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细解

关于“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细解

举报
开通vip

关于“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细解关于“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细解 “隐”学探幽,一,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隐”学探幽,二, ”学探幽,三, 特隐隐于家—— “隐 一切诱惑不为所动之隐—— “隐”学探幽,四, 活到一定的年龄~自认为已经久经人世~常会因人事不如意而产生“隐于世”的想法。这些人总以为别人都想得不够明白~而自己已是活的大明白~不屑与世同舞了~所以就要找一个了无人迹的地方去隐上一隐了。 这种人的真的能够在荒山野岭之中隐出一点什么名堂来吗,我常有些怀疑。我查了一个词典~其中说:隐于世有各种说法~如隐辟(隐退回避)、隐静...

关于“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细解
关于“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细解 “隐”学探幽,一,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隐”学探幽,二, ”学探幽,三, 特隐隐于家—— “隐 一切诱惑不为所动之隐—— “隐”学探幽,四, 活到一定的年龄~自认为已经久经人世~常会因人事不如意而产生“隐于世”的想法。这些人总以为别人都想得不够明白~而自己已是活的大明白~不屑与世同舞了~所以就要找一个了无人迹的地方去隐上一隐了。 这种人的真的能够在荒山野岭之中隐出一点什么名堂来吗,我常有些怀疑。我查了一个词典~其中说:隐于世有各种说法~如隐辟(隐退回避)、隐静(避世隐居)、隐学(隐居避世,读书自娱)、隐吏(退隐的官吏)、隐相(深居简出,不露面)等等~但核心的意思是说“隐”就要避世。那么避世又有什么含义呢,避世就是要绝俗~就是要离世隐居~不与外界来往~避免和外界接触。 为什么不要与外界接触呢,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有六内处,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外处,色、声、香、味、触、法,然后还有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总括为十八界。这十八界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从根本上说~六内处是根~六外处是由~六识是结果~它们互为因果关系。只有有了 六内处~才能去感觉六外处~感觉到了六外处~才能知道六内处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感受~怎样才能得到满足。比如说:没有眼睛就不能够看到大千世界~看不到大千世界~就不能知道自己想看见什么东西,只有看见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才能够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喜欢看到的东西~那些东西是自己不喜欢看到的东西。由此眼睛才能够去寻找喜欢看的东西~而不去看那些不喜欢看的东西。这就是说:六内处这个根在六外处的环境中具有一个非常宽阔的外延~能够引出许许多多的六识。 再拿眼做例子。有了眼就能够看~看就能够看到大千世界中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和景致~使人得到了各种各样的感识。这些各种各样的感识在人的意识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结果~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对于喜欢看到的颜色和景致~意识就指挥着人的其他器官去追逐~而对于那些自己不喜欢看到的颜色和景致~意识又指挥着人的其他器官去躲避。对所有这些喜欢的或不喜欢的感识都是通过人的六内处,眼、耳、鼻、舌、身、意,得到的~又是进一步通过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来指挥行动的。 再回到“隐世”的主题上来。隐世的人要想去隐世~去避世~去断绝与社会的联系~做什么呢,我想他们一定是想躲避什么~又极力想去得到什么。想通过与世隔绝的办法来得到某种结果~一定是因为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已经感觉到有什么东西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伤害~他们要想去躲避一下~休整休整~或者永世 不再与人间社会同伍。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人~如果他想去“隐世”~就一定有想避世的原因~而这些原因一定是各种各样的~有因为躲避不想看到的东西的~也有躲避不想身触的人或事~也有躲避不想听见的声音的等等。 但是~隐世者在隐世之前~六内处是否做好了准备~六识是否达到一种非常清楚的意识~使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做到六内处不为六外处所动~这才是能否“隐世”~或者说能否成功“隐世”的关键。只有对自己的需求得到清晰的结论~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一个人才能避免一时的心血来潮~使自己的的六内处处于静的状态~才真正做到离世、隐居、绝俗。 实际上从历史上记载的许许多多“隐者”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隐者”都能够成功“隐世”的。许多人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那些“六内处”~所以根本就熬不住“绝俗”的生活。比如说:有的人因为不想得到某种“眼触”而躲进深山隐世~但是他却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身触”之需要~所以不用几天他就会熬不住“身触”的需要而败出深山老林~一次“隐世”就可能这样失败了。,待续,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隐”学探幽,二, 现在就进入“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主要论题了。老话为什么要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呢,我想那些自认为能够成为隐者的人~如果他是选择了“隐于野”~那么我想他对 自己的“隐世”之念也不会有什么自信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并不能控制自己某一方面的“内处”~只好到深山老林之中~没有交通工具~没有人烟~使用环境隔绝的办法来隐世。但是很多人也没想到尽管使用了环境隔绝的办法~也还是不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只能在实在熬不住的时候铩羽而归了。 我以为任何人对自己“六内处”欲望的控制能力~永远不要估计过高~特别是那些不能选择“隐于市”的“隐者”~更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控制能力~也不要拿什么“隐世”来骗自己或者骗别人。 其实“大隐隐于市 ”的“大隐们”所以能够大隐~就是他们有足够的定力~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拒绝环境对自己的一切诱惑~能够抵制来自内心的所有欲望~这就是大隐们能够隐于市的能力所在。 从另一方面讲~凡是能够有定力的人都是有不凡经历的人~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经历过“六内处”的各种欲望能够给他们带来的生命体验。好的坏的~看似好的其实是坏的~看似坏的其实是好的~不好不坏的等等生命体验都已经知道的人才能够有足够的定力~应付环境和欲望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诱惑。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自问一下~有这样的定力否, 我鄙视那些似懂非懂~经常拿一些看似看破红尘的大话来骗人或骗己的人的伎俩。…………,待续, 2005年2月10日 特隐隐于家—— “隐”学探幽,三, 这几天我又深入地想了一个问题~觉得很有意思。老话说的是“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我觉得这样说还不够~应该加上一个“特隐隐于家”这样说这个命题才完整。 其实~一个人生活的环境无非就是自己周围的那么一块地方~接触的人无非就是那么多的人~细想想在自己一生中~最难相处的人是什么人,最难相处的环境是什么环境~就明白了。一个人在家里呆得不舒服~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离开家~到单位去~到大街上去~到能够散散心的地方去~这是哪儿~是“市”。如果一个人在“市”这个环境都不能呆了~那就开始要找“野”了。所以从难度上来说~一个人的最难呆的地方~首先是“家”~其次是“市”~最后才是“野”。从相关的人来说~呆在一起最多的人是家人~这是一些用几十年的关系连在一起的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离也离不了~分也分不开~但是这种关系隐藏的裂纹也最深~互相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也最难。这就是家庭关系的最难处理的地方。其次是市面上的人~市面上的人互相之间的关系不那么紧密~发生的矛盾在一般人来也不至于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除非那些政治人物~他们已经把家的范围扩大到一国~一个大单位的范围里了,~所以只要还可以躲避一下~就能比在家里连躲都躲不了的处境好很多。今天我不喜欢到这里~明天我就可以到那里~总之我能够去的地方要比在家里躲都没有地方躲的处境好很多。当然最后我在社会上这个环境都不能呆了~跑到“野”地去了~已是躲得最远的了。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低层次的隐是到“野”的隐~次高的人能在“市”中隐~最高阶的隐是在“家”里就可以隐的人。这就是说他的境界已经可以应付所有的人~不管这个人是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还是和自己有各种各样的亲密关系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生活的人在我看来才是修炼的最好的人~最不为外界所动的人。2005年3月19日 再来说说“隐”的内容~从这一方面来说可以分成四个类型: 一是隐于天~天地~自然~地震~海啸~刮风下雨~这一切都不在话下~对于要隐的人来说都不在乎~一蓑风雨任凭生, 二是隐于国~人都在一国中生生死死~国之尚存~人可苟活~国之不存~人无体面。所以要隐之人对国的存与不存已不在乎, 三是隐于人~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生一大支柱。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交往圈~这个人圈构成了每一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离开了这个人圈~人的精神生活就有可能陷入崩溃。如果有什么认真地能够隐于人圈~那么它的精神控制力可谓极强。 四是隐于家~家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亲情所在~活着有家人在旁~一切尚可忍耐~离开家是人生的一大难事~要隐之人已能将家人之好赖放之心外~与己无关~这是更大之一隐, 五才是身隐~人之身乃活之根本~有身才是活~身都不在乎了~随他存与不存~才是一个真正的大隐。2005年4月2日 关于“隐”~隐什么呢,我想了许多“隐”的内容: 比如:隐是为了躲开不想见到的人和事, 又可以说:隐是为了表达一种对人和事的看法~不理睬当事人的想法~但自己还是有自己看事的标准, 还可以说:隐是为了表达一种无视任何人的想法~随风飘荡~没有任何自我的好与不好的标准~全然是自然而然。这是禅:2014-7-17 一切诱惑不为所动之隐—— “隐”学探幽,四, 写了前两篇~觉得意犹未尽~还应该加点什么,前面说的“隐”都是针对人与人的关系来说的~隐去人与人的接触是核心的内容。如果说一个人还有需要“隐”而相对的~恐怕就是自己了。自己要“隐”~隐什么呢,隐去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欲望~达到无欲无念的境地也是隐居者的一种位阶。 人活在世上~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凡是人间能够享受到的欲念~能够我都享受到了,凡是人间能够享用到的物用我都受用过了,最后一次享用就是死亡~这也没有一个人能够躲过。 其实~人与人为什么难处~就是因为人与人的享用水平不同引起的。有的人享用到了~我却没能享用~不平:别人有的~我却没有~不平!不平则鸣~则斗。鸣而不得~斗而不胜~就气~就恼。实在不行了~只好避之~躲之~称其为“隐”。眼不见~心不烦嘛。 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衡量“隐者”的水平~也有一比。 定力最差的人只能够对人间的一切享用避之不见。什么都看不见~才能够心平气静~安身立命的人一般只能到深山野岭之中去生活~谓之“小隐隐于野”。 定力稍好一点的人可以“隐于市”。因为这样的人与人的接触毕竟要远一点~隔着一个家~别人吃什么享用什么不在眼皮底下~有一种距离感~所以只要可以在家里隐蔽起来就可以了。隔山看影~还能够把持得住者~是个“大隐”。 定力最好的人才能够做到“隐于家”。这个人能够在任何场合,街 市上、单位里、家居中,对一切声色犬马做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嗅之不觉”~一切诱惑不为所动~专心享用自己确定了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人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特隐”。 2006年6月4日
本文档为【关于“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细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13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