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药笔记

天药笔记

举报
开通vip

天药笔记1 总论 重点:提取分离 提取分离方法:重点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以前叫:植物化学、中草药成分化学、中药化学 1.1 绪论----听听就行 1.1.1 历史:中药:TCM;世界第一部药典:唐本草;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 1.1.2 研究内容:有效成分:中药临床疗效的成分;生理活性成分:药效试验或生物活性试验;无效成分或非生理活性成分;有、无效其实是相对的,如抗癌有效,引产无效 1.1.3 天然产物结构类型:鞣质类(多元酚类化合物),分可水解鞣质(酸和...

天药笔记
1 总论 重点:提取分离 提取分离方法:重点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以前叫:植物化学、中草药成分化学、中药化学 1.1 绪论----听听就行 1.1.1 历史:中药:TCM;世界第一部药典:唐本草;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 1.1.2 研究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有效成分:中药临床疗效的成分;生理活性成分:药效试验或生物活性试验;无效成分或非生理活性成分;有、无效其实是相对的,如抗癌有效,引产无效 1.1.3 天然产物结构类型:鞣质类(多元酚类化合物),分可水解鞣质(酸和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缩合鞣质(不可水解),新型鞣质(含前两者),极性大,分子量大,溶于水,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与高铁盐反应产生蓝黑色反应,(与生物碱盐产生沉淀----很多,不重要);除去鞣质:加入足量的明胶溶液 鞣质----了解 其他类:有机酸、甾醇类、蛋白质和酶(溶于水,不溶于醇)、氨基酸、油脂和蜡(易溶于石油醚)、植物色素(脂溶性、水溶性)、树脂(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无机盐 一般溶解规律:强亲脂性:脂类、脂溶性色素、萜类 一般亲脂:游离生物碱、各类成分苷元 亲水性:生物碱盐、苷类、鞣质、糖、氨基酸、蛋白质和酶、有机酸、无机成分 1.1.4 脂类、色素、萜类:溶于石油醚等亲脂性溶剂,不溶于水 1.1.5 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可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 1.1.6 生物碱盐:易溶于水,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 1.2 生物合成----了解,记住四种途径,其起始物质,主要合成化合物 知道植物体内有各种各样的酶促反应,从而导致性质千差万别 1.2.1 一次代谢与二次代谢。 1.2.1.1 一次代谢:维持植物机体生命基本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绿色植物中 1.2.1.2 二次代谢:对维持生命活动不重要,并非在所有植物体中发生。天药:二次代谢产物 1.2.2 常见的基本单位:C2单位(醋酸),C5单位,C6单位,氨基酸单位(生物碱,比较重要),复合单位 1.2.3 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甲戊二羟酸途径:合成萜类、甾类化合物。其余途径形成苯环。 1.2.3.1 醋酸-丙二酸途径:合成 脂肪酸类(饱和偶数脂肪酸);酚类;蒽醌类 1.2.3.2 甲戊二羟酸途径(MVA途径,甲瓦龙酸途径,有异戊烯骨架),萜 1.2.3.3 莽草酸途径及桂皮酸途径:合成C6-C3骨架化合物(苯丙素、香豆素、木质素)和C6-C3-C6骨架化合物(黄酮)。 1.2.3.4 氨基酸途径:生物碱类 1.2.3.5 复合途径(看看就行) 1.3 提取分离----重点:知道溶剂法常用溶剂极性、可以纯化分离哪些成分 1.3.1 提取方法:(知道各方法的原理) 1.3.1.1 升华法 原理 应用:用于有升华性的成分的提取,如茶叶中的咖啡因 1.3.1.2 水蒸气蒸馏法 应用于能随水蒸气蒸馏且不溶于水的成分,主要用于挥发油的提取(萜类和挥发油) 1.3.1.3 溶剂提取法(非常重要 常用溶剂---重要)原理:相似相溶 p.ether:石油醚,混合溶剂,分30-60℃、60-90℃(常用)、90-120℃;正丁醇常用于萃取;甲乙醇是很好的有机溶剂,甲醇的提取效率更高一些。按极性由小到大进行萃取。石油醚脱脂:得色素、挥发油等。乙醚/氯仿得苷元、生物碱等。萃取时按脂性由高到低。 1.3.1.3.1 卫生酒精/回收溶剂 1.浸膏1 2.石油醚(色素、挥发油)2.水 3.乙醚/氯仿(生物碱、有机酸、苷元) 3.水 4.乙酸乙酯(单糖苷、少糖苷) 4.水 5.正丁醇(多糖苷) 5.水(无机盐、糖类) 1.药渣 2.EtOH 3.浸膏2 3.药渣(+水) 4.浸膏三+药渣 1.3.1.3.2 溶剂的选择:对所需成分溶解度大,其他成分溶解度小 1.3.1.3.3 常用煎煮、回流、渗漉法提取 1.3.1.3.4 常用提取液浓缩法:(有机溶剂不能蒸法) 1.3.1.4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知道原理就行)适合于提取富含挥发性物质 1.3.2 天然药物分离精制方法----知道原理,吸附(硅胶、聚酰胺----知道其影响因素及顺序,特别重要)、离子交换树脂、分配色谱、凝胶过滤。掌握原理、洗脱顺序、适用物质。主要掌握色谱法 1.3.2.1 根据溶解度不同:结晶、重结晶(原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溶剂的选择:所需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小,其余成分变化不大);酸碱法(成盐时溶解度大,游离时溶解度小,用于分离生物碱、有机酸、酚类等化合物);沉淀法(水提取液+醇;醇提取液+水;甲醇溶液+乙醚/丙酮) 1.3.2.2 根据分子大小不同:凝胶滤过法(原理、影响Rf的因素):大分子不进入颗粒,先流出;小分子进入,后流出。最常用的为葡聚糖凝胶:型号G-10、20……数字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吸水量,数值越大,孔径越大,用来分离亲水性糖、苷等;LH-20,G-25羟丙基化得到,用来分离亲脂性大的成份,如苷元、黄酮等,洗脱剂:甲醇-水。 1.3.2.3 根据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 1.3.2.4 根据吸附性差别: 1.3.2.5 根据解离程度不同:离子交换树脂法,用于分离酸碱化合物,上有磺酸基,分母核与离子交换基团,根据离子交换基团分为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适合于能成离子的化合物。 1.3.2.6 根据沸点不同:分馏法(主要用于挥发油)、制备衍生物法 1.3.3 色谱按操作分 1.3.3.1 薄层色谱(TLC):用于质量控制、成份检测等;酸碱薄层、络合薄层、荧光薄层等;展开方法:一次展开、双向展开、连续展开、径向展开等; 1.3.3.2 柱色谱:用TLC寻找柱色谱条件 1.3.3.3 纸色谱:属于分配色谱 本节思考题: 1.天然药物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哪些?简述原理及适用范围 2.溶剂法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3.吸附色谱(硅胶、聚酰胺)、分配、大孔吸附树脂、凝胶过滤、离子交换色谱的分离原理、适用的化合物类型、溶剂系统的选择、化合物的洗脱规律? 1.4 结构鉴定----重点 1.4.1 纯度检查:熔点(越纯越高)、晶形、TLC、HPLC(越纯峰形越对称) 1.4.2 测定物理常数:沸点、比旋光度、折光率、熔点 1.4.3 对于已知化合物:与标准品对照:共薄层(三种以上系统)、共熔点(待测物和对照物)、共红外。也可以不与标准品对比:波谱。对于未知化合物:1.确定分子式、分子量:元素分析、质谱等。2.功能基、基本骨架和结构式确定:1.定性反应.2.反应薄层等。 1.4.4 确定分子式、高分辨质谱(直接给出分子式) 1.4.5 主要波谱方法:要求各谱作用(能判断什么?结合各章) 1.4.5.1 紫外:电子共振,测定分子内的共轭系统,通过改变溶剂判断特殊基团,判断黄酮类化合物骨架类型 1.4.5.2 红外:化学键振动,判断功能基,通过指纹区是否相同判断化合物是否相同 1.4.5.3 质谱:判断质量数,通过碎片峰判断,常用方法: 1.4.5.3.1 电子轰击质谱(EI-MS):适用于化合物结构稳定、易汽化的小分子,分子离子峰相对弱、碎片峰相对强 1.4.5.3.2 场解析电离质谱(FD-MS):适用于难挥发、热不稳定成分 1.4.5.3.3 快速原子轰击电离质谱(FAB-MS): 1.4.5.4 核磁-H:各H化学环境不同,通过化学位移(相对TMS)、峰面积、耦合常数判断结构 1.4.5.5 核磁-C:常用噪音去偶谱(也称全氢去偶、宽带去偶,其中所有C信号均作为单峰出现) 1.4.5.6 其他常用核磁共振技术(了解):DEPT谱(区别伯仲叔季C);1H-1H COSY(找到耦合片断);13C-1H COSY(找到相关信号);HMBC(给出远程C、H关联) 1.4.5.7 旋光谱(了解):cotton效应(有峰有谷的谱),正性、负型、复合cotton效应 2 糖和苷类 每章的显色反应都是重要内容 糖:sugar saccharide多羟基的醛或酮 2.1 单糖的立体化学(半缩醛特殊,记住葡萄糖与鼠李糖Rha的结构,会写会认,不要求五碳糖的构型,绝对构型要分清,端基取代基分清) 2.1.1 记一下 重要 绝对构型:Fisher中,距离羰基最选的手性碳上的羟基向右则为D构型,向左为L构型;Haworth:距离一位最远的手性碳上的取代基向上为D,向下为L。 2.1.2 重要,记 一对上下(或者左右)称为端基差向异构体。一位上的取代基与最远端手性碳上的取代基同侧则为β构型,异侧为α构型。 2.2 糖和苷的分类(给糖能认类型即可,双糖、多糖、低聚糖的定义要知道,常见低聚糖名称要知道,活性要知道) 2.2.1 单糖 2.2.1.1 五碳醛糖 2.2.1.2 六碳醛糖 2.2.1.3 六碳酮糖(1位有H则为还原糖,否则为非还原糖) 2.2.1.4 甲基五碳糖 2.2.1.5 支链糖 2.2.1.6 氨基糖 2.2.1.7 去氧糖(强心苷中) 2.2.1.8 糖醛酸(难水解,皂苷中) 2.2.1.9 糖醇 2.2.1.10 糖的磷酸酯 2.2.2 低聚糖(寡糖) 2~9个单糖构成,非为还原糖(1位上有游离H)与非还原糖 命名略知 2.2.3 多糖 polysaccharides 十个以上单糖聚合。均多糖(同种单糖组成的多糖)、杂多糖(由两种以上单糖组成的多糖)概念。以下看到名字知道是多糖就行,要知道哪几种有活性 2.2.3.1 知道即可 植物多糖 2.2.3.1.1 淀粉,(1α→4)-D-Glcp。分糖淀粉、胶淀粉。淀粉(淀粉酶,amylase)糊精(dextrin)麦芽糖(maltose)葡萄糖。碘显色:聚合度4-6(无色),12-18(红色),(紫色),(紫红色),〉50(蓝色),可用于区分两种淀粉 2.2.3.1.2 纤维素(1β→4)-D-Glcp 2.2.3.1.3 其他葡聚糖 2.2.3.1.4 果聚糖 果糖:酮糖,所以通过2位连接 2.2.3.1.5 半纤维素 2.2.3.1.6 树胶 2.2.3.1.7 粘液质、粘胶质 2.2.3.2 动物多糖 2.2.3.2.1 糖原 2.2.3.2.2 甲壳素 2.2.3.2.3 肝素 两种二糖单元A和B组成,氨基糖 2.2.3.2.4 硫酸软骨素,氨基糖 2.2.3.2.5 透明质酸:酸性粘多糖。关节液、玻璃体、皮肤等中 2.2.4 苷类:由汤或糖的衍生物以及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糖苷键形成。期中非糖物质称为苷元。命名:末尾in/oside。 2.2.4.1 苷的分类:按构型:α、β苷。按苷键原子:O(知道以下是氧苷即可:醇苷、酚苷、氰苷、酯苷、吲哚苷)、S(萝卜苷)、N(巴豆苷)、C(黄酮类、蒽醌类)苷。用于区分水解反应的难易,分类与化学性质相关。 2.2.5 复习题 2.2.5.1 写出β-D-glc和α-L-rha的结构 2.2.5.2 给出几种常见双糖和多糖的名称,并说明这些多糖的生物活性。 2.2.5.3 解释下列名称的含义:端基碳、均多糖、杂多糖 2.2.5.4 按成苷原子不同苷分为四类。简述其名称并各举一例说明。 2.3 糖的理化性质 2.3.1 形态、性状、溶解度 2.3.1.1 单糖:溶于水、醇;无色结晶 2.3.1.2 低聚糖:溶于水、醇 2.3.1.3 多糖:溶于热水,不容于醇 2.3.1.4 苷:溶于稀醇、热水。热水煎煮,趁热过滤 2.3.2 旋光 需要了解 主要是糖端基碳原子构型造成 △[M]=[M]D苷-[M]D苷元 2.3.3 化学性质 2.3.3.1 氧化反应:过碘酸氧化反应,与邻二羟基结构(邻羟氨、邻羟烃等类似结构亦可) 可用于判断成苷位置等很多信息 2.3.3.2 糠醛形成反应。Molish试剂(浓硫酸和α-萘酚)很重要、一定要记,重点内容,TLC显色剂(邻苯二甲酸和苯胺)原理类似于Molish 2.4 苷键的裂解(鉴别时用),方法如下:知道有那些方法,掌握酸碱酶smith 2.4.1 酸催化水解,难易程度=质子化难易程度。N﹥O﹥S﹥C(基本不水解)。呋喃﹥吡喃。C-5-R:5-H2﹥5-CH3﹥5-CH2OH﹥5-COOH(难水解)。了解一下:强、弱酸、两相酸(强酸溶液,加入二氧六环,因为苷元亲脂性,脱离后即进入二氧六环层)水解 2.4.2 碱催化水解:酯苷、酚苷,了解一下 2.4.3 酶催化水解 用来判断结构 特异性、专属性、条件温和。苷元结构不稳定时用 2.4.3.1 麦芽糖酶:α-D-葡萄糖苷键 2.4.3.2 杏仁苷酶:β-六碳醛糖苷键(β-D-葡萄糖苷键) 2.4.4 Smith裂解法(过碘酸裂解):条件温和,得到原生苷元。主要用于C苷(酸碱酶对C苷均无效) 2.4.5 乙酰解,看看就行 2.4.6 糖醛酸苷的选择性水解(详见皂苷一章) 2.5 糖(单糖)的核磁共振 2.5.1 H-NMR:掌握:端基质子信号大致位置 通过耦合常数判断构型 2.5.1.1 化学位移 端基(一位)质子信号:δ4.3-6.0;糖环质子信号:δ3左右;羟基氢信号是否出现看溶剂(可能与溶剂交换),δ5左右。通过5左右的信号判断糖的种类和个数。 2.5.1.2 端基质子耦合常数J1(1、2位) 90度小,180度大 2.5.2 C-NMR 知道端基碳信号,苷化位移,端基碳的一级耦合常数 2.5.2.1 化学位移 端基碳:δ100左右,依据此判断糖的数目;其他碳δ60-80。 2.5.2.2 苷化位移:糖端基碳及苷元的α-C向低场移动,β-C向高场移动(黄酮类化合物例外)。用途:判断糖成苷的位置。 2.5.2.3 端基碳耦合常数(掌握):对于吡喃糖1JC1-H1:β苷:160-165Hz,α苷:170-175Hz。从而确定苷键构型。呋喃糖则不行(糖多为吡喃糖) 2.6 糖链的结构测定 2.6.1 纯度测定(纯的化合物才能用于鉴定)了解,非重点 单糖:TLC、PC、HPLC;多糖(不是单一化合物,是一定分子量范围的混合物) 2.6.2 分子量测定(了解,非重点) 单糖、低聚糖、苷类:质谱、高分辨质谱;多糖…… 2.6.3 单糖的鉴定(种类、比例) 全水解:PC或TLC检出单糖的种类;显色后TLC扫描:单糖分子比;GC(气相)或HPLC(高效液相):定性定量。 2.6.4 糖连接位置的测定:甲基化分析法;Smith裂解法;全乙酰化物1H-NMR;13C-NMR苷化位移 2.6.5 糖链连接顺序的确定:部分水解法(酸碱酶);Smith;质谱分析;自旋晶格驰豫时间;HMBC和NOE 2.6.6 苷键构型的确定 酶解法;核磁共振;旋光度 2.6.7 糖链结构研究实例 2.7 糖和苷的提取分离 2.7.1 多糖和苷的提取 溶剂:水或稀醇、醇(看教材介绍)。 2.7.2 提取时注意,记一下,破坏或抑制酶的方法:采集新鲜材料,迅速加热干燥,冷冻保存,用沸水或60%以上的醇提取,先用碳酸钙拌和后再用沸水提取。提取过程中避免接触酸碱,以免苷水解。 2.8 复习思考题 作业:看书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多糖纯化、分离的方法 3 苯丙素类 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位的天然成分(苯环连三个直链碳) 莽草酸途径合成 分类:苯丙酸及其衍生物、香豆素、木脂素、木质素 以后各章掌握各类化合物结构、分类、波谱特征、活性化合物及其功能 3.1 苯丙酸及其衍生物 3.1.1 结构 桂皮酸、咖啡酸、阿魏酸等等;绿原酸(记住,活性好,金银花中) 3.2 香豆素 记住结构母核(邻羟基桂皮酸内酯) 3.2.1 生理活性:抗菌(秦皮中七叶内酯)、光敏(呋喃香豆素外敷、内服后经日照,使皮肤色素沉着)、平滑肌松弛、抗凝血(双香豆素抗凝血活性)、肝毒性(黄曲霉素致癌) 3.2.2 结构类型:只在苯环上有取代基,绝大部分有7-OH。 3.2.2.1 简单香豆素:伞形花内酯 、七叶内酯 (记结构)。线形、角形。 3.2.2.2 呋喃香豆素 补骨脂素 3.2.2.3 吡喃香豆素 3.2.2.4 其他香豆素(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 3.2.3 性质 3.2.3.1 物理性质:具香气。紫外光下显蓝色荧光,遇碱荧光加强。易溶于乙醇、乙醚、乙酸乙酯、氯仿,不溶、难溶于水 3.2.3.2 化学性质 3.2.3.2.1 内酯性质和碱水解性质,记住。稀碱液中渐渐水解呈黄色溶液,生成顺式邻羟桂皮酸的盐。如加热长时间,则有可能变为反式,无法变回原来的香豆素。可用此进行纯花分离 3.2.3.2.2 显色反应(记住): 3.2.3.2.2.1 有荧光,碱液中荧光加强 3.2.3.2.2.2 异羟肟酸铁反应:α-内酯结构与盐酸羟氨反应生成异羟肟酸,与铁离子呈紫色。此类化合物鉴别反应 3.2.3.2.2.3 Gibb’s反应,Emerson’s反应。酚羟基对位无取代则反应 3.2.3.2.2.4 FeCl3反应 酚羟基反应 了解 3.2.4 香豆素的提取、分离 3.2.4.1 提取 石油醚、苯、乙醚、乙酸乙酯、丙酮、甲醇依次提取 3.2.4.2 纯化 3.2.4.2.1 有机溶剂萃取,己烷/甲醇 3.2.4.2.2 酸碱分离法 3.2.4.2.3 高空升华和蒸馏法 3.2.4.3 分离 3.2.4.3.1 分步结晶法 3.2.4.3.2 色谱法:氧化铝色谱、硅胶色谱、凝胶过滤色谱、气相色谱、HPLC 3.2.5 香豆素的波普特征 3.2.5.1 荧光性质 了解一下 3.2.5.2 紫外光谱 主要判断共轭情况 知道有紫外吸收的储可能是黄酮类化合物也可能是香豆素类化合物 3.2.5.3 红外光谱 大概知道即可 α-吡喃酮羰基;芳环的双键;…… 3.2.5.4 1HNMR 3.2.5.4.1 香豆素母核 3、6、8-H高场,4、5、7-H地场。3-H=6.1~6.4,4-H=7.5~8.3,记住,很重要,J≈9.5。顺式双键JH较大。连氧在4.0以上,直接连苯环在3点几 3.2.5.5 13CNMR 记住羰基在160左右 3.2.5.6 质谱 -28 -28 3.3 木脂素类 掌握类型和生物活性 3.3.1 概念 3.3.1.1 定义: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C6—C3单体)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组成木脂素的单体:四种,了解一下即可 3.3.1.2 命名(大致上了解):左边的C6—C3单位编号1-9;右边的C6—C3编号1’-9’;双分子连接的桥头碳编号,均用最小数表示;前面冠以C3的构型、含氧官能团的位置、名称。要求可以根据名称写结构或者根据结构写名称 例: (8R,8’R)-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9-氧代-8,8’,9-O-9’木脂素。 3,3’-二甲氧基-4,4’-二羟基-△7,7’,8,8’-木脂素 3.3.2 结构类型(主要记住木脂素,其他了解,看到结构认识即可) 3.3.2.1 总说 3.3.2.1.1 木脂素:侧链β碳原子连接,以此为主 3.3.2.1.2 新木脂素:其他位置连接 3.3.2.1.3 苯丙素低聚体 3.3.2.2 木脂素 3.3.2.2.1 简单木脂素 3.3.2.2.2 单环氧木脂素(上有一氧环) 3.3.2.2.3 木脂内酯(成内酯环) 3.3.2.2.4 双环氧木脂贵素 3.3.2.2.5 环木脂素 3.3.2.2.6 环木脂内酯: 。记住鬼臼毒素,抗癌 3.3.2.2.7 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结构不需要记,但要知道其骨架) 3.3.2.3 新木脂素 3.3.2.3.1 联苯类(记住骨架) 3.3.2.3.2 降木脂素 3.3.2.4 多聚木脂素 3.3.2.5 杂木脂素 3.3.3 木脂素生物活性 3.3.3.1 抗肿瘤作用 3.3.3.2 保护肝脏作用 3.3.3.3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3.3.3.4 抗病毒作用 3.3.3.5 杀虫作用 3.3.3.6 毒鱼作用 3.3.4 木脂素理化性质 3.3.4.1 外观:无色结晶、不易结晶、不挥发 3.3.4.2 溶解性:游离的亲脂性,成苷后水溶性增加 3.3.4.3 光学活性 3.3.4.4 显色反应:无共同特征反应。只能用通用显色剂 3.3.5 提取分离 3.3.5.1 提取:乙醇、丙酮,提取浸膏用氯仿、乙醚抽取 3.3.5.2 纯化:醇液加苯 3.3.5.3 分离: 3.3.6 结构鉴定 3.3.6.1 紫外 判断双键情况、类型 3.3.6.2 红外 判断有无内酯环结构、内酯环的类型 3.3.6.3 H-NMR 3.3.6.3.1 环木脂内酯(芳基萘类) 3.3.6.3.1.1 3-羰基化合物:内酯环CH2δ5.32-5.52;H-1δ7.6-7.7;OCH3-1δ4.0-4.1 3.3.6.3.1.2 2-羰基化合物:内酯环CH2δ5.08-5.23;H-1δ8.3-8.7;OCH3-1δ4.3-4.4 3.3.6.3.2 联苯环辛烯型 通过芳环-H的信号判断结构 3.3.6.3.3 双环氧木脂素(知道,不要求掌握) 3.3.6.4 C-NMR不要求掌握 3.3.6.5 旋光色谱 不要求掌握 4 黄酮类化合物 4.1 概述 自然界中主要存在形式:1)与糖结合成苷;2)游离体。多具颜色 4.1.1 其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 4.1.1.1 定义: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原定义)。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的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系列的化合物(现定义,重点掌握)。C6-C3-C6的结构骨架。强调 4.1.1.2 生物合成 4.1.2 结构分类 强调 根据汇中央三碳链的不同(氧化程度、B环联结位置以及碳链是成环等特点)进行分类。掌握8类母核、英文名、代表化合物,看结构能认出是什么化合物 4.1.2.1 C环是否饱和 41131-41135八类化合物特殊记 不饱和 黄酮类(flavones) 木樨草素(luteolin) 饱和 二氢黄酮类 橙皮苷(hesperidin) 4.1.2.2 C3有无羟基取代 有 C环不饱和 黄酮醇类 槲皮素、芦丁 C环保和 二氢黄酮醇类 水飞蓟素 4.1.2.3 B环连接位置 C2连接 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 C3连接 异黄酮类(isoflavones) 大豆素(雌激素样作用) 4.1.2.4 中间三碳链是否成环 开环 查耳酮类(双键反式) 甘草查耳酮A。甘草:抗菌、抗炎 A环编号1’-6’,B环编号1-6 二氢查耳酮类 4.1.2.5 有无酮羰基 无 黄烷醇类(flavanols)记住结构 (+)-儿茶素。儿茶树:抗肝脏毒性 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阳离子状态存在,特殊记一下 矢车菊素(cyanidin) 4.1.2.6 其它,认识一下 鱼藤酮类 紫檀素类 橙酮类、异橙酮类、高异黄酮类(C6​-C4- C6)、山酮类(双苯吡酮类) 鱼藤酮,杀虫作用 紫檀素,抗癌,抗真菌 4.1.2.7 双黄酮类(biflavonoids):银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类治疗心血管疾病 4.1.3 常见取代基及存在形式 4.1.3.1 常见取代基 A:5、7;B:3’、4’。 4.1.3.2 存在形式 多以苷存在: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酰化糖苷、O-苷和C-苷 4.1.4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4.1.4.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芦丁、橙皮苷、槲皮素、葛根素 4.1.4.2 抗肝脏毒作用:水飞蓟素、(+)-儿茶素 4.1.4.3 抗炎作用 芦丁、双聚原矢车菊苷元 4.1.4.4 雌激素样作用 大豆素 4.1.4.5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木樨草素、槲皮素 4.1.4.6 泻下作用(致泻、营实) 营实苷A 4.1.4.7 解痉作用 异甘草素 4.2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4.2.1 理化性质 4.2.1.1 性状 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 4.2.1.2 光学活性 苷元:二氢黄酮(醇)、黄烷(醇)有旋光性,其余无。苷类:引入糖分子、有旋光性,多左旋。 4.2.1.3 颜色:取决于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OH、-OCH3)的种类、数目和位置。苯甲酰系统、桂皮酰系统。7-位或4’位引入助色团颜色加深。 4.2.1.4 溶解度 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水,苷元中引入羟基,水溶性增加;黄酮苷:溶于水、乙醇、甲醇等强极性溶剂中,难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糖链越长,水溶性越强 4.2.1.5 酸性与碱性 4.2.1.5.1 酸性——结构中的酚羟基,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取决于羟基的数量与位置。7,4’-二羟﹥7或4’ ﹥一般酚-OH(3’)﹥5-(形成分子内氢键) 4.2.1.5.2 碱性——弱碱性,γ-吡喃环上的1-氧上有未共用电子对 4.2.2 显色反应 掌握各反应应用情况:区分哪些化合物、有何现象。曾经考题:用何反应区分下列化合物 4.2.2.1 还原反应 4.2.2.1.1 盐酸—镁粉反应(鉴定黄酮最常用) 阳性反应:黄铜(醇)、二氢黄酮(醇),显橙红~紫红,少数紫~蓝 4.2.2.1.2 四氢硼钠反应(二氢黄酮专属反应) 阳性反应:紫色~紫红 4.2.2.2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与如下结构反应 4.2.2.2.1 铝盐 生产黄色络合物(黄色加深),用于定性及定量 4.2.2.2.2 铅盐 生成黄红色沉淀。醋酸铅:与邻二酚-OH或兼有3-OH,4-酮羰基或5-OH,4酮羰基结构的化合物作用;碱式醋酸铅:与一般酚-OH均可沉淀。用于化合物结构的鉴定及提取分离工作。 4.2.2.2.3 锆盐:与3-OH(后加枸櫞酸不退色)或5-OH(后加枸櫞酸退色)黄酮反应。 4.2.2.2.4 镁盐:醋酸镁甲醇溶液,用作显色剂。区别二氢黄酮类(紫外灯下有天蓝色荧光)与其他黄酮。 4.2.2.2.5 三氯化铁:其水溶液或醇溶液为常用的酚类显色剂 4.2.2.2.6 氯化锶(SrCl2):鉴定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阳性:绿色、棕色、黑色沉淀。 4.2.2.3 硼酸显色反应 区别5-羟基黄酮或2’-羟基查耳酮于其他类型黄酮区分。阳性:亮黄色。 4.2.2.4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4.2.2.4.1 NH3蒸汽,颜色加深,可逆;Na2CO3不可逆。 4.2.2.4.2 二氢黄酮碱性条件下开环变成查尔酮类(橙~黄色) 4.2.2.4.3 黄酮醇(加碱液)→黄色(通空气)→棕色,于其他黄酮区分 4.2.2.4.4 邻二酚OH或3,4’-二OH(加碱液被氧化)→(黄色→深红色→绿棕色,三者都有可能) 4.2.2.5 小结 盐酸—镁粉反应:区分黄酮(醇)、二氢黄酮(醇)与与其他黄酮类化合物 四氢硼钠反应: 区分二氢黄酮与其他黄酮类化合物 醋酸镁反应: 区分二氢黄酮(醇)与其他黄酮类化合物 锆盐-枸橼酸反应:区分3-OH或5-OH黄酮 氯化锶反应:  区分含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 硼酸显色反应: 区分5-OH黄酮、2’-OH查尔酮与其他黄酮类 三氯化铁反应: 区分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 4.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4.3.1 提取 ·溶剂选择 苷及极性稍大的苷元:丙酮、乙酸乙酯、乙醇、甲醇、水、醇—水加热提取;苷元: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等; ·粗提取物精致方法(粗分):溶剂萃取法、碱提取酸沉淀法、炭粉吸附法 4.3.1.1 溶剂萃取法 根据杂质极性不同,用不同溶剂萃取,萃取溶剂极性从小到大,水提醇沉。药材(加水或醇-水,加热提取)→提取液(浓缩,加3~4倍量醇)→沉淀/醇水溶液,醇水液(浓缩,回收醇,加水)→水液(用石油醚萃取)→石油醚层(液绿色、胡萝卜素)/水层,水层(加氯仿)→氯仿层(黄酮苷元)/水层,水层(加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层(极性大的苷元,极性小的苷)/水层,水层(加正丁醇)→正丁醇层(黄酮苷)/水层 4.3.1.2 碱提酸沉法 黄酮苷易溶于碱水,酸性条件下析出。槐花米粉末(加约6倍量水,煮沸,搅拌下缓缓加入石灰乳Ca(OH)2,调pH=8~9,并与杂质形成钙盐沉淀出去果胶等杂质,微沸20~30分钟,趁热抽滤;提取二次)→滤液(60~70度,浓盐酸调至pH=5,搅拌后静置24h逐渐析出,沉淀水洗至中性)→芦丁粗品 4.3.1.3 炭粉吸附法 用于苷类的精致,或脱酯溶性色素。药材甲醇提取物(分次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检查上清液有无黄酮反应,过滤)→滤液/吸苷炭末,吸苷炭末(依次用沸水、沸甲醇、7%酚/水、15%酚/醇洗脱,洗脱能力住家增强)→沸水/沸甲醇/7%酚水/15酚醇,7%酚水(浓缩,加乙醚)→乙醚(除酚)/水(黄酮苷) 4.3.2 分离 4.3.2.1 柱色谱法 4.3.2.1.1 硅胶柱色谱 主要用于分离苷元。分离苷元时:吸附色谱,氯仿-甲醇等混合有机溶剂做流动相。分离苷时:分配色谱,氯仿-甲醇-水(80:20:1)做流动相。 4.3.2.1.2 聚酰胺柱色谱:氢键缔合。吸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羟基的数目、位置及溶剂与聚酰胺或者黄酮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水﹤甲醇/乙醇(浓度由低到高)﹤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氨水(柱子再生时用),前两者使用最多。黄酮类化合物从聚酰胺柱上的洗脱顺序: 4.3.2.1.2.1 苷元相同,三糖苷﹥二糖苷﹥单糖苷﹥苷元 4.3.2.1.2.2 母核上增加-OH,洗脱速度减慢 4.3.2.1.2.3 羟基数目相同,羟基位置对吸附力有影响。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吸附力弱。具有羰基邻位OH﹥羰基对位OH 4.3.2.1.2.4 特殊记 不同类型黄酮流出顺序: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 4.3.2.1.2.5 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吸附力强。二氢黄酮﹥查耳酮;二氢黄酮﹥黄酮 4.3.2.1.3 葡萄糖凝胶柱色谱 常用SephadexG(分离黄酮苷,适用于水系统)和SephadexLH-20(分离黄酮苷和苷元,适用于水及有机溶剂系统)。洗脱剂:1.碱性水溶液,含盐水溶液;2.含水甲醇;3.含水丙酮(不可用纯丙酮或者氯仿,水解填料),氯仿-甲醇。机理:苷元:吸附作用,酚OH多,则洗脱速度慢;苷:分子筛作用,糖多,则洗脱速度快。 4.3.2.2 梯度pH萃取法 适用于酸性强弱不同的黄酮苷元的分离。7,4’-OH(溶于5%NaHCO3)﹥7-或4’-OH(5%Na2CO3)﹥一般酚-OH(3’-OH)(0.2%NaOH)﹥5-OH(4%NaOH) 4.3.2.3 根据特定官能团进行分离(了解) 具邻二酚羟基成分:铅盐法。 4.3.2.4 提取分离实例一:补骨脂种子(苯)→提取液(5%NaCO3)→碱液(HCl算化,氯仿萃取)→氯仿层(浓缩)→黄色固体(乙醇溶后拌聚酰胺,柱色谱),水洗→弃去/50%MeOH→补骨脂甲素/70%MeOH→补骨脂乙素 4.3.2.5 实例二:教材P187 4.4 检识与结构鉴定 4.4.1 色谱法的应用 4.4.1.1 纸色谱(PC) 分配色谱,适用于分离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类的混合物。常采用双向色谱——双向展开(第一向、第二向) 了解操作是怎么做的 4.4.1.1.1 对于黄酮苷:第一向展开剂:醇性溶剂,分配作用;第二向:水性溶剂,吸附作用。记住 4.4.1.1.2 黄酮苷元:醇性溶剂;亲脂性溶剂 4.4.1.1.3 花色苷元或苷元:含HCl或HOAc的溶剂 4.4.1.1.4 检测方法:UV灯下观察有色斑点、氨气熏;2%AlCl3溶液,UV灯下观察;1%FeCl3-K3Fe(CN)​6(1:1) 4.4.1.1.5 黄酮类化合物与Rf关系: 4.4.1.1.5.1 醇性系统,分配作用,故定相:滤纸上吸附的水分。Rf: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4.4.1.1.5.2 水性系统,吸附作用。Rf:双糖苷﹥单糖苷﹥苷元(原点),二氢黄酮(醇)﹥二氢查尔酮(不是严格的平面结构)﹥黄铜(醇)(平面结构,共轭好),查耳酮 4.4.1.2 薄层色谱(TLC) 4.4.1.2.1 硅胶薄层色谱(分离中小物质) 分离与鉴定弱极性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剂:氯仿-甲醇系统 4.4.1.2.2 聚酰胺薄层色谱 分离邗江记得黄酮苷及苷元 展开剂:乙醇-水, 4.4.2 紫外及可见光谱的应用 4.4.2.1 一般研究程序:测定试样在甲醇中的UV光谱;测定试样在甲醇溶液中加入各种诊断试剂的得到的UV及可见光谱;将苷水解或甲基化之后,测定苷元或其衍生物的UV光谱 4.4.2.2 黄酮在甲醇溶液中的UV特征:200~400nm间存在两个吸收带,峰带1位300~400nm(桂皮酰结构),峰带2为220~280nm(苯甲酰结构引起),记住相关结构。相对于位置峰型更重要 4.4.2.2.1 黄酮(木犀草素)、黄酮醇(槲皮素) 峰带1、2强度相似;两者UV光谱相似,但1的位置不同。1带:黄酮类-304~350nm;黄酮醇类(3-OH被取代)328~357nm;黄酮醇类(3-OH游离)253~285nm。分界线:350。带2240~285nm 4.4.2.2.2 取代基的影响 带1:整个母核氧取代程度越高(尤其B环),带1红移越大。带2:A环上带取代程度越高,红移越大。带2:B环取代基对峰位影响小,但影响其形状(见课件图)。母核上的羟基甲基化 4.4.2.2.3 查耳酮、橙酮类 查耳酮:带1-340~390nm,带1强峰,带2次强 橙酮(了解):带1 记查尔酮的结构编号 4.4.2.2.4 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带2强峰,带1弱呈肩峰。异黄酮(245~270)与二氢黄酮(270~290)的带2以270nm为分界线 4.4.2.3 诊断试剂的应用 4.4.2.3.1 甲醇钠 确定4’-OH、3-OH 4.4.2.3.2 醋酸钠 确定4’-OH、7-OH 4.4.2.3.3 醋酸钠/硼酸 确定邻二酚羟基 4.4.3 1H-NMR 掌握ABC环、能对H信号进行归属 4.4.3.1 常用氘代试剂:CDCl3、DMSO-d6(效果好,尤其对酚羟基;但沸点高,吸水性强,吸水则不能准确测出酚羟基信号)、Pyridine-d5 4.4.3.2 选择溶剂的原则:溶解度。 4.4.3.3 例 未衍生的黄酮:DMSO-d6;三甲基硅醚衍生物:CCl4; 4.4.3.4 常用参数:化学位移值、积分值、耦合常数(偕耦、邻耦、远程耦合) 4.4.3.5 A环质子 4.4.3.5.1 5,7-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 H-6、H-8:δ5.7~6.9 ppm(d,J=2.5 Hz)、δH6 <δH8 4.4.3.5.2 7-羟基黄酮类化合物 H-5位于4羰基的去屏蔽区,所以在低场。 4.4.3.6 B环质子 4.4.3.6.1 4’-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 4.4.3.6.2 3’,4’-二氧取代黄酮 4.4.3.6.3 3’,4’,5’-三氧取代黄酮 R1=R2=R3=H,H-2’=H-6’,6.50~7.50(s);R1≠R2,H-2’ ≠H-6’,2~3 4.4.3.7 C环质子 4.4.3.8 用C换信号区分黄酮、异黄酮与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用H-2区分黄酮、异黄酮。查耳酮的H-αβ均为d峰 4.4.3.9 糖上质子: 4.4.4 13C-NMR 羰基:160~210;芳碳:90~160;糖:端基碳95~105、R-OH60~85、-CH318 4.4.4.1 黄酮骨架结构的判断 主要根据中央三碳信号的位置来判断 4.4.4.1.1 根据C=O化学位移分为两类:174~184:黄酮、黄酮醇、异黄酮;188~197:查耳酮、二氢黄酮(醇) 4.4.4.1.2 根据C-2和C-3的化学位移细分 4.4.4.1.2.1 174~184 黄酮:H-2≈160,H-3≈110;黄酮醇:H-2≈150,H-3≈135;异黄酮:H-2≈150、H-3≈125 4.4.4.1.2.2 188~197 二氢黄酮:H-2≈80、H-3≈43;二氢黄酮醇:H-2≈83,H-3≈71;查耳酮:H-α≈120、H-β≈140 4.4.4.2 取代图示的确定 各环上的取代基只作用于本环 4.4.5 MS 4.4.6 立体化学 _1284189598.cdx _1284190076.cdx _1284190723.cdx _1284190865.cdx _1284190380.cdx _1284189743.cdx _1283923045.cdx _1283923448.cdx _1283923014.cdx
本文档为【天药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43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7-09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