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柏林人》中的自我幽闭

《都柏林人》中的自我幽闭

举报
开通vip

《都柏林人》中的自我幽闭 《都柏林人》中的自我幽闭 马礼霞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其第一部小说《都柏林人》栩栩如生地展现了爱 尔兰中下层市民在世纪交替之际的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本 文主要从都柏林各种人物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以及人同自 我的矛盾斗争的角度来分析。 关键词:詹姆斯·乔依斯;《都柏林人》;自我幽闭 詹姆斯.乔依斯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一座丰碑. 他的意识流小说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第一部 小说《都柏林人》是由15个描写都柏林市民生活的短篇小说 组成。他在1904年致出版商的信中说:“我的目...

《都柏林人》中的自我幽闭
《都柏林人》中的自我幽闭 马礼霞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其第一部小说《都柏林人》栩栩如生地展现了爱 尔兰中下层市民在世纪交替之际的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本 文主要从都柏林各种人物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以及人同自 我的矛盾斗争的角度来分析。 关键词:詹姆斯·乔依斯;《都柏林人》;自我幽闭 詹姆斯.乔依斯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一座丰碑. 他的意识流小说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第一部 小说《都柏林人》是由15个描写都柏林市民生活的短篇小说 组成。他在1904年致出版商的信中说:“我的目的是为我国 谱写一部道德史。我之所以选择都柏林为背景是因为我觉得 这个城市是麻痹的中心。对于冷漠的公众,我试图从以下四 个方面来描述这种瘫痪: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社会生 活。这些故事都是按照这一顺序编排的。”(李维屏2000:85) 乔依斯力求消除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隔阂.用现实主义手法和 精神“顿悟”技巧栩栩如生地展现了爱尔兰中下层市民在世 纪交替之际的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他对弥漫于都柏林生活 中死气沉沉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无情的解剖和批判.揭示了爱 尔兰人的自我幽闭倾向。绘制了一副灰色的城市生活画卷, 主要是从都柏林各种人物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以及人同自 我的矛盾斗争的角度来刻画的。 一、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对立 人不是孤立生活的.因为他属于构成人的世界的。英国 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温在对人际关系的兴趣中提到“小说家 应该挖掘并表现男人与男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相互冲突的”(殷企平2001:205)。都柏林是全面瘫痪的中心, 社会氛围令人窒息.人际关系充满着矛盾与危机。朋友之间、 雇员与老板之间.甚至夫妻之间不和谐的音符处处皆是,他 们几乎都无法进入朋友、爱人或家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无 法建立和享受亲密的人际关系.从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我 幽闭倾向。 真诚的朋友可以相互搀扶。排忧解难:诚挚的友谊可以 驱走寂寞,化解痛苦。然而.都柏林人情谊的缺失在故事中体 现得淋漓尽致。即便是年轻人欢聚一堂。也是毫无意义的牌 滨逊总是能化险为夷.逃过诸多的劫难。而父亲对于他前程 的担心似乎也是多虑.因为事实证明鲁滨逊的生活比父亲要 成功的多。 但是对于鲁滨逊.想要彻底打破旧的思维模式。不再臣 服于传统理念并不是件易事。首先他必须要战胜自己。但是 这需要一个逐渐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鲁滨逊虽然是新 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但是他毕竟来自于一个传统的旧式家 庭.自然旧式的宗教理念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荒岛上.鲁滨逊并没有坐等着上帝的怜悯.祈求上帝 的救助.而是自己动手自救。但当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了一 些绿色的大麦时.他感到非常吃惊并认为一定是上帝的神力 发挥了作用让这些谷物生长处来了。这是上帝给与他救助的 信号.于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第一次虔诚的祈祷感谢上帝。但 当他回忆起这事他不小心遗落下的鸡饲料时。他对上帝的感 恩之情就消失了. 随后的一系列事件,诸如可怕的地震、生病等等,都没能 动摇鲁滨逊的探索之路。宗教与现实的冲突在鲁滨逊生病这 一事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鲁滨逊独自一个人在荒岛上,没 有人可以提供帮助.和他交流。他把自己得病看作是上帝对 于他不遵的惩罚。在他生病的最初两天里,他开始检讨自己。 由于高烧.鲁滨逊的意识已经不太清醒,无助的状态让他失 去了任何斗争得能力。这次的经历无疑是对鲁滨逊荒岛生活 的一次重要打击.他开始寻求上帝的宽恕和解救.但即使是 此时.鲁滨逊也承认自己对于上帝的祈祷仍然不是发自内心 66 的。而是一个病人由于身体不适发出的呻吟而以。此时上帝 也就是宗教仍然未能征服鲁滨逊.而转变成了鲁滨逊缓解疼 痛的一个工具.鲁滨逊地经历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在与 宗教理念斗争得过程。他们从小深受宗教信条的影响.遇到 困难与疑问会有所动摇。但一旦找到真正的原因.他们很快 就不再沉迷于宗教并回到了现实社会。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充分见证了人类发现自然、探索 自然.最后和自然和谐共存的过程。在整个转变过程中.鲁滨 逊也从一个无知的年轻人转变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探险家。 笛福将主人公置于荒岛之上,脱离了人类社会。别无选择。鲁 滨逊只能靠自己做生存的斗争。通过鲁滨逊不懈的努力.他 成功的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他的一系列经历都证明了 人文主义思想,强调的人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鲁滨逊将 孤岛变成了自己的伊甸园.成了自己的上帝并享受着那里的 生活。这一切经历都反映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他的运用知识 去创造生活条件充分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并向人们展示了一 个全新的、积极的人文主义理念。 参考文献: 【1】陈嘉.《英国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82。 【2】魏颖超.《英国荒岛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0。 【3】伊恩·瓦特.高原、董红钧译,世界知识印刷厂。1988。 【4】冒从虎等.《欧洲哲学通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万方数据 局以消磨时光。《一朵浮云》中小钱得勒宛如都柏林上空的一 朵浮云.精神上无所依托.苦闷彷徨.在个人感情和事业上都 缺乏知己.他渴望在伦敦报界发迹的老友加拉赫能帮助他摆 脱生活的困境.但他发现久别重逢的老友俗不可耐,并不能 如他所愿。当他回到家里.他妻子也无法理解他的心情.更不 懂得欣赏他的诗作.他只有把心中郁积的愤怒撒向啼哭不停 的婴儿,依然过着自我封闭的生活。 朋友之间没有情意的存在.而雇员与老板之间更是矛盾 重重,冲突不断.从而导致个体的自我幽闭倾向。在工作中傅 林敦因丢失两封信件而被上司严厉地责骂.同时又未能按时 完成繁重的誊炒工作.他的心就像都柏林的浓雾一样阴冷凝 重。工作中的憋屈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把他变得呆滞、 麻木.似乎只有酒精的麻醉才能让他从滞重的生活中得到解 脱,获得些许快乐与慰藉。所以。当他一身带着一身酒气回到 阴冷的家中.正如写作失意的小钱得勒.孩子便顺理成章地 成了他的出气筒.这也无法掩饰他的庸俗与无能。小职员傅 林敦的遭遇在现代人身上也有他的影子。 都柏林人的自我幽闭倾向在夫妻之间更是展现得惟妙 惟肖。《死者》是故事集的压轴篇,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和妻子 格莉塔去参加姨妈家一年一度的圣诞晚宴.乔依斯笔下的这 次聚会,表面上充溢着节日般祥和的气氛,然而人的心里却 充满了无限的孤独和惆伥。当曲终人散.加布里埃尔渴望拥 有爱妻时.却发现妻子因一首感伤的爱尔兰民歌沉浸在对 “死者”的追忆甲:那是为她殉情的初恋情人经常唱给她听的 一首歌。他突然明白,他妻子格莉塔一直封闭在个人的情感 世界中,他们的婚姻早已死亡。为爱而死的年轻人,他虽死犹 生,还依然活在格里塔心中:而他自己却是虽生犹死,自己的 爱情生活只是一具空壳而已。他虽然活着.却不能认识他人。 甚至自己的妻子.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从而感到人生 的孤寂、无聊和空虚。感到生活的无意义和荒谬性,他的灵魂 已接近正在消融的雪花而走向死亡。克服自我幽闭倾向。能 够顺畅地沟通与交流,从而和谐相处。 二、人与自我的对立 《都伯林人》在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紧张敌对关系的同时, 还深刻地透视了人类本性以及自我在当代社会所表现出来 的幽闭倾向.而这种幽闭的本质正是当代西方社会人与人之 间、人与自我之间相互排斥的必然结果,这使人陷入无法逃 遁的孤独,并无法从孤独中拯救自己。《伊芙琳》中的都柏林 姑娘伊芙琳对凶悍的父亲和枯燥乏味的工作感到厌倦.渴望 逃离令她窒息的环境。她偶然结识了一个外国水手.唤起了 她内心对他所代表的世界的好奇、欲望与向往.布宜诺斯艾 利是她情海波涛中的仙岛.是美好追求的彼岸,水手成了改 变她生活处境的救星,会为她带来焕然一新的生活。可是.就 在船只即将启航的片刻.沉重的家庭责任与她追求的幸福发 生了激烈的对峙和冲突,她最终放弃了。乔依斯一方面展现 了伊荚琳善良纯朴的品质.但同时让读者体悟到普通的都伯 林人的生存状态:为了履行家庭责任.俨然一只被囚禁的小 鸟.无力挣脱牢笼的束缚。也许,伊荚琳的命运又会重蹈她母 亲的覆辙.最终走向矛盾、分裂乃至疯狂的精神世界。 《悲痛的往事》中,“詹姆斯·达菲先生居住在查佩利佐 得.因为他想住在离那个与他的公民身份发生联系的城市尽 可能远的地方.同时也因为他觉得都柏林的其他郊区都很平 庸、现代化、自命不凡”(p93)。他从喧嚣的都柏林尽可能地退 隐到自我的个人天地之中.把自己与整个外界隔离开来。并 把外在的世界作为自己的对立面.最终导致深重的孤独感席 卷他的生活.陷入自我幽闭的危险境地之中。他在一家私营 银行当出纳员.每天成规化的生活让他成为一个单维的人. 感情枯竭,想象力衰微。“他既没有同伴,又没有朋友;既没有 加入教会.又没有宗教信仰。“(p94)他在宗教信仰上,家庭上 的无依无靠让他深感孤独,渴望找到一份友情,抑或爱情。当 辛尼科太太走进他生活的时候.达菲先生孤僻的性格使他们 无法真正相爱.唾手可得的爱情被他亲手扼杀在萌芽之中. 因为他听到心里的声音“坚持要灵魂过着无法补救的孤独生 活”(p7)。她的出现并未驱散他心中孤独的阴影,从而终止了 他们之间的密切往来。幽闭的自我并未给他带来生活的幸福 和心灵的宁静.反而把辛尼科太太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而他 自己也感到幻想破灭,又被抛人一个孤零零的现实世界。直 至死亡。 都柏林的男女老少都是那么的孤独无助.对现实充满着 敌意,却又无处可逃,但他们终将面对现实,孤独地生,孤独 地死。乔依斯关注到了都柏林人在心理上、精神上与外在世 界的隔阂,更象征了人的孤独感,自我幽闭倾向和恐惧心理。 如果作者不是怀着诚挚而强烈的人道主义感情.他是不会抗 拒孤独这个主题上的.是不会选取这种值得怜悯的小人物的 生活悲欢作为素材的。 乔依斯以小见大.使都柏林成为整个欧洲大陆的精神危 机和严酷现实的一个缩影。都柏林人的困境与危机不仅是个 别的,而且是广大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作者通过对普通 的都柏林人的自我幽闭倾向.揭示了个体的遭遇和自我的境 况。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对立使人际关系淡漠疏远:人与自我 的矛盾斗争使自我丧失而陷入自我幽闭状态。作者渴望以此 揭露都柏林社会存在的“精神麻痹”。企图让国人自我认识, 自我反省。他宣称要让“爱尔兰人⋯⋯在我的这面擦得十分 光亮的镜子面前好好地端详自己”(朱维之1994:589)。“我 深信.在我按照现在的方式谱写了这章道德史之后.我已经 向我们国家的精神解放卖出了第一步”(李维屏2000:85)。 参考文献: 【1】1 JamesJoyce.Dubliners[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2】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 司,2008。 【3】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85。 【4】李维平.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M】.上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殷企平、高奋等著.英国小说批评史[M】.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01。 【6】詹姆斯·乔依斯.孙梁、宗博等译都伯林人【M】.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7】朱维之、赵澧编.外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1994。 67 万方数据 《都柏林人》中的自我幽闭 作者: 马礼霞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名: 时代文学 英文刊名: SHIDAI WENXUE 年,卷(期): 2009,(22)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7条) 1.James Joyce Dubliners 1996 2.埃里希·弗洛姆 爱的艺术 2008 3.侯维瑞 现代英国小说史 1985 4.李维平 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 2000 5.殷企平.高奋 英国小说批评史 2001 6.詹姆斯·乔依斯.孙梁.宗博 都伯林人 2002 7.朱维之.赵澧 外国文学史 1994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 张晓霞.侯小青.ZHANG Xiao-xia.HOU Xiao-qing 达菲先生与"瘫痪"主题的内化--对《痛苦的往事》主 人公的分析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1(2) "瘫痪"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依斯早期的作品<都柏林人>所反映的重要主题.作者通过揭示19世纪都柏林狭隘瘫痪的社会现实,和此种社会环境对都 柏林人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来表现主题,他对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内部性格和精神品质的剖析和展现,使"瘫痪"主题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更深入细致的表现 .<痛苦的往事>中主人公达菲先生是小说集中都柏林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对这一人物进行剖析,并从他所代表的成年都柏林人的精神生活入手,来解 读和分析小说集主题"瘫痪",进一步展现"瘫痪"在人物内在精神层面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idwx200922040.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日
本文档为【《都柏林人》中的自我幽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0816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5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1-09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