,极性装反。仪表损坏,模块选用错误。 检查仪表及模块选用类型模块安装孔及仪表的极性是否符合。 表针在某位置不动 卡针 把仪表拆下检查。 主电路端子对地绝缘为零,或者启动电泵时跳闸。 接线架损坏,模块损坏,主绕组损坏。轴承监测器与热元件线路接反。 把模块及主绕组自接线架上拆下分别检查。 屏蔽泵运行操作规程 8.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大连海密梯克有限公司生产的屏蔽泵开停运行、切换、维护及故障分析与处理等。 8.2 准备 8.2.1 检查泵及电机紧固件,螺栓及各运行部件联接螺栓有无松动,电机静电接地、绝缘是否良好。 8.2.2 检查轴承箱油位。 8.2.3 检查泵入口过滤网是否安装好。 8.2.4 确认泵进、出口压力表等已校好并投用。 8.2.5 泵体排凝后关闭排凝阀。 8.2.6 打开入口阀、逆向循环管路阀门, 用排出侧的放空阀排除泵和管路内气体,使液体充满进出口管线及泵体。 ——————————————————————————————————————————————— 8.2.7 正确投用冷却水系统。 8.2.8 手动盘车2,3圈,转子转动应轻便灵活,无卡紧及轻重不均等现象,无异常响声。 8.2.9 联系电工送电,对新安装泵或检修后的泵,应点动一下检查机泵旋转方向是否正常,若反转,应立即停泵联系电工对电缆头接线“换相”。 8.3 启动 8.3.1 准备好测温、测振仪,听针或听诊器,“F”扳手等工具。 8.3.2 确认入口阀全开、出口阀全关、逆向循环管路阀门全开,出口管路调节阀开度约50%。 8.3.3 按启动电钮启动机泵。检查轴承监测器指示是否正常,密切监视电流指示和泵出口压力指示的变化,察听机泵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检查机泵的振动情况和各运转点的温度上升情况,若有异常,应立即停泵查找原因。 8.3.4 若启动正常(所谓正常,即启动后,电流指针超程后很快下来,泵出口压力高于正常运行压力,无抽空现象,密封、振动、噪音、温度无异常),即可缓慢均匀地打开泵出口阀门,并同时密切监视电流指示和泵出口压力指示的变化情况,当电流指示值随着出口阀的逐渐开大而逐渐上升后,说明量已打出去。当泵出口阀打开到一定开度,继续开大后电流不再上升时,说明调节阀起作用,继续提量应用二次表遥控进一步开大调节阀。 注意:屏蔽泵忌讳介质内含硬质颗粒,因此要求泵出入口管线必——————————————————————————————————————————————— 须彻底清扫干净,并在入口进行较高精度过滤,否则硬质颗粒会造成隔套磨穿。 轴承监测器指示说明:g1——超过量程,表示反转;g2——黄~红,表示有故障,见第8.9部分;g3——绿区,表示正常运转。 8.4 切换 8.4.1 正常切换 8.4.1.1 做好备用泵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正常启动程序启动。切换前流量控制阀应改为手动,并由专人监视以使切换波动时及时稳定流量。 8.4.1.2 备用泵启动正常后,应在逐渐开大备用泵出口阀的同时逐惭关小原运行泵出口阀(若两人配合,一开一关要互相均衡),直至新运行泵出口阀接近全开,原运行泵出口阀全关为止,然后才能停原运行泵。在切换过程中一定要随时注视电流压力和流量有无波动的情况,保证切换平稳。 8.4.1.3 原运行泵停车后按正常停运进行处理。 8.4.2 紧急切换 8.4.2.1 屏蔽泵在下列情况下紧急切换 ? 泵有严重噪音、振动、轴封严重泄漏。 ? 泵抽空。 ? 进、出口管线发生严重泄漏。 ? 工艺系统发生严重事故,要求紧急切换。 8.4.2.2 停原运行泵的电源。 ——————————————————————————————————————————————— 8.4.2.3 做好备用泵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启动备用泵。 8.4.2.4 打开备用泵的出口阀,使出口流量达到规定值。 8.4.2.5 关闭原运行泵的出、入口阀,对事故进行处理。 8.5 停泵 8.5.1 先关闭泵出口阀门,然后按停机按钮停机,视情况关闭入口阀门(如泵不检修,则不必关闭)。 8.5.2 需要检修的泵,要在停泵后实施隔离、排液、停辅助系统,并联系电工停电。 8.6 注意事项 8.6.1 绝对不允许无液体空转,以免零件损坏。 8.6.2 不允许未灌泵排气即运转泵。 8.6.3 启动后在出口阀未开的情况下断流运行一般不应超过1,2分钟。 8.6.4 必要时用出口阀调节流量,不可用入口阀调节流量,以免抽空。 8.6.5 屏蔽泵运行中应注意节流调节时的影响,因发生汽化而出现噪声及振动的问题。 8.6.6 随时检查泵入口滤网的运行状况,判断入口滤网发生堵塞时,及时安排清洗。 8.7 运行维护 8.7.1 检查轴承温度 滑动轴承温度不大于65?,滚动轴承温度不大于70?。 ——————————————————————————————————————————————— 8.7.2 检查振动 15KW以下的转机?1.8mm/s,300KW以下的转机?2.8mm/s,大型转机刚性支承?4.5mm/s,大型转机柔性支承?7.1mm/s。 8.7.3 检查轴承监测器指示是否正常。 8.7.4 检查备用泵 ? 备用泵应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以便及时切换。 ? 应做好机泵的清洁卫生工作,机泵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使机泵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 8.7.5 认真做好运行记录 屏蔽泵轴承检测器 简单介绍一下检测器:轴承检测器的使用目的:1.早期发现轴承一场磨损。2.早期发现转子屏蔽套、定子屏蔽套的腐蚀。 机械式轴承检测器设计非常简单,检测器内充用加压惰性气体和常压的二种,检测器端部有一小圆形的触头,插入转子轴端螺母的凹槽内,触头与端螺母之间间隙相当于轴承最大允许的磨损量。当轴承正常磨损时,静止的探头与旋转的端螺母之间的间隙变小。在轴承磨损达最大允许值时,触头被接触而破裂。导致预充氩气泄出或泵内压力介质进入检测器,从而表使检测器表头指示发生变化。由于检测器探头的材质与定转子屏蔽套的材质相同但厚度只有其一半,同时可以检测工艺介质对泵体的腐蚀情况。 对于机械指示表部分应检查氩气报警器检测器探头端部有没有磨损、磨穿或在装配过程中检测器本身被松动造成预充氩气泄漏,一——————————————————————————————————————————————— 般情况下机械指示表指入红区,就已经是损坏,必须更换为新的(包括锁紧螺母、密封圈、轴承检测器)。 电气式原理是由于轴承磨损后转子偏心回转,埋入定子内的探察线圈便会发生与其偏心量成正比的电压,指示仪就会根据该电压来指示轴承的磨损情况或通过远传信号将泵的电源切断。 电气式指示仪主要检查引线是否错误或断接、泵体的探察线圈、引线是否损坏或未连接,指示仪在断电后指针应能复位,探察线圈可用欧姆表摇一下,检察是否短路或断路。若是探察线圈有问题,麻烦大了,只能返厂了。 屏蔽泵确定正反转 一般的机泵(三相)电机都有正反转,如线接错了就会反转, 这时一般情况下进行相位调换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判断时先将泵点动一下,看联轴接的转向就能判定。屏蔽泵的电机与泵是一起的,那如何确定正反转呢(屏蔽泵是没有风叶的)? 1、 海米迪克泵说明书上明确:将接头L1、L2、L3分别同U1、V1、W1相连,在反转情 况下调换任意两根线即可(说明与普通电机接法是一样的),它是如下进行正反转判断的:正反转可通过泵的出口压力来判断,正常运转时泵的出口压力要比反转时高许多。 2、 大连帝国:通过点动,观察轴承监测器TRG指针,进红区则证明泵反转。不过这种情况 毕竟伤设备,要尽量避免,拆泵前要让维修工把接线头做好标识,——————————————————————————————————————————————— 泵修完安装时按照标 记接线就不会出问题的。,反转泵流量压力都会降低; 点试一下,反转时轴承检测仪肯定在红区,此时赶快停下来,把接线倒一下再启运就没有问题了 3、 日机装泵可以用测转向仪,或可以通过泵出口压力表显示来判断、或通过管道视镜来观 察,因为屏蔽泵试运转必须要有物料的; 4、 电气专业还有一种判断正反转的方法:根据启动电流的值来判断,即当测到的启动电流远 小于正常启动电流值时,断定为反转;但此法如果用于电控室远离与现场的时候比较麻烦。 无密封离心泵选用应注意的事项 一、概述 无密封离心泵,也称无泄漏离心泵,可分为磁力驱动离心泵(以下简称磁力泵)和屏蔽泵,它们在结构上只有静密封而无动密封,因此输送液体时能保证一滴不漏。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无密封离心泵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便于大家合理选用无密封离心泵,通过介绍无密封离心泵的类型、原理、结构,比较磁力泵和屏蔽泵的特性,归纳出无密封离心泵选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二、磁力泵 1( 磁力泵的工作原理 磁力传动是利用磁体能吸引铁磁物质以及磁体或磁场之间有磁——————————————————————————————————————————————— 力作用的特性,而非铁磁物质不影响或很少影响磁力的大小,因此可以无接触地透过非磁导体(隔离套)进行动力传输。 磁力传动可分为同步或异步设计。大多数磁力泵采用同步设计。电动机通过外部联轴器和外磁钢联在一起,叶轮和内磁钢联在一起。在外磁钢和内磁钢之间设有全密封的隔离套,将内、外磁钢完全隔开,使内磁钢处于介质之中,电机的转轴通过磁钢间磁极的吸力直接带动叶轮同步转动。 异步设计磁性传动,也称扭矩环磁性传动。用鼠笼式结构的扭矩环来取代内磁钢,扭矩环在外磁钢的吸引下以略低的速度转动。由于无内磁钢,因此其使用温度要高于同步驱动的磁力传动。 2( 磁力泵的结构 1) 磁力耦合器 磁力传动由磁力耦合器来完成。磁力耦合器主要包括内磁钢、外磁钢及隔离套等零部件, 是磁力泵的核心部件。磁力耦合器的结构、磁路设计,及其各零部件的材料关系到磁力泵的可靠性,磁传动效率及寿命。磁力耦合器应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适用于户外启动和连续操作,不应出现脱耦和退磁现象。 (1) 内、外磁钢 内磁钢应用粘合剂牢固地固定在导环上,并用包套将内磁钢和介质隔离。包套最小厚度应为0.4mm,其材料应选用非磁性的材料,并适用于输送的介质。 ——————————————————————————————————————————————— 外磁钢也应用粘合剂牢固地固定在外磁钢环上。为防止装配时外磁钢的损坏,外磁钢内表面最好也应覆以包套。 同步磁力耦合器应选用钐钴、钕铁硼等稀土型磁性材料;扭矩环传动器可选用钐钴、钕铁硼等稀土磁性材料,或铝镍钴磁性材料。钕铁硼的磁能积高于钐钴,缺点是使用温度仅为120?,且磁稳定性相对较差。钐钴的磁传动效率和磁能积高,并具有极强的抗退磁能力。用于磁力泵的钐钴通常有两种,钐钴1.5级Sm1Co5和2.17级Sm2Co17。钐钴1.5级含钐35%,钴65%,最高使用温度250 ?,居里温度523?;钐钴 2.17级含钐25%,钴50%,钛、 铁等 25%,其最高使用温度达350 ?,居里温度750?。 (2) 隔离套 隔离套也称隔离罩或密封套,位于内、外磁钢之间,将内、外磁钢完全隔开,介质封闭在隔离套内。隔离套的厚度与工作压力和使用温度有关,太厚,则增加内、外磁钢的间隙尺寸,从而影响磁传动效率;太薄,则影响强度。 隔离套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种,金属隔离套存在涡流损失,非金属隔离套无涡流损失。金属隔离套应选用高电阻率的材料,如用哈氏合金、钛合金等,也可选用奥氏体不锈钢,其厚度一般应大于或等于1.0mm。对于小功率的磁力泵,且使用温度较低时,其隔离套也可考虑采用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或陶瓷等。 2)滑动轴承 (1) 碳化硅陶瓷 ——————————————————————————————————————————————— 磁力泵一般采用碳化硅陶瓷轴承。为防止游离的硅离子进入介质,一般应要求采用纯烧结的α级碳化硅。碳化硅滑动轴承,承载能力高,且具有极强的耐冲蚀、耐化学腐蚀、耐磨损和良好的耐热性,使用温度可达500?以上。碳化硅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一般可达3年以上。 (3) 石墨 石墨具有较好的自润滑性能,可经受短时间的干运行,使用温度可达450?,缺点是耐 磨性能较差。石墨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一般可达1年以上。 3(泵保护系统 (1) 轴承状态监测器 如果用户需要,一些国际知名厂商可配置非接触式的轴承状态监测器,用于防止轴承磨损失效、联轴器的脱耦、转子卡住,及功率系统故障等。 (2) 电机功率监控器 电机功率监控器通过监测电机功率,来避免发生低流量或干运转 (3) 温度探头 用温度探头(RTD)来监测隔离套的温度,以反映泵在操作中状态的变化。可防止泵的干运转、内外轴承磨损、严重汽蚀、闷泵、泵卡住、以及系统过热等。 (4) 差压开关 用差压开关来监测泵出口的压力变化,可防止泵的干运转、严重汽蚀、闷泵、泵卡住等。尤其适用于容器卸空/槽车卸载等。 ——————————————————————————————————————————————— (4) 第二层保护 a. 承压密闭的磁耦合箱体 隔离套外为磁耦合箱体,如图1的虚线部分。对于高系统压力下输送某些剧毒或易燃化学品时,该箱体应为承压密闭容器,其设计和试验压力值和泵的液力端相同;且泵外轴和磁耦合箱体之间应设节流衬套和机械密封(俗称二次密封)。 b. 双隔离套结构 (6) 液体泄漏探头 对于采用第二层保护的磁力泵,应设置液体泄漏探头。对于承压密闭的磁耦合箱体结构的磁力泵,当隔离套破裂,或由于其它原因有液体进入磁耦合箱体时,探头就会报警;对于双隔离套结构的磁力泵,当内隔离套破裂,或由于其它原因有液体进入内外隔离套之间的腔体时,探头就会报警。 三、屏蔽泵 1. 屏蔽泵的工作原理 屏蔽泵的泵头和电动机都被封闭在一个被泵送介质充满的压力容器内,此压力容器只有静密封。屏蔽泵的叶轮和电动机的转子固定在同一根轴上,利用屏蔽套将电动机的转子和定子隔开,转子在被输送的介质中运转,其动力通过定子磁场传递给转子。 2屏蔽泵的结构 (1) 滑动轴承 由于转子较长,屏蔽泵需设前后两个滑动轴承座。这两个轴承要——————————————————————————————————————————————— 求精确对中。如果对中不佳,轴承很容易碎裂。 由于石墨材质相对较软,因此屏蔽泵的滑动轴承较多地采用石墨材质。石墨滑动轴承与表面堆焊钨、铬、钴等硬质合金或等离子喷涂氮化硅一类硬质合金制成的轴套组成摩擦副,使用寿命可达一年以上。 也有些屏蔽泵厂商,由于较好地解决了前后两个滑动轴承座的对中问题,因此也可采用纯烧结α级碳化硅材质。如果使用情况良好,纯烧结α级碳化硅滑动轴承的寿命可达三年以上。 (2)屏蔽套 屏蔽泵通常有两个屏蔽套,即定子屏蔽套和转子屏蔽套。用来防止工作介质浸入定子绕组和转子铁芯,其厚度一般为0.4,0.7mm。由于屏蔽套的存在,使电动机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加大,造成屏蔽电动机的性能下降,同时在屏蔽套中还会产生涡流,增加了功率损耗。 对于屏蔽泵,其屏蔽套应选用耐腐蚀性好、强度高的非导磁材料,定子屏蔽套优先选用哈氏合金。转子屏蔽套一般选用哈氏合金或奥氏体不锈钢。 (3) 屏蔽泵的类型 根据被输送液体的温度、压力、有否颗粒和粘度高低等不同要求,屏蔽泵一般可分为基本型(标准型)、逆循环型、高温型、高融点型、高压型、自吸型、液下型、泥浆型、高压管路型,以及专为船舶、核电站和吸收制冷装置用的各种类型屏蔽泵。 2(泵保护系统 为提高使用寿命和运转的安全性,屏蔽泵通常都设有下列保护装——————————————————————————————————————————————— 置。 (1)轴承磨损监测器 轴承磨损监测器有机械式、电气式、机械电气式等型式。当屏蔽泵运转时,可以通过轴承磨损监测器随时监视轴承的运转情况,当轴承磨损较大时就要停车检修或更换轴承,在运转时若发生轴承损坏则立即停车。 (2)电流保护器 屏蔽泵在无液情况下空运转时,会造成轴承损坏。当流量大幅度下降时,电流也会大大降低,此时电流保护器可自动动作而停车。同样,在负载过大时,电流增加较多,电流保护器也会动作,自动切断电流,使电机停止运转,防止事故发生。 除以上两种保护装置外,如果需要,屏蔽泵还可配热交换能力监测器、液面监测器或在 电动机内部装有内压保护器等,以满足不同用途屏蔽泵安全保护的需要。 三、磁力泵和屏蔽泵特性比较 四、选用无密封离心泵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无密封离心泵标准的选用 1)国外无密封离心泵标准 由于屏蔽泵和磁力驱动泵都是无密封离心泵,在结构和制造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国外在制定标准时把这两种泵结合在一起考虑。国外常用的无密封离心泵标准如下: ——————————————————————————————————————————————— 标准号 标准名 API STD 685-2000 Sealless Centrifugal Pumps For Petroleum, Heavy Duty Chemical, And Gas Industry Services ASME/ANSI B73.3M-1997 Specification For Sealless Horizontal End Suction Centrifugal Pumps For Chemical Process ISO 15783,2003 Seal-less Rotodynamic Pumps – Class II 2)国内无密封离心泵标准 我国也有一些针对小型磁力驱动离心泵方面的行业标准,但均属产品标准,对无密封泵选用的意义不大。因此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 委发文同意中国石化集团编制石化行业无密封离心泵标准。该石化行业SH标准《石油化工无密封离心泵工程技术规定》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机械技术中心站组织,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主编,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日机装屏蔽泵有限公司、汉胜工业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杭州大路实业有限公司、大连海密梯克密封泵有限公司参编。 该标准引用了API Std 685-2000的一些条款,并结合中国石油化 工行业的特点编制而成。该标准一并考虑了中、轻负荷无密封离心泵,以及重载荷无密封离心泵,已于2005年8 月通过审查,预计2006年上半年实施。 2( 标准选用 选用屏蔽泵时还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 对于滑动轴承为石墨材质的屏蔽泵,应设轴承磨损监测仪——————————————————————————————————————————————— 表。监测仪表的具体形式(机械式、电气式、机械电气式等)由买卖双方共同商定。 (2) 屏蔽泵使用时,应定期检查电流,轴承磨损情况,是否渗漏运行,是否平稳,振动和噪声是否正常等。 (3) 买方应留意屏蔽泵的排气问题。重载荷屏蔽泵最好应为自排气型;中、轻载荷屏 蔽泵也宜为自排气型,如果卖方有经验,经买方同意,才允许采用手动排气型。对于手动排气型无密封离心泵,卖方必须在泵的醒目之处悬挂“警示”标签,以提醒买方在开车前及维修前后手动排气。 在无密封离心泵范畴内,选用磁力泵,还是屏蔽泵 在无密封离心泵范畴内,究竟是选用磁力泵,还是屏蔽泵,根据它们的特性比较(详见表1),给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 要求占地面积尽可能小时,可考虑选用屏蔽泵; 2) 对泵效率要求较高时,屏蔽泵有一定的优势; 3) 对噪声和振动要求苛刻时,屏蔽泵有一定的优势; 4) 安全性要求很高时,可考虑选用屏蔽泵,或带第二层保护的磁力泵; 5) 对安全性要求特别高时,应考虑选用屏蔽泵; 6) 要求泵和机械密封泵能够互换时,可考虑选用磁力泵; 7) 输送强腐蚀介质,且必须用非金属材料作为过流部件时,可选用磁力泵; 8) 大功率,或输送高温介质,且现场无冷却水时,可考虑选用——————————————————————————————————————————————— 磁力泵;当两者皆可以使用时,应根据业主的要求,以及工程公司(设 计院)的习惯和经验来确定无密封泵的类型。 ———————————————————————————————————————————————
本文档为【屏蔽泵技术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