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举报
开通vip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007年04月22日 星期日 12:15 近年来,随着 “素质为核心”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各教育机构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性,集中表现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明确时代特征和大学生活的任务、规律,对学生...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007年04月22日 星期日 12:15 近年来,随着 “素质为核心”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各教育机构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性,集中表现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明确时代特征和大学生活的任务、规律,对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正确对待友谊、爱情等实际问题,尽快并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努力成才大有裨益的,同时也是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育才的中心任务。 关键词:心理素质;测评标准;培养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发展现状及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生理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正处在生理迅猛发展、心理日趋成熟阶段,在心理上变化显著,表现为: 1.大学生正值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无论从心理还是从知识、信息的积累方面都为智力的成长和发展作了良好的铺陈,思维相对独立,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创造性,同时,现实性意识也逐渐增强。但尚处于认识的低水平阶段,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而又习惯于 “将概念扩大到假设的、未来的和遥远的空间范围”(引自:《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加之实践过程、结果与期望、构想的差异,往往导致行为的盲目性,心理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极不稳定,在青年时期,由于需要的多极化,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得丰富多彩,日渐激烈,且极不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带有明显的两极性;受挫能力差,信念、目标处于动荡阶段,在受到挫折后往往显得茫然而不知所措。 3.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由于逐步脱离父母的保护,生活空间不断扩大,独立感逐渐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外部世界转向《高傲和自卑》)。 (二)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生理机能具有一种持续性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具有生命活力,它是个体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的基础。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性,集中表现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提高和培养心理素质的基础,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影响。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现状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统计,目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不是急性传染病,也不是癌症,而是心理疾病。该协会2000年所作的调查表明,在大学生中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高达29.4%。据北京16所高校的统计,在1997—1999年间因患精神疾病而休(退)学者393人,其中,重性精神病占45.2%,在因病死亡的16人中,有9人患有重性精神病。《中国青年报》2001年1月13日也报道,据天津市高校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在全市8万名大学生中,有26%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不良反应。心理疾病对青年的身心健康和顺利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也相应偏低。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信仰危机,理想目标不明确,缺乏毅力,自卑、行为拘谨等 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了极大困难。衡量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标准是毕业生适应社会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据我校推荐部门反映,目前,毕业生存在眼高手低、责任心不强、自卑、过度焦虑、盲目优越等不良择业心态,严重影响学生正常择业、就业。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因素 第一,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一,我国尚处在经济改革和时代变革时期,经济、文化、思想、价值取向的变迁,给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种种感情矛盾、思想冲突乃至人格嬗变,使人感到心理紧张或压抑,以致无所适从,因而产生心理失衡而导致心理障碍。 其二、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迅速起飞,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会竞争日渐激烈,个体生存压力逐渐加大。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德育教育相对滞后及大众化情境(如:网络)的相对增加,虽然使人们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且相互感染,助长了对责任的亵渎和轻视。青年正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广泛的大众化(匿名和匿质群体)情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三、文化层面的变革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市场经济以市场为主体的利益和资源分配方式相对扩大了信息源,知识、信息的多元化和开放化造成社会个体在精神文化选择上产生迷惘。市场的开放性决定了市场客体、主体范围相对扩大,但由于市场及其规则的不健全,导致责任落实不彻底,造成社会道德水准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形成了学习、工作空间的扩大和精神生活及心理空间的相对缩小,从而增加了人们的生活疲劳和心理空虚。 其四、学校教育还不够系统、科学。人们往往重视对学生的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情、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后天上使学生心理素质得不到系统培养。 第二、从个体素质上讲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影响。现时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的相对安逸使他们的独立性、受挫能力、意志力等都相对较差。再者,片面强调“个性张扬”而致使学生妄自尊大,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紧张,也成了发生心理病变的诱因。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测评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体心理特点、心理发展与年龄相适应。心理特征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下,通过主观反映、消化、积累而形成的。即就是说,它的形成有两个环境,一是客观世界,二是主观认识能力。大学生即将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角,他们应该有相对成熟、稳定的心理特 征。如: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感情丰富,这是青年所具有的正常的心理特点。 第二、有整合的人格(整合人格是指个人的思想、能力、性格、气质及人生价值观发展平衡),言行统一,表里如一,为人诚恳,乐于交往,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能正确认识自我,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控制和驾驭自己的情绪、感情。人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为人、做事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第四、意志坚强,乐于进取。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有理想,自我激励,自我调节,使自己持续性地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 第五、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尽快认识、准确把握自己所处的环境,并能根据认知情况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做事能一切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言行、举止大方得体与其所在环境融为一体。 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对策 民办高等学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而产生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要补充。现行民办教育要适应两个市场的要求(生源市场和人才市场)。根据市场要求,西京大学确立了“严格、科学、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学生管理原则,实施学校宏观管理与院系班微观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致力建设“诚、健、博、能”的良好风气,实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全校上下齐抓共管,使拥有近两万人规模的学校呈现出可喜的局面。具体做法是: 第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完善 封闭式的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解决学生行为上的约束、封闭与思维开放性的矛盾。在校学生并不因为封闭式的管理,而限制自己的想象力,从有效管理的角度讲,客观上要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从而产生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第五、极培养健康稳定的情绪。情绪是游离于人的理智以外而又受到理智约束的感情因素。在实际中,应当给学生介绍必要的心理常识,使其能自己了解思想感情的特点及规 律,做到理智、冷静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加强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学生恋爱观、人际观的引导。全面系统介绍人的感情发展规律,提高感情驾驭能力。在校园一、引 言??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偏:纠正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之偏,纠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之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素质的那么,何谓素质教育呢?文辅相认为,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关于素质这一概念,心理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解释。心理学认为,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特点,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教育理论界的许多学者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至于素质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2)整体性。素质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这些因素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存在于一个统一的结构之中,整体的水平取决于因素的水平及要素间结构的整合。人的素质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构成素质整体的各因素也可以区分为不同层次,并得到测量。?? (3)稳定性与发展性。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当然这种稳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的素质和一定社会的 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联系,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对素质的要求不同。另外,个体的素质也是发展的。?? (4)社会评价性。人的素质具有优劣好坏之分,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素质,这些优良的素质可以得到客观的测量。?? 此外,也有学者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对素质的特点作了划分,如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相对稳定性与发展变化性的辩证统一,关于素质的结构,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二分法,认为人的素质包括生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三层次说,认为人的素质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五成分说,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划分,将人的素质相应地划分为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或者将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这些分类虽然繁简不同,它们在本质上基本一致。不管怎样分,心理素质都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居于社会文化素质和生理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应该注意到,对素质结构的探讨,不能纯粹从抽象的逻辑出发,应坚持实用性、可行性与逻辑准确性的结合。?? 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应与素质和素质教育的研究联系起来。如果不将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放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上,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就没有必要。这种研究实际上反映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是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中所提出问题的回应。至于大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科学素质和专业素质。?? 二、心理素质结构建构的理论依据?? 大脑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后天的环境、学习和训练对脑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教育是以人为对象、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需要以学生脑的生长、发育与开发为中介;而且脑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 的根本目标之一。人脑经过长期进化,其结构极其复杂和精细。遗传因素虽然决定着大脑发育的总方向和主要轮廓框架,但是大脑神经系统的精细结构和功能特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换句话说,人脑之所以发育成为人脑而不是动物的脑,这是遗传决定的;但是,究竟发展成什么样的人脑,是优秀的大脑还是平庸的大脑?这与后天的环境因素、营养条件、教育方式、学习训练乃至社会文化背景都有关系。婴儿出生时,脑人的毕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特别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以及心理品质发展的先后顺序和发展速度是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结构建构的理论基础。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再到衰老直至死亡,其心理品质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属于成年初期(或称青年晚期,从18—35岁)。在这一阶段,其思维方式由青少年时期的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特别是在23—40岁之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元认知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已基本形成,但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同一性得到确立,进而促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定。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关系的思想,对于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结构的建构具有指导意义。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在“最近发展区”,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不二法门。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智力发展的思想,可以合理地扩展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 心理 学研究不同层次或水平的区分对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具有参考价值。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在社会关系的体系中研究人的发展,这些主要是社会心理学的三、心理素质的涵义、特征?? 1(心理素质的涵义?? 关于心理素质的涵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许燕认为,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这一定义基本说明了心理素质的本质,但是没有说明心理素质与人的单个的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强调心理素质与人的各种实践的关系。刘华山认为,心理素质是个性心理品质在人的生活实际中的综合表现。这一定义抓住了心理素质的核心综合上述几种看法,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与大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 2(心理素质的特征?? 刘华山对心理素质的特征概括得比较全面和准确。经过简化其观点,可以认为心理素质具有如下四方面的特征:?? 相对稳定性与可发展性。心理素质是个人的心理特质,不是人的个别心理或行为表现,更不是一个人一时一地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但是,心理素质又始终处于发展之中,具有自我延伸的功能。?? 综合性。对心理素质,不应从简单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性的角度来加以研究,不能将心理素质简单地看成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及其特性,对心理素质的研究应从个性层面上着手。心理素质是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的综合表现。?? 可评价性。心理素质对人的活动成效有影响,因而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其品质具有优劣高低之分。人的某些个性心理品质,如基础性。心理素质不是大学生在特定领域中获得的某一专门知识和技能,应是那些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等活动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 3(心理素质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心理素质与上述几个概念也存在着差别。?? 简单地说,心理素质是多种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能力和人格特质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个体处于此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能发挥更大的心理效能。心理健康状态是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至于 创造力,在直觉的水平上,我们都能理解;但是到目前为止,恐怕还找不到一个学者们公认的创造力定义。心理学家曾提出了多个关于创造力的理论模型,其中,斯腾伯格(sternbers)提出创造力三维度模型(a three-facet model of creativity),即创造力包括创造力的智能、创造力的智能风格和创造力的人格层面,代表着学者们倾向于将创造力的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统合起来理解创造力的发展趋势。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人的创造力高低受人的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尽管不同学科的最佳创造力的年龄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最佳创造力年龄在23—40岁之间。由此可见,大学本科生应该为今后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学术研 究和工作作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应该承认,创造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不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部,甚至可以说它不是大学本科生心理素质结构的最重要成分。也许,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社会适应性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中更重要的成分。?? 四、大学生心理素质建构的思路?? 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关系到心理素质测评体系的建立、培养规格和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等一系列问题。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与载体;心理素质是外界刺激影响人的行为的中介,又是社会文化素质与生理素质相互影响的中介。鉴于心理素质在个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时,查明心理素质的结构就是一项基础理论工作,它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培养的起点。?? 1(大学生心理素质建构的要求与策略?? 在确定合格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时应注意:(1)体现心理素质是人的个性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心理素质不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几个孤立的方面。(2)反映大学生在学习、研究和生活实践中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3)既考虑到大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需要,也考虑到国家、社会和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 (4)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于未来需要,强调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5)以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年龄阶段特征和“最近发展区”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大学生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心理素质结构。?? 研究策略:(1)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理论研究为指导,以实验研究为手段;坚持实用性、可行性与逻辑准确性的结合。(2)采用研究指标多元化的建模原则,通过专家(理论取向)、用人单位及高校教师(职业取向)、学生(个人取向)等多层面,确立心理素质模型的指标体系。?? 2(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 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可能结构,例如,王极盛认为人的心理素质是多类别、多要素、多品质系统的动态综合体,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和潜能因素。梁宁建认为心理素质包括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认知方式、元认知、智力等。这两项研究虽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有参考价值,但是这两项研究都将心理健康水平与看成是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成分,这显然是将心理素质(许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师生心理素质结构包括社会适应素质、自我完善素质、职业性格素质、能力素质、人际管理素质和再生素质等六个方面的素质。其中,每个素质又各自包括若干心理品质。这项研究的缺点是抽样的范围较窄,所得结果虽然能反映师范生的心理素质结构,但是未必能够全面说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 张大均等人从理论上建构的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包括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验证他们提出的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这项研究所建构的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简单明晰,认知因素作为一项重要的心理素质成分如实反映了中学生的学习是他们主要从事的活动。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中学生有较大差别,而且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高,所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在整体上是否与中学生相同,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台湾学者黄光国认为,现代社会中高素质的个体应具备如下特征:自律的道德情操,适应性的认知及行为能力,追求卓越的动机,均衡的价值体系,统整的自我规约系统,豁达的人生观。黄先生提出的上述看法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其中均衡的价值体系,统整的自我规约系统,豁达的人生观这几个方面 是在心理学与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界面上谈人的素质结构,属于上述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层面。?? 刘华山从理论上对心理素质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的自我概念、敬业与责任感、关爱与合作精神、智慧与创造力、实践与生存力、耐挫与坚持力。上述七个因素分别反映学生在学习、研究、工作和生活实践中与内外各个方面的关系,即对整个人生、对自己、对工作与社会、对他人与团体、对知识与信息、对实际事物、对困难与压力情境七个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这七个方面的因素具有较好的逻辑性,但是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或修正完善。
本文档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21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