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种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4)

5种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4)

举报
开通vip

5种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4) 祛风利湿法对特应性皮炎 Th1/ Th2 细胞 调节的实验研究 刁庆春  薛  梅  唐海燕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重庆 渝中 400011)   摘要 : 目的 : 探讨中医祛风利湿法治疗特应性皮炎 (AD) 的作用机理。方法 : 建立小鼠卵白蛋白致敏模型 , 祛 风利湿法组方由防风、荆芥、白鲜皮、生地、甘草组成 , 观察对血清总 IgE、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E、总 IgG1、特异性 抗卵白蛋白 IgG1、总 IgG2a、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2a、IL - 4、IFN - γ水平的影响 , 以氢...

5种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4)
祛风利湿法对特应性皮炎 Th1/ Th2 细胞 调节的实验研究 刁庆春  薛  梅  唐海燕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重庆 渝中 400011)   摘要 : 目的 : 探讨中医祛风利湿法治疗特应性皮炎 (AD) 的作用机理。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建立小鼠卵白蛋白致敏模型 , 祛 风利湿法组方由防风、荆芥、白鲜皮、生地、甘草组成 , 观察对血清总 IgE、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E、总 IgG1、特异性 抗卵白蛋白 IgG1、总 IgG2a、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2a、IL - 4、IFN - γ水平的影响 , 以氢化可的松作为阳性对照 , 生 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 : 不同剂量祛风利湿方均可明显降低血清总 IgE、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E、总 IgG1、特异性抗 卵白蛋白 IgG1、IL - 4 水平 , 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 同时可升高总 IgG2a、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2a、IFN -γ水平。结论 : 祛风利湿法可有效调节 Th1/ Th2 细胞平衡 , 降低 Th1 细胞反应 , 而提高 Th2 反应 , 提示祛风利湿法可用于慢性 AD 的 长期治疗。   关键词 : 特应性皮炎  祛风利湿  Th 细胞   中图分类号 : R75812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3649 (2007) 08 - 0016 - 03   特应性皮炎 (又称异位性皮炎 , Atopic Dermati2 tis , AD) , 是一种瘙痒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 通常始发于婴幼儿 , 缓解与复发交替并可能伴随终 身。近年来 , AD 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 发病率达 10~ 20 %。AD 临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湿疹和极度瘙痒 , 目前 AD 的 治疗存在疗效差、长期用药易发生副反应等 , 而中 医药辨证治疗 AD , 因其副反应小 , 可以长期应用 , 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探讨中 医药治疗 AD 的作用机理 , 笔者对目前中医的常用治 法祛风利湿法对特应性皮炎 Th1/ Th2 细胞调节的作 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 以更好地评价和推广中医药在 治疗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 1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和方法 1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所 提供 BALB/ c 雌性小鼠 50 只 , 6~8 周龄、体重 20~ 25g小鼠置于清洁级动物饲养室内给予普通饲料喂 养 , 实验前用电动剃毛剪将背部毛发剃除干净。将 小鼠分为 5 组 , 每组 10 只。 112  试剂  小鼠 IL - 4 ELISA 和小鼠 IFN - γ ELISA 试剂盒均购自北京晶美生物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有限公司 (进口分 装) 。卵白蛋白购自 Sigma 公司 , 小鼠特异性抗卵白 蛋白 IgEELISA 试剂盒国购自北京晶美工程有限公司 (进口分装) , 总 IgG1、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1、总 IgG2a , 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2a ELISA 试剂盒均购自 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进口分装) 。 113  药物  祛风利湿法中药组方 : 防风 12g , 荆芥 10g , 白鲜皮 12g , 生地 12g , 甘草 6g。按国家药典人 体用量 20 倍、10 倍和 5 倍以传统方法制成煎剂。阳 性对照用氢化可的松 (24mg/ kg) 。药液浓度均校正 到在实验中每 10g 体重每日灌饲 014ml。 114  动物致敏方法  小鼠实验前用电动剃毛刀将背 部毛彻底剃除干净 , 将卵白蛋白置于 115 ×115cm 大 小双层纱布上贴于无毛区内 , 分别于第 1、3、5、7、 9 天贴于 BALB/ c 小鼠背部 , 2 周后再次作斑贴致敏 , 建立卵白蛋白致敏小鼠模型。 115  用药方法  将受试小鼠分为 5 组 , 每组 10 只 , 氢化可的松为阳性对照组 , 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 , 另外 3 组为中药试验组 , 分别为 20 倍、10 倍和 5 倍 剂量组。每组小鼠均在贴卵白蛋白前开始灌饲相应 的药物 , 再次致敏后 2 天采血进行检测。 116  抗体及细胞因子测定   11611  血清总 IgE水平和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E水平  均采用 ELISA 法 , 按常规方法参照说明进行 , 先 绘制 IgE标准曲线 , 待测标本测定 OD450nm值 , 在标准 曲线上计算出相应的 IgE值 , 单位为 ug/ ml。 11612  总 IgG1 和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1 测定  均 采用 ELISA 法 , 测定OD450nm值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 相应的 IgG1 值 , 单位为 ug/ ml。 11613  总 IgG2a 和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2a 测定  均 采用 ELISA 法 , 测定OD450nm值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 相应的 IgG1 值 , 单位为 ug/ ml。 11614  血清 IL - 4 和 IFN - γ测定  均采用 ELISA 法 , 测定 OD450nm 值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相应的 IgG1 值 , 单位为 pg/ ml。 2  结  果   不同剂量祛风利湿方剂、氢化可的松对总 IgE、 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E、总 IgG1、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1 水平的影响 , 见表 1。 ·61·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7 年第 25 卷第 8 期 Vol125 ,No18 ,2007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表 1  总 IgE、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E、总 IgG1、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1 水平变化情况 组别 总 IgE (μg/ ml) 特异性抗卵白 蛋白 IgE (μg/ ml) 总 IgG1 (μg/ ml) 特异性抗卵白 蛋白 IgG1 (μg/ ml) 生理盐水组 4115 ±0116 3134 ±0162 1060164 ±207174 692109 ±138105 氢化可的松组 2183 ±0122 Ξ 1196 ±0130 Ξ 429188 ±57107 Ξ 282132 ±48154 Ξ 中药大剂量组 2190 ±0123 Ξ 1196 ±0127 Ξ 444112 ±84155 Ξ 283128 ±7115 Ξ 中药中剂量组 3153 ±0148 ΞΔ● 2177 ±0145 ΞΔ● 516157 ±96181 Ξ 364107 ±62196 Ξ △ 中药小剂量组 4102 ±0176 △● 3104 ±0129 △● 715167 ±119137 △● 537146 ±90193 Ξ △● F 值 191246 241038 451379 411251 P 值 01000 01000 01000 01000   注 : 组间均值比较运用LSD 法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 Ξ P < 0105 ; 与氢化可的松组比较 , ΔP < 0105 ; 与中药大剂量组比较 , ●P < 0105   不同剂量祛风利湿方剂、氢化可的松对小鼠血 清总 IgG2a、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2a、IL - 4、IFN - γ水平的影响 , 见表 2。 表 2  总 IgG2a、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2a、IL - 4、IFN -γ的水平变化情况 组别 总 IgG2a (μg/ ml) 特异性抗卵 白蛋白 IgG2a (μg/ ml) IL - 4 (pg/ ml) IFN -γ (pg/ ml) 生理盐水组 7412 ±6178 22151 ±2192 58612 ±11019 649106 ±126153 氢化可的松组 243105 ±41155 Ξ 186172 ±19115 Ξ 37316 ±19815 Ξ 930156 ±171129 Ξ 中药大剂量组 256124 ±47103 ΞΔ 187112 ±24126 Ξ 36614 ±16813 Ξ 820171 ±251154 Ξ 中药中剂量组 174134 ±27155 ΞΔ● 172111 ±19151 Ξ 43912 ±9318 Ξ ● 841174 ±131107 Ξ 中药小剂量组 135138 ±34120 ΞΔ● 136144 ±21198 ΞΔ● 51817 ±18613Δ● 814199 ±163132 Ξ F 值 481525 131164 131247 31408 P 值 01000 01000 01000 01000   注 : 组间均值比较运用LSD 法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 Ξ P < 0105 ; 与氢化可的松组比较 , ΔP < 0105 , 与中药大剂量组比较 , ●P < 0105 3  讨  论   特应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 , AD) 又名异位 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等。临床可见剧烈瘙痒、 抓痕、湿疹样丘疱疹、结痂和苔藓样改变 , “异位 性” (atopy) 一词是 Coca 及 Cooke 在 1925 年所倡议 的 , 其含义是 : (1)有容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 疹的家族性倾向 ; (2) 对异种蛋白过敏 ; (3) 血清中 反应素 ( IgE) 值增高 ; (4) 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 AD 的特征是本人或其家族中可见有明显上述特点的 一种湿疹性疾患 , 即既有特定湿疹的临床表现 , 又 有明显的异位性。目前对 AD 确切的发病原因及机 理尚不明确 , 但可能主要与遗传、变态反应、微生 物、免疫异常、环境因素以及精神因素几个方面有 关。   根据近年来对 AD 的深入研究 , 目前认为其发 病涉及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免疫异常等多方面因 素 , 早期接触抗原 (甚至在子宫中) 引起遗传易感 , 受抗原刺激后引起以 Th2 细胞为主的 T 细胞克隆增 殖 , 当再次接触同类抗原时 , 这些 T 细胞产生 IL - 4、IL - 5、IL - 6、IL - 10 和 IL - 13 等细胞因子 , 继 而刺激β细胞产生过量 IgE和嗜酸粒细胞富集的炎症 倾向 , 为以肥大细胞起始的炎症创造了环境 , 如长 期反复作用可产生湿疹性疾病、哮喘和变应性鼻炎。 研究发现 AD 皮损真皮内 (有时为表皮) 以 CD4 + T 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浸润及真皮巨噬细胞和嗜酸粒 细胞数目增加 , 皮损中细胞因子表达呈双重模式 , 急性皮损主要由 Th2 型细胞所致 , 慢性炎症反应主 要由 Th1 型细胞所致 , 表明免疫失调在 AD 发病中起 重要作用。根据目前的研究 , 认为两个阶段 Th1/ Th2 细胞的发展在 AD 的发病和发展中起到一个中心作 用[1~6 ] 。   用中医药辨证治疗 AD , 因其副反应小 , 可以长 期应用 , 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目前国 内外已经进行了中药治疗 AD 的一些临床观察 , 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 ,8 ,9 ] 。但缺乏深入的试验研究 , 我们拟祛风利湿中药治疗 AD 的机理进行初步的实 验研究 , 通过对动物模型的试验研究 , 重点研究其 是否具有调节 Th1/ Th2 细胞的功能 , 从而进一步阐 明中药辨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机理 , 为中药 治疗 AD 以及其它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提供一定的理 论依据。   我们在参考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小鼠的卵 白蛋白致敏小鼠模型[10 ] , 选用了能代表免疫反应和 变态反应情况的血清 IgE、IgG1、IgG2a 和 IL - 4、 IFN - γ作为检测指标 , 均采用 ELISA 法进行测定 , 观察了不定剂量的祛风利湿方灌胃小鼠后对以上指 标的影响。   结果发现祛风利湿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 均可显著降低血清总 IgE、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E、 总 IgG1、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1 以及 IL - 4 的水平 , 并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 即剂量越大则降低以上指标 的效果越明显 , 除总 IgG1 的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之 间无明显差别外 , 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别 , 而大 剂量组与氢化可的松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别。另一 方面 , 对总 IgG2a、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2a、IL - 4、IFN -γ的影响 , 各组明显升高其水平 , 但影响程 度不同 , 其中对总 IgG2a 的影响大剂量组比氢化可 的松组更明显 , 水平更高 , 中、小剂量组与大剂量 ·71· 2007 年第 25 卷第 8 期 Vol125 ,No18 ,2007 四  川  中  医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组相比有显著差别 , 总的看来存在量效关系 ; 对特 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2a 的影响 , 氢化可的松组、大 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均无显著差别 , 但小剂量组升高 的水平明显低于以上各组 ; 对 IFN -γ的影响 , 各组 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 , 统计学有显著差别 , 但 各组间无显著差别。   中医古籍并无异位性皮炎这一病名 , 根据其发病 部位及形态 , 与中医文献中的“奶癣”、“四弯风”、 “湿疮”、“浸淫疮”等相类似 , 中医古籍中对此类疾 病的病因病机有丰富的论述。多数认为本病由于孕 育时期母亲过食肥甘及辛辣油炸之品 , 助湿化热 ; 或由七情内伤 , 五志化火 , 遗热于胎儿 , 导致胎儿 先天禀赋不足 , 素体偏热 , 复因喂养不当 , 而致脾 胃虚弱 , 脾失健运 , 湿从内生 , 湿热内蕴 , 外发肌 肤而为病 ; 或者湿蕴日久 , 伤津耗血 , 血虚生风生 燥 , 逗留肌肤 , 肌肤失养而缠绵难愈。先天异禀为 该病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 , 而后天饮食失节 , 过食 生冷、暴饮暴食或饮食辛辣油腻肥甘食物 , 脾运失 常 , 生湿化热 , 湿热外发肌肤又可诱发该病 ; 同时 , 当外感六淫 , 特别是外感湿热 , 郁结肌肤 , 内外合 邪也可导致该病。总之 , 该病与脾、心、肝关系密 切 , 湿、风、热、瘀为其主要病因 , 但不同医家对 不同的病因、脏腑有所偏重 , 而且辨证分型的方法 亦各有特色。有学者从中医理论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认为本病外 邪主要为风湿热燥与毒邪。剧痒、游移不定的皮疹 与风邪有关 ; 渗液、肌肤水肿与湿邪有关 ; 皮肤粗 糙、脱屑、苔藓化与气血津液难达肌肤 , 肌肤失养 和燥邪有关 ; 皮肤色素沉着、肥厚常是病情迁延 , 津血不足 , 血瘀精亏的结果。因此本研究采用祛风 利湿法作为 AD 的治则 , 并应用现代医学研究方法 研究其作用机制。   本处方直接针对特应性皮炎风湿证候的病因 , 治以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方中防风有祛风胜湿 , 发表止痛之效 ,《本草正义》称“防风 , 通治一切风 邪”, 因其气味升散 , 性温而润 , 祛周身之风 , 且能 除湿 , 为君药。荆芥可祛风透疹消疮 , 因其芳香而 散 , 气味轻扬 , 性温而不燥 , 以辛为用 , 以散为功 , 祛风止痒 , 与防风相配 , 相辅相成 , 可加强祛风除 湿之功 , 在方中为臣药。白鲜皮清热除湿 , 祛风解 毒止痒 , 可加强祛风除湿 , 清热止痒的力量。本病 为患 , 湿热内蕴易阻遏气机 , 气郁化火易耗伤阴血 ; 湿邪缠绵 , 渗液日久 , 阴血易伤 ; 另外防风、荆芥 为性温升散之品 , 白鲜皮燥湿均易伤阴 , 故方中配 伍生地黄 , 一可清热凉血 , 清除血热 , 佐助防风、 荆芥 ; 二可养阴生津 , 防止阴血耗伤 , 又有佐制之 功 , 二者共为佐药。甘草一则清热解毒以治疮痈肿 毒 , 二则缓和药性以调和诸药 , 在方中为使药。纵 观全方配伍 , 祛风利湿和清热相配 , 以祛风利湿为 主 , 利湿不伤阴 , 益阴不恋邪 , 燥润俱备 , 燥中寓 润 , 互制其短 , 而又各展其长 , 共奏祛风除湿、清 热止痒之功。   中医治疗皮肤湿疹方面有报道采用清热、利湿、 祛风等方法 , 收到了一定的疗效 , 但对其作用机制 缺乏深入的试验研究 , 尤其缺乏用现代医学研究的 方法研究 , 也限制了中医药疗法在皮肤科的进一步 应用。据此我们对祛风利湿法对 AD 的 Th1/ Th2 调节 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 结果表明祛风利湿法 对 Th1 细胞有负向调节作用 , 表现在降低血清总 IgE、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E、总 IgG1、特异性抗卵 白蛋白 IgG1 以及 IL - 4 的水平 , 且呈现明显的量效 关系 , 即剂量越大其负向调节作用越明显 , 而大剂 量组的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组之间无明显差别 , 说明 祛风利湿法对 Th1 细胞的负向调节作用越明显 , 而 大剂量组的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组之间无明显差别 , 说明祛风利湿法对 Th1 细胞的负向调节是比较明显 的。另一方面 , 祛风利湿法对 Th2 细胞呈现出正向 调节作用 , 可明显升高总 IgG2a、特异性抗卵白蛋白 IgG2a、IFN -γ的水平 , 但其量效关系不如 Th1 细胞 影响明显。根据以上研究 , 笔者认为祛风利湿法具 有较明显的调节 Th1/ Th2 细胞功能的作用 , 适用于 AD 患者的慢性期治疗。但由于动物实验室的药物用 量与临床患者用量之间的差别 , 其具体疗效尚待进 一步的临床观察。   综上所述 , 祛风利湿法可有效调节 Th1/ Th2 细 胞平衡 , 降低 Th1 细胞反应 , 而提高 Th2 反应 , 提 示祛风利湿法可用于慢性 AD 的长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 谢志强 1 异位性皮炎皮损中单一核细胞 CD4 及 Th2 型细胞 特征因子表达 [J ] . 临床皮肤科杂志 , 1998 , 27 (5) : 303    [2 ] 郑敏 1 异位性皮炎患者循环 T细胞激活表型和化学趋化功 能研究 [J ] . 浙江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0 , 29 (2) : 49    [3 ] 李红 1 中药对粘附分子表达调节的研究 [J ] . 中医药学 报 , 2002 , 30 (1) : 27    [4 ] Wang LF , et al . Local but not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IFN - gamma during the sensitizatio phase of protein antigen immunization suppress Th2 development in a murine model of atopic dermatitis [J ] . Cytokine , 2002 , 19 (3) : 147    [5 ] Akdis M , et al . T helper (Th) 2 predominance in atopic diseases is due to preferential apoptosis of circulating memory/ effector Th1 cells [J ] . FASEB J , 2003 , 17 (9) : 1026    [6 ] Galli E , et al . Atopic dermatitis : molecular mechanisms , clni2 cal aspects and new therapeutical approaches [J ] . Curr Mol Med , 2003 , 3 (2) : 127    [7 ] 钟卫红 1 中药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 [J ] . ACMP , 2002 , 30 (1) : 26    [8 ] 叶之龙 1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辨证治疗探讨 [J ] . 云南中 医学院学报 , 2002 , 23 (1) : 24    [9 ] 林熙然 1 抗Ⅳ型变态反应中药治疗湿疹的研究 [J ] . 中国 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 , 20 (4) : 258    [10 ] Ayoub M , et al . Modulation of the Th1/ Th2 bias by an im2 munoglobulin histamine comple in theovalbumin allergy mouse model [J ] . Int Immunopharmacol , 2003 , 3 (4) : 523 (收稿日期  2007 - 04 - 29) ·81·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7 年第 25 卷第 8 期 Vol125 ,No18 ,2007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本文档为【5种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645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4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09-07-21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