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释传统农业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

浅释传统农业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

举报
开通vip

浅释传统农业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 浅释传统农业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 崔 � 丽1 ,傅建辉2 ( 1.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 南京 � 210097; 2.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 � 东营 � 257097) [摘要] � 传统农业是以世代相传的生物和自然生产要素为基础、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目的、以封建租佃和 小农生产为经营方式的相对静态的农业。我国传统农业曾取得辉煌的业绩, 但 17世纪以后却陷入�有增长 无发展 的�高水平陷阱 , 造成其效率低下的因素主要有:不完全的土地所有权, 狭小的经营规模,停滞的农 业技术和耕织结合的生产...

浅释传统农业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
浅释传统农业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 崔 � 丽1 ,傅建辉2 ( 1.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 南京 � 210097; 2.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 � 东营 � 257097) [摘要] � 传统农业是以世代相传的生物和自然生产要素为基础、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目的、以封建租佃和 小农生产为经营方式的相对静态的农业。我国传统农业曾取得辉煌的业绩, 但 17世纪以后却陷入�有增长 无发展 的�高水平陷阱 , 造成其效率低下的因素主要有:不完全的土地所有权, 狭小的经营规模,停滞的农 业技术和耕织结合的生产方式等。 [关键词] � 传统农业 � 经济效率 � 原因 [中图分类号] � F303. 1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4- 6917( 2006) 05- 0049- 04 y � � 目前, 经济史学界普遍认为, 传统农业经济就是 以世代相传的生物和自然生产要素为基础、以自给 自足生产为目的、以封建租佃和小农生产为经营方 式的相对静态的农业经济, 其外在表现是生产工具 简陋, 劳动者知识贫乏, 生产技术原始, 劳动力投入 巨大,生产方式封闭僵化, 经济发展缺乏外部刺激, 农民世代使用的传统农业经济所包含的各种类型的 农业要素投资的收益率很低, 农民倾向于并在事实 上已耗尽了他们所能支配的包括自身在内的一切生 产要素的有利性,扩大再生产难以发展,生产力水平 长期停滞不前。正如庄维民在研究山东近代市场经 济的变迁后所指出: �明清时期的传统农业虽然有所 增长, 但是很快被人口的增长所抵消。到 19 世纪 末,继续依靠传统的农业增产方法、手段和知识资 源,已经不能带动日渐羸弱的农业向前发展, 在传统 的农业生产模式下, 生产技术变化很少, 品种、耕作 及肥料的使用已经相对比较熟悉, 传统的小农农业 根据长期的生产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 已经把其中所能支配的生产 要素作了最佳配置, 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靠增加传 统要素或是提高传统要素的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效 率了, 而且增加传统要素的边际效用也十分低, 如果 不具备农业技术更新所需要的科学试验组织、科学 方法和技术知识等资源, 传统农业已经明显缺乏促 进生产增长的潜力。 [ 1] 我国传统农业经济曾经取得辉煌的发展成就, 但 17世纪以后就一直处于衰落之中。一方面, 传统 农地产权结构不再有效率。由于土地产权只是部分 地存在,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素驱动土地产权频繁 流动,无助于市场机制的完善,使财富以至于资本难 以稳定积累,只能重复简单再生产。另一方面, 种植 农业以及建立在耕织结合基础上的加工贸易业结构 在大部分时间里虽然有效率, 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 赖关系使手工业难以自成体系并获得发展, 加之地 租、商业利润和高利贷利息的自由流动与互相转化, 这就使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变得更加完善和稳定。这 种本身既不易被突破, 又难以实现体制外经济发展 的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很难形成新的增长结构,给现 代农业的建立和发展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具体而 言,传统农业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缺乏保护, 地权变换频繁, 限制了私有产权 的激励效应 农业是有生命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 它受自然 49 2006年第 5期 (总第 131期)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 SOCIAL SCIENCES NO. 5, 2006 ( Cumulat ively, NO. 131) y [收稿日期] 2005- 12- 05 � [作者简介]崔 � 丽( 1970- ) ,女, 山东淄博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 胜利学院讲师; 傅建辉( 1970- ) ,男,山东淄博人,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副教授。 界变化多端的气温、雨量、土壤等因素的制约, 需要 劳动者具有高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随机应变地给 予种养物照管。同时, 农业的经济收益集中在最终 产品的质量与数量上, 这就要求劳动者高度关心最 终成果,认真做好每个生产环节的工作。农民只有 对这些外部信号具有独立和迅速作出决策的能力, 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农民要能独立自主地 进行经营活动, 就必须建立在对生产资料和农业收 益完全占有的基础之上。只有独立而完整的私有产 权,才能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有效地结合。只有所 有者同时是受益者, 他才会对其财产高度负责, 社会 的效率和进步也由此而来。马克思在讨论农民经济 发展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时也曾指出: �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的私 有权是小生产的基础, 而小生产又是发展社会生产 和劳动者本人的自由个性的必要条件。诚然, 这种 生产方式在奴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农奴制度以及其他从属关系 中也是存在的。但是, 只有在劳动者是自己使用的 劳动条件的自由私有者, 农民是自己耕种的土地的 自由私有者, 手工业者是自己运用自如的工具的自 由私有者的地方,它才得到充分发展, 才显示出它的 全部力量, 才获得适当的典型的形式。 [ 2]只有完全 的土地私有,土地收益明确,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才能 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精耕细作,以求得最大效益。 中国的土地私有产权出现较早, 土地买卖关系 一向比较发达, 加之买卖之外的土地兼并始终存在, 地权流动相当频繁。但是, 因为有一个土地的最高 所有者 ! ! ! 皇帝,所以一直未能建立起完整的、边界 清楚的私有产权,皇帝代表国家和政府,根据需要随 时可行使对任一民间土地的处置权, 影响之大在于 其示范效应,层层仿效, 实力强大的家族也会蔑视产 权的存在, 使弱势群体难以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 因此, 中国的地权频繁变动, 并不表明地权交易市场 发达, 而是说明地权的制度约束不强, 刺激了人们的 投机心理, 有实力或有条件者,可通过各种途径尽快 积累土地财富, 实力弱小的土地所有者由于随时有 可能丢掉土地, 对土地经营没有稳定的长远规划,财 富如过眼云烟成为一个普遍的心理反映。农民不能 无阻碍和无限制地占有土地, 其土地所有权是不完 全的,这就严重限制了私有产权的激励效应。 二、人多地少, 经营规模狭小, 无法实现资源的 合理配置 在任何社会, 人口和耕地都是最基本的生产要 素,在传统农业社会更是如此,但二者的供给比例将 不仅决定经济结构的效率, 而且还影响该结构变迁 的方向和速度。在中国封建社会, 有国家、地主和农 民多种资源配置主体, 国家、地主、农民共同参与, 使 有限的农业资源获得比较合理的配置, 实现总需求 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 以维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 并得到发展。同时, 多种资源配置主体也即多种利 益主体, 其经济利益是相互对立的, 从而实现多种资 源配置主体利益的相对协调。这种利益协调并不是 利益趋向均等, 而是指现实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利益 分配格局,能获得相对协调的发展, 而不失之于畸轻 畸重,从而实现当时条件下的资源优化配置。但是 这一资源配置优势被我国人多地少, 农户经营规模 狭小的现状所制约。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长期存 在,加上独特的诸子析产制,家庭财产(包括土地)在 兄弟们之间平均分配, 这就使大地产变成小地产, 小 地产变成更细小的地产, 即使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地 主和富农,为了能促进租户竞争, 以弹性地租对农民 进行苛刻盘剥, 也通过碎分使用土地,形成大地产所 有制下的小农户经营。据估计,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1887年为 2. 99 市亩, 至 1912年降至 2. 77 市亩[ 3]。 此外,加上社会动乱、土地买卖频繁等原因, 很多农 户的地块分割也越来越零碎, 甚至形成互不连接的 插花地, 这种状况给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障碍。 农户无法实现土地量的扩张, 只能在较小的地块上 进行小规模经营, 结果导致耗费多, 产出少, 农具简 陋,资金匮乏, 既不能实现财富积累, 也难以对生产 方式进行改变。从农户的自给性生产来说, 特别是 种植粮食,在扣除生产资料费用之后,只要能够养家 糊口,农民就会耕种土地。所以, 就自耕农而言, 在 正常情况下,保持有稳定的收入是首要的, 除非出现 不可抗力,小自耕农是不会主动去冒任何风险的, 这 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无法实现资源的合 理配置。 三、精耕细作,边际产出递减, 有效率但贫穷 我国的农户家庭经营虽然有缺陷, 但又是极讲 50 崔 � 丽 � 傅建辉/ � 浅释传统农业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 究经济效益的, 总体而言,效率还是颇高的。在耕地 不足和个体农户经营下, 农民为了最起码的生存需 要,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 手,在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的同时, 也从事谷物种植 和家内纺织(包括从事一切可以增加收入的活动) , 这样,与弹棉花和织布有关的经营可以使农民利用 他们田间劳动剩下的空闲时间, 尤其是可以占有生 产效率不高的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劳动力,他们的劳 动只要有助于家庭收入的增加, 而不仅仅作为消费 者存在,即便只能获得一种低于边际工资水平的报 酬,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解决耕地不足的最佳选 择。从商品性生产来说,这部分生产不管是否安排, 或者以多大规模安排, 这些家内劳动力的生活费用 都是一项固定的开支, 并不随产品产量的多少而发 生变动。在土地报酬递减, 或在产品价格下跌的条 件下, 只要农产品出售能收回生产资料的费用, 出售 家庭手工业品能收回原料的费用,并略有盈余, 即这 部分劳动力的支出还能带来一定的报酬, 农民仍然 会继续这种商品生产。至于这部分盈余能否补偿家 内劳动力的生活费用, 他们是不计较的。正如张履 祥在∀补农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记述人们在议论农民棉纺织时所 说, �织与不织, 总要吃饭; 不算工食, 自然有赢 [ 4]。 正是由于绝大多数农户在计算成本投入时, 只是考 虑实际消耗的物化成本, 而一般不将劳动力成本量 化进去,也就是说,农民习惯以大量不计报酬的家庭 劳动投入替代资本投入, 在维持中国农业土地生产 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却不计算人口增加的成本, 造成 边际效益递减, 加剧了人口与耕地的固有矛盾。随 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繁衍, 农民的耕地面 积总是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在这种条件下, 农民只 得通过投入更多劳动力的集约经营,精耕细作, 以提 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同时, 扩大家庭手工业 和其他副业的商品生产, 增加经济收益, �以织助 耕 , �以副养农 ,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以维持一 家的温饱。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是维持温饱越来越 难,呈现出农业生产的有效率与农户生活穷困的矛 盾现象。 四、价格扭曲,成本高风险大, 技术缺乏创新 自耕农是农业改进过程中科学知识、技术手段 最早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应用者。在小农经济制度 下,一个自耕农享有自身生产和产品的剩余权利, 获 得他劳动的全部收益, 因此, 自耕农经济自身具有采 用新技术的�激励机制 , 这是近代农业改进的前提。 在土地制度不变, 土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合理配置 的情况下,自耕农为了缓解家庭人口和消费增长的 压力,也有接受农业改良的切实需要[ 5]。但是, 在狭 小的地块上进行技术革新是非常困难的, 人多地少 的局面扭曲了市场价格, 提高了农户进行技术创新 的成本, 加上广大农户的贫穷,使得他们难以承受任 何技术创新的风险,他们宁可相信自己的双手, 宁可 把自己及家庭成员的劳动力使用到极限, 却天然地 排拒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完全可靠的任何技术上 或工具上的变革。对于失去土地的农户来说, 他们 的经济力量更加单薄, 更加倾向于规避风险,任何经 营方式的改变和新技术的传播将遭到排斥。耕地的 稀缺性能够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但同时也会抬高 土地价格,刺激人们变更产权,为形成排他性的土地 所有权和转让权而竞争, 从而加大土地流转过程中 的交易成本。一般而言, 为了克服土地的这种稀缺 性,应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生产率, 但是农户仅仅对 能够提高亩产量的生产技术有强烈要求, 却排斥可 以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因为技术进步的基本含义是 以机械力代替人力,如果存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为 了尽可能多地利用剩余劳动力, 或者由于增加资本 投入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明显地高于直接劳动力投 入的成本,社会经济的导向就不会鼓励动用稀缺的 资本要素开发替代人力的技术。在技术没有重大变 化的情况下,耕地稀缺有利于单一种植结构的发展, 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确切地说, 单一种植结构弹性 较小,在其基础上建立的耕织结合也就难以被破解, 导致了我国历史上农业技术的长期停滞不前。 五、耕织结合, 高水平均衡, 窒息了结构的自身 优化 任何结构都不是孤立静止地存在的, 其效率高 低还要看它的变迁功能以及与其他结构的相互作 用。传统农业经济耕织结合的结构特点窒息了农业 经济结构自身的优化, 陷入了高水平均衡的陷阱。 我国在漫长的前资本主义时代是典型的耕织结合的 51 广西社会科学 2006. 5/ � 经济学 自然经济结构, 即在有限的人均耕地上,通过农户家 庭经营,同时生产出供食用的粮食和供衣着用的原 料。广大自耕农为求稳定, 通常尽最大可能寻求生 产和生活的自我满足, 衣和食这两样最大的需求都 由家庭内部的供给予以满足, 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分 工所可能带来的效率, 牢固而有韧性的耕织一体的 结构, 对大规模专业化分工有一种天然的抵制力,外 来工业品难以占领小农家庭内部的需求市场, 特别 是那些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更是如此。结果导致了 自给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相结合, 正如同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一样, 已经成为农民生产的内在结 构。在这种生产结构之下, 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 产可以适应不同的市场情况灵活调节, 这一点更能 发挥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作用, 使价值规律调 节商品生产和促进农民两极分化的作用都难以发 挥,进一步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我国农业单 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既不是农业技术革命的结果,也 不能构成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这完全是多劳集约的 结果, 在亩产量提高的同时, 我国人均占有粮食却在 下降。这样一来, 无论是土地还是劳动力都不能向 集中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人多地少条件下形成 的耕织结合的经济结构充分地使用了既有要素,若 要素条件不改变, 这一结构就难以被破解。在开放 的经济系统中, 资源是一个经济变量, 它本身的总量 和结构随着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而变化。而在一个封 闭和半封闭的经济体系中,因制度制约、技术水平的 长期僵化停滞、资源的再生与积累受到边际收益递 减的影响制约, 资源增长呈递减趋势, 仅能维持同时 期人口增长的需要, 经济发展长期停滞。 总之,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长期稳定、较少变 化,尽管有效率, 但总体而言农民一直贫穷, 贫穷的 原因在于不能实现结构变迁, 而这又与技术和制度 存在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 自然经济的解体就是 耕与织的分离, 要使传统农业经济进步就意味着打 破这种均衡状态, 使纺织业相对于种养业变成一个 完全独立的部门, 亦即从这里开始一个工业化的进 程。但要使纺织业等手工业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 一定是农业(种养业)首先有了发展, 即农产品剩余 量增加以后才可以。因为只有农产品剩余量增加了 才可以扩大农产品加工规模、扩大商品交换的基础, 促进专业分工和地区分工,同时, 只有粮食等农产品 供应增加了,才允许更多的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 专 门从事以纺织业为主的手工业生产。因此, 在我国 人多地少的传统农业经济下, 要实现农业经济结构 自身的变迁和优化是不可能的, 只有改造传统农业,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注入现代农业经济结构要素, 才 能实现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才能提高 农业的效率。 [参考文献] [ 1] [ 5]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 M ] . 中华书局, 2000: 633; 636. [ 2] 马克思. 资本论: 1 卷 [ M ] . 人民出版社, 1975: 830. [ 3]章有义.近代人口和耕地的再估计[ J] . 中国 经济史研究, 1991, ( 1) . [ 4]方行.中国封建经济论稿[ M ] . 商务印书馆, 2004: 326. [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编辑:冉 � 枫] [校对: 梁军涛 � 覃 � 合 � 邓双霜] 52 崔 � 丽 � 傅建辉/ � 浅释传统农业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
本文档为【浅释传统农业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07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5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1-06-14
浏览量: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