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能电厂技术规范

智能电厂技术规范

举报
开通vip

智能电厂技术规范智能电厂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智能电厂的定义、基本要求、智能电厂体系架构、智能管理要求、系统建设要求、基础设施要求、外部接口要求、智能化程度分级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智能火电厂的规划、设计、建设、技改、运营等不同阶段的相关工作。智能水电厂、智能风电场、智能光伏电站等其他类型发电企业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2017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50174电子...

智能电厂技术规范
智能电厂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智能电厂的定义、基本要求、智能电厂体系架构、智能管理要求、系统建设要求、基础设施要求、外部接口要求、智能化程度分级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智能火电厂的规划、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建设、技改、运营等不同阶段的相关工作。智能水电厂、智能风电场、智能光伏电站等其他类型发电企业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2017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660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T8117.2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T2026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0273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5931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GB/T2818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DB44/T183-2004计算机以太局域网技术性能认证测评规范DL/T701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DL/T860(所有部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61158工业通信网络-现场总线规范(Industrialcommunicationnetworks-fieldbusspecifications)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本标准采用的其他术语、定义和缩略语参见DL/T701。3.1智能电厂intelligentpowerplant指广泛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集成智能的传感与执行、控制和管理等技术,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行为决策能力,与智能电网相互协调,达到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更经济的发电厂。13.2智能设备intelligentequipment指以智能检测为基础,具有灵敏准确的自我感知、自我诊断、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信息互动化特征的相关设备。3.3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servicebus(ESB)它是传统中间件技术与XML、Web服务等技术结合的产物。ESB提供了网络中最基本的连接中枢,是构筑企业神经系统的必要元素。3.4企业门户enterpriseportal指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使企业可以快速地建立企业对客户、企业对内部员工和企业对企业的信息通道。3.5智能化intelligentialize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具有感知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行为决策能力等特征。3.6一体化Integration指一套采用“一个设计一个系统”架构的商业管理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其设计是为了满足商业用户的全面需求。3.7总线化bus指消除不同应用之间的技术差异,让不同的应用协调运作,实现了不同应用之间的通信与整合。3.82三维虚拟现实three-dimensionalvirtualreality指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3.9结构化数据structureddata也称作行数据,是由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和实现的数据,严格地遵循数据格式与长度规范,主要通过关系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3.10非结构化数据unstructureddata指数据结构不规则或不完整,没有预定义的数据模型,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如:图像、音频、视频等。3.11虚拟化virtualization指一种对服务器计算资源的抽象,它在物理服务器的基础上构建多个相互独立的虚拟服务器,从而将CPU、内存、I/O等服务器物理资源转化为一组统一管理,可灵活调度、动态分配的逻辑资源。3.12分布式存储系统distributedstoragesystem即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独立的设备上的网络存储系统。系统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存取效率。3.13逻辑隔离logicisolation指处于不同安全区的网络在物理上是有连线的,通过协议转换的手段保证受保护信息在逻辑上是隔离的,只有被系统要求传输的、内容受限的信息可以通过。3.14物理隔离physicsisolation指内部网不得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公共网,主要采用隔离网闸技术。34基本要求4.1智能电厂应遵循“智能化”原则,应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企业信息化,电厂主要设备设施应支持自动检测、自动采集、自动感知、自动诊断等智能化要求,应具GB50660中包含的生产设备功能,应具备适应智能测控所需的丰富可靠的测量与先进控制所需的控制等接口功能。4.2智能电厂应遵循“一体化”原则,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平台。4.3智能电厂应遵循“整体化”原则,按照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等原则,确保系统建设兼顾了电厂各个阶段、各个业务的需要,能支撑电厂业务由基建期向生产期平稳过渡。4.4智能电厂应遵循“总线化”原则,构建企业服务总线,所有系统符合总线设计规范。4.5智能电厂所有系统可划分为规划期、基建期、生产期等,实现各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全程可视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透明化。4.6智能电厂所有系统应满足统一入口和应用集成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界面集成、资源共享、协同控制,应避免信息孤岛。4.7智能电厂所有系统应满足数据统一管理要求,对数据的采集、交换、存储、处理、分析、治理等应统一标准、统一管理。4.8智能电厂所有系统应运行稳定、操作简便、界面美观,且具备可扩展性及软件产品通用质量要求。4.9智能电厂所有系统应具备对外标准数据接口配置与发布功能,可通过网络、标准通信协议、标准数据接口与外部系统实现数据交互,标准通信协议宜参考DL/T860、IEC61158。4.10智能电厂应实现“可观测”要求,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智能电厂生产全过程和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全方位监测和多种模式信息感知,实现发电厂全寿命周期的信息采集与存储,为发电厂的生产控制与经营决策提供全面丰富的信息资源。4.11智能电厂应实现“可控制”要求,配置充足的数字化控制设备,实现对全部工艺过程的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应具备充分的计算能力,逐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策略,在“无人干预,少人值守”的条件下,保证发电机组在生产全过程的任何工况下都处于受控状态,满足安全生产和经济环保运行的要求。4.12智能电厂应实现“可互动”要求,一是支持可视化、消息推送等丰富的信息展示与发布功能,使运行和管理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与理解需关注的信息;火力发电厂智能化的控制与管理系统应准确、及时地解析与执行运行和管理人员以多种方式发出的指令;二是基于网络通信技术,通过标准化的通信协议,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系统与系统的交互,实现不同设备、系统的协同工作;通过与智能电网、电力市场、电力大4用户等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分析和预测电能需求状况,合理规划生产和管理过程,促进安全、高效、环保的电能生产。4.13智能电厂应实现“自适应”要求,采用先进控制和智能控制技术,根据环境条件、设备条件、燃料状况、市场条件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策略、方法、参数和管理方式、方法,适应机组运行的各种工况、生产运营的各种条件,为确保智能电厂长期运行在安全、稳定、高效、环保状态。4.14智能电厂应实现“自学习”要求,基于生产控制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提供的数据资源,利用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神经元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对长期积累的运行维护数据和经营管理数据的分析与学习,识别智能电厂生产经营中关键指标的关联性和内在逻辑,获取智能电厂有效知识。4.15智能电厂应实现“自寻优”要求,基于泛在感知和智能融合所获取的数据资源和自学习所获得知识,利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寻优算法,实现对机组运行效能、经营管理和外部监管与市场等信息的自动处理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机组运行方式和电力交易行为持续自动优化,提高智能电厂的安全、经济、环保运行水平,提升企业的运营竞争力。4.16智能电厂应实现“智能分析与决策”要求,在泛在感知获取的信息资源基础上,利用网络通信、信息融合、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对多源数据的自动检测、关联、相关、组合和估计等处理,实现对发电厂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全息观测与全局关联。基于发电厂大量的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预测分析技术,评估识别生产、检修、经营管理策略的有效性,为智能电厂的运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实现其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4.17智能电厂网络及信息安全,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相关要求。系统安全应符合GB/T20269的相关要求,数据库安全应符合GB/T20273的相关要求,安全分区和安全管理,应符合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的相关要求,宜达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4.18智能电厂网络及基础设施,应遵循绿色环保、经济实用、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智能智慧等原则。5智能电厂体系架构智能电厂体系架构应由智能设备层、智能控制层、智能管理层三部分组成(参见附录A.1)。5.1智能设备层5.1.1智能设备层是智能电厂的底层,应利用先进的智能测量传感技术,将发电机组各关键状态参数、设备状态及其他信息直接数字化,并实现高效处理和智能传输,为智能控制及智能管理奠定数据基础。55.1.2宜采用智能传感设备、智能检测设备、火焰图像频谱分析仪、无线通信与智能网络设备,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相关设备。5.1.3宜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智能设备(装置)信号与控制室内的自动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5.1.4宜采用煤质在线测量、炉膛温度场测量、烟气及重要参数测量等智能测控技术实现发电机组关键参数的实时测量与传输。5.2智能控制层5.2.1智能控制层是智能电厂的中间层,连接了智能设备层与智能,应采用智能优化控制算法及智能控制策略,实现机组各工艺过程及运行参数临界点的智能控制,适应电网对负荷控制的要求,确保机组在不同条件下达到最佳运行状态。5.2.2宜包括智能机炉自启停控制、燃烧优化控制、环保优化控制、汽轮机冷端优化、锅炉吹灰优化、适应智能电网的厂网协调控制等功能。5.3智能管理层5.3.1智能管理层是智能电厂的顶层,应以三维虚拟、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以资产高效利用为目标,实现对全厂设备资产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监控与管理,以及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智能预测、智能分析、智能诊断、智能决策。5.3.2宜包括基建智能管理、运行智能管理、燃料智能管理、设备智能管理、物资智能管理、安防智能管理、经营智能管理、办公智能管理等功能。6智能管理要求6.1基建智能管理6.1.1应具备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功能,实现基建工程业务驱动财务数据的生成,达到基建工程与财务一体化管理。。6.1.2应基于智能一卡通、人员定位、移动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访客管理、自动跟踪、非法闯入等安全管控功能。6.1.3应基于设计院提供的三维模型(包括汽机房、锅炉房及结构、设备、管道、桥架等,以及化学,供水等工艺设备管道)构建全厂三维模型,实现整个电厂物理分布情况及设备运行状态的全景展示。6.1.4应实现全厂所有构建物、设备、管道、线缆等基本信息、施工安装、档案资料、台账记录等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存储。6.1.5应具备基建工程信息转换、分类、分析处理、验证、集成、监控等资产数字化管理功能,应基于三维数字化模型技术实现三维数字化移交。6.1.6应具备基建施工模拟、操作规程模拟、工艺流程模拟、设备拆机模拟、安全教育培训等三维可视化、数字化管理功能。6.2安防智能管理66.2.1宜通过移动定位、生物识别、视频分析、门禁动态授权、火灾报警、二维码等技术建立物联网感知体系,实现人员定位、电子围栏、现场作业、区域监控、设备监视、智能告警等方面一体化安全管控。6.2.2应基于三维虚拟平台展现人员定位、两票作业、违规告警等功能,实现远程安防管理的可视化。6.3运行智能管理6.3.1应基于实时同步和存储的现场控制系统数据建立在机组在线性能分析模型,给出运行参数控制目标值,及参数偏离目标值的原因分析和调整建议。6.3.2应基于GB/T8117.2、GB/T10184等试验标准提供在线性能试验功能,具体应包括试验时间段自动选择、是否满足试验必要条件的自动提示、试验报告自动生成、同类试验结果对比等功能。6.3.3应基于机组性能分析结果进行企业内部对标和企业外部标杆,并自动甄别异常数据,给出对标结论和建议。企业内部标杆值应包括计划、同类型机组、同期等数据;企业外部标杆宜包括行业先进、区域先进等数据。6.3.4应基于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建立主辅机运行优化分析模型,宜包括锅炉燃烧优化、吹灰优化、制粉系统运行优化、汽轮机冷端优化等。6.3.5应基于机组、系统、设备健康状态评估计算出机组实时发电功率上限值,并给出负荷调整建议。6.3.6应基于机组性能计算结果自动生成机组耗量特性曲线,并根据电网全厂负荷总指令、全厂速率、各机组能耗水平、出力情况和调节性能等,自动合理地进行全厂机组最优化负荷分配。6.4燃料智能管理6.4.1应包括燃料验收监管、数字化煤场、数字化标准化验室、燃料价值链管理等功能,实现燃煤的收、耗、存对应量、质、价信息的精准化管理与全过程闭环管控。6.4.2燃料入厂汽车管理宜采用RFID技术实现入厂、出厂无人值守功能,采用GPS、北斗定位等成熟技术实现车辆可视化定位监控功能。6.4.3应具备样品标签二维码加密、样品交接与存储、入炉耗用等设备的集中控制、状态监视、数据采集与管理功能。6.4.4应具备智能接卸输送、智能采购与智能配煤掺烧等功能。6.4.5应具备无人机盘煤功能,盘煤数据自动上传功能。6.4.6宜采用机器人或全自动制样系统进行制样,应具备化验数据智能检测和数据自动上传功能。6.5设备智能管理6.5.1应具备设备选型、采购、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改造、退役的设备全生命周期信7息的收集、分析、计划、决策等管理功能。6.5.2应基于海量历史数据建立设备健康状态的预测模型,实现设备状态早期劣化或故障预警。6.5.3应基于设备状态早期预警和设备维护信息找出设备可靠性和维修成本的最佳平衡点,有效防止设备欠修和过修现象。6.5.4应基于维修决策和物资采购信息,分析预测设备未来备件需求,自动生成备件采购和储备计划,针对长期闲置的备件物资给出预警及处理意见。6.5.5应基于ERP管理平台,结合财务共享、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业务驱动财务、财务管控业务,最终达到设备全过程价值链的有效管控。6.5.6宜采用智能传感器、RFID射频技术、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实现主设备、主要辅助设备和高危、高空、狭窄、密闭等区域的实时自动巡检。6.5.7宜采用无人机进行锅炉内部四管防磨防爆检测,准确获取可疑部位的金属厚度、硬度、频谱成分等数据。无人机应支持在炉膛内部任意高度稳定定位与悬空,支持清洁炉管表面灰尘、稳定照明、拍照和录像的高速回传。6.6物资智能管理6.6.1应支持物资编码的自动生成、校验、智能检索功能,实现物资数据标准化管理。6.6.2应实现物资管理、采购管理、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的信息集成,实现从采购订单编制、审批,至物流跟踪、到货接收、检验入库,发票结算、合同付款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和预警,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6.6.3应基于红外视频监控、仓储安全门禁、搬运机器人、RFID或二维码、移动终端等技术实现智能仓储管理,并与财务管理集成,实现业务财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6.7经营智能管理6.7.1应搭建电量预测、负荷率预测、燃料成本预测、单位成本预测、边际利润预测等预测模型,支持以利润预测为核心的收入预测、成本预测、边际预测、利润预测,实现基于预测的最佳经营决策。6.7.2应基于负荷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检修计划等给出竞价上网报价辅助决策。6.7.3应实现企业利润的因素分析、杜邦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对标分析。6.8办公智能管理6.8.1应实现多维度信息的门户整合,支持一体化办公平台门户信息的的个性化定制。6.8.2应实现无纸化办公,宜包括流程审批、公文管理、公告管理、邮件管理、会议室管理、任务管理、日程管理、用车管理、流程定义、即时通讯等功能。6.8.3应提供一体化办公的移动平台,实现移动办公。7系统建设要求8智能电厂系统架构应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展示层、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等部分组成(参见附录A.2)。7.1基础设施层要求7.1.1宜建立电厂私有云平台,应包含网络、存储、计算资源池。7.1.2应至少包含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工作站、通讯接口机、智能物联设备、系统软件等资源。7.1.3应对基础设施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7.2数据层要求7.2.1应遵循数据资产化、共享化、标准化、可用性、安全性等基本原则。7.2.2数据标准与规范a)数据分类、来源、格式、命名、流向、编码规则等应遵循行业《信息分类与编码规范》相关要求;b)对上级单位共享的基础数据(例如:机构、部门、人员、机组等),应统一从上级单位直接引用或共享,确保数据一致性。7.2.3数据安全体系a)数据安全应满足数据完整性、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保密性和备份与恢复等安全防护要求;b)应包括数据本地备份与恢复功能,数据备份应至少每周一次全备份,每天一次增量备份;c)对实时\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应采用双机集群或分布式冗余部署;d)数据备份可采用备份一体机;e)应制定数据巡检及数据库访问等数据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和数据恢复应急预案;f)应按照上级单位要求建设异地灾备。7.2.4数据治理a)应明确治理范围、制定治理方案、执行和评估治理工作;b)应对主数据及元数据进行统一治理;包括但不限于机构、部门、人员、会计科目等共享数据;c)宜采用专业数据治理工具,集中统一管理数据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服务;d)宜建立数据治理质量平台,改善、整合和管理各业务系统数据。7.2.5数据采集a)对实时数据采集周期不小于5秒且可配置;b)应具备对现有数据传输介质高度兼容能力,应支持以太网、RS232、RS485、并口、SCSI环路等接口方式;c)应支持国内外主流通信规约与协议,如OPC、104、102、CDT、MODBUS等;9d)应具备对多种数据源(如控制系统接口、实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等)的数据采集能力;e)应对生产实时数据,即采即传、实时传输,并保证快速、安全、数据无损;f)应具备对通信链路故障有完善的容错能力,如:数据自动缓存、网络链路心跳侦查与连接恢复能力等;g)应支持国内外常用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的读取和写入;h)应提供多种的数据转发方式,能在电力系统相关安全要求允许下,支持跨越物理隔离装置或逻辑安全防护系统的数据转发;i)数据传输应遵循从高安全区向低安全区单向传输原则,低安全区向高安全区传输应通过反向隔离装置或防火墙进行控制;j)应具有断点续传、数据补采等功能。7.2.6数据存储a)应包括关系数据库、实时/历史数据库、文件系统等;b)应分类存储,结构化数据应采用关系数据库,生产时序数据应采用实时/历史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应采用文件系统;对数据量特别大、数据特别复杂、传统存储系统难以处理的数据,宜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c)资源性、资产性等核心数据宜双机热备、异地容灾;d)对高并发、高频率的数据应采用分布式技术存储;e)实时/历史数据库的标签点容量按照企业实际标签点的1.5倍以上设置;f)应支持任务调度和实时监控等功能。数据分析与挖掘应支持在线实时分析和离线分析等功能,数据分析结果应以数据服务接口对外提供。7.3平台层要求7.3.1应在设计思想、系统架构、采用技术具有先进性、前瞻性、扩充性、开放性。7.3.2应采用先进、成熟和具备发展潜力的基础架构平台。7.3.3应采用模块化组件技术、面向对象开发技术及基于Web的门户技术等,实现企业应用的灵活部署与扩展。7.3.4宜采用统一的开发框架,可支持数据开放、资源开放、工具开放,可给第三方软件实现优化、预警、挖掘、测量、决策等多种功能提供技术支撑。7.3.5可包括三维可视化平台、工业组态平台、移动应用平台、PC应用平台,满足应用快速集成的要求。7.4应用层要求7.4.1宜采用智能传感装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等技术作为支撑。7.4.2应具有感知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的特点。107.4.3应满足业务流程集成要求,实现跨系统的业务流程统一管理和流转。7.4.4应满足服务集成要求,统一服务访问入口。7.4.5应支持自诊断、故障隔离的能力。7.4.6应支持集群与分布式部署。7.5展示层要求7.5.1应按照“简单、实用、高效”的原则及专业分工、专业管理的标准,提供统一企业门户。7.5.2应支持统一授权与认证、单点登录和界面集成。7.5.3应满足PC端、移动终端及大屏展示要求。7.5.4宜采用浏览器展示,兼容IE11(+)、Chrome45(+)等浏览器。7.5.5应具有图形组态功能和图形库,可方便生成各种内容丰富、界面友好的图形画面。7.5.6人机交互可支持二维、三维等展示形式。7.5.7移动终端应支持苹果(IOS)、安卓(Android)等操作系统。8基础设施要求8.1一般要求8.1.1智能电厂计算机硬件应包含基础IT设备与智能物联设备。基础IT设备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智能物联设备包括:视频监控设备、无线定位设备、射频感知设备、智能门禁、红外光栅、作业终端等。8.1.2智能电厂计算机网络系统架构应采用分层设计,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8.1.3核心层宜采用冗余设计,主要以高速运送流量、交换数据包为目的,避免执行网络策略。8.1.4汇聚层应采用双归方式接入核心层,实施时除考虑进行路由聚合外,还应考虑QOS保障、安全等网络策略。8.1.5接入层主要为用户提供对网络的访问接口。8.1.6智能电厂服务器系统宜采用x86架构,承载重要应用的服务器应采用双机热备或硬件容错等可靠性技术。8.2网络架构要求8.2.1网络分区(参见附录A.3)8.2.1.1应根据《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发改委〔2014〕14号)将智能电厂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8.2.1.2生产控制大区应分为控制区(安全区Ⅰ)和非控制区(安全区Ⅱ)。8.2.1.3应将管理信息大区划分为信息内网(安全区Ⅲ)和信息外网(安全区Ⅳ),信息内网用于承载智能电厂核心业务应用和内部办公系统,信息外网用于支撑智能电厂对外业务和互联网用户终端。118.2.1.4信息内网原则上应分为网络区、应用服务区、内部广域网区、终端区等区域;网络区作为信息内网的核心区,通过交换核心模块实现与其它各功能区域快速、稳定、高效地互联互通;应用服务区负责集中存放智能电厂各项业务的系统服务器;内部广域网区直接通过数据专线与上级单位实现互联互通;终端区为智能电厂内部办公终端的接入区域。8.2.1.5信息外网原则上可简化为用户接入区和外联网接入区;用户接入区指特定智能电厂用户可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访问互联网络的区域,外联网接入区宜具备双ISP接入能力,可通过部署链路负载均衡设备实现对流量的均衡分布。8.2.2网络架构与规模要求8.2.2.1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应采用分别建网的方案,严格实行物理分离。8.2.2.2智能电厂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选择采用双线路独立部署方式完成信息内/外网络的隔离,或者采用无线网络单独组建信息外网。8.2.2.3网络体系结构应满足其网络区域内横向、纵向的网络互联互通的需求。8.2.2.4规模较大的智能电厂网络宜采用三层结构,即核心层(主干网络)、汇聚层(分布层)和接入层(访问层);规模较小的智能电厂网络可采用两层结构,即核心层和接入层,或简单的平面型网络。8.2.2.5采用分层结构时,应遵循网络中因拓扑结构改变而受影响的区域限制到最小的基本原则。8.2.2.6应优先采用具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8.2.3网络系统功能与总体性能要求8.2.3.1网络系统应安全可靠、可管理、可控制和可扩展,并应具有服务分类和服务质量保障能力。8.2.3.2新建网络系统应充分考虑IPv6与IPv4的互操作问题(即IPv6的迁入机制)。8.2.3.3网络系统宜采用冗余网络,提供备用通信链路,并具有自动故障转移功能。8.2.3.4网络性能的测评应依据DB44/T183-2004和GB50339-2013相关要求执行。8.3硬件基础设施要求8.3.1网络核心设备8.3.1.1交换机8.3.1.1.1应根据总体规划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功能和性能需求,选配核心交换机、二三级交换机等网络连接设备。8.3.1.1.2核心交换机应部署在网络区核心位置,宜配置双机、双引擎、冗余电源。8.3.1.1.3核心交换机应配置足够的千兆和百兆端口与模块。8.3.1.1.4各级交换机应支持网络管理软件实现网络管理,支持VLAN划分。8.3.1.1.5二三级交换设备宜采用单机配置,配备数量应根据地理位置分布、网段及VLAN划分等因素确定。在不同地点、网段和VLAN中二级交换机的端口数量应留有20%冗余;128.3.1.1.6根据需求应配置足够的光纤模块用于核心交换机与二级交换机的链接。8.3.1.1.7在技术指标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国产企业级交换机产品;部署在生产控制大区的网络可根据系统要求选择适当的工业级交换机产品。8.3.1.2路由器8.3.1.2.1核心路由器应部署在内部广域网区,宜配置双机、双引擎、冗余电源。8.3.1.2.2路由器主控板、以太网板、接口子卡、多功能业务模块、电源模块等技术参数应满足业务需求。8.3.1.2.3在技术指标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国产企业级路由器产品。8.3.1.3网络安全8.3.1.3.1生产控制大区系统往管理信息大区系统传数据要采用国家安全认证的正向型隔离网闸。8.3.1.3.2管理信息大区系统往生产控制大区系统传数据要采用国家安全认证的反向型加密认证隔离网闸。8.3.1.3.3企业信息网络与外界、无线等公共网络互联的边界,应采用国家安全认证硬件防火墙等设备进行网络隔离,并采取入侵检测和防御。8.3.1.4无线网络8.3.1.4.1原则上智能电厂建设的无线网络只应部署在信息外网。8.3.1.4.2无线网络宜采用由无线控制器(AC)和轻型无线接入点(瘦AP)组成集中式组网架构。8.3.1.4.3集中办公区宜采用室内墙面无线接入模块组成分布式组网。8.3.1.4.4室外生产区应采用室外专用无线AP接入产品组网。8.3.1.4.5无线网络应采用统一认证、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无线用户的认证部署。认证的方式应支持但不限于用户名/口令认证,微信认证、短信认证和二维码认证等。8.3.2服务器及存储8.3.2.1服务器8.3.2.1.1服务器应集中部署在应用服务区,宜采用X86架构类型服务器,优先选用国产产品。8.3.2.1.2服务器的CPU、内存、电源和风扇的关键组件应采用冗余配置,保证服务器单台运行的可靠性。8.3.2.1.3关键系统(如数据库系统)应根据需求组成双机集群的服务器系统。8.3.2.1.4服务器的硬件系统和操作系统应选择成熟度高、安全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可开发性,并支持与其他系统数据传输。8.3.2.2存储8.3.2.2.1存储系统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138.3.2.2.2存储系统部署宜选用网络附加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或分布式存储架构。8.3.2.2.3在无需专用直接连接存储设备的主机存储,或以文件处理为基础的多用户网络计算环境中,应选用网络附加存储(NAS)系统。8.3.2.2.4在部署数据存储容量、读取速度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服务器群集、虚拟化群集等应用时,应选用可靠性和可扩张性更好的存储区域网络(SAN)。8.3.2.2.5存储系统应使用具备双控制器的独立磁盘阵列,支持阵列级别为RAID5、RAID6或RAID10等。8.3.2.2.6可根据系统规划和功能的需要选择其他的存储方式。8.3.3智能物联设备8.3.3.1应采用无线定位设备对人员位置进行管控,无线定位设备应支持室内及室外综合复杂环境下的应用,定位设备引擎支持三维立体坐标解析。8.3.3.2电厂内主要门禁应满足在线内部联网,具备开放式的数据接口,对外可以提供数据和接收指令。8.3.3.3生产与安防相关的摄像头应采用IP摄像头,支持GB28181标准协议传输、交换与控制。8.3.3.4作业终端宜采用支持高清摄像头、对外提供指纹接口的移动终端。8.3.3.5设备位置感知宜采用防水、防腐的金属二维码或RFID近距离射频感知设备。8.3.3.6因满足智能电厂的其它物联设备或系统应具备与外部系统数据交换的开放式的标准数据接口。8.4数据中心机房要求8.4.1机房应建立在远离水灾隐患、远离强电磁干扰、远离强震源和噪声源、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8.4.2机房的消防安全、防雷接地、照明、静电防护、供配电源和温湿度环境等设计均应符合GB50174的相关技术要求。8.4.3机房的组成应根据系统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支持区和辅助房间等功能区组成。8.4.4智能电厂宜建立异地备份机房,设计时应与原有机房标准相同。8.5基础软件平台要求8.5.1数据库8.5.1.1智能电厂应采用建设统一数据库系统平台的方式,保证企业内部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8.5.1.2智能电厂的数据库系统包括关系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和非结构化数据库等,选型应与上级管理单位的相应系统保持一致。148.5.1.3智能电厂应建立统一的交换数据库,采用数据交换平台的方式,集中存储、集中管理专用系统因异构数据库无法替代而形成的交换数据。8.5.2操作系统8.5.2.1服务器和专用客户端宜采用自主可控的LINUX或UNIX操作系统,尽可能不采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8.5.2.2桌面客户端可采用WINDOWS系统操作系统。8.5.3虚拟化8.5.3.1智能电厂应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来提升IT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动态分配。8.5.3.2虚拟化应以部署需大量计算的通用应用服务为主,对于需要大量IO吞吐的应用(如数据库系统)则宜采用裸金属架构部署或采用传统的物理服务器独立部署。8.5.3.3虚拟化应能提供多种存储接口支持,并应至少能提供虚拟机的动态在线迁移等高可用性功能。8.5.3.4虚拟化的设备选型宜采用2U机架式x86架构服务器,设备的初始配置应尽可能选择高配,建议单机内存不宜低于128GB。8.5.4分布式存储系统8.5.4.1智能电厂可通过部署分布式存储系统来实现对文档、资料、虚拟机快照和镜像等对象、块和文件类型数据的存储和备份。8.5.4.2分布式存储系统应采用文件系统全局命名空间,提供一致的文件系统视图。8.5.4.3分布式存储系统应提供PB级的存储空间支持,和动态扩展存储容量的能力。8.5.4.4分布式存储系统应支持多副本模式、纠删模式,支持N+1~4的数据安全备份。8.5.5GPS对时系统8.5.5.1智能电厂应建设GPS对时系统为全厂的计算机系统提供统一的授时服务。8.5.5.2GPS对时系统应符合GB/T25931相关要求。8.5.6移动应用8.5.6.1内外网隔离环境下的移动应用发布应通过逻辑隔离设备(双向网闸)来实现双网间的信息交互。8.5.6.2信息外网应部署独立的移动应用发布服务器,通过堡垒机代理、应用虚拟化等技术实现与信息内网的可控数据交互。8.5.6.3移动客户端接入应选用SSLVPN等安全技术接入信息外网,宜将SSLVPN客户端与移动客户端APP应用紧密集成,实现智能识别、一次认证。9外部接口要求9.1集团智能化管理9.1.1应支持智能电厂所属集团实现实时监测电厂人力、财务、物资及生产运行的功能。9.1.2应支持智能电厂所属集团实现考核智能电厂的供电煤耗、环保达标、涉网服务等运15营指标的功能。9.1.3应支持其实现基于智能融合、数据挖掘等技术指导智能电厂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能力。9.1.4与智能电厂所属集团的信息通信应满足信息安防及信息标准化的要求。9.2智能电网调度9.2.1应能提供电厂内设备的运行状态评估、性能评价、检修维护、改造计划、异常与故障等信息。9.2.2应具有多个通道冗余,保证通讯的正常。9.2.3应具有自动接收智能电网调度信息,并自动调整生产运行的功能。9.2.4应能在电网异常时,自动调整运行方式,保证电网稳定。9.3监管与运营9.3.1政府监管9.3.1.1应提供统一的、标准的、可配置的接口服务。9.3.1.2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实时性和完整性。9.3.1.3应能对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灵活数据交换。9.3.2电力交易9.3.2.1应具有电力交易智能辅助决策系统。9.3.2.2应确保电力交易信息交互安全。9.3.2.3宜具有涉及电力市场的现货、期货、金融衍生品等交易的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10智能化程度分级10.1智能电厂的智能化程度依据技术特征、建设效果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定级,可分为智能化I级、智能化II级、智能化III级和智能化IV级,评估定级的相关指标、评估方法、评估流程等另行规定,智能化程度分级可作为广西自治区所有火电厂智能电厂评价依据。10.2智能化I级,即智能化初级阶段,关键技术特征体现为自动化,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实现全厂信号的数字化采集、传输和储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厂范围内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自动化。10.3智能化II级,即智能化中级阶段,关键技术特征体现为信息化,在充分获取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开展信息的深度挖掘与应用,并实现多系统间信息共享与互动,提高生产与管理中各种行为的效率,促进全厂运营安全与经济水平的提升。10.4智能化III级,即智能化中高级阶段,关键技术特征体现为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在信息获取中实现泛在感知与智能融合,在运16营过程中实现可预测、可控制及全流程优化,实现智能电厂在“无人干预,少人值守”环境下的安全经济运行。10.5智能化IV级,即智能化高级阶段,关键技术特征体现为自学习、自寻优自适应,其表象为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在进行自我寻优与进化的基础上,能够自动根据电厂内外部环境、设备、燃料、市场等影响因素的变化,优化控制策略、方法、参数和管理模式,实现节能、经济、环保的最优化运行,以及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17附录A规范性附录A.1智能电厂体系架构图图1:智能电厂体系架构图18A.2智能电厂软件架构图图2:智能电厂软件架构图A.3智能电厂网络架构图图3:智能电厂网络架构图19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火力发电厂智能化技术导则[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4]国能安全〔2015〕36号关于印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和评估规范的通知[5]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6]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7]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20
本文档为【智能电厂技术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云匠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0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9-17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