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砼结构设计规范

砼结构设计规范

举报
开通vip

砼结构设计规范《砼结构设计规范》8.5.1钢筋砼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8.5.1规定的数值。表8.5.1钢筋砼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0和10fc/fy中的较大值一侧纵向钢筋0.20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400MPa级钢筋时应允许减小    0.05;当采用500MPa钢筋时应允许减小0.10;2、偏心...

砼结构设计规范
《砼结构设计规范》8.5.1钢筋砼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8.5.1规定的数值。表8.5.1钢筋砼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0和10fc/fy中的较大值一侧纵向钢筋0.20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400MPa级钢筋时应允许减小    0.05;当采用500MPa钢筋时应允许减小0.10;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11.3.6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11.2.3 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侧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侧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3、钢筋的极限应变不应小于9%。11.7.14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11.4.12 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ρv≥λVfc/fy式中:ρv——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按本规范第6.6.3条的规定计算,计算中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fy——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c——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当强度等级低于C35时,按C35取值;λv——最小配箍特征值,按表11.4.12采用。表11.4.12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v抗震等级箍筋型式轴压比≤0.30.40.50.60.70.80.91.01.05一级普通箍、复合箍0.100.110.130.150.170.200.23--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80.090.110.130.150.180.21--二级普通箍、复合箍0.080.090.110.130.150.170.190.220.24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三级普通箍、复合箍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50.060.070.090.110.130.150.180.20注:1、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筋或单个圆形箍筋;螺旋箍指单个螺旋箍筋;复合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筋或拉筋组成的箍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筋或拉筋组成的箍筋;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为同一根钢筋加工成的箍筋;2、在计算复合螺旋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其中非螺旋箍筋的体积应乘以换算系数0.8;3、对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柱,其箍筋加密区的箍筋体积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0.8%、0.6%、0.4%和0.4%;4、砼强度等级高于C60时,箍筋宜采用复合箍、复合螺旋箍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当轴压比不大于0.6时,其加密区的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中数值增加0.02;当轴压比大于0.6时,宜按表中数值增加0.03。2、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按表11.4.12中的数值增加0.02采用,且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5%;3、当剪跨比λv≤2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9度设防烈度时,不应小于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砼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表6.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采用较大值)(mm)箍筋最大间距(采用最小值)(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二三四2hb,5001.5hb,5001.5hb,5001.5hb,500hb/4,6d,100hb/4,8d,100hb/4,8d,150hb/4,8d,15010886注:1、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箍筋直径大于12mm,数量不小于4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时,一、二级的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注:高度小于24m且剪压比很小的四级抗震墙,其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允许按0.15%采用。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6.3.2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砼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2、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表6.3.2-1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抗震等级位置支座(取较大值)跨中(取较大值)一级0.40和80ft/fy0.30和65ft/fy二级0.30和65ft/fy0.25和55ft/fy三、四级0.25和55ft/fy0.20和45ft/fy3、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4、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3.2-2的要求;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表6.3.2-2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取较大值)(mm)箍筋最大间距(取最小值)(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2.0hb,500hb/4,6d,10010二1.5hb,500hb/4,8d,1008三1.5hb,500hb/4,8d,1508四1.5hb,500hb/4,8d,1506注:1、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2、一、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梁,当箍筋直径大于12mm、肢数不小于4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时,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50mm。《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6.4.3 柱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6.4.3-1的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抗震设计时,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增加0.1。表6.4.3-1 柱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柱类型抗震等级非抗震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中柱、边柱0.9(1.0)0.7(0.8)0.6(0.7)0.5(0.6)0.5角柱1.10.90.80.70.5框支柱1.10.9--0.7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适用于框架结构;2、采用335MPa级、400MPa级纵向受力钢筋时,应分别按表中数值增加0.1和0.05采用;3、当砼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增加0.1采用。2、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4.3-2采用;表6.4.3-2 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级6d和100的较小值10二级8d和100的较小值8三级8d和150(柱根100)的较小值8四级8d和150(柱根100)的较小值6(柱根8)注:1、d为柱纵向钢筋直径(mm);2、柱根指框架柱底部嵌固部位。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或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7.2.17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8.2.1 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竖向、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5%,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并应至少双排布置。各排分布筋之间应设置拉筋,拉筋的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600mm。《砼结构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施工规范》5.2.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3、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砼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2.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5.2.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3、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5.5.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3.0.6氧气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用氧》GB/T3863的规定,其纯度应大于或等于99.5%。乙炔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溶解乙炔》GB6819的规定,其纯度应大于或等于98.0%。液化石油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化石油气》GB11174或《油气田液化石油》GB9052.1的各项规定。二氧化碳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焊接用二氧化碳》HG/T2537中优等品的规定。4.1.3电渣压力焊适用于柱、墙、构筑物等现浇砼结构中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不得在竖向焊接后横置于梁、板等构件中作水平钢筋使用。5.1.7施工单位专业检查员应检查焊接材料产品合格证和焊接工艺试验时的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5.1.8钢筋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检验时,应在接头外观检查合格后随机抽取试件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有关规定执行.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名称、取样部位;2、批号、批量;3、钢筋生产厂家和钢筋批号,钢筋牌号、规格;4、焊接方法;5、焊工姓名及考试合格证编号;6、施工单位;7、力学性能试验结果;6.0.1 经专业培训结业的学员,或具有独立焊接工作能力的焊工,方可参加钢筋焊工考试。7.0.4 焊接设备应安放在通风、干燥、无碰撞、无剧烈震动、无高温、无易燃品存在的地方。特殊环境条件下还应对设备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3.0.5I级、II级、III级接头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表3.05的规定。表3.05接头的抗拉强度接头等级I级II级III级抗拉强度fθmst≥fmst断于钢筋或≥1.10fstk断于接头fθmst≥fstkfθmstt≥1.25fstk注:fθmst——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fmst——接头试件中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Fstk——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7.0.7、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当3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符合本规程表3.0.5中相应等级的强度要求时,该验收批应评为合格。如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如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应评为不合格。
本文档为【砼结构设计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6-07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