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以”的用法难点辨析

以”的用法难点辨析

举报
开通vip

以”的用法难点辨析“以”的用法难点辨析 ◎陈子卫 最近,笔者对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有相当多的同学感觉第9小题文言虚词“以”的用法难辨析。题目中要求理解“以”的用法的两个句子是“①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和“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很多同学认为两句中的“以”都可解作“因为”“由于”,其用法应该是相同的,故而选择了该项。 将两句中的“以”都解作“因为”“由于”是讲得通的,第一句的大意可解为“州县的官员因为他(张文诩)家庭贫穷,(所以)想对他加以救济抚恤”,第二句的大意可解为“赵王怎么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王呢”。那由此...

以”的用法难点辨析
“以”的用法难点辨析 ◎陈子卫 最近,笔者对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有相当多的同学感觉第9小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难辨析。题目中要求理解“以”的用法的两个句子是“①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和“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很多同学认为两句中的“以”都可解作“因为”“由于”,其用法应该是相同的,故而选择了该项。 将两句中的“以”都解作“因为”“由于”是讲得通的,第一句的大意可解为“州县的官员因为他(张文诩)家庭贫穷,(所以)想对他加以救济抚恤”,第二句的大意可解为“赵王怎么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王呢”。那由此判定“以”在这两句中的用法是相同的对不对呢? 对此,笔者有必要先简要梳理一下“以”作为文言虚词的主要用法。 用法一:作介词。①表工具、方法,可解作“用”“把”“拿”,如“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秦亦不以城予赵”“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②表所凭借的标准,可解作“凭”“按照”“凭……身份”,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余船以次俱进”“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③表时间、处所,可解作“在”,如“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④表原因,可解作“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法二:作连词。①表并列,可解作“又”,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②表修饰,可解作“地”“着”,如“木欣欣以向荣”“谈笑以死”。③表顺承,可解作“然后”“就”,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④表目的,可解作“来”,如“作《师说》以贻之”。⑤表结果,可解作“以致”,如“以塞忠谏之路也”。⑥表假设,可解作“如果”,如“以啮人,无御之者”。⑦表原因,可解作“因为”“由于”,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通过以上用法的简要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以”表原因、解为“因为”“由于”时既可作介词又可作连词,但其语法功能却是不一样的。上文所述试题涉及文言虚词“以”是作介词用还是作连词用,学生未能结合其语法功能进行辨析因而选错。那么,我们如何从语法功能的角度辨析“以”是作介词用还是作连词用呢? 我们知道,介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句子的状语、定语或补语,而连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帮助造句,不充当句子成分。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以”与相邻语言单位的组成情况及在句中的语法作用来判定“以”是作介词用还是作连词用:如果“以”后紧邻的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则是构成介宾短语一起充当整个句子的成分,起修饰、限制或补充作用,这时“以”作介词用,如上述试题中的“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以”与名词性短语“一璧之故”构成介宾短语修饰谓语动词“欺”(“以”作介词,表原因,解为“因为”);如果“以”只是表示前后两个词、短语或分句的并列、顺承、修饰、因果等关系,只起关联作用,这时“以”作连词用,如上述试题中的“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以”后为主谓短语“其贫素”,并不构成介宾短语,句中“以”所连的是因果复句中的两个分句“其贫素”(因)和“将加振恤”(果),不充当句子成分(“以”作连词,表原因,解为“因为”)。 用这一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判定以下句子中的“以”是作介词用还是作连词用。 ⑴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以”与名词性短语“一璧之故”构成介宾短语,作介词,表原因;句意为“况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触犯强大秦国的欢心,也是不应该的”。 ⑵不赂者以赂者丧:“以”与名词性短语“赂者”构成介宾短语,作介词,表原因;句意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以”与名词性短语“数谏故”构成介宾短语,作介词,表原因;句意为“扶苏由于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被皇上派到外面带兵”。 ⑷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以”与名词性短语“跛之故”构成介宾短语,作介词,表原因;句意为“唯独这一家的二子因为瘸腿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俩得以保全”。 ⑸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后为主谓短语“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以”连接两个分句“往往有得”(果)和“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因),作连词,表原因;句意为“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⑹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后为分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以”连接两个分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和“记之而去”(果),作连词,表原因;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十分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景色就离开了”。 ⑺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以”后为主谓短语“供养无主”,“以”连接两个分句“供养无主”(因)和“辞不赴命”(果),作连词,表原因;句意为“我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所以)辞谢不接受任命”。 ⑻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以”后为主谓短语“相如功大”,“以”连接两个分句“相如功大”(因)和“拜为上卿”(果),作连词,表原因;句意为“因为蔺相如功劳大,(所以)授予他上卿的职位”。 ⑼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以”后为主谓短语“吾两人在”,“以”连接两个分句“强秦不敢加兵于赵”(果)和“吾两人在”(因),作连词,表原因;句意为“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 ⑽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后为动词性短语“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以”连接两个分句“吾为此”(果)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因),作连词,表原因;句意为“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⑾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后为分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以”连接两个分句“晋侯秦伯围郑”(果)和“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因),作连词,表原因;句意为“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⑿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以”后为主谓短语“资运竭”,“以”连接主谓短语“资运竭”(因)和动词“还”(果),作连词,表原因;句意为“军队打到历城后,因为军需物资供应不上,(所以)才退回”。 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以”后为形容词性短语“险衅”,“以”连接形容词性短语“险衅”(因)和动词性短语“夙遭闵凶”(果),作连词,表原因;句意为“我因命运不好,(所以)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 ⒁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以”后为形容词“怒”,“以”连接形容词“怒”(因)和动词性短语“滥刑”(果),作连词,表原因;句意为“就要想到不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 (陈子卫 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 628017) 1
本文档为【以”的用法难点辨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精品文档
千万精品文档模板,下载即用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8-10-03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