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举报
开通vip

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为最常见得神经上皮性肿瘤,据文献报道占颅内肿瘤得13—26%,占胶质瘤的21.1—51.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 2:1。星形细胞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而发病高峰在31—40岁,故多见于青壮年。星形细胞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一般成人多见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幕下。 (一)病理 肿瘤位于白质内,呈浸润性生长,实性者无明显的边界。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外生长可侵及皮层,向内可破坏深部结构,亦可经胼胝体超过中线侵犯对侧大脑半球。肉眼观察质地灰白色或灰红色。质地多较硬。约半数左右肿瘤呈部...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为最常见得神经上皮性肿瘤,据文献报道占颅内肿瘤得13—26%,占胶质瘤的21.1—51.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 2:1。星形细胞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而发病高峰在31—40岁,故多见于青壮年。星形细胞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一般成人多见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幕下。 (一)病理 肿瘤位于白质内,呈浸润性生长,实性者无明显的边界。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外生长可侵及皮层,向内可破坏深部结构,亦可经胼胝体超过中线侵犯对侧大脑半球。肉眼观察质地灰白色或灰红色。质地多较硬。约半数左右肿瘤呈部分囊性变,囊液淡黄透明。蛋白含量较高,静置易自凝,称为Froin征阳性。囊性变的肿瘤称为“囊在瘤内”。而位于小脑的星形细胞瘤常为一个大的囊,囊壁上有肿瘤结节,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及神经胶质纤维构成,因此只切除肿瘤结节即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此种我们称为“瘤在囊内”。 根据病理形态,星形细胞瘤分为3种类型,即原浆型、纤维型和肥胖细胞型。 1)原浆形星形细胞瘤: 是最少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见于大脑,多位于颞叶。质软。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体积较大,胞浆饱满。核呈圆形,大小一致,核分裂少见。细胞的形态和分布都很均匀,填充于嗜酸性间质中,无胶质纤维。肿瘤常有变性,形成囊肿。 2)纤维型星形细胞瘤: 最常见,在儿童多见于小脑、脑干,在成人 多见于大脑。由纤维性星形细胞构成,分化好,生长慢。肿瘤质地坚韧,有时状如橡皮。 3)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这类肿瘤生长较快,比较少见。大多位于大脑半球。肿瘤呈灰红色、质软,呈浸润性生长。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又称为恶性星形细胞瘤,肿瘤细胞间变程度在星形细胞瘤与多行性胶质母细胞瘤之间。WHO分级为?级。主要见于大脑内,瘤体较的较大,有时侵犯几个脑叶或超过中线侵犯对侧大脑半球。瘤组织色灰红,质较软,在脑内浸润性生长,有囊性变和小灶性出血或坏死灶。瘤细胞密集,核形态不同,染色体深染,核分裂多见。 附WHO分级 WHO分级 WHO命名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 多行性胶质母细胞瘤 (二)临床表现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2年,有的可长达10年。临床症状包括一般症状和局部症状。前者主要起决于颅内压增高,后者起决于病变部位和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特性。 一般症状:肿瘤的不断生长占据颅内空间或者阻塞脑脊液循环通 路,造成脑积水和脑水肿。脑脊液回流吸收障碍等均可造成颅内压增高。(正常颅内容积比脑组织约大10%,当脑体积增加8—10%时尚可能无颅高压症状出现,而当颅内占位病变占据150?以上的容积时即可能产生相应的颅高压症状。)大脑半球的星形细胞瘤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多数先出现由于肿瘤直接破坏所造成的定位体征和症状,随后又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小脑的星形细胞瘤由于较早地影响脑脊液循环通路,多先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脑干的星形细胞瘤进展快,病程短,早期出现颅神经损害和锥体束征,而颅内压增高症状常出现于晚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头颅扩大和生命体征的改变。 局部症状: 1)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 约60%有癫痫发作。肿瘤接近脑表面者易出现癫痫发作,有些病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可于数年后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局灶症状。癫痫发作的形式与肿瘤部位有关,额叶多为大发作,中央区及顶叶多为局限性发作,颞叶肿瘤可出现沟回发作或精神运动性发作。额叶肿瘤侵犯范围广泛,特别是侵及胼胝体至对侧半球者常有精神症状,表现为淡漠、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定向能力及计算能力下降等。在额叶后部前中央回附近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对侧偏瘫。在顶叶下部角回及缘上回者可有失读、失算、失用及命名障碍。在颞枕叶累及视觉通路者可能幻视或视野缺损。约有20%病人无局部症状。肿瘤发展至晚期,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2)第三脑室星形细胞瘤: 不多见,约占脑星形细胞瘤的3%。病人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当肿瘤侵及下丘脑及视神经交叉,产生尿崩、肥胖、偏盲等症状。 3)视神经星形细胞瘤: 约占脑星形细胞瘤2%,几乎都发生于儿童,主要症状为视力减退、眼球向外、向下突出。发生于颅内者可有不规则的视野缺失。眼底检查多为原发性神经萎缩。晚期可出现垂体下丘脑功能障碍及脑积水。X线视神经孔摄片可见病侧视神经孔扩大。CT可见视神经呈梭形肿大,位于眶内或颅内,有时呈哑铃状。 4)脑干星形细胞瘤: 占脑星形细胞瘤的2%,大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病变多位于桥脑,早期出现患侧颅神经麻痹及对侧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肿瘤发展至两侧时,则出现双侧体征。CT上可见脑干增粗,左右不对称及出现低密度或混合密度的肿瘤病灶。 5)小脑星形细胞瘤: 占脑星形细胞瘤的25%。60%位于小脑蚓部和第四脑室,40%位于小脑半球。病人多属儿童或青少年,男女之比为2:1。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者表现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并有眼球震颤、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等。肿瘤位于小脑蚓部者主要表现为身体平衡障碍,走路摇晃、站立不稳。有时于小脑肿瘤可见构音障碍及暴发性语言,也可见颈项强硬及强迫头位。小脑星形细胞瘤常有囊变。在CT上,肿瘤的实质部分呈低或低等混合密度病灶,造影剂强化后增强为高密度,而囊腔部分不强化,始终为低密度影。囊壁部分可呈环形或弧线状增强。 6)丘脑星形细胞瘤:?病变对侧肢体轻瘫;?病变对侧半身感觉障 碍(以深感觉为主);?病变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同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病变同侧舞蹈性运动 (三)辅助检查 1)CT检查:呈低密度影,多数病灶周围无水肿带。 2)MRI检查:T1加权像呈混杂信号或以低信号为主;T2加权像信号呈高信号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少支胶质细胞瘤 多位于白质内,呈浸润性生长,生长较为缓慢,常见瘤内有钙化。无钙化者发生囊性变不易与星形细胞瘤相鉴别。?血管网织细胞瘤万幕下小脑半球,可有囊性变,增强后瘤体极度均匀增强。?胶质母细胞瘤多发生大脑半球白质内,浸润性生长,生长快,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早、明显,瘤体常侵及多个脑叶。?转移瘤有原发灶,常见肺癌、胃肠道癌、乳腺癌,影象学特点:瘤体小,周围水肿明显 (五)治疗及预后 大脑半球浅表的星形细胞瘤可用手术切除,肿瘤位于深部者可作部分切除加减术。视神经胶质瘤可经额开颅,打开眶顶和视神经管,切除肿瘤。脑干肿瘤有囊性变者可在显微手术下作切除术,伴有阻塞性脑积水者可作分流术。浸润性的实质性小脑星形细胞瘤手术原则同大脑半球表浅部肿瘤。局灶性囊性小脑星形细胞瘤如有巨大囊腔和偏于一侧的瘤结节等,小脑星形结节切除,囊壁不必切除。手术后给予 放射等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及复发时间。 平均复发时间为2.5年,平均生存3年左右;5年生存率为14%~31%。幕下者较幕上者预后好,5年生存率达50%~57%,肿瘤如能较彻底切除,术后进行系统的综合治疗,可恢复劳动力并长期生存。治疗脑瘤的方法西医多以 X刀、光子刀联合放、化疗为主,但这些方法的适应症非常局限,且属创伤性疗法,术后多易复发和转移。化疗药物则很难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病灶局部,无法达到治疗目的。普通放疗多不尽人意,常引起颅神经放射性损伤,放射性脑坏死等副作用。 (六)护理要点 1.注意观察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的性质和部位、持续时间;呕吐的性质、量。 2.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时要有专人看护,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防止意外发生。 3.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及发作类型,按时服抗癫痫药。 4.患者有视力障碍时加强看护。 5.对出现失语的患者采取有效沟通方式及语言训练。
本文档为【星形细胞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