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足跟痛的治疗与预防

足跟痛的治疗与预防

举报
开通vip

足跟痛的治疗与预防足跟痛的治疗与预防 1、症状: 足跟痛,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 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2、病因: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以女性为多见。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

足跟痛的治疗与预防
足跟痛的治疗与预防 1、症状: 足跟痛,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 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2、病因: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以女性为多见。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足跟痛,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脂肪垫变性引起,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临床上主要有: (1)跟腱周围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8)跟骨结核、肿瘤等。 治疗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减轻局部负担、调整脚部受力为主。患者最好穿有弹性或护垫的鞋,减少局部摩擦和损伤,避免长时间在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而肥胖者应适当减肥,保持正常体重。此外,理疗、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局部用药、封闭及推拿治疗也可酌情选用,患者一般经保守治疗均可缓解症状。也可以用足跟垫来缓解。 中药治疗: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贴于足跟肌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安全、经济、快速解除足跟病痛。 久治无效的足跟痛可行跟骨砧孔减压术。跟骨骨骺骨软骨病发生于9岁左右的男孩,跟 腱用力时疼痛及局部压痛。骨骺愈合后,症状自愈。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于跟骨骨折后,如保守治疗无效,应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3、预防: 足跟疼痛由于病因不同预防方法有所不同。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4(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5(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更多骨科知识及祥细足部症状请到我百度空间学习,点匆匆过客可以进。
本文档为【足跟痛的治疗与预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6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