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

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作者:———————————————————————————————— 日期:中国古代史1、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社会)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远古时代:夏前史,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原始群,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野蛮时代)注:原始群指为生存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松散群体。氏族公社特点:1族外婚 2血亲关系3特定名称、固定信仰、原始共产制确立:同祖母,特定氏族符号,族外婚为前提,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的比...

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
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作者:———————————————————————————————— 日期:中国古代史1、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社会)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远古时代:夏前史,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原始群,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野蛮时代)注:原始群指为生存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松散群体。氏族公社特点:1族外婚 2血亲关系3特定名称、固定信仰、原始共产制确立:同祖母,特定氏族符号,族外婚为前提,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社会单位。产生的社会基础:定居和族外婚      猿人(旧早)    杂交   京谋田   原始群      古人(旧中)  血缘婚(同辈婚)   马丁长大原始社会       新人 母系(旧晚) 族外婚(氏族内部禁婚)山河柳 河畔羊  氏族社会    对偶婚(主夫主妻)         父系    一夫一妻制  家住纹龙注:京谋田:北京、元谋和蓝田。马丁长大:马坝、丁村、长阳和大荔。山河柳(新人):山顶洞、河套和柳江。河畔(半)羊(仰)(母系):河姆渡、半坡和仰韶。家渚(住)纹(汶)龙:齐家、良渚、大汶口和龙山1农为主,现畜牧  经济2磨石器,南稻北粟     3手工制陶母系  1族外婚,对偶婚组织2定居村落3母权制图腾:象征,族徽,母系盛行,需求保护。1铜器发明经济  2第一次(农业和畜牧业)父系    3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农业)   组织: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禅让制氏族制的瓦解:生产力-剩余-贫富分化-私有制-阶级-国家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特点:氏族部落间的冲突与联盟中形成。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黄帝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炎帝阪泉之战。三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禅让制:民主-推举-承认-确立。2、夏商西周(奴隶社会)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59,徐旭生,河南偃师二里头,系统发掘,夏文化。 兵礼器(国家确立的重要标志),制骨,陶窑,农业工具原始,陶酒器,贝,墓葬分化,宫殿,建筑群。夏商周断代工程:人社自结合,科技手段,学科交叉,解决年代,96-00。夏朝的巩固和发展自禹始,入文明,奴制立,都阳城,迁阳翟。涂山之会:对禹朝贡,行臣服礼。钧台之享:阳翟,“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太康失国:启子太康,不恤民事,东夷后羿,得拥夺权。少康中兴:寒浞灭羿,少康灭浞,恢复夏统。“孔甲乱夏,四世而陨”。注:乱夏为改变传统做法。1设百官,典制,赋税制(任土作贡: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交纳贡赋)    2军队,刑罚,监狱国家机构 3地域分区 4王都宫殿注:禹刑为中国最早的刑罚。禹分天下为九州,四正,四隅和中央。商族的起源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商族和夏族是东西并列,同时发展起来的,契和禹是同时代的人。汤以前经济文化落后于夏,是夏的附庸。成汤任用伊尹,励精图治,鸣条之战,夏桀惨败,都于亳邑。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九世之乱:仲丁至阳甲,多次发生“诸子争相代立”。     1天灾:当时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比较小(工业革命以前,人类抵御自然的能力都较小)背景盘庚迁殷    2人祸:政治动乱过程:盘庚英明,迁都求定。软硬兼施,力挫反对评价:转折点,由衰转兴。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模式为:背景+过程(人物、措施及结果)+评价(影响、意义)    过去+现在+++++++++++将来     原因+经过+++++++++++结果  背景:盘庚迁殷,国势上升。     1广采民意(民)    2知人善任(人)武丁中兴过程 励精图治的杰出人物武丁领导ﻩ人民兵政3改革政治(政)4对外用兵(兵)评价:版图和政治影响扩大。周族的兴起和灭商渭水中游,黄土高原,姬姓,始祖名弃,号曰:后稷。古公亶父业绩:迁于周原和开始翦商。有亡荒阅:文王,清查逃亡奴隶。牧野之战:1046,商军主力远征东南,武王牧野之战,纣王兵败自焚。三监:“以殷治殷”,封纣王子武庚于殷,武王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于殷都周围建立三国以监视。后武庚乘武王子成王年幼,周公旦辅政,联合三监叛乱,三年后败。宗周、成周:镐京-宗周-西都-周族兴起的根据地     洛邑-成周-东都-保卫宗周,镇抚东方(周公东征后营建,迁“殷顽民”于此,驻兵监视)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灭亡1土地所有制变化。土地国有制开始向土地私有制转化。2社会矛盾激化。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前841)-宣王中兴(料民于太原,引起反抗;不籍千亩,公田租民)3周边民族矛盾尖锐。 军事冲突。            1生产资料所有制。原始(公有)-奴封资(生产资料私有加深,人身依附渐弱)1内因:生产关系变化  --(源于生产力的发展 )1统治阶级不同阶层的矛盾(弱化统治势力)标准格式   2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新经济势力求变政治             2对立阶级间的矛盾2新势累积,偶然引发2外因:不同民族和国家间的关系变化。(战争与和平)      3先进组织引导胜利  平王东迁:幽王宠褒姒,欲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候联合犬戎等攻破镐京,杀幽王于骊山,宜臼即位为平王,镐京残破,外有犬戎威胁,乃于前770年东迁雒邑。商、西周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社会结构商:在夏代国家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奴隶制的政治制度。1继承制(前期多是兄死弟及,后期多是父死子继) 2方国林立制度3文武宗(文职官、武职官和宗教官三大类)  4军队、刑罚和监狱1奴隶主集团:商王(自称予一人,余一人),同姓贵族(血缘关系),异姓贵族。社会结构2奴隶(盛行人殉和人祭)    3平民(当兵、纳税和服徭役)周:奴隶制国家机器进一步强化。1中央权力机构:周王号称天子,设三公六卿。世禄世卿:官吏世袭,采邑世享。2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国”,四类对象(同姓贵族,异姓贵族,元老重臣和圣王后裔)。 3军队和刑罚:宗周六师(驻镐京,卫京师),成周六师(驻洛邑,镇东方),殷六师(驻朝歌,镇殷民)。量刑主要有五: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和大辟。注:(刑不上大夫指可以或赦或赎)。4周王与诸侯的权力与义务:权力(统治权,任命官吏,巡狩,保护,调解)     义务(兼任卿士,戍守征讨,纳贡,服役) 5井田制:1夏商已存,西周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形似“井”,故名。(背景)2具有土地国有的性质,不能随意转让买卖。具有公有和私有两重性,趋势为私有因素逐渐扩大。(生产资料所有制)3分公田和私田,分配方式在“野”为“助”,在“国”用“彻”。公田收获归国家或奴隶主贵族,私田的收获归公社成员所有。(分配方式)4劳动者称庶人、庶民,随土地被封赐,实为奴隶,但地位高于家庭奴隶。(劳动者) 6宗法制:1血缘为基,父权家长制演变,处理宗族内部成员间的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力的制度。      2分封制为基础,本质不在区分血统关系,而在确定权力和财产的分配原则,稳定奴隶制的统治秩序。    3特征:从天子到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别子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长承别封7周礼:调解内部关系,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等级制度。 1政治经济据点――同姓贵族为主体,普遍联合异姓贵族遍布全国的统治网――明确天下共主--朝向统一。分封 2联系、交流和开发3武装殖民,非有机体和蕴含分裂。(蒙古,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工商食官:官府统一经营和管理,生产者多为官奴隶,产品归奴隶主贵族,生活费由官府供给。夏、商、西周的文化3、春秋战国(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背景:1铁器和牛耕(生产力)          封建生产关系和剥削方式(经济基础)-各国变法(上层建筑变化) 2私田(生产关系)3竞争(上层建筑)-诸侯从事霸业的需要过程:春秋时代:前658,齐桓公+管仲政治:1三其国而五其鄙,四民分业分居(地域划分)经济:2相地而衰征      军事:3作内政而寄军令    鲁国“初税亩”  晋国“作爰田” 郑国“作丘赋”  秦国“初租禾” 战国时代:魏文侯+李悝 政治:1食有劳而禄有功2法经       经济:3尽地力之教4平籴法 楚悼王+吴起政治:1限制封君,三世而收其爵禄2损不急之官     军事:3武卒制   韩昭候+申不害(术)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齐威王+慎到、邹衍和孙膑          前359,秦孝公+商鞅         县督军旅,农量井,书有鱼政治:1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军)           2推行县制,行连坐之法(县)            3迁都咸阳(都)             4制定秦律(律)           经济:1废井田,开阡陌(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农)           3统一度量衡(量)        文化:1焚诗书,禁游学,行愚民           评价:实质是一场封建化运动。  军官宪法 1各国国君的名号和职权发生变化(名职变)           君 2君主继承制的发展(继承展)      3文武分职为特点的中央官僚体制建立(文武分)           官  4新的官僚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确立(官制确)     5郡县制代替分封采邑制(郡县代)      县 6封建法制确立(法制立)      法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铁器和牛耕水利事业 楚孙书敖-芍坡 吴-邗沟 桔槔手工业和商业铜锡合金和淬火技术 大商人出现 金属铸币大量增加(金属货币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标志)井田制瓦解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切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自耕农的产生(破产后为佃农和雇农)新型地主阶级的产生农奴大量出现(私属徒、宾萌、族属)公作和分地(井田和租佃)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刚刚确立,存在大量的奴隶制残余(官奴和私奴)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前651,齐桓公+葵丘之会  前632,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践土之盟   前627,秦袭郑,秦晋殽之战,秦败   前606,楚庄王问鼎   前546,宋大夫向戎倡议晋楚“弭兵之会”,互朝晋楚战国七雄:齐韩赵魏燕楚秦    魏国最早变法,战国之初实力最强。   前354,魏攻赵,齐魏桂陵之战,魏庞涓被擒     前342,魏攻韩,齐魏马陵之战,魏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魏元气大伤    前334,为抗秦,魏惠王与齐威王“徐州相王”(互尊对方为王)     前284,秦韩赵魏燕联军,乐毅伐齐,田单“火牛阵”救齐,但齐无力与秦抗衡   前260,秦赵长平之战,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前230,秦开始兼并战争,先后韩赵燕魏楚齐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以扩大势力范围,掠夺人口和财富为目的。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1春秋战国的长期民族融合(联系)        2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   背景        3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心所向(人民群众)   4秦国的强大决定历史使命由其承担                历史客观任务的主观组织领导者(过程)     5秦王的雄才大略(历史人物)评价:1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          过去2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秦推行的消除分裂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现在  4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5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  将来标准格式: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和发展分空间和时间。联系和发展在空间上表现为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物种间的交流,民族间的融合;在时间上表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上,三者密切联系,继承发展。过去:结束了···(旧事物)           背景(旧事物)(人的选择环境)(原因)       现在:建立了···(经过否定发展的新事物)   过程(新事物)(人有意识的活动) (经过)实行了···(巩固新事物的措施)(提供了前人没有的新东西-列宁)加强了···(联系)有利于···(发展)   评价(新事物源于需要,暂时适应需要)符合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群众立场)       将来:奠定了···(将来新生事物的基础)辩证法看问题,新事物也必亡,为后人提供新环境 (结果)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所谓的历史发展潮流是指五个社会的更替趋势和统一趋势,论证共产主义)  答题的四大原则:1立场坚定-人民群众的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2历史唯物-背景陈述  3联系发展-辩证法-形成历史潮流  4矛盾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正反两面看问题和矛盾斗争(4其实是在3里面,是辩证法的内容)统一题评价常用套话:  过去:结束了···分裂和战乱局面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实行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新政策 现在加强了···战争或和平的交流,加强了经济、文化、民族和地域间的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 符合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将来: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评价的现在、过去和将来的模式是由事物发展的现在、过去和将来的叙述方法决定的。历史学家的处境:中国古代史是得意之作,中国近现代史是压抑之作(不出毛邓),世界史是无奈之作(语言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哲学是理论基础;政经是主要内容,是哲学的证实和运用;科学共产主义是核心和理论结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类的活动而已。”               ―――马克思“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马克思“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任务”    ―――列宁“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马克思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凡是社会中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普通人物: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根据个人对历史影响大小        反动的      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                       杰出的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的作用:1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人2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3历史进步的影响者,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 因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人物及其作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事件活动的制约。其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在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恰巧某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个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者差一些,但最终总是会出现的。”―――恩格斯“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和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随着周天子权力的旁落,天和它的代理人周天子一样,威信下降。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是奴隶主贵族的代表,但思想还是有值得肯定的东西 老子,春秋末楚国人,《道德经》,1政治上:无为而治        2哲学上:道是万物之宗,无就是道         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孔子,鲁国人,《论语》,     1礼: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人的外在束缚(外在)         2仁:修己爱人的内在自觉性(内在)       3中庸:孔子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基础           4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私人讲学之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背景:1社会大变革,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社有变(人民群众)2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阶有见(领导组织)  3属于知识分子的“士”大量出现    士代言(历史人物)   4诸侯割据,文化无法专制      文无专(背景)   过程: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和荀子(法制为礼治的补充,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墨家,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三表法”)道家,老子和庄子(道为本原,人通过修养可以得道,可以与道同体,主张寡欲无为)法家,韩非(法术势并用)名家,宋国惠施(“毕同毕异”)和赵国公孙龙(“离坚白”“白马非马”),探讨“名”“实”关系。阴阳家,探讨阴阳五行关系,齐国邹衍为代表(金木水火土为五德,五德相互更替)兵家,研究军事理论和实践,齐国孙膑科技:鲁班,春秋末鲁国人,机械之圣  扁鹊,春秋后期,四珍法《甘石星经》,战国齐人甘德和魏人石申,,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 司南,战国末年文化:“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解释《春秋》的三部书 《离骚》,屈原,楚辞(采用楚国的民间诗歌形式,楚国方言写成)4、秦汉(封建社会)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背景:  1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生产力)              2各国变法,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政治) 客观: 3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人民) 4华夏各族之间通过经济交流和战争,民族间、地域间联系加强(经济民族地域联系)(量变)  5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量变和质变) 1秦国商鞅变法,国富兵强,具备统一战争的条件(人民群众) 主观: 2广泛收罗任用人才(领导组织)3秦始皇雄才大略(历史人物)      4正确的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主观能动性)过程:统一过程:1前230-前221,先后灭掉六国  结束旧事物,建立新事物巩固统一:1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1立帝制  巩固新事物       2设三九(三公九卿)         3行郡县   对内专制政治 2扩大军队,制定秦律      3毁城防,修驰道4迁富豪,收兵器5北征匈奴,南服夷越          对外扩张1令黔首自实田,在全国确立土地私有     经济2三统(文字,货币,度量衡)文化 1焚书坑儒统一需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形成社会有机体,才能稳固。评价:1结束了战乱局面,符合历史潮流,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2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第一大考研历史题型:统一题凡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题型均属此类,答题方法参考上面。汉承秦制与“文景之制”政治制度1中央:设三公九卿(西汉后期,三公政治地位和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也发生变化,九卿职责大致相同,只是名称略有不同)地方:郡国并行制(分封异姓王和诸侯王,未分封地区实行郡县制)   2军事系统(中央常备军和地方预备军)    3法律(萧何据《秦律》制《汉律》)4编户制度(户籍是征服收取租税,征发徭役兵役的主要依据。负担有三:田租,人口税和更赋)文景之治 背景:面对社会经济衰弱情况,行黄老之术,与民生息1入粟拜爵(文帝晁错提出,基本原则:使民以粟为赏罚。用粮食买官和用粮食赎罪)(促产粮) 2禁网疏阔(刑)   3轻徭薄赋(促产粮) 内容:   4修马复令(马一匹,三不役)(军)  5开关梁,驰山泽之禁(商)    6节俭从事(控出)评价:1第一个治世    2本质不是对农民战争的消极让步,而是鉴于秦亡于政所做的积极有为的调整;目的是稳定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进一步巩固封建统治。对农民有利,对地主和商人更有利。(矛盾分析,正反两面,之所以有两面,是因为矛盾分对立的两面,从人的立场出发,一面为利,另一面必为弊,矛盾是属事物的,利弊是属人的)   3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条件削藩与七国之乱:1治安策:汉文帝时贾谊,得到重视,但未能实行    2削藩策:汉景帝时晁错,引发七国之乱     3七国之乱:景帝时,吴王刘濞为首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击匈奴,儒(汝)刺中(获得)官恩,均湣(你)铁币)政治加强中央集权:1立中朝,限丞相   2设刺史,监郡县     3新选官(以前只是任子和赀选,现在察举制(举孝廉)和兴太学)      4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和酎金夺候经济改革:1统一币制(统币制)    2盐铁官营(官盐铁) 3均(均输: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平(平准:国家平抑物价)法(均平法)    4算缗和告缗(算告湣)文化:弃无为,倡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1弃和亲,击匈奴,拓疆域(前127卫青和前121霍去病) 2侍从军(期门军,羽林军和羽林孤儿),禁卫军(又称八校尉,中国古代募兵制的开始)武帝后期的社会问题:1轮台罪己诏(停止对外征伐,转向对内政的管理)       2沉命法(太守以下辖区农民起义不能及时发现镇压者处死)昭宣中兴:霍光辅政,继续推行武帝晚年政策,轻瑶赋,弃酒榷,置平仓,假公田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1农民和铁官徒起义2限田限奴婢之议:哀帝,遭到发对3再受命:哀帝,表示哀帝及其子孙的皇运再受命于天,无效而自动取消王莽改制:背景: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 1王田私属制(天下田为王田,不得买卖,多占者分余田于他人,无田按制度授田。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2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五均赊贷加上政府垄断经营的盐、铁、酒、铸钱和山泽税3改革币制过程:(王私属,行六管,革币制,统度量,易名称,更印绶。王六币量印名,王六的鼻梁上印着名字)4统一度量衡 5改易官名、地名 6向边疆少数民族颁发新印绶,把汉朝所封王尽降为候评价: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看到根源土地和奴婢问题,但改制失败(制失时,中弃革,失用人和制有缺)  1不切实际,一味复古(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触犯大地主,大贵族和大商人的利益,遭反对,而且未能坚持到底(坚决打击旧势力-专政)3用人不当(有效的领导组织) 4措施本身有问题(如改革币制;改变少数民族称号,破坏友好关系)(1和4是一个问题,路线错误)刘秀加强东汉统治的制度与措施(宫台监军,奴民屯度(奴民屯田度日子))政治:(退功进武,事归台阁,强监察,控军权)1退功臣,进文臣 2扩大尚书台权力(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1设置御史台3强化监察制度 2置司隶校尉     3设置州刺史  4加强军权经济:(释奴囚,安流民;军屯田,行度田)   1释放奴隶和囚徒(解决劳动力的问题)2安辑流民-赐爵、假田、赈济、减刑戍边(解决劳动力和土地结合的问题)   3组织军队屯田和精兵简政  4度田-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以失败告终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皇帝软弱的背景下,统治治阶级内部的三股势力(外戚,宦官和朝臣)争权夺利外戚宦官擅权:这两个集团文化水平不高,只知贪赃枉法          削弱统治党锢之祸:宦官专权严重侵夺士人仕进之路,与官僚结合,朝野形成反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清议阶级矛盾:黄巾起义汉代的社会结构1地主阶级:汉初异姓王,诸侯王和归农官2编户齐民(西汉的户籍制度):总的来看,西汉田赋较轻,人口税和更赋较重,不利于无地和少地的劳动人民3奴婢和流民:阶级分化和土地兼并4豪族势力膨胀:汉末农民起义,豪族地主称霸一方。东汉后,在政权的庇护和支持下,迅速发展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汉是土地私有制,绝大部分田地属于地主和小土地私有者所有1农业:西汉二牛抬杠,代田法,六漕成白井;东汉翻碓排2地主庄园3手工业:西汉淬火技术,陈宝光发明提花机;东汉蔡侯纸4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不生产粮食,所以居住的是一群依靠农业供养的阶层,发展必然和商业密切相关)秦汉的农民起义秦: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反秦新:绿林、赤眉起义。绿林昆阳之战摧毁王莽主力,赤眉瓦解王莽东方的统治东汉:黄巾大起义。太平道张角领导(东汉中,黄巾兴;割据重,终无功;农民导,质飞跃;统治解,玄学兴)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匈奴:始皇一,蒙恬击;高祖一,白登袭;武帝起,三反击;元帝呼,昭君出;东汉立,南北忌;南称臣,北沉沦。  秦朝:蒙恬北击和万里长城   西汉三阶段:汉初屈辱和亲―――武帝战争―――昭君出塞和睦 注:武帝三反击,127,卫青击,朔五立;121,霍氏西,四郡起(河西四郡,张敦武酒);两年后,二合一。  武帝立,张騫西(138),连月氏,谋大计;为三击,二次西,联乌孙,终归逊(时乌孙国内打乱)。   东汉:年91,班超西,击匈奴,立都护,甘英者,使大秦。族关系,地域型;南方开,西部交;强中央,开四方;有战争,但非重这一时期民族关系以地域性特征为主:1西南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       2西部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基本趋势是:强大的汉族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和开发,虽有战争,但友好往来和合作是主流对外关系:原因(国统经强,科技领先,张騫通西,交通无碍,国家重视)商贸主,方向单;文始出,佛始入;路为主,水路并;中为心,东亚圈;文明先,影响远1以商贸为主,相当程度具有单向性 2交通以陆路为主,水路并举   特征3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往欧洲   4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5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    6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思想:秦:尚法家,灭其它    汉:无为治,有前提(肯定新的封建一统王朝的统治秩序)孔子学说宗教化,封建专制理论系统化 武帝立,形势兴,策有映,仲舒起,新儒立,黜百家,尊儒术天人合一-三纲五常-政治一统   谶纬:仲舒讲,莽秀用,章帝立,桓王反(桓王新论,桓谭《新论》王充《论衡》)  今古文之争:为禄利,今古争,代表人,许马郑(许慎,马融和郑玄)大区别,在书性,大焦点,在学官。 文化:印生佛,西汉末,入我国,明愔传(东汉明帝,蔡愔)    西汉文学的文体是赋、乐府诗和散文。史记死(司),班固书,荀悦记(纪)(史记-汉书-汉纪) 科技:西汉中,周髀起,勾股理;东汉前,九章立,体系成。  西汉:张衡,《灵宪》,浑天仪,地动仪和候风仪    《皇帝内经》,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  东汉: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华佗,麻沸散和五禽戏  《神农本草经》,最古的一部较完整的药物学著作5、魏晋南北朝(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文化多元)时代特征:(士兴衰,土制变,族融合,思解放,经南移)1士族兴衰(东汉始,魏晋成,东晋兴,南朝落) 2土制变迁(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 3民族融合     4思想解放(儒破玄性大发展(佛、道、诸子学说)  5经济南移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统一题)背景过程:董卓乱(189),军阀起;(汉灵息,戚宦起;并州董,立献帝;地军阀,蜂拥起)官渡战(200),奠北统;赤壁战(208),三国立。豪强势,政之源;分散性,经之基;三国争,实力平;赤壁战,三国立。评价:1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2有利于三个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符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为结束混乱状态,实现全国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魏:复生产,供军需;枣祇议,屯田制;流民编,府供资;四六分,促北经。蜀:定南中,促民融,开西南吴:征越开南领兵复客制:大族支,保特权;私立武,可世袭;土同民,赐私属。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三国归晋:263,魏灭吴;265,司马立;280,西晋一。占田荫客制:背景:西晋占田制是战国,秦汉以来“名田”制度和限田政策的产物。 过程:定标准,按标收;私地留,不足占;无措施,难足量。    男70,课50;女50,课30;次男半,次女无;护门阀,品占田;荫佃亲,为私属。     评价:屯田比,负担轻;占高课,利开荒。八王之乱:西晋皇族内部争夺政权的斗争。290,武帝死;惠帝立,贾杨矛;八王参,大混战。“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及其意义背景:1察举久,弊端生2汉末乱,制难行过程:陈群议,曹丕立;中正评,分九等。评价:针察举,有标准;灭党私,固集权;曹魏后,制蜕变;十六国的兴亡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永嘉之乱(311):永嘉五年,渊死聪立,石勒歼晋,刘耀破洛,衣冠南渡。淝水之战(383):黄河域,前秦统;淝水战,南北峙。淝水之战前后,政局从分裂、战乱、民族冲撞到对峙、局部统一、民族融合,统一趋势明显加强。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东晋三次北伐-前秦短暂统一淝水之战-南北对峙-北魏统一-南朝士族衰落东晋门阀政治门阀族,宗族纽,魏晋成,东晋兴,南朝落。王与马,共天下祖逖北伐:313,祖逖北,黄河南,尽为晋,睿起疑,终无成。侨置郡县:用故名,立白籍,减租赋南朝门阀的衰落和寒人的兴起元嘉治,424,南宋文东汉始,魏晋成,东晋兴,南朝落东汉始,豪族地主发展(土附展,经强大,政位升,累世卿)魏晋成,政律确(吴领兵,晋荫客,官九品),社位殊,严等级东晋兴,政经位(政势升,经力强,社位殊)三一体自身腐,经济削,失应变(内因)南朝落寒门兴(掌机要:中书舍,执兵权,任典签)(外因)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北破复,南持开经济重心南移:背景:1南安定  2入人技3政府重  4人民勤 5条件优过程:(永嘉乱,安史叛,靖康变)1魏晋南北开发-永嘉之乱(第一次人口南移高峰)  2隋唐五代发展-安史之乱(第二次···)  3两宋时期完成-靖康之变(第三次···)评价:开南方,变革局;带全国,四渗透,渐平衡。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386,北魏立,439(四散久),北魏一改革:(都吏租三俗)背景:1民族矛盾(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政策) 2阶级矛盾    豪强地主与拓拔贵族矛盾(宗主都护制:任豪强,督百姓)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拓跋贵内部矛盾(开明与保守)过程:魏改制,分两期;冯太后,变政经;孝文帝,革习俗;传统束,旧势阻。 1整吏治  2均租调(均田制和租调制)  3行三长(486,李冲议,废督护) 4都洛阳5革习俗评价:应要求,符规律,促文明,速融合,复经济1顺应了北魏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2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野蛮的征服者,按照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本身被他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马克思)3大大提高了拓跋鲜卑族的文明程度,促进了北魏政权建设4加速了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使胡族游牧或半农半牧经济变为以农业经济为主5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注:均田制(485),李安世;民奴牛,露桑麻;明均田,实有限;抑兼并,调积性;租调制(486),克赋随。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 528,尔朱荣,河阴变,沉后帝;局势荡,朝代替。北魏府兵制的建立及其特点起西魏,历北周,至唐初,二百载。军府百,分二四;十二将,六柱国(两虚);闲为农,战为兵;另立籍,免赋役;甲自备,二合一(兵农合一,中原征兵制和鲜卑部落兵制合一)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民族斗争:大分裂,族冲突(牧对农(来),奴对封)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背景:固统治,求融合(蜀汉中,吴山越;十六国,纷汉化;南北朝,孝文总。)      过程:族杂居,胡汉化(从胡族看),汉扩大(从汉族看)。    评价:整体观,迂曲缓;局部看,有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思想:魏晋玄学,东汉末,经谶纬;儒位动,玄始兴;骨老庄,合儒义;论本末,辨自名      正始玄,弼与晏(任弼、何晏);汉才性,至本末;    竹林玄,阮嵇狂(阮籍、嵇康);越明教,任自然;   西晋玄,裴与郭(裴頠、郭象);反贵无,立崇有;      东晋玄,有张湛;合有无,肆性情;佛学起,代玄立。南齐,范缜,《神灭论》,神是形派生的,“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南齐,祖冲之,圆周率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北朝,郦道元,《水经注》建安风骨:东汉末,建安年;现实体,承乐府;情辞悲,格调刚。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背景:经趋同,族同化,势所趋(政治斗争,阻碍交流,人民苦难;结分裂,求统一,史趋势,民所望)过程:文帝坚,大改革,破均势,统南北。评价:结束了将近三个世纪的混乱局面 使社会发展步入正轨,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唐的强大和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采取措施:(官府举律(举例),均租籍貌(鸡毛))    1革官制(门下议,内史决,尚书行,御史监或门议,内决,尚行,御监) 政治 2立科举(庶族兴,政有应,废九品,立科举,选面广,权归央)   3改律令(开皇律)     1行均田(北魏至唐前期)     2租庸役(租、庸、力役)经济   3索貌阅(根据户籍薄上年龄与体貌核查户口)    4输籍定(定户等,确税标,与豪争)   军事1革府兵(留军籍,加民籍;府均合(府兵制与均田制),兵农一;新统帅,十二卫)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洛为心,南余杭,北涿郡,永通山南(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江南河)政有控(通秦修驰道),经有需,人有娱工程伟,智劳结;促联系(南北),固统一;促交流,苦百姓。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隋末农民起义:611,瓦岗军,河北义军(窦建德起义),江淮义军(杜伏威起义);推翻隋,教育唐,打地主617,克长安;及炀死,废帝立;各个击,统全国兄弟争,玄武变;隋之鉴,精图治;大臣辅,措施正;崇儒学,重立法。贞观治,非人定;究其本,有社源;史经验,太宗总;农战果,高祖基;虽明君,阶时限。唐朝相关制度对隋朝的继承和发展内改中,有政堂;隋十一,唐五九(五监九寺);初州县,中加道;都在州,为新府。科举资,铨试择十二卫,仍袭隋;分三等,数区别(上1200,中1000,下800);免赋役,甲自备;均田基,兵农一。均田制,去妇奴,加僧道,兼工商;规定备,数量大,限制松。限荒地,不触私;劳地合,抑兼并。庸代役,定唐律。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中宗废,睿宗立,武周替。(太宗-高宗-中宗)修姓氏(太宗修氏族制),扶庶族;展科举,搜人才;开言路,善用人。重农业,轻瑶赋;开边疆,固边防。中宗复,韦后专;睿宗子,联太平,诛韦拥睿,开元之治。附加: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及意义?过程:隋文设,隋炀进,太宗增,则天殿,玄高官(玄宗高官主持)。评价:抑门阀,拓官源;提素质,强集权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农业:曲水桶手工业:匠官私,唐三彩商业:驿站旅店,坊住市商“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背景:玄宗荒,边镇重;府兵解,募兵成。(如果没有国家改革或人民革命,必然产生马太效应)过程:755,安史起;违奉召,范阳叛;历八年,唐转率。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评价:集权弱,藩镇起;边防虚,蛮族侵;北方乱,重心移留余部,任降将;平叛中,使增设唐中叶政治、军事、社会各领域发生的变化募代府:经济破,吏治败,兵制坏庄代均:无地分,买卖助,战祸连(安史后,田庄主;取租佃,收实物;南北(朝)奴,唐代契。理财法:第五琦,榷盐法;刘晏理,革盐法,整漕运,行常平。(均为肃宗时代:安史乱,肃宗立)两税法的颁行与唐后期的经济背景:均田败,租调坏;税收减,杨炎议过程:地户主(地税和户税为主),统各税;夏秋收,称两税  废其它,入户地;出制入,分各地;略主客,商难免;按资田,分夏秋评价:简化税,负担轻;税合理,人附松;税面广,收入增;税计钱,利商展 兼不管,资不差;主税增,杂税出;钱折帛,币不足(钱重物轻,负担增加)。重心南,农业兴,手工展,商业发(扬一益二)李皋,轮船,用脚踏动两轮前进陆羽,《茶经》,世界第一部论茶专著柜坊、飞钱:代客保管钱物,收取柜租;凭文券到指定地点取钱。市舶使:广泉明,玄宗设,理对外唐后期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藩镇割,宦官专,朋党争(和东汉一样,但没有外戚,估计是武则天使唐王室有防范外戚的政策)德四径(德宗,四镇之乱-泾原兵变),宪淮西(宪宗,淮西之乱):人民苦,唐基败;交流阻,生产坏;矛盾深顺永贞(二王八司马事件),文甘露(郑注和李训):帮派营私,立帝监军,宫市掠田牛李争,争科举,论藩镇唐朝末年的社会问题背景:政治腐―――土制败(民无入),赋税繁(民多出)―――农民起(历代农民起义都不只也不可能一处,但要抓重点)过程:王仙芝、黄巢起义:仙芝起,黄巢应;破长安,称大齐;克用攻,全忠叛;            外因战失机,策略误(能动性);组织动(领导组织);流动战,未安人(人民)内因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工农联盟,优势互补(工有思,民有人);武装斗争(枪杆子中出政权);根据地建设(质量互变,量的积累)评价:大壮举,瓦解唐;击地主,阶级变;藩镇削,统阻减;“均平”号,第一次。结束了···大壮举,瓦解唐; 建立了···阶级变;统阻减;实行了···击地主,藩镇削, 加强了···有利于···国家统一符合了···奠定了···五代和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符合了···“均平”号,第一次(特征)隋唐时期边境各少数民族概况突厥:隋立初,突厥分;太宗东,高宗西(太宗派李靖灭东突厥,高宗派苏定方灭西突厥)薛延陀:唐太宗封首领夷南为珍珠毗伽可汗,后内乱,太宗派李勣消灭,设参天可汗大道                      铁勒族回纥:今维吾尔族祖先,玄宗封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吐蕃:太宗文,中宗金。南诏:乌征白,起六诏;皮逻些,大一统;玄宗册,云南王渤海:靺鞨建,满族先;大祚荣,立政权;玄宗册,渤海王(郡王)。注:太安西,治龟兹,辖四镇;武北庭,天山北,治庭州。都护府:边疆地,特别政;抚诸藩,宁外寇。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和碎叶:龟疏于碎,乌龟输了是因为小碎步)附加:1隋唐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原因? 答:统一安定是条件,国力强盛是物基,开明政策是促进。   2唐朝和西汉处理少数民族的相似措施?唐朝的新措施?综上述,谈认识  答:设机构,讨侵扰;用和亲,加交流。 疆封王 汉主少合成大国,和睦友好是主流。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朝鲜半岛:隋三立(高丽,百济和新罗),高灭高;苏灭百,新罗一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佛教:北魏末,达摩禅;则天时,分南北;神渐悟,慧顿悟(北神秀,渐悟说;南慧能,顿悟说)。道教:道土长,成东汉;老为族,唐认先。韩愈:韩愈儒,反佛道;主天命,提道统;承仲舒,性三品李翱:儒柔佛,复性说柳宗元:元气说,反君权;刘禹锡:交相胜,还相用;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骆杨王卢:洛阳王卢,一个姓卢的洛阳王);李诗仙,杜诗圣古文运动:唐中兴,韩柳导;倡古反骈;韩载道,柳明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唐传奇,城荣生:李娃白,莺莺元,小玉蒋,柳毅李(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和李朝威《柳毅传》)隋展游,唐阎历;画圣吴,塑圣杨       刘知几,《史通》,第一部系统史学理论著作;史通刘,通典杜,图志李 杜佑,《通典》,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国古代第一部历史地理专著;唐一行,恒星移,测子午,天文钟,大衍历隋巢诸,唐孙千,苏本草(巢元方,《诸病原候论》;孙思邈,《千金方》;苏敬,《唐新本草》,第一部国家编定的药典。隋李春,赵州桥;唐玄奘,大雁塔《金刚经》:现存最早的有明确记载的印刷品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唐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时封建军阀称王称帝的时代。(907-960)梁唐晋汉周(量糖进汉州,量些糖进汉州探亲)后梁,朱温,都开封后唐,李存勖(沙陀人),都洛阳后晋,石敬唐,都开封,割辽燕云十六州后汉,刘知远(沙陀人),都开封后周,郭威,都开封,死后养子柴荣即位,为周世宗,进行了改革,奠定了北宋统一的基础。十国中北汉为刘知远弟刘崇建,都太原。7、宋(辽-西夏、金)元916―――――辽―――――1125  960―――-北宋――――1127――――南宋――――1276――――元――――1368   1115――――金――――1234           1206―――蒙古――-1276            1308-西夏-1227注:916,就要留(名号),宋夏争名号960,酒留兵(杯酒释兵权)1125,一一而无,辽亡1127,一一而弃,北宋亡1227,一二而弃,西夏亡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背景:陈桥兵变,先南后北,统一中国(宋朝军变起家,所以防政变会放在首位)过程:军事权:酒留兵,置三司,行更戍,设虚实,募养兵行政权:分相权,弱地方,官职差,严科举 财政权:漕财政,仓常平(转运使,提举常平)  司法权:宪司法,帅军事(提点刑狱,安抚使)评价:除分裂,维统一;促发展,蕴冗积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背景:土地并: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冗积行:三冗两积,冗兵、冗官、冗费和积弱、积贫赋役重:交税时,有支折(支移,折变);二税外,加丁杂(丁口之赋,杂变之赋);五等籍,分主客军失利:宋辽币,宋夏赐             民族矛盾民起义:川王李(早期王小波和李顺),中王则(中期王则起义)阶级矛盾过程:庆历三(1043),范仲淹;为仁宗,来参知;革时弊,遭反对;仅一年,便落败。  神宗即,安石起:富国,市均税,募青水(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强兵,器马保将(军器监法,保马法,保甲法和置将法)           育人,经舍科(精于社会科学)(改科举,分三舍,编三经)        哲宗即,高氏临;光入朝,元佑更(化)。评价:旧事物――触利益,遭反对   背景   新事物――少数人,不得民(人民群众)    任非人,至分裂(领导组织)            过程  两辞相,有损害(历史人物)   存弊病,未能正(新物不新)  斗争果――上而下,基达标   结果这类评价其实是对新旧事物相互斗争的经验教训总结。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辽:南面官北面官:蕃汉分,南汉族,北契丹 投下军州:立战功,分人口;私属质,军政一;四时捺钵:四季游,设行帐宋辽:宋太宗,灭北汉;伐契丹,收幽云;终不及,带箭归。 辽有隙,宋有机;三路北,二路亡;(太宗雍熙北伐) 1004,契丹南;寇准促,真宗督;澶渊盟,虚外物;白沟界,维旧疆;兄弟国,互不扰;岁绢币,万二一。金:猛安谋克:部落租,加以展;三百户,一谋克;十谋克,一猛安;金特有,壮皆士;平时产,战时征。  海上之盟,120,长城界,地位平;金中京,宋南京(今北京);燕归宋,币归金。宋金:125,乘胜下;李纲防,胜无望。 靖康之难(1127):破开封,虏徽钦; 南宋:北民,八河五;南军,黄顺郾。    1141,绍兴议,宋称臣;淮散界,附割地;贡25,复遣使。    1164,孝宗伐,隆兴议;削称臣,为叔侄;岁20,疆界同。1208,蒙古兴,侘胄伐,嘉定议;世叔侄,岁30;款300,疆界同。宋代经济的繁荣背景:土赋籍,适发展;(土促私,剥租佃,客入籍)  总体论,有利境;中集权,南方展;守内策,促稳定。过程:农业:人地增,具术善,品流广。(秧马,靠田) 手工业:五大名窑:汝禹定龙官(禹州钧窑,汝州汝窑,定州定窑,龙泉哥地窑,开封官窑)(你想平定龙关吗?) 商业:去坊市,结商行;市舶司,唐仅一(广州),宋加五(密泉明杭秀-州,蜜泉的名气超过杭绣),北为广,南为泉;政府许,富户印;代铁钱,通四川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背景:1206,成吉思汗,蒙古汗国。  领户分封制:破氏族,按地编;十百千(万),设长领(千万由成吉思汗分封);平时产,需时战,军政一。 西征:成西一,黑海东;(成吉思汗灭花剌子模)    拔西二,黑海北;(窝阔台命成吉思汉孙拔都西征,灭钦差,占俄罗斯,捷克受阻)  旭西三,西南亚;(蒙哥汉派旭烈兀西征,灭木剌伊,陷巴格达和大马士革) 长子术赤,钦差汗国(金帐汗国),术赤早死,归拔都,据有花剌子模和康居故地    次子察合台,察合台汗国,据有西辽和维吾尔故地四大汗国   三子窝阔台,察合台汗国,据有乃蛮故地    蒙哥汉弟旭烈兀,伊儿汗国  成吉思汗1227灭西夏,窝阔台1234灭金国,过程:蒙哥汉 合州之围战死忽必烈  1276灭南宋评价:1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  2发展和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加强了我国境内各民族间的联系,  扩大了中外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客观上打通了中外间的交通(特征) 3奠定了元朝以后历史发展及统一这一主流和今天的版图的基础(西藏成正式,云南置行省,台湾归福建行省)元代行省制度背景:少民族,第一个,统一权;忽必烈,固帝国,采汉法,封建化。过程:中行政,枢兵权,御监察,宣宗教,通驿站(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通政院)  在地方,仿中央,设行省;行省下,有其它(长官为达鲁花赤);达鲁花,蒙色担。评价:限蒙贵,控地方;重变革,深影响元朝的民族政策四等人制:元朝立,维地位,固特权;色目人:中亚、西夏、回回等服先后,分四等,色汉南;  汉人:金朝统治区的汉、契丹、女真用族矛,造差别,达统目。 南人:南宋统治区汉人和西南各族注:第一等蒙古人,指蒙古各部落。回回人赛典赤·赡思丁,第一任云南行省长官。  吐蕃喇嘛教首领八思巴为国师,后又加封为帝师。元末的农民战争背景:政治黑,经济残,天灾繁。过程:韩刘起,徐彭继,方张续刘福通红巾军北伐失败:流动战(缺乏稳定的人民支持)内失和(领导组织混乱)战略误,过早北(能动性有限)  子兴死,元璋起;朱升议,高广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集中的,减压力(蒙古、色目为臣,一视同仁); 评价: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北李诫,营造法;王惟一,铸铜人;南宋慈,洗冤录金元四大家:金代,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元代,朱震亨。刘寒,张攻,李补,朱活。北宋:苏韩钟,沈梦溪元:郭授时,王农书;阔阔出,《河源志》哲学:儒道释,宋成理;阐义理,兼性命;周奠基,二程即;朱熹展。  周无极,程道理;朱天理,陆本心;张载气,陈物理(倡功利);叶务实(永嘉事功学派)元代:赵培养(赵复),邓异端(邓牧,抨击暴君酷吏)唐宋八大家(散文):曾欧王,宋三苏,唐韩柳(曾经时姓欧的成王,宋为三苏,唐为寒柳)元曲四大家:郑关白马(郑国关着白马),郑倩女,关窦娥,白梧桐,马汉宫元代四大传奇:兔狗井拜(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兔子和狗在井边拜兄弟)司通鉴-袁本末-胡鉴注(司马光,资治通鉴;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胡三省,通鉴注)三通:唐杜典,南郑志,元马文(杜佑,通典;郑志,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唐南北,宋东南;唐设宋展,申请具保,入港报告,抽解博买元世祖,马可波;著游记,西眼开。8、明清(前期)1368―――――明―――――1644―――――清―――――1911(移山留霸,一路失势)  1616―后金―1636朱元璋与明代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废丞相,设内阁;置监察,掌锦衣。地方:政三制,定明律;八股取,文字狱。其它:抑豪强,顿吏治(胡蓝之狱),革兵制(卫所制)。注:政三制:地方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和都指挥司 靖难役:固统治,封边疆;太祖立,建文削;燕王起,帝位改。郑和下西洋背景:扬国威,兴贸易,寻建文过程:1405-1433,七下西,历亚非;达非东,越赤道。评价:航海史,大成就;促交流,兴贸易;开南洋,拓眼界。注:明代以婆罗洲以西为南洋,以东为东洋,郑和所到之处多在婆罗洲以西,故称。 郑和者,原姓马,字三宝;云回人,奉真主;靖难役,立战功。“南倭北虏”问题南倭:背景:日战国,中商展,边防松过程:戚继光,俞大猷,讨平寇评价:促生产,行海禁北虏:背景:蒙瓦刺,东西侵,成边患 过程:1449,瓦刺南,攻大同;王与英,土木变;于谦出,京卫战。 注:东西侵:不仅征服北方蒙古各部,还西攻哈密,控制西域要道;东侵辽东,威胁朝鲜。明中叶的社会危机与改革背景:内阁轧,宦官专;财政危,流民增过程:顿吏治,饬边防;兴水利,一条鞭。(张居正拿着一条鞭子,站在水边,内顿吏治,外饬边防)评价:自救动,缓矛盾;果有限,死后松。失败改革题评价范式:改良自救,巩固统治;缓和矛盾,打击有限,负担不轻,土制不变;旧势反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逍遥半仙
本人有着多年的设备维修经验,愿和大家分享
格式:doc
大小:199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21-11-1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