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溱水黄水考辨

溱水黄水考辨

举报
开通vip

溱水黄水考辨溱水·黄水考辩 ——与蔡全法、刘文学先生商榷 杨建敏 摘要:溱水是新密市境内的历史名河,黄水是新郑市境内之河流,二者春秋时期皆已存在,历史文献记载清楚,流向明确,是不容混淆也是不能相互替代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纠正了《水经》中关于溱水河道的错误记述,是遍查文献、实地踏勘的结果。近年来有人企图改黄水为溱水,是不科学的,是不尊重历史和现实的表现。 关键词:溱水;黄水;水经注 溱水是新密市(原密县)境内的一条历史名河,1992年版《密县志》载:“溱水,又名 氵曾 水、郐水。发源于白寨乡牌坊沟白家门、老锅岗(又...

溱水黄水考辨
溱水·黄水考辩 ——与蔡全法、刘文学先生商榷 杨建敏 摘要:溱水是新密市境内的历史名河,黄水是新郑市境内之河流,二者春秋时期皆已存在,历史文献记载清楚,流向明确,是不容混淆也是不能相互替代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纠正了《水经》中关于溱水河道的错误记述,是遍查文献、实地踏勘的结果。近年来有人企图改黄水为溱水,是不科学的,是不尊重历史和现实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关键词:溱水;黄水;水经注 溱水是新密市(原密县)境内的一条历史名河,1992年版《密县志》载:“溱水,又名 氵曾 水、郐水。发源于白寨乡牌坊沟白家门、老锅岗(又名鸡络坞)一带。东南流经尹家台、梁山、王寨河、马寨、张湾水库、河西马水库、曲梁水库、庙朱水库、柿园至交流寨与洧水交合。全长28.5公里,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1] 黄水是新密市东邻新郑市(原新郑县)境内的一大河流,1992年版《新郑县志》载:“黄水河,古称黄崖水,发源于密县曲梁牛庵村,为县境第二条大河,属颖河水系,常年河。由冯寺村入县境,流经双庙郭、金钟寨、冯庄、城后、边家口至傅庄村入双洎河,全长29.4公里,流域面积110.84平方公里。”[2] 这本来是泾渭分明、十分清楚的两条河流,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先后有刘文学撰文《纠正溱水讹误,廓清历史谜团》[3]、《再考溱洧水》[4]23-26(以下简称刘文)、蔡全法撰文《郐国、郐水、郐都析议》[5]152-158(以下简称蔡文)指出:新密市溱水为郐水,新郑市黄水为溱水。 刘、蔡二君之文颇使人疑惑不解,怎么流淌了数千年的溱水、黄水,怎么突然之间就改了名字呢?笔者且循刘文之思路,以文献为基础,来廓清一下何为溱水、何为黄水。(因洧水古今无异义,本文只考溱水、黄水。) 一、历史上的溱水 历史文献中对新密市溱水的记载十分明确,且千百年来沿河百姓口耳相传不改其名,溱水沿途存有大量古碑刻记载为之佐证。 1、历史文献中的溱水 先秦,《竹书纪年·平王》:“平王四年,郑人灭虢;六年,郑迁于溱洧。” 春秋,《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氵曾 , 水,出郑国。从水,曾声。《诗》曰: 氵曾 与洧,方涣涣兮。《集韵·臻韵》: 氵曾 ,通作溱。”(按:溱水出郑国,非出新郑市。) 三国,《水经·溱水》:“溱水出郑县西北平 地,东过其县北,又东南过其县东 ,又南入于洧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氵曾 水》:“ 氵曾 水出郐城西北鸡络坞下。东南流迳贾复城西…… 氵曾 水又东南,历下田川,迳郐城西。 氵曾 水又南,悬流奔壑,崩注丈余,其下积水成潭,广四十许步,渊深难测,又南注入洧。《诗》所谓溱与洧者也,世亦谓之郐水也。自郐、 氵曾 东南,更无别渎,不得迳新郑而会洧也,郑城东入洧者,黄崖水也,盖《经》误证耳。”[6](按:郦道元纠正了桑钦《水经》中对溱水流向的记述错误,称郑城东入洧者为黄崖水即黄水。溱水因处郐国地,流经郐城,又称郐水 。) 唐,杜佑《通典·州郡》卷一七七:“河南府,洛州,密县:密,古密国,亦古郐国。《左传》鲁僖公六年围新密是也。汉旧县也。有洧水,郐水。”(按:郐水即溱水。)又载:“新郑,汉旧县……有溱洧二水,祝融氏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本郐国之地。”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一:“河南府,河南郡,密:有大隗一镇,有方山、大隗山、陉山,洧水、 水、郐水。”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五:“密县:郐水,《水经注》云: 氵曾 水出郐城西北鸡络坞下, 东南流,世谓之郐水也。” 元,脱脱《金史·地理志》卷二十五:“郑州,密县,有大隗山、溱水、洧水。”[7]6987又载:“钧州,新郑县,宋隶郑州,有溱、洧、 三水。”[7]6987 明,《明史·地理志》卷四十二:“开封府,密县,南有洧水,又有溱水。”[8]7887又载:“新郑县,北有大河,又有溱水,一曰郐水。”[8]7887 清,顺治十六年《密县志》卷一:“溱水,在洧上里许合注于洧,即郑风所云溱与洧是也。” 清,康熙《河南通志》:“溱水,源出密县,一名 氵曾 水,东南至新郑县与洧水合 。” 清,康熙三十三年《新郑县志》:“溱水,在县西北十里,一名 氵曾 水,源出鸡络坞,自密县流至新郑入于洧。今查鸡络坞失考,但水自密来者有响潭河,至城西二十里交龙寨与洧合,故老相传有一‘溱洧交流处’五字碑,今废。”(按:交龙寨即交流寨。) 清 ,康熙三十四年《密县志》卷一:“(洧水)又东南 氵曾 水注之。按 氵曾 水出郑县西北平地,郐城之北,鸡络之下,迳贾复城东南……”(按:翻遍康熙三十四年《密县志》,实找不出刘文所引原话,所谓“清初 ,密县人仍不认同溱水在密县”,实断章取义、妄言之语。) 清,雍正三年蒋廷锡《(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舆论汇考》卷三十七:“密,古密国,亦古郐国。《左传·僖公六年》围新密是也。又,汉旧县,有洧水、郐水。”又载:“新郑,汉旧县,春秋时郑国,自韩衷侯灭郑,自平阳徙都之。有溱洧二水,本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地,本郐国之地。”(按:密县、新郑同为郐国、郑国之地,有溱洧二水。)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七:“密县……又溱水 ,亦曰郐水,出古郐城西北鸡络坞下,东南流至新郑县而合洧水。”又载:“新郑县,溱水在县北,源出密县境,一名 氵曾 水,东北流至县界与洧水合 ,《诗》溱与洧,方涣涣兮。《国语》主 隗而食溱洧。” 清,乾隆四十一 年《新郑县志》:“洧水自袁家集西北流入境内,稍东溱水自北会之,又东南出土城东南,黄水自西北来,经土城东北,侧城东注之土城东南隅入焉。”[9]62-66 清,《大清一统志》卷一四九:“溱水 ,在密县东北,流迳新郑县西北,又南流合洧水。一名 氵曾 水,或又作郐水。《诗》:溱与洧,方涣涣兮。《说文》:溱水在郑国南入于洧水。” 清,嘉庆二十二年《密县志》:“ 氵曾 水出郐城北,西鸡络坞下。《水经》:‘ 氵曾 水出郑县西北平地。’注:‘出郐城西北鸡络坞下。东南流径贾复城西。’《今水经》:‘溱水源出密县。’《溱洧考》:‘源出密之董家沟,沟首有地名一里坡。坡有大邱,如覆釜,俗名老锅冈。即《水经注》之鸡络坞也。’”[10]194又载:“(洧水)又东南 氵曾 水,东北来注之。黄宗羲《今水经》:‘洧水东至新郑县,会溱水为双洎河。’按:洧水过周渡口龙渊,至石节里许,即入新郑界。又东北流里许,溱水自东北来入之,此溱洧交流处也。名交流寨。”[10]193-194(按:清代早期溱洧交流一带属新郑县辖,乾隆《新郑县志》载有图。) 清,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卷二十二:“《春秋分记》曰,郑之溱水,故郐国居之,亦曰郐水,是也……黄水入洧,在溱水之下数十里。《经》误以为黄水之道为溱水之道, 故郦驳之。”[11]1869 民国,《清史稿·地理志》卷六十二:“密县,南密岵山,西北开旸,东南洧水,源出登封马岭,东北流,迳县东南绥水注之;又东流溱水注之,又东入新郑。”[12]9089又载:“新郑县,其北洧水,自密会溱水入,曰双洎河。至城南为洧渊,又东南迳土城,左合黄水。”[12]9089 1915年,《辞源》:“溱水,源出河南密县东北,东南会洧水。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 ,褰裳涉溱。”也作 氵曾 水,诗《郑风·溱洧》序释文:《说文》:溱作 氵曾 。”[13] 民国十七年 ,《长葛县志》:“溱,发源新郑西北鸡络坞,南入于洧。洧,发源密县东南山中超化寺东之金花泉……东至新郑县南与溱水合。” 1931年,《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溱水,发源河南密县东北圣水 峪。东南会洧水为双洎河,东南入贾鲁河,或又作郐水。”[14](按:圣水峪实鸡络坞之误,以下同 。) 1988年 ,《汉语大字典》:“溱,古水名。源出河南省密县东北,东南流会洧水为双洎河,东流入贾鲁河。又名 氵曾 水 。《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按:《说文·水部》引作 氵曾 ,《水经注· 氵曾 水》:‘ 氵曾 水出郐城西北鸡络坞下……又南注于洧。’”[15] 1997年,《汉语大词典》:“溱,水名 。源出河南省密县东北的圣水峪,东南流会洧水,为双洎河,东流入贾鲁河。《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毛传:‘溱,水名也。’”[16] 1997年,《说文解字今释》:“ 氵曾 ,水。出郑国。从水, 曾 声。《诗》曰:‘ 氵曾 与洧, 方涣涣兮。’汤可敬注释: 氵曾 ,经传作‘溱’。此水源出河南省密县东北圣水峪,东南流会洧水为双洎河,东流入贾鲁河。”[17] 1999年,《辞海》:“溱,水名,源出河南新密市东北的圣水峪,东南流会洧水,为双洎河,东流入贾鲁河。”[18] 综览以上历史文献,可得出以下结论: (1)历代史书均记载有溱水(郐水)在密县。 (2)溱水发源于新密市鸡络坞(今白寨镇牌坊沟村),近新郑境注入洧水,以下称双洎河。 (3)溱水即 氵曾 水,因流于郐国之地,又名郐水,一水而三名。 (4)溱洧交流一带历史上因行政区划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或为密县管辖,或归新郑县管辖,今天溱水下游入洧处三公里仍为新密、新郑两市界河,此即文献记载中密县、新郑县均有溱洧二水之原因所在 。 (5)一些文献之所以在“新郑县”条中只引溱水而不引黄水,盖因溱水为《诗经》所记述之历史名河,溱水名气大,而黄水无名之原故。 由是观之 ,蔡文中所言:“自北魏以来,郦道元改溱水为黄水之后,多数人都不予 承认。许多文献仍循《水经》不改 。”[5]154“主张溱水在密县的最早的是北魏郦道元。此后消沉,到清代乾隆本《新郑县志》改从郦氏之说。”[5]154“溱水在新郑,即吻合今黄水河的说法,自汉唐以来不绝于史,一直到清代早期,仍不见引用郦氏之误说。说明历代学者都坚信桑氏之正确。而后沿用郦氏之说者了了,却又都是在清代中期以后。史实证明黄水就是历史上的溱水。”蔡文其谬,可见一斑。至于刘文所得出的结论:“事实上 ,自《水经注》将溱水搬到密县后,历隋、唐、宋、金、元850多年不见文献记载密县有溱水,而记述溱水仍在新郑县的文献却是不断。”[4]26便难以成立了。 事实上,溱水在新密除历代文献记载颇多外,碑刻、诗文、家谱中多有记载,溱水已深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2、碑刻记载的溱水 溱水在新密所流经区域的石碣碑刻,成为一大文化现象,据初步调查,记载溱水、洧水的历代碑刻有30余通。这些碑刻或载历史之实,或摹溱水之景,或记民俗变迁,为研究溱水提供了重要资料[19]。现择其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 宋,温僧《游超化寺观溱洧源》:“乐水来寻溱洧源,好山因寻访祗园。乌岗重锁环流绕,曲径斜通草树繁……”此碑为草书诗碑,现立于超化镇超化寺内。 明,五龙庙庙额:“溱水源”。五龙庙位于白寨镇牌坊沟村鸡络坞下溱水之源。 清,乾隆三十八年县令张廷敬《文昌阁碑记》:“密邑在群山之中,柏崖具茨拱其前,云陇雪霁环其后,溱洧襟带,东西潆回,汀蓄其秀灵清淑之气蜿蜒而郁积……。” 清,道光二十一年《重修龙王庙并金妆神像碑记》:“邑东北二十五里许溱水源,旧有龙王庙,庙内龙神五尊,风师、雨师、雷神、电神俱灵验非常。”此龙王庙位于岳村镇龙潭沟,为溱水又一处发源地。 清,道光二十一年《创建火神庙碑记》:“月令云,孟夏之月,盛德在火,其帝炎帝,其神祝融。莫不尝封国于祝融之墟,溱洧之间,故河南火神最灵,而于新密之地为尤灵,以其神尝依于始封之邑也……”(按:新密指新郑和密县,火神庙位于新密市苟堂乡关口村,与新郑市相邻。) 清,同治十二年《创建补修泰山庙总叙碑》:“密邑东南朱保,清溪萦绕泠泠然含千古之秀者,溱水也……”泰山庙位于新密市曲梁乡朱寨村。 清,光绪十四年《广建灵泉庵老君殿碑》:“邑东二十四里许灵泉庵,旧有关帝、大士二殿,此地为嵩岳脱脉三中干,洧水流其南,溱源绕其北……”灵泉庵位于新密市来集镇翟坡村。 民国,《周氏祖茔碑》:“有先父之遗命而迁茔于兹,溱水曲折徊环而包于右,水泉河流旋转而绕于左,二水至古城寨南合为之玄流入于洧,山水有情,局面宽展,世不多得……”周氏祖茔位于新密市曲梁乡袁庄村。 3、古诗词中的溱水 历史上,历代文人有众多吟咏溱洧水的诗词,描摹了溱水岸边的美丽景色。《新密古诗选》[20]收录古诗词205首,其中直接吟咏溱洧水的就有29首,且择数首如下: 春秋,《诗经·郑风·褰裳》:“子惠思我, 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20]9 唐,韩愈《酬别留后侍郎》:“为文无出相如右,谋帅难居却觳先。归去雪销溱洧动 ,西来旌旗拂晴天。”[20]16 唐,白居易《经溱洧》:“落日驻行骑,呻吟怀古情。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20]17 宋,晁冲之《和十二兄》:“我家溱洧间,春水色如酒。嵩少在吾旁,日夕意亦厚……”[20]27(按:晁冲之为新密晁姓始祖。) 明,焦钦宠《白云庄》:“买山曾有约,卜筑远尘氛。溱洧篱根绕,崆峒屋角分……”[20]69(按:白云庄在超化寨。) 明,翁深《游超化寺》:“溱洧双简百尺潭,青天沉底载迦蓝……”[20]72 清,张玉阶《溱洧观鱼》:“翱翔零鸟坞,此地水交流。阴坂嘤 嘤绕,阳城燕燕浮……”[20]110(按:“溱洧观鱼”为古密县八景之一。) 清,翠云和尚《溱洧交流》:“青山隐隐水迢迢,溱洧交流锦鳞跃。夕阳垂钓柳荫翁,喜看游鱼夺故道。涉水彼岸勺药赠,花丛云林赋深情。诗经三百零五篇,溱洧褰裳数郑风。”[20]180 4、家谱中的溱水 王衍村是姓氏研究专家,收藏有宋代以来新密境内各种姓氏家谱二百多套。他在研究中发现,家谱中序言、碑文、祭文、墓志、姓名中多有言溱洧者,其中居于溱水流域的多用“溱”字,居于洧水流域的多用“洧”字,溱洧之间区域又多言“溱洧”,使溱洧二水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家谱序言中,多用溱洧二字表达祖居或迁居之地域。如曲梁乡周庄村周渡口周氏居溱水、洧水汇流之处,《周氏宗谱志》中历代续谱、修祠、墓碑、祭文皆用“溱洧”表述,如清康熙二十七年《周氏家谱序》曰:“高祖讳聚者 ,避乱居于密之东溱洧之北,遂家焉。” 曲梁乡全庄村樊氏《樊氏家谱》,载有清道光十六年钦赐修职郎樊桂芳撰文《创建祖祠纪念碑》云:“始祖自山西而来,甫入密籍,住报恩寺西,村近古城,村南择建宅兆,前临洧水,后据溱流,左倚响潭,右靠柳溪,观者谓地厚脉灵,即发祥之基址,故因其地以为一族,曰‘古城樊’。” 来集镇黄寨村《黄氏族谱》载清道元二十五年《大清太学生聿修黄公暨元配张氏合葬墓志》,铭曰:“巍巍乎!琥珀岭之阳;汤汤呼!溱洧水之旁……”。 新密,又多有以溱洧入人名者,如曲梁乡河西马村《马氏宗卷》载十七世有“马溱洧”;岳村乡岳村村《郑氏族谱》载十世有“郑溱秀、郑洧秀”兄弟二人,十四世有“郑清溱、郑清洧、郑清吉”兄弟三人;刘寨镇李岗村《李氏家谱》载有十七世“李大溱、李大洧”(大字辈)兄弟二人;刘寨镇王沟村《王氏家谱》载有十四世“王溱”;白寨镇光武陈村《陈氏世谱》载有十四世“陈溱”,十六世“陈溱、陈洧”叔伯兄弟二人,十七世“陈以溱”(以字辈);曲梁乡全庄村《周氏宗谱志》载有十一世“周溱、周洧”兄弟二人,等等。 从家谱中众多以溱、洧为名的情况可知,历代密人以有溱、洧二水为荣,溱洧二水已深入新密人的灵魂之中。 二、历史上的黄水 蔡文、刘文认为:新郑黄水就是历史上的溱水。其果真如此吗?不妨从历史文献和黄水的得名中来探寻一下黄水。 1、历史文献中的黄水 对于新郑市黄水,历史文献中亦多有记载: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如楚,为宋之盟故。公及宋公、陈侯、郑伯、许男,如楚。公过郑,郑伯不在,伯友廷劳于黄崖。”晋杜预注:“荥阳宛陵县西有黄水 ,西南至新郑城东入洧。”(按:黄水古称黄崖水,可知黄水春秋时已经存在了。蔡文称:“主张溱水在密县的最早的是北魏郦道元。”那是否可以说:主张黄水(黄崖水)在新郑的最早的是春秋的左丘明,后有晋杜预、北魏郦道元呢?)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黄水》:“黄水出太山南黄泉,东南流迳华城西,黄水东南流,又与一水合。水出华城南岗,一源两分,泉流派别,东为七虎涧水,西流即是水也。其水西南流注于黄水。黄即《春秋》之所谓黄崖也。故杜预云:‘苑陵县西有黄水者也。’又东南流 ,水侧有二台,谓之积粟台……黄水又南至郑城北,东转于城东北,与黄沟合……又南历烛城西,即郑大夫烛之武邑也。又南流注于洧水也。”(按:郦道元所记之黄水非常详细,非实地踏勘所不能得,其所记地名太山、华城(今新郑华阳城)、苑陵县(今新郑有苑陵故城)、捕獐山、烛之武邑至今日仍在使用,这些遗迹所在是判定黄水的地理标志,正如郐城为判定溱水的地理标志一样。) 明,万历十一年《风后岭摩崖题记》,题记的字迹已风化不可辩认,只有“万历十一年”,“新郑县黄水保任宝丰县创修 ”诸字尚可辨认。[21]81(按:明代时新郑县因有黄水设黄水保,至清代一直存在。) 明,陈大忠《渔父冢》:“渔父黄崖渡子胥,辞封辞剑意何居。籍留姓字全宗社,双冢隗陉得并书。”(按:“黄崖”即黄崖水,亦即黄水。黄水入洧水处有古墓渔父冢,今仍存在。陈大忠,明万历四十年任新郑县令。) 明,刘槃《渔父冢》:“黄崖东畔二高丘,传是渔人此葬留。当事频繁无荐祭,天晴樵牧有歌讴。方春朴底荆榛茂,落日纵横孤兔游。不见孤舟何处系,洪涛日夜自奔流。”(按:刘槃,明天顺年间进士。) 清,康熙《河南通志》卷八:“黄水河,在新郑县北一十里自郭店西北六十里流至县城东北又七里入洧。” 清 ,康熙三十三年《新郑县志》:“黄水河,在县北十里,自郭店西北六十里流至县城东北,又七里入洧。《左传》黄崖注称:荥阳宛陵县西有黄水 ,西南流至新郑城西入洧。” 清,《大清一统志》卷一四九:“黄水,在新郑县西北,源出自然山,经县城北,东南流入于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如楚 ,过郑,伯有廷劳于黄崖。杜注:荥阳宛陵县西有黄水。”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七:“黄水,在新郑城东南二十里。源出太山下,流于洧水合。” 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国朝街巷保村名,北路黄水保统村庄二十七处。”[9]55又载:“(洧水)又东南出土城东南,黄水自西北来,经土城东北,侧城东注之土城东南隅入焉。”[9]66 清,嘉庆二十二年《密县志》:“黄水河,源出曲梁保牛庵东南,东流径李庄东北,入新郑界。”[10]200-201 1931年,《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黄水,在河南新郑县西北,源出自然山,经县城北,东南流入洧。”[14]976 1934年,《创修和庄黄水河石桥碑记》,该碑原在和庄黄水河畔,现保存于新郑县文物保管所。[21]98 1982年,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册,西周、成周、春秋郑、三国、两晋、宋、元、明等图皆标有溱水在密县郐城西,至交流寨汇洧水 。西周、成周、春秋郑等地图标明黄水在新郑。[22] 1993年 ,《新郑县文物志》:“积粟台,位于新郑县城北约6公里望京楼遗址西侧,黄水河自北来折而往东的转弯处,台北、台东为丘陵地 ,台西80米,台南五百米为黄水河滩。”[21]13“烛之武城,烛城位于郑城东郊黄水河东岸近黄水入洧水处,系烛之武的封邑。《水经注》洧水注记载:‘(黄水)南历烛城西,即郑大夫烛之武邑也。’”[21]23 1994年 ,《新郑市环境志》:“黄水河,为县境内第二条常年河流,古称黄崖水。源于密县曲梁牛庵村南,自郭店乡冯寺村北入县境,自西北而东南流经双庙郭、金钟寨、冯庄、城后、边家口至双龙寨村入双洎河。境内河长29.4公里。”[23] 1997年,《郑州市古今地名词典》:“黄水 ,一作黄崖水。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水名,今称黄水河。水出今新郑市小乔乡西南部之泰山(古称太山)南麓黄泉,故名。流经今密县曲梁乡东部,东南流入新郑市郭店乡西南部,迳新村乡东境至郑韩故城北,东流曲而南,迳城关镇、车站乡界上 ,南流入双洎河。全长28公里,其水为郑国、韩国腹地河流。”[24] 2、黄水之得名 关于黄水之得名,有以下四种说法: 一是黄水得名于黄泉。《水经注》:“黄水出太山南黄泉。”我曾与友人两次赴曲梁乡岗牛村张黄组考察黄水源头,据当地群众介绍,横岭侧有南北向干河沟,沟西沿有一红石圈井,谓之黄泉,是黄水河源头,现已干涸。因张姓居于黄泉边上 ,故有“张黄”之地名。黄水发源处,乃丘陵地带,非平地也。 二是黄水得名于黄崖。《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如楚,过郑,伯有廷劳于黄崖。”《释例》:“郑地也,黄水之崖。”《水经注》:“黄即《春秋》之所谓黄崖也,故杜预云:苑陵县西有黄水者也。”《中国历史地名辞典》:“黄崖邑,春秋郑地 ,在今河南新郑县西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的楚,伯有廷劳于黄崖。即此。”[25]由此可知,黄水因发源流经春秋郑地黄崖邑而得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黄水之名。 三是黄水得名于黄堆山。清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云:“《济水篇》,黄水出京县黄堆山,北流之水也,此南流之水 ,当亦出黄堆山,故有黄水之名。”[11]1844今黄堆山或即太山。 四是黄水得名于黄帝。刘文学主编《黄帝故里文献录》载《黄水河的传说》:“黄帝城西北有一条河,原来水势很大,后因干旱,河水干涸,草木禾苗枯死。黄帝带领群臣来到太山脚下,凿开山泉,使河水又哗哗流淌。人们遂将此河改名为黄帝河,因水色黄又叫黄水河。”[26] 从以上四种黄水的来历看,黄水得名离不开“黄”字:黄泉、黄崖、黄堆山、黄帝。从文献记载及其得名可以看出,黄水绝不可能是溱水,二水是春秋时期皆有其名的两条不同的河流。 蔡文言:“郦道元改溱水为黄水之后”、“主张溱水在密县最早是北魏郦道元”[5]154,刘文云:“(郦道元)将郐水改为溱水,将溱水改为黄水从而造成许多历史讹误”[3]24。二君避黄水而不谈,只说北魏郦道元弄错了,岂不知郦道元纠正了《水经》中关于溱水的错误记载;只道郦道元最早改溱水为黄水 ,却不知早于郦道元二百多年的晋代杜预已明言黄水之存在;只言“溱水在新郑,即吻合今黄水河的说法”、“史实证明黄水就是历史上的溱水”[5]154,却绝少引用黄水之有关文献,那么,历史上的黄水又该置于何处? 三、 《水经》与《水经注》 《水经》与《水经注》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理著作。《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所作,关于《水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却分岐较大,主要有三种说法[27]753:一是西汉桑钦说 ,二是东晋郭璞说,三是三国魏人说。 因《水经》所载地名很多都是三国时的地名,如涪水条中,称广汉为广魏,是汉以后才有的地名;钟水条中,称晋宁为魏宁,因魏宁在晋太康元年即改为晋宁,显然是晋以前写成,因此又多认为《水经》为三国魏人所作[27]754[28]。由此,从《水经》在三国成书到北魏郦道元为之作注,不足三百年矣。 郦道元(公元466或472-527年),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史书记载,郦道元少年时就有“访渎搜渠”的兴趣,他好学不倦,“历览奇书”,有关古代地理的书籍,如《山海经》、《禹贡》等等都仔细阅读。当时流传有一部《水经》,他读后认为过分简略,缺乏旁通,间有谬误,所以决意为《水经》作注。 在《水经注》的著述中,郦道元一是搜集了丰富的资料,总计所引古书达四百三十种以上[28]19,尤其是一些有关地理方面的书 , 从古代的《禹贡》、《山海经》,到问世不久的《扶南传》、《佛国记》,皆摘其精华。二是注重野外地理考察,其足迹遍及华北,通过实地调查追源溯流,反映了严谨的治学态度[28]22[29]。郦道元曾先后出任过颖川太守(卷二十二《洧水注》)、鲁阳太守(卷二十一《汝水注》)、东荆州刺史(卷二十九《比水注》)和河南尹(地在洛阳),在任所中,他都从事了野外地理考察,其成果在注文中有不少反映。密县、新郑地近颖川 (今禹州市)和洛阳,溱水、黄水皆亲身考察所得。三是纠正《水经》之讹误。《水经》所载水道137条,共一万余字,文字相当简略,没有把水道的来龙去脉和详细情况说清楚,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错误[28]21[30]。郦道元通过博览群书并实地踏勘,“掇其精华,以注水经”,对其中遗漏和错误的地方 ,就据实予以补正。如卷十一《氵寇 水注》关于唐县及其附近山川形势的资料比较,判定应劭《地理风俗记》的说法是错误的;卷十六《 水注》指出新安有涧水,又有渊水,渊水即为涧水[28]21;卷二十二《洧水注》中详细考证了溱水、黄水源头及所流经之水道,指出:“洧水又东,迳新郑县故城中。洧水又东与黄水合,《经》所谓 氵曾 水,非也。”“自郐、 氵曾 东南,更无别渎,不得迳新郑而会洧也,郑城东入洧者,黄崖水也,盖《经》误证耳。”郦道元之于溱水、黄水,实乃纠正《水经》之错误,决非蔡文、刘文所言“郦道元错改溱水为黄水。”试想,郦道元考察水系,穷其源追其尾,何以两水沿途百姓,生生的就都把两条河给说错了呢?! 因此,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在《水经注研究》一书中这样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水经注》:“《水经注》记载河流多至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注文大于《水经》达二十余倍。和一般注释性的文字不同 ,《水经注》在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上并不受《水经》的限制,是一部由作者独创的地理著作。为此,历来学者多予以极高评价,如清刘继庄称之为‘宇宙未有之奇书’,丁谦称之为‘圣经贤传’等,盛誉可见一班。”[28]7 四、结语 溱水是新密境内的历史名河,黄水是新郑市境内之河流,二者皆洧水支流,春秋时期即已存在,历史文献记载清楚,流向明确,千百年来二水沿岸百姓口耳相传,是不容混淆的,也是不可相互替代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纠正了《水经》关于溱水河道的记述错误,是遍查文献、实地踏勘的结果。蔡全法先生、刘文学先生撰文称改新郑市黄水为溱水,是不尊重历史和现实的表现,也是极不科学的。 近年来 ,新郑市为发展旅游事业,已改祖师庙为黄帝故里祠,改风后顶为始祖山,改 水为姬水,现在蔡全法、刘文学等又大造舆论,改黄水为溱水,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 [1]密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密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99. [2]河南省新郑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新郑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74. [3]刘文学.纠正溱水讹误,廓清历史谜团[J].中州今古,2002(1):22. [4] 刘文学.再考溱洧水[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1):23. [5]蔡全法.郐国、郐水、郐都析议[G]//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文物考古论集(四),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152-158. [6]王国维.《水经注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713-714. [7]二十五史(9)·金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8]二十五史(10)·明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9]新郑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新郑县志[M].1997. [10]密县史志编纂委员会.密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11]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M].南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12]二十五史(11)·清史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13]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1983年修订版[G].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005. [14]藏励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G]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31:976. [15]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卷三[G].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1692. [16]罗竹凤.汉语大词典·缩印本[G].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3382. [17]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1515. [18]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音序[G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2167. [19]李红军.溱水赫兮贯九州[N].大河报,2008-6-4(B20). [20]刘峰亭.新密古诗选[G].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 [21]薛文灿.新郑县文物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22]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 [23]新郑市环境志编纂委员会.新郑市环境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12. [24]郑州市地名办公室.郑州市古今地名词典[G].1997:789. [25]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名辞典[G].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 [26]刘文学.黄帝故里文献录[G].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68. [27]江波.《水经》作者为何人[M]//施宣圆、林耀琛、许立言.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28]陈桥驿.水经注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1985. [29]金其.水经注[M]//张舜徽.中国史学名著题解.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273. [30]乐嘉民.郦道元与《水经注》[M]//黄金华、沈宝良.中华名人名事名言辞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145.
本文档为【溱水黄水考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0148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4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1-11
浏览量: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