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

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

举报
开通vip

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分类号:I207.2单位代码:10719学号:160104010密级:论文题目: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论文作者:刘彦指导教师、职称:孙鸿亮教授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提交论文日期:二〇一九年六月延安大学创新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延安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

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
分类号:I207.2单位代码:10719学号:160104010密级:论文题目: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论文作者:刘彦指导教师、职称:孙鸿亮教授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提交论文日期:二〇一九年六月延安大学创新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延安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本人签名: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延安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延安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延安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人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彦指导教师孙鸿亮摘要:敦煌讲唱文学作品的发现,为探寻中国古代讲唱文学的源流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在我国俗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在敦煌讲唱文学中篇目虽少,但体制鲜明,渊源流长,而学界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却未有发现。本文以现存的25篇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分为变文、词文、话本和故事赋四类。因学界对7篇变文的体制渊源的研究已经相当精辟,本文重点剖析了词文、话本、故事赋的体制特征和渊源。词文主要以七言韵文唱述我国传统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时闻民俗,其体制渊源承袭于我国汉魏乐府诗和民间七言叙事歌谣;话本以白话口语散说我国传统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体制上源出于我国传统“说话”伎艺;故事赋以四六言为主,散说我国传统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间杂少量韵唱,讲唱故事问答嘲戏,塑造人物俳谐滑稽,体制上源出于我国传统俳谐杂赋。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中,除变文受佛教俗讲体制影响较大外,词文、话本和故事赋体制的来源主要是我国传统讲唱文学,题材上更是如此。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词文、话本、故事赋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变文的影响。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主要源出于我国传统讲唱文学,承前启后,在体制和题材上开启了宋元明清以来讲唱文学,丰富了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和内容。非宗教题材敦煌变文、词文、话本、故事赋在宋元明清以来融合枝分发展,形成了话本、诸宫调、陶真、涯词、平书、词话、弹词、鼓词等众多讲唱体制。而其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时闻军政和寓言故事四种题材,也成为后世讲唱文学小说(话本之一类)和讲史类题材雏形。在整体篇目内容与具体故事情节上,为后世讲唱文学、戏曲和小说(章回小说)等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素材。宋元明清以来丰富的讲唱文学体系是对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二者是嫡系苗裔的关系。关键词: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ResearchonDunhuangSpeakingandSingingLiteratureinNon-religiousSubjectsAbstractDunhuang'ssuicidenotewasfoundmorethan100yearsago.InDunhuang'ssuicidenote,thespeakingandsingingliteraryworksisofgreatimportanceinthehistoryofChinesespeakingandsingingliterature.ItisthefoundationofthespeakingandsingingliteratureoftheSong,Yuan,MingandQingdynasties.Dunhuang'sspeakingandsingingliteratureonnon-religioussubjectshasveryfewarticlesinDunhuang'sspeakingandsingingliterature.Butitsoriginislonganditsstyleisclear.Infact,itisthefocusoftheentireDunhuang’sspeakingandsingingliterature.However,scholarsonDunhuang’sspeakingandsinginghasnotyetstudieditasawhole.Wehaveidentified25existingnon-religiousthemesofDunhuang'sspeakingandsingingliteraryworks,basedontheoriginaltitle,contemporaryhumanitiesandtextualfeatures.Accordingtodifferentsystems,theyaredividedintofourcategories:Bianwen,Ciwen,Huaben,andGushifu.BecausetheacademicresearchontheinstitutionaloriginsofthesevenessaysofBianwenhasbeenquiteincisive,thispaperfocusesontheinstitutionalcharacteristicsandoriginsofCiwen,Huaben,andGushifu.Ciwenmainlynarratesthetraditionalhistoricalstories,folklegendsandfolkcustomsofthecountryintheseven-characterverse.TheoriginofthesystemisinheritedfromtheHanWeiYuefupoemsandthefolkseven-characternarrativesongs.Inthevernacular,HuabentellsthestoryoftraditionalChinesehistoryandfolklore.Inthesystem,itoriginatesfromthetraditional"speaking"oftheChineseart.Gushifuisbasedonfourorsixwords.IttellsthestoryoftraditionalChinesehistory,folkloreandfables.Itsstoriesarefunny,itscharactersarehumorous,anditsthemesarefar-reaching.ThesystemisbasedonthetraditionalChinesehumorousFu.Inthenon-religioussubjectDunhuangspeakingandsingingliterature,BianwenisgreatlyinfluencedbytheBuddhismsystem.ThesystemsandsubjectsofCiwen,Huaben,GushifuaremainlythetraditionalChinesespeakingandsingingliterature.Ofcourse,wedonotdenythatCiwen,Huaben,andGushifuaremoreorlessinfluencedbyBianwen.Dunhuangspeakingandsingingliteratureonnon-religioussubjectsisasolidsystemandsubjectmatterfoundationforlatergenerationsofsingingliterature.Onthebasisofit,duringtheSong,Yuan,MingandQingDynasties,newspeakingandsingingsystemssuchasHuaben,Zhugongdiao,Tanci,andGuciweregraduallyformed.Theirsubjectmattercategoriesaremainlyshortlegendsandlonghistoricalstories.Theirmaterialsareveryrich.Thesecamefromnon-religiousthemesDunhuangspeakingandsingingliterature.Thenon-religiousthemeDunhuang'sspeakingandsingingliteraturereallyopenedupanewchapterofsingingliteraturesuchasHuaben,Zhugongdiao,Tanci,andGuciintheSong,Yuan,MingandQingDynasties.Graduate:Liuyan(ChineseAncientLiterature)Directed:Prof.SunhongliangKeywords:Thenon-religioustheme;Dunhuang;Thespeakingandsingingliterature.目录引言....................................................................................................................................1(一)学术史的简要回顾..............................................................................................1(二)本选题的研究意义..............................................................................................4一、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概述..............................................................................5(一)概念界定..............................................................................................................5(二)现存作品..............................................................................................................7二、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的体制渊源..................................................................10(一)词文....................................................................................................................101、词文的体制........................................................................................................112、词文的渊源........................................................................................................14(二)话本....................................................................................................................161、话本的体制........................................................................................................162、话本的渊源........................................................................................................22(三)故事赋................................................................................................................251、故事赋的体制....................................................................................................252、故事赋的渊源....................................................................................................30三、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的后世影响..................................................................32(一)体制影响............................................................................................................32(二)题材影响............................................................................................................35结语..........................................................................................................................38参考文献..........................................................................................................................40致谢..........................................................................................................................4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3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1-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引言20世纪初,敦煌讲唱文学作品的发现,为探寻中国古代讲唱文学的源流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在我国俗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本文以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为专门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非宗教题材敦煌词文、话本和故事赋的体制、渊源及其后世影响。(一)学术史的简要回顾回顾敦煌讲唱文学百余年学术史,向达、孙楷第、王重民、周绍良等前辈大师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为后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潘重规、项楚、伏俊琏、张鸿勋、张锡厚等国内学者和梅维恒等国外学者继往开来,开阔视角,研究内容浩繁,成绩斐然,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概而言之,学术界关于敦煌讲唱文学的研究成绩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本的整理、校勘和注释,代表性著作有王重民、王庆菽、向达等编《敦煌变文集》,潘重规编《敦煌变文集新书》,以及项楚《敦煌变文选注》,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等。二是体制源流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变文的初步整理校勘工作伊始,围绕敦煌讲唱文学的起源、命名和文体特征等对其进行的文体研究再无间断,从变文之“变”的含义到狭义、广义的变文,再把广义变文按照不同文本体制划分,几乎每一位研究者都对此提出了看法,可谓争议颇多,见仁见智,尚无定论。三是具体作品的研究。截至目前,学者们几乎对已经发现的每一篇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都有专门研究,包含对其题材溯源、体制演变、作品创作和文本撰录时限、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内容的研究。①具体到本文研究对象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尽管没有发现专门性的研究论著,但在对于敦煌讲唱文学的整体研究中,前贤们也都涉及此类作品,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兹简述如下:①此敦煌讲唱文学研究之“三个方面”的概括,是作者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富世平《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和胡连利《变文传播研究》之敦煌变文主要成就的总结。作者对富、胡二人的总结颇以为然。详见:富世平:《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4页;胡连利:《变文传播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6页。引言-2-一是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文本的整理、校勘和注释。其代表性著作同样是《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和《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王重民等先生在《敦煌变文集》卷一、卷二、卷三中,按“有说有唱、有说无唱和对话体”①之文体,分别对《伍子胥变文》《韩擒虎话本》《燕子赋》《下女夫词》等21篇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的文本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整理、校勘和汇录②。每篇之后都有详细“校记”,供后学研究者参考。在此基础上,潘重规先生《敦煌变文集新书》第五至第七卷,分为“有说有唱的历史故事”“有说无唱或有唱无说的历史故事”和“对话体”三类,分别对21篇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重新校勘,订错补漏,新增《苏武李陵执别词》《季布诗咏》《齖齮新妇书一卷》和《百鸟名君臣仪仗》4篇。其中《苏武李陵执別词》入第五卷,《季布诗咏》入第六卷,《齖齮新妇书一卷》和《百鸟名君臣仪仗》入第七卷。需要说明的是《捉季布传文一卷》,王重民、王庆菽等先生以“文意多有前后不相衔接处,疑原本有白有唱,此则只存唱词,而未录入说白”③为由,将其归为卷一“有说有唱”类中;而潘重规先生则以文本只存唱词而将其归入第六卷“有说无唱或有唱无说的历史故事”中。另外,在《敦煌变文校注》中,黄征、张涌泉二位先生与敦煌原卷照片比勘,融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敦煌变文集》作了详尽的校勘、注释工作。其中非宗教题材部分,除《下女夫词》1则外,皆作了详细校注。《敦煌变文选注》则以《敦煌变文集》为底本,选择思想和艺术比较突出的敦煌变文27篇,进行漏校或误校的补充、改正。其中非宗教题材部分15篇,以选精华而割爱《李陵变文》《唐太宗入冥记》等6篇。二是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的体制源流研究。自郑振铎先生在《敦煌的俗文学》一文中以“变文”命名“古来相传的一则故事,拿时人所闻见的新式文体——诗与散文合组,而成的文体”④以来,变文逐渐成为敦煌讲唱文学的统称。然而,对此早在20世纪30年代,向达先生在《唐代俗讲考》中就已提出质疑,认为:“《目①王重民、王庆菽等:《敦煌变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敦煌变文集叙例”第1页。②原书卷一至卷三共23篇,因《庐山远公话》、《叶净能诗》2篇以宗教人物为题材,故除之,是为21篇。③王重民、王庆菽等:《敦煌变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13页。④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中世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3章。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3-莲变》《降魔变》《王陵变》《舜子至孝变文》等多以变文名,固矣。然《季布骂阵词文》明明以词文或传文标题矣。……今统以变文名之,以偏盖全,其不合理可知也。”①接着在《敦煌变文集》“引言”中,王重民等委婉地提出“但是像这一类的作品,固然有些是题上变文的名称的,是否就可以一律称为变文文学呢?”②这些是对敦煌讲唱文学名称的争论,其主要分歧正在于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作品。直到1963年,周绍良先生才在其《谈唐代民间文学——读<中国文学史>中“变文”节书后》一文中,根据敦煌讲唱文学作品的体制、渊源、流变等特点,将敦煌讲唱文学细分为变文、俗讲文、词文、诗话、话本和赋6类,并分别对每一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其后,游国恩、王起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将敦煌讲唱文学分为变文、俗赋、话本、词文4类;张鸿勋所著《敦煌俗文学研究》将其分为词文、故事赋、话本、变文、因缘、讲经文6类(附类押座文),并对每一类的渊源、体制和题材,包括讲唱人、讲唱时间以及讲唱地点和环境等都进行了细致分析。随着学术界对敦煌讲唱文学体裁的细分和分类研究的深入,非宗教题材讲唱文学的类别、文本特征、体制渊源及其与宗教题材作品的关系,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李骞、张锡厚、张鸿勋、伏俊琏等当代学者都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的观点。三是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作品研究。敦煌讲唱文学作品中虽然佛教题材居多,然而由于其体裁以俗讲文(或讲经文)、变文、因缘等为主,文本特征较明显,内容又多讲解大乘经典或佛教故事,因此在敦煌讲唱文学具体作品研究中,除了《目莲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篇外,其余具体作品的研究则屈指可数。与此相比,《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捉季布传文一卷》《韩擒虎话本》《燕子赋》等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作品,无论从题材内容、体制流变、艺术特色等方面,都具有值得深挖细探的价值,因此受到学术界更多的关注,研究成果丰硕。比如:刘修业先生认为敦煌本《伍子胥变文》“可以代表唐以前关于伍子胥故事的汇总”③,容肇祖在《唐写本<明妃传>残卷跋》中说《王昭君变文》的文章体制“和弹词及鼓①向达:《唐代俗讲考》,收录于周绍良、白化文编《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2-53页。②王重民、王庆菽等:《敦煌变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敦煌变文集引言”第2页。③刘修业:《敦煌本<伍子胥变文>之研究》,收录于周绍良、白化文编《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27-532页。引言-4-词一类的作品相近”①,张鸿勋先生细论《捉季布传文一卷》与史传角度、观点的不同,说其以“曲折多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鲜明人物形象,清新明快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成功地将历史故事“注入大众的情趣”,为我们塑造了智勇英雄的季布形象。②伏俊琏先生旁征博引,细究深挖《孔子项讬相问书》的写作时代,并据其四六言等特征,将《孔子项讬相问书》归为民间故事赋类作品。③篇目繁多,不一一赘述。综上所述,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是敦煌讲唱文学的组成部分,学术界关于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的研究多隶属于敦煌讲唱文学的整体研究,尽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将二者等量齐观,甚至简单地将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视作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世俗化的产物,忽略了从中国本土文学传统探寻敦煌讲唱文学的源头。(二)本选题的研究意义本文以《敦煌变文集》和《敦煌变文集新书》收录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时闻军政和寓言故事等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其体裁涉及变文、词文、话本和故事赋4类。之所以提出“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这一概念,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标新立异,而是希望藉此摆脱不必要的纠缠,更加专注而全面地考察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首先,“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概念的提出,为研究敦煌讲唱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分类角度,克服了将宗教题材与非宗教题材讲唱文学作品合而论之,统冠以“变文”的不足,也避免了“广义变文”与“狭义变文”的争论,便于厘清研究范围,确定具体的作品。其次,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讲唱文学起源“本土说”的论①容肇祖:《唐写本<明妃传>残卷跋》,收录于周绍良、白化文编《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99-607页。②张鸿勋:《智勇英雄的赞歌》,收录于《敦煌俗文学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2-150页。③伏俊琏:《<孔子项讬相问书>的写作时代与体质特征》,收录于《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87-204页。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5-述,大多数举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作品为例,例如,向达先生以《王昭君变文》为证,指出变文的渊源“当于南朝清商旧乐中求之”①,程毅中先生有关变文的体制、源流和题材、影响等,也多用《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韩朋赋一卷》等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作品为证②。这都提醒我们,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与宗教题材变文、讲经文等渊源有别,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笼统地将其源头追溯到印度佛教。因此,本文选取“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为题,既是对敦煌讲唱文学研究角度的创新,也便于清晰地确定具体作品,通过细读,深入探讨其体制渊源和后世影响。一、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概述在敦煌讲唱文学研究中,概念和文体分类之争从未停歇。从早期的“佛曲”到“变文”和“讲唱文学”,变文又有广义、狭义之分,其间穿插着“变”之含义的不同解释,众说纷纭。文体分类又有“四分法”“六分法”之争,至今无有定论。本章现就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的概念作一界定,并明确其现存作品。(一)概念界定顾名思义,所谓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是从题材内容方面对现存敦煌讲唱文学作品进行分类,其含义是指以世俗题材为讲唱内容的敦煌讲唱文学作品。这一概念看似清楚明了,但仍须做进一步的说明:(1)王重民先生《敦煌变文集叙例》中说:“是集分类,先依历史与佛教故事分为两大类。历史故事又依文体有说有唱、有说无唱和对话体分为三卷,每卷更依历史时代次序之。佛教故事则依佛(释迦)的故事、佛经讲唱文和佛家故事,亦分为三卷。”③据此,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即“历史故事”,其范围即《敦煌变文集》卷一至卷三所录作品。潘重规先生《敦煌变文集新书》不同意“以讲唱历史故事的变文领前,以讲唱佛经的变文押后”做法,“根据变文的发展过程和变文①向达:《唐代俗讲考》,收录于周绍良、白化文编《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58-59页。②程毅中:《关于变文的的几点探索》,收录于周绍良、白化文编《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73-396页。③王重民、王庆菽等:《敦煌变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敦煌变文集叙例”第1页。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概述-6-的形式与内容”,分为“讲唱佛经和佛家故事”和“讲唱中国历史故事”两类。①前者又细分为“按照佛经的经文”“讲说释迦牟尼太子出家成佛的故事”和“讲佛弟子和佛教的故事”三种;后者增补《苏武李陵执别词》《季布诗咏》《齖齮新妇书一卷》《百鸟名君臣仪仗》4篇。然而,细按二书所录历史故事变文,《庐山远公话》和《叶净能诗》2篇,虽取材中土,但是其人物均为宗教徒,显非世俗题材,《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七所录《四兽因缘》以佛教故事为题材。因此,本文不将此3篇列入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2)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并不限于“历史故事”和“讲唱中国历史故事”,也包括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时闻军政、寓言故事、仪式性祝词等。(3)变文有广义、狭义之分。自郑振铎先生以“变文”命名敦煌讲唱文学以来,加之《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等书籍的出版,学界统以“变文”之名称呼敦煌讲唱文学。然而随着前贤大师们对敦煌讲唱文学作品体制的深入研究,变文渐有广义、狭义之分。王重民先生说,敦煌讲唱文学作品“在不同的阶段之内,曾采用过各种不同的名称;在不同的题材之内,又带来了一些旧有的名称……到了变文的全盛时期,变文的名称不是统一了而是更复杂化了;但只有在这样复杂化的时期,才能产生出一个公用的名称,就是‘变文’。”②潘重规认为:“变文是一时代文体的通俗名称,它的实质便是故事;讲经文、因缘、缘起、词文、诗、赋、传、记等等不过是它的外衣。……《变文集》中利用传、记、诗、赋、书、论、词、话等中国固有文体,以讲唱风格完成的作品,应该都可以叫做变文。”③王、潘两位先生关于变文的定义,正是项楚先生所说的“广义变文”的含义。但是项先生认为,狭义的“变文”“专指那种有说有唱、逐段铺陈的文体”④。伏俊琏先生又从“文种”概念出发,认为“广义的‘变文’只应当包括经文、变文、因缘(缘起)类作品”⑤,并不能够包含词文、话本、故事赋等非变文类作品。广义变文的含义①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1984年,“敦煌变文集新书叙例”。②王重民:《敦煌变文研究》,收录于周绍良、白化文编《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83-288页。③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1984年,附录第1300页。④项楚:《敦煌变文集选注》,成都:巴蜀书社,1989年,“前言”第4-5页。⑤伏俊琏:《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55-78页。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7-至今依然没有定论。因此本文不以“敦煌变文”称,而以“敦煌讲唱文学”称,其含义与王、潘二位先生的“变文”含义和项楚先生的“广义变文”含义相同,即泛指《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所收录的敦煌讲唱文学作品。(4)至于《敦煌变文集》和《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八附录之《搜神记》《孝子传》,编者已明言“不是变文,但却保存了变文的原始材料”①,此2篇自然不属于讲唱文学之范围。(二)现存作品据以上界定,现存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共计25篇。本文据前贤俊彦研究成果和25篇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的文体特征,分门别类,简述列举如下:1、变文(7篇)(1)《伍子胥变文》,历史故事,后缺,主要讲唱春秋时楚平王无道荒淫,夺媳为妃,上相伍奢因为忠言直谏,与大子子尚一同被平王杀害,伍奢小子子胥逃亡,途中得浣纱女、妻、姊和江上渔人给食,奔逃至吴国,并助吴灭楚,最终为父兄报仇,却仍然在吴国死于直谏的故事。(2)《孟姜女变文》,民间传说,前后俱缺,现存部分主要讲唱孟姜女为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取指血验骨、与骷髅对话、祭奠亡魂等故事情节。(3)《汉将王陵变》,历史故事,讲唱楚汉争雄时,汉将王陵、灌婴夜斫楚营,致使项王大怒,用钟离末计捉取王陵母以招陵,陵母在项王面前不屈而伏剑身死,感得汉王尊祭、王陵恸哭的故事。(4)《李陵变文》,历史故事,前缺,讲唱西汉将军李陵孤军深入匈奴,因寡不敌众惨败诈降匈奴,以再图归国,却遭李绪、公孙敖曲折事实,致使陵老母妻子被汉帝诛杀的故事。(5)《王昭君变文》,历史故事,前缺,现存部分主要讲唱昭君入胡地被拜为胭脂皇后,虽得单于百般相向情爱,还是因为思念故乡亲人悲痛忧郁而死,最终埋骨青塚,后得汉使祭奠的故事。(6)《张义潮变文》,时闻军政,前后缺,主要讲唱大中十载(公元846年)前后,敦煌守将张义潮两次大败回鹘、土浑军队,并准备再次决战回鹘的故事。①王重民、王庆菽等:《敦煌变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敦煌变文集叙例”第1页。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概述-8-(7)《张淮深变文》,时闻军政,前后缺,讲唱敦煌守将张淮深两度平定敦煌回鹘之乱,并获得皇帝诏赐嘉叹的故事。2、词文(5篇)(1)《捉季布传文一卷》,历史故事,主要唱述大汉三年楚将季布阵前辱骂汉王,后楚灭汉兴,汉王怀恨发敕捉拿季布,季布为躲避捉拿藏身周谥家覆壁、卖身朱解、说服夏侯萧相、殿上获释、拜官衣锦归乡的故事。(2)《董永变文》,民间传说,主要唱述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路遇天女为其明机妙解织文章并还债赎身,天女辞别夫儿归天和董仲得孙膑筮卦寻母的故事。(3)《季布诗咏》,历史故事,唱述垓下之战、楚灭汉兴,汉相张良用“唱楚歌”之计“却楚军”,使楚卒闻言泪垂,抛却器械,波逃归营,让楚王叹彭城垓下输的故事。(4)《下女夫词》,时闻民俗,主要为当时男女婚嫁仪式上的唱述性祝词,用戏谑的口吻从问名、问籍、问才戏唱至下马、入院、进门,再戏唱至坐帐、去花、脱衣、梳头、下帘等一系列婚俗仪式,清楚地描绘了当时婚俗嫁娶仪式。(5)《百鸟名君臣仪仗》,以拟人化手法唱述三春之时,林中百鸟一仿人臣之礼,排帐倾出,依礼庄严拜舞鸟王凤凰的情景。3、话本(5篇)(1)《韩擒虎话本》,历史故事,以杨坚脑疼和称帝两个小故事引起全篇故事,主要讲述隋朝初期年少武将韩擒虎智勇双全,熟知兵法,大破陈将任蛮奴阵法,生擒陈王灭陈;随后又以箭术连番震慑藩使和藩王,最终降服北藩的故事。(2)《秋胡变文》,民间传说,前后缺,主要讲述秋胡辞别母亲和妻子远游求学,学成未归而投魏为官直至九载。其妻寒暑勤劳,桑蚕事母。九载后,秋胡奉王敕回乡拜母,途中桑间遇妻不识反而戏之,归家后为妻所责“于国不忠于家不孝”的故事。(3)《唐太宗入冥记》,民间传说,前后缺,主要讲述唐太宗生魂被捉入地府,判官崔子玉与太宗讨价还价,以换取阳世官职为太宗修改命禄,并送太宗生魂还阳的故事。(4)《舜子变》,民间传说,主要讲述舜子年少失去亲母乐登夫人,其父瞽叟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9-再取新妇,后母设计陷害、火烧、井填舜子,总欲杀之而后快。舜子因孝感帝释,多次获救不死,深入历山耕种丰收后不计前嫌,仍然至孝以事父亲后母的故事。(5)《前汉刘家太子传》,民间传说,主要讲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前汉太子逃遁南阳郡,并为张老、耕夫等所救助的故事。4、故事赋(8篇)(1)《韩朋赋一卷》,民间传说,主要讲唱贤士韩朋娶良妇贞夫,夫妇情深,后韩朋入仕宋国,贞夫写与韩朋情深书信落入宋王之手,宋王爱慕强夺贞夫,并用梁伯计陷害韩朋,最终导致韩朋、贞夫夫妻双双殉情幻化的故事。(2)《孔子项讬相问书》,民间传说,主要讲唱孔子东游途中,路逢七岁小儿项讬,二者诘辩问难斗才斗智,每回合都是项讬取胜,孔子因此怀恨在心并杀死项讬的故事。(3)《晏子赋》,历史故事,为春秋时期晏子使楚故事的变形,改为晏子使梁。主要讲唱晏子使梁时,梁王因其相貌丑陋而使其走小门,双方就“小门”与“狗门”、齐国“有君”与“无君”、晏子形貌“短小”和“黑色”,以及“先祖”“天地阴阳”“风霜雨露”等问题进行诘辩问难,晏子始终胜出的故事。(4)《燕子赋》,全篇以拟人化的手法,讲唱了雀占燕巢并搓打燕子夫妇,燕子受屈告于鸟王凤凰,凤凰两度判雀儿,前后结果不一,徇私枉法轻判雀儿的故事,深刻地抨击了当时社会和官场的黑暗。(5)《燕子赋[二]》,内容与《燕子赋》基本相同,只是清楚交代故事发生于开元时期,形式上整体采用五言对话体进行讲唱。(6)《茶酒论一卷》,采用茶酒对话形式,主要讲唱了茶和酒二者争大的故事。(7)《苏武李陵执別词》,历史故事,主要讲唱苏武、李陵、韩曾三人相会胡地,苏武因受困忿见单于,李陵以降胡羞看汉节,三人相对相泣,苏武讥讽李陵败降匈奴,李陵讲述降胡母妻被诛隐痛,三人痛哭痛别的故事。(8)《齖齮新妇书一卷》主要讲唱齖齮新妇性本齖齮,不爱女艺,专喜斗嘴逞舌,婆媳不和,邻里不睦,婆嫌夫弃,齖齮新妇自求休书,在村中自由自在生活的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的体制渊源-10-故事。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现存作品,前辈大师们对于《孟姜女变文》《舜子变》《前汉刘家太子传》《孔子项讬相问书》《苏武李陵执別词》《季布诗咏》《百鸟名君臣仪仗》《齖齮新妇书一卷》等8篇作品的归类意见不尽统一。比如:《孟姜女变文》或归为变文,或归于诗话;《苏武李陵执別词》或归为词文,或归于故事赋。本文在充分参阅前辈观点的基础上,又据各篇“散韵相间、有说有唱”,“纯韵文类、只唱不说”,“纯散文类、只说不唱”和“骈文散说,故事俳谐”等文体特征分别归入变文、词文、话本和故事赋类别之中。二、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的体制渊源在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中,《伍子胥变文》《汉将王陵变》《张义超变文》等7篇,与宗教题材变文同类,体制渊源相同,主要表现为散韵相间、说唱结合,就图说唱。其中“散韵相间、说唱结合”的体制,是印度佛教的韵文散文合组文体传入中国,为俗讲僧人和民间艺人所吸收,再结合我国诗乐散韵之传统而形成。“就图说唱”体制也是源自于佛教以图画说经中故事的传统。对此,王重民、王庆菽、孙楷第、白化文等前辈大师皆有精辟论述,此不赘言。①本章分别论述非宗教题材敦煌词文、话本、故事赋的体制和渊源。(一)词文要剖析非宗教题材敦煌词文,首先得弄清楚敦煌“词文”的含义。对此,周绍良、张锡厚、张鸿勋三位先生都曾给出界定:周先生认为,“所谓‘词文’,它是用歌词写出的记事诗”②;张锡厚先生定义“词文”为“几乎全由齐言的韵语组成,实际上与文已全然无涉,因而亦可视为民间长篇叙事诗”③;张鸿勋先生则说“词文由纯韵文唱词构成,没有说白;或虽有几句散说,也不是叙述故事,仅仅作为演唱前的说明交代或过渡串词”④。结合师贤们的观点,再详细精读文本,我们认为:词文就是由韵文写成的叙事①具体论文多收录于周绍良、白化文编:《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②周绍良:《谈唐代民间文学》,收录于周绍良、白化文编《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19页。③张锡厚:《敦煌文学源流》,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年,第540页。④张鸿勋:《敦煌俗文学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页。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11-诗,且多为长篇叙事诗,其间或间杂散说以引起、串联或过渡故事情节。1、词文的体制非宗教题材敦煌词文是用韵文写成的叙事诗,就其形式而言,它既像是变文韵文部分的进一步发展,又与我国传统的叙事诗,特别是长篇叙事诗相类。作为一种新的讲唱文学文体,其体制特征显著。(1)韵文叙事,传奇典型非宗教题材敦煌词文主要是以韵文来唱述我国传统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时闻民俗等,散说部分只是间或夹杂于其中的串词或过渡语句。5则敦煌词文统计起来,总共498行韵文,5段散文,间杂“词曰”“儿答”“女答”和“……诗”等文辞。其中5段散文作用分析如下:①“大汉三年楚将季布骂阵汉王羞耻群臣拔马收军词文”①,用以介绍《捉季布传文一卷》的故事发生时间和故事内容简述。②“汉高皇帝诏得韩信于彭城垓下作一阵,楚灭汉兴。张良见韩信煞人交(较)多。张良奏曰:‘臣且唱楚歌,散却楚军’。歌曰”②,用以叙述故事起因。③“是时二月向尽,才始三春。百鸟林中而弄翼,鱼玩水而跃鳞,花照勺(灼),色辉鲜,花初发而笑日,叶含芳而起津。山有大虫为长,鸟有凤凰为尊。是时之(诸)鸟即至,雨集云奔,排备仪仗,一仿人君。”③用以介绍故事背景和开端。④“熏胡鸟、鹄鹄帅、鸿鸟子……奉符追唤,不敢延迟,从此是鸟即至,亦不相违。”④用以衔接过渡上下文。⑤“皆来拜舞在天庭了也”⑤,用以说明故事结果,结束 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安全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监理工作情况 。5段散说,或用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或用以叙述故事的起因和开端,亦或用以衔接过渡上下文以及说明故事结果,作用都是辅助性的。而5则词文的故事情节唱述,则全部以韵文来完成。5则敦煌词文虽然几乎都为通篇韵唱,然而其叙事却在时间顺序的基础上情节①王重民、王庆菽等:《敦煌变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51页。②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1983年,第321页。③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1983年,第371页。④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1983年,第371页。⑤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1983年,第372页。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的体制渊源-12-紧凑,故事传奇引人。《捉季布传文一卷》从季布“请骂”开始,紧接“骂阵”“汉王恨骂”“楚灭汉兴”“汉王出敕捉季布”等情节,将“捉季布”之因衔环而出;进而季布“历山藏身”“藏匿周家”“卖身朱解”“向二相乞命”等系列过程环环相扣,将季布躲避被捉的惊险过程精彩呈现;赢得最后“官封太守,衣锦还乡”的美好结局。《董永变文》“董永卖身殡爷娘—路逢天女—天女织文章—天女辞夫儿—董仲问父—董仲觅母”,按照时间顺序叙事线条清晰、故事跌宕传奇。《下女夫词》写其时婚俗自新人下马至入帐、下帘等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季布诗咏》写张良行“四面楚歌”计有始有终、有因有果。《百鸟名君臣仪仗》则一一排写了自“宰相”白鹤至寒号鸟、青雀儿等一般鸟类拜舞凤凰的全过程。5则词文韵文叙事起承转合清晰明了,故事情节跌宕引人。与此同时,5则词文叙写故事内容传奇大胆,塑造人物形象生动典型。一是故事情节安排大胆巧妙。比如季布主动卖身朱解、设计向二相乞命、大殿用言语激汉王而获释等情节,无不是常人所不敢想,更不敢干者,却恰恰突显了季布能言善辩、智勇机谋的典型形象。又张良“以楚歌却楚军”计,如何拣人练楚歌、唱楚歌,楚军闻声思归波逃等情节,闻之已奇,况又行之。二是想象内容丰富精彩。董永以孝感天,偏偏路逢天女,董仲欲觅其母,恰恰筮卦孙膑。董永至孝,天女聪敏,董仲亦孝之形象焕然而出。凤凰为尊林中现,百鸟即至排臣工,尊卑如何,仪仗如何,一如人君,却全然为想象之内容。虽是一鸟一词一句,却个个性格鲜明,形象明晰。(2)七言韵唱,灵活自由非宗教题材敦煌词文韵唱叙事以七言韵唱为基本形式。5则词文总共498行韵文,其中七言韵唱423行,五言韵唱1行,六言韵唱1行,三三七言韵唱11行,四五六杂言韵唱62行。《捉季布传文一卷》和《董永变文》更是通篇七言。而三三七言实际上又是七言韵唱的变体,所以若不严格计,5则词文七言韵唱达434行,占比87.1%。说非宗教题材敦煌词文是七言韵唱词文毋庸置疑。敦煌词文用韵形式不拘。有一韵到底者,如《捉季布传文一卷》,320行韵文押韵318行,全部压人辰辙;《董永变文》67行韵文压韵63行,全部压江阳辙。有一文多韵者,如《季布诗咏》26行韵文押韵17行,中东、江阳、言前、遥条、姑苏和人辰6个韵辙都有;《百鸟名君臣仪仗》32行韵文押韵29行,涉及人辰、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13-衣期、梭波、由求4个韵辙;《下女夫词》压56韵,除姑苏和遥条辙外,其余11辙都有压到。词文多为偶句押韵,但也有部分句句押韵,如《百鸟名君臣仪仗》“巧女子……身上无毛生肉羽”①段,总共10句,全部压衣期辙;又《齖齮新妇书一卷》中《新妇诗》中的“十二时歌”②,虽然每两句压不同韵,但句句押韵。敦煌词文的韵脚更是灵活自由。一是韵辙多变,除《捉季布传文一卷》和《董永变文》2篇一韵到底外,其余3则词文韵辙使用上,讲唱艺人根据实际需要,在韵唱中间多次换韵,其中《季布诗咏》换韵9次,《百鸟名君臣仪仗》换韵6次,《下女夫词》更是随诗换韵。二是不避重韵,5则非宗教题材敦煌词文中都有同一韵脚多次重复使用的情形,重复次数无定,1-20余次不等,其中人辰辙中的“人”字韵脚在《捉季布传文一卷》中重复使用次数多达25次。三是韵脚多元。在5则词文中,同一韵辙下韵脚丰富多变,仅《捉季布传文一卷》人辰辙下韵脚就多达70个字,《董永变文》江阳辙下韵脚达26个字,《百鸟名君臣仪仗》人辰辙下韵脚9个字,衣期辙下韵脚20个字,《下女夫词》言前辙下韵脚22个字,江阳辙下韵脚20个字,足见同辙下韵脚之丰富多元。敦煌词文用韵虽然灵活丰富,但是韵辙却都不出十三辙之韵。词文中,一韵到底者,讲唱起来声腔流畅,悦耳动听;一篇多韵、韵辙多变者,欣赏起来顿挫抑扬,节奏引人;不避重韵,方便讲唱艺人现场即创;韵脚多元,故事内容丰富欢畅。(3)代言韵唱,对话推进敦煌词文是叙事韵文,且多为长篇叙事韵文,其往往是以第三人称有腔有调、有韵有辙
本文档为【非宗教题材敦煌讲唱文学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小草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2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9-10-2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