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采蜜集

采蜜集

举报
开通vip

采蜜集(一) (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乙)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

采蜜集
(一) (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乙)原谷有祖①,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⑴有一老父衣褐( ) ⑵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   ⑶父以足受,笑而去( ) ⑷良因怪之  ⑸谷年十有五( ) ⑹是负义也( ) ⑺乃载祖归养(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良愕然,欲殴之 吾欲之南海 B. 捐祖于野 货恶其弃于地也   C. 父以足受 汝何以收此凶具D. 直堕其履圯下 其一犬坐于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良殊大惊,随目之   (2)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4.甲文中老父的怪异行为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4分)   5.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请写下来。(3分) (二)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1]嵌[2]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3]悬[4]激注。修木异竹,垂阴相荫[5]。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6]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7]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8],俾[9]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10]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 [1]攲:倾斜。[2]嵌:这里是形容岩石像张着口的样子。[3] 洄:水回漩而流。不可名状:不能形容出它的形状。名,说出。状,描摹。[4] 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5] 荫:遮蔽。 [6] 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 [7] 置州:设置郡,作为州治。州,古时的行政区域。 [8] 芜秽:杂草积土。[9] 俾:使。[10] :补助,增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 ①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 ②悉皆怪石( ) ③不可名状( ) ④修木异竹( ) ⑤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 ⑥乃疏凿芜秽( ) ⑦植松与桂( ) ⑧遂命之曰“右溪”( ) 2.右溪的位置在哪?命名的原因是什么?(3分) 3.用文中原话回答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6分) ①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 ②文中如何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 4.本文尽管着墨不多,却抓住了景物的基本特征,既有具体的描绘,又传示空间布局整体性的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整个环境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物象,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各具风格自成一趣。文中写三者的典型语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罢全文,你若进入“右溪游览会有怎样的感受? (三)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rǎng) 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 注释:①攘:窃取,偷。 ②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是非君子之道( ) (2)请损之 ( ) (3)以待来年然后已 ( ) (4)或告之曰( ) 2.翻译:(2分)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3.这个故事启示我们(2分) 参考答案: (一) 1.(1)穿着 (2)回头看 (3)离开 (4)通“又” (5)这 (6)于是、就 2. B 3.(1)张良感到很奇怪,随即望着老人(离开)。 (2)将来有一天父母年老了,不需要再做这个器具(小推车),因此收回家。  4.第一问:老父叫不认识他的张良为他捡鞋子、穿鞋子。 第二问: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5.敬老爱老 (二) 1、①汇合,汇人②全部③说出④长⑤适宜⑥于是⑦种植⑧因此就  2、小溪的位置在道州城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小溪在州右,因而命名为“右溪”。  3、①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②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4、小溪 岸石 竹木 (水)洄悬激注 (石)欹嵌盘屈 (木)垂阴相荫 5.大自然的清幽奇巧,宁静而有生气,和美又觉幽妙。(三)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那就让我少偷点,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如果知道那是不对的,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来年? 感:这个故事在今天,似乎显得太平淡乏味。既无哲理又无智能。只是简单的说教:知错就改。 1.(1)远 (2)减少 (3)明年 (4)有人 2.如果知道那样做不应当,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3.对于错误,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因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rǎng) 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  注释:①攘:窃取,偷。 ②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是非君子之道( ) (2)请损之 ( )  (3)以待来年然后已 ( ) (4)或告之曰( )  2.翻译:(2分)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3.这个故事启示我们(2分)  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5.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颜回好学《史记》 回年 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羿请不死之药 (      )      ②谪令伐树(    ) ③蟾蜍(      )(     )        ④常斫之(      ) 2.翻译句子。 羿妻姬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3.请你说出两个带“月”字的成语,并造句。 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1.解释句中加点词“乃”的用法。 ①乃化为龙矣___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3.用原文语句填空。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故事具体的时间是(                ),文中同时描绘了跳龙门的盛况(                                        )。 自知之明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白见之谓明。” 1.下列句中的“之”与“王之伐越何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B.蜀之鄙有二僧 C.吾欲之南海    D.何陋之有 2.翻译句子。    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3.楚庄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庄子采用什么论证方式指出楚庄王的不明智? 4.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述文章论点,并仿照再写两个短语。 5.谈谈你对庄子所持论点的看法。 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1.选择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其妻请去(    ) A.前往     B.除去   C.离开     D.过去 ②御以实对  (      ) A.正确    B.对证   C.回答     D.队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译文: ②既而归,其妻请去。 译文: 5.本文记叙了晏子车夫的转变过程,表现了车夫的(              )品质,从侧面烘托晏子的(                  )和(                      )的高尚品格。 6.你认为谁最值得你学习?请说明理由。 景公闻命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⑥。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日:“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如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一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3.“雨雪三日而不霁。中“霁”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现代汉语仍保留了这个意思,请举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下面句中加点“是”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是炎帝之少女                B.吾尝疑乎是 C.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D.由是感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白喙_____   ②以堙于东海_____ 3.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 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 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 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 一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2.翻译。(3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二《五柳先生传》 (一 )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j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亦不详其姓字(        )        (2)每有会意(      ) (3)期在必醉(        )      (4)其言兹若入之俦乎(        ) 2.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我的理解: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我的介绍: 三《与朱元思书》 (一)(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    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①猿则百叫无绝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①梅花为寒所勒 D.  ②歌吹为风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四《送东阳马生序》 一[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            ②腰白玉之环: ③再适长山朱氏:            ④往往馕粥不充: 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分) (二 )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烨然若神人                    B. 腰白玉之环     判若两人                          腰缠万贯 C.  右备容臭                      D. 主人日再食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译: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五《小石潭记》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___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4.作者通过描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3.“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4.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5.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 (二)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词语中“去”字与“去国怀乡”中“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乃记之而去            B.去伪存真 C.停数日辞去            D.去留两便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是进亦忧,退亦忧。 (1)进:                        (2)退: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二段结尾说“…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答:                                                               ( 三)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J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环滁皆山也    环: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野芳发而幽香    发: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                                              3.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      ”“       ”、“醉翁亭”等景物。(2分)   4.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2分)   答:                                                       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分)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                                                    七 《 满井游记》 廿二日天稍和,借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澜,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今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午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 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而歌者,红装而发者,亦时时,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与“呷浪之鳞”中的“鳞”字意义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锦鳞游泳  B鳞浪层层    C毛羽鳞鬣    D鳞次栉比 2、下列“之”的词性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毛羽鳞鬣之间     局促一室之内                      B.城居者未之知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脱笼之鹄       倩女之靧面 D.曝沙之鸟      髻鬟之始掠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项(     ) ①作则飞沙走砾  A做  B起  C发作 ②余寒犹厉  A像  B还  C特别 ③游人虽未盛  A壮实 B成年 C很多 4、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 ①以物比人  ②以人比物 ③以物比物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天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曝沙之鸟      髻鬟之始掠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项(     ) ①作则飞沙走砾  A做  B起  C发作 ②余寒犹厉  A像  B还  C特别 ③游人虽未盛  A壮实 B成年 C很多 4、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 ①以物比人  ②以人比物 ③以物比物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天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本文档为【采蜜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7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