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中医治疗

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中医治疗

举报
开通vip

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中医治疗 76 中华当代医学 2005年l1月第 3卷第l1期 CHINESE MODERN MEDICINE 《伤寒论》汗出之证治探析 陈 萍(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心卫生院 江阴 214401) 1 解表法 解肌和营法,《伤寒论》12条云:“太阳中风⋯⋯热自发 ⋯ ⋯ 汗自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指其人腠理疏松、感 受风寒、营阴不能内守,故汗出,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 卫,表解则汗自止也。柯韵伯说:“头痛是太 阳本证,头痛发 热、恶风与麻黄证同,本证重在汗 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 证。”可见,外...

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中医治疗
76 中华当代医学 2005年l1月第 3卷第l1期 CHINESE MODERN MEDICINE 《伤寒论》汗出之证治探析 陈 萍(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心卫生院 江阴 214401) 1 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法 解肌和营法,《伤寒论》12条云:“太阳中风⋯⋯热自发 ⋯ ⋯ 汗自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指其人腠理疏松、感 受风寒、营阴不能内守,故汗出,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 卫,表解则汗自止也。柯韵伯说:“头痛是太 阳本证,头痛发 热、恶风与麻黄证同,本证重在汗 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 证。”可见,外感风寒辨清有汗无汗,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 义。 2 清解法 2.1 清热宣肺法 《伤寒论》63条及 167条云:“汗出而 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本条为邪热壅 肺、肺气上逆而喘,热迫津液外泄则汗出,以麻杏甘石汤清 热宣肺。方中,麻黄配石膏,清热透邪、宣肺定喘 ,且石膏用 半斤,麻黄用四两,石膏用量多于麻黄,辛寒并用,互相制 约,故汗出而不忌麻黄,无大热不忌石膏,肺得宣、热得清, 则汗自止也。此条重点是汗出兼喘。 2、2 清热利湿法 《伤寒论》138条云:“但头汗出,余处无 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此条为湿热互结、郁蒸 于上、但头汗出,湿热不得外越,则身无汗;湿热不得下行, 则小便不利;湿热熏蒸肝胆,则发黄。此条虽未言治法,但 清热利湿之意已在其中,热清湿祛则汗 自止也。 2、3 祛风除湿法 《伤寒论》180条云:“风湿相搏,骨节疼 烦⋯⋯汗出短气 ,恶风⋯⋯甘草附子汤主之。”风寒湿三气 杂至,流注筋骨关节,卫阳不固则汗出。方 中,附子温阳散 寒,桂枝通阳化气,祛风通络 ,桂附同用可温阳固表止汗,白 术燥湿,甘草和中。诸药合用,则达祛风除湿、固表止汗之 目的。 2、4 攻逐水饮法 《伤寒论》157条云:“其人絷絷汗出,发 作有时,心下顿痞鞭满⋯⋯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 也,十枣汤主之。”本证为水饮结于胸胁之间,肺气不利,毛 窍开合失常,故繁絷汗出。胸阳被遏、气机壅滞,则心下痞 满、牵引胸胁作痛。本证汗出而不恶寒,且发作有时,故可 知非桂枝汤证。方中以芫花、甘遂、大戟攻逐水饮,大枣顾 护胃气。水饮得逐、肺气肃降 、开阖得利,则汗自止也。 2.5 辛寒清热法 《伤寒论)224条云:“三阳合病,腹满身 重⋯⋯谵语⋯⋯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本条汗出以阳 明胃热炽盛、热迫津液而致,里热炽盛故腹满。白虎汤中石 膏辛寒清热,知母苦寒而润,可清解阳明之热,甘草、粳米和 中养胃,热得清则汗 自止也。本条 自汗出而见腹满、烦渴、 脉洪大,与桂枝汤证之头痛发热、汗出、脉缓可作鉴别。 2.6 苦寒泻下法 《伤寒论55218条云:“阳明病,其人多汗 ⋯ ⋯ 胃中燥 ,大便必鞭⋯⋯粳则谵语 ,小承气汤主之。”213 条云:“阳明病,汗出,不恶寒者⋯⋯手足溅然汗出者 ,此大 便已鞭也 ,大承气汤主之。”此两条均为阳明腑实证。实热 壅滞 、燥屎内结则腹满便秘;热迫津液则汗出,以大小承气 汤苦寒泻下,实去热清则汗自止也。 3 扶阳法 3.1 扶阳解表法 《伤寒论}21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 不止,其人恶风⋯⋯桂枝加附子汤主之。”风寒表虚发汗太 过,阳从汗泄,阳虚不能固摄于外,故大汗不止,太阳表证仍 在,以桂枝汤解肌和营,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 ,阳复则津 自生 、汗 自止 。 3、2 扶阳消痞法 《伤寒论》160条云:“心下痞,而复恶寒 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从本方用附子可知,恶寒汗出 是表阳虚所致,非外感风寒表虚证,以大黄、黄连、黄芩清热 消痞,附子温经扶阳。本方寒热并用,则清热而不伤阳,扶 阳而不留热,共成消痞扶阳之功。阳复则虚汗自止也。 3、3 回阳救逆法 病在三阴(指少阴、厥阴、太阴)阴寒内 盛,阴证不应有汗,若见汗出,必为亡阳之重症。《伤寒论》 283条云:“病人脉 阴阳俱紧,反汗出者 ,亡阳也,此属少 阴。”346条云:“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 也。”治疗如 387条云 :“吐利汗出⋯⋯手足厥冷者,四逆汤 主之。”325条云:“少阴病 ,下利⋯⋯呕而汗出⋯⋯当温其 上,灸之。”389条云:“汗出而厥,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 猪胆汤主之。”三阴病汗出而见恶寒倦卧、手足逆冷 ,若虚 阳外浮、汗出不止,兼见下利,则有暴脱之险,治疗当以辛温 回阳之四逆汤或通脉四逆加猪胆汤,或以温灸以回阳,或药 灸并用,阳复则虚汗自止d=!.。 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中医治疗 王白玲 王晓东(山东省泰安市中医二院 泰安 271000)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 自身或外 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叫并 见,故统称为“眩晕” 该病相 当于现代医学的梅尼埃综合征、高山 压病 低 血压、』jIjI动脉 硬化、椎 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等 1 历代治法回顾 1 1 祖闰医学”眩荦的痫旧病机及治法做丁犬 的批述 《内经》认为眩晕的发生与肝有关,“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灵枢》提出的“上虚则眩”.“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 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髓海不足,则脑转耳呜,胫酸眩 冒”等发病学i兑,为本病从虚论治奠定了理沦基础。 l 2 东汉张仲景主要从痰饮沦治,创制 苓桂术甘汤,小 半夏加茯苓汤等 后人阐发张仲景痰饮致眩论 勺“饮阻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华当代医学 2005年 11月第3卷第 11期 CHINESE MODERN MEDICINE 77 阳不升”,异于《内经》“上气不足”,“髓海不足”等因虚致 眩论,从而出现了因实上虚与因虚上虚两大类别。 1.3 隋唐时代,医家们进一步提出因虚致风论 ,如《诸病源 候论 -风病诸候 ·风头眩候》云:“风头眩者,由血气虚,风 邪入脑,而引眩故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虽然提 出风、热、痰致眩的论点,但以风作为主要病因,故在治疗上 偏重于祛风,如《备急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收载治眩晕 方剂数十首,其中以疏散风邪为最常见。 1.4 金元学术争鸣促进了本病治法理论的发展。刘河间 认为“火本动也,火得风自然旋转”,注重熄风降火。张子 和倡导实痰致眩论。李东垣从脾胃气虚,痰浊上泛立论,以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风痰眩晕,为治眩晕悉宗之法。朱丹溪 从痰火立论,提出“无痰不作眩”的著名论断,将痰的产生 归于气虚或火动,主张治痰兼用补气药或降火药,并提出据 形体胖瘦用药。虞抟发挥丹溪说:“人肥白而做眩者,治宜 消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 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可见隋唐至金元对眩晕的治疗 基本从风、痰、火着手,很少涉及本虚。 1.5 明清时期,医家们在完善风、痰、火治法的同时,将治 疗的角度重点转向从虚论治,并注重虚实标本的治疗。如 刘宗厚认为“所谓虚者,血与气也;所谓实者,痰涎风火 也。”提出气虚清气不升,当升阳补气;血虚阳无所附,当益 阴补血(《玉机微义 ·卷之三十五 ·头眩门》)。张景岳着 重强调“无虚不作眩”,发挥《内经》“上虚则眩”论,认为 “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不涉于下”,“所以,凡治上虚者,犹 当以兼补气血为最”(《景岳全书 ·杂证谟 ·眩运》)。清 · 陈修园引发《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论,指出“其风非 外来之风,指厥阴风木而言”(《医学从众录 ·眩晕》),从而 纠正了隋唐从外风治眩晕的临床思维偏端。华岫云阐发叶 天士治法,提出“肝胆风阳上冒”的论点,认为“症有夹痰、 夹火、中虚、下虚”之不同,治有“治胆、治胃、治肝之分”,尤 其提出的“中虚则兼用补气”,“下虚者,必从肝治,补肾滋 肝,育阴潜阳,镇摄之治是d王。”对中虚、下虚眩晕的治疗很 有指导意义。 2 辨治思路 2.1 肝肾气血亏虚为本,风火痰瘀阻络为标 本病多发于 中老年人 ,年过四十,阴气 自半,肾虚精亏,阴阳失调;肝肾 同源,肾虚肝亦虚;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阳化 火,风火相煽,夹痰带瘀,阻滞脑络,发为本病。气血同源于 水谷之精气 ,后天之本渐虚,化源不足,气血虚弱 ;谷不为 精,聚为痰湿;气不运血 ,血瘀阻络,清阳不升发为本病。可 见眩晕的发生总为脏腑虚损 ,阴阳气血失调所致 肝肾亏 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阻络为标。 2.2 补肝肾兼熄风火,补气血重升清阳 肝肾同源于下焦 肾水,肾气赖肾水以化生,肝木赖肾水以滋荣,肝肾不足,实 乃肾水阴精匮乏。肝肾亏虚,水不涵木,木枯风动 .肝风化 火,上扰癫顶发为本病,、故滋补肝肾的同时,要配 肝熄风 药,正如叶灭士云“呀|fJ阳化内风、非发散可解 ,非沉寒可 清,滋阴熄风,诸症力解 ”(《临证指南医案 ·肝 ) 脑 为清灵之府.赖清阳以温煦,精血以濡养 脾为气In1生化之 洱.主升发浦阳 眩晕发 r气血 弓虚者.病关乎聃 .幛虚气 吖¨化源不足 清阳不 ".呐失所养 .发为本病。故: i峙气』f『l 不足之眩晕 ,在补益气血的的同时,要注重升发脾胃清阳之 气,使清阳升发,营血上达,眩晕可止。 2.3 发作期风痰居多 ,熄风化痰收急功 眩晕的发作 ,每 因劳累过度,或情志波动而诱发,致萌动之肝阳亢奋 ,化为 风阳,卷痰上犯;或内聚之痰湿逆动,引动肝风,风痰上扰而 急发眩晕。不论是病发于厥阴风阳内动,还是病发于太阴 痰湿内动,皆因风痰作祟。故发作期的治疗,当以熄风化痰 为主。 2.4 缓解期虚瘀并存 ,补虚化瘀贯始终 眩晕缓解期以肝 肾不足或气血虚弱为主,但久病致虚,因虚致瘀,故必有瘀 血的存在,虚瘀并存。故缓解期的治疗,要坚持标本兼治的 原则,补虚化瘀贯始终。 3 证治方药 3.1 风火上扰证 证候 :眩晕,头痛 ,头胀,每因劳累、恼怒 而诱发并加重,伴面红 目赤,心烦失眠,急躁易怒,舌红苔 黄,脉弦数。治法 :平肝潜阳,熄风泻火。方药:天麻钩藤饮 加减。天麻 10g、钩藤 15g、白蒺藜 15g、石决明30g、白芍 15g、夏枯草10g、菊花 10g、黄芩 10g、栀子 10g、丹参30g、牛 膝 15g、坤草 30g。风火上扰多见于眩晕发作期,平素肝肾 不足,时有眩晕,每因情志、劳累等因素诱发并加重。中医 治病强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此证风火上扰,其标为急, 治当平肝潜阳,熄风降火为先,方中天麻、钩藤、白蒺藜平肝 熄风;石决明重镇潜阳;白芍柔肝敛 阴,平抑肝阳;夏枯草、 菊花、黄芩、栀子清肝泻火;丹参、牛膝、坤草凉血化瘀;牛膝 兼能引火下行,坤草兼能活血利尿。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 阳,熄风泻火 ,活血利尿之功。临床发现,对于顽固性高血 压,适当配伍活血、利尿剂,可促使血压下降。 3.2 风痰上扰证 证候: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胸脘满闷、 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淡苔白腻,或滑润,脉濡缓或滑。治 法:补气健脾,化痰熄风。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清 夏 10g、白术 10g、天麻 10g、陈皮 10g、茯苓20g、薏仁 15g、苍 术 10g、竹茹10g、葛根30g、泽泻 15g。脾主运化,为生痰之 源。脾气亏虚,健运失职,聚湿生痰,痰湿内阻,使脾阳不 升,浊气不降,土壅木滞,肝失条达,肝郁化风,风痰上扰,发 为眩晕。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白术健脾化痰,天 麻平肝熄风,三者配伍,健脾化痰熄风为主功;陈皮理气化 痰,茯苓、薏仁、苍术健脾渗湿,竹茹祛痰热、降逆气,葛根、 泽泻相配,升清降浊。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健脾,化痰熄风 之功。 3.3 肾精不足证 证候:眩晕,日久不愈,伴神疲健忘,腰 酸膝软,耳呜目涩,潮热盗汗,舌体瘦小,舌红少苔,脉细或 数。治法: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 熟地 30g、山萸肉 15g、山药 15g、泽泻 10g、丹皮 10g、云苓 10g、枸杞 10g、菊花 10g,葛根 15g、川芎 15g、丹参 30g。肾 主骨生髓上充于脑 ,脑为髓之海。肾精不足,脑海失养 ,发 为本病 因久病多虚多瘀,故该证往往虚瘀并存。方中熟 地、山萸肉、tel药滋养肾、肝、脾之精血,为“三补”;泽泻、丹 皮、云苓勾“三泻”,以防滋补太过:枸杞、菊花滋补肝肾、益 精明 日;葛根升发清阳;川芎 、丹参行气活血。诸药合用,补 肝肾,益精血 ,兼以活血 .眩晕得除 (下转第52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2 中华当代医学 2005年 11月第3卷第 11期 CHINESE MODERN MEDICINE 大剂量清开灵治疗脑出血 2O例 毕可晓(山东省文登市侯家医院 文登 264405) 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4年 10月共收治脑出血病 人 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清开灵治疗,取得 满意疗效,现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如下: 1 资料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1.1 一般资料 20例脑 出血病人中,男性 l2例,女性 8 例,年龄58—76岁(其中6例曾有过中风病史)。诊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按《神经病学》第 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均经 CT检查确 诊。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偏瘫、吞咽困难、言 语含糊不清等。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在常规调整血压 ,抗脑水肿等治 疗基础上,用清开灵 30—40ml,加入生理盐水或 10%葡萄 糖 200ml静脉滴注,每月 1次,7天 1疗程 ,共用 2疗程。 1.3 临床疗效 显效:头痛、头晕明显缓解,无呕吐,进流 质饮食不打呛,言语较清晰有力,病情稳定,顺利进行恢复 期,14例;有效:头痛、头晕有所减轻,无呕吐,能进食少量 水及流质饮食,言语含糊不清有所改善,病情基本稳定,4 例;无效:所有症状改变不明显,病情反复或加重,2例。显 效病例中有8例用药 1疗程后即显效。治疗过程中未见明 显不 良反应。 2 讨论 清开灵注射液系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 通络,醒神开窍之功能。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其醒神开 窍作用尤为突出,对于缓解脑出血病例头晕、言语及吞咽功 能障碍症状疗效明显。该药亦可用于脑血栓形成病例,临 床遇脑中风病例病因尚未明确时,应用清开灵安全、有效, 且该药价格比较便宜,不良反应少,故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 推广应用。 剖宫产术后切口外敷大黄、芒硝 促进切口愈合 200例报告 冯泮智 郑立华(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 夏津 253200) 自2003年 10月至2004年 l2月,我院妇产科对剖宫 产术后患者采取切口敷料外应用大黄、芒硝混合物外敷,防 止切口水肿,减少脂肪液化,促进切口愈合,效果满意,现报 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首次行剖宫产术患者 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100 例,对照组 100例,其年龄 25±2岁、体重 70±6kg、营养状况 中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于术后 5日内每日 1次应用抗生素静滴预防感染。治疗组于术后 2小时起应 用中药袋 置于切口敷料外,待其吸收切口外渗液湿透后即 更换干燥药袋,切口外敷料每48小时更换 1次。 注:中药袋制法,取白色棉布,制成 20cm×10cm枕状 袋数个,每个袋内装大黄(50克、研末)、芒硝(500克、研末), 混均。 2 结果 术后2日、4日、5日、6日、切151渗血、渗液例数及术后 5日、6日切151达甲级愈合标准例数见下表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妊娠末期孕妇体重较孕前有明显增加 ,腹部脂肪层有 不同程度增厚,剖宫产术后切151易渗血、渗液,影响愈合,且 易并发脂肪液化,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贫血,以上原因均可导 致切151愈合缓慢、不良。大黄、芒硝为攻下药,大黄对葡萄 球菌、痢疾、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有 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作用。芒硝含硫酸钠 90%以 上,尚含少量氯化钠、硫酸镁等无机盐,二者混合物外用,能 吸收切151渗液,保持切口干燥,减少脂肪液化,促进切口愈 合,效果明显,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c每 c 备 (上接 77页) 3.4 气血亏虚’II 证候:眩晕,劳累加重,伴少气懒言 ,面 色自光白,唇甲不乍,心悸少寐,纳呆腹胀,舌淡体胖苔白,脉 细弱。治法:益 补血,升阳化瘀。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30g、党参 』 g、白术 10g、当归 1 5g、白芍 1 5g、陈皮 10g、 升麻 1()g、柴胡 1 葛根30g、川芎 10g、丹参 1 5g、甘草 10g 眩晕之气血亏』=}I ,源于脾气亏虚,化源不足 气虚清阳不 升,血虚脑海失 j.发为本痫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发清 阳;党参、白术 健881;当 、白芍补血;陈皮 气和胃; 麻、柴胡、葛根升发清阳;因虚久必瘀,故配川芎、丹参祛瘀 生新。诸药合用,益气养血,升阳化瘀 总之 ,本病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风、火、痰、瘀 、虚。肝 。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虚,风、火、痰 、瘀为标实。在眩晕的 急性发作期常以风火、风痰上扰为主,标实突出,在疾病的 缓解期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二者常兼有血瘀而虚瘀并 r 发作期以治标 急,缓解期 以同本为要。但临床常有 同证候并现,或证候转化现象,故处方‘用药需灵活掌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中医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766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2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9-21
浏览量: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