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套课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套课件

举报
开通vip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套课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结构与教学安排(10、17、30、40)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理论视角 第三章社会结构环境 第四章文化环境 第五章怀孕、胎儿与社会环境 第六章婴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八章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九章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章青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一章中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二章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从事社会工作的学习、研究和服务工作? 我们为什么学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人类行为 第二节人类需要 第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套课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结构与教学安排(10、17、30、40)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理论视角 第三章社会结构环境 第四章文化环境 第五章怀孕、胎儿与社会环境 第六章婴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八章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九章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章青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一章中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二章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从事社会工作的学习、研究和服务工作? 我们为什么学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人类行为 第二节人类需要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 第四节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意义第一节人类行为一、人类行为的涵义及过程1、涵义:人类作为主体的活动。它既是人类对社会环境的反应,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1)课程采用多元分析框架的角度进行分析人类行为。(社会维度,心理维度,生物维度)(2)人类行为的类型:1)生理行为、社会行为人的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在的。第一节人类行为 2)现实生活中,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不可分割。3)人类行为既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集体行为是指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集体行为发生需具备三个条件:接触、情绪感染、集体激动),个人参加集体行为也有自己的考虑(奥尔森)。4)人类行为可以是有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要降低或消除非理性行为)。5)人类行为分为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常用的划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符合社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良好的社会适应,健康的个体发展)。第一节人类行为 2、人类行为的一般过程人类需要行为动机行为手段行为目标需要满足生理、心理、社会、自然因素第一节人类行为二、人类行为的类型社会互动(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象征性符号,彼此表达意向,沟通感情,共同行为的过程。可分为:面对面的互动和间接互动(米德的社会互动论)。社会互动的类型:1、暗示与模仿:暗示与模仿是互相对应的互动方式。1)暗示可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暗示、自我暗示2)模仿可分为:自动模仿、自觉模仿第一节人类行为3)塔尔德提出A人类行为模仿的主要定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模仿是按照几何级数进行的;因传递而使信号减弱时会导致模仿变形。B模仿的逻辑定律:新事物与旧事物相悖就会发生冲突,二者需要磨合;新事物与旧事物不矛盾就会形成文化积累。C模仿的非逻辑定律:由内向外;方向是向上的;模仿新奇和模仿古老相互交替。2、竞争与冲突1)是人类行为中最基本的类型(生物竞争、社会竞争)。2)关于人类竞争行为有多种解释(达尔文、斯宾塞)。3)社会竞争能够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一个共同争夺的目标;双方争夺同一个对象;遵守一定的规则;竞争一方获得成功即剥夺另一方成功的机会。第一节人类行为 4)竞争和冲突的区别: 冲突带有情绪上的敌对,冲突的根源是个人或群体间在利益、意见和态度的根本对立。 6)社会冲突的直接原因:人们争夺同一件东西而发生口角、拳斗等 基本原因:社会不平等。 7)冲突的种类:个人冲突和群体冲突,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思想冲突、文化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阶级冲突和非阶级冲突。第一节人类行为3、调适与同化1)调适是人们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广义:调适有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调适,人类对社会环境的调适。2)为什么社会工作者提供以调适为目标的服务?P133)人类的调适有不同的种类(认知调适、行为调适)4)同化是调适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有一般规律(先进文化同化落后文化),语言是同化的媒介也是同化的重要内容。第一节人类行为4、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在中国开展社会工作相对较为困难,基本原因是信任的缺乏)三、人类行为的特征1、人类行为的适应性2、人类行为的多样性3、人类行为的可变性4、人类行为的可控制性5、人类行为的整合性第一节人类行为四、人生的成长阶段1、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2、不同理论对人类行为有不同的解释(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科尔伯格、哈维格斯特)2、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用的特征(胎儿阶段、婴儿阶段、幼儿阶段、儿童阶段、青少年阶段、成年阶段、老年阶段) 第二节人类需要一、人类需要的涵义1、需要:人类为了生存、福祉、自我实现的各种要求。2、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3、需要和需求的区别需要是社会中生活的人在其生命过程中的一种缺乏的状态。需求是对于某一件具体需要满足物的指向。需要时客观的,需求是主观的,需要是长久的,需求是暂时的,需要具有普遍的意义,需求更多的是个体指向具体需要物品的意义。第二节人类需要4、形成需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对某种外在客体的缺乏,二是个体的获得期望。5、需要分为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二、人类需要的类型1、类型: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2、按层次可以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第二节人类需要3、阿尔德佛尔认为人类需要层次可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ERG理论)。4、步瑞德山的需要类型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感觉性需要,表达性需要,规范性需要,表达性需要。三、人类需要的特征人类需要的客观性,人类需要的社会性,人类需要的对象性,人类需要的动力性,人类需要的独特性。第二节人类需要四、人类需要的评估影响较大的评估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社会指标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社区印象法,量表评估法。第三节人类与环境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1、自然环境的涵义1)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即自然界。2)自然环境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生存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3)人类所生活的环境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互动共生的产物。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2、社会环境的涵义1)环境可以有不同的相对物2)按社会环境所包含的要素和性质将社会环境分为:物理社会环境,生物社会环境,心理社会环境,文化社会环境,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社会环境,群体与组织社会环境,大众传媒3)社会环境的特点:社会构成的多样性,社会具有动态平衡性第三节人类与环境二、人类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从宏观方面分析社会,强调社会对个人及其行为的决定作用,把社会看作是高于个人之上、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客观(迪尔凯姆)。社会唯名论强调个人及行为者的主观意义。认为个人动机和主观意义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具有决定意义(韦伯)。第三节人类与环境三、人与环境互动:生物角色和社会角色1、人的生物角色:是基于人的生理特征而形成的角色的统称。是指自然环境基于人的生理特征对人类在行为方式所形成的各种规定。人类生物角色的形成首先源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人的生物角色多种多样,包括年龄角色、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亲属角色等。2、人的社会角色: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处于特定的地位,这就是人的社会角色。地位一定是通过角色行为表现出来的。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社会地位根据特征分为:按获得方式分:先赋地位、自致地位按生产方式分:规定地位、非规定地位3、人的社会角色种类: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角色的四种基本类型: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功利性角色,表现性角色4、社工与案主的角色紧张与角色冲突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四、人与环境互动:生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五、人与环境互动: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两性生理差异两性心理差异两性角色之间的差异。第四节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意义一、对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意义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教学研究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建设:有助于凝练学科方向,有助于建设学术队伍,有助于建设完整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2、社会工作的具体目标1)实现增进人类福祉,消除贫困、压迫和其他形式的社会不公正的目标;2)实现促成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实现目标、开拓资源、预防和消除不幸,以提高它们的社会功能水平和互动水平的目标;3)实现规划和执行社会政策、社会服务和社会项目,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并发展人类潜能的目标;第四节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意义4)实现通过社会行动的方式,执行或利用政策、服务和资源,提高社会和经济公正性目标。5)实现运用研究、知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目标。6)实现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目标。二、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意义有助于完善我们社会工作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第四节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意义三、对中国社会工作者开展实务工作的意义1、学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知识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开展个案工作。2、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小组工作。3、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4、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推动中国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理论视角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第二节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第三节认知发展理论第四节道德发展理论第五节学习理论第六节人本主义理论第七节符号互动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36分钟)0http://tv.cntv.cn/video/VSET100182027575/9825f0b52249417fb817c0a727141c56)http://tv.cntv.cn/video/VSET100182027575/34d7a7fc39434737959f0963f0aa07d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1、关于意识的学说他认为,人的意识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心理活动在潜意识中进行。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前意识的内容有两个来源:有意识的知觉和通过了审查的无意识。无意识是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如被压抑的情绪、欲望和动机,特别是性欲望。当个体清醒时,意识能够驾驭潜意识,使社会所禁忌的内容不至于浮出水面。当意识不够强大时,潜意识就会跑出来。如梦,通过释梦能够治疗神经症。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2、关于人格的学说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人格的核心,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审视本我并在超我允许的范围内满足本我的需要)、超我(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遵循道德原则)。3、关于本能的学说弗洛伊德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5个阶段:口欲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两种最基本的本能:生本能、死本能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4、关于防御机制的学说因为人会产生焦虑,才会有防御机制压抑: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归之于某一外部对象,在别人身上看到实际上存在于自己潜意识中的那些不能被接受的情感或倾向。固着:在正常情况下,心理是以连续的方式经过各个不同阶段发展的。个体面对下一步发展会引起强烈焦虑时,自我会停留在当前比较舒适的状态。退化:当通过某个发展阶段后,如果遇到紧张和焦虑个体还可能恢复到早期的阶段。*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移置:将对某一对象无法直接表现的情感或恩望等,转移到较为安全的对象上,以便减轻个人精神上的负担。认同:指个体潜意识的模仿别人的过程。合理化:当个体受到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体育运动、歌唱、跳舞等。反向形成: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二、阿德勒与荣格的后期精神分析理论1、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他认为人主要是受社会影响,人行为的动力是追求成功或优越。认为人生来具有自卑感,所以个体有追求卓越的本能来对这种自卑感进行补偿。他更强调人性自主,认为个体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与创造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风格,如何克服自卑感要是视个人风格而定,生活风格是后天习得的,与个人幼时经验有关。只有以社会利益为目标的生活风格才是正确的。父母对儿童人格发展而言及其重要,因为儿童是通过父母来认识他人和社会的。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无意识、心理类型理论)他认为集体无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无意识不是源于个体的个人经历,而是源于人类遥远的过去,这是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影响着人的思维、情绪和行动。原型(集体无意识)就是来自集体无意识中的意象(人类原始的意象),它包括了人格面具、阴影、女性意向、男性意向。人类心理类型说两种态度类型:外倾,内倾。四种功能类型:感觉、直觉、思维、情感。 第二节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一、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他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在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关键的任务,如果个体能处理好这种任务,便会顺利的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影响今后的生活。1、婴儿期:信任对怀疑(0-1.5岁)第二节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2、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1.5-3岁)3、游戏期:主动感对内疚(3-6、7岁)4、学龄期:勤奋感对自卑感(6、7岁-12岁)5、青年期: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岁)6、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18-30岁)7、成年期:繁殖对停滞(31-60岁)8、老年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第二节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二、杜瓦尔等的家庭生活周期理论1、家庭生活周期理论将关注的重点由个体转移到家庭,主张家庭也像个体一样,经历着诞生、发展、直至消亡的一系列阶段。在每一个具体的阶段,均有其特别的发展任务。2、传统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以家庭中子女的年龄作为阶段划分方法,其中最著名的是杜瓦尔提出的八阶段论:第二节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1)新婚期(从结婚到第一个子女出生之前)2)育儿期(从第一个子女出生到该子女2岁半)3)学龄前期(从第一个子女2岁半到该子女6岁)4)学龄期(从第一个子女6岁到该子女13岁)5)青少年期(从第一个子女13岁到该子女20岁)6)成年期(从青少年期到最后一个子女陆续离开家庭)7)空巢期(从成年到退休之前)8)老年期(退休到双亲死亡)第二节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3、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有很多局限,受到了诸多的批评。4、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一发展的眼光看待家庭的,并认为家庭在发展的每个阶段中家庭都应该满足家庭成员在生理、文化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需求。第三节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创始人。关注重点:有机体如何适应环境(图式:认知结构,反射、适应)。2、适应的2个过程:同化(用已有图式解释新经验)、顺应(已有图式无法解释新经验时,个体对已有图式要做出调整)3、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可分为4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前运算阶段(从学说话到5、6岁,初步掌握了语言,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6、7岁到11、12岁,懂得因果关系,开始有了逻辑,自我中心倾向减少)、形式运算阶段(从青少年期到成年期,思维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4、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的理论作出修订,认为很多重要的认知能力在儿童幼年时就已经存在了。第三节认知发展理论二、维果茨基(苏联人)的心理发展观1、他的理论更强调社会文化的作用。他认为认知发展只能在文化情境中加以理解、高级心理功能始于外部活动的逐渐重构和内化。他特别强调人类所发明的工具和符号对思维的塑造作用。通过使用工具,人类改变了组织和思考世界的方式。2、强调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通过游戏,儿童学会了自我控制和社会规范。3、在说明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一个人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高人指点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距离)的概念。第四节道德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他认为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道德发展进程的三个连续发展的阶段:无律的阶段(0-2岁,没有道德规范的意识,自我中心)、他律的阶段(2到5、6岁,有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盲目、被动)、自律的阶段(7、8岁开始到成年,能够作出独立判断,能够换位思考,懂得互惠并做到自律,这才是真正的道德)。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他的理论描述了个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是如何进行道德问题推理的,探讨儿童对道德判断的内在认知心理历程(基于儿童、青少年对“海因茨偷药救妻”故事的不同反应,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第四节道德发展理论三期六段论: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阶段前习俗道德水平(个体遵守规则原因是外在的)第二阶段:工具性相对主义(以自我需求的满足为优先方向)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 习俗道德水平(服从社会规范) 第四阶段:遵守法则和秩序定向阶段(以法律来判断行为的道德性)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法律或规范是大家商定的,可以加以修正) 后习俗道德水平(超越法律、权威) 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定向阶段(以公正、平等、尊严为标准) 9岁以下儿童处于前习俗水平、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处于习俗水平、极少数人达到后习俗水平第五节学习理论一、华生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先驱:华生和桑代克,代表人物:斯金纳2、华生的理论与实践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基于联结的,一旦在某一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了某种联结,学习也就形成了。3、行为主义提出的两个学习机制:经典条件发射(巴甫洛夫)和操作条件反射。第五节学习理论4、华生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对11个月大的婴儿做的实验。5、斯金纳的理论与实践他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概念,认为实验对象是可以主动对环境进行探索的,探索带来积极效果后,实验对象就会反复之前的行为。(斯金纳箱)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任何能增加反应出现概率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强化(强化物:正强化物、负强化物;消退、惩罚)。强化方式主要可分为连续方式、固定比率方式、可变比率方式、固定时距方式和可变时距方式。第五节学习理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社会学系=观察学习);观察学习需要经过4个过程,注意、保持、动作产生、动机过程;在观察学习中,真人示范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电影;不仅可以观察行为的过程,也可观察行为的后果。2、班杜拉提出过著名的自我效能、自我强化概念。强调学习是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3、社会认知的观察学习理论更注重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更强调行动者自身对行为的掌控。第六节人生主义理论一、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1、他认人类不断由某一种或另一种需要所激发,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它通常便失去其动机的力量而为另一种需要所替换。所有的人都由一些共同的基本需要或愿望而激发,这些需要按照层次排列。(需要层次理论)2、他提出自我实现的概念: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层次。3、高峰体验:是一种自发的神秘的超越感(马斯洛在早期和晚期对高峰体验的解释有所差别)。第六节人生主义理论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患者中心疗法)1、形成倾向:所有物质的演化的倾向都是从较简单的形式向较复杂的形式发展。实现倾向:每个人身上都有解决问题的潜能和创造力2、自我的两个子系统(1)自我概念:包括个体意识中知觉到的所有关于他存在和他的经验方面的东西;(2)理想自我:个体希望的那个自己。3、积极关注:当自我觉知出现后,婴儿就产生被人爱、被人喜欢和被人认可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积极关注,同时也需要自我关注)第六节人生主义理论3、全功能的人的特征:第一、全功能的人适应良好第二、他们对经验持开放态度第三、他们生活在当下第四、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第五、他们更加整合更加完整第六、他们具有对人性的基本信任第七、他们享受比别人更丰富多彩的生活一、米德的符号互动论(20世纪早期)1、米德是创始人2、实用主义对米德的启发1)关注的焦点是行动者与这个世界的互动2)主张行动者与这个世界均为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结构3)赋予行动者诠释社会的能力第七节符号互动理论3、他认为,人的心灵、自我及社会只有在人的互动中才能产生,它们都具有社会的意义。他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个体完整的自我。主我:本质的、自然地、未经过社会化的我,具有自发性,冲动型,创造性,在行动中改变社会结构。客我:经过社会化的我,是个人经社会情境后的反应。行为由主我引起,而后受客我控制。第七节符号互动理论4、自我分为3个阶段:玩耍阶段(婴幼儿期),游戏阶段(童年期),概化他人阶段(青少年期:一句群体的整体期待来评价自己,这个群体或者共同体就是“概化的他人”)。第七节符号互动理论二、布鲁默(米德之后符号互动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符号互动论1、他建立了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框架,符号互动是人类最典型的特征2、符号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前提:1)人类对待事物的行为是以事物的意义性为基础的2)意义是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的产物。3)在人与事物接触过程中,人通过对事物的解释过程而驾驭修正这些事物的意义。第七节符号互动理论3、互动论的基本观点1)符号在人们的互动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3)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完成和修正自我概念。4)符号互动是能动的、可变的过程,社会组织结构和制度随符号互动的变化而变化。第七节符号互动理论4、符号互动论的两种调查研究方式:探索(收集资料的过程)和检查(分析资料的过程)。三、戈夫曼的拟剧论(从戏剧角度研究社会互动)1、印象管理当个体与他人接触时,个体会试图通过操作情境、仪表和举止等控制或引导他人对他的印象。这种个体在他人心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形象的过程就是印象管理(理想化表演、误解表演、神秘表演、补救性表演)。第七节符号互动理论第七节符号互动理论2、表演框架5个环节:剧本期望(剧本是社会体系预先写好的),剧情(表演的内容),剧组(表演剧情时一起合作的人),表演区域(前台与后台),假面具(每个人表演的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伪装的自己,假面具并不等于欺骗)3、污名问题一个人本身是够有缺陷或污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群体和交往关系中被其他人士为是缺陷、有污点的,污名回事这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4、拟剧理论对于人们成功扮演自己所承担的社会橘色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思考题 1、人类行为的含义及其特点是什么? 2、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第三章社会结构环境第一节个人成长中的家庭第二节个人成长中的群体与组织第三节个人成长中的学校第四节个人成长中的社区第五节个人成长的工作单位第六节个人生活中的制度第七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第一节个人成长中的家庭一、家庭的涵义与类型1、家庭的涵义社会学家侧重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界定家庭,社会工作强调从人与社会系统的关系及发挥的功能的角度出发来界定家庭。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2、家庭的类型第一节个人成长中的家庭按规模划分:小家庭和大家庭按家庭成员的完整情况划分:完全型家庭和残缺型家庭按家庭结构分: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由一对夫妇与其父母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同代的夫妇与其父母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其他家庭:除上述以外的。第一节个人成长中的家庭家庭是一种影响人类行为的微观系统。二、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1、家庭的功能一方面是对社会存在的功能,另一方面是对个体发展的功能。2、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功能主要表现子啊3个方面1)提供感情支持的功能2)满足性爱的功能3)生育和社会化的功能。3、家庭教养模式主要有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民主型家庭教养模式、溺爱型家庭教养模式、放任型家庭教养模式。第一节个人成长中的家庭4、家庭保障的功能家庭成员在生活上是休戚与共的。5、经济活动的功能主要包括家庭生产和家庭消费人们的生活消费基本上是在家庭中或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社会消费的特点:许多商品的消费量,不是取决于人口数,而是取决于家庭户数。第一节个人成长中的家庭三、家庭生命周期:一个家庭从建立到消失的过程1)以结婚、生育、婚姻解体等事件为依据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6个阶段:形成期,扩展期,稳定期,收缩期,空巢期,解体期。2)以孩子成长为指标,分8个阶段:新婚夫妇,为人父母,学前儿童家庭,学龄儿童家庭,青少年子女家庭,成年子女家庭,作为补给站的家庭,中年家庭。第一节个人成长中的家庭家庭发展的六阶段模式:家庭之间有未婚青年,通过婚姻使家庭联合起来,孩子较小时的家庭,孩子迈入青春期时的家庭,孩子离开家庭独立生存,晚年时的家庭。第二节个人成长中的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的涵义与类型1、群体的涵义:指二人以上,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的活动,以获得某个目标的人所组成的小型集合。2、一个群体包含四个要素:群体成员交往具有社会性,规范性和目标性,有较强的归属感,具有持续性。第二节个人成长中的群体与组织3、群体的类型:我群与他群,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4、参照群体包含三种涵义:个人作为比较标准的群体,个人希望加入的群体,个人以其价值和观念为行为准则的群体。5、较为常见的群体分类依据:是治疗取向还是任务取向。第二节个人成长中的群体与组织6、组织的涵义:是构成更大的宏观系统的基础单位,个人正式通过组织来参与社会的。7、一个组织包含的要素:组织至少是2个以上成员有机结合而成,要有特定的目标,要有相对稳定的成员和边界,要有一个权力中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非感情性的特点。第二节个人成长中的群体与组织8、组织的类型依据组织对成员控制方式不同,分为:强制组织、功利组织和规范组织。依据组织的目标和受益者关系不同,分为互利组织、商业组织、服务组织、公益组织。依据组织有无正式结构,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第二节个人成长中的群体与组织二、群体与组织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1、群体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通过加入某个社会群体,个体可以实现以下需要:实现归属的需要,提高认同感及自尊心,获得一种把我们同他人进行社会比较的途径,获得安全感,完成任务。2、同辈群体是初级群体中总要的一种,伴随人成长的整个过程。参照群体在个人成长中影响较重。第二节个人成长中的群体与组织3、组织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首先影响人的目标或人生观,其次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三、群体的角色结构角色是一个人在群体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自我中心角色这类人包括: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第二节个人成长中的群体与组织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对群体起积极作用。任务角色的表现者: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维护角色的表现者:鼓励者,协调者,折中者,监督者贝尔斯将群体内的角色分为两类:任务相关角色,社会情感角色第三节个人成长中的学校一、学校的涵义和类型学校是有组织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是培养人才的社会组织。从资金来源渠道来分:公立学校,私立学校。 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任务的不同,高中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第三龄大学:老年大学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对学校的选择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 第三节个人成长中的学校二、学校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首先,学校对个人进行长期系统和正规的教育,传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文化和复杂的科学技术知识其次,学校向个体灌输特定社会的价值规范,教育他们学会服从规范和制度最后,学校还是培养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自我的场所。第三节个人成长中的学校三、特殊教育对狭义特殊儿童的教育就是狭义的特殊教育,对广义的特殊儿童的教育就是广义的特殊教育。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形式: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等机构附设的特殊教育班、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中随班就读。第四节个人成长中的社区一、社区的涵义与类型1、社区的涵义: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人群为主体,这些人具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认同感,他们和他们生活的一定地域形成有机结合体,他们在一定的区域界线内形成的共同体成为社区。2、构成社区要具备的要素: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的区域界线,一定的行为规范,特定的文化、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四节个人成长中的社区3、社区的类型1)按生产力水平和时间要素分: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2)按发挥的功能划分: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旅游社区……3)按形成方式划分:自然社区、法定社区、专能社区。常用的划分:1)按照服务中心所能达到的范围来划分社区2)以商业种类和商业程度来划分3)按行政区域划分。第四节个人成长中的社区二、社区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沃伦确定与地方相关的社区一般旅行五个功能:1)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功能2)社会化的功能3)社会控制的功能4)社会参与的功能5)相互支持的功能第四节个人成长中的社区三、重建社区资源运动1、广义狭义2、社区资源是一种特定的社会资源,分为:物质资源,精神资源,人力资源和综合资源。3、社区资源建设运动:将社区相关的社会资源相互协调成一个整体并挖掘潜在社区资源使之成为社区掌握、支配和动员的资源的运动。即社区发展运动第四节个人成长中的社区4、推行社区发展应着重3种建设1)社区基础工程建设2)社区生产福利建设3)社区精神伦理建设第五节个人成长的工作单位一、工作单位的涵义与类型1、涵义:个体在社会中从事一定的职业时所归属的社会组织,是表现自我能力与成就感的一个重要场所。2、工作单位按性质划分:公有制的,个体经济的,私营经济的和外贸经济的。3、公有制性质的单位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第五节个人成长的工作单位4、工作单位以是否盈利为目标二、工作单位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1、科层次的特点:1)组织中的位置清晰地等级式的划分2)用非人性的方式制约成员间的关系3)每个职业有具有专门能力的人胜任4)程序化的规则概括为理性的合作行为5)职位反映出基于专业训练很高的专业化程度。6)区分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以及成员在组织中的不同位置第五节个人成长的工作单位2、工作单位对个人的影响主要表现:1)工作单位促使个人学习专门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2)工作单位影响个体的行为3)个人在工作单位所担当的角色及所获得的报酬决定了他的社会经济地位。4)工作单位为个体结交小群体提供了机会。第五节个人成长的工作单位三、职业发展与社会流动1、职业发展就是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个体在职业领域中实现自己期望的职业角色并获得社会认可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的过程。2、整个事业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基本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树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3、社会流动: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在其社会地位上的变动。第五节个人成长的工作单位1)从流动方向上看:社会流动可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2)从流动的原因上看,可分为个人性流动和结构性流动3)从流动发生的时期来看,分为个人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间的流动4、一个社会越开放,人口流动频率也越快。第六节个人成长的制度一、制度的涵义与类型1、制度经常在一下层面上广泛使用:1)指社会形态2)指各种具体的制度3)指各种社会组织的 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下载关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关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范本关于公司规章制度 2、制度一般具有3个特点:1)强制性权威性2)独立性普遍性第六节个人成长的制度3)持续稳定性二、制度在个人成长中的功能1、制度的作用1)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功能2)实现社会整合的功能3)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三、提供社会福利的制度1)社会福利是一种人类生活幸福的状态,社会福利是价值取向的2)社会福利是一种体制3)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第六节个人成长的制度社会福利:广义:国际上通用的概念,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狭义: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广义的社会福利的特征:福利对象的扩大,福利项目的丰富,福利提供者的多元化。普遍性社会福利制度和选择性社会福利制度。第六节个人成长的制度福利的分类:社会福利、财政福利、职业福利。第七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一、社区儿童保护网络1、CPU:包括儿童生活的家庭、儿童生活的社区、民政部门、教育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公安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未成年人办公室、社会团体中的共青团、妇联,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社会工作者等共同组成的基于社区的儿童保护网络组织,各个部门派出专人组成社区儿童保护办公室,建立联动的保护机制。第七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2、1)政府部门建立了有各个部门参加的HP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组织开展各项儿童保护工作。2)学校作为提供儿童教育的专门机构,是促进儿童保护工作推进的一个重要环节。3)社区是儿童生活的地域社会。3、社区的儿童保护工作有以下特色第七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1)基于社区的非政府组织2)基于青春期儿童特点的非政府组织3)家庭是儿童在其中生活时间长久的机构,是保护儿童的最基本单位。4)儿童健康保护机构5)流浪儿童保护机构二、失业中的福利需要失业对个体产生的消极影响:第七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1)使他们失去收入的来源,间接影响个人的福利2)情绪焦虑在失业过程中,满足失业群体的基本生活除了领取失业保险金外,就是领低保和再就业培训。第四章文化环境第一节文化导论第二节社会价值观第三节文化变迁第四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第一节文化导论一、文化的涵义与特征1、文化包含一下三种类型:1)文化是教化、栽培的意思2)文化代表习俗、信仰,是一种非物质文化。3)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2、文化包括: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身心理的关系第一节文化导论3、本书文化的含义包括三个层次1)物质文化,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在改造自然环境时所依托的自然对象的主体,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2)社群文化,反应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为了规范成员的行为,而产生的道德伦理规范、法律制度等行为标准或者指南。3)精神文化,是指抽象和无形的人类创造。第一节文化导论4、文化的特征我们认为文化具有独特性、包容性、相对性、规范性、指导性。二、文化的元素文化元素包括:物质产品,价值观,规范体系,符号和语言,精神产品。三、文化的结构与功能1、文化的结构第一节文化导论本书从文化的内部构造来考量把文化机构分为:文化特质,文化从,文化模式。2、文化的结构按照文化的形态,可以将其分为主流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3、文化的功能1)在个人层面:塑造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2)在团体层面:目标、规范、意见和行动整合的功能。第一节文化导论3)社会层面:社会整合、社会导进的作用。4、文化具有的功能:1)文化对个人的影响2)对社会团体的影响3)对社会结构的影响4)对社会人格的影响第二节社会价值观一、社会价值观的涵义1、社会价值观是一套行动的准则。2、广义:指社会工作者和案主所生活的社会所共享的,人类社会普适的价值观。狭义:特指社会工作价值观,包括哲学和操作两个层面。3、在哲学层面上,列维认为,社会工作的价值,并不是一套随机活着是容易变更的规范,也不是外在社会价值观的反应,而是一种对集体责任的思考,隐含了社会工作在社会的角色。第二节社会价值观4、在操作层面上,社会工作价值观具体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原则,是从价值观衍生出来的。5、专业伦理是源自与个人自愿选择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具有的特殊义务。6、社会工作者专业伦理守则包括六大范畴: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责任、对同僚的伦理责任、对实务机构的伦理责任、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对专业的伦理责任、对社会全体的伦理责任。第二节社会价值观二、社会价值观的类型1、广义的社会价值观可分为普适的和中国人的,狭义的社会价值观特指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专业伦理。2、普适的社会价值观1)平等第一、适量平等,是指同样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人——所有人平均分配。第二节社会价值观第二、比例平等,是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类似的人——根据他或者她的优点和价值进行分配。第三、机会平等,是平等的另一种有用的表达,是指社会成员在生存和发展机会方面,起点是平等的。2)公正社会公正:广义:范围覆盖了整个社会机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狭义:只覆盖社会领域。一般都指广义的第二节社会价值观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不断地提高社会成员的最低保障的水平线,从而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平等;第二:公正必须要公平,也就是按照个人的贡献来分配。社会公正的基本立足点:第一:社会公正应当是以维护每一个社会成员或者是社会群体的合理利益;第二:维护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合理利益。3)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另一社会价值观。正义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观点、行为、活动、思想和制度等。第二节社会价值观罗尔斯认为要实现社会正义,需要以下两个原则的保证:第一:每个人对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在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且,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植物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第二节社会价值观以上的实施有优先原则:自由权优先和正义优先于效率和福利。4)自由和权利自由: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3、中国人的主要社会价值观中国崇尚集体主义、平均、和谐、秩序、稳定的社会价值观,从而造成中国人克制、妥协的中庸的个性。第二节社会价值观三、社会价值的功能1、广义的社会价值观的功能1)社会价值观强化人类的行为模式2)社会价值观限制和规范人类行为逻辑3)人类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有能动性4)社会价值观通过个体的内化实现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第二节社会价值观2、狭义的社会价值观的功能1)规范行为2)实际指导第三节文化变迁一、文化变迁的涵义:一般指任何影响文化内容或者结构的变化社会内部内容、结构变化社会与文化变化产生新的需要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变化文化创新、传播、进化文化变迁文化变迁模式第三节文化变迁社会内部结构、内容变化社会/案主新的文化系统社会/案主新的需要 文化变迁与社会工作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改变社会工作新的介入模式第三节文化变迁二、文化变迁的类型:1、无意识变迁。2、有意识变迁。1)主动变迁2)指导性变迁3)强制性变迁三、文化变迁的功能文化变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现了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中心主义,文化震惊)、文化进化。第四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一、代沟1、涵义:是代际关系的一种。代际关系:指两代人之间的关系,而两代人之间在认识和价值观上的明显差异,通常被称为代沟2、代沟产生与文化和我社会环境的变化至关重要。3、代际关系和社会工作代沟的存在往往对代际的沟通产生影响。代沟常常表现出的是代际沟通不畅。第四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二、中国佛教文化与慈善服务1、中国佛教慈善思想:慈悲心、布施之心、报恩思想、大乘经典中的慈善观念2、中国佛教慈善组织现状及特点P175三、重建生命意义1、生命意义的涵义1)生命意义是一种对目标和目的的认识和追求第四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2)生命意义是指生命的涵义3)生命意义是一种有价值的生命体验2、重建生命意义:让案主有四感:目标感、价值感、亲密感、效能感第五章怀孕胎儿与社会环境第一节怀孕与分娩第二节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第三节胎儿与社会第四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第一节怀孕与分娩一、胎儿的发育过程1、胚芽期:受精后1-2周2、胚胎期:2-12周3、胎儿期:13周-出生二、胎儿出生过程1、自然生产: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2、刨宫产:产妇选择刨宫产的原因,医生原则刨宫产的原因。第二节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一、遗传1、基因二染色体2、基因传递的基本规律3、染色体畸变二、母亲的身体状况1、年龄:15-49岁2、身高体重:身高过矮影响胎儿的发育和成长,容易引起生产困难。体重过轻或过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如超过25%,患高血压的可能性大。第二节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3、营养:营养良好的母亲能生出健康的孩子关于孕妇营养不良对其胎儿的影响大部分都是调查得来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时代的例证2)个体的例证3)死婴的例证4)低体重儿的例证5)智力测验的例证第二节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4、药物在怀孕期,母亲所摄入的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药物有可能产生致畸的作用。5、烟酒和毒品:孕妇随意吸烟、酗酒、服用毒品,会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6、疾病:高血压,肾脏疾病,糖尿病等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7、其他因素:血型不合及产科麻醉剂等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第二节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三、母亲的情绪状况孕妇的情绪变化对胎儿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母亲的情绪状况仍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原因:1)代谢作用的影响2)血液中化学物质的沟通作用四、环境污染对胎儿有严重不良影响的有放射线和某些化学因素。第二节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目前对人体有害的金属:铅、铬、汞、砷、镍等。农药在孕妇体内积蓄过多,会导致胎儿畸形。第三节胎儿与社会一、准父母角色的扮演准父母角色成功扮演的过程就是人生成长的过程。对于准母亲来说,面对生育,她们子啊生理上及心理上都承受很大的压力。对于准父亲来说,妻子成为准母亲之后,家庭的经济重担自然落在了准父亲的身上。二、家庭秩序的调整对准父母来说,胎儿的孕育意味着家庭秩序的调整,即将诞生的孩子,会打乱原来家庭经济支出的计划。四、保护母婴的社会政策第四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一、医疗技术发展与人类道德人工受孕、代孕二、出生性别比首先,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会形成男性过生的婚姻挤压。其次,出生性别比失衡是一部分女婴的出生权和生存权被剥夺的结果。再次,造成人口再生产潜力的下降三、流产第四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分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流产原因:遗传因素,生理解刨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第六章婴儿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婴儿的生理发展第二节婴儿心理的发展第三节婴儿与社会第四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第一节婴儿的生理发展第一节婴儿的生理发展一、婴儿脑的发展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时已经具有完整的感觉器官和发育良好的大脑。髓鞘化是造成脑容量在出生后进一步增加的重要原因。 主管视觉和听觉的皮质,是发育最早的区域之一。 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分化被称为大脑单侧化。 婴儿的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同时也比较容易受损伤,比如恐惧、不安的氛围、环境中出现的有害的刺激,会严重影响脑部的发育,甚至会改变大脑的结构。第一节婴儿的生理发展二、婴儿的无条件反射刚出生时早期动作反应是无条件发射行为。新生儿阶段的无条件反射有数十种,有些事永久保持的。吸允反射,寻乳反射,达尔文反射,踏步反射,抬头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三、婴儿动作发展1、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与顺序一方面,从精细动作的发展来看一方面,从大运动动作的发展来看2、婴儿动作的训练与动作发展与遗传有关与环境因素有关。第一节婴儿的生理发展3、婴儿动作发展的意义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婴儿的思维是行动的内化,婴儿通过各种动作逐渐认识世界和自身,动作发展不就是婴儿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也对婴儿的细腻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早期动作的发展对于婴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节婴儿心理发展一、婴儿认知的发展1、各种感觉的迅速发展和精细化首先,视觉的发展,新生儿就有瞬目反射,人类面孔对婴儿来讲是一种特殊的刺激,婴儿还能把面孔和声音建立联系。表情对婴儿也有特别的意义。其次,听觉的发展。在新生儿和父母之间最早建立联系的是听觉。在出生后的几天至几周里,母亲的心跳可以使婴儿得到安慰。婴儿更偏爱自己母亲的声音。第二节婴儿心理发展最后,味觉、嗅觉、触觉及其他感觉的发展。新生儿能区分甜酸苦咸的味道。新生儿就有触觉,以口唇部分最为敏感。婴儿对温度的感觉比较灵敏,新生儿能体验到疼痛,并且疼痛带来的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2、注意的发生与发展婴儿逐渐获得对眼动的控制,粘着性注意。3、语言的发生与发展1)语言的发展阶段2)婴儿的词汇量:12-16个月,1-26个。3)接受型语言:理解单词的能力。第二节婴儿心理发展4、思维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概念形成,理解和问题解决等各种形式。第一阶段:反射活动阶段(出生-第一个月)第二阶段:初级循环阶段(1-4个月)第三阶段: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第四阶段:次级图式协调阶段(8-12个月)第五阶段: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第六阶段:符号问题解决阶段(18-24阶段)第二节婴儿心理发展5、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身体、言行、思想、内部状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二、婴儿情绪的发展情绪对婴儿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婴儿情绪的表现微笑、兴趣、痛苦、恐惧、焦虑第二节婴儿心理发展2、婴儿对他人情绪的理解第一阶段:0-2个月,无面部知觉阶段第二阶段:3-5个月,不具备情绪理解的面部知觉阶段第三阶段:6-7个月,为对表情意义的反应阶段第四阶段:8-10个月,为在因果关系参照中运用表情信号阶段。3、婴儿个性特征的表现行为表现婴儿分三种类型:容易型,逐渐热情型,困难型。气质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活动水平、社会性和情绪性三个方面。第三节婴儿与社会一、婴儿与家庭1、婴儿依恋的形成和发展首先,依恋的发展阶段依恋是婴儿与照顾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强烈的情感纽带。其次,依恋的产生原因从出生开始,婴儿需要的不仅仅是食物和照顾,而使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第三,依恋的功能寻求亲近,避风港,安全基地。最后,依恋的个体差异安全型、矛盾型、回避型第三节婴儿与社会2、其他家庭成员对婴儿的影响3、婴儿对家庭的影响是开心的事,但对婚姻和个人带来了压力,对家庭来讲需要很大的开销二、婴儿与同伴婴儿与同伴的社交行为分为三个阶段:以客体为中心的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第四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一、婴儿照顾与家庭服务的提供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常规机构外,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从家庭和社区两个层面为英文照顾提供更多更专业的社会服务。社区层面的婴儿照顾服务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托婴中心,社区互助。二、产后抑郁症与精神健康超过半数的母亲子啊产后几天有情绪低落和想放手不管的经历。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没有定论,但与产后抑郁症有密切关系的因素:产前产后内分泌的变化,产妇本身的身心素质和人格特点,产妇及家人的抑郁症史,一些心理因素。第四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产后抑郁症患者情绪非常低落,注意力不急中,记忆力下降,暴躁易怒,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严重的伤害自己伤害别人。此时,母亲和孩子都需要帮助。产后抑郁症案主的个案介入,国外有两种模式:人际治疗和认知治疗。三、弃婴与收养导致弃婴发生的原因:强制婚检取消,导致新生儿先天畸形人数出现增加趋势;父母无能力负担残疾儿童的高额医疗费用;非婚生育;重男轻女思想;法律宣传不到位。第四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杜绝弃婴的对策:完善医疗卫生制度,完善针对残疾儿童及家庭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培育民间组织机构为残疾儿童家庭建立成效保障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弃婴的收养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弃婴及其收养问题的服务,可以考虑:政策倡导,整合资源,社区教育第七章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幼儿生理发展第二节幼儿动作与语言发展第三节幼儿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第四节幼儿与社会第五节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第一节幼儿生理发展一、幼儿生理的发展1、身高和体重身高增加15厘米,体重增加5公斤。2、肌肉和骨骼发育迅速,一方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了大小肌肉的活动能力,另一方面,骨骼的发育使幼儿逐渐形成了强壮的体型,能有效的保护其内部器官。3、神经系统首先,大脑结构的发展一、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水平二、逐渐完成了神经纤维的增长极其髓鞘化三、真个大脑皮质基本成熟。第一节幼儿生理发展其次,大脑机能的成熟一方面,兴奋和抑制的神经过程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条件反射容易建立,且较巩固。最后,大脑单侧化现象的形成。二、幼儿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行为健康1、营养:正常成长取决于营养的摄入2、睡眠:促进健康的有力因素首先,睡眠时间是否合适其次,睡眠时间是否充足最后,睡后熄灯第一节幼儿生理发展3、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及幼儿园环境4、自然环境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选择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幼儿喜欢熟悉的地方,幼儿喜欢能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地方。第二节幼儿动作与语言发展一、动作技能发展的特点1、肌肉发展逐渐成熟2、小肌肉与手眼逐渐协调二、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能力培养1、语言发展的特点能正确掌握全部本土语言词汇发展迅速初步掌握语法结构语言表达能
本文档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套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8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冷冷的雪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496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10-08
浏览量: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