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体育管理学教案完结版

体育管理学教案完结版

举报
开通vip

体育管理学教案完结版.体育管理学教案学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考核类别系、部教研室授课班级任课教师Word文档体育管理学专业必选课考查体育学院理论教研室2010届02班杨春歌《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总体设想总计划学时34本学期学时34周学时2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机动学时2体育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双重属性的交叉性边缘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软学科。它的教学目标结构是一三位组成,他是以职能轴(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内容轴(体育行政管理、体验产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和学校体育管理)及层...

体育管理学教案完结版
.体育管理学教案学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考核类别系、部教研室授课班级任课教师Word文档体育管理学专业必选课考查体育学院理论教研室2010届02班杨春歌《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总体设想总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学时34本学期学时34周学时2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机动学时2体育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双重属性的交叉性边缘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软学科。它的教学目标结构是一三位组成,他是以职能轴(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内容轴(体育行政管理、体验产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和学校体育管理)及层次轴(宏观体育管理、中观体育管理和微观体育管理)为其三维的立体结构。其课程框架为:一、管理的要素有人、财、物、时间、信息。二、体育管理学与系统科学之间的关系(1)系统是体育管理的基础;(2)系统科学是体育管理研究的必然选择;(3)时代与改革的要求。三、体育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管理的实施过程、体育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及体育管理的本质和结构。四、管理原理的特征有(1)客观性;(2)概括性;(3)相对稳定性。五、系统原理着眼考虑系统的整体性,他是系统的结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而激发出来的。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课程教学目标六、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有(1)计划;(2)组织;(3)控制;(4)决策;(5)创新。七、体育控制的基本类型有(1)预先控制;(2)现场控制;(3)事后控制。八、体育管理体制有(1)政府管理型;(2)社会管理型;(3)结合型。九、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管理机构(1)国家学校体育行政管理机构;(2)学校体育教育及科研机构;(3)学校体育社会团体。十、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有(1)考察分析法;(2)试点验证法;(3)轻重之分法;(4)舆论宣传法;(5)全面认识法。十一、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评价的内容有:(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评价;(2)学校体育教学评价;(3)体育师资队伍评价;(4)体育科研评价;(5)体育教学条件评价。十二、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有(1)政府管理型;(2)社会管理型;(3)结合管理型。十三、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是:(1)运动训练过程管理;2(2)运动训练项目管理;(3)运动训练人员管理;(4)运动训练科研管理;(5)运动训练条件管理。十四、体育竞赛的过程管理包括:(1)赛前工作组织与管理;(2)赛中工作组织与管理;(3)赛后工作组织与管理。十五、群众体育管理的特点是:(1)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对象及管理组织的复杂性;(2)管理时间的不定性和管理空间的广阔性;(3)管理环境的差异性。选用教材:《体育管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教材分析体育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双重属性的交叉性边缘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软学科。它是以职能轴(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内容轴(体育行政管理、体验产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和学校体育管理)及层次轴(宏观体育管理、中观体育管理和微观体育管理)为其三维的立体结构。调整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一、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严格进行课堂教学常规教育,对学生进行严格教学,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二、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1)理论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2)使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3)将理论讲授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中进一步讲解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教学措施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教学重点应放在讲解能力及教学方法上。(2)认真细致的备好每次课及编写教案,教案中应明确提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教育技能培养的任务。(3)课的组织要严谨,教学步骤层次要清楚,科学合理,并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因素。四、为搞好教学,对学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学生必须明确认识到体育管理学课程在将来工作中的重要性。2、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体育管理学课程基础理论知识。3、学生必须遵循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完成作业。31、体育管理学课教学以理论课为主。争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教学形式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保证重点、反映师范教学的特点。3、课堂教学的规范,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不断的改进教学,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说明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体育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会运用管理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培养学生体育管理方面的专业素质,活学活用,为今后进入体育管理者行列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及参考书目:体育管理学作者:张瑞林秦椿林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第二版体育管理学——基础与应用作者:伯尼·帕克豪斯著秦椿林李伟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第一版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平时成绩(60%)+出勤率(40%)=总成绩4课程教学日历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授课学期:2012-2013第二学期周次章节及教学内容累计学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与方法第三章体育管理体制第四章学校体育管理第五章运动训练管理第六章体育赛事管理第七章社会体育管理第八章体育产业管理第九章体育信息管理成绩考核24444244425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第一周)章节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第一章绪论学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演变过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的内容结构体系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绪论2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演变过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的内容结构体系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本章难点: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结构体系的变化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教学内容: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结构体系的变化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案例分析:(P8)从案例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试述你身边类似的例子第一节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一)体育管理与体育管理学的概念体育管理就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理和体育的方法,以实现体育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职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定体育目标的过程。体育管理学则是研究体育管理本质和规律的科学。6(二)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影响因素1、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体育要发展必须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体育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二是体育系统内容之间的关系。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能3、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体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二、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体育管理是伴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体育管理学是由管理学分化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体育管理学是建立在体育学与管理学这两门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三、体育管理学的演变过程(一)萌芽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开始将企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体育领域之中,这是人们对体育管理进行研究的开始。特点是各自为战,研究始于自发阶段,没有形成统一体系。(二)创立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体育管理学在美国被正式列入为大学课程,开始培养体育管理人才,60年代初,前苏联和东欧在体育大学、院系中推出各自的体育管理学,标志体育管理开始有经验层次上升到科学层次。(三)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期)从经济领域移植管理方法到体育领域,同时也开始了对体育管理自身规律的讨论,体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逐渐建立。(四)成熟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人们对体育管理的认识由重视学校体育行政管理、校级运动训练管理到重视职业体育管理、体育俱乐部管理等方面转移,体育管理学逐渐成熟。四、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结构体系的变化(一)影响我国体育管理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由国外管理理论的学习到国内特色的体育管理学的形成。2、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从传统的侧重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管理的研究转换到对体育发展战略、体育运行机制、体育经纪等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促进了体育事业管理部分的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体育管理体制成为体育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3、体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等的出现。城市社区体育、农村体育、职工体育、健身娱乐运动、老年人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等成为社会体育的新亮点。4、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体系的初步形成,使体育经济管理成为体育管理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体育文化业、用品业、体育建筑业等发展。(二)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内容体系的发展历程表现在三个方面:7(1)体育事业管理的内容比例上升,基础理论的内容比例下降,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不断融合。(2)体育事业管理的内容虽然总体上趋于一致,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经历着从整合到分散,再到整合的发展趋势。(3)体育事业管理理论部分与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一致,并日趋完善。五、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第一、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加强对体育实践的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体育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是加快体育改革,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的需要。第二、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促进体育工作的科学化和有序化进程,是提高体育管效率,取得最大效益的需要。第三、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增强体育管理者自身素质,提高决策和管理能力,是建设一支高素养、高水平的体育管理者队伍的需要。第二节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一、体育管理学的性质(一)体育管理学具有双重属性,是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二)体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三)体育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体育管理学研究的是体育系统的运行和演化规律,它研究如何协调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硬件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力,以便创造和谐的管理气氛和发挥集体力量的问题,取得最好效果和效率。二、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和学科体系(一)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以管理科学、体育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众多学科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图1—2)(二)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结构三维结构职能轴(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内容轴(体育行政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体育信息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和学校体育管理)层次轴(宏观体育管理、中观体育管理、微观体育管理)三、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一)历史性(继承性)(二)社会性(三)综合性(四)适用性(强调管理学是为体育管理者提供管理工作指导的实用性学科。)四、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体育管理的实施过程、体育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及体育管理的本质和机构为研究对象。(二)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科学实验和调查统计的方法2、比较研究的方法3、历史的研究方法4、理论的研究方法课后小结:8第二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第二周、第三周)章节题目:第二章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职能与方法学时分配: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认知并能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体育管理的方法体系;学会运用体育管理方法。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职能与方法4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认知并能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体育管理的方法体系;学会运用体育管理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本章难点:体育管理方法及其运用。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教学内容:体育管理活动应遵循的科学原理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体育管理方法及其运用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讨论:P26在中外体育企业的管理中各运用了哪些管理原理?第一节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原理既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管理学的基础,是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是实施管理职能的理论依据,反映着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一、管理原理的特征(一)客观性(二)概括性(三)相对稳定性二、体育管理的基本管理(一)系统管理1、局部描述与整体描述相结合2、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93、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相结合(二)人本原理1、满足人的生存需求是体育管理的前提。2、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体育管理的重要目标。“蔡振华的爱国主义教育”(三)责任原理1、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职责。2、职责要与能力、权限、利益相联系。(1)能力,不同的人群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也应有所区别。(2)权限,权力与职责对等,防止有责无权,责大权小。(3)利益,风险与收益均衡。3、公平、公正、奖惩分明。(四)效益原理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管理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1、效益的概念是指在社会活动的物化劳动和活动的消耗同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既有效产生与其投入之间得一种比例关系。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层意思,(1)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2)产出必须符合社会需要。2、体育管理效益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人力资源使用效率;(2)物力资源使用效率;(3)财力资源使用效率。3、体育管理效益实现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律(1)正确处理体育管理活动中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2)正确处理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3)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五)动态原理体育组织的内外部环境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中,因此不存在固定的管理模式。动态管理原理是要求管理者应不断更新观念,在处理管理问题时避免僵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1、随机制宜在体育管理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犯教条主义错误,也不能仅凭主观臆断采取管理措施。2、弹性管理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富有弹性。在作出决策和处理问题时要考虑事物可能变动并留有调节余地。三、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一)提高体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二)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规律(三)快速找到解决体育管理活动的途径和手段10第二节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六个职能一、决策职能(一)体育决策的概念:狭义决策就是做出决定的行动,或者说是为了解决某个人问题从多种可供选择方案中做出抉择的过程,“拍板”。广义是指在体育管理中一个人或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或目的,在预测基础上按照最优化要求,选择方案或策略,并予以实施的过程。(二)体育决策制定的过程1、研究现状发现问题2、明确具体的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价和选择方案5、方案的实施与控制(三)体育决策的种类1、按决策得重要性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2、按决策问题的重要程度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四)体育决策的方法1、定性决策2、定量决策二、计划(一)计划工作的重要性计划的实施对于保障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按期收回投资、将项目风险降到最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二)体育目标管理1、体育目标(1)方向性(2)层次性(3)多样性(4)网络化2、体育目标管理(1)体育目标管理的概念就是采用系统的方法,使多个关键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一个体育部门的整体目标转换为工作单位和成员的目标,并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最终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2)体育目标管理的过程:建立目标体系;明确责任;组织实施;考评反馈。(三)体育计划工作1、体育计划的概念:是对未来体育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2、计划的编制11(1)准备阶段(2)任务与目标分解阶段(3)目标结构分析阶段(4)资源预算阶段(5)制定实施细则阶段3、体育计划的编制的方法(1)网络计划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网络图表示计划任务的进度安排,并反映出个计划中各个组成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网络时间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了解整个工作任务的全貌。(2)滚动计划法在已编制的计划基础上,每经过一个时期根据变化了的组织环境及时调整和修正计划。(四)计划工作的主要原则1、限制因素原则2、灵活性原则3、导向变化原则三、组织(一)体育组织的概念体育组织是有一定的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为着一定的目标而组成的合作性统一体,是人们落实体育决策计划,进行合作活动的必要条件。(二)体育管理组织结构类型1、直线型组织结构2、矩阵型组织结构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4、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三)体育管理组织结构设计1、确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方针2、进行职能分析,合理分工3、进行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并进行部门划分4、协调方式的设计5、管理规范的设计6、人员配备7、奖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设计8、反馈和修正(四)组织工作的主要原则1、目标统一、高效率组织原则2、管理跨度原则3、权限分明原则四、领导12(一)领导的概念是指在体育管理过程中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其为实现体育组织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二)领导的作用1、引领作用2、沟通作用3、激励鼓舞作用4、协调作用(三)领导者的基本素质1、思想素质2、技能素质(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3、身体素质五、控制(一)体育控制的定义就是依据计划检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做到凡事都在掌握之中。(二)体育控制的过程1、确定控制标准2、衡量实际成效3、纠正偏差(三)体育控制的基本类型1、预先控制2、现场控制3、事后控制(四)控制职能的主要原则1、未来导向原则2、责任原则3、高效原则4、预防性原则六、创新(一)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氛围(二)体育管理创新的一般过程1、寻求目标2、确定事实3、识别问题4、寻求创意5、创意评估6、创意实现13(三)创新活动的组织1、让组织接受变革2、积极鼓励提出新思想3、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4、制定有弹性的计划5、制定明确目的,同时给予充分自由去达到目的6、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7、宽容对待失败思考题:P53彼得。尤伯罗斯在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是怎样筹措资金的?有哪些创新举措?第三节体育管理方法的概述体育管理方法:是指体育管理活动中能够保障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实施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所采取的手段,途经和措施的总称。一、体育管理方法体系1、哲学方法2、一般方法(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具体方法二、体育管理中常用的一般管理方法1、行政方法2、法律方法3、宣传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数学方法6、系统工程方法7、评价方法课后小结:14第三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第四周、第五周)章节题目:第三章体育管理体制学时分配: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掌握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类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了解我国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则以及改革的影响因素;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观点。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体育管理体制4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掌握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类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了解我国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则以及改革的影响因素;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观点。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本章难点: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与现状。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教学内容: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与现状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P70思考题:1、为什么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出现了不一致的体育管理体制?2、你怎样认识国家经济体制与国家体育体制的关系?P93试分析造成中国足球革命的原因何在。第一节体育管理体制概述一、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15二、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一)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体制(二)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三)民族文化与传统(四)体育自身的性质与发展程度体育自身的性质对于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是关键性的。在一个国家,体育自身的性质受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竞技体育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大众体育表现为福利型体育。所以他们的管理体制必然是政府管理型的。体育的发展程度对体育管理体制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作为国家福利事业,它的巨额支出将是政府不堪重负;作为一项社会产业,它的高额利润又将吸引各社会利益团体的竞争。会偏向社会管理型方向偏移。国际化,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推动着各国体育的性质向这个方向发展。三、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及代表国家介绍(一)政府管理型(集权型)主要特点: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体育,政府掌握体育管理的领导权,大致国家体育发展的大政方针,小指运动员、裁判员荣誉称号授予等,均有政府统一管理。优点:政府管理型体制在发展体育的过程中能够整合社会一切力量,服从体育发展的总目标,体现国家意志,便于国家对体育进行调控,并能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同时可以促进体育公共服务尤其是需要大量投资的非赢利性体育事业的发展。缺点: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得过死、灵活性差、民主性差、难以调动下属机关和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代表国家:苏联、东欧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朝鲜等。(二)社会管理型(分权型)特点:体育主要有各种社会体育组织进行管理,政府不设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政府对于体育事务很少介入和干预。即使干预也是利用市场机制、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间接进行。优点:该体制有利于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助,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体现社会的意志;体育的发展以市场为出发点,体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体育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体育的发展建立在民主和参与的基础上,有利于培养国家主人翁和民主意识。缺点:不便于统筹全局,权力过于分散,各自为政,缺乏有效地协调统一。代表国家:美国、意大利等(三)结合型(混合型)结合型体育管理体制是由政府和社会体育组织共同管理体育的管理体制。政府或设有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或指派几个有关的部门负责管理体育。政府对体育实行宏观管理,社会组织在政府的宏观管理下,负责体育的业务管理。优点:体育发展能够体现政府的意志,同时采取市场化的管理方式,有效地避免了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官僚主义、办事效率低的弊端。同时,在体育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调动各界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以市场化的方式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缺点:在权限划分和利益分配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16代表国家: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第二节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与现状一、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时期有两个组织系列组成,一个是从基层的体育协会到县以上的体育协会,到全国的体育总会系列;二是各单项协会的组织系列。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二)建立完善的国家体委时期1、举国体制的特点举国体制的原有含义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政府领导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相结合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属于结合型的管理体制。(1)政府行使几乎全部的管理职权。(2)国家承担绝大部分经济义务。(3)行政手段是主要的管理手段。(4)举国体制表现出较强的应急性。2、对举国体制的评价在短时期内在旧中国的废墟上迅速重建了中国的体育,并把中国推向了体育大国的恶位置。但随着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举国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主要是关系不顺,机制不活,经费不足,效益不好、人才流动不畅、体育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等。(三)初步改革的国家体委时期1986.4.15颁布《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为体育体制尤其是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拉开了序幕。(四)体制改革后的国家体育总局时期1993年《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了20世纪90年代的体育改革的思路,二、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目前实行的是新型的“举国体制”这是一种政府管理型的体育管理体制。“强政府,弱社会”(一)运动训练管理体制1、以男子足球为代表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类型俱乐部包办训练的比较先进的运动训练体制,国家有关部门只对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提供政策性支持,无权干涉各俱乐部日常的运动训练。2、以排球为代表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职业排球俱乐部是事业实体与经济实体相结合的组织,在吸引社会资金的同时还脱离不了行政手段的干预。是一个不太成熟的运动训练体制。3、以田径等为代表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典型的举国体制管理下的训练体制——国家承包运动训练,从运动员的选材到运动员的训练等一系列事务都纳入国家范畴中,并成立相关的组织——体工大队,纳入国家财政系统进行统一运作。(二)运动竞赛管理机制目前我国的运动竞赛管理机构由国家体育总局综合司竞训部门、省、直辖市、、自治区体育竞训部门、地市、县级体育竞训部门组成。是政府领导下的一种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17(三)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第三节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一、政府体育管理组织系统第四节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一、目前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政府的管理体制依然占主体地位1、易产生行业垄断2、易于陷入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消弱宏观管理职能3、体育不能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4、造成大量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困难(二)社团的管理体制缺乏独立性1、社会团体参与体育管理的渠道不畅2、体育社团发展缓慢,群众体育相对落后二、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原因(一)外部环境因素1、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完善2、社会利益和权力的再分配,国家对体育的支持程度与管理权限将不可避免的减弱3、体育自身的发展4、人民群众体育意识的改变(二)内部环境因素(1)由于举国体制过度的强调了政府的权力,因而抑制了社会参与体育积极性,阻塞了寻找社会支持的渠道;另一方面,政府的体育管理机构又陷入了微观管理事务中不能自拔,反而削弱了宏观管理的职能。(2)由于过分地依附与政府,体育丧失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3)举国体育的计划经济与人治色彩,使体育无法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4)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从上层建筑领域划入第三产业。三、影响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决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性质和方向(二)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规模决定了体育管理体制类型(三)体育自身的发展程度影响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四)民族文化与传统制约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与规模四、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重要措施(一)继续推进体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二)推动体育事业单位改革(三)推动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四)推进体育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五)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作用18(六)深化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七)调整社会力量办体育,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八)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课后小结:19第四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第六周、第七周)章节题目:第四章学校体育管理学时分配: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掌握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类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了解我国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则以及改革的影响因素;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观点。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学校体育管理4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学校体育管理的概念、特点、原则、方法、重点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了解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内涵,明确落实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措施;了解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把握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结构、及对体育课程各组成部分的管理;了解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作用,并明确如何实现学校体育文化的营造和丰富;明确对学校体育管理保障体系的管理;了解管理评价的一般步骤和原则,掌握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评价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学校体育管理目标特点、原则和方法;本章难点:学校体育管理保障体系;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学校体育管理目标特点、原则和方法;学校体育管理内容;学校体育管理保障体系;学校体育管理效果的评价;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讨论:当代学生体质的变化。思考题:1、你认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是否应该对外开放,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由?2、如果学校体育馆对外开放需要解决那些问题?第一节学校体育管理概述学校体育管理是在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为了达到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等因素的作用,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体育工作过程及其内外部各种因素与环境条件,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一系列综合活动。一、学校体育管理目标20学校体育管理就在于发挥管理的职能,合理调控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体育资源的效用,去实现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和各级具体目标。学校体育管理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发展。二、学校体育管理特点(1)综合性校外和校内学生和老师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学和课外活动(2)阶段性小中大学三、学校体育管理原则(1)民主化原则(2)科学化原则(3)责权对等原则(4)重点突出原则(5)创新原则四、学校体育管理方法(一)行政管理法(二)教育管理法(三)规章制度管理法第二节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一、转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一)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内涵1、“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为根本,真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加以肯定。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要,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适应发展的人。2、“健康第一”的内涵以体育为手段,实现学生身体,心里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而不是“身体素质”、“体质”的某一方面的促进。(二)落实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举措1、课程观念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表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2、体育教材体系的转变改变以传统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体育教材,建立以学生喜爱德体育项目为内容的体育教材。3、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1)体育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是“教育者”乃至“教育家”不是竞技体育的“教练员”。(2)体育教师应该将教学过程或教学环境视为“培育”而不是“冶炼”。(3)体育教师应是制定体育课程的“参与者”与“执行者”,而不应是单纯的“实施者”与“操作21者”。(4)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①目的不同②适应性不同③采取的方法不同④评价机制不同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完善(一)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校内和校外1、校外学校体育管理体制(1)政府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及职能教育部、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地市、县区教育局,主要职能就是负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协调和组织大中小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规划指导有关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和教材建设,开展师资培训等。体育行政部门:国家体育总局、省市体育局系统等主要负责体育工作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监督、检查、评估有关本地区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等。(2)社会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及职能。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中国学生体育协会科学学会:组织开展国内、国际体育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开展科普活动;组织开展与体育有关的各类咨询、培训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成果鉴定;组织编辑出版体育科技书籍、期刊、科普读物、电子音像等信息资料;向有关部门反映体育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举办为体育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活动;接受政府、其他单位委托开展有关工作等。学校体育研究会:组织开展国内、国际学校体育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学校体育科普活动;组织开展与学校体育有关的各类咨询、培训活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组织成果鉴定;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等。中国学生体育协会:组织中国大、中学生参加世界大、中学生体育赛事于交流;规划制定中国大、中学生体育比赛计划;制定相关大、中学生竞赛制度;组织培训大、中学校教练员、裁判员;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体育竞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2、校内学校体育管理体制(1)我国学校体育的校内管理机构校领导;学校体育工作部门;(2)我国校内各级学校体育管理部门的职能①校领导:负责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指导、布置和检查。②体育部: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实施。③团委、学生工作处: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④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的具体组织和执行者。⑤学生会体育协会:(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善1、完善有关学校体育法规文件,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学校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222、建立健全学校内部体育管理工作机构,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高效性3、明确学校内部体育管理单位的职能,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性4、加强同级学校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各种学校体育管理规定的相互衔接性5、加强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评估与督导,保证各项法规政策的落实性三、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和管理(一)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1、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性《新课程标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体育课程目标的地进性基本目标发展目标(二)体育课程结构1、体育课教学2、课外体育活动3、课余训练竞赛4、社区体育活动(三)体育课程管理1、体育课教学的管理(1)制定体育课教学计划(2)组织体育课教学(3)控制体育课教学2、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1)制定课外体育活动计划(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3、课余训练竞赛的管理(1)特点双重性阶段性(2)学生课余训练竞赛的运行模式学校自办校体结合校企合作(3)课余训练竞赛的科学化管理项目建立管理体制制定训练计划4、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四、学校体育文化营造与丰富是指在校园这个特殊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身体练习为手段、各类体育知识为主要内容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合。(一)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1、表层文化(场馆器材设施)2、中层文化(体育组织、体育政策、制度、体制、管理体系、竞赛运动会等)3、深层文化(价值观念,精神层面的东西、价值观、审美观、娱乐观等)23(二)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1、导向作用2、约束作用3、凝聚作用4、激励作用5、辐射作用6、娱乐作用(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管理1、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1)现有学校体育文化及其发展环境的诊断国家政策传统文化外来体育文化学校文化、(2)选择价值标准、构建新的学校体育文化,强化学校师生认同感(3)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文化2、校园体育文化的管理(1)以分管体育的校长负责,落实领导管理工作及各部门工作之间的协调配合。(2)制定校园体育文化的计划(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4)学校体育文化的控制第三节学校体育管理的保障体系体育教师、经费、场馆设施、科学研究、情报资料等一、体育师资队伍管理(一)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1)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2)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法,做好课前一切准备,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3)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并予以指导和检查。(4)组织开展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活动,积极培养后备运动人才,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5)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体育活动竞赛活动,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6)协助做好体育场馆器材的保养、维护工作。(7)积极做好学校体育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认识水平。(8)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二)体育师资队伍科学化管理1、制定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1)科学制定体育教师编制计划。(2)制定学校体育课时工作量计划。(3)制定体育教师培训计划。24(4)制定体育教师引进计划。(5)制定体育学术交流计划。2、加强体育教师组织管理二、体育经费管理(一)学校体育经费的收入来源(二)学校体育经费的支出内容(三)学校体育经费预算(四)学校体育经费控制三、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管理(一)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器材的购置(二)建立相应的体育场馆器材管理机构(三)制定各种体育场馆器材管理制度1、体育场馆管理制度2、体育器材管理制度(四)体育场馆器材对外开放管理四、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管理(一)制定学校体育科研计划(二)加强学校体育科研组织1、设立学校体育科研机构2、明确学校体育科研职责3、建立学校体育科研管理制度(三)加强学校体育科研控制五、体育信息资料和档案管理(一)体育信息和档案资料管理内容1、体育图书资料2、体育教学档案3、学生体质健康档案4、行政文件汇编(二)制定体育情报资料和档案管理计划(三)建立体育情报和档案资料管理组织第四节学校体育管理效果的评价一、体育管理评价的步骤与原则(一)体育评价的步骤1、组织准备阶段(1)明确组织评价部门和被评价范围。(2)确定评价的目的。(3)选择评价方法.(4)制定评价指标体系。25(5)安排评价进度。(6)组织遴选评价成员。(7)准备评价用具。2、检测实施阶段(1)全面收集评价信息。(2)处理评价信息。(3)作出评价结论。3、总结阶段(二)体育评价的原则1、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的原则2、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的原则3、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4、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5、客观性与可比性相一致的原则二、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评价的方法三、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评价的意义和内容(一)意义: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调整学校发展方案朝着科学的决策前进的重要阶段。(二)内容: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评价内容校外:本地区同级学校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间是否沟通与协调;行政性文件能不能顺利传达到基层每一个学校;各个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能不能及时反馈到有关行政部门。校内:学校是否已设立以校领导为首的各层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各层次的职责是否明确;学校体育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和健全。2、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内容教学评价:各类教学文件是否齐备;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否得到保证,该内容可以通过对体育课的全面评价和专题评价来实现。课外体育活动:学生锻炼的出勤率;早操、课间操的组织与实际开展情况;《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率和通过率;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情况等。课余训练: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有没有优势体育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输送情况;运动竞赛的成绩情况等。社区体育活动:社区能否为学生提供运动场合设施;学生能否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等。3、学校体育管理保障体系评价内容师资队伍:体育场馆设施器材;体育经费;体育科研评价等(三)学校体育管理综合评价(图表)(四)迎接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评价1、评价前的准备2、评价中的工作3、评价结束后的工作课后小结:26第五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第八周、第九周)章节题目:第五章运动训练管理学时分配: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本章节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形成对运动训练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总体性认识;了解运动训练管理内容;了解运动训练梯队管理;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运动训练管理4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明确本章节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形成对运动训练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总体性认识;了解运动训练管理内容;了解运动训练梯队管理;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运动训练管理内容。本章难点:运动训练梯队管理。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运动训练管理概念;运动训练管理系统;运动训练管理内容;运动训练梯队管理。组织安排:先讲授,中间穿插讨论。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思考题:1、你认为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的运作方式属于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2、讨论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的成功之处是什么。科学技术和管理被称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车轮。第一节运动训练管理概述一、运动训练管理概念是指管理者在遵循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为不断提高功效,实现训练工作目标,而对运动训练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综合活动过程。二、运动训练管理系统及其组成因素(一)运动训练管理系统是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组成,以教练员与运动员“训与练”的关系为核心,以物质保证、医学监督、科27学指导、文化教育等为保障,具有明确目标组成的有序系统。(二)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组成因素1、人运动员、教练员、各级行政人员、有关的科研人员、领队、文化教员2、财3、物运动训练需要的大量硬件设施。三、运动训练管理特点(一)全面性对运动训练整个系统进行科学化与全面的管理,把握运动训练体系的总体特征,兼顾局部利益,避免出现以局部利益的最佳换取全局利益受损的情况。(二)系统性(三)动态调整性竞争对手的情况、竞赛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的变化、竞赛场地、器材的特点;竞赛分组情况四、运动训练管理体制与运作方式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是运动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的总称。运动训练管理的运作方式可以划分为政府管理型运作方式、社会化运作方式和结合型运作方式(一)运动训练管理运行机制类型1、政府主导型运作方式在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古巴、朝鲜以及改革前的中国),为了实现运动训练和竞赛目标,为了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采取政府管理型的管理体制。特点:(1)运作目标;通过竞技体育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显示其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国内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2)组织方式。政府扮演了运动队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直接控制运动队的运行。(3)经营方式。政府对运动队实行全额拨款,不足部分由政府追加,运动队作为纯消耗性的事业单位,对资金的使用不承担任何责任。运动队不存在独立的经济利益,责任由政府承担,运动队的目标,运动项目的设置,运动队的数量、人员编制,伙食标准、服装供应、工资标准等都要服从上级的统一安排。(4)约束方式。一是政府对运动队及成员的组织约束;二是对运动队采取非经济的行政手段直接调控。(5)激励方式。一是行政奖励;二是对运动队人员的精神激励。2、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国家,美国特点:(1)运作目标。充分发挥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比赛实现俱乐部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是其最基本的目标。(2)组织方式。采取职业联盟协调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组织方式。(3)经营方式。一般由门票、媒体转播费、赞助与广告、商务开发等构成。(4)约束方式。契约约束、竞争约束、经济处罚约束和社会舆论约束。28(5)激励方式。工资差别、比赛奖金3、结合型的运作方式政府监管、企业运作模式(二)我国运动训练管理的运作方式1992年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决定》提出的总目标:改变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依靠国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符合现代化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有自我发展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出现了社会运作方式和政府主导运作方式、两者结合型运作方式1、社会化的运作方式(足球、篮球)(1)在组织方式上,采取项目管理中心管理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2)在项目管理中心与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关系上,项目管理中心制定并组织实施该项目的职业联赛,并规定竞赛制度、竞赛计划、规划和裁判法等;对职业运动员实行注册管理,管理各级国家队;负责和指导该项目职业俱乐部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负责组织教练员、裁判员和会员协会、俱乐部有关人员培训等。(3)在经营目的上,职业体育俱乐部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地经济实体,俱乐部的经营以盈利为根本目的。(4)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赞助商的赞助、门票收入以及少量的媒体转播费和广告收入。(5)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管理上,实行工作合同制、聘任制,在运动员转会、员工聘用中各俱乐部普遍实行工作合同制。(6)对运动员的管理,俱乐部还引入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来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2、结合型的运作方式既保留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运动队的一些特征,也具备了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一些特征。乒乓球采用了“双轨制”(1)组织形式上为俱乐部与省市队并存的双轨制,政府与企业在经费上双重投入。(2)体育局与企业对俱乐部实行双重管理。(3)运动员实行双重身份制。参加省市代表队和代表俱乐部参赛(4)双轨制的特点:既没有对乒乓球原有训练体制作根本性的改革,保证乒乓球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又能利用社会资金实现俱乐部和专业对共同发展。3、政府主导型运行方式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很能进行市场化运作方式的运动项目,射击、体操、举重等。第二节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项目管理、人员管理、运动科研管理、训练经费管理一、运动训练项目管理(一)运动项目管理1、我国运动项目分类管理的必要性必须依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实力和实际需要人们的体育意识、项目特点等进行选择确定,并要突出29重点、合理分配资源,实行分类管理。2、我国运动训练项目设置分类的依据(1)“奥运争光计划”。(2)奥运会的一般参赛项目。(3)非奥运会比赛项目,但有国际比赛以及在我国开展状况较好,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4)省、市、自治区选择确定本地区或本行业运动项目,在考虑相应国家计划的同时,还要考虑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5)长期效应与“立竿见影”。(6)运动训练项目的保障条件。(二)运动训练项目布局管理(1)宏观调控,组织协调,科学制定运动项目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设置运动项目布局。(2)项目布局予以分散,但应加强统一的组织机构----单项协会的管理。(3)相对形成项目布局的地域中心。(4)项目布局是动态的,随各种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使项目布局始终处于合理状态。(三)运动训练项目组织管理1、我国运动训练项目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包办运动训练的体制已向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项目协会和俱乐部的社会体育组织机构转换3、我国目前运动训练项目的类型4、运动项目协会制管理“协会制”是指运动项目单项协会具有独立负责本项目管理的法人资格,并且根据章程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和义务。特点:建立和完善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动项目协会制、政策和规定;加强政府对运动项目的政策调控力和协调力;强化各协会组织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是国家级、省区市级、地市县级项目协会自成体系,国家体育行政部门调控个单项协会;各单项运动协会按照协会章程、规则管理全国或区域单项运动训练的开展等二、运动训练人员管理(一)教练员管理1、制定各项目教练员选拔聘任计划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3、加强教练员职责权限4、教练员的培训、考核与晋升(二)运动员管理1、运动员选材2、运动员的合理流动(1)我国人才流动的现状。流动但不平衡,且阻力大,主要阻力是目前在我国没有一个完善的政策和法规。(2)运动员合理流动的具体方法:A立足于开发本省、区、市、和本单位人才,流动只是一个补充。B国家利益为主,体现“举国体制”,兼顾地方和个人。C、双方受益。30D、保护边远、落后地区利益。(3)促进运动员合理流动的具体办法。A、代训流动法:是一种有偿流动,即委托单位给代训单位一定代训费。B、借聘合同流动法:人才缺乏和人才过剩的地区双方签订借聘合同。C、公开招聘和招考法。D、交流互补流动法。E、自由选择流动法。F、有偿转会流动法。3、运动员管理方法(1)目标激励法。(2)责任激励法。(3)奖惩激励法。(4)利益驱动法。(5)思想教育法。三、运动训练科研管理(一)我国运动训练科技发展战略(1)增强科研工作的参与意识、保驾意识、服务意识。(2)要在提高训练效益,减少无效训练,克服训练工作盲目性、随意性上下功夫。(3)围绕比赛任务,科研服务工作要分清阶段和步骤,体现出工作的针对性和重点。(4)科技宏观管理从依靠行政手段转向运用经济杠杆转变。(二)科研管理的措施1、强化领导体制,形成训练科学一体化的结构体系2、加快综合训练科研基地的建设,提高训练科研效能3、科学确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点课题。4、创造有利于
本文档为【体育管理学教案完结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陨辰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2-01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