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无机元素化学考试重点

大学无机元素化学考试重点

举报
开通vip

大学无机元素化学考试重点元素化学重点内容元素化学一、物质的俗称1、胆矾(蓝矾)CuSO4·5H2O2、绿矾FeSO4·7H2O3、红矾(红矾钾)K2Cr2O74、红矾钠Na2Cr2O7·2H2O5、皓矾ZnSO4·7H2O6、明矾K2SO4·Al2(SO4)3·24H2O7、重晶石BaSO48、天青石SrSO49、铵矾(NH4)2SO4·Al2(SO4)·24H2O10、智利硝石(钠硝石)NaNO311、冰晶石Na3AlF612...

大学无机元素化学考试重点
元素化学重点内容元素化学一、物质的俗称1、胆矾(蓝矾)CuSO4·5H2O2、绿矾FeSO4·7H2O3、红矾(红矾钾)K2Cr2O74、红矾钠Na2Cr2O7·2H2O5、皓矾ZnSO4·7H2O6、明矾K2SO4·Al2(SO4)3·24H2O7、重晶石BaSO48、天青石SrSO49、铵矾(NH4)2SO4·Al2(SO4)·24H2O10、智利硝石(钠硝石)NaNO311、冰晶石Na3AlF612、铬矾K2SO4·Cr2(SO4)3·24H2O13、白云石CaCO3·MgCO314、萤石CaF215、光卤石KCI·MgCl2·6H2O16、独居石LnPO418、电石CaC217、方解石(石灰石,大理石,白垩)CaCO319、橄榄石Mg2SiO420、金红石TiO221、泻盐MgSO4·7H2O22、赤血盐K3[Fe(CN)6]23、黄血盐K4[Fe(CN)6]24、摩尔盐(NH4)2Fe(SO4)2·6H2O25、格氏盐(NaPO3)x26、蔡斯盐K[PtCl3(C2H4)]27、保险粉Na2S2O4·2H2O28、立德粉BaSO4·ZnS29、元明粉Na2SO430、铅白2PbCO3·Pb(OH)231、锌白ZnO32、钛白TiO233、钡白BaSO434、铬绿Cr2O335、雄黄As2S336、雌黄As4S437、普鲁士蓝FeⅢ4[FeⅡ(CN)6]38、膝氏蓝FeⅢ4[FeⅡ(CN)6]39、铅丹(红丹)Pb3O440、金刚砂SiC41、晨砂HgS42、刚玉a-Al2O343、大苏打(海波)Na2S2O3·5H2O44、小苏打NaHCO345、苏打Na2CO346、生石膏CaSO4·2H2O47、熟石膏2CaSO4·H2O48、升汞HgCl249、甘汞Hg2Cl250、砒霜As2O351、密陀僧(黄丹)PbO52、芒硝Na2SO4·10H2O53、灰锰氧KMnO454、绿柱石BeO·Al2O3·6SiO255、镉黄CdS56、铬黄PbCrO457、铁红Fe2O358、铅糖Pb(Ac)2·3H2O59、孔雀石Cu2(OH)2CO360、泡花碱(水玻璃)Na2O·nSiO2二、物质的颜色1.离子的颜色(1)无色离子NH4+;卤离子X-;拟卤离子CN-;SCN-;OCN-;碱金属离于M+;碱土金属离子M2+;非金属含氧酸根离子mnRO;中心离子具有d0、d10结构的A13+、Zn2+、Ag+、Cd2+、Hg2+、Sc3+、Ti4+、Sn4+、Sn2+、Pb2+等的水合离子以及[Al(OH)4]-、[AlF6]3-、[HgI4]2-、[HgCl4]2-、[Zn(H2O)4]2+、[Zn(NH3)4]2+、[Zn(OH)4]2-、[Cu(NH3)2]+、[Cd(NH3)4]2+、[Ag(NH3)2]+、[Ag(CN)2]-、[Ag(S2O3)2]3-、[Zn(CN)4]2-、[AuCl2]-、[SiF6]4-等配离子。弱场配体形成的分裂能小的配离子:[FeF6]3-(2)有色离子MnO4-(紫红),MnO42-(绿),Mn2+(淡红);[Cu(NH3)4]2+(深蓝),[Cu(H2O)4]2+(蓝),[CuCl4]-(黄);CrO42-(黄),Cr2O72-(橙红),[Cr(H2O)6]3+(紫),[Cr(H2O)5Cl]2+(淡绿),[Cr(H2O)4Cl2]+(暗绿),Cr2+(蓝),CrO2-(绿);[Fe(H2O)6]3+(淡紫),[Fe(H2O)6]2+(绿),[Fe(NCS)n]3-n(血红),FeO42-(紫红),[Fe(CN)6]3-(红),[Fe(CN)6]4-(黄);[Co(NH3)6]2+(黄),[Co(NH3)6]3+(橙黄),[Co(CN)6]4-(红),[Co(CNS)4]2-(蓝),[Co(H2O)6]2+(粉红);[Ni(H2O)6](绿),[Ni(NH3)6]3+(蓝紫),[Ni(CN)4]2-(黄),[Ni(CNS)4]2-(亮绿)、VO2+(黄),VO2+(蓝),V3+(绿),V2+(紫);Ti3+(紫)、Ti2+(褐);2.卤化物AgCl(白),AgBr(淡黄),AgI(黄),CuI(白),CuCl2(棕黄);Hg2C12(白),HgI2(红);I3-(棕黄)CoCl2(蓝),CoCl2·6H2O(蓝),Co(CN)2(红);PbCl2(白),PbBr2(淡黄),PbI2(黄)NiCl2·7H2O(绿),NiCl2(黄褐);FeCl3·6H2O(黄棕)3.氧化物Na2O2(黄);K2O(淡黄)V2O5(红棕),Cr2O3(绿),CrO3(红),CrO5(蓝);MnO2(黑);FeO(黑),Fe2O3(砖红),Fe3O4(黑);CoO(灰绿),NiO(暗绿),Co2O3(黑),Ni2O3(黑)I2O5(白),ClO2(g黄,l红);PbO2(棕黑),PbO(红,黄),Pb3O4(红),CuO(黑),Cu2O(暗红);Ag2O(暗棕);ZnO(白);CdO(棕灰);HgO(黄色或红)。4.氢氧化物Mg(OH)2(白),Al(OH)3(白),Cr(OH)3(灰蓝),Fe(OH)(白),Fe(OH)3(红棕);Cu(OH)2(浅蓝),Ni(OH)2(绿),Ni(OH)3(黑),Co(OH)2(粉红),Co(OH)3(棕),Zn(OH)2(白),Pb(OH)2(白),Sn(OH)2(白),Sn(OH)4(白),Mn(OH)2(白)、MnO(OH)2(棕)。5、硫化物CuS(黑)、PbS(黑)、CdS(黄)、Bi2S3(黑)、HgS(黑)、As2S3(黄)、As2S5(黄)、Sb2S3(橙红)、Sb2S5(橙红)、SnS(褐)、SnS2(黄)、FeS(黑)、Fe2S3(黑)、MnS(肉红)、ZnS(白)、CoS(黑)、NiS(黑)、Ag2S(黑)、GeS(红)、GeS2(白)。6、焰色LiNaKRbCsLiCaSrBaCuB红黄紫紫红紫红红橙红洋红黄绿绿色浅绿7、单质F2(g淡黄),Cl2(g黄绿),Br2(1红棕),I2(g紫色,s紫黑。I2在极性溶剂中呈黄色至棕色,在非极性溶中呈紫红色),Cu(紫红),Ag(白),Au(黄),白磷(白或黄色)、红磷(暗红)、S(淡黄)。8、其他化合物O2+[PtF6]-(深红),CuSO4(白),CuSO4·5H2O(蓝),K4[Fe(CN)6](黄),K3[Fe(CN)6](红),Fe4[Fe(CN)6](蓝),Cu2[Fe(CN)6](红褐),Ag2CrO4(砖红),CaCrO4(黄),SrCrO4(黄),BaCrO4(黄)、PbCrO4(黄),MnCO3(淡玫瑰),Mn3(PO4)(白),Ag3PO4(黄)、Ag2P2O7(白),AgPO3(白),HgNH2Cl(白),BaFeO4·H2O(红棕),K3[Co(NO2)6](黄),CaC2O4(白),CaCO3(白),SrCO3(白),BaCO3(白),MnCO3(白),MnCO3(白),MgNH4PO4(白),六羟基锑(v)酸钠Na[Sb(OH)6](白),高氯酸钾KClO4(白),酒石酸氢钾KHC4H4O6(白),氯铂酸钾K4[PtCl6](淡黄),钴亚硝酸钠钾K2Na[Co(NO2)6](亮黄),四苯硼酸钾K[B(C6H5)4](白)。AgNO2(浅黄色)注:1)物质产生颜色的原因配合物的颜色是由于发生d-d跃迁、f-f跃迁引起的,其中心离于的分裂能越大,吸收光的波长越短,反射光的波长越长,颜色越浅。反之,颜色越深。如:[Cu(H2O)4]2+为淡蓝色,[Cu(NH3)4]2+为深蓝色。其他化合物的颜色是由电荷迁移跃迁引起的,其阳离子的极化力越强,阳离子的变形性越强,共价性越强,电子越容易跳跃,吸收光的波长越长,反射光的波长越短,颜色越深。反之,颜色越浅。如硫化物、MnO4-、CrO42-的颜色。单质的颜色或焰色是由于价电子在分子的最高占有和最低末占有轨道上跳跃引起的,其原子的半径越大,电子越容易跳跃,吸收光的波长越长,反射光的波长越短,颜色越深。反之,颜色越浅。如卤素单质的颜色。2)不同气体钢瓶的颜色3)几种金属的硼砂珠颜色三、化学之首1.首次合成的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是Xe+PtF6-(橙黄色固体)。蔡斯盐K[Pt(C2H4)Cl3]是1827年人类制得的第一个不饱和烃与金属的配合物。2.最早发现的具有放射性的元素是铀(1896年贝克勒)。以后的实验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2个放射性元素,它们是43号元素锝(Tc)和61号元素钷(Pm),3.在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是:H(32pm)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氢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He(2372kJ·mol-1)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Cs(376kJ·mol-1)第一电子亲合能最大的是:Cl(348.8kJ·mol-l)电负性最大的是:F(3.98)电负性最小的是:Cs(0.79)电负性差最大的是F与Cs电负性差最小的是La系元素金属活泼性最强的是:Cs非金属活泼性最强的是:F原子序数最小放射性元素是:Tc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4.在所有金属中:密度最大的是:Os密度最小的是:Li硬度最大的是:Cr(9)硬度最小的是:Cs(0.2)熔点最高的是:W(3683K)熔点最低的是:Hg沸点最高的是:W(5933K)熔、沸点差最大的是:Ga导电、导热性最好的是:Ag延展性最好的是:Au(lg金可拉成3公里长的金丝或压成约0.000lmm厚的金箔)5.在所有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10)[金刚砂次之(9)]熔点最高的是:金刚石(3843K)6.在自然界的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48.6%)[其余依次为Si(29.5%)、A1(8.05%)、Fe(4.65%)、Ca(2.96%)、Na(2.5%)、K(2.5%)、Mg(1.87%)、H(0.9%)、Ti(0.45%)]。7.无机酸中最强的酸是:HClO48.非金属含氧酸中缩合性最强的酸是:H2SiO39.最早的周期表是门捷列天周期表。10.西奇威克最早提出惰性电子对效应。11.维尔纳最早提出配合物理论四、易形成双聚体的物质(具有桥基结构)1.AuCl3;AlCl3;FeCl3;NbCl5;2.(BH3)2OO五、具有顺磁性的分子1.A2型:O2和B2O2是所有双原子气体中唯一的一种具有偶数电子同时又显示顺磁性的物质,因O2中有2个三电子π键。键级=2.5。121222222222222121yxyxzPPPPPssssB2的分子轨道排布式:121222222121zxPPssss有2个单电子π键。键级=1。2.AB型:NO和OFNO的分子轨道排布式:122222222222xzyxppppssKK其中有1个三电子π键。键级=2.5OF的分子轨道排布式:12222222222222)()()()()()()(yxyxzpppppssKK其中有1个三电子π键。键级=1.53.AB2型:NO2和ClO2NO2中心原子N采取等性sp2杂化,分子中有1个单电子。ClO2中心原子Cl采取sp3杂化,分子中有1个单电子。六、物质的保存1.HNO3保存在棕色瓶中HNO3NO2↑+O2↑+H2O2.Hg2C12保存在棕色瓶中Hg2C12HgC12+Hg3.KMnO4溶液保存在棕色瓶中MnO4-+H+MnO2+3O2↑+2H2O4.AgNO3保存在棕色瓶中2AgNO32Ag+2NO2↑+O2↑5.AgX保存在棕色瓶中2AgXAg+X26.NH4F、氢氟酸HF放在塑料瓶中6HF+SiO2===H2[SiF6]+2H2O7.白磷浸在水中,红磷密封在干燥容器中8.金属钠、钾、钙、钡等存放在煤油中9.金属锂浸在液体石蜡或封存在固体石蜡中10.金属汞放在结实的瓷瓶中且汞面用水封存11.P2O5密封在干燥容器中12.NaOH固体密封保存(易吸水、易与CO2反应)。NaOH溶液应盛放在塑料瓶中或带胶塞的玻璃瓶中。熔融NaOH用银坩埚、铁坩埚或镍坩埚,不可用玻璃坩埚、瓷坩埚、石英坩埚(NaOH与SiO2生成Na2SiO3)和铂坩埚(在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铂系金属与强碱熔融可变为可溶性化合物)。七、几种重要的混合物1.CuSO4·5H2O、CaO及H2O按1∶1∶100配制的乳液称波尔多液。用作果园、农作物的杀虫剂、杀菌剂。其中CuSO4具有杀虫、杀菌作用,CaO的作用是中和CuSO4溶液的酸性。2.2Cl2+3Ca(OH)2==Ca(ClO)2·CaCl2·Ca(OH)2·2H2O所得产物称为漂白粉。其中ClO-具有漂白作用。3.K2[HgI4]和KOH的混合溶液称为奈斯勒试剂。用于检验NH4+。NH4Cl+2K2[HgI4]+4KOH==Hg2NI·H2O↓(红棕色)+KCl+7KI+3H2O碘化氧氨基合二汞(1I)4.黄铜是60%Cu与40%Zn的合金;青铜是80%Cu、15%Sn、5%7n的合金;白铜是50-70%Cu、18-20%Ni、13-15%Zn的合金。钠汞齐是钠与汞的合金。14K金的纯度是50%,l8K金的纯度是75%;24K金的纯度是100%。5.ZnCl2的浓溶液称为熟镪水,可用做焊药。因ZnCl2的浓溶液中有H[Zn(OH)Cl2]生成,有明显的酸性,能溶解FeO,常用作焊接金属的清洗剂和助熔除剂,既可除去铁表面的氧化物,又不损害金属表面,而且水分蒸发后,熔化的盐覆盖在金属表面,使之不再氧化。ZnCl2+H2O==H[Zn(OH)Cl2]FeO+2H[Zn(OH)Cl2]==Fe[Zn(OH)Cl2]2+H2Ohυhυhυhυhυ6.NaOH和CaO的混合物称为碱石灰,又称钠石灰。能吸收CO2和水分,用作气体的干燥剂和CO2的吸收剂。7.CaSO4和Ca(H2PO4)2的混合物称为过磷酸钙。农业上用作磷肥。其中有效成分是Ca(H2PO4)2。工业上用磷灰石矿粉和浓硫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得Ca3(PO4)2+2H2S适量)===CaSO4+Ca(H2PO4)28.1∶l的Na2CO3与Na2O的混合物常被用作高温氧化剂。9.H2和CO的混合气体称水煤气。可用作燃料,或用作合成氨、合成石油、合成甲醇的原料。H2O(g)+C(赤热)==H2+CO10.K2Cr2O7与浓H2SO4的混合液叫铬酸洗液。K2Cr2O7+H2SO4==2CrO3(红色)+K2SO4+H2O11. 实验室 17025实验室iso17025实验室认可实验室检查项目微生物实验室标识重点实验室计划 用食盐或氯化钙固体与水混合配制致冷剂,配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为下表所示:实验室常用的冰盐致冷剂盐A/gT/℃盐A/gT/℃CaCl280-11NaNO359-18.5NaCl33-21.2(NH4)2SO462-19KCl30-11Na2S2O3·5H2O67.5-11NH4Cl25-15.8CaCl2·6H2O82-21.5NH4NO360-17.3CaCl2·6H2O143-55注:A为与100g冰(或雪)混合的盐的质量(g),t为最低制冷温度。八、重要的名词和概念1.金属簇合物:含有2个或2个以上彼此以共价键合的金属原子的化合物。2.包合物:一种类型的一个或多个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类型的分子所构成的孔穴或晶格中而形成的分子加合物。如环糊精具有刚性筒状结构,可选择性地与许多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3.非整比化合物:原子的相对数目不能用小整数比来表示的化合物。主要是d区钛、锆、铪、钒、铌、钽、铬、钼、钨、铁、锰等金属的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硅化物。如Mn5Si3、Cr7C3等。其化学式不符合化合价规则。4.鳌合物:多齿配体与同一中心原子配位而形成一种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常见的多齿配体有碳酸根、乙二胺、草酸根、EDTA等。5.鳌合效应:由于鳌合环的形成而使鳌合物具有特殊稳定性的作用。6.多酸:由2个或2个以上含氧酸分子缩水而成的酸。多酸又分为同多酸和杂多酸:同多酸:由2个或2个以上同一种类的含氧酸缩水而成的酸。如:焦磷酸、三磷酸、四偏磷酸和焦硫酸等。杂多酸:由2个或2个以上不同种类的含氧酸缩水而成的酸。如:磷钼酸H3[P(Mo12O40)]。7.多碱:弱碱性氢氧化物通过羟桥或氧桥结合而成的多核配阳离子。8.晶体场分裂能:中心原子的d轨道在晶体场作用下发生分裂,分裂后最高能级与最低能级的能量差称为晶体场分裂能。9.晶体场稳定化能:由于晶体场的作用,d电子进入分裂后轨道比分裂前轨道总能量下降的值。10.EAN规则:又称有效原子序数规则。它是指在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中,当金属原子的全部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的σ电子数的总和恰好等于金属所在周期中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时,具有这种电子结构的分子是稳定的。如果只考虑价层电子,则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配体提供的σ电子数应等于18,所以又称为18电子规则。如:Ni(CO)4、Fe(CO)5、Cr(CO)6。11.反位效应:在有对称中心的金属配合物中,某一配体有使其对位的配休容易离去和取代的效应。12.Jahn-Teller效应(姜-泰勒效应):在配位数为6的八面体配合物中,当t2g和eg是轨道全空、全满或半满时,d电子分布是对称的,其最稳定的构型是正八面体。如果d电子分布不对称,则八面体构型发生畸变,有长键和短键之别,这一现象称Jahn-Teller效应。如t2g3eg1、t2g6eg1、t2g1eg0等。13.惰性电子对效应:具有ns2npx价电子构型的原子,随着n值的增大ns2这对电子越来越难以参与成键的现象。惰性电子对效应使得p区同族元素从上到下低氧化态(族数-2)稳定性依次增加,还原性依次减小;高氧化态(与族数相同)稳定性依次减小,氧化性依次增加。如BiO3-、PbO2、TiCl3有很强的氧化性。14.蓝移效应:由于溶剂效应或取代基作用,使吸光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蓝移效应。15.缔合:分子主要依靠氢键相互结合而形成分子集团的作用,它是一种可逆的不会引起化学性质改变的弱的作用。16.富勒烯:一类以C60为代表,包括其他由多个碳原子组成的具有封闭笼状结构的碳分子的统称。17.氢桥键:由2个缺电子原子和1个氢原子形成的一种3中心-2电子非定域键。18.自由基:是指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物种。它可以是分子、原子或基团。19.链反应:通过活性中间体(自由基或原子)的不断再生而使反应像链条一样持续进行的一类复杂反应。20.分子筛:一类具有多孔结构的铝硅酸盐,其结构中有许多笼状空穴和通道,能可逆地吸收和放出小分子,但直径比空穴大的分子被拒之于外,因它有筛选分子的作用,故称分子筛。21.同量异位素:具有相同质量数,但有不同核电荷数的元素互称为同量异位素。22.同位素丰度:同位素的原子数百分含量。23.镧系收缩和锕系收缩:镧系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在总的趋势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缩小的现象称镧系收缩。锕系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在总的趋势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缩小的现象称锕系收缩。锕系收缩一般比镧系收缩得大一些。24.超酸:吉莱斯宾对超酸所下的定义是:比100%H2SO4更强的酸称为超强酸。超酸大多由强质子酸和强路易酸混合而成。衡量超强酸的强弱是看它与特定碱反应时,给予质子能力的大小。HSO3F-SbF5是一种典型的超强酸,当两者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它比100%H2SO4强一千亿倍,它是一种极强的质子化作用试剂,在有机化学等方面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高氯酸比100%H2SO4强10倍属于超强酸。硝酸就不是超强酸。25.凝胶:由胶体粒子或线性大分子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了立体网状结构,大量的溶剂分子被分隔在网状结构的空隙中而失去流动性所形成的一种半固体状的特殊分散系。26.反应进度:一个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当反应进行后,某一参与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由始态n1变到终态n2,则该反应的反应进度ξ定义为12nn(υ为该物质在反应式中的化学计量数)27.溶剂化和去溶剂化:离子或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由于静电作用使溶剂分子在其周围作有序地排列的现象称溶剂化。去溶剂化是溶剂化的逆过程,即破坏溶剂分子在溶质分子或离子周围的有序排列。28.盐析:在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使溶质去溶剂化而析出的过程。29.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能够区分酸(或碱)的强弱的作用叫区分效应。具有区分效应的溶剂叫区分溶剂。溶剂将酸的强度拉平的效应称拉平效应,具有拉平效应的试剂称拉平溶剂。溶剂不同,溶质的酸碱性不同。溶剂的酸性越强,溶质的酸性越弱,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强;相反,溶剂的碱性越强,溶质的碱性越弱,其共轭酸的酸性越强。即:酸区分酸,碱区分碱;酸拉平碱,碱拉平酸。例:HAc和H2SO4在HF中分别表现为碱性和酸性。30.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电离平衡向降低弱电解质电离度的方向移动。这种影响称为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无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略有增加,这种影响称为盐效应。盐效应比同离子效应小得多。31.对角线规则:在周期表中有数对处于相邻两个族的对角斜线上的元素它们的性质十分相似。即硼和硅、锂和镁、铍和铝等,这种相似关系称为对角线关系,也称对角线规则。32.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加少量强碱或少量强酸或适当稀释而保持体系的pH相对稳定的作用叫缓冲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叫缓冲溶液。缓冲溶液是一些共轭酸碱对。缓冲原理是同离子效应。如:HAcH++Ac-NaAc→Na++Ac-由于同离子效应,使HAc的电离度降低,这时溶液中有大量的HAc和Ac-,H+离子浓度相对较低,当加入少量强酸时,所电离出的少量H+离子几乎全部与Ac-生成HAc,使溶液中[H+]基本保持不变,故Ac-起到了抗酸的作用。当加入少量强碱时,所电离出的少量OH-离子几乎全部与HAc生成H2O与Ac-,使溶液中[H+]基本保持不变,故HAc起到了抗碱的作用。九、物质的性质比较1.电解质聚沉溶胶的能力(或聚沉值。聚沉能力越强,即聚沉值越小)对负溶胶:阳离子电荷越高,水合离子半径越小,聚沉能力越强。如同浓度下列溶液的聚沉能力:AlCl3>MgCl2>KCl>LiCl对正溶胶:阴离子电荷越高,水合离子半径越小,聚沉能力越强。如同浓度下列溶液的聚沉能力:K4[Fe(CN)6]>K3[Fe(CN)6]>Na2SO4>AlCl3>MgCl2>NaCl>NaBr2.溶液的蒸气压、沸点、凝固点、渗透压溶液中微粒的浓度越大,蒸气压越低,沸点越高、凝固点越低、渗透压越高。例比较溶液的凝固点:NaCl、H2SO4、C6H12O6、HAc、K2SO4(浓度均为0.05mol·L-1)。答:凝固点:C6H12O6>HAc>NaCl>H2SO4>K2SO43.原子半径(约10-8cm)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依次减小,且IA至IIA族变化幅度大,随后变化幅度逐渐减小。但从Ⅷ族→ⅠB→ⅡB半径依次增大,而后又减小。镧系铕Eu(4f76s2)和镱Yb(4f146s2)以及锕系镅Am(5f77s2)锔Cm(5f76d17s2)和锘No(5f147s2)的原子半径也出现”反常”。同一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大。且第二周期至第三周期变化幅度大,随后变化幅度逐渐减小。特别是副族第二和三过渡系元素的原子半径几乎相等。这是由于镧系收缩的影响。例:比较B、C、Mg、Al、Si的原子半径大小。答:Mg>Al>Si>B>C例: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接近的一组是(D)(A)Ne、Ar、Kr、Xe(B)Mg、Ca、Sr、Ba(C)B、C、N、O(D)Cr、Mn、Fe、Co4.离子半径同一元素,简单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如r:H->H>H+同一主族,自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如r:Li+<Na+<K+<Rb+<Cs+F-<Cl-<Br-<I-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正离子的电荷数增大,半径减小;负离子的电荷数减小,半径减小;如r:Na+>Mg2+>Al3+>Si4+N3->O2->F-同一元素的几种离子,高价离子半径小于低价离子半径;如r:Fe3+(60pm)<Fe2+(75pm)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两个族的左上方和右下方斜对角线上的正离子半径近似相等。如r:Li+(60pm)~Mg2+(65pm)Na+(95pm)~Ca2+(99pm)Sc3+(8lpm)~Zr4+(80pm)总的来讲,阴离子半径较大,约在130~250pm范围内,阳离子半径较小,约在10~170pm范围内。5.(第一)电离能a.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元素(氢和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个元素(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b.从第一周期到第六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小到大的周期性变化,而且随周期序数增大,在大体上呈现第一电离能变小的趋势。第一电离能大小是碱金属最活泼而稀有气体最不活泼的最主要原因。c.同一短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并非单调地增大。例如第二周期硼的第一电离能比铍的小,出现一个锯齿形变化;随后有氧的第一电离能比氮小,又出现一个锯齿形。第三周期铝和镁、硫和磷之间也同样出现2个锯齿。d.同一长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的变化情况比较复杂,但总的看来,其中过渡金属(d区和ds区)第一电离能差别较小,而过渡金属后(p区元素)电离能差别较大。前者主要是由于过渡金属半径差别不大,后一元素多一个d电子和前一元素少一个d电子对最外层的s电子的轨道能的影响不大。后者主要是由于离去电子为p电子,p电于构型变化时能量差别较大。例:比较(第一)电离能:B、Al、C、N、O。答:N>O>C>B>Al6.电子亲和能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Z*增大,r减小)但价电子层处于半充满、全充满情况例外(如IIA、VA族反常,小于相邻两族)。同一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逐渐减小。但第二周期p区元素“反常”,原因是其原于半径小,电子云密度高,对外来电子的斥力大,故难得电子,会抵消部分电子亲和势;如E1(F)<E1(Cl)El(O)<E1(S)E1(N)<E1(P)例:比较电子亲和能:C、N、O、F、Cl答:Cl>F>O>C>N7.电负性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大,副族元素变化不规律,但总的趋势是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依次减小。但按阿莱-罗周电负性,第四周期元素反而比第三周期元素电负性大。同一副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变化较不规律,大致是d轨道电子数很少时,与主族规律相同,d轨道电子数多时与主族相反。可以认为,总的趋势依次增大,这是由于镧系收缩使得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所致。8.金属性、非金属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但ds区的金属性:ⅠB<ⅡB。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一副族,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减弱(第ⅢB除外)。在周期表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铯的金属性最强。9.卤素单质的解离能Cl2>Br2>F2>I210.熔点、沸点a.离子晶体:离子势(rZ)越大,晶格能(U)越大,熔、沸点越高。b.原子晶体:半径越小,共价键越强,熔沸点越高。c.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越强,熔沸点越高。d.金属晶体:自由电子数越多,金属离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同一周期,从左到右(IA→ⅥB)末成对电子数依次增加,金属键依次增强,熔沸点依次升高。但到了第ⅦB族后,成单电子数减少,金属键减弱,熔沸点降低。故第ⅥB族金属键最强,熔沸点最高。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半径增大,金属键减弱,熔沸点降低。同一副族,从上到下,Z*增大,熔沸点升高。e、不同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过渡型晶体>分子晶体如熔沸点:KF>KCl>FeCl2>FeCl3>CI4>CCl4。11.硬度自由电子数越多,金属离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硬度越大。碱金属碱和土金属硬度小,除Be、Mg外均可用小刀切割。12.传导性除碱金属外,大部分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其中Ag、Cu、Au、Al的导电性居于前四位。13.摩尔熵混乱度越大,摩尔熵值越大。如标准摩尔熵:I2(g)>Cl2(g)>O2(g)>I2(s)>Na(s)。14,键角先判断分子的几何构型,一般:直线形>平面三角形>四面体>三角锥>V型(sp3)>八面体。几何构型相同时,一般:中心原子电负性越大,键角越大。配位原子电负性越大、键角越小。但同一元素的氟化物和氢化物比较时应注意:第二周期元素的氟化物的键角小于相应的氢化物,而其他周期元素的氟化物的键角均大于相应的氢化物。这是因为其他周期元素的氟化物可以形成d-pπ键,使得键角增大。如键角:BeCl2>BF3>SiF4>PH3>SCl2>SF6;OF2(103.2°)<OCl2(110.9°);OCl2(110.9°)<ClO2(117.6°);PF3(97.8°)>PH3(93.3°),而NF3(102.4°)<NH3(107.3°);OF2(103.2°)<H2O(104.5°)15.键长半径越大,键长越长;键级越大,键长越短;键能越大,键长越短。16.键级、键能键级=(成键电子数-反键电子数)/2。键级越大,键能越大;键长越短,键能越大。17.偶极矩(或极性)键的极性:电负性差越大,键的极性越强,偶极矩越大。分子的极性:键的极性越强、分子越不对称,分子的极性越强,偶极矩越大。分子对称,则没有极性,偶极矩为0。如O2、P4、CO2、SO3、CH4、PCl5、SF6等。分子不对称,则有极性,偶极矩不为0。如O3、SO2、CH3Cl、PCl3、SF4等。一种简单的方法:如果在分子中能找到2个轴,绕轴旋转180度,分子能重合则此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分子构型相同,且均有极性,其极性的大小与键的偶极矩、孤对电子的偶极矩、键角的大小等有关。如偶极矩:NH3>NF3,因为NF3中键的偶极矩与孤对电子的偶极矩方向相反,相互抵消;NH3中键的偶极矩与孤对电子的偶极矩方向相同,相互加和。18.磁矩(或磁性)成单电子数越多,磁矩越大,磁性越强。如磁矩:[FeF6]3->[Fe(H2O)6]2+>[Cr(H2O)6]3+>[Fe(CN)6]3->Ni(CN)4]2-19.溶液的[H+]或pH相同浓度的弱酸,Ka越大,[H+]越大,pH越小。相同浓度的弱碱,Kb越大,[H+]越小,pH越大。相同浓度的盐的[H+]:强酸弱碱盐>弱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相同浓度的强酸弱碱盐:弱碱的Kb越小,[H+]越大,pH越小。、相同浓度的强碱弱酸盐:弱酸的Ka越小,[H+]越小,pH越大。相同浓度的酸式盐:NaHSO4、NaH2PO4显酸性;Na2HPO4、NaHCO3显碱性。如浓度均为0.lmol·L-1下列溶液的pH:Na2S>NaCN>NH4CN>NH4Ac>NH4Cl20.酸碱的强度(1)酸的强度a、无氧酸(H—R)的强度:R的电子密度越大,与H结合越牢固,酸性越弱;反之酸性越强。即: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酸性依次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酸性依次增强。b、含氧酸(R—O—H)的强度:R的离子势(rZ)越大,与O结合越牢固,O与H结合越不牢固,酸性越强,反之酸性越弱。即: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酸性依次增强;如HClO4>H2SO4>H3PO4>H2SiO3;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酸性依次减弱;如HNO3>H3PO4>H3AsO4>H3SbO4;同一元素不同价态,价态越高酸性越强。如HClO4>HClO3>HClO2>HClO;同一元素同一缩合酸的酸性大于单酸。如H4P2O7>H3PO4。含氧酸中非羟基氧越多,酸性越强。如:H2SO3>H6TeO6;c、一般常见强酸的顺序应记住:如酸的强度:HClO4>HI>HBr>HCl>HNO3>H2SO4又如:H2SO3>HSO4->H3PO4>HNO2>HF>HAc>H2CO3>H2S>NH4+>HCN>HCO3->HS-又如:HMnO4>H2SeO4>H3PO4(2)氢氧化物的碱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氢氧化物的碱依次性减弱。如碱性NaOH>Mg(OH)2;Cu(OH)2>Zn(OH)2。同一族从上到下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如Zn(OH)2两性,Cd(OH)2弱碱性。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氢氧化物,低价氢氧化物的碱性强,高低价氢氧化物的碱性弱。如碱性:Fe(OH)2>Fe(OH)3。21.溶解性F2Oa.相似相溶。溶质与溶剂结构越相似,溶解度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接近,溶解度越大。例.离子型溶质在下列溶剂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A)C6H14(B)CCl4(C)CH3OH(D)(C2H5)2例.有两组物质:(l)He、Ne、Ar、Kr(2)CH4、C2H6、C5H12、C20H42。在每组中最易溶于苯的物质分别是(C)。(A)He、CH4(B)Ar、C5H12(C)Kr、C5Hl2(D)Kr、C20H42b.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形成氢键溶解度增大。如NH3极易溶于H2O。溶质分子形成分于间氢键,溶解度减小;形成分子内氢键,溶解度增大。如在苯中的溶解度:c.溶质的离子性越强,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共价性越强,溶解度越小。如在水中的溶解度:AgF>AgCl>AgBr>AgId.溶质的晶格能越大,溶解度越小。如溶解度:LiF(不溶)<NaF<KF<CsFBeS(不溶)<MgS<CaS<BaSe.溶质的水合热越大,溶解度越大。如溶解度:LiI>NaI>KI>CsI>TlIBeCO3(溶)>MgCO3>CaCO3>BaCO3BeSO4(溶)>MgSO4(溶)>CaSO4>BaSO4f.阴阳离子的匹配作用:大一大结合或小一小结合,溶解度小;大一小结合或小一大结合,溶解度越大。如重金属卤化物的溶解度:MFn>>MCln>MBrn>MIn因为Mn+离子极化力强,X-离子变形性增大,卤化物的共价性增强,溶解度减小(或MFn是大一小结合溶解度较大,MIn是大一大结合溶解度较小)。g.溶解性:Na2CO3>NaHCO3;Ca(HCO3)2>CaCO3;Ca(H2PO4)2>CaHPO4;MCr2O7>MCrO4;BaC2O4>SrC2O4>CaC2O4;CaCrO4>SrCrO4>BaCrO4;BaF2>MgF2>SrF2>CaF2。M(HSO4)2>MSO4例:当溶液的pH降低时,下列盐类溶解度变化最小的是(C)。(A)PbSO4(B)ZnCO3(C)PbCl2(D)CaF2h.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越小,溶解度越小。应记住常见阳离子难溶物(如卤化物、硫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及重要盐类的溶度积常数。并了解这些难溶物可溶于哪些试剂中。i.单质的溶解主要掌握:①与水作用金属在水中溶解的有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钪族。与水生成H2和相应的氢氧化物。Be、Mg不与冷水作用,与高温水蒸汽作用;Li与H2O作用时由于生成的LiOH难溶于水覆盖在金属表面而阻止反应进行。d区(除第Ⅲ副族外)、ds区及p区金属在常温下都不与纯水作用(但Fe、Co、Ni在高温与水反应生成Fe3O4、Co3O4、NiO)。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金属的活泼性较弱或者在表面能生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但由于水中常溶有一些盐类及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而且金属常含有杂质,在一定条件下会破坏某些金属的保护膜而产生电化学腐蚀。如Pb在有氧气存在下可缓慢生成Pb(OH)2。铝的氧化膜保护性能良好,在一般情况下铝不会发生电化学腐蚀,但在盐类(如氯化钠)溶液中这层氧化膜易被破坏,因而在盐水(如海水)中铝易受腐蚀。非金属单质中第Ⅶ主族(卤素)能与水发生反应。氟能剧烈地使水分解而放出氧:2F2+2H2O=4HF+O2氯与水作用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Cl2+H2O=HCl+HClO在日光下分解得更快。溴、碘与水的作用和氯与水的作用相似,但依氯、溴、碘的顺序,反应的趋势或程度依次减小。其它非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都不与水作用。②与酸作用·与HAc作用:有空气存在,Pb+1/2O2+2HAc=Pb(Ac)2+H2O·与HCl作用: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钪族、Al、Sn、Pb、Cr、Mn、Fe、Co、Ni、Zn、Cd与稀HCl反应生成低价氯化物(SnCl2、CrCl2、FeCl2等)和H2。Cu不与稀HCl作用,但与浓HCl作用:2Cu+8HCl(浓)=2[CuCl4]3-+6H++H2↑Ag不与HCl作用,但与HI作用:2Ag+2HI=2AgI+H2↑·与HNO3作用:Cu、Ag、Pd、Hg、V及活泼金属。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Hg+8HNO3(稀)==3Hg(NO3)2+2NO↑+4H2O6Hg(过量)+8HNO3(稀)==3Hg2(NO3)2+2NO↑+4H2OFe、Al、Cr在冷的浓HNO3中钝化。活泼金属与稀HNO3作用生成铵盐,与较稀HNO3作用生成N2、N2O、NO等,与浓HNO3作用生成NO2。如:4Sn+10HNO3(稀)==4Sn(NO3)2+NH4NO3+3H2O3Sn+4HNO3(浓)==SnO2·H2O+4NO2↑·与浓H2SO4作用:Cu、Ag、Cr、Pb、Hg、Sn、Sb、Bi等。Cu+2H2SO4(浓)CuSO4+SO2↑+2H2O2Ag+2H2SO4(浓)Ag2SO4+SO2↑+2H2OHg+2H2SO4(浓)HgSO4+SO2↑+2H2OSn+4H2SO4(浓)Sn(SO4)2+2SO2↑+4H2OCr+H2SO4(浓)==Cr2(SO4)3+3SO2↑+6H2OSb+H2SO4(浓)Sb2(SO4)3+3SO2↑+6H2O(Bi同理)Pb易溶于浓度大于79%的H2SO4中:Pb+H2SO4(>79%)==Pb(HSO4)2+H2↑Fe、Al在浓H2SO4中钝化。·与王水作用Pt、Pd、AuAu+4HCl+HNO3==HAuCl4+NO↑+2H2O3Pd+18HCl+4HNO3==3H2PdCl6+4NO+8H2O3Pt+18HCl+4HNO3==3H2PtCl6+4NO+8H2O③与碱作用·与强碱作用:Al、Zn、Ge、Sn、Pb2Al+2NaOH+6H2O==2Na[Al(OH)4]+3H2↑Zn+2NaOH+2H2O==Na2[Zn(OH)4]+H2↑Sn+2NaOH+2H2O==Na2[Sn(OH)4]+H2↑Ge+2NaOH+H2O==Na2GeO3+2H2↑·与氨水作用:Zn+4NH3==[Zn(NH3)4]2+·与液氨作用:碱金属和Ca、Sr、Ba能溶于液氨溶液生成氨合离子和氨合电子。Na(s)+(x+y)NH3(l)==Na(NH3)x++e(NH3)-22.热稳定性(或分解温度)a.无氧酸中成酸元素与氢的电负性差越大,氢化物越稳定,电负性差越小,氢化物越不稳定。即: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从上到下稳定性依次减弱。如HF>HCl>HBr>HI。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稳定性也是依次增强。如:PH3<H2S<HCl。b.含氧酸根离子的稳定性与下列因素有关①R一O键的强度和键的数目:R的氧化态越高,原子半径越小,R一O键的数目越多,R一O键的强度越大(另外d-pπ键的稳定性:3d<4d<5d),酸根离子越稳定。如:HClO2(反常)<HClO<HClO3<HClO4MnO4-<TcO4-<ReO4-②阳离子的极化力越强,对酸根离子的反极化力越强,酸根离子越不稳定。如:Na2CO3>CaCO3>CuCO3③与含氧酸根离子结合的H+越多,酸根离子越不稳定。如:Na2CO3>NaHCO3>H2CO3。④稳定性:四面体(磷酸盐和硫酸盐)>平面三角形(碳酸盐和硝酸盐)>氨盐如热稳定性:Na2SO4>Na2CO3>CaCO3>MgCO3>ZnCO3>(NH4)2CO3。另外,硝酸盐在室温下较稳定,受热易分解。不同的盐分解产物不同,一般有三类:①碱金属、碱土金属硝酸盐分解生成亚硝酸盐和O2。如:2NaNO32NaNO2+O2②电位序在Mg和Cu之间及Li和Be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NO2和O2。如:PbNO3PbO+2NO2+O2③电位序在Cu以后的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单质,NO2和O2。如:2AgNO32Ag+2NO2+O2铵盐热分解产物和阴离子对应的酸的氧化性、挥发性有关,也和分解温度有关。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无氧化性有挥发性酸的铵盐,分解时逸出NH3和相应的酸。如:NH4HCO3NH3↑+CO2↑+H2ONH4ClNH3↑+HCl↑②无氧化性无挥发性酸的铵盐,分解时只有NH3挥发逸出,而酸或酸式盐则残留在容器中。如:(NH4)2SO4NH3↑+NH4HSO4(NH4)3PO43NH3↑+H3PO4③有氧化性酸的铵盐,则分解出来的NH3立即被氧化成氮或氮的氧化物。如:NH4NO3N2+2H2O(g)+21O2NH4NO3N2O(g)+2H2O(g)(NH4)2Cr2O7N2+Cr2O3+4H2O(NH4)2CrO42NH3↑+N2+Cr2O3+5H2ONH4VO32NH3↑+V2O5+H2O23.氧化性a.电极电势越大,氧化态的氧化性越强;电极电势越小,氧化态的氧化性越弱;b.由惰性电子对效应可知:p区第ⅢA、ⅣA、VA元素从上到下高氧化态的氧化性依次增强。第六周期元素特别强。c.非金属含氧酸氧化性变化规律如下:(1)同一周期高价含氧酸的氧化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如,氧化性:H4SiO4<H3PO4<H2SO4<HClO4无氧化性无氧化性浓的有强氧化性强氧化性氧化性:H2SO3<HClO3Cr2O72-<MnO4-(2)同一主族,各元素的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大多是随原子序数增加呈锯齿形升高。∆△△573K△△△△∆△ⅤA至ⅦA族不同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XO3-的氧化性为:BrO3->ClO3->IO3-XO4-的氧化性为:BrO4->IO65->ClO4-同一副族,含氧酸的氧化性自上而下略有下降。如氧化性:MnO4->TcO4->ReO4-(3)同一元素不同价态含氧酸的氧化性,价态越低,氧化性越强。如氧化性:HClO2(反常)>HClO>HClO3>HClO4KClO>KClO3H2SO3(稀)>H2SO4(稀)HNO2(稀)>HNO3(稀)例如:在中性介质中,KClO能将I-氧化为I2:ClO-+2I-+H2O=Cl-+I2+2OH-KClO3必须在酸性介质中才能将I-氧化为I2。ClO3-+6I-+6H+=Cl-+3I2+3H2O又如在碱性介质中,KClO能将Mn2+氧化为MnO2,而KClO3则不可以。Mn2++ClO-+2OH-=MnO2↓棕黑+Cl-+H2O又如KClO可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l2,KClO3可与浓盐酸反应放出Cl2,而KClO4不与浓盐酸反应。KClO+2HCl(稀)=KCl+Cl2↑+H2O8KClO3+24HCl(浓)=8KCl+9Cl2↑+6ClO2(黄)+12H2O(以上反应常用于鉴别ClO-、ClO3-和ClO4-离子)(4)同一种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如氧化性:H2SO4(浓)>H2SO4(稀);HNO3(浓)>HNO3(稀)(5)酸的氧化性大于相应的盐如氧化性:HNO3>NO3-(6)同一种含氧酸盐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性比在碱性介质中强。如:)/(22MnMnOA=1.23V>VMnMnOB05.0)/(22VHClOClOA12.1)/(23>VClOClOB33.0)/(23总之,中心原子的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获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其含氧酸(盐)的氧化性越强。含氧酸分子的稳定性越小,其含氧酸(盐)的氧化性越强。例:比较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KClO4。答:HClO2>HClO>HClO3>HClO4>KClO424.还原性a.电极电势越小,还原态的还原性越强;电极电势越大,还原态的还原性越弱。或由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判断。例:比较还原性:Sn、Sn2+、Hg、Hg22+。答:Sn>Sn2+>Hg>Hg22+。因为Sn+Sn4+=Sn2+,所以还原能力Sn>Sn2+又因为Hg+Hg2+=Hg22+,所以还原能力Hg>Hg22+又因为Sn2++Hg22+==Hg+Sn4+,所以还原能力Sn2+>Hgb.由惰性电子对效应可知:p区第ⅢA、ⅣA、VA元素从上到下低氧化态的还原性依次减弱。c.一般来讲,无氧酸中成酸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电负性越小,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由此可得周期表中无氧酸的还原性变化规律: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还原性依次增强。如:HF<HCl<HBr<HI;H2O<H2S<H2Se<H2Te同一周期从左到右还原性依次减弱。如还原性:PH3>H2S>HCl记住还原性:N2H4>NH3d.还原剂越稳定,还原性越弱,还原剂越不稳定,还原性越强。例:下列铬的物种中,还原性最差的是(B)(A)Cr2+(B)Cr3+(C)Cr(OH)3(D)[Cr(OH)4]-e.含氧酸的还原性主要掌握H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H2SO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H3PO3(是强的还原剂,能将热浓H2SO4还原为SO2;将Ag+、Cu2+还原为单质),H3PO2(是极强的还原剂,能将冷浓H2SO4还原为S;将Ag+、Cu2+、Hg2+还原为单质)。25.可变氧化态的稳定性氧化态的氧化性越小或还原态的还原性越小,该氧化态的稳定性越大。a.p区第ⅢA、ⅣA、VA族元素从上到下高氧化态的稳定性依次减小,低氧化态的稳定性依次增大。如SbCl5和Sb2S5可以稳定存在,而BiCl5极易分解为BiCl3和Cl2,Bi2S5不存在。b.过渡元素一般由+2变到与族数相同的高氧化态(第ⅢB族与第Ⅷ族中有的元素除外,如Sc无+2价;Fe、Co、Ni的+6价不稳定,无+8价等)。但不同的过渡系,氧化态的变化规律不同,即:(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中s+d电子数的增加,氧化态先逐渐升高,当第一过渡系升高到Mn、第二过渡系升高到Ru、第三过渡系升高到Os达最高,而后又降低。(因d电子超过5以后稳定性增加,且d电子数越多稳定性越大)。(2)同一族,从上到下,低氧化态依次不稳定,高氧化态依次稳定(与p区相反)。例如:HMnO4HTcO4HReO4氧化性强弱稳定性小大c.氧化态的稳定性与介质有关。如:VO43-无色V2O74-V3O93-HV10O285-深红V2O5↓红棕VO2+黄pH=14以上pH≥13pH≥8.48>pH>3pH&asym
本文档为【大学无机元素化学考试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4.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73236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7-29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