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孙同郊先进事迹材料 -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

孙同郊先进事迹材料 -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

举报
开通vip

孙同郊先进事迹材料 -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孙同郊先进事迹材料 -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 附件1: 孙同郊教授事迹材料 孙同郊:医者风范彰显精诚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罗建 通讯员王泽琛 汪建英 在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人们常会遇到一位满头银丝~精神矍铄的老人~和人打招呼时~她总是颔首微笑。她就是名誉川南的肝病专家、四川省名中医孙同郊教授。虽然已经83岁~但依然孜孜不倦地求索在岐黄路上。 孙同郊的老家在江苏。1955年~她和丈夫任定一被组织安排到川南医院泸州医士校,泸州医学院的前身,工作。那时候~学校条件相当落后~几排简陋的平房~便是教室和教师...

孙同郊先进事迹材料 -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
孙同郊先进事迹材料 -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 附件1: 孙同郊教授事迹材料 孙同郊:医者风范彰显精诚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罗建 通讯员王泽琛 汪建英 在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人们常会遇到一位满头银丝~精神矍铄的老人~和人打招呼时~她总是颔首微笑。她就是名誉川南的肝病专家、四川省名中医孙同郊教授。虽然已经83岁~但依然孜孜不倦地求索在岐黄路上。 孙同郊的老家在江苏。1955年~她和丈夫任定一被组织安排到川南医院泸州医士校,泸州医学院的前身,工作。那时候~学校条件相当落后~几排简陋的平房~便是教室和教师宿舍。他们扎下根来~几十年矢志不移。 1956~全国推行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孙同郊有幸师从著名的中医专家赵锡武在北京学习~学成后有很多人劝她留在北京~但是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泸州~并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中西医结合事业。“她的西医技术很不错~后来学了中医后~技术愈发精到~刚刚工作的时候我就跟着她学习。”原泸州医学院院长李业这样评价孙同郊。 悬壶济世佑护生命 川南地区~肝病者居多。孙同郊认为系湿热疫毒所致~面对肝病顽症~孙同郊注重辨证论治~并结合辨病和参考微观检测指标~灵活立法处方用药。依靠中药~不用透析~很多乙肝、胆囊炎、肝硬化患者服用中药疗效显著。她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选择价廉效高的中药处方救治了大量慢性肝炎患者~总结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的方法。孙同郊古方新用~摸索出治疗慢性肝炎良方——解毒护肝冲剂~以清热解毒除湿、活血、扶正法治疗慢性肝炎~在行业内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孙同郊的药用特点:价廉效高~个性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她是肝病患者眼中的福音。 从医50载~孙同郊一直致力于中医的研究和传承工作。采用“益气活血汤”治肝硬化和“逍遥散”治杂症等妙方屡显奇效~并不断研制出新药 方。先后承担十余项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多次获得省政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 呕心沥血培育英才 几十年来~孙同郊为医学教育事业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当年~她和同事们白手起家~克服了无数艰难困苦~自己动手烧石灰、盖房屋、平操场、制标本、编教材……挑灯夜战~废寝忘食~直至1977年泸州医学院正式成立中医系~都无不渗透着孙同郊的心血和汗水。 对于学生的培养~孙同郊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与渔。治学严谨的她~对学生关爱有加。学生写论文~她帮学生查资料~亲自执笔修改,学生做实验研究时~她亲自指导~现场示范。孙同郊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她的师承教育导师介绍中~她的学生提到她享誉省内外~她知道后立即打电话要求她的学生不要这样写~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如今孙同郊虽年事已高~但她仍坚持带硕士研究生。 她~桃李无数~学生遍及全国乃至世界~不少成为卫生系统的领导、医学院校的博导等。80岁生日之际~她收到众多学生的感恩与祝福。她的学生贺信中写到:“随师3年~日间临证~夜间读书,鸡鸣冷月~黄卷青灯~用功不为不苦~恩师精勤教诲~给予我们人品医德之熏陶~实乃人生之莫大荣幸。” 大医大爱视病如亲 在泸州市水井沟附近做生意的一位患者~服用孙同郊研制的解毒护肝冲剂后~困扰多年的慢性乙肝明显好转。这位患者心存感激~要送礼物表达心意~每次都被她婉言谢绝。为坚持答谢~患者几乎天天守候在她去门诊的路上~然而~孙同郊每次都绕道而行。 一次~孙同郊在赶着上门诊的途中摔倒了~造成肋骨骨折~耳朵出血。但是她坚持到门诊诊治病人。“如果我不来~病人怎么办,他们大老远赶来~不容易呀。”许多癌症晚期的患者~卧床不起~在家静养~家人想请她诊治~她二话不说~上门诊治。肝病多少带一些传染性~孙同郊常常对找上家门 来看病的人热情相迎~仔细诊治~心无芥蒂。 孙同郊的生活很简朴~家中除了堆积如山的书籍和资料~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面对贫苦病人~她往往直接拿着处方自己付账~取了药后交给病人~甚至还为实在困难的农村病人支付返程路费。经物价部门批准吗~专家的门诊挂号费提高~专家个人的挂号费收入也可以提高一倍~但孙同郊坚决不同意涨价~她认为这会增加病人负担。 因疗效显著~有一位患者家属将一个红包强塞进孙同郊的口袋里就开车跑了。她对此连续两天都闷闷不乐~最后让科里的医生设法找到患者的家退还了红包才得以安心。孙同郊的诊室时常会有病人悄悄放下鸡和鸡蛋~这又让她为难了~要退吧~又不知馈赠礼物的患者是谁~没办法~就转送给进修医师和实习医生~让他们改善生活。 为将孙同郊的崇高精神发扬光大~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开展了“同郊风范”命名的优秀文化挖掘、整理、传承的战略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将她的优良品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文化传统~并进行系统的文化素养培育~教化更多的医务工作者以孙同郊为楷模~树立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 附件二: 传承名医风范 彰显人文精神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同郊风范”的医道文化传承之路 一、 医院文化背景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是一所年轻的医院~建院于1984年~迄今为止~只有26年时间。建院初期~资金非常紧张~条件非常艰苦~在只有60万元启动资金的情况下~开始了医院的创建工作。以孙同郊为代表的一批老专家~为维护川南人民的健康~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创建了泸州医学院中医系和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经过27年努力~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员工从几十人到700多人~从仅有一个200平米的简陋门诊到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的三级甲等医院~发展的历程凝聚了孙同郊等老一辈开拓者的无尽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他们怀着一颗救人济世的热诚之心~把青春岁月奉献给无数的患者~他们用几十年如一日勤谨和踏实~为千千万万病患撑起了生命的绿荫~他们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医学人才~更把为医者的责任与精神传及后学。伴随医院发展的历程~在他们创业、治学、从医、育人的道路中~形成了医院特有的医道文化。 为将他们身上的优良传统进行总结和提炼~并对医院现实存在的优秀文化元素进行挖掘整理~形成医院自身的文化传统~并进行系统的文化灌输~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医院开展了以“同郊风范”命名的优秀文化挖掘、整理、传承的战略工程。 二 孙同郊,医院优秀文化的代表 2009年12月25日~孙同郊教授80岁寿辰~这是她在泸州医学院工作的第55个年头~为了表达泸州医学院对孙教授的敬重和爱戴~感谢孙教授多年来为学院作出的突出贡献~学院隆重召开了座谈会~学院领导、医院 领导、她的朋友、同事、学生等为她祝寿。泸州市政府专门为孙教授送上花篮~祝福孙老寿比南山。学院党委书记亲自撰写寿联:“德高寿无量、艺精声致远”。她的同事这样描述孙同郊教授“和蔼可亲的老大姐、德高望重的人民教师、医术精湛的白衣天使、优秀的共产党员、晚霞精神实践的典范~活到老、学到老、服务到老的榜样”~“人生阅历八十年、精神财富很可观、德高望重人称羡、无私奉献驻忠山”。 退休11年、现年82岁高龄的孙同郊仍然坚持每周两次上午的门诊~这位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的老教授、四川省名中医、泸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国家中医药传承奖的获得者~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人们对她以孙老的敬称。 55年前~风华正茂的孙同郊教授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1955年~孙同郊投身西部医学事业的队伍中~他被安排到了川南医院泸州医士校,泸州医学院前身,工作。1956年~全国推行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学成归来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教学工作。1977年以后~她参与泸州医学院中医系和附属中医院的创建工作。 自从开始学习中医~孙老便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终其一生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从1979年担任中国中医学会理事至今~孙老便一直致力于中医的研究和传承工作~她先后主编了《中医学导论》、《中医学》、《现代中医治疗学》、《中医老年病学》等专著~曾先后承担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多次荣获省政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1991年-1995年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八五攻关课题《解毒护肝冲剂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完成后~从1996年开始进行“解毒护肝冲剂”的新药研究~并于2005年获国家?类新药证书~现已经生产并用于临床。 中华医学的医道文化是以“仁和精诚”为核心~立术立业要遵循“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基本道德操守、治学上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为人处世要“医患信和、同道谦和”。 孙同郊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和展示的医道风范~是和传统“仁和精诚”的医道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时代先进文化的特征。 仁心仁术、尊重生命、善待患者 在孙老的家里~挂着一幅她特别喜欢的书法作品:“医道本于人道、现身本是初衷”~她的行医之路~在默默践行着自己的初衷~一切行为都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孙老常说“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不求回报是我的本分”。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孙老便决心攻克肝病~肝病是重病、是穷病。迄今为止~西医治疗也没有好的手段~孙老带领一批人~持续研究几十年~到底是什么机缘让她选择这一疑难重症, 肝病常常迁延不移~病情反复发作、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导致肝功能衰竭结束生命。 面对肝病顽症~许多医学专家作出了大胆尝试~但治疗效果不尽人意。透析只能维持生命~激素疗法副作用明显~容易复发~于是~孙老决定从中医寻求突破口~她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查阅大量典籍资料~摸索出治疗肝炎良方----解毒护肝冲剂~以清热解毒、除湿活血、扶正法治疗慢性肝炎~用价廉效高中药处方给予个性化治疗~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取得了较好效果。 孙教授对治病救人怀着宗教般的热情~从不愿脱离临床~放弃为病人服务的机会~哪怕身处逆境~此志坚不可摧。 每当孙教授门诊时间~患者总是络绎不绝~孙教授总是提前一小时到门诊~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医院门诊~有时一上午要诊治50多位病人~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年事已高的孙老总是耐心解释、仔细询问、精心诊治、宁愿推迟下班时间~也不愿病人多跑一趟~她心里总是装着病人。有一次她 肋骨骨折后~仍然坚持上门诊~家人劝她暂时休息~她却说:“如果我不去~病人怎么办,”。经物价局批准~门诊专家挂号费提高~专家个人的挂号费收入可以提高一倍~但孙老坚决不同意涨价~因为~这会增加病人负担。 在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孙教授就这样勤勤恳垦、兢兢业业、淡泊名利。 在医院门诊附近做生意的一位患者~服用孙老研制的解毒护肝冲剂之后~困扰多年的慢性乙肝明显好转~这位患者心存感激~要送礼物表达心意~每次都被孙老婉言谢绝。为坚持答谢孙老~患者几乎每天守候在孙老去门诊的路上~然而~孙老每次都绕道而行。 一次~一个病员家属等着孙教授下班~一定要亲自送孙教授回家~下车时~非要送一个红包表示感谢~塞进孙教授的上衣口袋就跑了。这令孙教授非常为难~连续两天都不快乐~最后让科里的医生找到患者的家退还了红包。许多接受孙教授治疗的患者~非常感激孙教授~总想以什么方式来表达~送红包吧~孙教授又不收~那就送只鸡~送些鸡蛋~略表一下心意吧。于是~孙教授常常在下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诊断室里还有只鸡、鸡蛋~这可令孙教授为难了~退吧~患者已经走了~况且还不知道是谁送的~没办法~就转送给进修医师、实习医师。 孙教授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孙教授对病人有特殊的感情~他不因病人的职位高低、衣着华朴、关系亲疏来决定医疗态度~而是一视同仁~热情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许多癌症晚期的病人~卧床不起~在家宁养~想请孙教授诊治~孙教授二话不说~上门把脉。外地病人来到泸州~恰逢孙教授不上门诊~与孙教授联系后~孙教授让病人到自己家里诊治~肝病多少带有一些传染性~但孙教授首先想到病人这么远来不容易~要对患者很好的诊治~自己的健康和安危却放在了一边。 肝病是全世界的难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攻克~“在疾病面前~我们医生也常常感到无能为力~现在尽最大努力控制病情、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生活的更好。”孙老说。 精勤不倦、严谨治学、以诚待人 孙教授在科学研究上非常严谨~在进行解毒护肝颗粒的研制过程中~为保证药物质量~孙同郊教授亲自到制剂室指导和参与制剂的制备~亲自撰写观察记录~了解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九十年代中期~泸州交通还不发达~60多岁的孙教授不顾旅途劳累~常常挤上人满为患的火车~经过七八个小时~到其他城市的医院了解药物观察情况。科研经费不够~常常需要自己垫钱~但孙教授从来没有抱怨~总是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去进行乙肝药物的研究。 孙同郊教授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做出了辉煌的业绩~但孙老从来不居功自傲~总是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同事、学生、晚辈以及患者。 70多岁的时候~学院考虑到孙教授年事已高~不再让她带研究生~但是~孙老闲不住~仍然孜孜不倦的指导年轻的医生。科内其他医生带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都请她给予指导和修改~她从未拒绝~每次都在稿子上认认真真地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让学生到家里交换意见~非常客气~非常认真。 孙教授永远虚怀如谷~治学严谨~工作一丝不苟。孙教授年纪虽然大了~但是从来不放松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每天都要上网查阅资料~通过电子邮箱和QQ与学生交流学术问题。 艰苦创业、甘于奉献、赤胆忠诚 孙同郊教授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她热爱的祖国~热爱的医学事业~在她的心中~想到的永远是患者、永远是党和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1953年~中央大学毕业~参军到南昌第六军医大学任解剖学教师~54年~军医大学调整~听从党的安排到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继续从事医学教育工作~55年转 业~选择到泸州川南医院医士校工作~这一干就是56年。那时~泸州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城市狭小、破旧~和上海反差巨大,那时的川南医院~仅有三栋楼作为病房~医士校也只有两栋平房~条件非常简陋~但是孙同郊教授和她的战友们凭着建设社会主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满腔豪情~一头扑在了繁忙的工作中。那时的川南医院是唯一一所较大的医院~病人特别多~工作特别繁忙~既要照顾、诊治患者~还要进行教学~晚上要上夜班~家里的小孩顾不上~就送到幼儿园托管。57年国家成立中医研究院~开展西学中活动~孙教授和后来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骥院士一道被调到北京中医研究院进行工作、学习~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一年的学习期满时~组织上希望他们留在北京、留在中医研究院工作~这可是一个自己事业发展的大好机会啊:许多朋友也劝她留在北京~但是~当时的医士校领导更希望她回泸州为学校工作。留在祖国的首都北京是多好的一件事啊!工作、生活条件优越~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对个人的成长太有利了~可是面对泸州一封又一封的来信~孙同郊教授毅然回到泸州~为四川培养医学人才~为川南人民的健康服务~这一干就是五十余年。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没有操场~孙教授和她的同事们自己动手平操场~大家分组轮班~今天你教学、门诊~明天他平操场~就这样~一年时间~一个有300M标准跑道的操场出现在忠山顶上。当学校准备建一栋教学用房时~上级拨款远远不够~孙同郊和她的同事们自己动手~自己烧石灰、自己烧砖~帮助建筑工人搬运材料~群策群力~仅用三个月~建成了一栋2600平米的教学楼。而今~这栋楼还矗立在忠山上~命名为“跃进楼”~这是一座丰碑~也是一个见证~它见证了孙同郊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党和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忘我 奉献、赤胆忠诚的高尚品质。 在中医系的创建之初~大多基础课程~只能有一位主讲教师承担~每个人的负担都十分繁重。从教学计划的实施到教学图表的绘制都是自己动手。 教师们均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反复试讲、互相听课~一丝不苟~全身心地投入中医教学中去。没有教学标本~他们自己制作~用半球形玻璃火罐为载体~装进清洁、精选的正宗药材~石蜡封口~贴上写有药名、性味、功效的标签~作为中医系的第一份实验教材。大概用20多天时间~制作了300个左右中药标本~这批标本应用多年~直至“鸟枪换炮”~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时任国家中医局胡熙明局长视察中医系时~参观过此标本~连连点头称好。正是凭着对中医药的赤诚热爱~以及对党和人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强烈使命感~孙同郊教授和她的同事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医士校1955年升格为医学专科学校~1977年又升格为医学院~事业不断扩大~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四川、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孙同郊教授这一代的泸医中医院人中~还有许多德艺双馨的老专家~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了“仁和精诚”的医道文化~进一步诠释了“同郊风范”。 汪新象教授~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创始人之一~四川省名中医、泸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16岁跟师学习中医~88岁去世。他在中医领域上下求索~半世沧桑。在汪新象教授的书房内有一大柜层层叠叠、并且已经变黄的病案记录是这位老人行走于杏林、悬壶济世、救黎民万千的最好见证。其主研的以古蔺道地药材“赶黄草”为主的“肝苏冲剂”治疗肝病已名扬四海。其研发的“骨苓通痹丸”治疗古蔺县、叙永县流行的地方病——地氟病~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汪新象先后主编、参编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学导论》,副主编,、《中医防病与养生》等。汪新象教授一生别无所好~唯一的喜爱就是诊视病人。对病人的追随观察、查找文献、反复思考和推敲~80多岁的高龄~依然坚持上门诊~他儿子劝他不要上门诊了~他说:“我离不开病人~我的病人离不开我~我倒也要倒 在诊断室里:”~2010年12月24日~正在上门诊的汪新象教授感到身体极其不适~实在坚持不住了~医院的同事将他送到病房检查~他很快出现发烧、随即昏迷~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几天后逝世~他用他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像孙同郊、汪新象教授这样的老专家在泸医中医院还有很多~如:川南脑外科创始人之一的袁德良教授~儿外科专家彭阳时、肖复燊教授~内科专家邓显之、黄淑芬、彭素岚教授~儿科专家马君蓉教授等~他们是泸医中医院名医团队的杰出代表。而今~这些老专家的学术经验和医德医风的传承在泸医中医院蓬勃开展。他们和学生通过“集体带~带集体”的传承新模式~已培养了一批省、市及院内中青年名中医~让岐黄医术后继有人~更让“大医精诚”的医道文化薪火流传。 “同郊风范”~就是以孙同郊教授为代表的这批老专家群体身上折射出的 “仁心仁术、佑护生命、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赤胆忠诚、甘于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精神风范。他们以仁心仁术济世活人,他们真诚地对待患者~将患者当成自己的朋友~和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无比忠诚~甘于奉献~不求回报,他们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与他们相处如沐春风,他们永远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没有一丝一毫的浮躁。 三 “同郊风范”传承之路 在提炼出“同郊风范”后~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对医院的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形成了医院核心价值理念。形成了团结建院、艰苦建院的医院精神, 德业并修、精诚致远的院训,传承创新、济世惠民的医院宗旨,仁和精诚、佑护生命的医院使命,千方百计、臻于至善的服务理念。为便于理念的灌输~将理念系统以视觉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员 2工:在门前广场地面上~设立了三个1.,,见方的铸铜浮雕~雕铸上中西 合璧、德业并修、佑护生命十二个大字,门诊广场设臵了“杏林春暖”景观,在门诊中庭建有一个大型的山水盆景~构成山水绿树、浅水游鱼的景观~并设臵喷泉~取名“橘泉”~出自典故“橘井泉香”。以此典故提醒员工要以仁心仁术对待患者~以解患者困厄和病痛。中庭二楼的墙壁上有八个字“精贯中西、佑护生命”~这是医院全体员工的使命~强调泸医中医院人以精诚精神立志实现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事业~作为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承担解除患者身心困厄的使命。 医院倡导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各科室纷纷响应。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服务理念:“关爱无巨细 服务无定点”、“逢“胸”化吉、开心一生”、“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希望~用我们辛勤的汗水谱写生命的乐章。”、“妙手两肩担道义~良医一心为病人”、“点滴做起~求精求诚~臻于至善”……全新的理念~融化在员工的脑海里~贯彻于行动中。 各科室还提出了科室的对外宣言~如手麻科:安全:无痛:快捷:平稳:,脾胃内科:精益求精 护“胃”健康,肝胆外科:肝胆相照、中西合璧,骨科:医患同心、骨肉相连。这些凝炼出的隽永的科室理念~成为每位员工的共同追求。 人性化服务理念已经植根于医院职工的心中~彰显于医院的各个角落。在医院门诊每一层楼设臵有挂号收费服务台方便患者挂号缴费~门诊各层设有专门的候诊区、收费台和自动扶梯~大楼各层候诊厅~安臵了漂亮舒适的候诊椅~供就诊者候诊休息。各区域设臵无性别的卫生间~卫生间均有专为病人设计的扶手~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导诊护士随时等候~为患者进行咨询~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在传承“同郊风范”的过程中~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涌现出许许多多令病人感动不已的事迹。皮肤科杨文信教授下午一点多钟独自坐在诊室改着学生的资料~就是为了等一个患者~让这个原以为杨教授 不可能等她的患者非常感动~马上致电《泸州晚报》:“他们的行为让患者感动~让患者感到安全~值得患者信赖:”杨文信教授的诊疗室门前~候诊的患者总是排着长队。他上门诊时几乎要下午一点左右方能离开。他特别注重和患者的沟通。在治疗中~他总是轻言细语~亲切地与患者交流~和患者一起分析病因~讲解疾病发展的过程~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注重让患者建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舒畅的养生观。在用药上他特别精细。在西医院~对皮肤科患者更多地使用激素类药物~但他却更注重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观~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在处方上~他的一张中药处方~价格仅几元、十几元~但疗效很好。耳鼻咽喉科陈晓林教授每天接诊的病人一百以上~他却能准确地叫出复诊病人的姓名~说出前次有些什么症状~做的什么治疗~这是第几次复诊。这让患者感受到的除了惊喜~更多的是医者强烈的责任心。心脑科杨思进教授追求的标准是“菩萨心肠的高尚医德~再加上臻于化境的高超医术~想病人之所想~忧病人之所忧~起沉疴救死扶伤~治绝症妙手回春”。尽管担任繁重的管理、医疗、科研任务~他仍把自己的名片送给病人~承诺“一天24小时打我的电话都可以”~病人离开时都会像朋友一样交待注意事项~祝福病人早日康复。已故的肾病内科张军副教授身患胸腺瘤~四次手术~仍坚持门诊~并开导因长期患病情绪低落的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一个肺癌晚期的病危患者生日的时候~肿瘤科的医生护士悄悄的准备了蛋糕和鲜花~当全科人员一起来到病房~唱着生日歌为他祝福时~已不能说话的患者感动得泪流满面~患者的女儿更是激动地握着护士长的手说:“我们家属都没想到的~你们帮我们想到了。我们家属没做的你们帮我们做了。谢谢:太谢谢:”在肿瘤科~像这样的行为已成了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医院开展了院外回访服务~患者出院后医生护士定期致电慰问康复情况~提醒他们复诊的时间~致以节日的问候~带去温馨的祝福。在这一声声的问候中~患者感动于医者家人般 的牵挂~更感动于医生护士朋友般的关爱~普通外科医生尽快安排病人手术~降低平均住院天数~用药上尽量为病人节约~将医疗费用尽量控制在最低……泸医中医院众多医务人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患者为重~乐于奉献的服务意识~以病人为中心、关爱患者的风气在泸医中医院逐步形成。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无需一字一句的宣传~“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核心便已传扬到每一个患者的心中。而医护人员由此产生的成就感更促使他们把“大医精诚”的精髓传承下去。可以说~传承中医文化的更佳载体就是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内心。 在老一代专家的影响下~泸医中医院逐步形成了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攀登医学高峰的传统、习俗和风气。陈隆晖教授在总结前人中医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扁桃体的认识~创立了“改进灼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技术”~既对扁桃体炎有显著的疗效~又保留了扁桃体这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这项新技术纳入《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列为2004年“新源计划”~并要求在全国推广应用。邓显之教授对每一位新入院病人~都要组织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生、带教医生进行教学查房~讨论病人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他的病人确诊率达到98,~治愈率和好转率达90,以上。杨思进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防治病毒性心肌炎、脑卒中、血管性头痛等疾病方面已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思路~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特色。陈晓林副教授潜心研究中西医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特效方法~根据中医中药理论~研究出加味大青龙汤、嗓音茶等经济、实惠的特效配方~广泛用于临床~让患者药到病除。 医学专家们身上体现的这种对医疗技术的执着追求和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对泸医中医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医学专家们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乃至他们的人格魅力已深深植根于泸医中医院人的心中。 这种精神是泸医中医院文化底蕴的重要内涵~只要不断发扬这种对医学技术的执着追求精神~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就能铸就泸医中医院学术上的辉煌~就能形成医院人才辈出的局面~就能树立医院在社会上的崇高形象。 泸医中医院从领导到职工~都有把医院建设好、发展好的强烈愿望~都有鲜明的以院为家~责任至上的职业品质。 领导班子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工作上身先士卒~经常周末都不能休息。从抓危机意识~树立正气做起~外塑形象~内练真功~添臵设备~引进人才~注重宣传~改变了院容院貌~增强了职工凝聚力~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品质在其他干部职工中体现得也非常充分。病人没处理完不能下班~已成为医院的约定规则~“因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创建三级乙等医院的时候~差距很大~但全院职工的凝聚力和敬业精神感动了评审专家~最后创建三级乙等医院一举成功。隆纳高速公路泸县出口附近发生重大车祸~泸医中医院抢救17名伤员~全部救治成功~参战医务人员为了挽救伤员的生命~超常规、超负荷的工作~毫无怨言~赢得泸州市110社会应急联动“六连冠”称号。在汶川大地震灾情面前~无论是派往前线的7支医疗队的队员~还是在院职工~都展现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得到了省市及学院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国家本科教育评估、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新院建设、医院管理年检查活动和三甲医院创建等重大工作中~全院党员、干部、职工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以医院事业发展为重~用爱院如家、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弘扬了团结建院、艰苦建院的医院精神。 “同郊风范”是医院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她在医院的建设发展中形成~又不断推动医院事业向前发展。“同郊风范”潜移默化地引导医院职工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培育医院精神~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形成共同的行为认同~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医院~为社会做贡献。 附件3: 孙同郊成才之路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孙同郊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课题组 孙同郊~出生于上海奉贤~1953年2月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医学院~1953年2月至1955年4月任第七军医大学解剖系助教~1955年5月至今在泸州医学院工作。 1956年3月至1957年5月~在北京中医研究院内科研究所学习中医~师从赵锡武老师。1959年在南京中医学院“全国温病师资班”学习温病学。孙老为泸州医学院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第一批名中医~泸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6月退休至今~一直在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工作。2002年获批准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指导老师。 1 学医过程 孙老自幼耳闻目染~在家庭的熏陶、师长的教诲、友人的帮助下~踏上了一条“信念是根本~读书是阶梯~临床是关键”的学医之路。 1.1 信念是根本 孙老的父亲略懂医术~常开中药治疗她的伤风感冒~有时他还为邻居治一些小病~这使孙老从小就对中医学有一定的好感。她于1956年和1959年两度学习中医时~遇到的都是顶级的中医大师~亲眼目睹了他们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从师过程中的经历使她认识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更加深了孙老对中医学的热爱~使她有志于学习、钻研、走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道路。孙老毕业于西医院校~有一定的西医内科学教学和临床经验~学习中医后~初期在临床中喜好以西医为主兼开中药~继后又潜心学习中医和应用中医药学~并力推“西为中用”~称自己 是“铁杆中医”。数十年来~对中医学的那份执着~那份矢志不变的热爱~来源于孙老对中医学的正确认识~或者是说孙老对中医学有着一种独特的信念。 1.2 读书是阶梯 生命所系~健康所托。孙老认为~作为一名医生~读书学习应是一辈子的事。孙老初学中医之时~读过经典~由于受工作性质的影响~自认为囫囵吞枣~并没有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1970年~孙老卸去西医内科教学和临床工作之后~专注于中医临床和教学~学习中医的目标也更明确了~对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等有了更多体会~并结合临床实践参阅《脾胃论》《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等。1977年泸州医学院中医系成立~孙老参加中医学的教学~通过反复学习中医学的教材~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有了进一步的系统认识。虽然孙老在川南地区治疗肝病可谓是一方名医~可是至今~《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教材仍为孙老常读之书。有时也读些经方实验录、经典著作的现代应用、名家医案等。通过大量和反复阅读~孙老体会到中医古今著作需经常复习和揣摩~多读一遍就会多一层的体会。在阅读中医古今著作的基础上~孙老还广泛阅读各种中医药杂志~吸取先辈和同辈的经验~并随时记录点滴体会。孙老常说~集涓流以成大河~这是提高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捷径~相当于广拜老师。 1.3 临床是关键 众所周知~中医名医成才有三大要素:一是熟读经典~二是名师指导~三是重视临床。重视临床是三大要素之中~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孙老就临床学习做了一些总结。 1.3.1 四诊必须重视 通过问诊收集病情资料~是获得正确诊断~避免漏 诊、误诊的主要手段。问诊必须全面~包括病人的发病经过、诊疗过程、既往病史等,问诊又要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要重视病人的主诉~善于围绕主诉层层深入,问诊还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边问边辨~边辨边问~问辨结合~通过辨证思索而深化问诊内容。 此外~望舌是获得辨证客观资料的重要依据~望舌苔~可知邪气的性质和轻重~望舌质的胖瘦润燥可知正气的虚实~观察应仔细、周到~见微知著~去伪存真。掌握脉象是辨表里寒热、邪正虚实的重要措施~应当在临证中细心体察~辨别其位、数、形、势~虽脉诊难度较大~但只要反复比较和体会~不断实践~自能提高。应首先掌握好八纲脉~然后逐步深入。四诊必需合参~决不可忽略。 1.3.2 辨证要一丝不苟 孙老要求她的学生们在辨证时要铭记《素问〃 至真要大论》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教导~要谨慎地审察和掌握病机~根据各种症状的所属关系~有此症状的要追究它发生的原因~应有此症状而反不见的~也要追究它不发生的原因。表现为盛实的~要追究它为什么盛实~表现为不足的~要追究它为什么不足。必须辨明邪气的性质及五脏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然后疏通其血气~使之调和畅达~而归于和平。孙老也是比较重视辨病的~但是她认为~应以辨证为基础~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病~用以深化认识。 1.3.3 力求病证、方证、药证对应 在辨证明确的基础上~临床疗效的取得~还取决于所用方药的正确性。要背诵和熟记经方、名方~剖析其要点~了解其适应然症~认真加减使用。要熟悉组成药物的性味功效~分析每一药物在处方中的作用和主次~推敲其用法用量~力求做到病证、方证、药 证对应。 1.3.4 诊病做到“静心”和“尽心” 医生诊病要保持最佳精神状态~静心倾听病人的诉述~尽心诊察~尽可能地为病人解决痛苦。 1.3.5 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结合 面对新的病种、新的难题、新的要求~面对社会的多种挑战~孙老认为应当结合临床实践~加强自身学习。一是学习古今医籍~牢实地打好基础不动摇,二是学习各种医药杂志~吸收前辈和同辈的经验和教训,三是学习相关学科~更新知识面为我所用,四是学习古文化遗产~加强文学修养~这是中医自强不息所必须的条件。 1.3.6 记录点滴收获~随时总结经验 临床疗效是中医赖以生存和发展之本~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孜孜以求的。获得良好疗效的唯一途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诊治大量患者。孙老数十年坚持门诊工作~深深体会到临床磨练的重要性~患者既是临床医生服务的对象~又是最好的老师~在诊病中应当静心、专注、不嫌其烦~随时保持精神最佳状态~应当遵照吴鞠通《温病条辨》序言中“进为病思~退为心思”的教导~经常推敲为什么治疗有效或无效~在病证、方证、药证上下功夫~力求辨证明确~病证与所用方证、药证符合~在临证中随时记录~并且时常加以梳理和总结~通过总结才能获得真正的提高。此外~还应扩开思路~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2 学术特长与成就 孙老耕耘于医林数十载~不但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也参与中医学的教材资料的编写~如《中医学导论》《中医学》《中医老年医学》《现代中医治疗学》。1986年后孙老参与中医药科研~这是另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使之 对辨证的规范化、资料的总结深化和科研技巧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中医学科研方面~1994年、1995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次~ 1986年至1997年获省中医管理局、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五次~均为第一主研。1995年至1998年研制治疗慢性肝炎中药新药“解毒护肝颗粒”~2005年获新药证书。1998年7月评为四川省名中医。2002年确定为第三批中医师承教育指导老师~2006年获全国中华中医学会首届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评为泸州市十大名中医。 3 晚年情怀 孙老晚年更多的是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认为中医事业要发展~关键是抓好中医教育~既要扎实打好理论基础~又要早临床、多临床~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孙老认为~年轻中医~要熟读熟记中医古今著作~业余时间要广泛阅读各种中医杂志。对于临床医生~更多的是要用临床病例去印证中医古今著作~这样才能加深对古今著作的理解~如《黄帝内经》上有“见肝知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对于乙肝患者~要时时注意顾护脾胃~加用健脾益气的药物。其次围绕专业学习有关现代医学知识也不可少~要“西为中用”~主要用于扩展四诊信息和辨证依据~用于引证中医药的疗效~使之更好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例如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现代医学认为伴随门静脉压力的增高~可使胃酸反渗增加~胃粘膜血流缓慢~治疗中~在辨证施治基础上酌加活血化瘀和降逆止酸药~确能增强疗效。此外~在临床中要扩开思路~灵活运用所学的方药~掌握主方~剖析类方~熟悉加减~即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达到掌握和扩展古方的实际应用。 总之~孙老主张在临床上应当做到“能中不用西”~“先中后西”~“西为中用”~这样不仅有利于观察中药的疗效和积累经验~也有利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孙老在医林辛勤耕耘几十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中医事业中去~其为人正直、待人豁达。助人之无私、诲人之不倦~受到领导、同仁、学生、病人的普遍称赞。 回顾数十载的中医生涯~孙老深刻体会到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中医药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能贡献于世界的一个亮点~值得我们竭尽毕生精力去发扬和研究~中医学必将走向世界。中医学前途是光明的~然而道路是曲折的~孙老告诫我们~必须静下心来~不受干扰~广读书~多临床~常总结~从老一辈手中接过薪火~坚定地把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
本文档为【孙同郊先进事迹材料 -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7-12-08
浏览量: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