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春秋晋国世族研究综述

【doc】春秋晋国世族研究综述

举报
开通vip

【doc】春秋晋国世族研究综述【doc】春秋晋国世族研究综述 春秋晋国世族研究综述 2011年6月 第12卷第2期总第46期 太原史学 JournalofTaiyuanUniversityVo1.12No.2SumNo.46 文章编号:1671—5977(2011)02—0123—04 春秋晋国世族研究综述 王浚波 (太原大学公共外语部,山西太原030009) 摘要:晋国世族研究对研究晋国史乃至整个东周史皆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30年 代至今,有关晋国 世族的大量专着,论文相继问世,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应对这...

【doc】春秋晋国世族研究综述
【doc】春秋晋国世族研究综述 春秋晋国世族研究综述 2011年6月 第12卷第2期总第46期 太原史学 JournalofTaiyuanUniversityVo1.12No.2SumNo.46 文章编号:1671—5977(2011)02—0123—04 春秋晋国世族研究综述 王浚波 (太原大学公共外语部,山西太原030009) 摘要:晋国世族研究对研究晋国史乃至整个东周史皆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30年 代至今,有关晋国 世族的大量专着,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相继问世,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应对这项 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世族兴衰与晋国政局变迁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晋国;世族;研究 中图分类号:K225 一 ,研究意义 西周初年,周王室依据宗法制度,以武装殖民的方 式,将大批同姓,异姓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了众多诸侯 国,实现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封建式的统一"….各诸侯 国国君又分封其庶子以采邑,建立卿大夫之家.在卿大 夫之下,又可分出以"士"为家长的若干父权家长制家庭. 士以下的平民则依据与所属贵族的血缘亲疏来确立宗法 隶属关系,以建立基层的社会组织.这样就形成了从天 子到庶民的宗法隶属的政治体制.史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将上述层层隶 属的宗法关系概括为"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 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 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以血缘亲疏远 近为基础的宗法分封制度规定了各级贵族的继承原则及 其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建立了尊卑分明的社会等级和体 系严密的统治网络,对维护西周政治秩序起到了关键作 用. 随着宗法分封制度的成熟,对春秋时期政治形势的 演进发挥了举足轻重作用的世族势力也逐渐发展起来. 所谓世族,即以血缘为纽带,世代延续,其领袖以嫡长子 继承的宗法贵族集团,也就是各诸侯国中拥有雄厚经济 实力与较高政治地位的宗族.作为天下大宗的周天子将 其兄弟庶幼分封为诸侯,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世族组织. 此后,诸侯又分封其兄弟庶幼(即公子)为卿大夫."公子 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不可再称公孙,乃以其祖父之字为 氏"[2161,便形成了一个新的世族(也就是史书上讲的"别 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即该诸侯国的 公族.这样,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之间都是大宗与 小宗的关系,层层隶属的姬姓世族系统完全形成.此外, 天子和诸侯还分封了一些异姓的诸侯和大夫.他们在其 国或采邑内也分别建立了自己的世族组织.鉴于"同姓 不婚"的原则,这些异姓世族大多与姬姓世族通过婚姻关 文献标识码:A 系结成亲戚,成为宗法关系的必要补充. 由于奴隶主贵族的宗法关系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密切 联系在一起,因而天子,诸侯,卿大夫既是本族领袖又是 相应等级的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即"宗之"又"君之"),上 下等级之间不仅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而且是君主与臣属 的关系,这样便形成了家,国合一的政治格局.在这样的 体制下,各级贵族都十分重视他们之间的宗法关系,特别 强调尊奉共同的祖先.各级"小宗"必须归附于上一级的 "大宗",最后便形成了所有的世族都团结在周天子这个 全国最大的"大宗"周围的局面."尊祖敬宗"观念成为维 护宗法制度的基本信条.在奴隶社会还处于上升状态的 阶段,依据宗法制度建立起来的"血缘的纽带和尊祖敬宗 的观念保证了周天子的权威以及各级贵族的等级隶属关 系,巩固了整个周族统治集团的统治地位"",实现了 君统与宗统的合一,对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发挥了重 要作用. 西周时期,王室大宗对公室小宗和公室大宗对卿大 夫之族的小宗,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均占有绝对优势,因 而当时的政治体制有着很强的稳定性.但宗法分封制度 本身从一开始就蕴含着危机."分封不是荣誉性质的精 神概念,而是有实际物质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的政治实体,即'授民授疆 土…j].诸侯,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军队,具备独立 发展的潜力.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而一些诸侯国的实力 却不断增强,加之二者之间的血缘情感已日趋淡薄,导致 各国公室与王室的离心倾向开始抬头.到"礼崩乐坏"的 春秋初年,作为天下大宗的周天子实际上已无法有效管 辖众诸侯国.从整个周朝的角度看,宗法制度所确立的 天子"宗之"又"君之"的政治模式遭到了破坏.与前者类 似,从春秋中期开始,许多诸侯国的公室也呈现出颓势, 而卿大夫之族则以其封邑为根据地,积极发展私家势力, 实力急剧膨胀.他们在政治上操控国家政权,打破了国 收稿日期:20113一D4 作者简介:王浚波(1979一),男,山西太原人,太原大学公共外语部教师. ? 123? 君"宗之"又"君之"的政治格局,在经济上采用先进的生 产方式,争取民众归附,利用手中的特权,削弱公室,大量 掠夺社会财富,向封建地主阶级转变,成为社会变革的领 导力量.因此,政权下移的形势是当时宗法制度不断瓦 解和社会进步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鲁,卫,宋,郑,晋等国都出现了因公室衰微,世族势 力膨胀,后者架空前者造成政权下移的情况,但晋国由于 自身的特殊情况导致其与前四个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又存 ,卫,宋,郑诸国的世族大多是其公 在着巨大的差异.鲁 族."公族作为君王的宗法组织,是国君政权的血缘靠山 和社会基础,也是国君政权的中坚力量和坚强后盾",因 此从西周到春秋"诸侯列国都是以公室宗族近支作为政 权的主体"[6]11-12,如鲁之三桓(季孙,孟孙,叔孙),展氏, 施氏;卫之宁氏,太叔氏,北宫氏;宋之戴族(华氏,乐氏, 老氏,皇氏),庄族,文族和郑之七穆(罕氏,丰氏,游氏,国 氏,印氏,良氏,驷氏)等.这些公族大都在国内盛极一 时,操控政权,僭越公室,却始终没有取代后者,独霸国 家;国君亦曾试图打击某些危及其权力的强族,但也迫于 某种压力而未能成功.公族与公室处于斗争又妥协的矛 盾统一体中.故而,当时的有识之士便把公室与公族比 喻为根与枝叶,彼此不可分离.正如钱杭先生所讲:"在 这些国家中,不管事实上的争斗如何激烈残酷,但却总有 一 个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在积极地协调,平衡公室与 公族之间的关系.西周宗法理论传统在这些地区有深刻 的影响,理论家们把共同的血缘渊源,作为论证公室与公 族之间建立一种永久性和谐关系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的 首要前提.他们不赞成争斗,不赞成任何一方抛弃对方 而独立发展的趋势.在对立与统一这两极中,他们强调 有秩序的,互为制约的统一.……在这些国家中,宗族尽 可以发展得很大,然而却难以形成统一于一尊的局面,不 仅公室难以向秦国式的中央专制政体演化,而总要顾及 自己的'枝叶',各大宗族也缺乏一种丢弃'本根'独立发 展的自由意识和强烈冲动."而晋国虽然也出现了政权 下移的局面,但在公族与公室的关系,主体世族类型和政 治格局的发展方向三方面与鲁,卫,宋,郑诸国截然不同. 从西周末年到春秋初期,在晋国公族与公室之间先后发 生了两次激烈的夺权斗争,最终公族小宗取代了公室大 宗.刚赢得大宗地位的新公室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 生,排斥近支公族,提拔,倚重异姓,异氏,使之迅速崛起, 导致在国内发挥中坚作用的世族的类型发生了重大变 化.在公室大权旁落之后,异姓,异氏世族的势力急剧膨 胀,最终突破了旧有的政治模式,以"三家分晋"的方式灭 亡了晋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因此,春秋时期晋国 世族势力的发展对晋国政治格局之影响较之于其他诸侯 国更具有特殊性. 古语云:"君以此始,必以此终."_2晋国的兴盛和 灭亡皆与其世族势力的发展有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春 秋初年,晋公室为防止萧蔷之祸制定了"国无公族"制度, 确立了"尚功","尚贤"的人才激励机制,提拔,重用大批 ? l24? 异姓,异氏中的杰出人才,对其迅速称雄于诸侯发挥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晋国称霸的过程中,各异姓,异氏也 由于建立的功勋而得到了君主的丰厚赏赐,实力急剧膨 胀,导致晋政下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到公室被完全 架空后,各异姓,异氏又轮流把持国政,积极发展私家势 力,相互间展开激烈的夺权斗争.最终,从两次大规模的 兼并战争中胜出的赵,魏,韩三家世族瓜分了晋国,演变 为三个新的国家. 异姓,异氏势力的消长变化不但直接促成了晋国政 局独特的演进方式,而且对先秦三晋地区的政治,军事, 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列国形势等诸多方面都产生 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把晋国世族的发展历程及相 关的各项问题搞清楚对研究晋国史乃至整个东周史皆有 重要意义. 二,研究综述 历代学者特别是清朝的顾栋高,高士奇,陈厚耀等人 对春秋时期晋国世族的相关史料分类整理,详加探讨,建 树颇多,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民国 至今,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讨已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孙曜先生的《春秋时代之世 族》,童书业先生的《春秋史》,《春秋左传研究》等书当为 涉及晋国世族相关问题的重要着作. 孙曜先生的《春秋时代之世族》在开篇时便指出:"吾 国春秋时代,各国大夫皆世袭守土,谓之世族,为当时各 国实力之所寄,时代之重心也.?s_孙先生在此书的第九 章"各国世族之概略"中分别介绍了鲁,郑,晋,齐,楚,宋 的世族概况.在第三节中,作者首先简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国无公 族"的实质,指出晋国并非没有公族,只是其与国君的血 缘的关系比较疏远罢了.随后,又概述了晋国各历史阶 段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世族的兴衰过程及其倾轧斗争,清 晰地描述了它们不同的发展轨迹,从中亦可看出世族势 力的消长对晋国政局的重大影响.此外,正文后的附录 "春秋各国世族表"对各国世族的姓别,始封,系统,采地 以及相关考证等内容作了介绍,对我们研究晋国世族很 有参考价值. 童书业先生在《春秋史》的第十二章"弥兵之约的完 成与中原弥兵时期各国内政的变迁"中,精辟地分析了卿 族专权与晋政变迁的关系:"国无公族"制度确立后,异 姓,异氏世族得到了在政坛迅速崛起的良好机遇.到了 春秋后期,在世族兼并中剩下来的范,中行,知,韩,魏,赵 六家卿族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架空了国君,形成 "六卿专政"的局面'.卿族势力极度膨胀导致了政权 下移的政治形势.《春秋左传研究》是童书业先生研究春 秋史的笔记汇编.此书对《春秋》,《左传》所涉及的诸项 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归纳总结.其中,"春秋左传考证" 的第一卷第79条"晋将佐"指出,中军将即最高执政者; "春秋左传札记"的第44条"晋诸卿兴亡"叙述了诸卿族 的兴亡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区域文化研究的不断升 温,探讨先秦三晋地区历史文化的大批着作相继问世. 这些作品在总论或专论某一方面问题时都或多或少涉及 到了晋国世族的相关内容.李孟存,李尚师二先生合着 的《晋国史》,张有智先生的《先秦三晋地区的社会与法家 文化研究》,沈长云先生等着的《赵国史稿》,白国红先生 的《春秋晋国赵氏研究》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 李孟存,李尚师二先生合着的《晋国史》,首先讲述了 晋国从西周初期建立到春秋末年三家分晋的历史演进过 程,其次择要概述了晋国的社会经济,各项制度,民族关 系,疆域版图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状况,对在晋国史上产生 过重要影响的若干世族以及与之相关的官制,军制等内 容也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张有智先生的《先秦三晋地区的社会与法家文化研 形成的文化土壤,政治背景,历史过程三个方 究》,从法家 面阐述了先秦三晋地区何以能够孕育法家文化的内,外 原因.其中第二章"宗族篇:法家文化形成的政治背景" 扼要介绍了晋国宗族的主要类型,内部结构,经济基础, 军事实力及其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和对政局所产生的重 要影响. 沈长云先生等学者合着的《赵国史稿》是第一部系统 研究赵国历史的专着,虽然研究重点放在了战国时期,但 对赵氏家族在春秋晋国的发展过程也做了简略的介绍. 其后,白国红先生的《春秋晋国赵氏研究》从赵氏渊源谈 ,复立直 起,详细介绍了赵氏家族在晋国奠基,初兴,中衰 至领导三家分晋,建立国家的历史过程,对赵氏研究中的 多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赵氏作为晋国极具代表性与 影响力的世家大族,从其个体的剖析中可以看出当时整 个世族群体的共性特征. 同时,涉及或专门探讨晋国世族某一方面的学术论 文也有很多.其中探讨卿族崛起与晋政变迁,晋国世族 关系两方面的论文最多. 研究卿族崛起与晋政变迁的论文中:常正光先生在 《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在晋国的开始解体与晋国称霸的关 系》(《四川大学》,1963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曲沃 代翼之后,宗法分封制被废除,异姓卿大夫制和郡县制逐 步确立.这种变化促使晋国在短时间内称霸诸侯,但同 时又存在着卿大夫专权,架空公室,分裂晋国的隐患. 周苏平先生的《春秋时期晋国政权的演变及其原因 之分析》(《西北大学》,1987年第2期),指出晋国公 室衰微主要是由于卿族控制了军权所造成的. 徐勇先生的《试析春秋中后期晋国的政局和赵氏强 盛的原因》(《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4期),解析了春秋 中后期晋国政权下移和赵氏家族得以强盛原因. 林宏跃先生的《论三家分晋形成的社会机制》(《山 西师大》,1992年第1期)指出:"国无公族"制度为 异姓,异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历史机遇,当他们的采邑发 展为独立王国后,分裂晋国的社会基础便形成了. 张有智先生的《有道变无道:春秋晋国史最生动的一 页》(《史林))2001年第1期),集中讨论了晋国异姓,异氏 宗族在政坛上的崛起,发展,以及这一阶层在政治上的代 表赵氏,栾氏两大家族势力的消长过程. 探讨晋国世族关系的论文中:彭邦本先生的《从曲沃 代翼后的宗法组织看晋国社会的宗法分封性质》(《中国 史研究》,1989年第4期)一文的见解较为独到.此前,许 多学者认为晋献公消灭公族,重用异姓,异氏,使宗法分 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建立了与之相对立的中央集 权制度.彭先生从曲沃代翼及"尽杀群公子"之后晋国的 公族状况,宗法分封制度在晋国的延伸,晋国的社会组织 以及"国无公族"制度之影响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提出了 不同的看法.首先,"国无公族"制度仅以近支公族为打 击对象,而远支公族仍然存在,并且与异姓世族有着同样 的发展机遇.其二,虽然由于晋君的近亲血缘集团遭到 沉重打击,使宗法分封制度在"诸侯立家"这一层面上被 破坏,但在"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的层面上得到了充分 的发展,堪为列国之典型.故而,晋献公对近支公族的防 范措施并没有能够清除宗法分封制度,相反,统治集团的 分封活动还在继续,各个阶层的宗法组织依旧广泛存在, 整个晋国社会的宗法分封性质并未改变. 钱杭先生的《春秋时期晋国的宗,政关系》(《华东师 范大学》,1989年第6期)提出,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室 与宗族之间不存在"根叶"或"本末"关系.从总的发展趋 势上看,宗族将在君主集权统治所允许的范围内,得以保 留并有一定的发展;宗族也不再成为公室的一个对手,不 再作为政治实体,而是作为政权的一个基层组织而存在. 张有智先生的《论春秋晋国宗族组织间的政治关系》 (《史林))2ooo年第1期)指出,国君层面的统治关系属于 "宗,君合一",但君统表现出来的权力关系远比宗统表现 出来的宗法关系要强烈的多,宗统只是维护君统的一种 手段.卿大夫宗族内部的统治关系也与"宗,君合一"大 致相同,但其宗法关系要比国君层面的宗法关系强,这是 由卿族的单一性决定的. 杨秋梅师在《春秋时期晋国公族研究》一文中指 出J,"国无公族"制度确立之后,晋国的公族都是出自献 公以上历代国君的后裔.由于他们与晋君的血缘关系早 已疏远,因而在与公室的关系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首先,他们和异姓世族一样,只有依靠自身的能力与功劳 得到封赏,而与国君的宗法血缘关系已不发挥主要作用. 其次,这些被封土赐爵的远支公族只根据自身的利益来 决定与公室乃至其他世族的离合.宗法关系已经不能使 公族始终与公室保持一致的政治取向.这些变异,使得 晋国社会在春秋大变革的浪潮中,呈现出整体的革命性. 此外,杨秋梅师的《(赵氏孤儿)本事考》(《山西师范 大学》1987年第2期),林宏跃先生的《赵世系中赵 夙与赵衰的辈分考辨》(《山西师范大学》,1988年第 4期),卫文选先生的《晋国赵氏兴盛初议》(《山西师范大 学》,1988年第4期),《晋国县郡考释》(《山西师范 大学》,1991年4月),吕文郁先生的《春秋时期晋国 的采邑制度》(《山西师范大学》,1991年4月),周苏 ? 125? 平先生的《春秋时期晋国的军功制度及其影响》(《西北 大学》,1996年第4期),吴高歌先生的《晋国公族与 卿大夫》(《太原师范学院》,2002年第2期),聂淑华 先生的《晋国的卿族政治》(《晋阳学刊》,2004年第3 期),吴晓霞先生的《试析晋国六卿制》(硕士学位论文, 吉林大学,2007年),吴胜先生的《晋国卿族政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大学,2008年),王准先生的《春秋 时期晋楚家族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2008年)等,也都是研究晋国世族某一方面的重要论文. 三,总结 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专 着,论文对晋国世族的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 于进一步深化研究该课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应注意 到还没有一篇文章系统梳理对春秋晋国的政治形势产生 过重大影响的若干世族的兴衰历程,并且揭示这一群体 的发展规律及其对政局演进所起的关键作用.因此,今 后应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春秋晋国各阶段在 政界占有重要地位的若干世家大族的发展历程,进而以 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世族兴衰与晋政格局之变迁的关 系.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陈戍国.周礼?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 1989. [4]钱宗范.周代宗法制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1989. [5]杨秋梅.山西历史与文化[M].太原:三晋出版社, 2008. [6]杨秋梅.春秋时期晋国公族研究[c]//徐跃勤.多维 视野下的中外历史文化.太原:书海出版社,2005. [7]钱杭.春秋时期晋国的宗,政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 ,1989(6). [8]孙曜.春秋时代之世族[M].上海:中华书局,1936. [9]童书业.春秋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 [1O]张有智.先秦三晋地区的社会与法家文化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1]白国红.春秋晋国赵氏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12]李孟存,李尚师.晋国史[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 社,1999. [13]沈长云.赵国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0. [责任编辑:姚晓黎] SummaryofResearchofPatriarchalClansoftheJinState WANGJun-bo (ForeignLanguagesDepartment,TaiyuanUniversity,Taiyuan030009,China) Abstract:TheresearchofthepatriarchalclansoftheJinStateisofgreatsignificancetotheresea rchofthehistoryoftheJin StateandtheEasternZhouDynasty.From1930stothepresent,alotoftreatisesandthesesonthepatriarchalclansoftheJin Statehavebeenpublished,whichestablishedthesolidfoundationforthefurtherresearch.Fro mnowon.weshouldmakethe thoroughstudyontheintrinsicconnectionbetweenriseanddeclineofthepatriarchalclansand changesoftheJinState'politi— calsituationthatisanimportantaspectoftheresearch. Keywords:theJinState;patriarchalclans;research ? 126?
本文档为【【doc】春秋晋国世族研究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7-10-18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