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举报
开通vip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第22卷第2期 2005年6月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Journalof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 V01.22No.2 Jun.2005 文章编号:1673—2049l2005)02007504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霍 小平1,葛翠玉2 (1.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6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针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分析了建筑 测试及主观调查,阐明了建筑物夏季热环境现状。 测数据结果,剖析了引起室内过热的...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第22卷第2期 2005年6月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Journalof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 V01.22No.2 Jun.2005 文章编号:1673—2049l2005)02007504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霍 小平1,葛翠玉2 (1.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6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针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分析了建筑 测试及主观调查,阐明了建筑物夏季热环境现状。 测数据结果,剖析了引起室内过热的原因,总结了 热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室内外热环境的实际 根据典型条件下不同楼层和朝向室内温度的实 建筑防热及“内”与“外”结合、“用”与“防”结合的 原则,同时提出屋顶隔热、窗户遮阳、地面绿化、通风降温等解决和改善建筑热环境的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最后指 出利用建筑自身及生态化技术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热舒适;热环境;热压;通风 中图分类号:TUlll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andtestofthermalenvironmentdatainbuildings HUOXiao—ping1.GECui—yu 2 (1.SchoolofArchitecture,Chang’an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 2.SchoolofArchitecture,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Xi’an710055,China) Abstract:Directingofthefactorsinfluencinghumanthermalcomfort,thispaperanalyzestheex— istingmainproblemsofthermalenvironmentinbuildings.Throughactualtestandsubjeetivein— vestigationofthermalenvironmentindoorsandoutdoors,thispaperclarifiesthepresentsituation ofthermalenvironmentinbuildingsduringsummer.Accordingtotheindoortemperaturedata formactualtestofdifferentfloorandorientationundertypicalcondition,thispaperanalyzesthe taskofheatinsulationinbuildingsandtheprincipleofcombining‘inside’with‘outside’.‘utili— zing’with‘preventing’:thenputsforwardthemeasuresofimprovethethermalenvironmentin buildingssuchasheatinsulationthroughroof,sunshadingbywindow,makinggreenonground, loweringthetemperaturebyventilation.Atlast,itpointsoutthatutilizingthebuildingsthem— selvesandecologicaltechnologyisthefundamentalgoalofimprovingthequalityofhumanresi— dentialenvironment. Keywords:thermalcomfort;thermalenvironment;thermalpressure;ventilation 0 引 言 舒适性是指人对于所处的环境冷热适宜的状 态,是对室内热环境的基本要求。影响热舒适的主 要因素有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风速、 人的衣着和活动量等。人体与环境之间以对流和辐 射方式进行交换,对流换热取决于空气温度和风速 的大小,辐射换热取决于围护结构的平均辐射温度, 其中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对人体影响较大[1]。 人体热平衡由代谢产生热M、蒸发放热E、对流 换热C及辐射换热R组成,即M—E±C±R=△H。 当△H0时,人体感觉 热;当△H一0时,人体感觉舒适。人体的热综合温 度约为28℃,使人体皮肤温度保持在36.5℃为最 舒适。 根据热舒适条件及建筑热环境的特点,在气候 因素难以控制的情况下,造成热舒适环境不良的主 要原因有建筑结构保温隔热性差,室外绿化植被量 少,室内通风换气不良,由窗户进入的阳光辐射强。 为此,有必要对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定量测试和 分析。 1测试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概况 (1)西安气候参数:西安地处北纬34。18’、东经 108。567、属寒冷气候地区,气候特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冬季寒 冷且较长,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日平均温度≤5℃ 的天数为100d左右,lfl平均气温一10℃~o℃,极 收稿日期:2005—02—30 作者简介:霍小平(1964一),男,甘肃天水人,长安大学副教授,博士,从事建筑技术理论研究.E—mail:hxp@jzxy.chd.edu.cn 万方数据 76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5生 端最低气温在一20℃~一30℃,7月平均气温为 18℃~28℃,极端最高气温为35℃~44℃,年平 均温度13.3℃,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7℃~14℃。 年太阳辐射照度为150~190w/m2,年日照时数为 2200~3000h,年日照率为50%左右。 (2)测试对象概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馆, 为五层框架结构,平面呈“回”字形,中央为一绿化天 井,建筑东墙选用玻璃幕墙作为外围护结构,东南西 北4个方向均有阅览室、自习室等人流密集的房间, 如图1所示。室外绿化环境概况:西、北两侧均种植 了高树且地面铺植草皮砖;东向地面铺有水磨石,绿 化少;南向仅种植了草皮,户外均无遮阳设施。从建 筑防热角度来说,进行物理环境测试研究其热环境 具有一定代表性。 1.2测试仪器与方法 实测时间为2003年6月24日,期间天气晴天、 日照强烈、偶有微风、气温昼夜差明显,是典型的夏 季气候。利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室内外空气温度,布 点位置就位后,将水银温度计置于距离地面1.5m 的高度测定。实际测量时间为8:00~20:00,每隔1 h记录一次。测试期问,调查馆内工作人员和学生 对环境舒适性的主观评价。 1.3测试内容与测点布置 根据图书馆的功能布置,选定具有代表性的五 楼(顶层)、二楼及室外环境为测试区域,每层选东南 西北向4个代表性房间,共测8个房间及室外4个 方向,其平面布点如图1所示。 图1测试平面布点图 Fig.1Set-upoftestspot 2测试结果与分析 2.1测试结果 根据每小时同步记录,将原始测试数据汇总为 表1~3,并将其对比结果整理为图2~4。 表1五楼室内温度实测值 Tab.1Dataofindoortemperatureinthefifthfloor /4 测试时间 8:00 9:00 10:0011:00 12:0013:00 14:0015:0016:00 17:0018:00 19:00 20:00 南向(五楼) 32.7 32.9 33.O 33.3 33.4 33.5 33.8 33.9 33.9 33.8 33.7 34.0 33.3 西向(五楼) 30.4 29.8 30.1 31.2 31.3 31.4 32.0 32.7 32.8 32.9 33.1 33.1 32.9 东向(五楼) 31.6 31.9 32.3 32.9 33.2 33.2 33.3 33.6 33.7 33.7 33.7 33.6 33.1 北向(五楼) 32.1 31.9 32.1 32.2 32.3 32.4 32.5 32.8 33.O 33.1 33.0 32.8 32.8 表2二楼室内温度实测值 Tab.2Dataofindoortemperatureinthesecondfloor /℃ 测试时间 8:00 9:00 10:0011:00 12:0013:0014:00 15:0016:0017:0018:0019:0020:00 南向(二楼) 29.9 30.4 30.8 31.4 31.8 31.9 32.0 32.1 32.3 32.0 31.8 31.6 31.4 西向(二楼) 28.4 29.5 29.6 29.7 29.9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1 29.8 东向(二楼) 27.0 28.8 29.3 30.3 30.9 31.4 32.0 32.3 32.7 32.5 32.3 32.1 32.0 北向(二楼) 29.4 28.1 28.5 28.9 29.2 29.5 29.6 29.8 29.9 30.2 30.1 29.9 29.7 表3室外温度实测值 Tab.3Dataofindoortemperature /℃ 测试时间 8:00 9:00 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 17:0018:00 19:00 20:00 室外北向 26.6 27.4 28.2 29.3 29.9 31.0 32.1 32.3 32.2 32.6 32.4 33.6 32.2 室外东向 27.0 28.8 30.6 30.9 33.0 32.3 33.6 34.2 34.2 33.9 34.0 33.6 32.4 室外南向 26.7 28.8 30.5 31.5 32.3 32.9 33.9 34.3 34.4 33.8 33.7 33.8 31.9 室外西向 26.5 27.4 28.6 30.1 30.8 31.4 32.1 32.8 33.0 32.9 33.7 33.0 31.8 2.2数据分析 根据数据资料,对图书馆进行热环境状况分析: (1)由图2,3可知,同一时问,五楼(顶层)房间 室内温度明显高于二楼同方向房间,最高温差为 1.6℃,被调查人员普遍感觉很热(即使提供风扇 的情况下),说明屋顶隔热的影响。 万方数据 第2期 霍小平,等: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77 36.0 35.0 34.() 33.() p32.0 越31.0 赠30.0 29.0 28.0 27.0 +南向(五楼) —●一西向(五楼)+东向(五楼)+北向(五楼) 26.()I I I 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 时刻 图2五楼室内温度实测值 Fig.2Dataofindoortemperatureinthefifthfloor 36.0 3S0 34.0 33O 芝32.0 越31.0 赠30.0 29.0 28.0 27.0 26.O +南向(二楼) —●一西向(二楼)+东向(二楼)+北向(二楼) 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 时刻 图3二楼室内温度实测值 Fig.3Dataofindoortemperatureinthesecondfloor 36.0 35.0 34.() 芝鎏: 糕31.0 赠嬲 28.0 27.0 26.0 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 时刻 图4室外温度实测值 Fig.4Dataofoutdoortemperature (2)各层靠西边和北边房间的室内温度都比同 层其他方向的房间低,平均温差为1.8℃,说明广泛 种植绿化对减少室外场地的热反射和对窗户进行遮 阳的重要性。 (3)从图4可知,室外东向温度比较高,这是由 于地面热大量反射到空中、墙面和窗户上,使空气温 度升高,并使东向房间吸收大量地面反射热,室内温 度迅速升高,如图3所示,这说明室外场地选材的重 要性。 (4)由图2,3可知,五层房间温度清晨时较高, 在15:00~16:00时达到最高温度,被调查人员感到 很不舒适。这是由于在白天特别是午后在开窗情况 下,室外热空气大量侵入室内,使室内气温上升并蓄 热。到了夜问,室外冷空气很少进入,室内蓄积的热 量很难消除,出现高温延迟,这说明要采取合理的通 风降温措施。 3热环境改善措施 3.1防热任务 建筑防热的任务就是改善热环境,减弱室外热 作用,防止室外热量传人室内并使室内热量很快地 散发出去,以免室内过热。防热设计时,根据当地气 候特点、周围环境、房屋使用要求,采取综合的防热 措施,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节约能源。 3.2 改善原则 热环境是建筑物理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因 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区气候特点,使建筑适应和利用 气候的有利因素,防止和改造其不利因素。可根据 以下原则进行改善:一是“内”与“外”结合:改善室内 热环境,首先应从室外做起,利用绿化、植被、水体等 对热辐射的吸收功能,减少地面反射热;合理规划建 筑布局,加强通风散热。二是“用”与“防”结合:就是 利用当地当时自然条件中的有利因素,防止和消除 其不利因素。 3.3改善措施 根据图5所示建筑物温度影响因素图解,对其 元素进行具体改善[2]。 风 图5建筑物温度影响因录 Fig.5Influencefactorstotemperatureinbuildings 3.3.1屋顶隔热 由实测可知,在围护结构中,屋面是建筑传热的 重点部位,其隔热保温能力对室内热环境有较大影 响,可以利用通风散热或实体隔热等措施得以改善。 (1)植被屋面:利用屋面轻质种植或攀缘植物, 使建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的 特性。这是一种生态型的节能屋面,其隔热保温性 能良好。 (2)通风间层屋面: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设 置合理的通风问层屋顶构造。图书馆以白天使用为 主,可在屋顶设通风间层,在夏天利用间层内空气流 动带走热量,使向室内散发热量减少,室内顶棚面温 度降低,冬季即使通风问层不封闭,其保温性能也比 传统屋顶要好些,这是因为冬季间层内温度比室外 气温低,温差失热少,并且间层内气流速度比室外 小,对流散热少,若将通风间层做成可控关闭的,其 隔热保温效果会更佳[3]。 万方数据 78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5血 (3)倒置式屋面:倒置式屋面将传统屋面构造中 保温隔热层,置于防水层上面。其优点是利用外隔 热保温材料层的热阻作用对室外综合温度进行衰 减,使室内温度低于传统保温隔热屋顶内部温度,并 对防水层起到保护,延缓老化,延长使用年限,是一 种保温隔热效果更好的节能屋面构造形式。 3.3.2窗户遮阳 窗户的热工特性对建筑物的能耗影响较大,在 建筑热工设计中是最关键的部位。由于窗的传热系 数高,隔热能力差,加上太阳辐射得热,单位面积玻 璃窗得热量比墙体高许多。冬季,通过窗口进入室 内的太阳辐射有利于建筑节能,因此减少窗的温差 传热是主要因素。夏季,太阳辐射是建筑物得热的 主要因素。应采取适当的遮阳措施:结合建筑构件 处理;专门的设置遮阳设施;利用绿化。 根据开窗方位,构件遮阳在东、西向可采用综合 式遮阳,南向可采用水平遮阳。根据气候特征,绿化 遮阳可采用阔叶乔木,同时满足夏季遮阳和冬季日 照要求[3]。另外,采用双层窗、隔热玻璃及加强窗户 密闭性,也是减少辐射得热的有效措施。 3.3.3地面绿化 测试结果表明,南向房间温度较高且绿化少,可 在建筑南侧种植高大落叶树种,或周边设置种植槽 或遮阳构架,配合藤条植物组成垂直绿化体系,依靠 植物生命的周期变化来适应气候的变化,以保证冬 季最大程度的光利用和夏季极佳的遮阳效果。室外 地面宜增加绿化、植被、水体应用,铺地选择热反射 系数较小的草皮砖等材料。 3.3.4通风降温 (1)楼梯间热压通风:热压作用的实质是利用室 内外温差使室内空气形成自下而上流动。该图书馆 为多层建筑,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把各层房间 的空气通过楼梯井引到顶层,通过屋顶排气天窗或 排气孔排出室外。由于该楼梯井全部用普通玻璃封 闭,夏季形成温室效应,造成室内温度偏高,利用楼 梯井热压作用,可增加迎风房间的通风量,易于热空 气排出,如图6所示。 图6楼梯井热压通风 Fig.6Ventilationthroughthermalpressure (2)间歇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是改善室内热环境 的有效措施,但必须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在连续高 温天气下,利用自然通风不仅达不到通风的效果,而 且还会在室内积蓄大量热量,使室内清晨温度较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利用间歇机械通风,其本质就是 利用夜间室外相对干、冷的空气,直接降低室内夜间 气温,消除在白天积蓄的热量[4]。 4 结 语 建筑热舒适性是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 标,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通过技术措施改善 建筑自身的热工性能、通过绿化植被提高外部环境 的降热能力,是建筑生态化的有效途径。根据地域 气候特征综合温度、湿度、通风、空气品质及其他相 关因素进行改善措施的研究,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公侠.建筑人体效能:建筑功效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社,2001. [2]付祥钊.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J].新型建筑材料, 2000,(6):13—17. [3]夏云,夏 葵.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1. r4]宋德萱.建筑环境控制学r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李艳] 万方数据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作者: 霍小平, 葛翠玉, HUO Xiao-ping, GE Cui-yu 作者单位: 霍小平,HUO Xiao-ping(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葛翠玉,GE Cui-yu(西安 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刊名: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年,卷(期): 2005,22(2) 被引用次数: 11次 参考文献(4条) 1.杨公侠 建筑人体效能:建筑功效学 2001 2.付祥钊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期刊论文]-新型建筑材料 2000(06) 3.夏云.夏葵 生态与可持续建筑 2001 4.宋德萱 建筑环境控制学 200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张宇峰.赵荣义.Zhang Yufeng.Zhao Rongyi 均匀和不均匀热环境下热感觉、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的关 系 -暖通空调2007,37(12) 对30名受试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均匀热环境和不均匀热环境下人体全身热感觉、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均匀热环境下 ,全身热感觉、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可接受范围涵盖了(0,1.5)的热感觉投票和"舒适"与"稍有不适"标度范围内的热舒适投票 ;在不均匀热环境下,全身热可接受度与热舒适密切相关,而全身热感觉与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出现分离,热感觉不均匀度是其原因.综合考虑全身热感觉和 热感觉不均匀度的影响,提出了综合评价模型.经验证,该模型适用于全身热状态为中性偏热的均匀和不均匀热环境. 2.学位论文 韩杰 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模型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2008 自然通风一方面可以实现有效被动式冷却,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新 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新风),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满足人和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 由此可见自然通风是节约能源、获得热舒适和保持室内健康环境最经济的选择,因此对自然通风环境中人体热舒适的研究也就是一个非常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它是人们如何利用自然通风满足人体需要的基础性研究课题。 本文首先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测、问卷调查等手段对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城乡自然通风住宅热环境和居民热舒适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和 对比研究,其次利用统计学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通过对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各个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建立了定量的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统计学模型 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基于热适应性理论建立了自然通风环境热适应性模型和舒适区,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本文的创新工作和主要结论有: (1)对夏热冬冷地区村镇自然通风住宅热环境与居民热舒适进行了现场调查,得到了村镇自然通风住宅热环境与居民热舒适的基础数据:①冬季作用 温度范围:6.06℃-11.24℃,平均作用温度8.57℃;相对湿度范围:68.04%-85.57%,平均78.79%;夏季空气温度范围为28.60℃-31.60℃,平均 30.10℃;辐射温度范围:28.40℃-31.27℃,平均29.83℃;作用温度范围:28.50℃-31.43℃,平均29.97℃;相对湿度范围62.97%-81.17%,平均 72.07%;风速范围:0.01m/s-0.19m/s,平均0.10m/s;②在冬季,村镇居民对室内热的期望要远远高于夏季对冷的期望,村镇居民接受热环境的百分比 要高于接受冷环境的百分比,这说明村镇居民的耐热能力要比耐冷能力强;③夏季平均服装热阻是0.31 Clo,新陈代谢率是1.33Met,可接受的热舒适温 度范围是:15.65℃-30.14℃,冬季平均服装热阻是2.15Clo,新陈代谢率是1.53Met,可接受的热舒适温度范围:8.41℃-15.65℃,全年可接受的热舒适 温度范围:8.41℃-30-14℃;④村镇住宅不同于城市住宅,住宅不封闭,受当地气象条件影响大,因此村镇居民的热舒适水平和城市居民不一样,我们 不能把城市居民的热舒适标准简单的推广到农村,因为人们对热环境的适应性、热经历、热期望、经济水平等都具有明显的差异。 (2)首次对夏热冬冷地区城乡自然通风住宅室内热环境与居民热舒适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重要成果如下: ①室内平均空气温度,冬季城市住宅比村镇住宅高3.44℃,夏季高2.81℃;平均辐射温度,冬季城市住宅要比存着住宅高3.46℃,夏季高 3.06℃;平均相对湿度,冬季城市住宅要比村镇住宅低16.2%,夏季低10.86%;在夏季,城市住宅平均风速高0.22 m/s。城市住宅室内的温度和辐射温 度要高于村镇住宅,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室外气温高于村镇室外气温; ②城市居民的热接受性冬季要远高于夏季,即城市冬季热环境要好于夏季,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室外气温高于村镇住宅室外气 温,分析冬、夏季节城乡比较结果可以发现村镇居民的热可接受性要高于城市居民,尤其是在夏季,这可能是由于村镇居民在当地的居住时间长于城市 居民,村镇居民更加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③冬季,城市居民改善热环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取暖器和空调,而村镇居民主要是通过木炭烤火或者是火堂的方式改善室内热环境,因此它们消耗 的能源结构不同;夏季城市居民主要是通过电风扇和空调改善室内热环境,村镇居民主要是通过电风扇和开门窗自然通风的方式改善室内热环境和提高 居民热舒适的水平; ④在冬季,城市住宅中性温度为14℃,村镇住宅中性温度11.5℃;在夏季,城市住宅中性温度为28.5℃,村镇住宅中性温度为21.5℃; ⑤村镇住宅冬季可接受的热舒适温度范围是:8.41℃-15.65℃,夏季的可接受的热舒适温度范围是:15.65℃-30.14℃。因为夏、冬季节分别是一年 之中的最热和最冷季节,因此分别取冬季的下限和夏季的上限就能得到全年可接受的热舒适温度范围是:8.41℃-30.14℃; ⑥城市住宅冬季可接受的热舒适温度范围是:14℃-20.25℃,夏季的可接受的热舒适温度范围是:20.25℃-32.75℃。分别取冬季的下限和夏季的上 限就能得到全年可接受的热舒适温度范围是:14℃-32.75℃。 (3)在现场调查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统计学为基础的排序选择模型,用于评价和预测自然通风环境中的热舒适性,主要成果如下: ①用计量统计学软件Eviews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且用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整体回归效果优良,实际值和拟和 值相差较小; ②通过数据分析整理得到了影响自然通风环境中7个主要因素,根据影响大小依次为:室内风速、室内活动量、性别、室内辐射温度、室外空气温度 、室内湿度和年龄; ③从分析端值可知,人们的热感觉投票的宽度既不相等也不对称,而且越远离热感觉投票0的区域,宽度就越小,这说明了人们对热感觉的投票越模 糊,因此可以认为5级投票感觉比7级投票感觉更加科学。 (4)热舒适本身是一个模糊的变量,过去人们想以实测数据为研究基础,用传统精确数学方法对热感觉各个级别间原本很模糊的边界给予精确的界定 ,这样用精确数学方法处理原本很模糊变量的方法给人产生了不精确的效果。 既然热舒适是一个模糊的变量,这就决定了只能用模糊的数学方法来描述模糊的变量,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处理这些模糊数学问题最常用最有效 的方法,本文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为基础的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预测和评价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热舒适的6个经典影响因素,同时考虑了室外平均 温度、人的背景和过去的热经历,而且根据神经元之间的权值可以定量描述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权重,以及各个影响因素对目标函数的权重。 (5)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需要考虑人体适应性,本文对热舒适适应性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在被动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 如下: ①建立夏热冬冷地区城乡自然通风环境中的热舒适适应性模型和热舒适区,城乡自然通风住宅热适应性方程分别为:Tc=0.67 Tw+10.32,Tc=0.44 Tw+9.17; ②适合于夏热冬冷地区城乡地区的自然通风住宅设计策略分别是建筑蓄热(夜间通风)+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和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被动式太阳能采暖。 3.期刊论文 李莉.连之伟.LI Li.LIAN Zhi-Wei 实验条件下温热环境的热舒适期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8,27(6) 为考察人对温热环境的热感受,在相对湿度适中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温度、平均辐射温度及风速对静坐状态人体的热舒适影响,给出实验条件下温热环 境的热舒适期望(TCE)方程,进一步分析人体热舒适与人体生理的联系.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温度和风速对人体热舒适有显著影响,辐射温度对热舒适 的影响相对较小.该TCE方程组合多个环境热物性参数评价人体的热舒适性,与实验测试中的人体生理与热舒适投票有较高复核度.认为TCE方程可用于实验 条件下温热环境的热舒适预测,为现场热舒适评估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为非实验条件下的现场热舒适评估提供参考. 4.学位论文 杨薇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夏季热舒适状况以及适应性研究 2007 本文对夏热冬冷地区的5个城市的住宅热环境热舒适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测试。本次调查选取111户住宅,收集问卷表229份。调查过程采取室内现 场测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现场测试使用的仪器是SWEMA300热舒适性测试系统。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夏热冬冷地区居民在现有热环境条件下的热舒 适感觉和热期望,得出自然通风建筑与空调建筑内居民的中性温度以及可接受的温度范围,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程度,调查居民的适 应性行为,并且推导出夏热冬冷地区的热舒适适应性模型。 通过采取不同的方法分析居民对热环境的接受率,得出采取直接评价方法得出的居民对热环境的接受率最高,此时自然通风建筑居民的热接受率为 58%,空调建筑为89%。由此可以看出,自然通风建筑内的居民热接受率没有满足ASHRAE提出的80%的居民接受率。空调建筑居民热中性温度为 27.7℃,比自然通风建筑居民热中性温度28.3℃低0.6℃。自然通风建筑居民可接受的温度范围(25.0℃~31.6℃)要比空调建筑居民可接受的温度 范围(25.1℃~30.3℃)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自然通风建筑内的居民更能忍受高温。自然通风建筑和空调建筑居民热期望温度分别为27.9℃和 27.3℃,两者都比其对应的热中性温度低0.4℃。这说明在炎热的环境下,人们喜欢用“稍冷”来描述自己喜欢的热环境状况。通过分析在不同温度范 围内的受试者对风速的投票值与室内空气流速的关系,发现室内空气流速对居民的舒适感有着很大影响,而且气温越高,人们对室内空气流速的要求就 越高。因此,如何设计自然通风,增强室内空气流动是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设计者所必须考虑的。 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推导,得出了夏热冬冷地区的热舒适适应性模型,这个模型可以为建筑设计者根据提供室内温度设定值的参考,也 可以为将来热舒适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最后,得出了空调建筑内的夏季空调设定温度可为26℃或者更高,证明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要求国家政府办公机构夏季空调设定温度不得低于 26℃这个标准是合理的。 5.期刊论文 韩杰.张国强.周晋.HAN Jie.ZHANG Guo-qiang.ZHOU Jin 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热环境与热舒适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6) 为了详细了解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热环境状况和居民热舒适水平,分别在2006年冬季和2007年夏季对湖南某典型村镇住宅热环境与居民热舒适进行 了现场调查.调查总户数85户,131人.调查结果表明,村镇居民在夏季和冬季对室内温度的满意度分别为71.6%和80%,对相对湿度的满意度分别为75.4%和 80%;夏季仅有48.1%居民对室内风速感觉满意,因此有必要在夏季加强通风设计.夏季服装平均热阻0.31 Clo,可接受热舒适操作温度范围为15.65~30.14 ℃,冬季服装的平均热阻2.15 Clo,可接受热舒适操作温度范围为8.41~15.65 ℃,全年可接受的热舒适操作温度范围为8.41~30.14 ℃. 6.期刊论文 王剑.郭晓男.王昭俊.WANG Jian.GUO Xiao-nan.WANG Zhao-jun 严寒地区春季教室内知识背景对热舒 适影响的研究 -建筑科学2008,24(6) 为了研究教室的热环境和人的知识背景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本文对哈尔滨某高校自然通风教室春季热环境与热舒适性进行了现场研究.在介绍热舒 适相关知识前后进行了2次现场调查,在学生填写热舒适主观问卷调查表的同时测量热环境参数,收集了86人次的人体热反应样本.结果表明,受试者在学习 热舒适理论之前,对热环境的接受率高,而在学习热舒适理论之后,对热环境的接受率低.表明人的知识背景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较大. 7.学位论文 金英姿 热环境下温度动态化的必要性及其可接受性研究 2003 空气调节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空调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调环境内人体的舒适和催康成了人们关心的重点.该文研究具有温度波动的动态热 环境的出发点是打破传统空调环境内温度参数的恒定性,以一种动态调节技术来更高程度地满足人体的舒适性和健康性.该论文综合热环境学、人体生理 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从最基本的人体生理学方面,探究动态热环境与人体舒适健康的关系,指出人体热舒适只存在于动态热环境中,适当的热刺激有利于 提高人体适应力和免疫力等机能,从而说明热环境中动态调节技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里论文第一次提出了"热键康"的概念.该论文后半部分以动态热环 境中温度波动为模型,一方面,通过对该模型中的范格尔热舒适指标的分析,得出在温度变化的热环境中影响人体舒适和健康的主要两个因素;另一方面我 们利用人体生理学知识,从空气温度和皮肤温度的关系入手,得出人体可接受的包含关键热环境因素的温度波动关系式. 8.期刊论文 王昭俊.Wang Zhaojun 关于"热感觉"与"热舒适"的讨论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24(2) 对哈尔滨市居民的热感觉与热舒适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热感觉投票值分布频率与热舒适投票值分布频率是有差异的.对新加坡现场调查结果的分析 数据也表明:热感觉与热舒适是不同的.热感觉和热舒适既存在于稳态热环境中又存在于动态热环境中. 9.期刊论文 徐涛.刘刚.康侍民.鄢涛.XU Tao.LIU Gang.KANG Shi-min.YAN Tao 动态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的实验研 究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0,29(2) 室内热环境是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关键因素,研究动态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舒适温度范围,对促进建筑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深圳市某居住小区的住 户为研究对象,在动态的室内环境中,测试分析了不同状况下的人体热舒适温度和自然通风的热舒适性效果,提出了有关建议:住宅建筑应尽量采用自然通 风来达到舒适性要求,在自然通风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采用风扇等其他机械通风方式;空调状态下人体热舒适温度在国家标准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26℃基础上可适当提高 1~2℃. 10.会议论文 蒋淳潇.叶晓江.连之伟 上海地区地下公共场所热环境状况调查 2006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场所的热舒适状况与室内的空气质量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上海地铁一号线已经运行多年,地 下站台的热环境状况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对地铁一号线沿线的15个站点进行了一番调查.测量了15个站点的空气温度、辐射温度、相对湿度 、风速等环境参数以及站台污染物浓度,并收集了801位受试者填写的热舒适、空气质量等主观调查表.对于热舒适的分析,本文计算了地铁站台的热中性 温度和热期望温度,并与ASHARE Handbook中的舒适区进行比较.对于空气质量的评价,本文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既分析了各污染物浓度是否超出标准 ,又通过受试者填写的主观调查表分析人们对空气质量的接受程度.另外,本文还对"病态建筑综合症"(SBS)进行了一定研究,试图找出热舒适与空气质量对 其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收集上海地铁热环境的相关资料、客观评价各地铁站的污染物浓度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并提出改进建议。 引证文献(11条) 1.高杨.周玉礼.曾玲玲.郑洁 重庆市居住建筑室内环境测试与研究[期刊论文]-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09(1) 2.周玉礼 居住建筑空气品质的分析与研究[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1) 3.何满潮.屈晓红 地层新能源工程原理及其应用[期刊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7(4) 4.张志强.张耀华.苏文佳.李平 被动式太阳房的降温研究[期刊论文]-节能技术 2007(6) 5.隋学敏.官燕玲.李安桂.张旭 热源面积对室内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期刊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7(2) 6.王怡.刘国华.陈靖 建筑室内环境数值模拟中的耦合方法[期刊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4) 7.靳飞.李国强 全盛期室内火灾参数化模型的参数随机性[期刊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4) 8.张莉.郑庆红 地板送风对流热转移[期刊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2) 9.霍小平.乔怡青 透视市场意识下的住区文化[期刊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2) 10.朱唯.狄育慧.王万江.李安桂 室内环境与自然通风[期刊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1) 11.刘海燕 多孔陶瓷二次干燥技术与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bjzgcxyxb200502016.aspx 授权使用:同济大学图书馆(tjdxtsg),授权号:8b58aa24-8cc1-40c3-90c0-9dfb01097df9 下载时间:2010年9月24日
本文档为【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1862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2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0-09-25
浏览量:33