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台大文史哲学报目录(1-65)

台大文史哲学报目录(1-65)

举报
开通vip

台大文史哲学报目录(1-65)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民國㆔㈩㈨年創刊,原㈴《國立臺灣大㈻文史哲㈻報》,民國㈧㈩㈨年㈩ ㆒㈪(第㈤㈩㆔期)改㈴為《臺大文史哲㈻報》。 第一期 39.06 湯盤與商三戈 董作賓 記本校二銅鼓兼論銅鼓的起源及其分佈 凌純聲 中國古器物學的新基礎 李 濟 《周易》卦爻辭成於周武王時考 屈萬里 《爾雅.釋親》補正 芮逸夫 《孟子》校補 王叔岷 亞里士多德的兩個術語 Energeia 和 Entelecheia 之異同 陳 康 康熙五十八年清廷派員測繪琉球地圖之研究 方...

台大文史哲学报目录(1-65)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民國㆔㈩㈨年創刊,原㈴《國立臺灣大㈻文史哲㈻報》,民國㈧㈩㈨年㈩ ㆒㈪(第㈤㈩㆔期)改㈴為《臺大文史哲㈻報》。 第一期 39.06 湯盤與商三戈 董作賓 記本校二銅鼓兼論銅鼓的起源及其分佈 凌純聲 中國古器物學的新基礎 李 濟 《周易》卦爻辭成於周武王時考 屈萬里 《爾雅.釋親》補正 芮逸夫 《孟子》校補 王叔岷 亞里士多德的兩個術語 Energeia 和 Entelecheia 之異同 陳 康 康熙五十八年清廷派員測繪琉球地圖之研究 方 豪 越南東京地方之特稱“Kẻ” 陳荊和 論漢代的游俠 勞 榦 兩漢樂舞考 臺靜農 仙呂混江龍的本格及其變化 鄭 騫 趙東潛年譜稿 李宗侗 第二期 40.02 《荀子》名學發凡初稿 陳大齊 漢晉時期的帷帳 勞 榦 契丹君位繼承問題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姚從吾 董西廂與詞及南北曲的關係 鄭 騫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180 折可存墓誌銘考證兼論宋江結局 牟潤孫 海德格哲學導論 洪耀勳 科學經驗底徵性及其批評 殷福生 臺灣高山族長盾與東南亞各地長盾的比較研究 陳奇祿 第三期 40.12 〈湯誓〉新義 毛子水(毛準) 關於漢代官俸的幾個推測 勞 榦 《論語》「十世希不失」解 周法高 論校古書之方法及態度 王叔岷 敦煌唐寫《姓氏錄》殘卷考 牟潤孫 宋泉州等地之祈風 方 豪 孫吳與山越之開發 傅樂成 南朝樂府與當時社會的關係 廖蔚卿 《北詞廣正譜》般涉三煞糾謬 葉慶炳 明代中國人在暹羅之貿易 張美惠 武王伐紂年月日今考 董作賓 第四期 41.12 《詩三百篇》成語零釋 屈萬里 金世宗對於中原漢化與女真舊俗的態度 姚從吾 日本高山寺舊鈔卷子本《莊子》即成玄英疏本試證 王叔岷 輪選推論底解析 殷福生 交趾名稱考 陳荊和 荊州與六朝政局 傅樂成 明代白蓮教考略 李守孔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181 記小屯出土之青銅器――中篇――鋒刃器(附後記) 李 濟 第五期 42.12 河南安陽小屯殷墓中的動物遺骸 石璋如 《淮南子》斠證(上) 王叔岷 阿保機與後唐使臣姚坤會見談話集錄 姚從吾 實存哲學家卡兒.雅思巴斯 洪耀勳 〈安南譯語〉考釋(上) 陳荊和 福州音系 藍亞秀 《清史稿.聖祖本紀》辨證(上) 林瑞翰 笛卡特哲學的方法 林素琴 殷代的紀日法 董作賓 第六期 43.12 《淮南子》斠證(下) 王叔岷 「嘖有煩言」解 毛子水 聯緜字通說 周法高 說遼朝契丹人的世選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姚從吾 利瑪竇《交友論》新研 方 豪 〈安南譯語〉考釋(下) 陳荊和 劉勰的創作論 廖蔚卿 《清史稿.聖祖本紀》辨證(下) 林瑞翰 第七期 45.04 馬重英考 李方桂 《淮南子》斠證補遺 王叔岷 說《易》散稿 屈萬里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182 陳第〈東番記〉考證 方 豪 《河僊鎮叶鎮鄚氏家譜》注釋 陳荊和 莊子之懷疑思想 吳 康 泰雅族獵頭習俗之研究 何廷瑞 第八期 47.07 《莊子校釋》補錄 王叔岷 《淮南子》斠證續補 王叔岷 《臺灣外志》兩抄本和《臺灣外記》若干版本的研究 方 豪 遼道宗宣懿皇后〈十香詞〉冤獄的文化的分析 姚從吾 牛李黨爭始因質疑 馮承基 撐犁考 杜而未 玄武門事變之醞釀 傅樂成 劉夢得年譜 羅聯添 第九期 49.01 經驗與材枓(斠讎學問題之一) 王叔岷 《漢字蒙音蒙古祕史》新譯並註釋(上) 姚從吾 札奇斯欽 論科學的說明 殷福生 中巴星象神話比較研究 杜而未 《毛詩》連綿詞譜 杜其容 第十期 50.08 臧懋循改訂《元雜劇》評議 鄭 騫 論檢驗古注類書與斠定古書之關係 王叔岷 部分代全體的象形 戴君仁 康德道德哲學原理之分析 黃振華 《漢字蒙音蒙古祕史》新譯並註釋(中) 姚從吾 札奇斯欽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183 第十一期 51.09 張德輝《嶺北紀行》足本校註 姚從吾 南北曲牌調與唐宋大樂樂律之淵源考 張 敬 累增字 戴君仁 明末清初天主教比附儒家學說之研究 方 豪 《山海經》校證 歐纈芳 《漢字蒙音蒙古祕史》新譯並註釋(下) 姚從吾 札奇斯欽 第十二期 52.11 《舊元史》中「達魯花赤」初期的本義為「宣差」說 姚從吾 同形異字 戴君仁 《顏氏家訓斠注》補遺 王叔岷 《歷代名人年譜》摘誤 馮承基 釋「史」 戴君仁 說《舊元史.太祖紀》與〈畏答兒傳〉中的「按答」 姚從吾 說《舊元史.太祖紀》中的「布渾察兒」和由它引起的王汗與 成吉思汗的決戰 姚從吾 由四部叢刊本《元朝秘史》中「抓馬」、「從馬」的譯文略談 對於《蒙古秘史》翻譯的心得與困難 姚從吾 康德純粹實踐理性的辯證論批判 黃振華 英國古典經驗論的現象解析發展出來的幾個形上學問題 張柯圳 第十三期 53.12 說《蒙古秘史》中的推選可汗與選立太子 姚從吾 王徵之事蹟及其輸入西洋學術之貢獻 方 豪 晉代樂舞考 廖蔚卿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184 〈離騷〉輯校 張 亨 《晏子春秋》校正 田宗堯 說《舊元史》中的「達魯花赤」 札奇斯欽 前設邏輯運作論 黃金穗 第十四期 54.11 論唐代士風與文學 臺靜農 「北京人」的發現與研究及其所引起之問題 李 濟 元憲宗(蒙哥汗)的大舉征蜀與他在合州釣魚城的戰死 姚從吾 《史記.殷本紀》及其他紀錄中所載殷商時代的史事 屈萬里 史官制度――附論對傳統之尊重 李宗侗 〈古鏡記〉著成之時代及其有關問題 馮承基 羅馬帝國與基督教 王任光 戰國的統治機構與治術 許倬雲 王次回研究 鄭清茂 宋代賢良方正科考 王德毅 英國經驗論基本問題之剖析與批評 傅偉勳 從記號學的觀點看翻譯 何秀煌 形式構造論 黃金穗 第十五期 55.08 《墨子》虛字研究 周富美 《老子》賸義 王叔岷 河圖洛書的本質及其原來的功用 戴君仁 釋牢 孔德成 談元代的馬政 札奇斯欽 成吉思汗信任邱處機與這件事對於保全中原傳統文化之貢獻 姚從吾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185 封建的解體 李宗侗 南曲聯套述例 張 敬 論元稹〈連昌宮詞〉用韻 許世瑛 南朝宮體詩研究 林文月 《日知錄》札記 何佑森 邏輯多樣體試論 黃金穗 歸納法之邏輯基礎――最近的若干理論 成中英 經驗意義詮釋之發展 羅業宏 第十六期 56.10 朱子《儀禮經傳通解》與修門人及修書年歲考 戴君仁 《史記》斠證――〈秦始皇本紀〉第六 王叔岷 紅色土時代的周口店文化 李 濟 黃土期中國高級舊石器文化與現代人類的出現 張光直 顧亭林的經學 何佑森 遼金元時期通事考 姚從吾 忽必烈汗與蒙哥汗治理漢地的歧見 姚從吾 河圖洛書的本質補證 戴君仁 哲學的意義與價值 斐納祚 第十七期 57.06 《史記》斠證――〈伯夷列傳〉第一 王叔岷 金代初期女真的漢化 陶晉生 名家與西漢吏治 戴君仁 杜甫詩繫年辨證 彭 毅 《荀子》與《詩經》 裴溥言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186 《西京雜記》斠正 金嘉錫 讀高本漢《尚書注釋》 陳舜政 程鉅夫與忽必烈平宋以後的安定南人問題 姚從吾 中國駐英使館的建立 王曾才 莎士比亞劇中人物研究――西撒及布魯特斯 孫靖民 第十八期 58.05 《史記》斠證――〈孝文本紀〉第十 王叔岷 《史記》斠證――〈孝景本紀〉第十一 王叔岷 論近代西方哲學中之觀念論思想 黃振華 《列女傳》校證 歐纈芳 《史記》斠證――〈孝武本紀〉第十二 王叔岷 范石湖先生年譜 王德毅 《詩經》與樂歌的原始關係 何定生 顏習齋和李恕谷的學術異同 何佑森 《荀子.正名》篇重要語言理論闡述 龍宇純 第十九期 59.06 前漢在西北的移民與屯田 孫會文 《史記》斠證――〈燕召公世家〉第四 王叔岷 《史記》斠證――〈管蔡世家〉第五 王叔岷 《史記》斠證――〈陳杞世家〉第六 王叔岷 《史記》斠證――〈衞康叔世家〉第七 王叔岷 南北朝樂舞考 廖蔚卿 北宋之邊防 林瑞翰 元好問癸巳上耶律楚材書的歷史意義與書中五十四人行事考 姚從吾 白居易散文校記 羅聯添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187 第二十期 60.06 《史記》斠證――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 王叔岷 《史記》斠證――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王叔岷 《史記》斠證――卷四十五〈韓世家〉第十五 王叔岷 《史記》斠證――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王叔岷 孫可之文行互勘 馮承基 《荀子》對人的認知及其問題 張 亨 唐代私學的發展 高明士 吳炳《粲花五種》傳奇研究 張 敬 賦比興的我見 戴君仁 Some Aspects of the Confucian Notion of Mind 成中英 第二十一期 61.06 由韻書中罕見字推論反切結構 杜其容 唐玄宗及宋真宗〈禪地祇玉冊跋〉 孔德成 清末從華南出口前往秘魯、古巴與東南亞英、荷屬領的華工 張奕善 唐代文化對日本平安文壇之影響――從日本遣唐使時代到《白 氏文集》之東傳 林文月 胡塞爾的存而不論概念――從胡塞爾的存而不論方法討論他的 現象學的根本法則和目標 鄔昆如 Remarks on Topicalization in Three Languages 黃宣範 論十三、四世紀時的英國國會 蔣孝瑀 朝鮮甲申政變時的中日交涉 孫啟瑞 第二十二期 62.06 《論語》「蓋有不知而作之者」章新解 毛 準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188 張華與西晉政冶之關係 廖蔚卿 《墨子》的實學 周富美 蘇軾的文學批評研究 張 健 春秋時代社會的變動 李宗侗 北宋館閣典校圖籍考 周駿富 柯林烏藝術哲學的發展 趙天儀 確定描述詞與運算符號 林正弘 葛德定理與邱崎定理之哲學意義 楊惠男 南投巴宰海人的宗教信仰 洪秀桂 Movement in Mandarin Syntax 黃宣範 第二十三期 63.10 《詩經》字詞考釋 裴溥言 歐陽修《五代史記》之研究 林瑞翰 《尚書.多方》篇著成於〈多士〉篇之前辨 程元敏 《淮南鴻烈.兵略》校釋 于大成 以《中邊分別論》為中心比較諸經論的心性清淨說 葉阿月 Presupposition, Belief World and Referential Opacity 黃宣範 司馬遷的心 阮芝生 明代初期的食鹽運銷制度 徐 泓 亞里士多德尼可馬赫倫理學之基本線索 張柯圳 臺灣閩南人岳婿雙方儀式行為之分析研究 洪秀桂 第二十四期 64.10 史學家的樂觀、悲觀與迷惑 杜維運 《楚辭.天問》隱義及有關問題試探 彭 毅 《戰國策》校證 鄭良樹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189 《史記》斠證卷九十八〜一百 王叔岷 明代前期的食鹽生產組織 徐 泓 竟陵派文學理論的研究 邵 紅 三等韻牙喉音反切上字分析 杜其容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and Logical Formula 黃宣範 第二十五期 65.12 殷虛出土的工業成績――三例 李 濟 唯識思想的客塵煩惱說――以《中邊分別論》為中心 葉阿月 《文子.微明》校釋 于大成 西元第二世紀史家對亞歷山大的看法――亞利安與蒲魯塔克史 觀的比較 黃俊傑 論亨利八世解散修院之目的及影響 蔣孝瑀 第二十六期 66.12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鬹與盉 黃士強 中國青銅容器造形的一項基本設計 李光周 中國山水畫與《老》、《莊》思想 陳明玉 《墨子》兼愛說平議 周富美 《史記》斠證卷一一九〜一二二 王叔岷 《清史.地理志》初校――直省地理沿革部分 徐 泓 香港問題之探討 王曾才 論波拉氏筆下的亨利八世 蔣孝瑀 The Ghostly Stories of Edith Wharton 朱立民 第二十七期 67.12 張華年譜 廖蔚卿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190 清代漢宋之爭平議 何佑森 王安石雱父子享祀廟廷考 程元敏 「把」字句 梅 廣 王禹偁評傳 黃啟方 《阮亭詩餘》和《衍波詞》的著成年代 吳宏一 道家哲學中的「有」、「無」問題 嚴靈峰 論康德哲學中「理性」一詞之涵義 黃振華 墾丁史前遺址的發掘與其陶片的處理 李光周 「羊癲瘋」抑或「中風」?對奧瑟羅的一度昏迷的探討 方光珞 中國家族組織的政治功能 唐美君 第二十八期 68.12 《史記》斠證卷一百廿八、一百廿九 王叔岷 北村透谷的思想考察 李永熾 唯識思想的對治煩惱說 葉阿月 論《孫子》的作成時代 鄭良樹 新竹關西蝙蝠洞遺址試掘 黃士強 李光周 李美玲 《抱朴子外篇》思想析論――葛洪研究之三 林麗雪 磚敦《格拉那達之征服》一劇之再探討 朱立民 《詩》「干旄」一詁 陳次雲 第二十九期 69.12 《史記》斠證卷一百三十、坿錄(《史記》佚文) 王叔岷 「識」與「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識」的研究 葉阿月 一階述詞演算的完備性 劉世超 陳文秀 量詞詞組的指稱 劉福增 黑格爾早年的哲學思想 張柯圳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191 《周易》乾坤卦義證 黃沛榮 論前後期佛教對解脫境的看法 楊惠南 奎英之知識論的新導向 余英華 「浪子」的道德架構 張惠鍞 第三十期 70.12 司馬遷與黃老—―紀念沈故教授剛伯先生八十六誕辰演講稿 王叔岷 《三經新義》板本與流傳 程元敏 歐洲列強對辛亥革命的反應 王曾才 「超越智慧的完成」之研究—―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為中心 葉阿月 戲劇與觀眾 郭博信 魯姆斯的徹底經驗論 郭博文 注解思想性典籍之一形式基礎 謝啟武 韓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發展 高明士 從「北宋人提煉性激素說」談科學對科技史研究的重要性 劉廣定 A Critique of Hummel’s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陳捷先 The Analysis of Nasal Elements by Early Arab and Muslim Phoneticians M. H. Bakalla 第三十一期 71.12 古書的校釋問題—―紀念傅故孟真先生八秩進七冥誕演講稿 王叔岷 晁公武研究 王德毅 奪國後的明成祖與諸藩王關係考 張奕善 崔寔研究 韓復智 洛克對天賦認識的爭論 謝啟武 卑南遺址第 109 號墓葬及其相關問題 連照美 宋元時代的蘇州 梁庚堯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192 Sunyatsenism and Modern Lif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王曾才 The Origins of the Arab-Isreali Controversy 柯南希 Classical Chinese Drama in English: A Critique of Some Recent Translations 彭鏡禧 Whence Leads The Lexical Maze? A Reading of Nabokov’s Pale Fire 蔡源煌 Reflections on Plato’s Sophist 唐格理(唐格里) 第三十二期 72.12 《群書治要》節本《慎子》義證 王叔岷 《莊子》神話解釋 杜而未 晉史試析 林瑞翰 洛克論觀念的形成 謝啟武 陸機〈文賦〉校釋 王靖獻 月光文化—―從日本哲學與宗教論日本人的心態 姜允明 十九世紀一位獨特而又深具吸引力的人物—―約翰.亨利.惠特曼 馬 森 《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僧侶勞侖斯 張惠鍞 從比較哲學的絡索論大易道德基礎之勝義 郭文夫 論孔子所面臨的時代問題及對治之道 林義正 論巴克禮哲學中善的概念 蔡信安 第三十三期 73.12 《莊子》佚文 王叔岷 宇宙起源傳說解釋 杜而未 巴克萊早期的宇宙觀及魯斯的曲解 謝啟武 論孔子的「君子」概念 林義正 維根斯坦的「論說」語言理論中的兩個語言 劉福增 傅敖斯的《法師》一書與「上帝遊戲」 蔡源煌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193 對於中國考古學的若干認識 李光周 就有關蔡文姬及其所做的詩歌論中國詩的女性形象 呂福克 論巴克萊對自然知識之概念 蔡信安 古典儒家的天概念研究 傅佩榮 第三十四期 74.12 《莊子校詮》序論 王叔岷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新論 黃沛榮 〈伯夷列傳〉發微 阮芝生 洛克《人類認知論》 謝啟武 宇宙起源神話解釋 杜而未 試論中國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及臺灣史前文化的關係 黃士強 臺灣――一個罕見的考古實驗室 李光周 維根斯坦論弗列格和羅素的推論法則 劉福增 論巴克萊哲學中「觀念」和「精神」 蔡信安 方杰人(豪)先生年譜稿 李東華 第三十五期 76.12 從《奧瑞泰雅》看父系制度與正義 黃毓秀 北朝東西政權之河東爭奪戰 毛漢光 桑達雅納的批判實在論 郭博文 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鬼神思想 高懷民 漢譯佛經中的彌勒信仰 楊惠南 盤古神話及其類型 杜而未 臺灣史前時代拔齒習俗之研究 連照美 論弗列格的意思與意義 劉福增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194 史賓諾莎與老子 傅佩榮 孔子與耶爾的道德邏輯觀 鄭學禮 第三十六期 77.12 廣同形異字 龍宇純 權力鬥爭如戲劇競賽――從演戲的觀點看莎士比亞戲劇《李察二世》 彭鏡禧 明初的人口移徙政策 徐 泓 魏晉南朝之清談 林瑞翰 魏晉南朝之屯田 林瑞翰 戰後臺灣文化變遷約論 黃俊傑 三論繼張氏後節度沙州歸義軍者為曹仁貴 蘇瑩輝 隋唐社會哲學之研究 鄔昆如 對動詞出現時式的惱人提出若干證據 劉福增 形、聲、意—―中國思考方式及比較哲學的展望 吳光明 論心靈與大腦的嚴格同一性—―兼論心靈狀態與大腦狀態是否 一一對應 黃懿梅 海德格的「存有」與中國哲學的道的觀念 陳榮華 評估高提也對道德的證成之解決 林火旺 中國都市家庭結構 尹建中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中文部,一八六九〜一九一二 胡述兆 清代北京琉璃廠之舊書業 盧秀菊 第三十七期 78.12 古書中的避諱問題 王叔岷 試釋溫飛卿〈夢江南〉詞一首 張以仁 略論焦循之史學 何澤恆 鮑照詩研究 劉翔飛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195 《世說新語》別解――〈容止〉篇 張蓓蓓 胡適與殷海光—―兩代自由主義者思想風格的異同 張忠棟 唐代後半期后妃之分析 毛漢光 《孟子》王霸三章集釋新詮 黃俊傑 論中國古代墓葬形制 蒲慕州 《孟子》書亦見仁是歷程 謝啟武 歷史即思考 吳光明 宋明理學中兩大觀點的整合和延伸――致知與致良知 成中英 《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劉福增 懷疑論與知識概念 方萬全 價值語詞有兩種意義嗎? 林火旺 第三十八期 79.12 論章太炎的文化觀 李偉泰 《世說新語》別解—―〈任誕〉篇 張蓓蓓 論「言」「文」「辭」研究先秦文學觀念的合法性 林啟屏 《給愛蜜麗的玫瑰》新詮 畢美蓮 模擬慾、原始犧牲及「崔士坦傳奇」的世界 施樂笛 扮裝表演――《如願》中的性別與戲劇感 張小虹 法國大革命時期英國激進派的人權理論 楊肅獻 古埃及的社會倫理 蒲慕州 十七、十八世紀英國農業革命的歷史意義 石 錦 早期中國佛教的大乘小乘觀 周伯戡 宋儒之道統觀及其文化意識 張永儁 《春秋公羊傳》思想中的經權問題 林義正 探討東西方社會政治哲學中之典範概念――論民主與社會正義的實現 成中英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196 第三十九期 81.06 《花間》詞人皇甫松 張以仁 《一無所有者》中的女性烏托邦典範 張惠娟 陰翳之美的禮讚—―論谷崎潤一郎及其《春琴抄》 趙姬玉 《天路歷程》中《聖經》詮釋的辯證架構 姜台芬 鴻溝如何跨越?試讀姚斯對巴赫汀「對話論」的批評 馬耀民 魏晉南朝政治制度之研究 林瑞翰 北魏之漢化 林瑞翰 語句結構與自然哲學 劉福增 黑格爾科學性認識的理念與經驗的概念 張柯圳 結果論及其批判 林火旺 第四十期 82.06 明代帝王與戲曲 曾永義 論魏晉的孝道觀念及其與政治、哲學、宗教的關係 林麗真 皇帝制度下的廟制系統――以秦漢至隋唐作為考察中心 高明士 清代社會哲學之研究 鄔昆如 孟德斯鳩的社會哲學 郭博文 黑格爾科學性認識的理念與經驗的概念 張柯圳 明代繪畫中的帝王品味 石守謙 宋徽宗繪畫的美學特質――兼論其淵源和影響 陳葆真 馬戞爾尼使團――兩百週年的討論 王曾才 與新康德學派的一番後現代主義式對話 張瑩棻 第四十一期 83.06 〈睪命案文書〉箋釋――包山楚簡司法文書研究之一 周鳳五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197 宇文泰親信集團與魏周革命 呂春盛 論《貞觀政要》中的君臣溝通文化 毛漢光 〈九歌〉的英譯問題――以〈湘君〉為例 陳次雲 內在性層級――朱熹思想中的最高典型 唐格理 「動—名」異心複合詞之研究 史嘉琳 知識與權力的迷宮――詹明信後現代理論的再思 楊明蒼 法屬波里尼西亞華人之政治參與 童元昭 第四十二期 84.04 《論語》「夫子之文章」章之研究 林義正 論朱熹的人生哲學及其現代價值 鄭曉江 胡適與羅爾綱 潘光哲 中國古代儒家思想與養生觀念之探討 周京安 中文反身動詞之探討 高蓉蓉 奧古斯丁的聖靈(真義)詮釋法 姜台芬 劇本即命運――《羅森坎咨與吉爾斯坦已死》 邱錦榮 文本的閱讀,閱讀的文本――霍普金斯的大自然與神學詮釋學 曾麗玲 短程記憶限制與兒童語言障礙 張顯達 第四十三期 84.12 傳統中國教育的發展與特質――兼論與通識教育的關係 高明士 由蘇州經商衝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關係 邱澎生 《老子》書中之「一」 周學武 漢人民間信仰研究的本質、體系、與過程理論――英文論述中 的幾個主要結構論模型 謝世忠 唐代的樞密使 袁 剛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198 慈湖之「知」論探微 鄭曉江 南宋四川的潼川府路與夔州路安撫使年表――《南宋制撫年表》補 李昌憲 交易女人――《暴風雨》中的皇室聯姻與帝國強暴 張小虹 國語中複合詞縮簡減之文法限制 江文瑜 第四十四期 85.06 《金瓶梅》的藝術風貌――由〈七發〉論及其諷諭意義與美學特色 郭玉雯 論「聲音之道與政通」的意涵及其運用在詩評中的演繹過程 蔡 瑜 隋唐燕樂樂部申論(一)――根源的探尋 沈 冬 漢晉詩歌中「思婦文本」的形成及其相關問題 梅家玲 愛與善――與馬賽爾懇談 關永中 十九世紀歐洲的進步觀與革命 王世宗 藍圖法應用於館藏管理品質改善之研究 謝寶煖 第四十五期 85.12 《紅樓夢魘》的考證意見與價值――以小處刪改與後四十回問 題為主 郭玉雯 〈鶯鶯傳〉的情愛世界及其構設 康韻梅 西方哲學史的一貫性 關永中 安樂死的倫理反省 孫效智 試論王充「氣」的觀念――從宇宙論的角度談起 曾漢塘 《莊子》哲學的「陰陽」概念 葉海煙 張橫渠闢佛的氣化論 彭文林 以說話行事模式來說明意向性的桔構 陳瑞麟 父母的糾正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張顯達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199 第四十六期 86.06 賓貢與賓貢科――張寶三〈唐「賓貢進士」及其相關問題考〉 一文質疑 高明士 諸神示象――《山海經》神話資料中的萬物靈跡 彭 毅 一次沒有宣言的改革――唐玄宗朝的政治與文化 盧建榮 (男性)主體完全自戀手冊――論克莉斯提娃之自戀新詮 黃宗慧 中國文化之「存在的」的特質――徐復觀的戰後臺灣經驗 黃俊傑 林布蘭畫作之鑑定 奇邁可 臺灣的文昌帝君信仰與儒家道統意識 陳昭瑛 Sipsong Panna 傣泐政體辨析――一個歷史民族誌的研究 謝世忠 民國初年中國宗教團體的社會慈善事業――以「世界紅卍字會」為例 宋光宇 東晉詩家孫許殷謝通考 張蓓蓓 第四十七期 86.12 文法、表義與《彼爾士農夫》 楊明蒼 張愛玲的「閨閣政治論述」――女性身體、慾望與權力的文本 林幸謙 閱讀〈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論阿圖塞召喚理論 中主體形成之無窮遞退 黃宗慧 儒家「通經致用」實踐之考察――以西漢朝廷「春秋決事」為 中心的探討 盧瑞容 二十一世紀臺灣農業文化的展望 黃俊傑 莎士保理的治印觀點與政策 王世宗 宗教傳播、商業活動與文化認同――一貫道在新加坡的傳播與發展 宋光宇 近代初期日本的移殖民論與移殖民活動 林呈蓉 佛教初傳流佈中國考 周伯戡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200 第四十八期 87.06 十九世紀越南國都(順化)的城市規畫初探 黃蘭翔 王國維對宋代研究之貢獻與影響 王德毅 《花間集》中的非情詞(上) 張以仁 黑格爾《邏輯學.有論》研究 張柯圳 唐朝的文和武 高明士 再論唐「賓貢進士」――敬答高明士先生之質疑 張寶三 姜生的語文批評與「模擬論」 張惠鍞 佚名「《韓非子》舊〈序〉」試探――兼論劉向〈韓子書錄〉 陳勁榛 道安經序思想的轉折及在格義問題上的意義 蔡振豐 第四十九期 87.12 失落與重建――試論龍瑛宗《紅塵》的歷史記憶 陳翠英 解析孔子的修養理論――以《論語》「難」、「必」二字為探討焦點 傅佩榮 高達美《真理與方法》中完整性先前概念與真理概念 陳榮華 《花間集》中的非情詞(下) 張以仁 《老子》「寵辱若驚」章舊義新解 何澤恆 論最接近繼續者理論 黃懿梅 物理教科書蘊含的科學發展模式之探討 陳瑞麟 女性自我實現之追尋――卡瑟的《我的安東妮雅》 應小陵 美國早期影像發展與霍桑的《七角樓》 鄭永孝 第五十期 88.06 《紅樓夢》與《金瓶梅》的藝術筆法 郭玉雯 唐代邊塞詩黃昏回歸主題的情感結構 侯迺慧 事態的形式――一個可能世界的解釋 劉福增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201 漢語主語的可辨指性要求 周國正 「睡覺」音義源流研究 孫玉文 被偷竊的「莎士比亞」與姜生的「書寫」策略 張惠鍞 夏娃與女性主體――《失樂園》中的性別辨證 儲湘君 再論賓貢與賓貢科 高明士 記南開大學圖書館所藏手抄稿本《迦陵詞集》 葉嘉瑩 杜甫夔州詩「楚宮陽臺」之現地研究 簡錦松 宋代史家的唐史學 王德毅 第五十一期 88.12 〈解老〉、〈喻老〉――韓非對老子哲學的詮釋和改造 王曉波 唐代七言格律擬議 蔡 瑜 朱子思想中哲學論證與歷史敘述之關係 黃俊傑 探討《詩人玉屑》與詩格之關係 蕭淳鏵 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之纂輯與其對金石學的貢獻 黃啟書 「九.一八」前後「不抵抗」政策的再思考 李君山 從日本吳音的形成及其現象看閩語與吳語的關係 李存智 《哈姆雷特》――莎翁的後設遊戲 邱錦榮 班雅民〈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中的「經驗」 宋維科 第五十二期 89.06 《詩經》詮釋傳統中之「風雅正變」說研究 張寶三 從《呂氏春秋》到《淮南子》――論道家在秦漢哲學史上的地位 陳鼓應 嚴遵、河上公、王弼三家《老子》注的詮釋方法及其對道的理解 蔡振豐 《列子》書中的「聖人」觀念及其思維特徵 林麗真 宋代福建的史學 王德毅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202 元至順元年進士輯錄 蕭啟慶 近代民間婚禮或不親迎問題之研究 彭美玲 評唐君毅的〈老子言道六義貫釋〉 劉福增 論高達美詮釋學的文本與詮釋之統一性 陳榮華 第五十三期 【中國傳統經典詮釋 專號】 89.11 從禮教與刑罰之辯看先秦諸子的詮釋傳統 顧史考 以高達美詮釋學觀點論兩篇有關〈大學〉的詮釋作品 伍安祖 東亞儒學史研究的新視野――儒家詮釋學芻議 黃俊傑 英美學界對於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之研究――回顧與展望 方克濤 「是」的聚焦功能說質疑及語用功能考察 周國正 閩南方言本字考證(壹) 徐芳敏 宋代的新喻劉氏家族世系及其家學 王德毅 寡母與私生子――《約翰王》劇中所呈現的另類歷史 鄭惠芳 第五十四期 【漢語史研究 專號】 90.05 上古漢語與原始漢藏語帶 r 與 l 複聲母的構擬 龔煌城 從《詩經》「其雨」的用法看卜辭中命辭的性質 丁邦新 中古漢語新興的一種平比句 魏培泉 古漢語主動意義之「見」字語法探討 魏岫明 動補「得」字結構的歷史發展 劉承慧 漢語聲母的顎化與濁擦音的衍生 鄭再發 漢語舌尖鼻音的流變――兼論相關的音韻現象 李存智 道家老學與《周易》經傳思想脈絡詮釋 陳鼓應 織女信仰與女性民俗文化――兼及七夕詩文的性別批評 洪淑苓 宋代太湖平原農業生產問題的再檢討 梁庚堯 中西最高學理的綰合與衝突――嚴復「道通為一」說析論 吳展良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203 論海德格與艾保林(G. Ebeling)之從語言與人的關係論人的本性 陳榮華 第五十五期 【性別研究 專號】 90.11 漢賦男女交際場景中兩性關係鉤沈小記 朱曉海 性別 vs.家國:五○年代的臺灣小說――以《文藝創作》與文獎 會得獎小說為例 梅家玲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蒙娜麗莎》的圖像源流與創新 花亦芬 女性與政治――湯瑪斯艾列特的《為好女人辯護》與十六世紀 人文學者的「女主寶鑑」 林美香 變幻不居的鏡像――猶太同女攝影家克勞德.卡恩的自拍像 劉瑞琪 釋「修辭立其誠」:原始儒家的天道觀與語言觀――兼論宋儒 的章句學 梅 廣 郭店儒簡的外王思想 陳麗桂 王弼的解釋學思想之特質 陳榮灼 試論促使「將」、「把」虛化的因素 張麗麗 《紅樓夢》中的「紅杏」與「紅梅」――李紈論 歐麗娟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辨證(二) 陳鴻森 第五十六期 【中國現代思想 專號】 91.05 近代知識分子自我形象的轉變 王汎森 嚴復與梁啟超 黃克武 嚴復的「物競天擇」說析論 吳展良 試論熊十力的哲學創造與經典詮釋 高瑞泉 「重新估定一切價值」――「胡適研究」前景的一些反思 潘光哲 儒學與馬克思主義――析論梁漱溟的歷史觀 王遠義 如何評估唯心主義――中共鳴放運動的一個片斷 黎漢基 〈中庸〉的音樂性意義探討 盧瑞容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204 論杜甫自秦入蜀紀行詩的成就與其文學史地位 黃奕珍 晚明江右陽明學者的地域認同與講學風格 呂妙芬 入土誰安?論《尤利西斯》〈陰間〉一章中的屍體、葬儀與哀悼 黃宗慧 蓉子詩的時間觀 洪淑苓 論意圖的道德無關性 孫效智 第五十七期 91.11 先秦經典中兩種對動物與人的思維――自我知識與社會原理 詹 康 漢代道家易學鈎沉 陳鼓應 李綱《易》說研究――兼涉其《易》與《華嚴》合轍論 林義正 惠棟的《春秋》學 張素卿 戰後德川儒學研究史論評――以對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 研究》的批判與修正為中心 藍弘岳 詩學返視與族群認同――黑尼的《北方》 張國慶 《左傳》「人生始化曰魄」辨 周國正 書評:蘇珊.列芬《重返哲學與詩之間的古老爭執――柏拉圖 與希臘的文學傳統》 何畫瑰 第五十八期 92.05 王弼道家易學詮釋 陳鼓應 杜甫詩中的親子關係與教育觀—兼論詩史之開拓與創新 歐麗娟 因「亂」而致的心理創傷――漢族士人對蒙古入侵回應之研究 田 浩 家族與科舉――宋元明休寧程氏的發展,1100-1644 朱開宇 日本德川時代神儒兼攝學者對「神道」「儒道」的解釋特色 張崑將 海德格與高達美哲學的提問(Fragen)與思考(Denken) 陳榮華 姜生「翻譯」牧歌的操作典範及牧歌文類的「翻譯現象」 張惠鍞 重新評估察米雅欽的《我們》 張惠娟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205 我買故我在――芭芭拉.克魯格與消費文化 曾少千 「自由派的帝國主義」――英國對埃政策,1893-94 王世宗 第五十九期 【專題 人類學與歷史研究的結合 ――以臺灣南島民族研究為例】 92.11 專題導論:人類學研究的歷史化 黃應貴 人類學與歷史學的對話?一點反省與建議 林開世 歷史與記憶之間――從大關山事件談起 楊淑媛 歷史書寫、主體性與權力――對「排灣人寫排灣族歷史」觀察與反省 譚昌國 環境、空間與區域――地理學觀點下十七世紀中葉「大肚王」 統治的消長 康培德 贌社、地域與平埔社群的成立 詹素娟 民族誌與歷史研究的對話――「卑南族」形成與發展的探討為例 陳文德 南庄地區開發與賽夏族群邊界問題的再檢視 胡家瑜 林欣宜 先秦至唐代「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考述 曾永義 韓愈〈獲麟解〉析論――由「形」與「德」看韓愈之所以為韓愈 方 介 女性節日文化初探――以近代方志中的「元宵走橋」等習俗為例 洪淑苓 德勒茲「思想―影像」或「思想=影像」之條件及問題性 楊凱麟 文學作品當旅遊導讀――霍桑《大理石牧神》影像插圖本的由 來與意涵 鄭永孝 莎翁歷史劇《亨利八世》中之凱瑟琳皇后與矛盾 鄭惠芳 插畫家的肖像――〈真品〉的美學與倫理 李欣穎 第六十期 93.05 禮制國家的組構――以《二戴記》的論述形式剖析漢代儒化世 界的形成 陳志信 「理」範疇理論模式的道家詮釋 陳鼓應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206 長安唐詩與樂遊原現地研究 簡錦松 《紅樓夢》中的「石榴花」――賈元春新論 歐麗娟 論一九三三年之「察馮事件」――以「軍閥政治」觀點之考察 李君山 論「故」的虛化及其在閩方言中的表現 楊秀芳 柏拉圖線喻中的認知對象問題 何畫瑰 謝勒知識社會學的背景――文化社會學 關永中 藝術生態壁龕中的創作者、作品與觀者――淺談貢布里希與藝 術社會學之間的關係 陳美杏 一六二六年西班牙入侵臺灣的「正當化」 鮑曉鷗 第六十一期 【專題 音樂與文化】 93.11 戰時臺灣漢人音樂的禁止和「復活」――從一九四三年「臺灣 民族音樂調查團」的見聞為討論基礎 王櫻芬 歷史性與藝術性的兩難――從 Carl Dahlhaus 的「結構音樂史」 論歷史書寫的永恆困境 楊建章 音樂現代主義、停滯感,與《春之祭》 王育雯 音樂史寫作在奧地利與臺灣之初探 金立群 神話、《老子》、《莊子》之「同」「異」研究――朝向「當 代新道家」的可能性 賴錫三 從「粗陳梗概」到「敘述宛轉」――試以兩組文本為例展現志 怪與傳奇的敘事性差異 康韻梅 晚明士人論《孝經》與政治教化 呂妙芬 「漢學」著述與經世關懷――洪亮吉《春秋左傳詁》述論 張素卿 清代「後山」地理空間的論述與想像 康培德 謝勒所體認的哲學之知 關永中 愚人金――《富賈滄桑》中的股市投資 李欣穎 同性戀轉喻學與後殖民/國族寓言 朱偉誠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207 第六十二期 【專題 戲劇史學】 94.05 戲劇史學專題前言 彭鏡禧 製造歷史――非裔美國劇場史的反思 Harry J. Elam, Jr. 搜章擿句、翻箱倒篋――以檔案編劇場史 Heather S. Nathans 如何重建劇場――以十七世紀法國劇院為例 Christa Williford 中世紀劇場的領域 Ronald Vince 論道與物關係問題――中國哲學史上的一條主線 陳鼓應 從使役到致使 張麗麗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易》象數及西方有關學說 張祥龍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對人性及人群問題的反省――以《孟子》 相關思想為參照 簡良如 《紅樓夢》中的「燈」――襲人「告密說」析論 歐麗娟 過新生活、做新女性――訓政時期國民政府對時代女性形象的塑造 許慧琦 方豪教授與香港學界的交往及其影響(1950~80) 李東華 語言、戲謔與聯姻――貴州苗人平日游方說話的分析 簡美玲 訓詁學新體系之建構――從當前訓詁學研究之回顧與反思談起 劉文清 故事該怎麼說?重返三個犯罪現場 紀蔚然 一九七○年代紐約市婦女會爭取女性就業權益策略之研究 黃文齡 勃拉恩特――一位早期的美國環境作家 盧莉茹 第六十三期 94.11 《百家註分類東坡詩》評價之再商榷――以王文誥註家分類說 為中心的討論 李貞慧 寄寓、歸守與出離――寓山三賦對主人與園林關係的思索 曹淑娟 《紅樓夢》中的「狂歡詩學」――劉姥姥論 歐麗娟 進出神仙島,想像烏托邦――論旅生《癡人說夢記》的空間想像 顏健富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208 荻生徂徠「不言」的詮釋方法析論 張崑將 丁若鏞的四書學 蔡振豐 國家法律.宗教律法.自然法則.喜劇成規――莎劇《量罪記》 法網探索 謝君白 生活世界、肉身與藝術――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 華登菲(Bernhard Waldenfels)與當代現象學 Mathias Obert 生態烏托邦――試論七○年代三本美國烏托邦小說 張惠娟 末世預言式暴力與世界主義精神之間――《死者歷書》中的正 義之戰 張月珍 第六十四期 95.05 從甲骨文看漢字構形方式之演化 徐富昌 《史》、《漢》論贊比較十三則 李偉泰 論「天人」關係在《竇娥冤》雜劇之演變及其涵義 李惠綿 閩南方言本字考證(參) 徐芳敏 王韜與日本維新人物之思想比較 徐興慶 二(特異)點與一(抽象)線――德勒茲思想的一般拓樸學 楊凱麟 同志叛國?同性戀 vs.國家之對立性析論 朱偉誠 盯梢東區――伊安辛克萊的《白教堂、紅血跡》、《騰出疆域》 陳音頤 第六十五期 95.11 從使役到條件 張麗麗 弋陽腔及其流派考述 曾永義 清代廢園書寫的園林反省與歷史意義 侯迺慧 「易屍還魂」的變調—―論魯迅小說人物的體格、精神與民族身分 顏健富 〈金鎖記〉與《怨女》比較研究 郭玉雯 光復初期(1945-50)的民族情感與省籍衝突—―從臺灣大學的 李東華 第一〜六十五期中文目次索引 209 接收改制做觀察 搬演「詩的正義」—―音樂劇《大遊行》中的私怨公演 王寶祥 尤金.奧尼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舞臺上 朱雪峰 劉海平
本文档为【台大文史哲学报目录(1-65)】,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882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3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1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5-01
浏览量: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