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及指南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及指南

举报
开通vip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及指南可编辑可编辑精品精品可编辑精品附属医院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适应症】凡经CT、MRI或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诊断,伴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症状者。【禁忌症】血肿量小,未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者。【术前准备】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位置、范围或血肿密度。【操作方法及程序】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适于血肿属液体状态,包膜不甚肥厚,无钙化者。(1)体位:在局部麻醉或全麻下,采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肩下垫枕,减少颈部的扭曲。(2)钻孔:根据血肿位置,通常选择顶部钻孔引流,硬脑膜往往呈青紫色,质地较厚,十字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壁层...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及指南
可编辑可编辑精品精品可编辑精品附属医院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适应症】凡经CT、MRI或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诊断,伴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症状者。【禁忌症】血肿量小,未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者。【术前准备】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位置、范围或血肿密度。【操作方法及程序】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适于血肿属液体状态,包膜不甚肥厚,无钙化者。(1)体位:在局部麻醉或全麻下,采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肩下垫枕,减少颈部的扭曲。(2)钻孔:根据血肿位置,通常选择顶部钻孔引流,硬脑膜往往呈青紫色,质地较厚,十字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壁层,将其切开即可见陈旧性血溢出。(3)置管冲洗:用吸引器将流出的血肿慢慢吸除,然后将硅胶管置入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流出的液体清亮位为止。(4)留管引流:以病人术后体位为准,将高位的导管退至距钻孔处3~4cm处,外接已排除空气的灭菌软塑料密封袋,缝合钻孔切口,将引流管缝扎固定在头皮上,引流管一般于术后3~5天拔除,以空针边吸引边拔出,以排出囊腔上部的空气。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指南慢性硬膜下血肿为伤后3周以上出现血肿症状者,好发于老年病人。血肿大多广泛覆盖大脑半球的额、顶和颞叶。血肿有一黄褐色或灰色结缔组织包膜,血肿内容早期为黑褐色半固体的粘稠液体,晚期为黄色或清亮液体。可编辑可编辑精品精品可编辑精品【诊断】1.临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1)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或已无法回忆。(2)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于受伤后2-3个月后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有时误诊为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病。(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2.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状态。2)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检查:了解凝血因素是否正常。(2)影像学检查:1)头颅X平片:可显示脑回压迹、蝶鞍扩大和骨质吸收。2)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单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2)头颅MRI扫描:对本症可确诊。【治疗】1.非手术治疗对不适合手术的病人,可采用甘露醇脱水治疗。2.手术治疗(1)颅骨钻孔闭式引流术。可编辑可编辑精品精品可编辑精品(2)骨瓣开颅血肿摘除术,适用于:1)闭式引流术未能治愈者。2)血肿内容为大量血凝块。3)血肿壁厚,引流后脑组织不能膨起者,手术旨在将血肿及血肿壁一并切除。.
本文档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规范及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熊猫图文
公司专注课件、范文、教案设计制作等。用户至上,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15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03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