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2.5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四年制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的其他分支专业的基础课,其中“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之一,宋代文学包括诗、词和散文,而以词为代表。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最灿烂的明珠。宋代文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宋代各时期的诗歌流派与诗歌创作,诸如欧阳修诗文改革、江西诗派、江湖诗派等;后者如欧阳修与苏轼诗歌、陆游等中兴四诗人创作。宋词为宋代文学之...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2.5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四年制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的其他分支专业的基础课,其中“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之一,宋代文学包括诗、词和散文,而以词为代表。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最灿烂的明珠。宋代文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宋代各时期的诗歌流派与诗歌创作,诸如欧阳修诗文改革、江西诗派、江湖诗派等;后者如欧阳修与苏轼诗歌、陆游等中兴四诗人创作。宋词为宋代文学之教学重点,前有柳永,苏轼后有李清照、辛弃疾等的词作。宋代散文创作,它们构筑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学最辉煌的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学的典范之作。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特别是了解关汉卿、王实甫、高明的代表作品,如《窦娥冤》、《西厢记》、《琵琶记》等。为了完成宋元文学教学,以文学史为脉络,以之串起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教学中突出文学史论的学术性、前沿性、理论性,并有重点的讲授和评价文学史中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宋元文学各时期各类型文学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文学史发展的系统讲授,并精要评价重要文学现象、诗歌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宋元文学的发展状况,熟悉这一时期的文学流变线索,理解宋元文学显示的民族文化精神,从而培养和提高阅读古代文学的能力和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认识宋代文学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1)掌握宋元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2)配合“作品选”课程,凭借工具书或注解能够阅读一定难度的文学作品;3)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评述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情感、审美、艺术等特征;4)能够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作品。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述1、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宋代文学总体的特点1 (2)领会:宋代政治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3)应用:宋人的忧患意识和审美情趣对文学的影响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宋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忧患意识和爱国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弘扬;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宋诗的特点(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宋代的守内虚外中央集权与文官政治等社会背景对宋代文学的影响;宋诗的特点;难点是:宋人的忧患意识和审美情趣对文学的影响。第二章宋初文学1、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背诵重点篇目《对雪》《村行》《山园小梅》《泪》。(2)领会:“宋初三体”概念的基本内涵与主要艺术特征。(3)应用:使学生掌握“三体”的艺术特征和此期的代表作家作品。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白体诗人、特点;晚唐体诗人、特点;西昆体的衰落。(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三体的艺术特征;难点是:三体对前代诗人的继承。比较三体与唐诗的区别和借鉴重点篇目:《对雪》《村行》《山园小梅》《泪》。第三章柳永和北宋初期词的演变1、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重点篇目《渔家傲》《苏幕遮》《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蝶恋花庭院深深》《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生查子》等。(2)领会:晏殊词特点;欧阳修诗文革新;范仲淹、张先对词境的开拓;以及柳永词的贡献;(3)应用:晏殊、欧阳修、张先、范仲淹等词人的艺术特征及作品分析;一方面理清宋初词对前代词的继承,另一方面也要把握宋初词对后来词创作的影响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对五代词风的因革;开拓词境的尝试;柳永词的新变(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张先对词境的开拓;2 柳永词在词史上的贡献;难点是:柳永词的贡献。第四章北宋中后期诗文创作1、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重点诗文篇目;欧阳修诗文革新与其诗文的内容和特色;王安石诗文的内容和特色;梅苏诗歌特色;黄庭坚诗歌的理论主张和特色;江西诗派;北宋散文创作的总体特征。背诵重点篇目《醉翁亭记》、《读孟尝君传》、《戏答元珍》、《寄黄几复》等。(2)领会:了解“宋调”的基本特征对于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等有代表性的作家的艺术特征也要重点掌握。(3)应用:“宋调”形成的历史原因、文学原因、文化原因。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欧阳修的诗文;王安石的诗文;黄庭坚的诗歌;陈师道的诗歌;江西诗派。(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此时期代表诗人的艺术特征,欧阳修王安石散文创作的特色,江西诗派的艺术特征;难点是:“半山体”的艺术特征;“江西诗派”的理论主张和艺术特征。第五章苏轼1、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苏轼诗、词、文的重点篇目《游金山寺》、《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2)领会:掌握东坡不同体裁的代表作,掌握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3)应用:东坡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体会其乐观旷达的情怀。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古文和辞赋;苏轼的词;苏轼的意义和影响。(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东坡乐观旷达的人生观;东坡诗的基本内容;东坡词的特色(散文化与理趣等),他代表宋诗最高成就;难点是:东坡诗比喻手法3 的运用;东坡词在词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东坡词豪中呈旷的特点。第六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1、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了解江西诗派的基本诗歌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2)领会:了解江西诗派的缘起与演变;注意其弊端。(3)应用:在注意江西诗派弊端的同时,应该吸取其可取之处。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黄庭坚和江西诗派;陈师道诗歌;陈与义与曾几诗歌;一祖三宗。(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江西诗派的形成与基本特征;黄庭坚诗歌艺术特征;江西诗派的演变与陈与义、曾几的爱国诗歌。第七章周邦产与北宋中后期词坛1、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小山词的艺术特征;少游词的艺术特征;清真词的艺术特征;贺梅子。背诵重点篇目《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兰陵王·柳阴直》、《鹊桥仙》(纤云弄巧)等。(2)领会:了解婉约词的艺术特征,体会词“善于言情”的体裁特色(3)应用:比较中后期婉约词与晚唐五代和北宋初期婉约词的区别。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周邦彦、晏几道、秦观、贺铸词的艺术成就,明确清真词对前人的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借鉴。(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小山词的艺术特征;少游词的艺术特征;清真词的艺术特征;难点是:少游词的“伤心人的伤心词”的特点;清真词的铺叙手法的运用。第八章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1、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易安词和南渡词人的艺术特征,背诵重点篇目《醉花阴》、《声声慢》、《一剪梅》、《贺新郎·送胡邦衡告待制》、《满东红》(怒发冲冠)等。4 (2)领会:弄清南渡前后词思想内容和风格的变化。(3)应用:南渡词人的艺术特征以及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深刻理解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文学创作带来的深远影响。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等婉约词人的艺术成就;李纲、岳飞豪放等词人。重点篇目《醉花阴》、《声声慢》、《一剪梅》、《贺新郎·送胡邦衡告待制》、《满东红》(怒发冲冠)等。(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易安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南渡词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李纲的咏史词的特点;岳飞爱国词的特点;南渡前后词风的变化;难点是:易安词的艺术特征;南渡前后词风的变化。第九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1、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重点篇目《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关山月》《书愤》《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州桥》等。(2)领会:掌握中兴诗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特别是对陆游爱国诗的创作能有清晰的了解,(3)应用:通过教学使学生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人那深广的爱国激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人渊源;陆游诗歌的特点和成就;陆游的影响;诚斋体的艺术特征;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征。(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陆游的诗歌渊源;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诚斋体的特点;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难点是:陆游诗歌的特点;诚斋体的特点。第十章辛弃疾及辛派词人1、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背诵重点篇目《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贺新郎》(绿树听鹈鵑)、《西江月》(明别枝惊鹊)等。(2)领会:了解辛弃疾生平和创作道路;辛派词人的创作特色;生平心性对5 作品影响及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3)应用:掌握稼轩对词的发展及其艺术成就与影响。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道路;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稼轩词的艺术成就;辛派词人;(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和稼轩词的艺术成就;难点是: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稼轩词中刚柔兼济,柔中带刚,“以文为词”的特点。第十一章宋末诗词和辽金诗歌1、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姜夔;吴文英;宋末其他词人;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宋末诗歌;元好问;及其重点篇目《扬州慢》、《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等。(2)领会:白石词的艺术特征;梦窗词的特色;王沂孙咏物词的特点;刘克庄等辛派词人的艺术特征;宋末的诗歌创作群体;元好问的诗歌成就。背诵重点篇目。(3)应用:二是使学生弄清这一时期诗词风格特点,更深体会“亡国之音哀以思”的论述。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姜夔;吴文英;宋末其他词人;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宋末诗歌;元好问;及其重点篇目(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姜夔词创作的内容和艺术特征;吴文英词的特点;王沂孙的咏物词的特点;刘克庄、刘辰翁等辛派词人的爱国词创作特点;元好问的诗歌成就。难点是:白石词的清空的特点第十二章元杂剧概述1、教学基本要求此章难度比较大,多数内容学生在中学没有涉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杂剧的体制特征,能够读懂杂剧剧本。了解重要的作家和作品。(1)识记:诸宫调、元曲、元杂剧、折、楔子、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爱情剧;曲状元;花间美人、水浒剧。代表作家和作品;记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默写一些经典的唱6 词。(2)领会: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征;元杂剧前期和后期的差别;《汉宫秋》的艺术特色。元杂剧形成的原因。叙事文学成为主流;自然与显畅的审美情趣(3)应用:论述元杂剧繁荣的主要原因。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其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其二,元代文学形成的背景。其三,元代文学的主要特色。其四,元散曲的特征、类型。其五,元杂剧的特征。其六,南戏和讲唱艺术。其七,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其八,元杂剧体制及形式特点。其九,元杂剧发展概况和分期。重要作家、作品述评: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白朴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双献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2)难点与重点:Δ元杂剧体制特征;Δ南戏的体制特征;*元杂剧的形成原因;*元杂剧的形成过程;第十三章关汉卿1、教学基本要求关汉卿是元杂剧艺术的代表作家。(1)识记: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公案剧的代表作;历史剧的代表作。(2)领会: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关汉卿主要剧本的内容;艺术成就;戏剧冲突的特征;关汉卿悲剧作品的特色。艺术上的奠基意义。(3)应用:分析窦娥形象。2、教学内容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戏剧冲突的特征;本色当行的语言。(1)基本内容:其一,关汉卿的生平和性格。其二,关汉卿的剧作及其版本。其三,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其四,关汉卿的悲剧特色。其五,关汉卿的喜剧特色。其五,重点篇目:《窦娥冤》、《单刀会》、《鲁斋郎》、《救风尘》。(2)难点与重点:…Δ关汉卿的三类剧本的三大主题;Δ关汉卿剧本的情节特征;*关汉卿剧本的语言特色;*《窦娥冤》第三折分析。第十四章西厢记 1、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文采派、花间美人。默写《长亭送别》一折中的部分唱词。(2)领会:戏剧冲突的特征;分析莺莺的艺术形象;《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特征;王实甫对元杂剧体制的突破;《西厢记》语言特色;(3)应用:论述《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其一,作者的基本情况。其二,莺莺故事的演变。其三,《西厢记》的戏剧冲突。其四,莺莺、红娘、张生和老夫人形象分析。其五,文采派的语言特色。其六,《西厢记》对传统体制的突破。(2)教学重点和难点:Δ戏剧冲突的特征;Δ莺莺形象的内涵;Δ诗化语言的特色;*老夫人形象在作7 品中的作用。*《西厢记》戏剧冲突的三种形式;*《西厢记》爱情主题的意义。与关汉卿剧本“本色当行”的语言比较。Δ*分析《长亭送别》一折。第十五章琵琶记 1、教学基本要求《琵琶记》是南戏中最有成就的作品之一,被称为“南戏中兴之祖”。通过对《琵琶记》的学习,使学生对南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1)识记:南戏的定义;四大南戏;南戏的体制特征;南戏的代表作家和作品;(2)领会:南戏的发展历程;赵五娘形象的意义;双线结构的特征和意义。(3)应用:论述《琵琶记》的悲剧意蕴;论述《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其一,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其二,南戏的体制特征。其三,南戏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其四,《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其五,《琵琶记》的艺术成就。其六,四大南戏的成就。其七,重点作品:《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2)教学重点和难点Δ《赵贞女》与《琵琶记》的关系;Δ《琵琶记》的悲剧意义;Δ蔡伯偕的形象分析;Δ赵五娘的形象意义;*《琵琶记》中双线结构的特征和突破意义;*南戏与杂剧的体制比较;Δ分析《糟糠自厌》一曲。第十六章元代散曲和诗文 1、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元散曲、小令、带过去、套曲、曲中双璧;元诗四大家;铁崖体。(2)领会:前期散曲的特征及代表人物;后期散曲的特征及代表人物;小令和词的异同;小令与套曲的区别;元代散曲的的体制特征。(3)应用:论述马致远散曲的特色。 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其一,散曲的兴起及体制特征。其二,散曲的体制。其三,散曲的分类。其四,散曲的分期。其五,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其六,前期散曲创作特征。其七,后期散曲创作特征。其八,元代诗歌的特征和与唐宋诗歌的关系;其九,重点作品:《不伏老》、《秋思》、《借马》、《高祖还乡》、《潼关怀古》。(2)教学重点和难点:Δ元散曲的体制特征;Δ小令和套曲的区别;Δ小令和词的区别;Δ元诗的地位和特征;*铁崖体的特征;*元散曲的发展轨迹;*散曲的类别;*前期和后期散曲的不同风格;Δ分析《秋思》、《高祖还乡》。8 四、学时分配序号教学课时环节讲课程习题实验上机小计课设计课程名称一宋代文学概述22二宋初文学11三柳永和北宋初期词的演变22四北宋中后期诗文创作22五苏轼33六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22七周邦彦与北宋中后期词坛22八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33九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44十辛弃疾及辛派词人22十一宋末诗词和辽金诗歌11十二元杂剧概述33十三关汉卿33十四西厢记53十五琵琶记33十六元代戏曲散文22409 五、教学方法的建议宋代文学内容丰富,繁杂,词与曲都是说唱文学,必须注意其形式特点。且教学课时相对较少而跨时较大,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针对本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应尽力贯彻教改精神,让学生学得活一些,实在一点,生动一点,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学术性、理论性,加大信息量,突出新信息,要体现学科的前沿性。2、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落实三个教学要点:1)、要学生多读多背,抓住以“感知”为基础的阅读感悟能力。要对照“中文系本科学生古代文学背诵篇目”加以检测,力争人人过关。2)、引导学生品诗赏曲析文,领略艺术美,抓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鉴赏感悟能力的培养。3)、运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文学史论,抓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思辨能力的培养。3、提倡教学民主,鼓励学术争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爱好,成立课余兴趣小组,开展讨论问题,或举办读书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会,作品研讨会。4、作业实行小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化,字数不应低于2000。5、在有条件时,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6、经常深入学生或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以便改进。六、宋元文学主要教材及参考书目《王文公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预章黄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剑南诗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王荆文公诗笺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珠玉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小山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乐章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东山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放翁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10 《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诚斋诗话》见《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苏轼诗选》,陈迩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陆游诗歌选注》,游国恩、李易,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范成大诗选》,周汝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东坡乐府编年笺注》,石声淮、唐玲玲,华中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淮海居士长短句》,龙榆生,中华书局,1959年版《清真集》,吴则虞,中华书局,1981年版《李清照集校注》,王学初,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稼轩词编年笺注》,邓广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姜白石词编年笺注》,夏承焘,中华书局,1958年版《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年版。《谈艺录》,钱钟书,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两宋文学史》,程千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宋代文学史》,孙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郭英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国际宋代文化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孙钦善等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北宋文化史述论》,陈植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唐宋词学论集》,唐圭璋、潘君昭,齐鲁书社,1985年版《唐宋词论丛》,夏承焘,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月轮山词论集》,夏承焘,中华书局,1979年版《灵豀词说》,缪钺、叶嘉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唐宋词通论》,吴熊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唐宋词史》杨海明,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唐宋词论稿》,杨海明,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宋词通论》,薛砺若,上海书店,1985年版《宋词四考》(修订本),唐圭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宋元文学史稿》,吴组缃、沈天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两宋文学史》,程千帆、吴新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宋代文学史》,社科院文研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宋诗研究》,胡云翼,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11 《宋诗派别论》,梁昆,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宋诗散论》,张白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唐宋诗之争概述》,齐治平,岳麓书社,1984年版《论苏轼的创作经验》,徐中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苏轼文学论集》,刘乃昌,齐鲁书社,1982年版《苏轼诗研究》,谢桃坊,巴蜀书社,1987年版《论苏轼的文艺心理观》,黄鸣奋,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苏轼新论》,朱靖华,齐鲁书社,1983年版《江西诗派研究》,莫砺锋,齐鲁书社,1986年版《陆游传论》,齐治平,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陆游研究》,朱东润,中华书局,1962年版《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三联书店,2002年版《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蕙风词话人间词话》,况周颐王国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两宋文学史》,程千帆吴新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唐宋词通论》,吴熊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唐宋词史》,杨海明,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江湖诗派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中华书局,1962年版《赋史》,马积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版《历代诗话·沧浪诗话》,严羽等著,清何文焕辑,中华书局,2004年版《历代诗话续编·岁寒堂诗话》,张戒等著,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黄钧,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年5月第1版2001年第2版第4次印刷《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旱城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年5月《中国戏曲史纲要》,周贻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月张庚郭旱城《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年5月周贻白《中国戏曲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月周贻白《中国戏曲史讲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12 六修生《元杂剧论集》上、下,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金圣叹批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上、下,中华书局,1979年1月第1版张赣生《中国戏曲艺术》,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余秋雨《戏剧理论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姚文放《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1997年1月第1版钱南扬《戏文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3月周国雄《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论》,暨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叶郎《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12月马振方《小说艺术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13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91667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3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6-20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