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必修一unit2_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历史必修一unit2_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举报
开通vip

历史必修一unit2_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必修(Ⅰ)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一个形态两个时期两对矛盾两大任务三条线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朝后期(1840—1912年)→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A、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A、民族独立B、国家富强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侵华史(必修Ⅰ专题二)B、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

历史必修一unit2_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必修(Ⅰ)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一个形态两个时期两对矛盾两大任务三条线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朝后期(1840—1912年)→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A、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A、民族独立B、国家富强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侵华史(必修Ⅰ专题二)B、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必修Ⅰ专题二、三;选修Ⅰ专题九)C、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必修三专题三专题四)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华工业革命完成,开辟国际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商品输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过渡;从瓜分狂潮到“以华治华”。军事侵略殖民统治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爱国官兵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高涨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义和团运动列强侵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国际背景主要战争侵华方式爱国官兵人民群众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Vs中国)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开拓海外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的必然之举。(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日本统治者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战争。)黄海海战(1894)1.背景2.经过: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等双方互有胜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政策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根本原因:3.结果:反割台斗争原因:《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经过: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刘永福影响: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辛丑条约》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便利了列强长期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对不对,为什么?(必然性和偶然性)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封建制度腐朽和中国落后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闭关锁国封建制度腐朽自然经济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和巩固殖民扩张经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船坚炮利夺取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英国:中国:中国英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3.结果:《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是什么?割地赔款五口通商中国领土主权被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协定关税影响: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第三条最能体现。内容危害⑴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⑵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的原则⑶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权:后来租界的由来⑷军舰巡查贸易权:破坏中国领海主权⑸外国传教士传教的特权回顾其他特权“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的侨民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他们在中国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只受本国驻中国领事法庭的审判,中国政府不能过问。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子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在近代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必修Ⅰ课本P)结合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带来的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萌发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想倡导者: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专著:《海国图志》等3.结果:《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及其影响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开设工厂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负担加重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日本侵略中国进入了新阶段?第四条。P17.5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充分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使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日本:增加了日本的侵略力量,促进了日本国内资本主义发展,使其对外扩张更加疯狂远东格局:朝鲜被日本控制;日本地位上升,中国地位下降;同时列强的远东之争更趋激烈(三国干涉还辽)中国: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答案:C 解析:所谓“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就是指突破了封建的范畴,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只有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政治运动,我国才真正开始了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后始。”1、兴起原因:P3519世纪末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激化;2、参加者: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义和团反帝运动山东→河北(京津)P图农民、手工业者3、运动性质: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斗争4、活动中心:根本原因:5、发展情况:廊坊阻击战、北京城里的战斗等6、结果:7、意义:教材P列强未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国军民的坚决顽强的抵抗列强侵华史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A、军事: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B、政治: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行政治瓜分C、经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D、文化:文化侵略小结列强侵华的特点及危害政治上: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和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经济上: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通过种种手段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文化上: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整体而言: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概述自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从原因、方式、格局看列强列强侵华的变化列强侵华的危害(书)P28P18,(1)认识:列强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从侵华原因上看:列强侵略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次工业革命是列强对外侵略的原动力;从侵华方式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过程。从侵华格局上看:由英法占主导逐步发展为美日争锋,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政治: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开始进行一些现代政治制度的改良尝试。经济: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引进西方现代技术与设备,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思想文化:促使国人的觉醒,激发爱国热情,并开始向西方学习.列强侵略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P18(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治:形式上保留中国的主权政府,实际上由外国势力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独立地位丧失而成为西方的附庸。主权部分丧失但没有完全丧失政治:封建势力维持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制度在形成中;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产生、发展;文化:封建思想观念延续,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传入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小结从1840年到1900年想一想、议一议:学习完这段历史,根据自己的感悟谈一你的体会,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弱国无外交、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改革是立国之本、开放是强国之路、民族英雄永垂不朽~~~*【应用2】从世界发展的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的影响是()A.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B.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日益半封建化C.思想界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态势D.开始进入民主革命时期解析题目要求从世界发展的潮流看,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自然经济解体基础上的,而半封建化的基本含义就包括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所以B正确。而A、C、D不能体现世界发展的潮流,因此,审明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B*从世界发展的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的影响是A.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B.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日益半封建化C.思想界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态势D.开始进入民主革命时期*史料文本*信息解读从表层可看出日军出兵占领台湾、澎湖列岛的时间、顺序、进兵方向;还可看出台湾人民抗击日军的地点、范围。深层信息可反映出台湾人民维护主权、保卫台湾的决心和斗争的惨烈,还可映射出清政府对反割台斗争的态度。再远一些可联想到历史上台湾三次与大陆分离与统一的史实,以及当前两岸关系的进展、大陆实现统一的政策等。(1)如图台湾人民爆发的反割台斗争,是由下列哪一条约引起的()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史料应用C*(2)如图,在新竹、彰化、台南等地领导人民抗击日军的英雄有()①邱逢甲②徐骧③刘永福④唐景崧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③④(3)台湾历史上曾经三次与大陆分离,其回归问题各是怎样解决的?造成分离的原因有何不同?答案①第一次: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第二次: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第三次: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至今尚未统一。②前两次分离都是外来侵略造成,第三次是国内矛盾造成,是内政问题。B1、(2008宁夏,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6)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问题:(13分)(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1)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A、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双半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C、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D、八国联军侵华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双半社会C伟大的抗日战争日本侵华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P39A、既定的侵华政策(根本原因)B、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为转嫁危机(直接原因)C、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西方国家也陷入危机,无暇东顾。(可趁之机)1、不断扩大军事侵略的过程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开始矛盾上升)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八一三事变,上海失守1937年12月,南京失陷,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长达6个星期,杀害30多万。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打通津浦路。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二、日军的罪行2、日本犯下滔天罪行制造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做实验、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3、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政治: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经济:经济掠夺,以战养战(目的是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思想:奴化教育,企图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1931.“九一八”1935年“华北事变”1937.7.7“卢沟桥事变”1937.8.13“八一三事变”1937.12.13占领南京⑦1940-1942,对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局部抗战)(中国抗日第一阶段:1931—1937年)1、背景:①九一八后,日本侵华不断加剧②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全国各界自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2、表现:A、发表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宣言C、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八一宣言D、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A、“一二八”事变后,19路军奋起抵抗;B、1933年,东北军保卫山海关(安德馨);C、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长城抗战;D、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E、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意义)(5)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A、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等。B、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1935年]▲1931—1937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①自发性、形式多样②局部性、分散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③抗日与反蒋相结合4)参与阶层广泛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国抗日第二阶段:1937—1945年)一对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促成两党的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推动抗日救亡由分散自发的抗日救亡走向全民族抗日)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片面抗战路线与全面抗战路线,形成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37、7-38、10)、战略相持(38、10-44)、战略反攻(44-45、8)。典例展示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后主要原因是A中共实行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B美、苏、英等国不愿看到中国统一战线破裂C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制造反共摩擦D日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方针不变D①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②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初步形成③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共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⑤“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⑥1937.9,国民党公布……标志……正式建立,此时,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3、抗日战争的发展形势(三个阶段、持久战)(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2)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3)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1]国民党正面战场(4)广州、武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一)抗战防御阶段(1937.7—1938.10)2、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过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结果:正面战场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国共两党抛弃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民族精神国民党政府政策的转变成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关键因素[2]中共敌后战场(1)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2)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3)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二)抗战相持阶段(1938.10—1944)百团大战(1940年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各种游击战[1]中共敌后战场枣宜会战:张自忠牺牲(1940年)[2]国民党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3』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壮大▲如何看待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1、领导不同2、抗战路线不同3、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4、作战的规模和方式不同5、战场范围不同A、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抗战胜利的保证B、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主战场;相持阶段,中共敌后战场逐步成为抗日主战场。C、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摩擦(如皖南事变)(2)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3)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4)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6)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举行反攻(1)中共“七大”召开(5)美英准备在日本登陆(三)抗战反攻阶段(1944—1945)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主要内容:A、制定当时党的任务;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的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讨论: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你是怎么认识上述现象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突破P21.7(3)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B、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协同作战C、华侨对抗战的支援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美国、苏联)---国际因素E、抗战的正义性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三: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抗战胜利的国内意义是什么?2、抗战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民族利益至上;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意识;百折不挠的民族英雄气概和民族自强的信念;善于开辟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义,为人类和平作贡献的民族奉献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P46--47(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和在世界反法西斯史上的地位、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给我们什么启示?坚持团结,共同抗敌国际国内抗战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历史的转折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比较两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胜一败的结局,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C、壮大了人民的力量D、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④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B典例展示:它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物质财产损失,对中国经济、文化事业产生毁灭性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严重滞碍作用,同时,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生命牺牲,▲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如何理解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②是各战场反法西斯时间最长、付出牺牲最大的;③是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记过去、吸取教训,才能避免悲剧重演。归纳:抗战的特点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争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质3、两个战场、两条路线的并存4、中共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5、以弱胜强(近代第一次完全胜利)6、持久性(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问:抗战为什么是持久战?敌强我弱,中国不能速胜敌小我大,日本不能速胜1.(08海南历史,2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08海南历史,21)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CD
本文档为【历史必修一unit2_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5-12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