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举报
开通vip

中医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2005年第 20卷第 12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原中国医药学报 ) · 741   · ·综述· 中医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翁  丽  丽 (厦门市中医院 , 厦门 361003) 关键词 : 黄褐斑 ; 中医药疗法 ; 综述   黄褐斑是指由于妊娠、内分泌紊乱、药物、日晒或其 它相关疾病如肝病、甲状腺疾病、妇科肿瘤等继发出现面 部片状褐色、黄褐色斑片 , 影响美容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疾 病。十余年来 ,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从发病机理、辩证论治、 外治法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 尤其是以健脾、疏肝、 补肾、...

中医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2005年第 20卷第 12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原中国医药学报 ) · 741   · ·综述· 中医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翁  丽  丽 (厦门市中医院 , 厦门 361003) 关键词 : 黄褐斑 ; 中医药疗法 ; 综述   黄褐斑是指由于妊娠、内分泌紊乱、药物、日晒或其 它相关疾病如肝病、甲状腺疾病、妇科肿瘤等继发出现面 部片状褐色、黄褐色斑片 , 影响美容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疾 病。十余年来 ,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从发病机理、辩证论治、 外治法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 尤其是以健脾、疏肝、 补肾、养血活血等为主的中药疗法对治疗黄褐斑的机理研 究是近年来医疗美容界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现综述如下。 治则治法研究 当前 , 中医治疗黄褐斑临床上有不同的辨证分型 , 以 补肾、疏肝、养血活血为主要原则。 11疏肝养血法  卢月娟 [ 1 ]自拟祛斑汤治疗黄褐斑 120 例 , 药物组成 : 人参 6g, 茯苓 12g, 当归 15g, 白芍 15g, 川芎 12g, 白芷 9g, 藁本 12g, 红花 12g, 柴胡 12g, 茵陈 15g, 淫羊藿 15g, 蔓荆子 15g, 山茱萸 15g, 乌梅 15g。每 日 1剂 , 水煎服。结果痊愈 82例 , 显效 24例 , 有效 10 例 , 无效 4例 , 总有效率 96167%。与六味地黄丸合逍遥丸 口服对照 ,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曹素清 [ 2 ]以除斑汤治疗黄褐斑 58例 , 除斑汤组成 : 当 归、白芍、白术各 15g, 茯苓、黄芪、玉竹、青蒿各 30g, 郁金、红花、丹皮、栀子、女贞子各 10g, 柴胡、薄荷、白 附子、甘草各 6g。每日 1剂。加减 : 脾虚便溏者去丹皮、 栀子 , 加山药、薏苡仁各 30g; 血瘀甚者加桃仁 10g; 肾气 亏损或肾阴不足者去柴胡、薄荷 , 加熟地黄、山茱萸各 10g; 病程较长者 , 配合外擦 3%氢醌霜于色斑处 , 每晚 1 次。结果治愈 20 例 , 显效 21 例 , 有效 17 例 , 总有效 率 7017%。 杨坤宁等 [ 3 ]自拟祛斑汤方治疗黄褐斑 60例 , 药物组成 为 : 党参 15g, 荆芥 10g, 当归 12g, 杭芍 12g, 熟地黄 15g, 柴胡 15g, 枇杷叶 12g, 茯苓 15g, 甘草 10g, 气虚明显者加 黄芪 15g, 白术 15g, 淮山药 15g; 血虚明显者加阿胶 15g; 热象明显者加黄芩 15g, 栀子 15g, 丹皮 12g, 每日 1剂 , 水煎服 , 30天为 1疗程 , 治疗 2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60 例中临床治愈 15 例 , 好转 43 例 , 未愈 2 例 , 总有效 率 9617%。 21养血活血法  余俊卿 [ 4 ]以祛斑玉容片治疗黄褐斑 200例 , 药物组成 : 茯苓、菊花、枸杞、沙参、当归、红 花、丹皮、丹参、赤芍、僵蚕、桑叶、夏枯草、甘草、六 月雪、大黄、茵陈、丝瓜络。结果治愈 46例 ; 显效 86例 ; 好转 48例 ; 无效 20例。总有效率为 90% 王琳瑛 [ 5 ]以水蛭化斑汤治疗黄褐斑 20例 , 药物组成 为 : 水蛭 5g, 益母草 20g, 桃仁、炮穿山甲各 10g, 当归、 首乌、丹参各 15g, 凌霄花、白芷各 6g。用法 : 生水蛭焙 干后研细粉 (切忌油炙 , 炙后效减 ) , 装入胶囊 , 每日服 5g, 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 其余药水煎服 , 每日 1剂 ; 药渣 加水 200m l, 煮沸后用海绵块吸取药汁敷面斑处 , 每次 30m in, 每日数次。结果痊愈 14例 , 好转 5例 , 无效 1例。 31补肾活血法  李静等 [ 6 ]自拟方治疗黄褐斑 38例 , 药物组成 : 柴胡、当归、赤芍、川芎、茯苓、木蝴蝶、生 地黄、白芷、黄芩、槐米、丹参、枸杞子。水煎服 , 每日 1剂水煎 200m l, 早晚分服 ; 治疗组 38例 , 痊愈 12例 , 占 3116% ; 显效 18例 , 占 4714% ; 有效 5例 , 占 1312% ; 无 效 3例 , 占 719% , 总有效率为 9211%。对照组 24例 , 维 生素 C 012日 3次口服 , 维生素 E 011日 3次口服 , 3%氢 醌霜 , 早晚外涂 ; 痊愈 2 例 , 占 813% ; 显效 3 例 , 占 1215% ; 有效 8例 , 占 3313% ; 无效 11例 , 占 4518% , 总 有效率为 5412%。 另外还有诸多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方法 , 如血府逐 瘀汤加减 , 益肾化瘀饮、活血消斑汤等治疗黄褐斑的方药 应用于临床。 外治法研究 11中药面膜疗法  张惠 [ 7 ]以归白药膜 (杭州天成药业 有限公司 ) 治疗黄褐斑 68例。先做面部按摩 , 后将归白药 膜膏体均匀涂抹 , 30m in取下 , 2次 /周 , 4周为 1疗程。结 果 : 经 2个疗程治疗 , 治愈 3例 , 显效 30例 , 有效 25例 无效 10咧 , 总有效率 8513%。高慧琴 [ 8 ]自制养颜祛斑面 膜 (药物组成为当归 15g, 白芷 20g, 白及 20g, 白茯芩 15g, 白附子 20g, 细辛 10g等 ) 治疗黄褐斑 82例。洁肤 , 蒸气喷面 , 面部皮肤穴位按摩后 , 用软毛刷蘸取药渣涂于 面部 (注意避开眉、眼、唇 , 以免粘住 ) 约 15m in成膜 , 成膜后保留 30m in揭去 , 每周 2次。经连续 3个疗程 (每 疗程 10次 ) 治疗后。治愈 19例 , 显效 36例 , 有效 17例 , 无效 10例 , 总有效率 8718%。于刚 [ 9 ]等自制中药面膜结 合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面膜制作 : 选用白芷、白茯苓、 · 742   · 中华中医药杂志 (原中国医药学报 ) 2005年第 20卷第 12期 白蔹、白及、白僵蚕、丹参、川芎、黄芪、当归、丹皮、 甘草、沙参、桃仁、红花、白附子、丝瓜络。上述药物研 末过筛 , 加入基质制成中药面膜。常规清洁面部 , 适量祛 斑按摩膏涂于面部 , 在离子喷雾器的热蒸汽和负离子作用 下 , 按摩 15m in。取自制中药面膜 20g, 加适量蜂蜜 , 加水 调成糊状 , 涂于面部 2mm厚。30m in后去除 , 清水洗净。 每周 1次 , 10次 1疗程。治疗 322例 , 治愈 235例 , 显效 45例 , 有效 12例 , 无效 30例 , 总有效率为 92%。王松 [ 10 ] 等以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 238例 , 药物基本组成 : 山药、 茯苓、防风、白芷、白附子、白僵蚕、当归、三七、滑石 等。治疗方法 : 先用营养按摩膏按摩 30m in, 同时加蒸汽 喷雾 , 使面部皮肤循环加速 , 按摩完后即时用温水加蜂蜜 或蛋清调中药面膜成糊状 , 均匀涂于面部 , 待膜干后去除 面膜 , 净面后上爽肤水和润肤膏。结果治愈 13例 , 显效 78 例 , 有效 104 例 , 无效 6 例 , 中止治疗 37 例 , 有效 率 81193%。 21五白散  面膜倒膜法治疗黄褐斑。患者洗面奶洁 面、负离子喷雾 15m in, 用磨砂膏洗毛孔污垢及死皮 , 涂 按摩膏按摩面部 , 擦去按摩膏。用脱脂棉球将眉、眼及口 做保护性遮盖 1取适量五白散面膜粉 (白菊花、白芷、白 蔹、白附子等研细粉 ) , 用 30℃水搅拌调成糊状 , 迅速敷 盖整个面部 , 厚度 018cm, 30m in揭掉 , 2天 1次。 31祛斑霜  当归、白芷、丹参、紫草各 30g, 经醇提 浓缩 , 制成水包油型霜膏 , 早晚各用 1次 , 薄薄涂于褐 斑外。 41五白消斑膏  白及、白附子、白芷各 6g, 白蔹、白 木香各 415g, 密陀僧 3g, 上药共研细末 , 每次用少许药末 放入鸡蛋清调成稀膏 , 晚睡前先用温水浴面 , 然后将药膏 涂于有斑处 , 晨起洗净。 51其它疗法  调 Q开关 YAG激光合并中药补肾活血 治疗黄褐斑 (真皮型 )。治疗方法 : 采用调 Q开关 YAG激 光机 , 输出波长 1064nm, 脉宽 10ns, 光斑直径 2mn, 频率 5Hz, 能量密度 5 /c η 。治疗时垂直对准皮损逐点照射 , 经 激光照射后皮损由蓝褐色复为灰白色为有效反应。术后 2 个月再重复治疗 , 治疗 3~5次。口服中药菟丝祛斑汤加 减。1个月为 1疗程 , 服药 3个月 , 有效率达 86% , 该疗 法笔者已在临床开展治疗 , 疗效满意。 中药祛斑的研究 11槐米  从中提取芸香甙、槲皮素等有效成分 (称为 槐米精 ) , 加入化妆品中 , 使用一个月后镜检皮肤色彩 , 动物皮肤角质层变薄 , 细胞内和细胞间黑素颗粒减少 ,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槐米精具有既能防晒黑 , 又能肪晒红的双重作用。此外 , 不少中药有吸收紫外线的防晒作用 , 如沙棘、丹参、白 芷等。 21山茱萸  所含的鞣酸能抑制脂质过氧化 , 有较强的 抗氧化作用。 31当归  含有的壬二酸、阿魏酸有抗脂质过氧化作 用 , 保护膜脂质不受氧化 , 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 , 有 效地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41薏苡仁  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 , 总氨基酸量超 过大米 , 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51女贞子  女贞子其有效成分提取物 OLA (齐墩果 酸 ) 能清除自由基 , 提高机体对自由基的防御能力 [ 3 ] , 女 贞子抑制 MDA (丙二醛 ) 的形成高于维生素 C, 且提高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 活性比维生素 C强。体外实验观 察 27种常用抗衰老中药中 , 女贞子抑制丙二醛生成的作用 最强。 61川芎  味辛、性温 , 归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 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川芎对微循环系统有很好的调节作 用 , 其水浸液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有较强的抑制力。川 芎还有抗维生素 E缺乏的作用。此外 , 川芎还能抑制酪氨 酸酶的活性 , 从而对黑斑、雀斑、老年斑能起到治疗作用。 71人参  味甘、微苦 , 性微温 , 归肺、脾经。具有大 补元气、安神增智等功效 , 对于因气虚而面色不华、须发 不生者有较好疗效。人参有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 加速血 液循环 , 增强细胞活力 , 增进毛囊的营养供给 , 加强头发 的抗脱强度和延伸率等作用。因此有着较好的美容、生发 效果。 81珍珠  味甘、咸、性寒 , 归心、肝经 , 有润泽肌 肤、化腐生肌、解毒敛阴的功效。它含有多种氨基酸 , 对 皮肤有很好的营养、滋润作用。用珍珠制成的乳剂涂抹皮 肤 , 被吸收后 , 可降低细胞内脂褐质的含量 , 长期使用能 令黄褐斑及色素沉着大为减轻。 91何首乌  味苦、涩 , 性微温 , 归肝、肾经。具有补 益精血、强筋健骨、黑发轻身之功效 , 可用于肝肾不足所 致之须发早白。何首乌能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 ) 的 活性 , 可明显扩张血管 , 加速血流 , 延缓细胞的衰老进程 , 故对影响美容的早衰现象具有抑制、延缓的效果。 机理研究进展 11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调  体内氧自由基的过量生 成 , 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 ) 活化降低 , 均可 造成膜脂质过氧化 , 使膜结构和功能受损引起多种疾病。 为了了解黄褐斑与氧自由基的关系 , 林新瑜 [ 11 ]对 48例女 性黄褐斑患者和 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过氧化脂质 (LPO ) 水平 , 红细胞超氧化歧化酶 ( SOD ) 活性 , 全血谷胱甘肽 过氧化物酶 ( GSH2Px) 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以及血液 流变学进行了检测。发现病例组全血 CAT活性低于对照组 ( P < 0101) , 血清 LPO水平 , 红细胞 SOD活性 , 全血 GSH2 Px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P > 0105)。林新瑜等 [ 11 ] 还测定了患者全血过氧化氢 (CAT) 活性 , 发现患者 CAT 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由于 CAT降低 , 酪氨酸酶活性强 , 黑色 素形成增多。刘宝军等 [ 12 ]测定了患者血中不饱和脂肪酸的 含量 , 结果报告其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及花生四烯酸含 量均低于正常人。提示黄褐斑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 强 , 抗氧化酶的保护功能减弱 , 导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下降。 2005年第 20卷第 12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原中国医药学报 ) · 743   · 以上研究表明 : 机体氧化反应加速 , 抗氧化活性降低 , 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失调可能是产生黄褐斑不可忽视的因素。 21内分泌失调  林新瑜 [ 13 ]等对 48例女性患者的性激 素水平做了检测分析 , 结果显示 : 患者血清雌二醇 ( E2 )、 促卵泡激素 ( FSH )、促黄体素 (LH ) 水平显著增高 , 雄 激素 ( T) 水平低下 ; 孕激素 ( P)、泌乳素 ( PRL ) 水平 未见异常。认为女性发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 , 下丘脑 2垂体2卵巢轴失衡有显著关系。万苗坚 [ 14 ]对男性的激素检测表 明 : 男性患者血清 FSH、PRL、E3、P、LH水平在黄褐斑 产生中不起作用。另有资料认为上述激素水平的变化对一 般女性并无很大影响。某些女性在妊娠、口服避孕药后出 现黄褐斑 , 是其面部黑色素细胞对激素水平的微小变化较 为敏感所致。因此 , 很难用性激素水平这一单一因素来解 释黄褐斑的发病机理。 31皮损区微生态的失衡  熊德鑫等 [ 15 ]应用定位、定 量和定性方法 , 对 51例黄褐斑病人皮损区菌群进行微生态 学的研究 , 结果表明 : 黄褐斑皮损区暂驻菌如产色素的微 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数量增加 , 分离率高 , 与健康人相 比差异显著 , 而皮损区常驻痤疮丙酸杆菌分离率明显减少。 因此提出了黄褐斑的发病机制与皮损局部微生态失调有关 的新观点。认为皮肤正常菌群 (数量、分离率等 ) 的改 变 , 常驻菌的分离率降低 , 暂住菌分离率数量明显增加 , 使皮肤的定植抗力减少 , 影响皮肤和粘膜的免疫和代谢功 能 , 细菌产生色素的吸收和沉积可能参与了黄褐斑的形成。 万苗坚 [ 16 ]还用不同温度 (35℃、20℃) 培养产色素的微球 菌 , 观察其活菌数和产色素情况 , 结果发现 35℃活菌数量 显著增高 , 产生的色素也明显深于 20℃培养。这也许是春 夏季色素沉着斑复发或明显加深 , 而在冬季则减轻或消失 的原因之一。 41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中医学认为气血不和 , 脉络瘀 阻是黄褐斑产生的病因之一 , 而临床用活血化瘀治疗也确 实有效。林新瑜 [ 11 ]对黄褐斑患者检测了全血黏度比 (低、 高 )、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纤维蛋 白原等含量 , 并设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显 著性差异。其中 , 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 维蛋白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故认为血液流变学改变与黄 褐斑的关系密切。这一结论为活血化瘀治疗该病提供了实 验室依据。 存在问题与展望 中医治疗黄褐斑有着悠久的历史 , 具有一定的优势 , 但黄褐斑是一种具有复杂病因的疾病 , 黄褐斑无论是基础 研究 , 还是临床治疗 , 目前尚无明确的、系统性的理论指 导 , 尤其是基础研究严重滞后。黄褐斑的治疗也缺乏严格 的科研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及远期疗效观察。因此 , 有待进一步完善黄褐 斑的基础、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 以期在不远的将来 对本病的治疗有所突破。 目前护肤品、化妆品的滥用 , 尤其是祛斑化妆品造成 皮肤继发性损害 , 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外治法是中医 美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多年来 ,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 断发展及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 医学美容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与广阔的前途 , 并引起国内外医学家的重视及研究。 中草药美容制剂资源丰富 , 来源方便 , 毒副作用小 , 临床 在辨证论治 , 审证求因治疗 , 同时采用外治特色疗法 , 将 会提高疗效 , 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于 2003年修订了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其内容包 含诊断标准、临床分型、疗效评定标准 ,、希望能进一步制 定中医美容学科相应的诊疗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 促进学科规范化科学化 , 使中医美容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 考 文 献 1 卢月娟. 祛斑汤治疗黄褐斑 120例疗效观察. 河北中 医 , 2004, 26 (5) : 348 2 曹素清. 除斑汤治疗黄褐斑 58例. 陕西中医 , 2003, 24 (5) : 428 3 杨坤宁 , 杨关琼 , 张梅. 自拟祛斑汤方治疗黄褐斑 60 例疗效观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4, 25 (1) : 26 4 余俊卿. 祛斑玉溶片治疗黄褐斑 200例. 湖北中医杂 志 , 2003, 25 (11) : 42 5 王琳瑛. 水蛭化斑汤治疗黄褐班 20 例. 中医研究 , 2000, (3) : 43 6 李静 , 刘耘. 自拟方治疗黄褐斑 62例. 实用中医内科 杂志 , 2003, (2) : 116 7 张惠. 归白药膜治疗 68例黄褐斑疗效观察. 皮肤病与 性病 , 2000, 22 (4) : 25~26 8 高慧琴. 养颜祛斑面膜的制备及疗效观察. 中国实验方 剂学杂志 , 2002, 8 (3) : 59~64 9 于刚 , 陈立. 自制中药面膜结合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的 体会.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 2003, 69 (6) : 83~83 10 王松 , 秦瑶. 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 238例. 皮肤病与性 病 , 2001, 23 (4) : 21~22 11 林新瑜 , 周光平. 女性黄褐斑患者的血清酶学及血液流 变学 初 步 分 析. 临 床 皮 肤 科 杂 志 , 1997, 26 (6) : 359~361 12 刘宝军 , 张海涛. 黄褐斑患者血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 化及其意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1996, 10 ( 6 ) : 338~338 13 林新瑜 , 周光平. 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检 测. 临床皮肤科杂志 , 1997, 26 (5). 285~287 14 万苗坚 , 蔡瑞康. 男性黄褐斑皮损处微生态及血清性激 素水平的研究.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 1999, 5 ( 2) : 57 ~59 15 熊德鑫 , 祝小枫. 黄褐斑生态治疗和菌群改变的研究.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1995, 9 (2) : 70~71 16 万苗坚 , 张其亮. 黄褐斑患者皮损区微生态改变的探 讨. 临床皮肤科杂志 , 1997, 26 (2) : 84~87 (收稿日期 2005年 2月 19日 )
本文档为【中医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602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4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2-26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