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举报
开通vip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2000年 7月 云南师范大 【世界史研究】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 车 勤 > 7 ⋯ , 穆锯微蠡 前 . [关键词] 宗教改摹;思想;政治;经济;教育{科学 『r/ r fJ , ⋯ Historical function of the religious reform in the 16th-century in Europe Ll Oin ( ∞m ofH~rtory,Ywnn,~Nc~'nalUra'vcrsity,Kwv,wng 650092,...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2000年 7月 云南师范大 【世界史研究】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 车 勤 > 7 ⋯ , 穆锯微蠡 前 . [关键词] 宗教改摹;思想;政治;经济;教育{科学 『r/ r fJ , ⋯ Historical function of the religious reform in the 16th-century in Europe Ll Oin ( ∞m ofH~rtory,Ywnn,~Nc~'nalUra'vcrsity,Kwv,wng 650092,C ∞) Key words: re1 ious reform;ideology;politles ;economy;education;science Abstract: S thesis relates the historica1 function af the 16th—century movement for reform of the Ro- n】an Catholic Chureh in Europe.The first function is completing transition of Christian ideology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modern times.n le second is making a change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wer.brining Out a great advance of mod ern nation~ countries and capitalism in Europe.The third is laying a solid t~nking foundation for the universality of mod em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n Europe. 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从中古向近代转型期的一次伟大变革。这次变革曾经开创了西 方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之路。了解这场运动的历史作用,无疑有助于理解欧洲的近代化和现代化。 一 、宗教改革运动使欧洲基督教意识形态成功地实现了从中古向近代的转变 我们知道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是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第一个突破天主教理论体系 的改革家是马丁 ·路德,他提出了“因信称义”(即人在上帝面前不被定罪,成为义人,垒凭信仰上帝。)为 核心的宗教观,这一学说为后来的梅兰希顿、慈温利、加尔文等宗教改革者所继承,成为新教理论的根本 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中古时期被当成神与人之间中介的教皇和教士首先成了多余的代祷者,失去了立 足的理论依据。 其次它在宗教领域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的解放的要 求。因为信徒的信仰是自己的内心活动,人的灵魂的拯救完垒靠自己,个人都是自己信仰的主宰,自己精 神的主体,那么有多少信徒,就可以有多少上帝,这种信仰的独立,便决定了个人人格的独立,使信徒都 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同时,由于把人的信仰的选择建立在个人理性对《圣经》的理解上,自然也就提出了 理性问题。尽管路德在理性与宗教发生矛盾时,总是退回到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的圈子里,使理智服从基 督,但在理性觉醒的时代,这仍然是难能可贵的。 · 收稿tt期]2ooo-02—28 :作者茼介]李 勤(1956一),女, 南个旧^,壮旗, 南师范大学削教授,l硕士,卞要从事世界史册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62- 师范大学学报(哲 此外,路德的因信称义说还使基督徒在上帝面前都成为平 等的人,为资产阶级的平等现奠定 _『思想 基础。因为信仰是灵魂获救 的唯一准则,而基督徒都从~位圣灵受洗、接受一种福音 ,一种信仰,因此在 基督徒中间,除了职务的不同外.没有其他的差别,人人在 l二帝面前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最后,路德的因信称义说还将此岸世界、现世的工作、此世的人生神圣化,使基督教世俗化。因为人 的拯救既然成 r人自己的事情 .那么曾系 f上帝的价值和意义的实现也垒靠 自己 了.人必须为 自己负 责.必须依靠 自己的行动体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负起新的责任和义务。在路德看来.必须靠自己在现实 的势作中体现对 帝对邻人的爱,也就是说凡凭信仰所从事的各种职业和日常括动都是取悦于上帝的 善功,既然现世的生括、劳作都是取悦干上帝的善功,人们就得将 目光从来世转人现世,就得重新认识人 此生的价值和意义,投身于改变现世的活动中.中世纪的禁欲上义,无所作为的思想与实践 自然就失去 了奴役人民的力量。 总之,“因信称义”说虽然是以宗教的形式,神学的术语表达出来的思想理论,但它瓦解了中古封建 神权统治的心理结构 ,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最初最理想的 世界现的表达形式 ,反映 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和愿望,充分体现 r从中古向近代的转变 二、宗教改革实现了政治、经济权力的大转变,促进了歇洲近代民族国家的成长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古时期的欧洲神权高于世俗政权,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是西欧巨大的超国家组织。经济上,夭 主教会占有西欧备国+地的 :t/3;政治上与世俗封建 E一道掌握着政权与法律;思想上以天主教的信条 为准则,控制着人们的思想言行;文化上,堆断文化教育.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使一切学科都成为神 学的蜱女;在其势力强盛的时期.教皇不仅是教界的最高权威.也是西欧各国的太上皇 ,因此 ,中古西欧 的世俗事物与宗教事务是这样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以致任何对教会的改革都必然耍涉及到社会政 治改革的问题,必然触及教皇最高权力及天 £教的一系列教规、教义以及教会与国家,教权与政权等关 系问题。马丁 ·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者在宗教改革运动中 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提 出了各自的政治土张。马丁 ·路德国家学说的 中心内容是“君权神授”说 ,认为君主的权力是神授的,而 教皂的权力是人为的,是不合法的 ,神授的君权有改革教会 ,箝制教皇的义务。他呼吁世俗的政府应义==I== 容辞承担起改革教会的责任,割断与教延的一切联系,建立独燕的民族教会、廉俭教会,要求政教分离。 加尔文虽然主张政教合一,但也认为君权神授,也提出要建立独立干罗马教廷之外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 会,要求建立共和化、民生化的教会组织⋯一长老制教会 这些思想都是资产阶级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进 一 步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 更可贵的是,1 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草者们不仅仅提出了新的思想理论,而且将理论变成巨大的辛十 会现实力量。在德国,屿r·路德将共思想诉诸民族,诉诸大众,呼吁世俗诸侯联合起来反抗教廷 虽然 路德仅想依靠诸侯实现民族独立,但其改革教会的呼吁中强烈的民族主义感情以及为民族国家利益挺 身而出的勇敢精神.迎合了人民大众的心理,反映了人民大众的要求,激起了垒民族的奋争,最终确立了 路德教的台法地位,德意志民族大部分改信了新教,路德教与天主教分庭抗礼,教皇和教廷独占德国的 时代一去不复返。在北欧,丹麦、瑞典、挪威等国纷纷派人到德国学习,回国后到处宣讲路德的改革主张, 最终由国壬颁布敕令,没收教产.建立路穗教教会.由国 取代教皇的地位 在瑞士,由干受路德的影响 和启发,慈温利和加尔文先后在苏黎世和日内瓦进行改革,其中加尔文在日内瓦的改革是继路德之后的 又一次重大改革,结果不仅建立了长老制教会,产生了新教的第二大宗派一一加尔文宗,而且在日内瓦 建立了由资产阶级掌权的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在英国,从 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利用新兴资产阶 级新贵族对罗马教会的不满,打击教皇势力,加强王权,摆脱了教皇和教廷的控制,建立了英国国教会 尼德兰的资产阶级也以加尔文教为旗帜,从 1566年开始进行反西班牙:专制统治的 斗争,最终在北部建 证了资产阶级领导的荷兰共和国。 总之,具有垒局意义的摆脱罗玛教廷,实现民族独立的 争是从屿 r·路德开始的 ,这一斗争摧毁 了天上教会的专横独裁统治,实现了政治、经济权力的大转变,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成长和资本主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4期 李 勤 :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63· 的发展。它与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一脉相承的。正因为如此,思格斯说它是“欧洲资产阶级第一次反 封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大决战 。 三 、宗教改革为近代欧洲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古时期的西欧并非不存在教育,但因为西欧封建社会是由原始落后的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 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西欧封建社会初期日耳曼人不识字,也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因此,罗马帝国时期留 下来的基督教成了唯一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西欧的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与基督教、经院哲学混为一体, 各门学科都是神学的附庸,文化教育也被教会所垄断,学校办在教堂和修道院里,教师由僧侣担任,课程 设置也以宗教的需要为目的。为了强化封建主阶级的统治,保持基督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天 主教会还竭力推行蒙昧主义,教育事业、科学文化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局限于当时的上层贵族,尤其 是”精神贵族 僧侣阶层的圈子中。由于文化教育的从属地位和狭隘范围+加上对异端的镇压和迫害等因 素,当时的欧洲不仅在文化水平上,而且在科学技术上都远远落后于东方。 对这种蒙昧主义的教育,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者不仅进行了强烈谴责,而且出于宗教改革原则 的需要,为了使每个信徒都可以阅读《圣经》,理解《圣经》,从圣经中汲取指导,他们都强调教育的普及, 强调学习与《圣经》有关的知识 ,包括语言、历史、天文、地理 、植物学、矿物学和动物学等。路德甚罕主张 家庭困难的孩子,可以实行半工半读,“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女孩子也应象男接子一样受教育,“ 少每 日人学--I],时”。加尔文也十分重视新教的教育事业,把教师列为他的新教政权机构的四个要职之一,认 为教会组织若无学校设施,就算不上完备的组织。 基于这些思想,1520年,马丁 ·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的公开书》中,提出了改革大学的要 求,1524年,他又致书各城市市长和参议员,再次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号召抓教育,办学校。就在这一年, 马德堡根据路德提出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组建 了.新的学校,此后,各地的新教学校纷纷建立,到l 6世纪末,在德国的 许多地区,如萨克森、赫斯、维登堡等地,都有了繁荣的公共教育体系,加尔文也于 1559年在日内瓦成 立了日内瓦学院。 虽然新教也是从宗教的目的出发提倡教育,但是,由于新教强调教育的普及,强调个人理性对《圣 经》的理解,使教育的普及成为理性的启蒙,一反中世纪蒙昧主义的教育和对僵死教条的服从,使欧洲出 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理性主义的氛围,这必然在欧洲历史上产生澡远的影响。德国随后出现了资产阶级 文化启蒙骁将莱辛、席勒、歌德等。此外,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也直接继承了新教的批判精神, 在近代西方的哲学领域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近代科学的探时也首先发韧于受理性主义熏陶的新教徒中间。哥白尼及其弟子莱蒂克斯、哥白尼学 说的继承者布拉赫、开普勒以及近代医疗化学的奠基人瑞士医生帕拉塞尔苏斯等科学家都是路德的忠 实追随者。可以说新教蔑视权威、思想自由的精神,在近代各个科学家身上都有不同的反映和体现。 正因为如此,《西方文明史》的作者马文 ·佩里等人说:“近代世界的特征——个人主义、经济开发、 科学研究—一于 1725年已在伦敦、阿姆斯特丹、日内瓦这样的西欧城市里显现出来,新教的企业家和知 识分子成为经济和创造性生活方面当时最先进形式的代表竹[ 。 [ 参 考 文 献 ] [1] 恩选集第 3卷 [2] (羹)马文 ·佩里丰编,胡万 等译.西方文明史 卜卷[M].商务印= 馆1993. [责任编辑: 杨德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4555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3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2-15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